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陕西药用植物资源和能源植物资源简介

(完整版)陕西药用植物资源和能源植物资源简介
(完整版)陕西药用植物资源和能源植物资源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院:农学院

班级:植科091班

姓名:刘安

学号:2009010110

陕西药用植物资源和能源植物资源简介

刘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引子】作者本人所学专业与植物联系非常紧密,平日里对各种植物资源也较为关注,尤药用和能源植物为甚。其中药用植物中比较倾向于甘草,而能源植物因未找到钟爱植物,在此只是概括叙述。

【摘要】通过文献查询和网络浏览,结合专业所学于兴趣所在,片面概述陕西药用植物和能源植物。其中药用植物着重描述甘草资源的分布和研究进展,能源植物主要叙述了秦巴山区能源植物类型。

【关键词】陕西药用植物资源能源植物资源甘草秦巴山区保护开发利用1陕西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陕西省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属内陆省份。全省南北长约870 km,东西最宽达500 km,面积20.6万km2。其地貌总的特点是南北高、中间底,西北高、东南底,以北山、秦岭为界,形成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地3个各具特点的自然区。境内地形复杂,既有山地平原,还有黄土高原,地质结构复杂多样。陕西的河流以秦岭位分水岭,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1.2气候概况

陕西位于我国东南湿润地区到西北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属于大陆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长,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

候;陕南盆地为北哑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年平均气温在7~16℃,年降水量330~1 250 mm,13照时数1 350~2 900 h,无霜期136~256 d,≥10℃年积温2 800~4 900℃。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陕北400~600 mm,关中500~700 mm,陕南700~900 mm。

2中药植物资源

2.1中药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概况

陕西地理与气候优越,中药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地之一,也是较早引进栽培外国药用植物并进行中药研究开发的省份之一,具有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的特点,有药用植物3219余种,优质地道药材31种。

陕西的药用植物主要集中在南部的秦巴山区,素有“巴山药乡”之美誉。秦巴山地的中药资源种类占全省总数的2/3以上,达1500种以上,仅秦岭山地太白山就有中草药近千种。著名药材有党参、当归、地黄、黄芪、贝母、茯苓、黄连、杜仲、天麻、白芍、菊花、牛膝,山茱萸、枸杞子、大黄、药用大黄、红毛五加及九节菖蒲等。民间草药种类丰富,多为本区的代表种和特有种,仅以“七”命名的就有144种,如桃儿七,红毛七,长春七等;稀有药用植物有太白贝母、太白米、凤凰草、枇杷芋、延龄草、祖师麻、黄瑞香、太白美花草、独叶草、手掌参、太白乌头、太白黄连和朱砂莲等。菌类药材主要有马勃、雷丸、猪苓、茯苓、地星、侧耳、多孔菌和灵芝72种等;地衣类药材包含老龙皮、金腰带、金刷子、太白茶、松萝等13种;蕨类药材有贯众、木贼、海金沙、骨碎补、石韦等;裸子植物药材包括:三尖杉、白果(银杏)、侧柏叶、麻黄等;被子植物有鱼腥草、秦艽、细辛、何首乌、商陆、板兰根、祖师麻等。就高等植物而言,药用全草的

主要有白细辛、鱼腥草、荨麻、麻黄、蜂子七、霍香、碎米荠及薄荷等68种;种子入药的有柏子仁、芡实、莱菔子、桃仁、苦杏仁等46种;果实类入药的有山茱萸、火棘、连翘、黄荆子等61种;花类入药的有辛夷、红花、锦葵、夏枯草等38种;叶类入药的有大青叶、艾叶、枇杷叶、青荚叶等36种;皮类入药的有黄柏、杜仲、合欢皮、五加皮、厚朴等56种;药用茎藤及树脂类有竹茹、松香、桑寄生、常青藤、文冠果等39种;根茎类入药的有贯众、白术、川芎、土贝母、半夏、天麻、元胡等144种;根类入药的有太白三七、丹参、乌药、大黄、苦参、防风等241种。其中有不少为地道药材,如秦艽、山茱萸、酸枣仁、丹参、九节菖蒲、党参、甘遂、威灵仙、甘草、丹参、酸枣仁等。

