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最大公因数

奥数最大公因数
奥数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我们可以把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记作(a、b),如果(a、b)=1,则a和b互质。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用短除法和辗转相除法等方法。

例1: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18和12 (2)7和91 (3)12、15和18 (4)3003和15022 练习:26和169 418和1309

例2:用635和779除以同一个整数,余数都是23,求这个数。

练习:用348和635除以同一个整数,余数都是19,这个整数是多少?

例3:一个数除200余4,除300余6,除500余10,求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练习:一个数除425余5,除500少4,除300余6,求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例4:一张长方形的纸,长7分米5厘米,宽6分米。现在要把它裁成一块块相同面积的正方形,而且正方形边长为整厘米数,有几种裁法?如果要使裁得的正方形面积最大,可以裁多少块?

练习:把1米3分米5厘米长、1米5厘米宽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并且边长必须为整厘米数,至少能裁多少块?

例5:有三根钢管,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40厘米、200厘米和480厘米,如果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每小段最长可以是多少厘米?

练习:有三根钢管,分别长18分米,36分米,72分米,把这三根钢管分别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每小段钢管最长是多少分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例6:在一个长30米,宽12米的长方形池塘的四角和四条边上种树。若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最少要种多少棵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例7:有336个苹果、252个橘子、210个梨,用这些水果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份同样的礼品?在每份礼品中,苹果、橘子、梨各有多少个?

小学奥数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汇总

小学奥数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汇总 1.三个自然数的和为15,这三个自然数的乘积最大可能是_______。3.一个长方形周长为24厘米,当它的长和宽分别是_______厘米、_______厘米时面积最大,面积最大是_______平方厘米。 4.现在有20米的篱笆,利用一堵墙围一个长方形鸡舍,要使这个鸡舍面积最大,长应是_______米,宽应是_______米。 5.将16拆成若干个自然数的和,要使和最大,应将16拆成_______。6.从1,2,3,…,2003这些自然数中最多可以取_______个数,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数之差都不等于5。 7.一个两位小数保留整数是6,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_______,最小是_______。 8.用1克、2克、4克、8克、16克的砝码各一个和一架天平,最多可以称出_______种不同的整数的重量。 9.有一架天平,左右都可以放砝码,要称出1~80克之间所有整克数的重量,如果使砝码个数尽可能少,应该用_______的砝码。 10.如下图,将1~9这9个数填入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和相等,使和为A,A最大是_____。二、解答题(30分) 1.把19分成若干个自然数的和,如何分才能使它们的积最大?2.把1~6这六个数分别填在下图中三角形三条边的六个圆圈内,使每条边上三个圆圈内的数的和相等,求这个和的最大值与最小值。3.自行车的前轮轮胎行驶9000千米后要报废,后轮轮胎行驶7000千米后要报废。前后轮可在适当时候交换位置。问一辆自行车同时换

上一对新轮胎,最多可行驶多少千米? 4.如下图,有一只轮船停在M点,现需从OA岸运货物到OB岸,最后停在N点,这只船应如何行走才能使路线最短? 5.甲、乙两厂生产同一型号的服装,甲厂每月生产900套,其中上衣用18天,裤子用12天;乙厂每月也生产900套,但上衣用15天,裤子也要用15天。两厂合并后,每月最多可以生产多少套衣服? 6.现在有若干千克苹果,把苹果装入筐中,要求能取出1~63千克所有整千克数的苹果,并且每次都是整筐整筐地取出。问:至少需要多少个空筐?如何装? B卷(50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六位数865473的某一位数码后面再插入一个该数码,能得到的七位数中最小的是_____。 2.用1~8这八个数码组成两个四位数,要使这两个数的差尽量小,这个差是______。 3.三个质数的和是100,这三个质数的积最大是______。 4.有一类自然数,自左往右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为8888,这类自然数中最小的 (1)求最大量的最大值:让其他值尽量小。 例:21棵树载到5块大小不同的土地上,要求每块地栽种的棵数不同,问栽树最多的土地最多可以栽树多少棵? 解析:要求最大量取最大值,且量各不相同,则使其他量尽可能的小且接近,即为从“1”开始的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依次为1、

