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器人产业市场化应用情况分析

世界机器人产业市场化应用情况分析
世界机器人产业市场化应用情况分析

世界机器人产业市场化应用情况分析

Titan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它能用一条手臂举起一辆宝马车,在空中转动一圈后再原封不动地把它放回到原来的位置。对Titan机器人来说,搬运轿车是一项非常容易的工作。Titan由德国机器人制造商KUKA公司制造,它是一台负荷量为1000公斤的重型机器人,手臂伸长后能与长颈鹿的高度相媲美。Titan主要工作在建筑行业、铸造行业、玻璃行业和汽车行业。

图1 轿车生产线上工作的机器人

与Titan工业机器人相比,另外一台由丰田公司制造的身高为1.4米的“Partner Robot”机器人则显得非常羸弱,但它的优势并不在力量上,而是其功能的多样化。“Partner Robot”机器人具有人类的许多特点,不像Titan工业机器人的两只脚总是固定在地面上,“Partner Robot”的两腿关节可以活动并且能自由行走。Titan拥有巨大而笨重的两条手臂,而“Partner Robot”是一台非常小巧的机器人,它的每条手臂上都有一只带有四根手指和一根大拇指的手。如果把小提琴架在下颚,“Partner Robot”机器人就能为你演奏一曲英国爱国名曲《Land of Hope and Glory》。如果你推一下它,为了不让自己倒下,“Partner Robot”机器人会面无表情地保持住平衡。

以上介绍的两种机器人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们都起源于工业机器人。世界第一台工厂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这种机器人仅能从事一些简单、单调和乏味的工作,例如,把物体从一条生产线上搬到另外一条生产线上,在当时,他们充当的只是苦力的角色。1921年,捷克著名画家与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在其剧本《P.U.R》中将捷克斯洛伐克语中的“Robota”(意为被奴役的劳工)稍作改动,创造了“Robot”一词,即机器人的意思。到了20世纪90年代,工厂机器人可以熟练地从事与切削、碾磨、焊接和仓库搬运有关的工作。这时,与人工相比,工业机器人的价格已出现了大幅下降,使得它们的数量迅速膨胀到了一百万。但它们大多数由欧洲和日本制造,约一半被用在亚洲。

图2 1990~2006年发达国家机器人平均使用成本相对于人工成本指数的变化

注:图2中以1990年为基准年,基数为100点。

如今,凭借不断增长的计算机技术,拥有尖端科技的机器人已经具备了像人类一样的复杂系统,它们拥有了视觉、感知、移动和协同工作的能力,机器人工程师把这种机器人称为“Mechatronics”——“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它是机械学、光学、电子学和计算机软件学融合的产物。现在,一些工作在矿山的机器人已变得非常聪明,它们可以走出它们的安全地与人一起工作。由于这些“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既聪明又灵巧,它们已经渐渐从工厂向办公室和家庭发展。

对一台机器人的定义不能因其外表而定义,而应该知道它们是如何被控制的。越是自动化率和自我决定行为较高的机器人,它的行为越复杂,它内部的运算次数也就会越多。这种机器人的典型代表是拥有单一服务功能的家庭型机器人,家庭机器人会使用吸尘器,修剪草坪,当你离开家时,它可以保护你的家庭财产。在一些诊所,运输型机器人正在忙忙碌碌的为医生递送文件和药品,有些还在为诊所办公室擦窗户。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数以千计的武装型机器人被军队使用,它们执行投放炸弹、飞行侦查和攻击任务,有的还游戈于水下。但它们并不都是与人类相像,有时,它们的外形就像汽车轮胎上的斑点,如果把它们空投,它们会像昆虫一样在空中飞行。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机器人。

人们对“Partner Robot”多功能服务型机器人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设想阶段,对其制造也暂时处于实验室水平。在这种机器人和其他类人机器人未出现前,人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像本田公司研制的“阿西莫”(A simo)智能机器人,它可以自由外出谋生。尽管如此,类人机器人在人们心中还只是停留在展览会上的欣赏阶段,人们对这种机器人虽充满了好奇,但他们很少为家庭购买和使用机器人。但最终,拥有先进技术的类人机器人将走出实验室。从机器人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丰田和本田都希望将来的日本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让机器人切实成为人们的家庭助手。

