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污泥处理系统 生化污泥生化指标

合集下载

生化系统)资料

生化系统)资料

orp值(氧化还原电位)
orp值(氧化还原电位)是水质中一个重要指标,它虽然不能独立反应水质 的好坏,但是能够综合其他水质指标来反应水族系统中的生态环境. 什么是氧化还原电位呢?在水中,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独自的氧化还原特性.简单 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微观上,每一种不同的物质都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 这些氧化还原性不同的物质能够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了一定的宏观氧化还原性. 所谓的氧化还原电位就是用来反应水溶液中所有物质反应出来的宏观氧化-还 原性.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氧化性越强,电位越低,氧化性越弱.电位为正表示溶液 显示出一定的氧化性,为负则说明溶液显示出还原性. 我们的过滤系统,除去反硝化,实际都是一种氧化性的生化过滤装置.对于有机 物来说,微生物通过氧化作用断开较长的碳链(或者打开各种碳环),再经过复 杂的生化过程最终将各种不同形式的有机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同时,这些氧化 作用还将氮、磷、硫等物质从相应的碳键上断开,形成相应的无机物.对于无机 物来说,微生物通过氧化作用将低价态的无机物质氧化为高价态物质.这就是氧 化性生化过滤的实质(这里我们只关心那些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物质,而不关 心那些被微生物吸收、同化的物质).可以看到,在生化过滤的同时,水中物质 不断被氧化.生化氧化的过程伴随着氧化产物的不断生成,于是在宏观上来看, 氧化还原电位是不断被提高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显示 出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得越彻底.


• •

f、进水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游仆虫、狭甲虫等生物。判断为有机 物少,应减小曝气量。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扭头虫、丝壮菌 等,此时污泥发黑并放出腐臭味,应增大曝气量。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 主要有:肉足类及轮虫类,包括阿米巴虫,高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微生 物主要有;楯纤虫和钟虫的锐减是负荷过高和毒物流入的征兆,大多数微生 物灭绝时活性污泥已被破坏,必须进行恢复。 g、钟虫不活跃或呆滞,往往是曝气池供气不足。当发现没有钟虫,却有大量 的游动纤毛虫如个种数量较多的草履虫、漫游虫、豆型虫、波豆虫等,而细 菌则以游离细菌为主,此时表明水中的有机物还很多,处理效果很差。如果 原水水质良好,突然出现固定纤 毛虫减少,游泳纤毛虫增加的现象,预示水 质要变差,逐渐出现游动纤毛虫。 h、镜检中发现积硫较多的丝硫细菌,游动细菌时,往往是曝气时间不足,空 气量不够,流量过大,或水温较低,处理效果较差。 i、在大量钟虫存在的情况下盾纤虫数量多而且越来越活跃,这说明曝气池工 作不利。要注意,可能污泥会变得松散,如果钟虫量递减,楯纤虫量递增, 则潜伏着污泥膨胀的可能。当发现累枝虫成堆出现,并不活跃,肉眼能见污 泥中有小白点,同时发现贝氏硫 菌和丝硫菌积硫点十分明显,则表明溶解 氧低,一般在0.5mg/L左右。 j、如果发现单个钟虫活跃,其体内的食物泡都能清晰地观察到时,说明污水 处理的程度高,溶解氧充足。二沉池的出水中有许多水蚤,其体内的血红素 低,说明溶解氧高,水蚤的颜色很红时,则说明出水几乎无溶解氧。

污水处理知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污水处理知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污水处理学问——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察看在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起着极其紧要的作用。

它不仅反映了微生物培育和污泥驯化的程度,而且直接反映了废水的处理情况。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构成的混合体。

细菌具有高增殖率和强有机物分解功能,真菌也具有分解有机物的本领。

原生动物重要以游离细菌为食,进一步净化水。

后生动物重要是原生动物。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察看丝状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生物相。

通过对丝状真菌种类和数量的察看和鉴定,可以判定污泥的质量和处理后的水质。

因此,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被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除了活性污泥的宏观指标外,污泥的微生物指标,即污泥的生物相,可以用一般光学显微镜察看。

生物量观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察看指示性生物(如原生动物和元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活性污泥中存在不同质量的指示生物。

