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改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改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改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元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书写格式上,则首次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560+4×2 20-15÷3

学生在纸上直接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由学生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本周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主题图。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些基本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3、想一想,怎样才能算出买象棋和围棋一共要付多少钱

(1)小组合作,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2)由组长汇报,板演组内算式,板演后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算式)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12×3+15×4 15×4+12×3

(3)集体订正,理解数量关系。(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列式,12×3是求象棋总价,15×4是求围棋总价,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要用加法连起来。象棋总价加围棋总价或围棋总价加象棋总价)

比较:12×3+15×4 15×4+12×3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两题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根据:12×3+15×4 15×4+12×3

(1)思考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2)尝试:学生独立试做,再指名由学生板演。(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通过让学生有意识的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明白这也是这道算式的计算顺序。)

方法一: 12×3+15×4

=36+15×4

=36+60

=96(元)

方法二: 12×3+15×4

=36+60

=96(元)

(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情况,如有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也一并板演)。(3)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再利用第二种方法计算15×4+12×3。

通过反复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汇报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汇报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

独立计算,完成课本例题填空。

2、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小组合作,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思考并交流,说运算顺序,并标上运算顺序,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① 40×2-15×5

40÷2+15÷5

② 50÷5+8×5

50+5×8+52.

2、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

(1)28×2-45÷5

①求积②求差③求商

(2)84×3-98+2

①求和②求差③求积

(3)90+56÷2×3

①求积②求和③求商

3、说一说、算一算。(做“练一练”第1题)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4、考考你的眼力(出示做“练一练”第2题)独立观察、判断,先说一说错在哪里,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学生板演订正。

五、总结提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1、2

上述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的理解,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

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已有经验分步算式的基础上,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进一步理解运算顺序,试着解决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了很好的计算基础,掌握了不带小括号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教学具的准备 在教学具的准备上,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准备采取的主要是情境教学法、发现法。 情境教学法: 在探究新知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超市购物的问题情境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

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运算方法。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发现法: 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将这一方法贯穿始终,从复习导入到小括号的引入,以致到课堂总结我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尤其是小括号的引入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题的方法,然后再从题中总结出运算顺序,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上: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的教学,我准备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汇编

(1)50+160÷40 (2) 120-144÷18+35 (3)347+45×2-4160÷52 一、脱式计算。

(4)(58+37)÷(64-9×5)(5) 95÷(64-45)(6)178-145÷5×6+42 (7)85+14×(14+208÷26)(8)(284+16)×(512-8208÷18)(9)21+(327-23)÷19 (1) 539-513÷(378÷14)(2)34-3094÷17÷13(3)19+(253-22)÷21(4)50+20×28-42 (5)(23+23)×24-597 (6)(110-10)÷10-10 (7)45-24+14×14(8)304-275÷(275÷25) 44+16×15-32 (9)(70+10)÷(18-10) 120÷12×18-54 (10-100÷10)×11(53-588÷21)×36(60+10)÷(17-10)

17+(233-43)÷10100÷10×10-60 424-475÷19×16 22+(374-10)÷26 (245-11)÷18-11 22-(10+100÷10) (252-14)÷17-10 35-13+10×15 (346-10)÷16-12 19+192÷12-10 215-198÷(121÷11) (45-651÷21)×33 (38)19+56-1224÷34(39)(714-12)÷27-19 (37)572÷22×23-158 (40)14+(21-19)×14 (42)736÷(43-20)×23 (41)18-(13+15)÷262 (43)(227+11)÷(31-14) (44)36+19×14-23 (45)828÷23×12-48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填空。 (1)在□内填入一个相同的一位数,使等式成立。 □×□=□÷□ 5×□=□+36 □×□=72+□ □×□=56-□ 4520÷□=115 (35) 2664÷□+936÷26=73 (2)在下面的○中填上>、<或=。 25×4÷25×4○25×4-25×4 600÷20÷5○600÷(20×5) 450÷18-12○450÷(18-12) 3840-(103+17)×25○3840-103+17×25 412+750÷5×36○(412+750÷5)×36 750÷5+410×36○(750+410)÷5×36 35×(329-129)○35×329-129×35 二、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并改正。(1)54÷18+41×3 =3+41×3 =44×3 =132() (2)16×5-80÷16 =80-80÷16