在类人机器人大批量生产之前,多手的蜘蛛型机器人将为其发展铺平道路。未来,很多类人机器人将工作在人们的办公室和家庭中,有些还能从事多项工作。近日,从德国慕尼黑两年一度召开的国际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贸易博览会(Automatica)上了解到,工厂机器人已在有些工厂中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它们可以飞行,绕道而行,搬运,有的甚至还可以谈话和执行外科手术。这次博览会表明了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即机器人变得更随机应变;价格变得更便宜;程序设计越来越简单;安全性能大幅提高。

既能看又能感知的智能机器人

德国慕尼黑Oktoberfest啤酒节是德国非常重要的节日,德国PAAL包装公司为啤酒节制造了一台名为Roboshaker的服务型机器人,它就像酒吧间的男招待。实际上,Roboshaker机器人主要是根据日本发那科(FANUC)公司生产的小型机器人的基础上而制造。在啤酒节上,Roboshaker能为客人调酒,在客人饮完后还能把桌子收拾干净,有时会向饮料中添加些营养成分,还能为客人打开易拉罐的拉环。但PAA L包装公司明白,Roboshaker机器人并不能取代端着泡沫啤酒的女招待。Roboshaker其实是在展示当它们具有机器视觉功能时,它们的能力有多大。

机器视觉系统不仅为机器人在工厂工作提供了保证,也为其进军其他行业提供了可能,如食品和饮料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工作的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拥有机器视觉系统的机器人能看到饮料瓶或罐中充满饮料的正确位置,灌满后还能盖上盖子并在合适的位置贴上商标。视觉机器人能够极其精确而快速地分辨和挑选任何东西。它们可以把巧克力放入盒子,挑选苹果,搅拌沙拉,还能为寒冷地区屠宰场要宰杀的牲畜剃毛,之后再宰杀牲畜,他们做这些工作不用像人类一样休息和去厕所。视觉机器人也可以在面包店里工作,它们切蛋糕比人切的更精准。

同时,现代机器人的传感性能也在增强。传感器能分析出机器人触摸物体表面的材料,并利用传感器对物体表面的阻力反应作出对物体的解决方案。拥有感知系统的机器人能使其在从事与塑形有关的工作时变得更轻揉和更灵活。一般说来,人们从事不同的工作要使用不同的钳子,但传感机器人能不厌其烦地自动交换手中的钳子。这种机器人还能选择一个合适的托板举起盒子,然后把它放到生产线上,再用带有手指的手捡起一些琐碎的东西放入盒子。

目前,生产经理们要处理好工厂内不相同的生产线日益增多的局面,因而,工厂更需要能适应不同工作的机器人。工厂机器人现在在汽车制造厂的普及率已达到了60%,这些机器人能在相同的汽车装配线上制造出不同的汽车模具。汽车制造商需要根据消费者的订单制造每一辆汽车,因此,他们购买了能够辨认不同汽车模具并能按照订单进行生产的机器人。

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机器人进行导航工作。有时,面对狭小的工作环境,即使工业机器人交叉臂膀或者像杂技演员那样把胳膊放在背后都无法进行工作。例如,当一辆轿车内部需要焊接时,机器人要把带有电极的焊条接触到焊点上,但在狭小而结构复杂的车壳内部,机器人工作起来难度很大。但激光解决了这一难题,机器人可以利用激光在远距离进行焊接作业。意大利机器人专业公司——柯马(Comau)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了一种3D激光远程焊接系统,该系统对菲亚特500新型轿车的制造起到了促进作用。3D激光远程焊接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光缆传输激光脉冲给机器人,机器人再利用携带的广角镜和臂膀末端的镜头瞄准激光所指向的焊接部位。利用激光,机器人能很精确地进行焊接,且焊接速度比普通的焊接方法要快的多。

马丁·海格勒(Martin Hagele)是负责欧盟SMErobot人机对话解决方案项目的主管,他主张为中小公司生产机器人。他认为,在汽车生产线上使用数量庞大而技术先进的机器人工作能节省数百万美元。但在过去,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的成本之所以高昂的原因在于,仅对一台机器人的安装和维护费用就占去了生产成本的四分之一。现在,使用机器人的成本正在下降,机器人变得越来越便宜。一台具有能够把货物堆放到货盘功能的中等型号机器人的价格约为5万美元。由于现代机器人的零部件具有简便性的特点,其安装和维护成本也出现了下降。

“很多公司认为有些机器人外形过于庞大且价格昂贵,有的还有噪音。” 海格勒先生表示,“但是,如今制造的机器人具有更灵活、更敏捷和使用程序更简便的特点。”