奥数试题平均数问题附参考复习资料

初级奥数模拟试卷 平均数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五个人进行投篮比赛,分别投中3次、6次、6次、10次、10次,平均每人投中多少次。() A、5 B、6 C、7 D、8 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饮料。倒入的饮料高度不同,分别是4厘米,6厘米,6厘米,8厘 米,那么这要使这四杯饮料的高度一样,应该是多高。() A、6厘米 B、8厘米 C、7厘米 D、4厘米 3、甲、乙两个人的平均年龄是14岁,乙、丙两个人的平均年龄是17岁,那么丙比甲大几 岁。() A、8 B、7 C、6 D、5 4、已知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45,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是36,去掉的数是多少。 () A、60 B、79 C、80 D、81 5、有5个数的平均值为4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0,平均值为50,这个数是多少。() A、20 B、10 C、50 D、30 6、刘丹语文、数学、英语的考试成绩分别是85分、90分、95分。那么她三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A、90 B、85 C、95 D、80 7、糖果店把3千克白糖,3千克的麦芽糖,4千克的水果糖混合成什景糖。已知白糖每千克 4.50元,麦芽糖每千克4.10元,水果糖每千克7.50元,那么什景糖每千克多少元。() A、5.57 B、5.58 C、55.8 D、5.56 8、某学校一次奥数测试,有8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5分,其中女生3人,平均成绩是92 分,那么男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A、93 B、95 C、94 D、80.8 9、小刚有5个抽屉,分别有图书33本,42本,20本,53本和32本,平均每个抽屉里有

图书多少本。() A、36 B、37 C、38 D、39 10、小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平均成绩是80分,自然科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 绩提高了2分,那么他的自然科学成绩是多少分。() A、87 B、88 C、89 D、9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一列数是401,398,400,403,399,396,402,402,404,403,399,396,398, 398,405,401,400,402,403,400那么这20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 2、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同学的平均分是70分,男生比女生多______人。 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60,甲数是80,乙数与丙数相同,那么乙数是_____。 4、小华期末语文考87分,英语考89分,要三门成绩平均分达到90分,数学至少要考______分。 5、小明和小红一起带着同样多的钱去学校旁边的文具店买铅笔,他们用全部的钱买了铅笔,小明买了8只,小红买了4只,回去后小明给了小红6元,每支铅笔______元。 6、7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1,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29,后5个数的平均数是34,第3个数是______。 7、如果4个人的平均年龄是18岁,4个人中没有小于14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是___岁。 8、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86,92,100,106,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 9、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______米。 10、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 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小李的语文成绩是95分,数学成绩是92分,英语成绩是87分,他三门的平均分是92。 () 2、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 动的数原来是5。() 3、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明明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 果明明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6人。()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参考文本)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参考文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五年级:数学教案-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参考文本)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难点 区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下列各数:5 28 25 42

1.指名学生说出: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3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2.引导学生从这列数中选出分别符合下列条件的几组数,求出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说明是怎么求出来的.(1)较大数是较小数倍数的. (2)两个数是互质数的. (3)两个数既不互质,较大数又不是较小数倍数的. 谈话引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都用分解质因数法,但它们的计算方法不完全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的内容. (板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比较”】 (一)教学例5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板演. 2、整理方法: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