=0÷16 =0() (3)640+360÷60+40 =1000÷100 =10() (4)5×(825-115÷23) =5×(825-5) =5×820 =4100() (5)21×(376-376÷8)=0() (6)(143+429÷13)×24=1056() (7)396+126÷18-19=10() (8)240-240÷15×4=236() (9)(7225-104×15)÷55=103() 三、计算。 78×50-1440÷123856÷16+85×164000÷(16+832÷13) (326+95×25)÷37(7236÷18-228)×28(4275-24×75)÷25 50+160÷40=54120-144÷18+35=147(58+37)÷(64-9×5) 95÷(64-45)178-145÷5×6+42120-36×4÷18+35 85+14×(14+208÷26)21+(327-23)÷19=539-513÷(378÷14)= 34-3094÷17÷13=19+(253-22)÷21=50+20×28-42= (23+23)×24-597=(110-10)÷10-10=45-24+14×14= 304-275÷(275÷25)=(70+10)÷(18-10)=120÷12×18-54= 44+16×15-32=(10-100÷10)×11=(53-588÷21)×36= (60+10)÷(17-10)=17+(233-43)÷10=100÷10×10-6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习题

第七单元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不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复习引导:观察下面计算,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说说你对运算的发现?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 ①、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②、如果含有乘法(或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或除法)。 例题分析: ①、用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加上 ②、用4副围棋的价钱加上4副围棋的价钱3副中国象棋的钱12×3=36(元)15×4=60(元)15×4=60(元)12×3=36(元)36+60=96(元) 60 +36=96(元) 通过上面的比较,你会列成综合算式吗?试一试列式: +你会计算综合算式吗? ①、 ②、先算象棋的钱 先同时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再算围棋的钱再算一共的钱 最后算一共的钱 比较发现:A 、都是先算乘法,最后算加法; B 、第②种比较简便。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时,要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 减法。比较发现

练一练: 26+14×70-30 75×12+280÷35 28+84÷7-13 知识点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例题计算过程演示:注意事项: 第一点:算式中有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点:括号里的计算,也要先乘、除,后加、减 第三点:计算中没有先算的部分要照抄 把数字和运算符号照抄 总结: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括号里又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练一练: 25×(22+576÷32) 540÷(30×15÷50) 714÷(30+180÷15) 知识点三:含有中括号、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认真观察例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说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完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计算下面各题 630÷×1÷30+54×4÷8 186-900÷×250 168-48×16÷8 二、解决问题 1、果园里的苹果树和桃树共有840棵,其中苹果树有15行,每行24棵。如果桃树有8行,平均每行多少棵? 2、王师傅用3小时加工了105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王师傅再工作5小时一共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3、一把椅子售价55元,一张桌子的售价比椅子的2倍还多30元。买一套这样的桌椅需要多少元? 4、一把椅子售价55元,一张沙发的售价比椅子的7倍还多5元。一把椅子的售价比一张沙发便宜多少元? 5、一条裤子108元,一件上衣比裤子贵67元,买3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 6、给一个房间的地面贴地砖。如果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地砖,160块正好贴满。如果改用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多少块? 1120-÷ 100×[÷5][+3]×60 200÷10+120×11516- 2500-791÷7×[150-3÷]×10