瑞典ABB公司机器人研究中心的Charlotte Brogren博士认为,计算机价格下降对机器人很多特性的应用更具有实际意义,例如视觉系统、触觉系统和意识系统。机器人生产厂商已开始制造能够在工作台上工作的小型机器人,这项工作也是欧盟SMErobot人机对话解决方案项目的一部分。由于这种小型机器人具有捡拾物体和移动灵活的特点,一旦研发成功,它将成为木匠和小型工程公司的新宠。

世界上也出现了不同种类的低价格机器人,但它们并不像工厂机器人那样是工厂生产的主力军。这种机器人拥有利用直线电机滑行的钢架和导管,它们能够灵活使用工具进行焊接、切削、粘合和安装机器。该种机器人能承担大量琐碎的工作,它可以独立从一座工厂到另外一座工厂开始新的工作。

还有一种机器人能在玻璃厂从事切割和研磨玻璃工作。在有些情况下,有些工作必须由人工完成,主要原因是有些小型玻璃厂认为如果实行机器人自动化生产,产量会很低。由于劳动法对在玻璃厂工作的工人实行长期劳动伤害保护,并且对工人在工厂的劳动时间有明确的限定,因此,玻璃厂的人工成本费用昂贵。但现在出现的新型架构型机器人具有使用灵活和价格便宜的特点,很适合小型玻璃厂使用。但英国咨询机构——Castings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公司研发主管Peter Haigh认为:“当你使用了机器人后,你就会想尽办法再设计它,让它使用起来更有效,这无疑又增添了成本。”

人们正努力使机器人的应用程序变得越来越简单化。德国KUKA机器人制造公司负责人Jürgen Schu lze-Ferebee表示:“如果我们想销售更多机器人,那么我们必须制造出使用起来非常简便的机器人。” KU KA公司是首家在机器人制造中使用计算机程序的公司之一,不像其他机器人制造商那样,仅有几家大公司的工程部了解机器人的使用代码。有些机器人由被称作“吊架”的手动设备装配,这种手动设备程序的运行速度要高于机器人的运行速度。机器人的协同作业能力正变得越来越紧密,例如,在有些轿车厂里,大型机器人会举起小型器人进入汽车内部安装零部件。

机器人也在学习如何理解直接指令。有些机器人能让操作员“牵着鼻子走”,操作员如果把机器人的手臂转动一周,这就表示机器人要开始工作了。机器人所应用的软件都非常直观,如果操作员在空中显示几个点,机器人就能画出一个非常完美的圆环,有些机器人还可以用声音作答。

机器人要遵守机器人三大法律

如果人们在办公室和家庭中广泛使用机器人,那么必须要确保这些机器人是安全的。因此,机器人必须要遵守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机器人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现在,有些人对待机器人就像对待猛兽一样,把它关在安全栏中。人们把机器人的工作地点称为“机器人单间(Robot Cell)”,只有关掉机器人电源后,人们才敢进入这个单间。如果当一台重量超大并且是盲眼的机器人正在挥舞手臂工作时,这时如果有人靠近就会难免受伤。

要让机器人使用起来更安全就要赋予机器人更多适应环境的传感系统。如果机器人在开着门的工作间工作时,有人不巧进入,那么机器人就必须放慢或停止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机器视觉和触觉功能的提高,机器人终将摆脱围栏的束缚。

到那时,机器人就可以帮助木匠或组装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丰田公司的部分汽车厂已使用了自动化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把50公斤重的汽车仪表板放入轿车内,还能指示汽车工人进入正确的位置进行装配作业。丰田公司的Toru Miyagawa表示:“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机器人在没有安全栏的情况下能从工厂回到家中继续工作。”

人类的下一项任务就是编写满足阿西莫夫机器人第二定律的程序,即在不违反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给与的任何指令。第三定律要求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必须尽力保护自己。当机器人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性和对环境能够产生意识时,这说明它们已经具备了进入更高级和更放松的场所去工作的可能,如人类的办公室和住宅。最终,采用先进技术的多用途机器人完全能够遵守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也正实现了科幻小说中的一些构想。

服务型机器人将具有像人类一样更多的特点,因为它们毕竟要在人类所设计的环境中工作。但有些机器人很可能表现出与一般机器人完全不同的特性,即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相信不久就会出现第一台走上生产线的服务型机器人。