通过对指示性生物的察看,可以间接评估活性污泥的质量。

另一部分是察看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

不同质量的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是不同的,通过测量丝状菌的数量,也可以间接反映活性污泥的质量。

(1)指示性生物察看:对于特定的污水处理系统,当活性污泥系统正常运行时,生物相基本稳定。

假如有变化,表明活性污泥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应实行进一步的察看和治疗措施。

微生物种类繁多,命名方法也非常多而杂。

从实际启程,操作人员应娴熟把握活性污泥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指示菌:阿米巴、鞭毛虫、草履虫、钟虫、线虫等。

这些微生物中是否有一个或多个是占主导地位的,其比例将取决于该过程的运行状态。

在活性污泥培育的早期阶段,活性污泥很少或没有。

这时,在显微镜检查中会显现大量的变形虫。

当变形虫占优势时,对污水基本上没有处理效果。

超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中以鞭毛虫为主,出水水质较差。

然而,在活性污泥培育过程中,鞭毛虫的显现和优势表明活性污泥已经形成并向良性方向进展。

中负荷活性污泥中以草履虫为主。

此时活性污泥处理效果良好。

(2023版)污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行管理(新版)

(2023版)污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行管理(新版)

A/O 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 段DO 不大于0.2mg/L ,O 段DO=2~4mg/L。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份子有机物分解为小份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 (有机链上的N 或者氨基酸中的氨基) 游离出氨 (NH3 、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 (NH4+) 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 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份子态氮(N2)完成 C 、N 、O 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1、运行监测(1)进水基本的进水负荷参数包括:COD 、油脂和油、BOD、总磷、悬浮固体、可溶解磷、凯氏氮、碱度、氨氮、pH 值污水样本应是取自进入反应池的污水并冷藏直至送到实验室。

样本至少应有一升。

在运行的头三个月应每隔一天取样。

启动阶段在24 小时内应每隔一小时采集具代表性的样本以了解污水的负荷参数。

但不能过分强调单一样品的重要性。

(2) A/O 反应池监测反应池中悬浮固体浓度(MLSS)对于系统正常运行是绝对必要的。

这个参数对于确定剩余污泥排放计划是必需的。

在运行稳定之前至少每星期取样三次。

取样应在曝气区尾端挨近污泥泵的位置。

取样的同时要纪录当时的水位。

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可表示活性污泥的自然状况。

本设计条件最低水位时MLSS 为4000~8000mg/l (视进水水质及季节温度变化而有所不同)。

沉淀百分比应每天监测。

当样品采集好后,应及时送至实验室。

要记录池内水温及外界温度。

曝气阶段溶解氧浓度及COD 应抽样检测。

主反应池内溶解氧浓度在曝气阶段末应控制在2~4mg/l、PH 应控制在7~9、温度应控制在33~ 37℃。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一、项目概述污水处理生化调试技术方案旨在实现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化处理工艺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二、调试目标⒈确定最佳的生化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曝气量、污泥回流比例、曝气时间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⒉调试各个生化池单元的运行稳定性,确保各个单元均能正常工作。

⒊对污泥的处理进行调试,包括污泥浓度和污泥浓缩度的控制。

⒋监测处理过程中的水质变化,确保出水质量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三、调试方案⒈初步调试⑴流程操作调试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流程操作调试。

包括开启进水泵、调整排水阀门、监测污泥组分等。

⑵生化池调试调整生化池中的曝气量、污泥回流比例等参数,监测污水中的COD、BOD5等指标,保证在合理范围内。

⑶污泥处理调试调整污泥浓度和污泥浓缩度的控制,确保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⒉稳定性调试⑴各生化池稳定性调试对每个生化池进行稳定性调试,包括监测进水水质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确保系统运行达到预期效果。

⑵污泥处理稳定性调试监测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度、调整污泥回流比例等参数,确保污泥处理稳定性。

四、附件⒈设备布局图: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⒉工艺流程图:展示污水处理生化调试工艺的流程步骤。

⒊参数监测记录表:用于记录调试过程中各个参数的监测结果。

⒋设备操作手册:详细描述污水处理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COD:化学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

