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结肠癌的结肠癌性穿孔类型
结肠癌ppt课件

⑴有肠道症状的人群 ⑹ HNPCC家族
⑵家族性大肠腺瘤病 ⑺ CRC高发区的 人群
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⑻大肠腺瘤患者
⑷Crohn’s病患者
⑼以前患过CRC者
⑸盆腔受过放射治疗者 ⑽CRC的家庭成员
CRC的病理⑴
肿瘤分布情况(CHINA):
直肠:66.9% 乙状结肠:10.8%
盲肠: 6.5% 升结肠: 5.4% 横结肠: 3.5% 降结肠: 3.4%
治疗
手术治疗:结肠癌见P513-P515.直肠癌见 P517-P519.
综合治疗:化疗,放疗(术前,术后),免疫治疗, 介入治疗,热疗,超声聚焦治疗,中医中药治 疗等.
大肠癌术中腹腔温热灌注化疗
(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IPHP)
大肠癌的预后
结直肠的解剖二
静脉: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淋巴回流:
结肠:结肠上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 系膜根部淋巴结→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直肠:
①直肠旁淋巴结→直肠上动脉淋巴结→肠系膜下动 脉淋巴结→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②直肠旁淋巴结 → 直肠下动脉淋巴结 → 髂内淋巴结 ③直肠旁淋巴结→肛管动脉、阴部内动脉淋巴结↗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
外科学教研室
结直肠的解剖一
结肠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
结肠,长1.5M。直肠长15CM.
大肠的血供:
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髂内动脉→直肠下动脉 →骶正中动脉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 ppt课件

推荐2000年版WHO肿瘤分类:结肠或直肠发生的上皮恶性肿
瘤,只有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时才被认为是恶性的。 2.
3.
上皮内瘤变:低 级别上皮内 瘤变 (LGIN)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HGIN):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原位癌可疑浸润及黏膜内癌。 癌前病变:结直肠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瘤病,炎症性肠病相 关异型增生,锯齿状病变:增生性息肉 (HP) 、传统锯齿状腺瘤 (TSA)、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
(1) 年龄50~75岁,男女不限; (2)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3) 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 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筛查方法
粪便潜血实验 血浆SEPT9DNA甲基化检测(mSEFf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 为74.8%和87.4% 结肠镜-金标准
结肠镜检查
建议留图如下:回盲瓣1张、阑尾隐窝1张、盲肠、升结肠、肝曲、横结 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应至少留1~2张。如发现异常,需 额外留图。同时,需保证每张图片的清晰度。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 治指南
流行病学
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25万,死亡病例约14万, 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 我国结直肠癌分布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东部地区) 比内陆(西北地区)高发,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女性的 1.2~1.3倍。
定义和术语
1.
早期结直肠癌: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癌(粘膜内癌 粘膜下癌)
内镜下切除术
3.EP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用于传统EMR不能一次完整切除
的较大病灶,将病灶分几部分多次切除,适用于>2cm的巨大平坦病变。 分片切除的组织标本体外拼接困难,影响精确的病理学评估,局部残 留/复发风险高,分片较多者应密切随访。
结肠癌

普外科
病理病因