2.2中药植物种植及开发现状

陕西省目前药用植物种植面积已达480多万亩,其中杜仲的种植面积150余万亩、杏仁近97万亩、黄姜51万亩、桃仁32万亩、甘草近30万亩、黄芪22万亩、山茱萸20万亩、连翘15万亩、葛根10万亩、金银花5万亩、天麻、黄芩、柴胡达到3万亩、板蓝根、玄参、大黄、桔梗、黄柏、绞股蓝等药材种植面积也近2万亩。

目前,陕西的野生资源基本处于无序开发状态。在未进入大规模开发之前,一般是开发商在山区自由设点收购,当地群众采集。因为可以对野生资源无偿占有,在原料枯竭前,没有人自发建立原料植物栽培基地,而是进行掠夺性经营。药材经营已向多层分散、自由贸易、私家经营、集团运作等多种方式发展。地下经营活跃,国营经营部门积极性、主动性不足,生意清淡。剥“短命皮”,使杜仲早衰死亡;砍树采果,伐藤摘桃,使野生的五倍子资源迅速萎缩。目前,厚朴、天麻、黄连、葛根、薯蓣等在很大程度上已遭破坏。在采挖野生中草药时,严重的不仅破坏了生物资源,而且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药用

植物资源的问题亟需解决。

2.3甘草

2.3.1甘草资源分布

主要是产自俄罗斯、土耳其、希腊、伊朗、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叙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野生和半野生的甘草。

中国甘草资源丰富,分布广而且多,目前己知有8种,包括:(1)乌拉尔甘草,分布很广,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分布(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2)光果甘草,仅产于新疆。

(3)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向东可到达甘肃西北部及疏勒河沿岸。(4)刺果甘草(Glycrrhiza palli&'flora Maxim.),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5)粗毛甘草(Glycrrhiea aspera Pall.),仅分布在新疆的东部和北部。(6)黄甘草,主要分布于甘肃。(7)云南甘草(Glycrrhiza ymmanensis Chengf.etL.K.Tai),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高寒地区。(8)圆果甘草(Glycrthizasquamulosa Franch.),主要分布于新疆。

2.3.2甘草研究研究进展

2.3.2.1细胞学研究

文献报道甘草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6。核型报道比较少,较为系统的研究是李学禹对国产甘草属11种、1变种作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组成都以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为主,但没有任何两种的染色体核型完全相同。

2.3.2.2分子生物学研究

甘草属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有同功酶分析和RAPD分析两方面的内容。同功酶的研究表明甘草属不同种都有其特征酶谱,种间具有酶谱差异,并与近缘属进

行比较,表明属间酶谱差异显著,并证明盐豆木属与甘草属亲缘关系较近。RAPD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群体中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产地相距越远,群体问相似性程度越低,人工栽培种与同一产地野生种具有相似的遗传特性。

2.3.2.3生理学研究

甘草属生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种子生理及抗旱生理两个方面。陈震等报道甘草种子具有坚硬的种皮,可抵御菌类的侵染,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并且提出甘草嫩而饱满的种子比完全成熟的种子发芽率高75%,还可减轻甘草豆象虫危害。李先恩等认为厚实的种皮是引起种子发芽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旦破除障碍,即使在极干旱的条件下也能吸足水分而萌发,同时还分析了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3.2.4药用方面研究

甘草属植物人药的有8种,《中国药典》收藏3种,其中甘草(Glycurrhiza uralensis)为主要的药用植物,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等功效。此外,李合敏报道甘草提取物对爱滋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治疗爱滋病最理想、最有前途的药物之一。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其中药用的有效成分有甘草酸及其水解产物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黄酮类化合物及水溶性浸出物、还原糖、淀粉、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碱和多种金属元素,主要药用有效成分为甘草酸及黄酮类化合物。

