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毕业论文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毕业论文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也在不断壮大,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从历史回顾、当前形势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历史回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起初,中国汽车产业以国有化为主导,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并逐步发展壮大。
2000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量迅速增长。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鼓励汽车消费、引进外资等,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当前形势1、中国汽车市场现状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保有量和销售量均居世界首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品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2、国际竞争格局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来自跨国汽车公司的激烈竞争。
这些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品牌影响力和全球销售网络,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车企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增加。
3、技术进步与创新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车企纷纷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三、未来展望1、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补贴力度,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汽车产业的监管,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2、技术创新与转型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车企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汽车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

案例二:美国对华汽车出口管制案分析
背景介绍
美国对华汽车出口管制始于 2019年,涉及多款中国汽车产
品。
影响分析
这些措施限制了中国汽车产品 的出口,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 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出口管制措施
美国对华汽车产品采取了出口 管制等措施。
案例总结
美国对华汽车出口管制案反映 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和政 治因素,对中国汽车产业出口
我国汽车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的机遇和前景
市场规模扩大
01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
汽车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创新
02
我国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为我国汽车
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
03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汽车出口提供了新的市场
案例四:韩国对华汽车产业转移案分析
背景介绍
韩国对华汽车产业转移始于2017年, 涉及多个韩国汽车企业的投资和合作。
影响分析
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和技术提升,同时也带动了韩国汽车
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发展。
产业转移措施
韩国对华汽车产业采取了投资、合作 等措施。
案例总结
韩国对华汽车产业转移案反映了国际 贸易中的产业转移和合作发展,对中 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进口关税
对进口汽车征收关税,增 加进口成本,降低进口汽 车竞争力。
技术标准
制定严格的进口汽车技术 标准,限制不符合标准的 汽车进口。
出口政策
出口退税
对出口汽车给予退税优惠 ,鼓励汽车出口。
出口信贷
为汽车出口提供信贷支持 ,降低出口企业的融资成 本。
中国汽车出口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

由 于 第 三 世 界 国 家 的 整 车 进 口 法 构 成 现 实 的运 力 。而 其他 几 家 口汽 车 运 到两 国边 界 口岸 与客 户
关 税 高 达 4 %一0 . 把 这 部 分 企 业 .拥 有 的运 力不 大 .且 船 型 交 接 .客 户在 口岸 通过 陆运 或 者 0 5%
0_l l| 瞄 。| 霉_ 誊 蜜l ◆
l 1 1 5
1 4 1 2 1 7
1 5 1 4 5
我 国现 在汽 车 出 口运 输 还 是 以集
装 箱 船 为 主 ,另一 方 面 由于 汽车 船 运 输 ,主 要 适 用大 批 量 和 有汽 车 船 到 达 的 国 家 。 目前 ,国 内 汽
国 出 口大 部 分 国 家 批 量 比较 小 ,
不 适 宜 于使 用汽 车 船 运 输 ,所 以
÷ 名
1 2
3 4 5
6 7 8
≯ 。。 匆够 舶努 .E 群 艘尊 存 曩 嚣
5 5 5 4
3 8 3 0
2 8 2 3 2 2
50 辆 海 运 为 主 一 方 面 由其他 非 专 业 题 出 口 量 将 达 到 10 0 而 不 是 计 算 方 面 ,这 些 大型 汽 车 船 公 司
船 舶 如 集 装 箱船 、杂 货船 等 当作 10 0 ,运 输 问题让 奇瑞折 损 了 对 于本 国 的汽 车 企业 通 常 是 按照 00 辆 普通 散 杂 货 物来 运送 ,主要 适 用 三分 之 一 的 出 口量 。如何 摆 脱 这 不 同车型 一 辆 车 的 固定 价 格 来计 于小 批 量 和 目前 没 有 汽 车船 到 达
商 船三 井 ( MOL) 日本 邮船 ( NYK)
8 8 4 1 1 8 8 1 1 6 4 9 4 9 1 79 O 9 5 6 5
《长城汽车出口贸易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长城汽车出口贸易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毕业论文文
献综述
长城汽车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饱和和国内贸易环境的变化,将出口贸易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长城汽车发展的重点方向。
为了了解长城汽车出口贸易现状及优化策略,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其次,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也是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
根据高云(2024)的研究,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其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质量。
长城汽车已经建立了世界级的汽车制造工厂和供应链体系,可以提供高品质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此外,长城汽车还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将品牌定位为高质量和可靠性的象征,以吸引消费者。
为了优化长城汽车的出口贸易策略,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根据李文怀等(2024)的研究,长城汽车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汽车展览会和展览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形象。
此外,长城汽车还可以加强与海外经销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提升销售业绩。
此外,长城汽车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综上所述,长城汽车出口贸易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已有一定的进展。
长城汽车可以通过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加强市场调研和渠道建设等方式,优化出口贸易策略。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完善长城汽车出口贸易的发展策略。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对国内经济发展主要产生四个方面的影响:外资投资减少、国内投资者信心降低、出口贸易受阻及国内消费者信心不足,特别对后者影响深远。
在这样的全球积极萧条大环境下,国家颁布了: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为我国汽车工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接下来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状一.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最根本的是收入水平的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五个层次理论,只有人们在获得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欲望。
尽管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了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对我国消费者而言,按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还是买不起轿车的,就算是买得起轿车也用不起。
且由于竞争激烈,车市行情不稳定,降价趋势明显,导致消费者持续保持观望态度,持币待购心理增强,纷纷延缓购车计划。
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我国有相当多的消费者要买车只能是想想而已,购车欲望并不会很强烈。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
国内部分汽车消费者还存在落后的消费观念:一是把消费汽车放在身份的位置上,把消费汽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二是把消费汽车看成是“超前消费”或是一种“时尚”。
这种观念并没有考虑他们出自何种目的买车,当中从众心理起着较大的作用。
就是由于这些落后的消费观念,导致有部分消费者有较强的消费汽车的欲望,尽管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钱买车。
目前城市家庭购买汽车的价格档次比例最大的是10~13万元这一档车,其次是10~20万元的这一档次。
除了买车的款项,还要考虑到油价、汽车维修保养、保险、各项税费等支出。