五年级奥数题因数与倍数

13.狐狸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跳 4 米,黄鼠狼每次跳 2 米, 它们每秒钟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 12 米设有一个陷井,当它们 因数与倍数相关习题(1) 一、填空题 1.28 的所有因数之和是_____. 2. 用 105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_____种不同的拼法. 3.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减个位数字的差是 28 的因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 字的积是 2 4.这个两位数是_____. 4. 李老师带领一班学生去种树 ,学生恰好被平均分成四个小组 ,总共种树 667 棵,如果师生每人种的棵数一样多,那么这个班共有学生_____人. 5. 两个自然数的和是 5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5,则这两个数的差是_____. 6. 现有梨 36 个,桔 108 个,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要求每人所得的梨数,桔数相 等,最多可分给_____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梨_____个,桔_____个. 7. 一块长 48 厘米、宽 42 厘米的布,不浪费边角料,能剪出最大的正方形 布片_____块. 8. 长 180 厘米,宽 45 厘米,高 18 厘米的木料,能锯成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木块 (不余料)_____块. 9. 张师傅以 1 元钱 3 个苹果的价格买苹果若干个,又以 2 元钱 5 个苹果的价 格将这些苹果卖出,如果他要赚得 10 元钱利润,那么他必须卖出苹果_____个. 10. 含有 6 个因数的两位数有_____个. 11.写出小于 20 的三个自然数,使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1,但两两均不互 质,请问有多少组这种解 12.和为 1111 的四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大能够是多少 1 3 2 4 3 8 之中有一个掉进陷井时,另一个跳了多少米 14. 已知 a 与 b 的最大公因数是 12,a 与 c 的最小公倍数是 300,b 与 c 的最 小公倍数也是 300,那么满足上述条件的自然数 a ,b ,c 共有多少组 (例如:a =12、b =300、c =300,与 a =300、b =12、c =300 是不同的两个自然数 组) ———————————————答 案—————————————————————— 答 案: 1. 56 28 的因数有 1,2,4,7,14,28,它们的和为 1+2+4+7+14+28=56. 2. 4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doc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 =平均数×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例题一: 例 1、用 4 个同样的杯子,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 厘米、5 厘米、4 厘米和 3 厘米。这四杯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练习二 2、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0 分、 96 分、 92 分和98 分。小明这四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某学校1— 4 年级,分别有260 人、 300 人、 280 人和 312 人。这个学校平均每个年级多 少人? 4、甲筐有梨32 千克,乙筐有梨38 千克,丙、丁两筐共有梨50 千克,平均每筐梨有多少千克? 例题二 : 1、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明做了7 朵,小红做了9 朵,小花和小张合作了12 朵。平均每人做红花多少朵? 2、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 本,第二层放书和第三层共46 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练习二: 1、某工厂第一、第二车间共有工人180 人,第三车间有103 人,第四车间有81 人。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 2、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共 43 只,黄气球有 20 只,绿气球有 33 只。平均每种气球有多少只? 3、植树小组植一批树, 3 天完成。前 2 天共植了 113 棵,第三天植了 55 棵。植树小组平均每天 植树多少棵? 4、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是 197 分,英语考了 91 分,小明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例题三: 1、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 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 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厘米? 2、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 4 天每天读25 页,以后每天读40 页,又读了 6 天正好读完。 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练习三: 1、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 2 小时每小时行驶60 千米,后 3 小时每小时行驶70 千米,这辆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2、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 20 只每只重 60 克,第二批的 30 只每只重 70 克,小明家的小鸡平均每只多少克? 3、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 人,平均每人割13 千克,第二组 5 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4、有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 2 人都是 124 厘米,另外 4 人都是 130 厘米。这组同学平均身高 是多少厘米? 例题四: 1、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最高分是98 分,最低分是86,其余 5 名学生的平均分是92。这一组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一组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最远的跳了152 厘米,最近的跳了144 厘米,其余 6 名同学都跳了148 厘米。这一组同学平均跳了多少厘米? 练习四 3、一组学生测量身高,最高的是150 厘米,最矮的是136 厘米,其余 4 名同学都为143 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音乐考试中,一组学生中有 2 人得了最高分 90 分, 1 人得了最低分 70 分,其余 5 名同学都 得了 78 分。这组同学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北师大五年级奥数专题三《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精编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一、基本概念和知识 1、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几个公有的因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我们可以把自然数a 、b 的最大公因数记作(a 、b ),如果(a 、b )=1,则a 、b 互质。 2、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自然数a 、b 的最小公倍数可以记作〔a 、b 〕,当(a 、b )=1时,〔a 、b 〕=a ×b 。 3、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有着下列关系: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两数的积 即(a 、b )×〔a 、b 〕= a ×b 二、方法篇 短除法(最大公约数) (1)必须每次都用n 个数的公约数去除; (2)一直除到n 个数的商互质(但不一定两两互质); (3)n 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即为短除式中所有除数的乘积。 短除法(最小公倍数) (1)必须先用(如果有)n 个数的公约数去除,除到n 个数没有除去1以外的公约数后,在用1n -个数的公约数去除,除到1n -个数没有除1以外的公约数后,再用2n -个数的公约数去除,如此继续下去,为保证这一条,每次所用的除数均可选质数; (2)只要有两个数(被除数)能被同一数整除,就要继续除,一定要除到n 个数的商两两互质为止; (3)n 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即为短除式中,所有除数和最后两两互质的商的乘积。 辗转相除法(最大公约数) 设两数为a 、b(a>b ),求a 和b 最大公约数(a ,b )的步骤如下:用b 除a ,得a ÷b=q......r1(0≤r1)。若r1=0,则(a ,b)=b ;若r1≠0,则再用r1除b ,得b ÷r1=q......r2 (0≤r2).若r2=0,则(a ,b)=r1,若r2≠0,则继续用r2除r1,……如此下去,直到能整除为止。其最后一个非零除数即为(a ,b )。 PS:求几个数的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用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断除法、辗转相除法等方法。 三、例题全解 例1、求2520、14850、819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因数分解法)