1.为“希望小学”捐图书,三年级捐152本,四年级捐的是三年级的2倍少12本,五年级捐的是三、四年级总和的2倍少12本,五年级捐书多少本? 2.公园里有菊花100盆,比月季花少35盆,郁金香是菊花和月季花总数的3倍还多15盆。公园里有郁金香多少盆? 3.水果店运来香蕉180千克,梨120千克,苹果比梨多50千克,西瓜的质量与香蕉和苹果的总质量的和同样多。运来西瓜多少千克? ÷478×10+4228÷7 1980-00÷[25×] 324÷9+305÷55× 480-[48÷+24]×15 4.水果店运来香蕉180千克,橘子是香蕉的2倍,苹果比香蕉、橘子的总数少65千克,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5.植树节六班种了47棵树,六班比六班少种12棵,六班种的是六、六总数的2倍,六 班种的是六班的2倍少34棵。六班种树多少棵? 6.修一条长5400米的公路,甲队独修要6天,乙队独修要9天,甲队比乙队平均每天少修多少米? 288+25×27× ×50 ÷4[×200-37]÷37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练习题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姓名:40+160÷40288-144÷18+35 (58+37)÷(64-9×5)95÷(64-45) 478-145÷5×6+46122-36×4÷12+35 85+14×(14+208÷26)21+(327-23)÷19 539-513÷(378÷14)(23+23)×24-597 19+(253-22)÷21(110-10)÷10-10 304-275÷(275÷25)(70+10)÷(18-10) 120÷12×18-5444+15×16-32 (10-100÷10)×11(53-588÷21)×36 (60+10)÷(17-10)17+(233-43)÷10 110÷10×10-97424-437÷19×16 22+(374-10)÷26(245-11)÷18-11 22-(10+100÷10)(252-14)÷17-10 35-13+10×15(346-10)÷16-12 215-198÷(121÷11)(45-651÷21)×33 19+192÷12-10572÷22×23-158 54-24+14×14(714-12)÷27-19 14+(21-19)×14160÷(22-12)×22 736÷(43-20)×23(227+11)÷(31-14)36+19×14-23828÷23×12-48 18-15+10×18(31-154÷11)×12 357÷21×13-213985-728÷26×35 (438-39)÷21-12(20+18)×11-239 (58+37)÷(64-9×5)(58+370)÷(64-45)120-144÷18+35178-145÷5×6+42 812-700÷(9+31×11)690+47×52-398 210-94+48×5436-720÷(360÷18) 814-(278+322)÷15120-144÷18+35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初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间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下面每组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1:第(1)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提问2:第(2)组、第(3)组、第(4)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减法。 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并且掌握了运算顺序。今天,就以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学习新的混合运算规律。 (二)探究新知,深化新知 1.学习例题。 (l)一位同学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象棋和围棋,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体育用品商店里能知道些什么。 提问: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分步列式的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检查:解答过程对不对?前两步先算的什么? 指出: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要把3副中国象棋的钱加4副围棋的钱,所以应该先用乘法算中国象棋和围棋各需要多少钱,再用加法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2)混合运算,学习新知。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 14+7﹦ 15-9﹦ 20-12﹦ 4×5﹦ 8×6﹦ 15÷3﹦ 4÷4﹦ 师:同学们认识这几个符号吗?他们中分别有两位是好朋友,你猜猜他们是谁?学生根据前面回忆的运算特点,为这四种运算符号分组。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回忆四种运算的含义,再根据含义为他们找朋友渗透运算,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富有童趣的活动也能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加减混合,感知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读书学习。 课件出示: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原来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在看书学习,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师:你能找出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 师: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在看书学习?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请写下来? 学生列式:53-24=29(人) 29+38=67(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58-24+38 师:我们把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你知道它该怎么计算吗?学生计算并展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四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姓名: 40+160÷40 288-144÷18+35 (58+37)÷(64-9×5)95÷(64-45)478-145÷5×6+46 122-36×4÷12+35 85+14×(14+208÷26)21+(327-23)÷19 539-513÷(378÷14) 74-3094÷17÷13 19+(253-22)÷21 50+129×28-42 (23+23)×24-597 (110-10)÷10-10 54-24+14×14 304-275÷(275÷25) (70+10)÷(18-10) 120÷12×18-54 44+15×16-32 (10-100÷10)×11 (53-588÷21)×36 (60+10)÷(17-10) 17+(233-43)÷10 110÷10×10-97