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坐在一台看起来像轮椅的机器人式座椅上行进,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如果人们告诉机器人式座椅要去的地方,那么机器人就会带你去那里。在去往目的地的过程中,机器人式座椅会很灵活地操纵自己以免撞上行人。近年来,丰田公司把研发目光瞄向了两轮自动座椅式机器人,这种座椅式机器人具有很好的平衡性。该公司目前已把这种座椅投放到了一家日本购物中心和丰田所属的医院进行使用,它们看起来就像大型的两轮电车Segway。

目前,已有少数服务型机器人进入了更宽广的领域,它们和人的相似度正在逐渐接近。“细心的欧婆(Care—O—Bot)”是一台利用球形轮子滚动行走的单臂机器人。它就像一个管家,能为主人取送东西和准备餐具,还能帮助主人拨打电话。这种机器人由德国弗劳恩霍夫学院(Fraunhofer Institute)制造,零部件由德国机器人专业公司SCHUNK公司提供,预计将能很快进行批量生产。在慕尼黑Oktoberfest啤酒节上,“细心的欧婆(Care—O—Bot)”能安静地侧身走过宾客,向Roboshaker机器人要一瓶饮料,然后把饮料放在一个银色的托盘上端着。如果你想要愉悦一下自己的耳朵,千万不要错过邀请“细心的欧婆(Care—O—Bot)”架起小提琴为你演奏一曲。

图3 正在演奏小提琴的服务型机器人

(信息来源:中国机电出口指南高洪峰编译)

2008-07-01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国内外发展的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世界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从20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4年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20%。其中,亚洲机器人增长幅度最为突出,高达43%,如图1所示。

各区域用户工业机器人定购指数(以1996年作为100)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前景研究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前景研究 众所周知,目前,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近些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还为社会带来了较多科技成果。除了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计算机、汽车、手机以外,工业机器人也是一项新型的高科技技术成果。 标签: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工业生产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取代传统劳动力,可以说是时代必然的产物,是未来智能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现如今国家大力支持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和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在这种政策和条件的支持下获取了连续不断的优化与革新,因此当前在国内所呈现的工业机器人类型也是十分广泛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首先可以从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属性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应用领域、关键技术、承载能力等,这些方面都是可以作为划分依据的。如果将应用领域作为工业机器人类型的划分依据的话,不难发现,工业机器人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也就影响工业机器人具备了不同的技术性能,在工业制造中、医疗事业等领域中的应用成就了具备更多服务能力的工业机器人。针对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特点进行划分,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能够将其分成3代机器人:示教再现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而一代又一代的工业机器人将其具备的关键技术不断地更新和改革,从而实现更高的对指令进行工作的能力。针对工业机器人的承载能力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超大型机器人、大型机器人、中型机器人、小型机器人和超小型机器人,因此可以理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所能够承载的重量的范围,那么在正式应用之前应该针对需求选择合适的负荷能力。 2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问世已有七八个年头了,从简单的机械机构到现在完善的机电一体化,再到所追求的智能机器人,就在这几十年里,机器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人工成本急剧上升,让国内制造业承担严重压力,很多企业急需向低成本与智能化转型,可谓说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绝非偶然,是整个市场的必然趋势。根据《2018-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自打2009年开始,全球的工业机器人的销量都保持高速增长,研究数据表明,2016年全球的销量达到31.05万台,2017年销量达到了36.33万台,相比于2017年的销量同比增长17.7%;在智能制造大环境的驱使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市场将会不断扩大,显而易见地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也将持续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