四年级数学A班奥数专题-“最大与最小”问题

四年级数学A班奥数专题->“最大与最小”问题 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经常会出现解决方案不止一种,有时还会有无数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需要找最大量或最小量。 例1试求乘积为36,和为最小的两个自然数。 分析与解不考虑因数顺序,乘积是36的两个自然数有以下五种情况:1×36、2×18、3×12、4×9、6×6。相应的两个乘数的和是:1+36=37、2+18=20、3+12=15、4+9=13、6+6=12。显然,乘积是36,和为最小的两个自然数是6与6。 例2试求乘积是80,和为最小的三个自然数。 分析与解不考虑因数顺序,乘积是80的三个自然数有以下八种情况:1×2×40、1×4×20、1×5×16、1×8×10、2×2×20、2×4×10、2×5×8、4×4×5。经过计算,容易得知,乘积是80,和为最小的三个自然数是4、4、5。 结论一:从上述两例可见,m个自然数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则当这m 个乘数相等或最相近时,其和最小。 例3试求和为8,积为最大的两个自然数。

分析与解不考虑加数顺序,和为8的两个自然数有以下四种情况:1+7、2+6、3+5、4+4。相对应的两个加数的积是:1×7=7、2×6=12、3×5=15、4×4=16。显然,和为8,积为最大的两个自然数是4和4。例4试求和为13,积为最大的两个自然数。 分析与解不考虑加数顺序,和为13的两个自然数有以下六种情况:1+12、2+11、3+10、4+9、5+8、6+7。经过计算,不难发现,和为13,积为最大的两个 结论二:从上述两例可知,m个自然数的和是一个常数,则当这m个数相等或最相近时,其积最大。 例5砌一平方米的围墙要用砖50块,现有5600块砖,用来砌一个矩形晒谷场的围墙。如果围墙高2米,则砌成的晒谷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时,晒的谷最多?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首先可知5600块砖可砌围墙(5600÷50÷2=)56米,即长方形晒谷场的周长为56米。要使晒谷场晒的谷最多,实际就是长方形晒谷场的面积(长×宽)要最大。而长方形的周长56米一定,即长与宽的和(56÷2=)28米也一定,因此只有当长与宽相等(都是14米)时,面积才最大。所以,晒谷场的长和宽都是14米时,晒的谷最多。这时晒谷场的面积是: 14×14=196(平方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奥数题(易错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易错题) 1.学校食堂原有大米3.2吨,第一周用去了总数的41,第二周用去了107吨,还剩下多少吨? 2. 95与6 1的差除它们的和,商是多少?一个数的40%比32少7,这个数是多少? 3.判断;1.6÷0.3=5……1( ) 8个小正方体一定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 100增加20%后再减少20%秘得的数与相同。( ) 4.如果m 、n 都是非0的自然数,m÷7=n ,m 和n 的最大公因数是( )。 5.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体和长方体,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的比是( );圆锥体与长方体体积的比值是( )。 6.比80米多41是( )米;12千克比15千克少( )%。 7.一班中女生和男生人数比是1∶3,这次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2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女生的平均成绩是( )。 8.投掷3次硬币,有2次正面朝上,上次反面朝上。那么,投掷第4次硬币正面直、朝上的可能性( )。 9.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先画出和长方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各一个,再在长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 10.汽车从学校出发到太湖玩,76小时行 驶了全程的43,这时距太湖边还有4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共用多少小时? 11.某校六年级有120名师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某运输公司有两种车辆可供选择: (1)限坐40人的大客车,每人票价5元,如坐满票价可打八折; (2)限坐10的面包车,每人票价6元,如坐满票价可按75%优惠。