424-437÷19×16 22+(374-10)÷26 (245-11)÷18-11 22-(10+100÷10) (252-14)÷17-10 35-13+10×15 (346-10)÷16-12 215-198÷(121÷11) (45-651÷21)×33 19+192÷12-10 572÷22×23-158 19+56-1224÷34 (714-12)÷27-19 14+(21-19)×14 18-(13+15)÷262 736÷(43-20)×23 (227+11)÷(31-14) 36+19×14-23 828÷23×12-48 18-15+10×18 (31-154÷11)×12 (1369-37)÷37-32 160÷(22-12)×22 357÷21×13-213 985-728÷26×35 (438-39)÷21-12 (20+18)×11-239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叶县龙泉乡龙泉小学:程红霞 2016 年3月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4 — 35 页的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或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书写格式。 四、教学准备 本节课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再现、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通过超市图片,再现超市购物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文具店。由小军和小晴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而让同学们观察文具店里有些什么,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分步计算,并进一步引出混合运算。 (这个地方由学生的学习用品引出,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比较有兴趣进行后面的活动,也让学生密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观察商店商品,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2.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对5X 3+20进行分析,它是由两个算式和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我特别强调在计算时要先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姓名: 40+160÷40 288-144÷18+35 (58+37)÷(64-9×5)95÷(64-45)478-145÷5×6+46 122-36×4÷12+35 85+14×(14+208÷26)21+(327-23)÷19 539-513÷(378÷14) (23+23)×24-597 19+(253-22)÷21 (110-10)÷10-10 304-275÷(275÷25) (70+10)÷(18-10) 120÷12×18-54 44+15×16-32 (10-100÷10)×11 (53-588÷21)×36 (60+10)÷(17-10) 17+(233-43)÷10 110÷10×10-97 424-437÷19×16 22+(374-10)÷26 (245-11)÷18-11 22-(10+100÷10) (252-14)÷17-10 35-13+10×15 (346-10)÷16-12

215-198÷(121÷11) (45-651÷21)×33 19+192÷12-10 572÷22×23-158 54-24+14×14 (714-12)÷27-19 14+(21-19)×14 160÷(22-12)×22 736÷(43-20)×23 (227+11)÷(31-14) 36+19×14-23 828÷23×12-48 18-15+10×18 (31-154÷11)×12 357÷21×13-213 985-728÷26×35 (438-39)÷21-12 (20+18)×11-239 (58+37)÷(64-9×5 )(58+370)÷(64-45)120-144÷18+35 178-145÷5×6+42 812-700÷(9+31×11)690+47×52-398 210-94+48×54 36-720÷(360÷18)814-(278+322)÷15 120-144÷18+35

最新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刘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知识性目标:通过参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探索性目标:通过学习小组的相互讨论探索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 3、发展性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通过学生出题,学生解决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创新性目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构成具有一定联系的“问题串”。 2、尊重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习题60道

四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 算习题60道 https://www.360docs.net/doc/f7727252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 40+160÷40 288-144÷18+35 (58+37)÷(64-9×5) 95÷(64-45)478-145÷5×6+46 122-36×4÷12+35 85+14×(14+208÷26) 21+(327-23)÷19 539-513÷(378÷14) 74-3094÷17÷13 19+(253-22)÷21 50+129×28-42 2

(23+23)×24-597 54-24+14×14 304-275÷(275÷25) 44+15×16-32 (53-588÷21)×36 424-437÷19×16 22+(374-10)÷26 (245-11)÷18-11 (252-14)÷17-10 35-13+12×15 (346-10)÷16-12 215-198÷(121÷11) (45-651÷21)×33 19+192÷12-10 3