2.3.2.5食用及日用化工方面研究

甘草甜素的甜度是蔗糖的50倍,与其他甜叶剂合用时可达200---250倍,甘草甜素作为甜味、调味、矫味等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饮料工业。用甘草甜素或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可配制成具有治疗作用的护肤霜、祛斑霜等化妆品;

甘草废渣可制成绝缘人造嵌板、食用菌培养基和肥料等,还可作石油钻井的稳定剂和灭火剂、杀虫剂中的泡沫稳定剂;经处理的废渣可用作浸调剂、粘着剂和散开剂。

2.3.2.6人工培育研究

甘草组培快繁、辐射育种、体胚发生等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张新玲等作了甘草属植物的杂交试验。侯嵩生等通过细胞培养获取了有用的代榭产物。苟克俭等采用60Co对甘草进行辐射育种研究,获得了品质优良的植株;还对甘草花丝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体细胞胚的发生、甘草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再生植株进行了研究,使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甘草育种成为可能。

2.3.2.7今后研究方向

1、甘草属植物形态变异较大,分类较为混乱,有将种内变异夸大的倾向,应结合分子标记作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

2、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多,人工栽培甘草较野生甘草有效成分含量低,应从提高人工栽培甘草有效成分含量作进一步研究。

3、由于甘草属植物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资源严重不足,因此,研究一套科学的快繁技术将会有效缓解甘草资源日益匮乏与甘草需求量日益增长的矛盾。

4、甘草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了抵抗沙漠化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抗旱品种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2.3.3甘草的综合开发利用

甘草不仅用于医药方面,而且在食品、日用化学品、烟草等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经研究,甘草提取物可添加到啤酒、饮料、糖果等食品中,以增加上述食品的营养水平。在香烟中添加甘草或其提取物,不仅可降低或缓解烟草对人体的

毒害,还可使香烟的口感更好。此外,含甘草成分的牙膏、口腔洗漱液以及口腔含片等具有无毒无刺激、杀菌洁齿、香甜多泡等特点,是理想的口腔清洁剂。

由于甘草甜素的甜度是蔗糖的50倍,其作为甜味、调味等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目前,在各类食品生产中,已广泛使用甘草及其提取物作添加剂。如在糖果生产中可用甘草甜素代替砂糖,在饮料生产中可用甘草甜素代替蔗糖,在啤酒生产中加入适量甘草甜素不仅可除去苦涩味,而且可使啤酒泡沫丰富持久,风味独特。

甘草黄酮是很好的复合型天然抗氧化剂,以甘草黄酮类和类黄酮类为主的抗氧化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关注。甘草黄酮能深入皮肤内部并保持高活性,可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美白祛斑效果显著。另外,甘草还具有防止皮肤粗糙和抗炎、抗菌的功效,为众多国内外高档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如用甘草提取物可配制护肤霜、祛斑霜等化妆品,这类产品集化妆品与药物霜于一身,深受人们的欢迎。

甘草废渣可用于生产绝缘人造板、食用菌培养基和肥料等,还可用于生产稳定剂和灭火剂以及粘着剂和散开剂等。甘草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甘草在营养期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分别约为14%、7%、19%、7‰营养成份较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冬春牧草或辅助性草料。此外,甘草还具有固沙、改良土壤及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甘草根部的根瘤菌有固氮的作用,有助于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品质。甘草具有发达的根系和根茎,并能在地表以下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侧根和地下茎,这对干旱地区的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平衡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3能源植物资源

3.1秦巴山区能源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概况

秦巴山区地跨我国南北分界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蕴藏6000余种生物资源,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秦巴山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半湿润山地气候,境内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气候的多样性为生物提供了理想生存空间,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的富含油脂能源植物如表一:

主要的富含碳水化合物能源植物如表二:

调查结果表明,秦巴山区蕴藏了丰富的富含油脂的能源植物资源,其中富含油脂的能源植物的大科主要有大戟科、漆树科、无患子科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能源植物的大科主要有山毛榉科、蔷薇科、百合科。选择能源植物种类的原则包括要有较高含油量、较大的能源植物油生产潜力和一定的生态适应幅度。含油量或含淀粉量是选择能源油料植物的决定性指标,能源植物油生产潜力决定了能源油料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前途,生态适应性确定了种应选用的适宜环境,而生态幅度的大小,决定了种适宜区域的大小,没有一定的适应区域,所选种类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发挥。