依照目前我国居民已有的收入水平,如果要购买一辆家用汽车,他们的购买力还是很有限的。
但就已经购买家用汽车的家庭来看,他们的购车档次却都集中在中挡车。
这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不相匹配的现象,也就构成了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消费者“购买力”的一大特征。
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引言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
然而,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政策限制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面临着各国政策的限制。
一些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进口设置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如高额关税、配额限制等,这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同时,各国政策的频繁调整,也给新能源汽车出口商带来了不确定性。
2.技术壁垒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中存在着技术壁垒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滞后。
这使得新能源汽车出口商在面对竞争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较快,市场上存在很多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这也给出口商选择合适产品带来了困难。
3.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还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问题。
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较为迅速,各国市场需求的变化也非常快速。
出口商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这给出口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4.质量监管问题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中存在着质量监管问题。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复杂性和不断的创新,一些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标准和认证要求较为严格。
出口商需要满足各国的质量标准,并获得相应的认证,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对出口商的质量管理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5.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还需要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和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成为了关键。
出口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进行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以提升其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结论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面临着政策限制、技术壁垒、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质量监管问题以及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一系列问题。
汽车出海简介演示
汽车出海的意义
01
02
03
拓展市场空间
通过汽车出海,企业可以 拓展海外市场,增加销售 渠道和收入来源,降低对 国内市场的依赖。
提高品牌影响力
通过在海外市场的表现, 企业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 和美誉度,提升品牌价值 。
技术创新与升级
汽车出海可以促进企业与 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
竞争对手
产品差异化
各国市场上的汽车品牌众多,厂商需 要面对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 。
厂商需要寻找自身产品的独特卖点, 通过差异化竞争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价格竞争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厂商之间可能采 取价格竞争策略,导致利润建立符合当地市场文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品牌形象
汽车出海的主要挑战
文化差异
语言障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差异给汽车厂商带来了翻译和本地 化的挑战,需要确保产品信息、操作指南等能够被当地消 费者理解。
价值观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例如对汽车外观 、内饰风格、品牌形象的偏好等,厂商需要了解并适应不 同市场的文化特点。
习俗与礼仪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习俗和礼仪规则各异,汽车厂商需要尊 重当地习俗,避免触犯禁忌,以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失败案例:某汽车品牌的出海挫折
总结词
缺乏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不准确、品牌建设不足
详细描述
某汽车品牌在出海过程中,未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导致产品定位不准确。同时,缺 乏有效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无法与当地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最终导致出海失败。
05
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驱动
自动驾驶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传感器 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 汽车将成为未来出海的 重要方向,提高道路安 全和运输效率。
中国汽车出口的优劣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叠
率 先 推 广 新 能 源 汽 车 。在 传 统 能 源 日渐 稀 缺 ,环 境 问 题 日益 加 剧 的今 天 ,开 发 利 用 新 能 源 变 得 日
3 中国汽车面 临 的营销管 理劣 势 、
首先 ,营销活动和产品价值脱钩 ,不 同定位
益迫切 。而在这一领域 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 的差 距并不是很大 ,甚 至在有 的方面 已经达到或者超 过了世界水平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节能降排
的产 品都采取一样营销方法 。比如 ,每届车展本 应是收集消费者信息反馈 的最佳机会 ,却被不少
企 业 搞 成 了美 女 秀 。其 次 , 出 口车 辆及 零 配件 服 务 跟 不 上 ,有 的企 业 汽 车 出 口就完 事 ,在外 没有 售 后 服 务 网点 和维 修 人 员 ,有 的 车 出 现 问题 零 配 件 供 应 又 不及 时维 修 人 员 不 到 位 ,这些 均影 响 我 国汽车产 品 出 口信誉 和扩大 出 口。 三 、 中国汽车 出 口 “ 出去 ” 的对策 走 汽 车 产 业 国 际竞 争 力 为在 现 有 的宏 观 环 境 和 产 业 发 展水 平 上 ,在 国内 外 汽 车市 场 上 以较 低 的 生产 ( 服务 )成 本 和 与 众 不 同 的产 品 ( 服务 )特 性 来 取得 最 佳 市 场 份 额 和 利 润 的 能力 。如 何 提 高
时劳动 成本 也只 有 7 美元 ,仍不 到通用 汽车 的十分 之 一 。其 二是 硬 件 设施 、零 部 件采 购 和 研发 成 本
3 、节能降排高科技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 北 美 国 际车 展 节 能 降耗 成 为 各 展 台上 吸 09 引消费者 的最大卖点 。发展 中国家市场能被有 效 开 发 ,新 能 源 汽车 行 业 将 迎来 更 加 广 阔 的发 展 空 间。我 国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 出台的 《 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确定 了中央财政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 贴 的对象 和标 准 。根 据 财 政 部 发 布 的 《 于 开 展 关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的通知》 ,此 次 财政 支 持 的 节 能与 新 能 源 汽车 主要 指 混 合 动力
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汽车行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汽车行业的现状1. 国内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了2574.8万辆,同比增长0.9%。
2. 汽车产业链完善:中国汽车产业链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
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汽车生产商再到销售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汽车技术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汽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成为了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热点。
许多汽车制造商也在加大研发力度,推出了各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品。
二、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成为发展重点: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补贴政策、减免购置税等,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
2. 智能化、互联网化成为趋势:智能汽车和互联网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的趋势。
智能汽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更多便利和安全性能。
互联网汽车则将汽车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了车联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服务。
3. 智能驾驶技术迅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并在一些城市进行了测试。