请根据以上信息为六年级师生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算出总租金。 12.如图,用篱笆围成一个梯形菜园,梯形一边是利用房 屋墙壁,篱笆总长75米,菜园的面积是( )平方米。 13.有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2∶1 ,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1分米、1分米、1.42分米,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4.有一个量杯,内有600毫升水,现把3个圆锥体铁块浸入其中但水未溢出,每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0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现在水面的刻度是( )毫升。 15. 如左图,已知两边分别是6厘米和10厘米,其中 一条底上的高是8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 16.在右图中用阴影表示79公顷。 17.A =2×3×a,B =2×a×7,已知A 、B 的最大公约数是6,那么a=( );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18.一项工作,小华单独做21小时完成,小明3 1小时完成。两个合做,( )小时完成。 1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71,第2小时比第1小时少行了16千米,这时汽车距甲地94千米。甲乙两地距多少千米?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专题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把一堆物品分给几个人,或者把几个人的物品集中起来再按照一定数量分给他们。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数问题 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移多补少,或者用总人数和总份数之间的关系来解答。 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如: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 练习一:

1、用4个同样的杯子,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和3厘米。这四杯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0分、96分、92分和98分。小明这四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某学校1 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和312人。这个学校平均每个年级多少人? 4、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两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梨有多少千克? 练习二: 1、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明做了7朵,小红做了9朵,小花和小张合作了12朵。平均每人做红花多少朵?

2、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本,第二层放书和第三层共46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3、某工厂第一、第二车间共有工人180人,第三车间有103人,第四车间有81人。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 4、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共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平均每种气球有多少只? 练习三: 1、植树小组植一批树,3天完成。前2天共植了113棵,第三天植了55棵。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2、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是197分,英语考了91分,小明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练习四: 1、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这辆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2、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20只每只重60克,第二批的30只每只重70克,小明家的小鸡平均每只多少克? 3、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人,平均每人割13千克,第二组5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数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_0

---------------------------------------------------------------范文最新推荐------------------------------------------------------ 五年级数学教案——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要求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求出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②什么是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回答后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约数? 1 / 4

3、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7和218和1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这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求出下列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和218和1542和1417和19 (2)观察结果:通过求这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范文最新推荐------------------------------------------------------ 做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后由学生讲评,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看哪几组数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哪几组数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再解答出来。 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后再让学生讲明判断的理由。 3.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8、10、11题。 3 / 4

六年级奥数最大最小问题答案

第二十五周 最大最小问题 例1: a 和 b 是小于100的两个不同的非零自然数,求a -b a+b 的最大值。 根据题意,应使分子尽可能大,使分母尽可能小。所以b=1;由b=1可知,分母比分子大2,也就是说,所有的分数再添两个分数单位就等于1,可见应使所求分数的分数单位尽可能小,因此a=99 a - b a+b 的最大值是99-199+1 =4950 答:a -b a+b 的最大值是4950 。 练习1: 1、 设x 和y 是选自前100个非零自然数的两个不同的数,求x -y x+y 的最大值。 2、 a 和b 是小于50的两个不同的非零自然数,且a >b ,求a -b a+b 的最小值。 3、 设x 和y 是选自前200个非零自然数的两个不同的数,且x >y ,①求x+y x -y 的最大值;②求x+y x -y 的最小值。 例2: 有甲、乙两个两位数,甲数27 等于乙数的23 。这两个两位数的差最多是多少? 甲数:乙数=23 :27 =7:3,甲数的7份,乙数的3份。由甲是两位数可知,每份的数量最大是14,甲数与乙数相差4份,所以,甲、乙两数的差是14×(7-3)=56 答:这两个两位数的差最多是56。 练习2: 1、 有甲、乙两个两位数,甲数的310 等于乙数的45 。这两个两位数的差最多是多少?

2、 甲、乙两数都是三位数,如果甲数的56 恰好等于乙数的14 。这两个三位数的和最小是多少? 3、 加工某种机器零件要三道工序,专做第一、二、三道工序的工人每小时分别能做48 个、32个、28个,要使每天三道工序完成的个数相同,至少要安排多少工人? 例3: 如果两个四位数的差等于8921,就是说这两个四位数组成一个数对。问:这样的数对共有多少个? 在这些数对中,被减数最大是9999,此时减数是9999-8921=1078,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减去1后,又得到一个满足题意条件的四位数对。为了保证减数是四位数,最多可以减去78,因此,这样的数对共有78+1=79个。 答:这样的数对共有79个。 练习3 1、 两个四位数的差是8921。这两个四位数的和的最大值是多少? 2、 如果两个三位数的和是525,就说这两个三位数组成一个数对。那么这样的数对共有 多少个?组成这样的数对的两个数的差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 3、 如果两个四位数的差是3456,就说这两个数组成一个数对。那么,这样的数对共有多 少个?组成这样的数对的两个数的和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五年级奥数专题-最大最小问题