⒉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机物质生物降解能力的指标。

⒊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污水排放质量要求。

污水处理检测的项目与周期

污水处理检测的项目与周期

污水处理检测的项目与周期一、项目介绍污水处理是指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污水处理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检测的项目与周期。

二、项目内容1.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污水处理检测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采集污水样品,对其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评估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总氮等。

2. 污泥检测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也需要进行检测。

污泥检测主要包括污泥含水率、污泥体积、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测试。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污泥的处理效果和处理后的处置方式。

3. 设备检测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设备如泵站、曝气设备、沉淀池等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

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的泄漏情况、设备的能耗等。

通过设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排放检测污水处理后的水体需要进行排放检测,以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排放检测主要包括水质指标、水量、排放温度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排放检测,可以评估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检测周期1. 水质监测周期水质监测一般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进行,一般情况下,工业污水处理厂需要每天进行水质监测,而生活污水处理厂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每周或每月的水质监测。

2. 污泥检测周期污泥检测的周期一般为每季度进行一次,以评估污泥的处理效果,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污泥的处置和利用。

3. 设备检测周期设备检测的周期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排放检测周期排放检测的周期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以评估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

四、总结污水处理检测是确保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和排放水质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有效地处理污水,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指标定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污水处理常用指标的定义及其意义。

正文内容:1. 污水流量指标1.1 污水流量: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量,通常以立方米/小时(m³/h)为单位。

1.2 平均日流量:指一天内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平均污水量,以立方米/天(m³/d)为单位。

1.3 最大流量: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最大污水量,以立方米/小时(m³/h)为单位。

1.4 峰值流量:指在某一短期内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最大污水量,通常以立方米/秒(m³/s)为单位。

2. 污水质量指标2.1 化学需氧量(COD):反映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2.2 生化需氧量(BOD):反映污水中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能力,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2.3 总氮(TN):反映污水中总氮的含量,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2.4 总磷(TP):反映污水中总磷的含量,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2.5 悬浮物(SS):反映污水中悬浮物的含量,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3. 污泥指标3.1 污泥含水率:指污泥中水分的含量,以百分比(%)表示。

3.2 污泥浓度:指污泥中干固物的含量,以克/升(g/L)为单位。

3.3 污泥体积指数:反映污泥的泥化性能,以毫升/克(mL/g)为单位。

4. 水质指标4.1 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性,常用来判断水体的酸碱程度。

4.2 溶解氧(DO):反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4.3 水温:反映水体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表示。

4.4 电导率:反映水体中电解质的含量,以微西门子/厘米(μS/cm)为单位。

5. 排放标准指标5.1 地表水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了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质标准。

污水处理中工艺的设计参数

污水处理中工艺的设计参数

污水处理中工艺的设计参数污水处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净化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的过程。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设计参数起到关键作用,它们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和处理工艺的性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参数。

1.污水流量:污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量。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污水流量对于设计污水处理设备的规模和容量至关重要。

2.污水负荷: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者单位体积内的污水量。

污水负荷是决定处理设备规模大小的重要参考指标。

3.污水COD(化学需氧量):COD是用来衡量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

COD高低决定了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的具体工艺,例如一般情况下,高COD值的污水需要先进行厌氧处理,然后再进行需氧处理。

4.污水BOD(生化需氧量):BOD是用来衡量污水中有机物可生化降解性质的指标。

BOD值高低决定了需氧处理的时间和工艺。

5.污水氨氮:氨氮是衡量污水中含氮物质浓度的指标。

高氨氮含量的污水需要采取额外的处理工艺,如氨氧化、硝化等。

6.污水总磷:总磷是衡量污水中磷含量的指标。

高总磷含量的污水需要采取磷的去除工艺,例如化学沉淀、生物吸附等。

7.污水PH值:PH值是衡量污水酸碱性的指标。

污水的PH值对于调节污水中微生物活性和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调节。

8.污泥量:污泥量是指单位污水处理量中的产生的固体废物量。

污泥量决定了处理设备中的污泥处理系统的规模和处理能力。

9.处理效率:处理效率是指处理系统在处理过程中去除污染物的能力。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排放限值,处理系统需要达到相应的处理效率要求。