3.2秦巴山区具有开发价值的主要能源植物

3.2.1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文冠果属无患子科文冠果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抗旱、抗寒、耐瘠薄、移栽成活率高,并且具有结果早,产量高,出油率高,油品好等特点,发展前景巨大。文冠果油颜色亮丽、味道甘美、香气浓烈、营养丰富,既是高档食用油又可提取生物柴油。我国利用文冠果提取生物柴油取得成功并已投入生产,年产量已超过lO万t。

3.2.2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黄连木,漆树科黄连木属,原产我国,分布很广,其中以陕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最多。黄连木是喜光树种,在光照条件充足的地方,生长良好且结实量增加。黄连木是四旁绿化和荒山、荒滩地重要造林树种。据研究,黄连木果实含油率35%左右,果肉含油率50%左右,种子含油率25%左右,2.5 t黄连木种子可以生产1 t生物柴油。

3.2.3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适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陕西全省现有花椒16.7万hm2,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均有分布。其中种植规模0.67万hm2及以上的有9个县,韩城、凤县还分别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花椒籽还是较好的生物能源,据测定,花椒籽含油25%~30%,出油率22%~25%。铜川市耀州区建成的以花椒籽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厂,预计7月份正式投产,年可生产生物柴油10万t。

3.2.4山桐子(1desia polycarpa)

山桐子属落时乔木,山桐子是亚热带阳性速生树种,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多生于海拔500~3 000m的杂木林中;也散生于平原或溪谷间及林缘坡地。山桐子被誉为“树上的油库”。其油经过精练之后可以食用,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为主占52.5%~81.4%,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次之。在工业上用于制肥皂作润滑油、乳化剂、催干剂等。在医药上用于治疗血脂过高和动脉硬化等症。在燃油方面是酯交换法制取生物柴油的好原料。

3.2.5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

光皮树,是一种理想的多用途油料树种。光皮树的利用价值高,可作建筑、家具、雕刻、农具及工业制板等用。作为生物柴油基础原料油,光皮树油含油酸和亚油酸高达77.68%(其中油酸38。3%、亚油酸38.85%),所生产的生物柴油理化性质优(如冷凝点和冷滤点);同时可以利用果实作为原料直接加工(冷榨或浸提)制取原料油,加工成本低廉,得油率高。近年来光皮树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其中对光皮树毛油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是最有潜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3.2.6油桐(Vernicia fordii)

油桐出油率高,已有成功转化成生物柴油的技术,是重要的生物柴油原料,

发展前景广阔。油桐生产存在单产低,总产少,产需矛盾突出以及混杂、优劣悬殊很大的问题。中国油桐林绝大部分为粗放经营,许多地方处于半野生状态,栽培技术落后。提高栽培技术水平,适地适树,科学发展油桐林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途径。

3.3国内外能源植物的开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3.1国外能源植物的开发研究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用于规模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有大豆(美国)、油菜籽(欧共体、加拿大)、棕榈油(东南亚)、甘蔗(巴西)。日本,爱尔兰等国用植物油下脚料及食用回收油作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欧美许多国家结合本国特点制定了生物柴油发展纲要,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推动生物柴油生产及应用。许多国家对投放市场的生物柴油都采取了免税政策和低税率政策,以鼓励民众使用生物柴油,保护生态环境

3.2.2国内能源植物的开发研究现状

我国能源植物的研究及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开发的产品主要是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产业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列入国家计划。“十五”期间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生物与现代化农业、能源与资源环境等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将大力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十一五”期间,规划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建设规模83.91万hm2,原料林全部进入结实期后,将形成年产生物柴油125万多t的原料供应能力。目前,已有一些颇具实力的企业和国外大型能源企业进入麻疯树生物柴油这一领域,在各地筹建起有相当规模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预计全国麻疯树种植面积至少可达200万hm2,显示了良好的资源开发前景。