五年级奥数专题-最大最小问题 【专题导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路程最近”、“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少”等问题,这些寻求极端结果或讨论怎样实现这些极端情形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成为:在一定范围内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我们称这些问题为“最大最小问题”。 解答最大最小问题通常要用下面的方法: 1、枚举比较法。当题中给定的范围较小时,我们可以将可能出现的情形一 一举出再比较。 2、着眼于极端情形,即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一下子从“极端”情 形入手,缩短解题过程。 【预备思考题】1、3、5、8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比最小的数多多 【典型例题】 【例1】把1、2、3……16分别填进图中16个三角形里,使每 边上7个小三角形内数的和相等。问这个和最大值是多少? 【试一试】 1、将5、6、7、8、9、10 圆圈内,使三角形每条边上的和相等, 这个和最大是多少? 2、把2~9分别填入下图圆圈内, 个大圆上的五个数的和相等, 【例2】有8个西瓜,它们的重量分别是2千克、3千克、4千克、4千克、5千克、6千克、8.5千克、10千克。把它们分成三堆,要使最重的一堆西瓜尽可能轻些,那么,最重的一堆应是多少千克?

· A B C E D 【试一试】 1、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9把钥匙和9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开多少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2、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5岁,其中没有小于17岁的,且四人年龄都不相同。那么年龄最大的最多是几岁? 【例3】一次数学考试满分100分,6位同学平均分为91分,且6人分数互不相同,其中得分最少的同学仅得65分,那么排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多少分?(分数取整数) 【试一试】 1、一个三位数除以43,商a 余数是b(a 、b 都是整数)。求a+b 的最大值。 2、如右图,有两条垂直相交的线段AB 、CD,交点为E 。已知DE=2CE,BE=3AE 。在AB 和CD 取3个点画三角形。问:怎样取这三个点,画出的三角形面积最大? 【例4】一个农场里收的庄稼有大豆、 谷子、高梁、小米,每一种庄稼需要先收割好,捆好,然后往回运输。现由两个小组分别承包这两项工作,工时如下表(一种庄稼不割好、捆好,不准运输),这两组从开工到完工最少经过多少小时? 大豆 谷子 高梁 小米 割好、捆好 7 3 5 5 运完 5 6 1 9 作 物 小 时 工 作

小学奥数第1讲--最值问题(含解题思路)

1、最值问题 【最小值问题】 例1 外宾由甲地经乙地、丙地去丁地参观。甲、乙、丙、丁四地和甲乙、 乙丙、丙丁的中点,原来就各有一位民警值勤。为了保证安全,上级决定在沿 途增加值勤民警,并规定每相邻的两位民警(包括原有的民警)之间的距离都 相等。现知甲乙相距5000米,乙丙相距8000米,丙丁相距4000米,那么至少 要增加______位民警。 (《中华电力杯》少年数学竞赛决赛第一试试题) 讲析:如图5.91,现在甲、乙、丙、丁和甲乙、乙丙、丙丁各处中点各有 一位民警,共有7位民警。他们将上面的线段分为了2个2500米,2个4000米,2个2000米。现要在他们各自的中间插入若干名民警,要求每两人之间距离相等,这实际上是要求将2500、4000、2000分成尽可能长的同样长的小路。 由于2500、4000、2000的最大公约数是500,所以,整段路最少需要的民 警数是(5000+8000+4000)÷500+1=35(名)。 例2 在一个正方体表面上,三只蚂蚁分别处在A、B、C的位置上,如图 5.92所示,它们爬行的速度相等。若要求它们同时出发会面,那么,应选择哪 点会面最省时? (湖南怀化地区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题) 讲析:因为三只蚂蚁速度相等,要想从各自的地点出发会面最省时,必须 三者同时到达,即各自行的路程相等。 我们可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如图5.93,则A、B、C三点在同一平面上。这样,便将问题转化为在同一平面内找出一点O,使O到这三点的距离相等且最短。 所以,连接A和C,它与正方体的一条棱交于O;再连接OB,不难得出 AO=OC=OB。 故,O点即为三只蚂蚁会面之处。 【最大值问题】 例1 有三条线段a、b、c,并且a<b<c。判断:图5.94的三个梯形中,第 几个图形面积最大? (全国第二届“华杯赛”初赛试题)

五下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能力提高题和奥数题(附答案)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提高题和奥数题 板块一因数和倍数 例题1.一个数在150至250之间,且是18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最大是多少? 练习1.一个数是25的倍数,它位于110至160之间,这个数是多少? 例题2.有一个数,它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练习2.既是7的倍数,又是42的因数,这样的数有哪些? 例题3.妈妈买来30个苹果,让小明把苹果放入篮子里。不许一次拿完,也不许一个一个地拿,要每次拿的个数相同,拿到最后正好一个不剩。小明共有几种拿法?每种拿法每次各拿多少个? 练习3.五(1)班有学生42人,把他们平均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多于2人且少于8人。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呢?