• 1.饮食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70%~90%的肿瘤发 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其中40%~60%的环境 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营养相关联,故在肿瘤发病中 饮食因素被看作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 (1)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的作用机制①影响肠道脂质代 谢,②纤维素还具有改变肠道菌群,影响肠黏膜结构和功 能的作用,并影响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速度,调解肠道酸 碱度,以及通过黏蛋白加强黏膜屏障作用,减少肠内有毒 物质对肠上皮的侵害;③高脂肪及部分碳水化合物能增加 肠道细胞酶的活性促进致癌物、辅癌物的产生。④生物大 分子活性的影响。当胞浆酸化时,DNA合成受抑,细胞周 期延长。
手术治疗
• ③同步肿瘤的发现:结肠癌同步肿瘤存在较常见, 一般占3%~9%,其中30%为腺瘤,故术前应有 估计。如无梗阻者,术前结肠全长内镜检查和(或) 气钡灌肠,应列为常规。 • ④术前分期的估计:是目前临床所关注的重点之 一。虽然有各种方法帮助诊断但对其意义仍有不 同看法,超声检查及CT检查仍列为常规检查方法: CEA检测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高水平CEA提示 广泛转移(肝、骨等)的存在可能,应强调的是最 终的分期不能单依据某一项目指标,而应以手术 及病理相结合的临床病理分期为准。
检查方法
• 实验室检查: • 1.大便隐血(FOBT)试验 是结肠癌早期发现的主要手段之 一。1967年Greegor首先将FOBT用作无症状人群结肠癌 检查,至今仍不失为一种实用的筛检手段。FOBT有化学 法和免疫法。化学法包括联苯胺试验和愈创木酚试验等, 但特异性不够理想。免疫法有免疫单扩法(SRID)、乳胶凝 集法(LA)、对流免疫电泳(CIE)、免疫酶标法(ELISA)及反 向间接血凝法(RPHA)等,其中以RPHA较适合于大批量筛 检用。RPHA敏感性63.6%,低于联苯胺法的72.7%,而 特异度RPHA为81.9%,高于联苯胺法的61.7%,故RPHA 作为初筛可明显减少复筛人群量,且不必控制饮食,易被 普查人群所接受。
结肠癌所致肠梗阻及穿孔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结 肠癌 所 致 肠 梗 阻及 穿孔 手 术 治疗 效 果 分 析
邓雄 文
( 涟源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湖南娄底
4 70 ) 1 10
【 要l 摘 目的 探 讨结肠癌所致 肠梗 阻手术术式选择 及临床 疗效 。 方法 回顾 性分析4例结肠癌所致肠梗 阻手术 治疗患者 临床 2
资料, "例梗 阻导致 肠穿孔。 2 其43 4例患者中行 I 期切除 吻合术 2例 , 手术l例 , 息性 切除 解除 梗阻遗 痿2 远端行封 闭 8 分期 0 姑 例, (a m n) 例。 H r an术2 结果 4例患者 41 t 2 "例患者死亡 , 原因为肠穿孔合并中毒性休 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 其余4例治愈 出 4 1 院。 例 患者出 切口 发症, 现 并 其中伤口感染2 切口裂开2 本组患者无吻合 口痿发生。 例, 例。 结论 结肠癌引 的肠梗阻如病情允许应争取 起 行I 期切除吻合术 , 早期诊断 , 选择 合理的手术 方式是提 高临床疗效 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 键词l 关 结肠癌 肠梗 阻 穿孔 【 中图分类号l 75 5 66 3. l 5. R 3R 9
吻合 口瘘 发生 。
差 , 并 器 官功 能 衰 竭 等 情 况患 者 , 合 临床 以采 取Hat n 术 为宜 。 u e rma n D k s D期 患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资 料 . 选择 2 1 年 8 至2 1 年 8 00 B 0 1 B于 我 院 3 讨 论
瘤 , 年 来其 发病 率 呈逐 渐增 高趋 势“。 近 结 例 ,  ̄ n 术 2 。 Ha ma n 例 肠 癌 肠梗 阻多 属晚 期 , 由于结 肠 梗 阻多 为 闭袢 性 梗 阻 , 肠 内 含 有大 量 产 气细 菌 , 结 安全可行的, 可提 高 患 者 远 期生 存 率 。 本 组 4 例 患 者 中行 I 切 除 吻 合 术2 例 文章编号 】 62 55(01 1 ) 05- 2 17- 64 1 1(- 09 0 2 ) c
《结肠癌影像诊断》课件

05
结肠癌影像诊断病例分享
病例一:早期结肠癌的影像诊断
总结词
早期结肠癌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详细描述
早期结肠癌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肠 道壁局部增厚或不规则,可能伴随肠 腔狭窄。CT和MRI等检查手段有助于 发现肿瘤并评估其浸润深度,为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
病例二:进展期结肠癌的影像诊断
结肠癌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结肠癌的发病机制
结肠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 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些慢性肠道炎症、息肉等病 变可能导致结肠癌的发生率增 加。
饮食中高脂肪、高蛋白、低纤 维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增加 结肠癌的风险。