自动驾驶技术的商用化将会带来汽车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4. 共享经济模式兴起:共享经济模式在汽车行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共享汽车,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得出行服务,解决了交通拥堵和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共享经济模式也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市场的发展。
5.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一方面,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一些中国汽车品牌也开始在海外市场上发力,提升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分析作者:秦祎来源:《中国市场》2024年第2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促进低碳化转型,以及在贸易便利化政策的支持与全球绿色转型的引领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逐年攀升,但同时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深、汽车品牌影响力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以破竹之势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创新,销售量及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文章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为研究方向,以上汽集团为研究对象,综合采取文献调查法、案例引证法,运用SWOT模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好“走出去”的同时,实现我国由汽车制造业大国到汽車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上汽集团;国际市场;出口现状;SWOT分析中图分类号:F7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22-0048-04DOI:10.13939/ki.zgsc.2024.22.0121绪论1.1研究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国内企业面临的风险不仅来自国内市场,还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尽管我国汽车出口在加入WTO后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汽车出口量占总销量的比例仍然很低,大部分低于5%。
新能源汽车要想摆脱这个困境,就必须研究出口增长策略,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的出口点和经济增长点。
文章选取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具代表性的企业。
在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凭借世界领先的电池生产技术和独立的自主研发能力,上汽集团不断壮大,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
数据显示,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上汽集团也积极拓展国际化之路,目前已经出口至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全球六大洲重点区域市场的80余个国家。
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生产量的比重仍然较小,国际化之路仍处于初级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I -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nalysis of the Export of Chinese Automobile
摘要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幼稚产业,如何发展好我国的汽车工业一直以来就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汽车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并于2005年出口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出口数量也首次超出进口,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但是在我国汽车出口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体现出了我国汽车出口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国汽车出口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认真分析了我国汽车出口的现状、特点,总结了我国汽车出口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的企业和政府在未来发展汽车出口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我国汽车出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关键词: 汽车出口 对策 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II -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Analysis of the Export of Chinese Automobile
Abstract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t the same time,an infant industry. How to develop it greatly has always been of great concern to people.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automobile exports is growing. And in 2005, Exports has been more than 10 billion U.S. dollars for the first time. Export volume exceeded the im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too,which was a historic turning point. However,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tomobile exports, we can see the advantages,on the other hand,we can also see some problems of Chinese auto exports. In this paper, to this case,I make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uto exports,summing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ur country's auto exports.With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abroad,I make several suggestions to Chinese auto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xports, and give a reasonable prospect about export trend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Automobile Exports Countermeasures Development Trends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III -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1 前言...................................................................................................................................... 1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2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汽车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2 2.1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 3 2.2 汽车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4 3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现状与优劣势分析 .......................................................................... 6 3.1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现状 ....................................................................................... 6 3.2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劣势分析 ............................................................................... 9 3.3 中国汽车出口的优势分析 ..................................................................................... 10 4 中国汽车出口策略研究 ..................................................................................................... 11 4.1 借鉴国外经验 .......................................................................................................... 11 4.2 中国企业在促进汽车出口方面的策略 ................................................................. 12 4.3 中国政府在促进汽车出口方面的策略 ................................................................. 14 5 中国汽车贸易的发展趋势 ................................................................................................ 15 5.1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呈现的新特点 ......................................................................... 15 5.2 中国汽车贸易的发展趋势 ..................................................................................... 17 6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