572÷22×23-158 19+56-1224÷34 (714-12)÷27-19 14+(21-19)×14 736÷(43-20)×23 (227+11)÷(31-14) 36+19×14-23 828÷23×12-48 (31-154÷11)×12 (1369-37)÷37-32 160÷(22-12)×22 357÷21×13-213 4

985-728÷26×35 (438-39)÷21-12 (58+370)÷(64-45) 120-144÷18+35 178-145÷5×6+42 420+580-64×21÷28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690+47×52-398 148+3328÷64-75 360×24÷32+730 2100-94+48×54 (247+18)×27÷25 36-720÷(360÷18) 5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说课稿《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说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48页例2。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3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说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游乐园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容易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很自然地理解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利用比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让学生由分步列算式,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列出的不同的综合算式,进一步理解和突出运算顺序,这样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3、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并综合算式,并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顺序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15,10,8, 6?3×2,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习题

必须是递等式计算如果无法口算的要求孩子在作业本上笔算这些题可以反复做之后我会不断补充的。 如果每天都能坚持,孩子们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我们一起努力 50+160÷40 120-144÷18+35 (58+37)÷(64-9×5) 95÷(64-45)178-145÷5×6+42 120-36×4÷18+35 85+14×(14+208÷26)21+(327-23)÷19= 539-513÷(378÷14)= 34-3094÷17÷13= 19+(253-22)÷21= 50+20×28-42= (23+23)×24-597= (110-10)÷10-10= 45-24+14×14= 304-275÷(275÷25)= (70+10)÷(18-10)= 120÷12×18-54= 44+16×15-32= (10-100÷10)×11= (53-588÷21)×36= (60+10)÷(17-10)= 17+(233-43)÷10= 100÷10×10-60= 424-475÷19×16= 22+(374-10)÷26= (245-11)÷18-11= 22-(10+100÷10)= (252-14)÷17-10= 35-13+10×15= (346-10)÷16-12= 215-198÷(121÷11)= (45-651÷21)×33= 19+192÷12-10= 572÷22×23-158= 19+56-1224÷34= (714-12)÷27-19= 14+(21-19)×14= 18-(13+15)÷262= 736÷(43-20)×23= (227+11)÷(31-14)= 36+19×14-23= 828÷23×12-48= 18-15+10×18= (31-154÷11)×12= (1369-37)÷37-32= 160÷(22-12)×22= 357÷21×13-213= 985-728÷26×35= (438-39)÷21-12= (20+18)×11-239=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是在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也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教学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二段通过例2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三段通过例3教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结合混合运算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8教时(含单元测评3课时)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 ..1课时 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 . .1课时 3、练习十一....................... ..... ..1课时 4、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时 5、练习十二................................1课时 主备人:授课人:全册第 59 课时 教学内容: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第 1 课时 第七单元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

二年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两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伯乡中心小学教师古再丽努尔·艾尔肯)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7页例1。题目是”混合运算”. 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认识简单的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教学工具:课件,算式卡片。

六、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七、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会探索。 八、说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由常规口算:加、减、乘、除法引出课题——混合运算。由学生学过的加减混合等运算,回忆知识。 2.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由教材主题图引入教学,同学们请看,这是发生在阅览室里的有趣的数学故事。让一个学生读题,再让全班学生读题。目的是分析题目,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解决问题。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计算呢?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尝试着做,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去板板演并说说思路。让用不同方法的学生进行板书,利于大家的交流,思维的拓展。教师再指出点明综合算式。再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分步和综合算式各有什么优点?有没有办法把它俩的优点揉合在一起?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从而引出今天学的新知识,