板块二 2、5、3的倍数的特征 例题1.一个五位数29ABC(A、B、C是0~9中不同的数字)同时是2、5、3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练习1.在17的后面添上三个数字组成五位数,使这个五位数既是偶数,又同时含有因数3和5。这个五位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例题2.5□□0是有两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它同时是2、5、3的倍数,这个四位数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 练习2.4□□□是有两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它同时是2、5、3的倍数,这个四位数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 板块三奇数和偶数 例题1.一只小船每天从河的南岸摆渡到北岸,再从北岸摆渡到南岸,不断往返。已知小船最初在南岸。 (1)摆渡15次后,小船是在南岸还是在北岸?为什么? (2)小明说摆渡2016次后,小船在北岸。他说得对吗?为什么?

练习1.傍晚小亮开灯做作业,本来拉一次开关,灯就该亮了,但是他连续拉了5次开关,灯都没有亮,原来是停电了。你知道来电的时候,灯应该亮着还是不亮呢? 例题2.有36个苹果,把它们放在9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只放奇数个苹果,能做到吗? 练习2.(1)1×2+3×4+5×6+…+199×200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有2016个烟花,每次燃放奇数个,想在9次后恰好全部放完,能做到吗?为什么? 例题3.桌子上放着5个杯子,全部是杯底朝上,如果每次翻动2个杯子,称为一次翻动,经过多次翻动能使5个杯子的杯口全部朝上吗?如果每次翻动3个杯子呢? 练习3.如家宾馆现在有10间客房的灯开着,每次同时拨动4个房间的开关,能不能把这10个房间的灯全部关闭?如果能,至少需要几次?

四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习题及答案(B)

六、平均数问题(B) 年级 ______班_____ 姓名 _____得分_____ 1.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0,加上一个数,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15,这个数是________ . 2.小强考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自然五门功课,数学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90分.把数学成绩加上去,平均成绩是92分.小强的数学成绩是_______分. 3.江滨小学有433个小朋友,分乘4辆汽车去儿童公园,第一辆车已经接走了115人,如果第二、三、四辆车乘的人数相同,第三辆车乘了______个小朋友. 4.5个数写成一排,前3个数的平均值是15,后两个的数的平均值是10,这五个数的平均的值是______. 5.甲、乙两地相距24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6小时,返回时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________公里. 6.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17岁,而甲乙两人的平均年龄为15岁,那么丙的年龄是________岁. 7.甲乙两人带着同样多的钱,用他们全部的钱买了洗衣粉,甲拿走了12袋,乙拿走了8袋.回家后甲补给乙3.8元,每袋______元. 8.学校足球队18人合影留念,照6寸照片洗三张价格是4.5元,另外加洗每张0.3元,如果每人各得一张,平均每人需______元. 9.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185斤,甲棉田是5亩,亩产203,乙棉田亩产170斤,乙棉田有________亩. 10.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两科分数共176分,如果再加上外语分数,三科的平均分就比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多3分,小明的外语成绩是________分. 二、分析解答题: 11.学校足球队18人合影留念,照六英寸照片.洗3张价格是4.5元,另外加洗,每张0.3元.如果每人各得一张,那么平均每人需元. 12.五位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58分;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9.46分;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66分.这个运动员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多少? 13.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走40米,18分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走60米.小刚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14.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40米,小明上学要走9分钟,回家时比上学时少用3分钟.那么小明往返一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答案——————————————————————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题(二)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题(二) 月日姓名 1.长方形砖长42厘米,宽26厘米,用这种砖铺成一块正方形砖地,至少要几块砖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72厘米,比宽多12厘米,长是高的2倍,现要将这根木料锯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木块的体积要最大,木料不能有剩余,可以锯成多少个正方体 3.水果店里将168个苹果,120个梨,312个桔子分装在n个竹篮里去慰问残疾人。要求每篮中都有苹果、梨子、橘子,且每篮里的苹果数相同,梨子数相同,橘子数相同,n的最大值是多少 4.有12分米的铁丝8根,18分米的铁丝9根,24分米长的铁丝10根。现在要把这些铁线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能浪费,这些铁丝最长能截成多少米一根一共可以截多少根