燃料乙醇产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陈粮转化燃料乙醇计划已于2000年启动,目前已达到年产100万t规模;而秸秆酶解发酵燃料乙醇新技术已经试验成功,正逐步实现产业化。

3.2.3中国能源植物的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植物将在3个方面获得发展:一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驯化、培养优良品种,在宜林山地、沙地,低效益的畜牧区进行技术演示;而后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进行规模种植,使农民、牧民介入能源市场,获得稳定的收入。此步骤将大大地缓解用能矛盾,同时兼收农牧民增加收入和改善环境的巨大效益。二是在能源结构的历史转型中,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中国石油储量是世界的2%,消费量是世界第2位,进口依存度近40%;SO:和C02的排放量也分居世界第1、2位。中国不仅原料丰富,而且还有自行培养的甜高粱、麻疯树等优良能源植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塑料等主产品工业转化技术基本成熟,且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成本降幅一般在25%,-45%,与石油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在新疆、山东、四川、江苏、辽宁等地已开始取得进展。三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环境与改善生态、舒缓能源瓶颈、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都呼唤着新兴的生物质产业,因此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常宏志.陕西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于利用.多种经营.2008(4)

【2】肖娅萍.陕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于开发利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2)

【3】王巧娥,任虹,曹学丽.甘草研究于开发利用现状.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4)

【4】孔红,闫训友,史振霞.豆科甘草属植物研究进展.北方园艺.2007(7)【5】刘虎岐,刘亚军,李保军,宋云鹏.秦巴山区能源植物资源及利用潜力调查.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2)

【6】李军,吴平治,李美茹,吴国江.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自然杂志.2007,29(1)

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参考题

《药用植物》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学;鸡爪黄连;道地药材;云锦纹;中药;企边桂;维管束;晶纤维;炮制;药品标准;晶纤维;显微鉴定;车轮纹;生药鉴定;后含物; 二、填空题 1.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2.植物体内最常见的晶体有和两大类。 3.植物表皮上的毛茸通常有和两种。 4.常见生药的分类方法有、、等。 5.药材一般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6.生药干燥的方法通常有、、3种。 7.是根据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 8.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主要采用三级标准,依次是、、。 9.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药材中的水分测定。 10.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中,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11.绵马贯众来源于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12.冬虫夏草身上有~ 条环纹。‘ 13.麻黄具有的功效是、、。 14.大黄来源于科、、。 15.何首乌的横切面上,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从而形成“花纹”。16.黄连、川乌都来源于科,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类。 17.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它的功效是、、。18.厚朴主产于、等省份。 19.肉桂是科植物的干燥树皮,具有、、的功效。 20.检查黄芪中的氨基酸及多肽,需加入0.2%的试液,最终呈色。 21.甘草的功效是、、、、。 22.人参、三七来源于科,药用部位是。 23.人参具有复叶,花序,成熟果实色。 24.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和。 25.柴胡来源于科,具有、、功效。 26.在薄荷叶粉末中提取薄荷醇晶体,然后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为色。 27.桔梗入药部位是;季节采挖;主要化学成分是。 28。红花是科植物的干燥花,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它的主要功效是。29.川贝母是科植物、、、的干燥鳞茎。 30.生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有、、、、、等简便快捷方法。 31.类药材应在植物生长最旺时,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 32.生药在贮存中保管不当常出现、、等变质现象。 33.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34.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的水分测定。 35.冬虫夏草来源于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昆虫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研究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研究 王登高 贵州大学林学院 摘要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拥有较多特色药材,为加快毕节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本地区中药材资源用于生产加工和科学研究,对外展示本地区富有特色的药材资源,本文从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加快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利用现状 1.引言 毕节地区拥有众多品质优、分布广的名贵药材,如大方的天麻、黔西的杜仲、金沙的银耳、织金的黔党参等,因而被称誉为“地道药材之乡",其中尤以半夏的栽培最为广泛,最具规模。 加快毕节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统一大型的药材栽培基地,打造毕节的药用植物品牌,就应该对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对药材栽培的前景进行评估,本文对毕节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开利用发药用植物提供合理的依据。 2.毕节地区的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毕节市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处于乌蒙山区,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毕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貌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随山势而异,西部平坦缓和,中部切割强烈。东部起伏轻微 2.2 气候条件 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雨日多,降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偏暖,我区冬季温度逐渐偏高,暖冬趋势明显,对越冬作物和喜温的热带果树、多年生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摘要:通过这一学期公选课对药用植物简单的学习,对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药用植物的简要论述。 一、药用植物的概念 主要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也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药的植物。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三、发展历史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 种。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其中 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 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1949年后,对 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编写出版了《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 三、药物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 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 统。 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摘要目的:为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道地性”研究及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等3个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我国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还存在不足和误区。结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在当今“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各国的关注;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且应用中草药历史悠久的国家,自然更加受到重视。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迎接即将来的21世纪。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

