自考变态心理学(05626)

合集下载

2009年4月变态心理学05626真题 自考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4月变态心理学05626真题 自考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562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共15分)1.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标准是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和( A )P3A.非典型性反应 B.躯体化反应 C.兴奋反应 D.自由联想2.幻觉的定义是( C ) P17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3.解释强迫症的可能原因主要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神经科学理论和( A )P36A.认知行为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体液理论 D.刺激一反应理论4.在疑病症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亲或母亲具有人格障碍或( D )P39A.恐惧症 B.癔症 C.强迫症 D.神经症5.CCMD-3将人格障碍的类别分为( C )P61A.6种 B.7种 C.8种 D.9种【艺林心教咨询微型:一八一二零一玖一玖玖伍】6.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约是( A ) P64A.2-3% B.3-4% C.4-5% D.5-6%7.一位女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到上帝对她说,她是一个卑鄙可憎的人,这个人可能患上了( B )P88A.癔症 B.精神分裂症 C.疑病症 D.恐惧症8.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是( D )P90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淡漠9.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思维联想散漫 B.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111C.行为幼稚愚蠢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关于神经性厌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103A.多数患者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胖1B.神经性厌食者因食欲减退而不愿进食C.神经性厌食者多知道自己体重过低、进食过少是病态,常主动就医D.神经性厌食患者多同时并发抑郁症【艺林心教咨询微型:一八一二零一玖一玖玖伍】11.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B )P111A.每周失眠2次,持续1月以上 B.每周失眠3次,持续1月以上C.每周失眠2次,持续2月以上 D.每周失眠3次,持续2月以上12.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 D )P159A.智力发育低下 B.社会适应困难111 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 D.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3.当前对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 )P165A.教育和训练 B.认知心理治疗 C.药物治疗 D.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14.谵妄的关键性精神病理改变是( D )P178A.感知觉障碍 B.思维不连贯 C.记忆力下降 D.意识清晰程度的下降15.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 C )P179A.谵妄 B.器质性遗忘 C.血管性痴呆 D.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变态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正常心理现象B. 异常心理现象C. 心理治疗方法D. 心理测量技术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A. 心理痛苦B. 社会功能障碍C. 生理功能障碍D. 持续时间答案:C3. 心理障碍的分类依据是什么?A. 症状的严重程度B. 症状的持续时间C. 症状的来源D. 症状的性质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焦虑障碍的特点?A. 持续的担忧B. 预期性焦虑C. 突发性恐慌D. 社交恐惧答案:C5.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幻觉B. 妄想C. 思维紊乱D. 情绪稳定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答案:正确7. 心理障碍的诊断不需要考虑症状的持续时间。

()答案:错误8. 心理障碍的分类完全依据症状的性质。

()答案:错误9. 焦虑障碍患者通常不会出现社交恐惧。

()答案:错误10.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通常不稳定。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简述心理障碍的诊断过程。

答案:心理障碍的诊断过程通常包括病史收集、症状评估、心理测验、生理检查等步骤。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主诉、行为表现、心理测验结果和生理检查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以及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12. 描述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焦虑症和抑郁症都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共同点包括都会引起患者的心理痛苦和社会功能障碍。

不同点在于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担忧和预期性焦虑,而抑郁症则以持续的低落情绪、兴趣减退和能量下降为特点。

13. 解释什么是心理治疗,并简述其主要类型。

答案: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来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