10.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指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优化设计参数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处理工艺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中的工艺设计参数对于处理效果和工艺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设计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污水的特性进行合理匹配,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污水生化生物相观察

污水生化生物相观察

污水生化生物相观察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研究。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观察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相群体的变化,对水处理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介绍了活性污泥法生物相观察的方法,讨论了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在污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为污水处理系统的良好运行和管理提供了指导。

生物相为何能反应污水系统状态?其原理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生物相在曝气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H2O。

一些无机物质,如PO43-,NH3和H2S,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用于生长和繁殖微生物本身。

源源不断的污水进入,生物相在污水中不断生长繁殖,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降解功能的生态系统。

这种稳定生态系统的形成得益于生物相良好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酸碱度、有机负荷、抗生素浓度、供氧等,当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各控制因素发生变化时,活性污泥中的各种生物相的种类、数量及活性功能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生物相的变化反映了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质量和状态。

因此,通过观察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相种群数量和活性污泥数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和质量,并可以及时调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以改变生物相,确保处理系统能够继续正常运行。

当前对污水处理系统中生物相观察已经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方法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取新鲜的活性污泥,置于100毫升的量筒中、静置一定时间,仔细观察污泥的沉降速率、泥水界面是否清洗、上清液是否透明等。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观察前将所观察的样品混合均匀,用大口径定量移液管(保证容易取到活性污泥)吸取0.05mL样品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刚开始在100倍视野下观察,环视整个视野,对样品生物相的大致情况有初步了解,初步掌握絮体的状态、粒径、压密性以及观察到的原、后生动物的种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常用生化指标的意义及其对污泥的影响
COD: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简称
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
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
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COD的单
位为ppm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
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
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
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
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
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及清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
样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
适用于废水监测中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在SBR的处理工艺中,cod如果过高,超过工艺所设计的污泥负荷,
就会导致污泥膨胀,若只是超过排放标准而没有高于污泥负荷,一般
情况下对污泥没有影响,除非COD中硫化物或其他有毒物质占据大部
分比例。Cod过低的话,污泥则不能很好的生长,因为cod提供着污
泥生长所必需的碳源,当出现这种状况时,需人工加入碳源保证污泥
生长。
BOD(BiochemicalOxygen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
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
合指示。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
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ppm或毫克/
升表示。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为了使检测资料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在这段时间内,
在一定温度下用水样培养微生物,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
采用五天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做BOD5。数值越大证明水
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严重。
与COD区别:COD,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
还原性物质的量。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
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
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在SBR处理工艺中,bod的值当然是越高越好,越高代表可生化降解
的程度越高,出水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判断污水是否适合生化处
理,有一个B/C比,即BOD占COD的比值,一般这个比例大于0.3,
则适合生化处理,小于0.3,则很难被生化处理。
BOD与BOD5的区别
总氮: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3-、NO2-和NH4+
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
计算。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
总氮为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与有机氮的总称,是反映水体
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据了解,《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规定,在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
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现有企
业和新建企业要执行总氮特别排放限值30mg/L。新修订的《合成氨
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总氮排放的要求是,现有
企业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6月30日执行50mg/L的限值,
自2010年7月1日起执行30mg/L的限值。新建企业自2008年7月
1日起就要执行30mg/L的限值,而特殊地区的企业要执行20mg/L的
限值