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的 回顾 建国49年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的研究和汗发的特点,取得了显着成果。 1.1药用植物的调查和整理经过30余年的考察,已查明我国高等植物约3万种,居世界第3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1],相继出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着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本草图录》、《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等,使我国在药用植物的调查、整理和总结工作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2药用植物的引种裁培 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药用植物就有150多种,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万亩,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49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福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福建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胡明芳(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福州 350003) 摘要:本文首次论述了目前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福建药用植物种类及保护管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对策 Conservation actuality and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for endangered medicinal purposes wild botany resources of Fujian Hu Mingfang (Fujian Provincial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Center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 to place on the endangered species categories and th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mananement actuality for medicinal purposes wild botany for the first time,and indicates its exist problem,further to provide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 for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Key words: fujian,endangered,wild,medicinal botany,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药用野生动植物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中医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谈谈药用植物资源加工情况和发展战略 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 药用植物,是指具预防,治疗和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植物的总称。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 25 700 种 ,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世纪80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 700 多种 ,其中 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 ,传统中药材的 80 %为野生资源,人参、杜仲、银杏等植物为我国所独有的植物。 植物类药材中,根及根茎类药材有200~250种;果实种子类药材有180~230种;全草类药材有160~180种;花类药材有60~70种;叶类药材有50~60种;皮类药材有30~40种;藤木类药材有40~50种;菌藻类药材有20种左右;植物类药材加工品如胆南星、青黛、竹茹等20~25种。 近30年来,植物药制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植物药产业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植物制药技术大量地吸收和利用现代制药的先进理论、工艺、设备、技术和质量管理观念,传统的作坊加工工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先进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有很多是引进和利用了现代化工、制药、食品等多个行业,并不断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植物制药的特点[5]。植物药的剂型已经由传统的汤、膏、丹、丸、散等发展到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现代制药的主要经典剂型。制药技术上,已经基本形成适宜植物药功效及成分特点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精制、干燥、成型等较为成熟的工艺与相应设备。我国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从药用植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新药研究的优势和特色。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在我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菌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4%,以栽培为主,蕴藏量较大的是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83]。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0-382] 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华北药用植物区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有“怀药”和“北药”之称。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华中药用植物区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西南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资源学:是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用植物资源学特点:地域性分散性有限性和可解体性可再生性多用性国际性 研究内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监测 三大自然区域: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三向地带性:1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方向形成有规律的更替 3 垂直地带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三大区域分布特征: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明显;西北干旱地区以经向分布明显;青 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明显 蕴藏量: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的自然蕴藏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 利用蕴藏量 产量: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资源的生产量 单株产量:指一株药用植物资源部位的平均产量 经济量: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即可利用蕴藏量 年允收量:指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最大持续量: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的采收最大参量 资源再生率: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再生量与资源利用量的比值大于等于1时,就可以做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蕴藏量=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是植物化学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而形成的学科,论述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提取方法和结构分析,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范围和任务: 1、从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研究植物化学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有用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3、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研究 形成特点:植物基因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 1、地理环境海拔:不同海拔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形成;地理位置:同一种植物生 长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 2、气候条件:季节:季节的变化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光:影响药用植物次 生代谢产物的形成;水:温度 3、异常次生代谢:由于植物遭受某些刺激,如物理、化学或生物而产生的物质称为异常 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可能原本缺乏或含量很少,经刺激后迅速、大量产生,是一种应激产物,且有饱和作用,称为植物保护素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资源学:就是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与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用植物资源学特点:地域性分散性有限性与可解体性可再生性多用性国际性 研究内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与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积极寻找与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监测 三大自然区域: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三向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2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方向形成有规律的更替 3 垂直地带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三大区域分布特征: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明显;西北干旱地区以经向分布明显;青藏高 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明显 蕴藏量: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与区域范围的自然蕴藏量,可分为总蕴藏量与可利 用蕴藏量 产量: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资源的生产量 单株产量:指一株药用植物资源部位的平均产量 经济量: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期与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即可利用蕴藏量年允收量:指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与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最大持续量:就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的采收最大参量 资源再生率: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再生量与资源利用量的比值大于等于1时,就可以做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蕴藏量=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就是植物化学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而形成的学科,论述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提取方法与结构分析,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范围与任务: 