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一、道德与品德

(一)、道德及其特点

1、道德特点:(1)社会性(2)相对性(3)道德靠舆论监督、社会反馈和个体自律、良心驱使维持(4)价值规定性

(二)、品德及其特点

1、品德含义:即个人道德面貌,指个体依据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

2、品德特点:a、稳定性b、个别性c、自觉性

(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人的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也是每个社会为维护人们共同生活的利益而规定的最基本的生活准则。品德则是个体现象,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二、品德心理结构

(一)品德因素结构

1、道德认知:指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道德感情:指人的道德情感能否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指人在道德情境中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指道德意向与观念支配下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二)品德的功能结构

1、生成结构

2、执行结构

3、定型结构

第二节、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

一、品德形成的实质

个体在实践中,受教育和道德舆论影响,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形成个体社会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

二、品德形成的过程

主要阶段:1、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依从2、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3、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信奉三、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内部:1、一般认知能力2、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3、原有道德知识与信念

外部:1、家庭与社区环境2、学校道德教育环境3、社会道德教育环境4、社会道德文化

四、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是品德发展的重要条件与保证。

2、道德教育效果取决于是否遵循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节、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一、道德教育

把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从而使个体成为具有道德人格的主体。

二、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1、基本文明规范教育(基本道德要求,具有人类社会生活普遍性)

2、道德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核心是培养理想的人格)

3、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人格的核心)

4、理想信念教育

三、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原则

1、主体原则(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主体)

2、实践性原则

3、榜样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四、中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1、道德知识学习

2、道德辩论与价值澄清3言传身教

4、典型事例

5、情景陶冶

6、道德实践

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与道德信念的形成

第一节、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二)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5~6岁)

2、权威阶段(6~8岁)

3、可逆性阶段(9~10岁)

4、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水平I:前习俗水平(4~10岁)

阶段1: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水平II:习俗水平(10~13岁)

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去向阶段

3、水平III:后习俗水平(13岁以上)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三、吉利根女性关怀道德发展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