(完整版)四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200题.docx

四年级混合运算200 题练习2100-21× 53+2255(103-336÷ 21)×15 800-(2000 -9600 ÷ 8)40× 48-(1472+328)÷ 5 (488+344)÷ (202-194)2940÷ 28+136 ×7 605×(500-494)-1898(2886+6618) ÷ (400-346) 9125-(182+35 × 22)(154-76)×(38+49) 3800-136× 9-798(104+246)× (98÷ 7) 918÷9× (108-99)(8645+40×40)÷ 5 (2944+864) ÷ (113-79)8080 -1877+1881 ÷3 (5011-43× 85)+33972300 -1122 ÷ (21-15) 816÷ (4526-251×18)(7353+927) ÷ (801-792) (28+172)÷ (24+16)950-28× 6+666 86× (35+117÷ 9)2500+(360 -160÷ 4) 16× 4+ 6× 339÷ 3+ 48÷6 24× 4- 42÷ 37× 6-12× 3 56÷ 4+ 72÷ 82940÷ 28× 21 920-1680 ÷ 40÷ 7690+47× 52-398 148+3328÷ 64-75360× 24÷ 32+730 2100-94+48× 5451+( 2304-2042 )× 23 4215+( 4361 -716)÷ 81( 247+18 )× 27÷ 25 36-720÷( 360÷18)1080÷( 63-54)× 80(528+912)× 5-61788528÷41× 38-904

五年级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五年级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五年级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

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

四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200题

四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200 题 2100-21 X 53+2255 800-(2000-9600 - 8) (488+344) - (202-194) 605X(500-494)-1898 9125-(182+35X 22) 3800-136X 9-798 918 - 9 X (108-99) (2944+864) - (113-79) (5011-43X 85)+3397 816 - (4526-251 X 18) (28+172)- (24+16) 86 X (35+117 - 9) 16X 4+6X 3 24X 4-42- 3 56- 4+72- 8 920-1680- 40- 7 148+3328- 64-75 2100-94+48X 54 4215+(4361-716)- 81 36-720 -(360 - 18) (528+912)X 5-6178 (103-336- 21)X 15 40X48-(1472+328)-5 2940- 28+136X 7 (2886+6618) - (400-346) (154-76)X (38+49) (104+246)X (98- 7) (8645+40X 40)- 5 8080- 1877+1881-3 2300-1122- (21-15) (7353+927)- (801-792) 950-28X 6+666 2500+(360-160- 4) 39- 3+48- 6 7X 6-12X 3 2940- 28X 21 690+47X 52-398 360X 24- 32+730 51+(2304-2042)X 23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

(1) 50+160÷40(2) 120- 144÷18+35(3)347+45×2-4160÷52 (4)(58+37)÷(64-9×5)(5) 95÷(64- 45) (6)178- 145÷5×6+42 (7)85+14×(14+208÷26)(8)(284+16)×(512- 8208÷18)(9)(58+37)÷(64-9×5) (10)21+(327-23)÷19(11)539- 513÷(378÷14)(12)34-3094÷17÷13 (13)19+(253-22)÷21(14)50+20×28-42(15)(23+23)×24- 597 (16)(110-10)÷10-10(17)45-24+14×14(18)304- 275÷(275÷25)(19)(70+10)÷(18-10)(20)120÷12×18- 54 (21)44+16×15-32 (22)(10-100÷10)×11(23)(53- 588÷21)×36(24)(60+10)÷(17-10) (25)17+(233-43)÷10(26)100÷10×10- 60(27)424-475÷19×16 (28)22+(374-10)÷26(29)(245- 11)÷18-11(30)22-(10+100÷10) (31)(252-14)÷17-10(32)35-13+10×15(33)(346-10)÷16- 12 (34)215-198÷(121÷11)(35)(45- 651÷21)×33 (36)19+192÷12-10 (37)572÷22×23-158(38)19+56- 1224÷34(39)(714-12)÷27-19 (40)14+(21-19)×14(41)18- (13+15)÷262(42)736÷(43-20)×23 (43)(227+11)÷(31-14)(44)36+19×14-23(45)828÷23×12- 48 (46)18-15+10×18(47)(31- 154÷11)×12(48)(1369-37)÷37-32 一、脱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