学校:中南大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0701班姓名:丁云 学号: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状况和应用趋势,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工业机器人的介绍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它由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器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难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柔性生产。它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二、工业机器人带来的效益 广泛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逐步改善劳动条件,更强与可控的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消除枯燥无味的工作,节约劳动力,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风险,提高机床,减少工艺过程中的工作量及降低停产时间和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代,第—代,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主要由机器手控制器和示教盒组成,可按预先引导动作记录下信息重复再现执行,当前工业中应用最多。第二代为感觉型机器人,如有力觉触觉和视觉等,它具有对某些外界信息进行反馈调整的能力,目前已进入应用阶段。第三代为智能型机器人它具有感知和理解外部环境的能力,在工作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它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第一、国外工业机器人的的发展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1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1.1发展概述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已经基本实现了实验、引进到自主开发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勘探等行业的发展。但随着我国门户的逐渐开放.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与冲击。虽然我国机器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目前生产的机器人还很难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很多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还需要进口。所以目前来说。我国还处在一个机器人消费型的同家。 现在,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有200多家,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有50家以上。在众多专家的建议和规划下,“七五”期间由机电部主持,中央各部委、中科院及地方科研院所和大学参加,国家投入相当资金,进行了工业机器人基础技术、基础元器件、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应用工程的开发研究。“九五”期间,在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机电一体化工程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四川绵阳思维焊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确立为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基地。此外,还有上海富安工厂自动化公司、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国家机械局机械研究院及北京机电研究所、首钢莫托曼公司、安川北科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都以其研发生产的特色机器人或应用工程项目而活跃在当今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 1.2机器人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走上了自主研发阶段,这样标志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走向了新的里程碑按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发展过程其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器和示教盒组成,操作过程比较简单。第一代机器人使用示教盒在线示教编程,并保存示教信息。当机器人自动运行时,由运动控制器解析并执行存储的示教程序,使机器人实现预定动作。这类机器人通常采用点到点运动,连续轨迹再现的控制方法,可以完成直线和圆弧的连续轨迹运动,然而复杂曲线的运动则由多段圆弧和直线组合而成。由于操作的容易性、可视性强,所以在当前工业中应用最多。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1、行业发展:增长态势延续 (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25万台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急剧下滑。20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由2009年的谷底恢复。 2011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自1961年以来的行业顶峰,全年销售达16.6万台。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9万台,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电气电子工业领域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汽车工业机器人销量延续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估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9.5%. (2)预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2700亿 2012年全球机器人本体市场容量为53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容量按本体大约三倍算,估计1600亿元。 估计2013年至2017年,包含本体和集成在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700亿元。 (3)预计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接近500亿 根据IFR数据,2012年全球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73亿元,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208亿元。目前看公共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走在前面,市场容量更大。 预计2013-2017年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长率为7%,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将接近500亿元。如果智能家居算是广义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会大很多。 2、全球机器人行业布局:日欧产业优势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1)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存量 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以中欧美日为主。日、美、德、韩、中五国存量占全球比例达71.24%,销量达69.92%。 截至2012年底,全球机器人累计销量达到247万台。机器人平均使用寿命为12年,最长15年。估计现在全球机器人存量在120万台-150万台之间。 分区域看,亚洲/澳洲增幅达到9%。亚洲增幅主要由中国需求拉动,因为中国201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增幅达到30%。 分生产地和消费地看,日本是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能,占据全球机器人产量的66%。机器人消费地最大的区域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约34%,而且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2)全球工业机器人与机床行业销量的对比 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反映各国机器人使用情况。这个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机器人普及水平的提升。我们给出美日德中四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从这个数据和历年的变化趋势看各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 美日德三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稳定在一定区间(15%-25%),表明这

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 ●当前全球机器人市场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占市场份额的80%。未来服务机器人的行业规模或将超过工业机器人,成为新蓝海。 ●预计2014~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累计将达2000亿元,复合增速将达到22%,中国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增速。以清洁机器人为例,“双十一”期间,国内扫地机器人公司科沃斯实现全网销售3.15亿元,其中在天猫商城销售达2.76亿元。这让我们看到了服务机器人在终端消费需求的爆发力。 ●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仅为3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而世界最高的韩国达到437。工信部工业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曾透露,国家的相关产业规划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体系要具备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8至10个产业配套集群,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从30到100对应的是3倍以上市场规模的增长。 ●机器人将迎来政策密集落地期,制造强国战略对机器人产业是长期利好。 ●机器人板块选股思路包括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上海机电(SH600835)$$双环传动(SZ002472)$;工业机器人本体放量,尤其是经济型本体——$巨星科技(SZ002444)$;有技术含量的系统集成商——$机器人(SZ300024)$$埃斯顿(SZ002747)$;新兴的服务机器人——$博实股份(SZ002698)$$慈星股份(SZ300307)$。 【导读】 机器人的诞生或许并不是20世纪产业界最伟大的成就,但却可能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变革! 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机器人能干的工作也已经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弱交流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渗透到了人类的方方面面。随着需求范围的扩大,机器人结构和形态的发展呈现多样化。高端机器人具有明显的仿生和智能特征,其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不断扩展和完善,各种机器人系统逐步向具有更高智能方向演进。 目前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细分为焊接机器人、搬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曹文祥