1、从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研究植物化学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有用成分的积累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3、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研究 形成特点:植物基因的表达受植物生长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 1、地理环境海拔:不同海拔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形成;地理位置:同一种植物生长在 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 2、气候条件: 季节:季节的变化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光: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 谢产物的形成;水:温度 3、异常次生代谢:由于植物遭受某些刺激,如物理、化学或生物而产生的物质称为异常次生 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可能原本缺乏或含量很少,经刺激后迅速、大量产生,就是一种应激产物,且有饱与作用,称为植物保护素 4、代谢过程成分变化生成碱、酚类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阐述了秦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以及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秦岭药用植物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性状药理作用 正文: 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了解,秦岭地区药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之一,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一说。本次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秦岭地区的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重楼)、萱草、铁线莲、大百合等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资源举例 (一)、山茱萸 简介 秦岭是半野生药用木本植物山茱萸的主产区由于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立地条 件差异很大从而使得山茱萸的生长状况产量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综述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药用植物资源的国家,且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药用植物的研究中去。我国在药用植物利用领域上取得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上。因此,我们要根据目前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让资源可以得到持续性利用。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对策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rich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applica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s health consciousness gradually get improved, more and more people devote to the study of medicinal plants .China in the medicinal plants used by fiel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especially in pla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Therefore, we should targeted to develop countermeasure and make resources sustainabl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the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hronic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一、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 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25700种 ,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世纪80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383 科 ,2 309 属 ,11146 种[1],常用药用植物近500种。 二、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药用植物就有150多种,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万亩,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49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2],主要的有防风、龙胆、柴胡、甘草、辽细辛、五味子、半夏、山茱萸、何首乌、天麻等,引种国外药用植物约30余种,重要的有颠茄、丁香、毛花洋地黄、古柯、安息香、大风子等。这些药用植物的引种成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了我国人民保健事业用药的需要,促进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丰富了引种驯化理论宝库[3]。 除了以上的引种栽培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药用植物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①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②整理和推广民族药、民间草药,丰富新药源。③利用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新药源,开发一类新药材途径。④对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开发利用,提高药材资源利用率。全面实施GAP标准,实现中药材和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⑤探索老药的新用途,或从古代本草中挖掘失落品种。⑥应用生物技术保护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⑦综合开发药用植物系列绿色保健食品和轻工产品,提高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药用植物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对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不足,加上受到利益等种种因素的驱使,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摘要:药用植物的保护是世界性的课题。中药主要使用药用植物作为药物或原料,中药的多年广泛使用和近现代的开发,对多种药用植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中药资源的物种和可持续利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此必须从各方面加强中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同时大力开展包括濒危植物在内的常用野生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研究,建立起产业化生产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多年来致力于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野生药材变家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药用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建立了较大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将通过建立加创新务实、求真的研究机制,力争在该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1.世界各国天然药物的开发给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沉重压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热点。其中药用资源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药用植物是许多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如统计表明1983~1994年间美国FDA批 准生产的新药中,64种抗菌药78%来自天然产物或其半合成品;31种抗癌药61%来自天然 产物、半合成品或以天然产物为模型的全合成品;52种抗感染性疾病新药63%以天然产物 为基源。其中以紫杉醇的开发为典型,导致了全世界红豆杉资源的破坏。 另一方面, "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观、"从整体上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医疗保健观开始逐渐成为人们的主导观念,观念的改变为草药及其粗提物制剂带来了巨大市场。欧盟各国,特别是德国和法国开发了大量的植物药。美国 FDA1994年通过的"食品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案"(DSHEA),促进了美国草药市场的迅猛发展,年增长率达到14~20%。2000年8月1日FDA又公布了《植物药品产业指南》(草案)(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 Drug Products Draft Guidance),大大放宽了对植物药的限 制,些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药用植物的使用。许多跨国公司,甚至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都纷纷介入药用植物的开发。他们从原料国进口原材料或粗提物,开发各种植物药或食品补充剂。同时利用现代的高新技术,从中筛选各种新药。野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面临严重资源危机。 2.中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对中国药用植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药用植物是中国中药、韩国韩药和日本汉方药的主要原料。日本、韩国每年都从中国进口大量药材。中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主要以野生的药用植物为主要原料或直接入药。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中药,与化学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相比,命中率高、周期短、成本低,是我国入世后可以取得药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攻方向之一,成为我国新药创制的重要出路。为此,国家将把中药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各地政府也纷纷将其列为战略产业、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大力发展。中药材需求量逐年增长。我国中药栽培近现代才开始大规模发展,但我国药材资源仍70%以上的品种来自野生药材。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 利用,对许多野生物种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到了破坏。迄今为止,已有168种药用植物列入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五百多种药材有近一半来自野生,其中有46种常用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北沙参、厚朴、黄连、白芨、石斛、云木香、黄芪、杜仲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收载了药用植物168种,其中稀有种38种,渐危种84种,濒危种46种。中药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成为我国中药业,乃至全世界植物药产业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传统医药导致野生物种的灭绝和濒危还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对一些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的灭绝性采挖和猎杀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许多国际组织多年来已对此提出大量相