氨氮: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水中
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一般上ph在中性以上的废水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无机氨和氨水共同的
作用,
ph在酸性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氨氮主要由于无机氨所导致。
氨氮过高的话污泥沉降效果差
总磷水中各种形态磷的总量。即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
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含磷毫克数计算。
水中磷可以元素磷、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
有机团结合的磷酸盐等形式存在。其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化肥、有
机磷农药及近代洗涤剂所用的磷酸盐增洁剂等。磷酸盐会干扰水厂中
的混凝过程。水体中的磷是藻类生长需要的一种关键元素,过量磷是
造成水体污秽异臭,使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和海湾出现赤潮的主要原
因。
悬浮物(suspendedsolid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
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水中悬浮物含量
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悬浮物是造成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水
体中的有机悬浮物沉积后易厌氧发酵,使水质恶化。中国污水综合排
放标准分3级,规定了污水和废水中悬浮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中
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中悬浮物以浑浊度为
指标作了规定。
在污水测定中,SS指水质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μm
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物质。
TDS是英文totaldissolvedsolids的缩写,中文译名为溶解性总
固体,又称总含盐量,测量单位为毫克/升(mg/L),它表明1
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总固体,或者说1升水中的离子总量。
一般可用公式:TDS=[Ca+Mg+Na+K]+[HCO3+SO4+Cl]
TDS概念是个舶来品,在美国、台湾水处理领域广泛使用,TDS
值的测量工具一般是用TDS笔,其测量原理实际上是通过测量水的
电导率从而间接反映出TDS值。在物理意义上来说,水中溶解物越
多,水的TDS值就越大,水的导电性也越好,其电导率值也越大。
通俗的讲:TDS值代表了水中溶解物杂质含量,TDS值越大,
说明水中的杂质含量大,反之,杂质含量小。
色度是水质的外观指标,水的的颜色分为表色和真色。真色是指去除
悬浮物后水的颜色,没有去除的水具有的颜色称表色。对于清洁的或
浊度很低的水,真色和表色相近,对于着色深的工业废水和污水,真
色和表色差别较大。而水的色度一般指真色,水的颜色常用以下方法
测定:1.铂钴标准比色法(常用于天然水和饮用水,单位度)2.
稀释倍数法(常用于工业废水,单位倍)。
纯水无色透明,天然水中含有泥土、有机质、无机矿物质、浮游生物
等,往往呈现一定的颜色。工业废水含有染料、生物色素、有色悬浮
物等,是环境水体着色的主要来源。有颜色的水减弱水的透光性,影
响水生生物生长和观赏的价值,而且还含有有危害性的化学物质。1
毫克铂在一升水中所具有的颜色为一度。
ORP值(氧化还原电位)是水质中一个重要指标,它虽然不能独立反
应水质的好坏,但是能够综合其他水质指标来反映水族系统中的生态
环境。
在水中,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独自的氧化还原特性。简单的,我们可以
理解为:在微观上,每一种不同的物质都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
这些氧化还原性不同的物质能够相互影响,最终构成了一定的宏观氧
化还原性。所谓的氧化还原电位就是用来反应水溶液中所有物质反应
出来的宏观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电位越高,氧化性越强,电位越
低,氧化性越弱。电位为正表示溶液显示出一定的氧化性,为负则说
明溶液显示出还原性
在自然界的水体中,存在着多种变价的离子和溶解氧,当一些工业污
水排入水中,水中含有大量的离子和有机物质,由于离子间性质不同,
在水体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趋于平衡,因此在自然界的水体中不是
单一的氧化还原系统,而是一个氧化还原的混合系统。测量电极所反
映的也是一个混合电位,它具有很大的试验性误差。另外,溶液的pH
值也对ORP值有影响。因此,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强调溶液的绝对电位
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说溶液的ORP值在某一数值点附近表示了溶
液的一种还原或氧化状态,或表示了溶液的某种性质(如卫生程度等),
但这个数值会有较大的不同,你无法对它作出定量的确定,这和pH测
试中的准确度是两个概念。另外,影响ORP值的温度系数也是一个变
量,无法修正,因此ORP计一般都没有温度补偿功能。
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的悬浮物
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胶
体物质等。水的浊度不仅与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它们的
大小、形状及折射系数等有关。
浊度可以用浊度计来测定的。浊度计发出光线,使之穿过一段样
品,并从与入射光呈90°的方向上检测有多少光被水中的颗粒物所
散射。这种散射光测量方法称作散射法。任何真正的浊度都必须按这
种方式测量。浊度计既适用于野外和实验室内的测量,也适用于全天
候的连续监测。
PH实际上是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平时我们经常习惯于
用百分浓度来表示水溶液的酸碱度,如1%的硫酸溶液或1%的碱溶液,
但是当水溶液的酸碱度很小很小时,如果再用百分浓度来表示则太麻
烦了,这时可用pH来表示。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
时水呈中性;pH<7时水呈酸性,pH愈小,水的酸性愈大;当pH>7
时水呈碱性,pH愈大,水的碱性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