结肠癌的症状和体征
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 显,可能会出现腹部 不适、消化不良等症 状。
03
结肠癌影像学表现
结肠癌的直接征象
01
02
03
结肠癌肿块
在X线或CT图像上,可以 观察到结肠部位出现明显 的肿块,形状不规则,边 缘模糊。
肠腔狭窄
随着肿瘤的生长,结肠管 腔逐渐变窄,影响粪便的 通过。
肠壁增厚
肿瘤细胞增生导致肠壁增 厚,在CT扫描中可以清晰 地观察到。
结肠癌的间接征象
肠梗阻
肿瘤生长导致肠腔狭窄, 容易引起肠梗阻,表现为 腹痛、腹胀等症状。
总结词
进展期结肠癌的影像诊断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扩散范围和程度,为手术和放化疗提供指导 。
详细描述
进展期结肠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肠道占位性病变,可能伴随周围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 。增强CT和PET-CT等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扩散范围,为制定治疗方案提
供重要参考。
结肠癌并发肠穿孔17例治疗体会

正 丢失 、 固定 折 断 、 多 丢 失 一 个 运 动 32 椎 管减 压 : 据 患 者 术 前 神经 损 伤 内 仍 . 依 节段 、 取髂 骨 植 骨 , 需 引起 髂 骨 供 区 长期 情 况 、 管狭 窄 程 度 、 折 类 型 及 移 位 程 椎 骨
ya os lv ei [] S ie 0 2 eren ̄liesr s J. pn ,2 0 , t e
参考 资 料 1 李 炎 川 , 毅 中. 柱 骨 折 及 其 合 并 伤 [] 李 脊 J.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9 4 4 2 8 2 9 19 , :6 — 6 .
2 S h n CL. s l L S l c in ftra ene An e I V. e e to c e i l i
直 在恢 复椎 体 高 度 的 椎 的病 理 状 态 : 椎 椎 弓根 必 须 完整 , 伤 椎 椎 板 。 接撑 开复 位 ,
a.S rcua h rce sis o h e il 1 tu t rlc aa tr tc fte p dce i
2 7:2 8 — 7 7 7 2 2 8 .
疼痛 等 。
度, 选择 不 同 的减 压 方 式 : 有 神 经 脊 髓 对
后 路 单 节 段椎 弓根 钉 固定 术 ,其 技 损 伤 的 症 状 或 影 像 学 资 料 显 示 后 纵 韧 带 4 U h r S Z n r k me aa , idi MR, P t ad a c a rh n w
的 节段 越 长 ,邻 近 关节 突关 节 退 变 出 现
越早 且 越 严 重 [。另 外 , 存 在如 术 后 矫 4 ] 也
图 1 图 2
o t e r g a df i []J U uoug u nuol i l e ct J ersr , oc i J
什么是结肠直肠癌病因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结肠直肠癌病因和治疗方法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结肠直肠癌,欢迎阅读。
什么是肝曲结肠癌结肠癌,位置在升结肠和横结肠交汇的地方,就是以肝脏定位的结肠直肠癌(carcinoma of colon and rectum)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
结肠直肠癌发生率jiechang-zhichang’ai中国在世界上属于低发地区,但其发生率在不少地区有程度不等的增加趋势。
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
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
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癌瘤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
本病可以通过淋巴、血液循环及直接蔓延等途径,播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
根据临床表现、X射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手术根治。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
一般癌肿只限于肠壁者预后较好,浸润到肠外者预后较差,年轻患者、癌瘤浸润广泛、有转移者或有并发症者预后不良。
结肠直肠癌病因不十分清楚,但是,已经知道可能与以下癌前病变和一些因素有关:①在许多临床实践中发现结肠息肉可以恶变,其中乳头状腺瘤最易恶变,可达40%;在家族性息肉病的病人中,癌变的发生率则更高,这说明结肠癌与结肠息肉关系密切。
②部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并发结肠癌,发生率可能比正常人群高出5~10倍。
发生结肠癌的原因可能与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刺激有关,一般认为在炎症增生的过程中,经过炎性息肉阶段发生癌变。
结肠癌模版及诊治

结肠癌病历模板沟通模板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新发病例55.5万,发现时多为中晚期。
结直肠癌诊疗过程可能涉及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内镜等诊疗手段。