主要类型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人本主义治疗、系统家庭治疗等。

14. 描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011年7月变态心理学05626真题 自考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7月变态心理学05626真题 自考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562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符合的诊断标准是(B) 5-64A.偏执性人格障碍B.反社会性人格障碍C.情感障碍D.行为障碍2.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其他诊断标准,但没有明显阳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是(C) 7-92A.偏执型B.青春型C.单纯型D.紧张型3.不属于精神分裂症重要症状的是(D) 7-90A.妄想B.思维奔逸C.情感淡漠D.言行夸张4.下列选项属于知觉障碍的是(A) 2-17A.视幻觉B.内感性不适C.感觉減退D.妄想【艺林心教咨询微型:一八一二零一玖一玖玖伍】5.惊恐障碍属于(C) 3-29A.强迫症B.恐惧症C.焦虑障碍D.躯体障碍6.下列症状不属于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是(B) 4-17A.癔症性漫游B.癔症性运动障碍C.癔症性遗忘D.癔症性身份障碍7.创造“患者中心治疗”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A) 1-7A.罗杰斯B.马斯洛C.埃里克森D.华生8.在精神障碍的病因中影响最显著的是(D) 6-79A.遗传基因B.社会支持C,婚姻关系D.压力与精神创伤9.对处于进食障碍初期阶段的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属于进食障碍预防系统中的(B) 8-108A. 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四级预防10.下列不属于意识障碍的是(C) 2-24A.昏睡B.谵妄状态C.夸大妄想D.朦胧状态11.下列不属于性指向障碍的可能原因的是(A) 9-128A.个性特质B.胎儿期激素C.解剖学基础D.遗传学证据12.按照国际禁毒公约,属于精神活性物质分类中的精神药物是(A) 10-139A.致幻剂B.阿片类C.酒精D.烟草13.冰毒属于(C) 10-147A.致幻剂B.抗焦虑药C.中枢兴奋药D.镇静催眠药14.引起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是(B) 12-181A.药物滥用B.脑卒中C.酒中毒D.教育成就【艺林心教咨询微型:一八一二零一玖一玖玖伍】15.怀孕2-4个月时的胎儿激素水平决定了大多数人的(D) 9-125A.性功能B.性指向C.性偏好D.性别认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題1分,共10分)请在毎小题的空格上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老年期表现出来的一种迅速起病,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发展起来的并且能在一天内有所变化的认知障碍是谵妄。

(完整word版)变态心理学(05626)

(完整word版)变态心理学(05626)

《变态心理学》(代码5626)第一章诸论名词解释(P2)心理障碍: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有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P10)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定义及其历史(名词识记 p2 )变态心理的概念: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7个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无法预测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的、其他人感到不适、违背标准。

(识记P3 )定义心理障碍的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和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有必要考虑个体的种族和文化上的差异。

(P3)变态心理的发展历史:1。

对变态心理的认识:早期的认识中包含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现在的观点则强调的是系统综合;2.对变态心理的治疗:从对精神病病人的隔离到人本治疗的发展。

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领会p6-9)经典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1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它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的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类心理现象?A. 正常心理现象B. 异常心理现象C. 社会心理现象D. 发展心理现象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变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焦虑症B. 抑郁症C. 人格障碍D. 智力发展答案:D3. 变态心理学中的“变态”一词指的是什么?A. 行为异常B. 心理异常C. 身体异常D. 社会异常答案:B4. 以下哪个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表现?A. 幻觉B. 妄想C. 社交障碍D. 过度自信答案:D5. 以下哪个治疗方法不属于心理治疗?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药物治疗D. 家庭治疗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变态心理学中的“________”是指个体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出现的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答案:心理障碍7. 强迫症患者常常表现出________行为,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

答案:强迫8.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________,患者在社交场合感到极度不安和恐惧。

答案:焦虑症9. 心理治疗中,________是指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模式来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答案:认知行为疗法10.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观察、________和实验研究等。

答案:心理测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变态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区别。

答案:变态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异常现象,包括心理障碍的分类、诊断、原因和治疗方法。

而临床心理学则更侧重于心理障碍的评估、治疗和预防,以及心理健康的促进。

12. 描述焦虑症的主要症状和治疗方法。

答案:焦虑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担忧、紧张和恐惧,以及身体症状如心悸、出汗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等。

13. 解释什么是人格障碍,并列举至少两种类型。

答案: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明显偏离社会文化期望,并对个体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2014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05626变态心理学(一)试题答案