海南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2016426.html, 海南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作者:翁春雨任军方张浪等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17期 摘要:从生态环境、药用种类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论述了海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概况,介绍了海南主要的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海南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87-02 植物含有形形色色的成分,是药物的天然宝库。据估计目前约有1/4以上的药物来自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或其类似物。世界上有80%的人口主要依赖于药用植物来维持身体健康。201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增强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随着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大趋势,国家和政府大力扶持海南药用植物的研发。目前,世界各国都致力于药用植物的研究,海南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水、热、光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热带植物生长的宝贵资源,湿热的气候使得该区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成为药用植物发展的重要区域。 1 海南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海南位于亚洲热带的北缘,属于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0~26℃,最冷月均温10~13℃,绝对最低气温一般在5℃以上,终年无霜雪,年降雨量1 500mm以上,日照时数在2 300~2 700h,适合于生物资源的繁殖和生长。全岛四周环海,境内山地连绵,海岛中部及南部为山体,五指山、黎母岭、霸王岭、尖峰岭、鹦哥岭、吊罗山等山脉海拔高达1 000m以上,这些山体成为海南植物多样性的摇篮,茂密的热带森林孕育出4 600多种植物及大量的特有属种[1]。有关专家通过多年艰辛努力,到2005年已确认海南南药资源种数高达3 4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多达3 160余种,占我国现有药用植物种类近1/3,位居全国前列[3]。同时,海南的海洋面积居全国首位,海洋药用植物资源及热带海滩红树林药用资源有很大的优势。据《海南植物志》记载,海南现有药用植物3 000多种,药典收载的有500种,被誉为“天然药库”、“南药之乡”[2]。 2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 2.1 海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根据海南岛的植被类型、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以及药用植物分布区域情况,可以将海南药用植物资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1 山地雨林药用植物资源海南粗榧(Cephalotaxus)、黄连藤(Arcangelisia loureiri)、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a)、罗汉松(Podocarp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