具体的诊疗方式根据患者的检查情况,病理分期等决定。
手术是此环节中的中心。
一 .大病历模板1.入院现病史(着重询问患者临床相关症状,主要包括:1.排便习惯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3.腹痛或腹部不适;4.腹部肿块;5.肠梗阻相关症状;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可以出现腰骶部疼痛、黄疸、腹水等。
)模板如下:入院前XX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阵发性隐痛,疼痛程度一般,无放射及牵涉性疼痛,无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烧心,无胸闷心悸,无黑便便血,无大便习惯改变,无大便变细,粘液血便等大便性状改变,无乏力及纳差,无腰骶部疼痛,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
患者未予重视,未曾治疗。
入院前XX月,患者觉腹痛程度较前加剧,就诊于我院,行内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癌,取活检:查见腺癌。
今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结肠恶性肿瘤”收入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2.既往史与疾病史(着重询问与肿瘤相关的家族史,癌前病变,诱因,慢性疾病史等)模板如下:一般情况良好,诉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平素监测血压,血压控制良好,有2型糖尿病史3+年,平素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血糖控制良好,否认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其余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手术史:2003年曾因肺纤维瘤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
无过敏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无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疾病相关病史。
家族史:兄弟姐妹体健,家族中无人罹患恶性肿瘤3.专科体格检查(主要包括:1.一般状况评价、营养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腹部隆起、肠型、肠蠕动波,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腹部叩诊及听诊,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3.直肠指检:对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行直肠指检,详细记录直肠肿瘤大小、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方位和范围、基底部活动度、下缘距肛缘及齿状线的距离、向肠外浸润情况、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结肠癌的结肠癌性穿孔类型
*导读:临床上,患者在急性穿孔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低位肠梗阻,有腹痛、腹胀和停止排便等前驱症状;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全腹压痛,有肌紧张。
……
结肠癌性穿孔是结肠癌第二个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仅次于结肠癌性梗阻。
穿孔发生率为5.99%。
大肠癌并发穿孔,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以左半结肠最高,横结肠肝曲及脾曲最低。
1、慢性穿孔结肠内瘘
结肠癌的浸润性生长使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受累与原发性癌粘连原发癌灶坏死,脱落。
穿孔时穿透邻近受累器官,形成各种类型的结肠瘘。
临床上常见的脏器内瘘为结肠回肠瘘,结肠空肠瘘,结肠十二指肠瘘和结肠胃瘘。
2、急性穿孔腹膜炎型
其特点是肿瘤导致的结肠穿孔与腹腔相通,裂口较大,大量结肠内容物流入腹腔造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临床上,患者在急性穿孔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低位肠梗阻,有腹痛、腹胀和停止排便等前驱症状;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全腹压痛,有肌紧张。
3、亚急性穿孔脓肿型
病理上穿孔往往发生在原发癌灶部位,而且无结肠梗阻存在。
往
往因肿瘤的不断生长,癌中心部营养障碍,发生坏死、破溃、脱落与腹腔相通。
因穿孔小,肿瘤近端肠腔无梗阻,肠腔内压力不高,结肠内流入腹腔的量少而缓,周围组织粘连形成局部包裹性脓肿或炎性包块。
临床上患者在穿孔前期往往无急腹症的临床表现,等腹腔脓肿形成时,患者可出现局限性腹痛,持续高热,血象升高,腹部触及有明显压痛的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