5.一箱苹果3个3个地数余1个,5个5个地数余4个,7个7个地数也余4个。这箱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6.古代有一个将军打仗,他规定每排10人,结果多出1人,他改为每排9人,结果仍多出1人,又改为每排8人,还多1人,再改为7人一排,6人一排,……一直到2人一排,始终多1人,这个将军惊慌万分,认为这次一定要打败仗了。请计算一下,这个将军的部队到底有多少人(他的部队的人数在3000人以内) 7.五(1)中队组织野餐活动,辅导员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带一个饭碗,3 个同学带一个菜碗,5个同学带一个汤碗,结果一共带了69个碗,问参加野餐的同学有多少个 8.加工机器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3个,第二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12个,第三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可完成5个,要使均衡生产,三道工序至少各配几个人

9.“六一”儿童节、幼儿园买了一些奶糖发给幼儿,如果只发给小班,每人可得15粒;只发给中班,每人可得12粒;只发给大班,每人可得10粒。如果将这些奶糖平均发给大、中、小班的每个幼儿,每人可得多少粒奶糖 10.大雪后的一天,亮亮和爸爸从同一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分别步测一个圆形花圃的周长,亮亮每步长54厘米,爸爸每步长72厘米,由于两个人的脚印有重合,所以雪地只留下60个脚印。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课后作业 姓名成绩 1.某年级发学习资料,甲种资料3人一本,乙种次料4人一本,丙种资料5人一本,三种资料共发94本,全年组共有多少

六年级奥数第17讲-最大最小问题(教)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六年级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授课主题第17讲-最大最小问题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①学会在题目中判断出限制条件; ②学会分数知识的综合运用; ③从题目限制条件中分析最大最小问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路程最近”、“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少”等问题,这些寻求极端结果或讨论怎样实现这些极端情形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成为:在一定范围内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我们称这些问题为“最大最小问题”。 解答最大最小问题通常要用下面的方法: 1、枚举比较法。当题中给定的范围较小时,我们可以将可能出现的情形一一举出再比较; 2、着眼于极端情形,即充分运动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一下子从“极端”情形入手,缩短解题过程。 人们碰到的各种优化问题、高效低耗问题,最终都表现为数学上的极值问题,即小学阶段的最大最小问题。最大最小问题设计到的知识多,灵活性强,解题时要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考点一:简单最大最小问题 例1、把1、2、3、…、16分别填进图中16个三角形里,使每边上7个小三角形内数的和相等。问这个和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为了方便描述,我们把图中部分三角形注上字母,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处D中填的数和三条边上的和没有关系,因此,应填最小的数1。而三个角上的a、b、c六个三角形中的数都被用过两次,所以要尽可能填大数,即填11——16。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上7个小三角形内数的和相等”这一条件,就可以计算出这个和的最大值了。 (2+3+4+…+16+11+12+13+14+15+16)÷3=72 例2、有8个西瓜,它们的重量分别是2千克、3千克、4千克、4千克、5千克、6千克、8.5千克、10千克。把它们分成三堆,要使最重的一堆西瓜尽可能轻些,那么,最重的一堆应是多少千克? 【解析】3堆西瓜的总重量是42.5千克,要使最重的一堆尽可能轻些,另两堆就得尽可能重些。 根据42.5÷3=14千克……0.5千克可知: 最重的一堆是14+0.5=14.5千克, 即由6千克和8.5千克组成,另外两堆分别是14千克。 例3、一次数学考试满分100分,6位同学平均分为91分,且6人分数互不相同,其中得分最少的同学仅得65分,那么排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多少分?(分数取整数) 【解析】除得65分的同学外,其余5位同学的总分是91×6-65=481分。 根据第三名同学得分要至少,也就说其他四人得分要尽量高,第一、第二名分别得100分和99分,而接近的三个不同分是93、94、95。所以,第三名至少得95分。 例4、一个农场里收的庄稼有大豆、谷子、高梁、小米,每一种庄稼需要先收割好、捆好,然后往回运输。现由两个小组分别承包这两项工作,工时如下表(一种庄稼不割好、捆好,不准运输),这两组从开工到完工最少经过多少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