2014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05626变态心理学(一)试题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一)试卷(课程代码0562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主义的发起人是美国心理学家(B)A、埃里克森B、华生C、罗杰斯D、弗洛伊德2、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是(D)A、幻视B、幻触C、幻味D、幻听3、病人听广播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此症状称为(B)A、幻听B、关系妄想C、被控制妄想D、病理性象征性思维4、患者以一段编造的故事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段的经历,内容丰富生动,富于幻想,但经常转瞬即忘,这种症状称为(A)A、虚构症B、妄想症C、幻想症D、错构症5、以虚无妄想或否定妄想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综合症,称为(D)A、幻觉妄想综合症B、精神自动综合症C、遗忘综合症D、Cotard综合症(D)6、神经衰弱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不包括...A、睡眠障碍B、头部不适感C、内脏功能障碍D、内分泌紊乱持续(A)7、根据诊断标准,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症状至少..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8、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以及自卑为特征的人格障碍是(C)A、偏执性人格障碍B、强迫性人格障碍C、焦虑性人格障碍D、表演性人格障碍9、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可能出现的心理症状是(D)A、中毒B、戒断综合征C、身体依赖D、精神病性症状10、精神分裂症的核心体验是(D)A、情感淡漠B、妄想C、偏执D、幻听11、有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缄默不语、不吃不喝,保持固定的姿势,对外界和体内的任何刺激没有反应,面无表情,流涎,称为(B)A、心境障碍B、木僵C、蜡样屈曲D、强迫观念12、某男,经常收集女性服装,并经常穿着女性服装自慰,以获得性兴奋,他可能患有(B)A、恋物癖B、异装癖C、性别认同障碍D、同性恋13、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显著特征是(C)A、躁狂B、兴奋C、冷淡D、攻击14、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发生在(B)A、幼儿时期B、儿童时期C、青春期D、老年期15、导致老年痴呆的生物因素包括神经元异常、乙酰胆碱水平低下、铝含量增多和(A)A、遗传B、功能紊乱C、疾病D、脑室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上填上正确答案。

自考05626 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

自考05626 变态心理学(一)复习资料

05626 变态心理学(一)讲义第一章绪论(一)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判别心理异常的四个指标:1、统计学指标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1)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2)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三)心理行为异常表现的类别1 识记:(1)三种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2)我国当前使用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简称CCMD-3;(3)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简称ICD-10;(4)美国于1994年公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Ⅳ2 领会:(1)轻度心理异常;这一类心理异常表现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某些方面受到影响,即大脑一般没有组织上的器质性损害,只有在高级神经系统活动方面表现失调。

患者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性受动一定的影响,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减弱,人际关系处理往往不够和谐。

但他们能理解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失常状态,因而主动寻求改善自身不正常状态的办法和措施;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可正常进行。

(2)严重的心理异常这一类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机能的瓦解。

不仅各种心理活动机能本身,而且它们之间的协调一致也严重受损;同时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异常表现:(1)病人的反映机能受到严重损害,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歪曲的,可出现精神失常现象如幻觉、妄想、思维错乱、行为怪异、情感失常等,因而丧失正常的言行、理智与行为反应。

(2)社会功能有严重损失,不能处理正常的人际关系,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甚至会给公众社会生活造成危害。

(3)不能理解和认识自身的现状和个人生活,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对自己的处境完全丧失自知力。

(四)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1 领会:(1)西方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四次变革(1)现代的变态心理学在随后的变化历程中,大概经历了这样几次变革过程,即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2)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3)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4)从医院走向社会的阿尔比和尔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05626 变态心理学 课本简答题

05626 变态心理学 课本简答题

B040110教育心理学教材版本05626变态心理学课本简答题、论述题整理第一章绪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将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类别?(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简述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自知力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如何?(1)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的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1)精神症状的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

第三章神经症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所击溃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接触;(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特定恐惧症的主要类型:(1)动物恐惧症(2)自然环境恐惧症(3)情景恐惧症(4)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5)其他:包括疾病和死亡请阐述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1)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或)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2)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虚慌)(3)个体可能经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床上,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加氯(条件化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心理病症现象 (3)第三章神经症 (5)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7)第五章人格障碍 (10)第六章心境障碍 (12)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14)第八章进食与睡眠障碍 (16)第九章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 (19)第十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1)第十一章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23)第十二章老年期精神障碍 (26)第一章绪论领会:1.变态心理学评估的几种方法(1)临床访谈(2)行为评估(3)身体检查(4)心理测试(5)生理心理评估(6)脑成像技术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对变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多维综合模型:3.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评估工具的基本要素:信度、效度、标准化。

识记: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p3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或在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三个基本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种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质。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青少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心理病症现象综合运用:1.如何判断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

(3)应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2.如何进行精神检查(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

(3)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哪些是继发的。

P16(4)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

(5)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心理等。

以利于治疗和消除症状。

简单运用:1.幻觉、妄想的临床含义(1)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的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

(2)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没有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的。

妄想总是自我中心的,即妄想的内容对病人本人至关重要。

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文汇背景色彩和时代色彩。

2.自知力在临床上的作用是临床上判定病情轻重和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领会:1.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均可造成某一症状的表现不典型。

(2)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都可影响病人的症状表现。

2.幻觉、妄想的概念及其临床描述(1)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的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

幻听是一种最常见的幻觉形式。

幻听的性质是多样的,即可是噪音,也可是音乐,但最多见的是言语声,即言语性幻听。

其他幻觉包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

(2)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没有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的。

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妄想夸大妄想嫉妒与钟情妄想其他妄想3.自知力的概念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是临床上判定病情轻重和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识记1.精神症状的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

(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2.各种精神症状的分类(1)感知觉障碍(2)思维障碍(3)注意障碍(4)记忆障碍(5)智能障碍(6)情感障碍(7)意志障碍(8)运动行为障碍意识障碍(9)意识障碍(10)自知力3.精神症状综合征得种类(1)幻觉妄想综合征(2)精神自动综合征(3)紧张综合征(4)遗忘综合征(5)Cotard 综合征考核知识点1.判定精神活动是否正常需要考虑的因素2.精神症状的特点3.进行精神检查时的注意事项4.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5.常见的精神症状的类型6.幻觉的概念及临床描述7.妄想的概念及临床描述8.自知力的概念、临床作用9.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得种类心理病症现象第三章神经症综合运用:1.对社交恐惧症案例的简单分析2.对强迫症案例的简单分析3.对疑病症案例的简单分析简单运用:1.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主要是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2.强迫症的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i.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ii.以强迫行为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定、检查或询问等。

iii.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的。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奏效。

(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3.疑病症的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i.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但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ii.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性的解释,但不是妄想。

iii.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3)反复就医后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领会:1.社交恐惧症的可能原因(1)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2)在压力的情况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而后会对在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情境再一次发作而感到焦虑。

(3)个体可能经历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创伤,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焦虑。

2.强迫症的可能原因(1)心理动力学观点:认为强迫症是个体有特定的无意识的冲突;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他们能成功抵抗焦虑。

心理动力学观点致力于研究强迫症的思维起源。

(2)认知行为观点:认为患上强迫症的个体不能将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病人发现仪式行为能暂时缓解焦虑,于是会不断重复而得到强化。

(3)神经科观点:认为脑结构是这一障碍的基础。

此观点认为强迫症是眶额—边缘—基底节的功能失调所致;强迫症思维和行为指向被看作有威胁的事物和情绪3.疑病症的可能原因(1)个人的疑病倾向: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安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

(2)社会对病人的影响:患病会改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P394.各种神经质的临床描述(1)焦虑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

)(2)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

)(3)强迫症(4)精神衰弱(5)疑病症识记:1.神经症的主要类型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落和躯体形式障碍2.恐惧症的主要类型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

3.强迫症的两种成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4.疑病症的概念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综合运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简单运用:1.对癔症性躯体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2.对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领会:1.癔症性精神障碍形成的可能原因2.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可能原因(1)生物因素(2)童年受虐待的经历(3)创伤经历及相关因素3.各种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临床描述(1)癔症性遗忘:包括广泛的或全面的遗忘症、选择性或局限性遗忘症、逆行性遗忘症、顺行性遗忘症。

癔症性遗忘症不同于器质性遗忘症,器质性遗忘症有其躯体基础,多由已知的神经系统的损伤所导致,且没有癔症性遗忘所表现出来的多种类型。

(2)癔症性漫游:又称分离性漫游症。

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3)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以前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表现为病人的身体和精神里同时存在多个身份。

(4)癔症性躯体障碍:4.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描述(1)出现各种分离症状。

(2)病人可能感到绝望,情绪低落,可严重到符合重性抑郁症的标准。

(3)创伤可以有很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其临床描述)(1)创伤性事件i.自然灾害ii.疾病iii.强暴iv.其他人为灾难(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i.遗传因素ii.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iii.认知改变iv.经济与教育程度识记:1.癔症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主要类型:除了包括了癔症性躯体障碍和癔症性精神障碍外,还有混合性癔症躯体—精神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癔症。

2.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临床描述概念: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障碍,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主要类型:癔症性运动障碍、癔症性抽搐障碍和癔症性感觉障碍。

P45临床描述P453.癔症性精神障碍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临床描述概念:又称解离症状,之所以叫解离,是因为这种障碍的症状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类型: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临床描述:4.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特征性的症状为病理性重现创伤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性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等。

第五章人格障碍综合运用: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

简单运用:反社会性人格的诊断标准(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