2011/2 机械制造49卷第558期 纵观历史研究文献,国内外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热点问题主要分为3个方面:仿生机器人与新型机构、机器人的定位与地图创建、机器人-环境交互。本文将分别就以上3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自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 概念以来,工业机器人就得以不断地发展。概括起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3代: 第1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但不具备反馈能力。如郭勇等人[1]研制的挖掘机手柄自动操作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动作示教再现。 第2代:有感觉的机器人,不仅具有内部传感器,而且具有外部传感器,能获得外部环境信息。如P.l Liljeb.ck 等人研制的蛇形机器人就装有内部测转速的 传感器,以及外部测力的传感器,该机器人能够在不规则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第3代:智能机器人。定义为“可自动控制的装置,能理解指示命令,感知环境,识别对象,规划自身操作程序来完成任务”。如John Vannoy 等人采用实时可适应性的运动规划(RAMP )算法的PUMA560机械臂,它能在复杂动态环境中自动识别来自不同方向的移动或静止的障碍物,主动规划路径,进而完成预定任务。 2 国外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2.1 仿生机器人与新型机构 对人的研究,国外侧重于对人行走时的步态分析, 通过对人脚形状的分析,得出具有圆形截面的脚趾和脚后跟以及具有扁平截面的连接脚趾和脚后跟的中间 部分具有最佳的动力学性能。对人形机器人步态规划问题,Xia Zeyang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样品的决定性的脚步规划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自身独特的运动能力和稳定性。对于在不同类型障碍的复杂环境中脚步规划,Yasar Ayaz 采用与人走近障碍物时绕过的方法,通过脚步实时的生成成功避开障碍物。此外,对于双足步行机器人的复杂地面运动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双足机构,能实现不平区域稳定地行走,该足由4个分别带光学传感器的鞋钉组成,总重1.5kg 。对动物的研究则表现为对诸如蛇、鱼的结构以及运动性能的研究。仿蛇机器人不仅可以作为管道检测装置,也可以作为地震或矿难探索装置,更可以当作极地探测器来进行科研活动。Shigeo 和Hiroya Yamada 就将仿蛇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分为5种类型:活 动的弯曲关节式;活动的弯曲和拉伸关节式;活动的弯曲关节和活动的车轮式;被动弯曲关节和活动车轮式;活动的弯曲关节和履带式。Aksel Andreas Transeth 等采用摩擦力模型方法建立了一蛇形机器人模型,该机器人能与包括地面的障碍物以外的物体接触,对地震或矿区救援很有帮助。Kristin Y.Pettersen 等人对蛇形机器人在存在障碍物环境中运动进行了复合建模,仿真结构证明该模型能实现不规则环境中的一般运动。但蛇形机器人目前要真正达到在复杂环境中畅通无阻地运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海洋的开发,相对于其它的水下自动化装置,仿生鱼具有更好的推进力和流体适应性。其研究主要体现在结构和运动特性上。Jun Gao 和K.H.Low 等人对胸鳍驱动和尾鳍驱动鱼形机器 人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鱼结构和运动各参数的关系。 Yu Zhong 等人对由阀体与尾鳍构成的机器人鱼的运 动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能预测运动的机器鱼模型。Giuseppe Tortora 等人设计了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曹文祥 □ 冯雪梅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武汉 430070 摘 要:作为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装备,工业机器人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 研究热点现状,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998(2011)02-0041-03 Abstract:As the typical high-tech equipment of mechanoelectronic integration,industrial robots have been widely use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hot points of IR is presented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forecasted. Key Words:Industrial Robot (IR)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ing Trend 收稿日期:2010年9月 41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70-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郁 晗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不断增大,不同行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要求不同,因此很有必要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将能够很大的提高其社会生产效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工业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不断升级发展着。由于工业机器人是结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互而形成的高新科技,在当代的研究非常的活跃。由于机器人不怕苦、不怕累,他们能够长期从事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并能够在更复杂的领域替代人工作业。 据悉,世界工业机器人行业4大巨头瑞士ABB、日本FANUC发那科、日本YASKAWA安川电机、德国KUKA库卡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连同其他进口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成以上。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市场对机器人产业意义重大。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研究,到2014年,全球每年新安装工业机器人将达到16.67万台,届时我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将超过日本,达到近3.2万台,将占到世界总量的20%。 1.工业机器人概念、组成、分类、技术前景 1.1 工业机器人的概念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从工业机器人的用途而言,其主要完成的是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机器人的自主自动化控制系统。 1.2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是由三大部分组成:机器人主体、驱动管理、计算机控制系统。具体而言,机器人主体是机器人所需要的操作机械,例如机械手腕、机械臂部、行走设备等,这是构成机器人运行的主体。驱动管理部件主要功能是将计算机控制命令转化成为机械语言,进而实现。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流程,对驱动程序、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息,并对其进行信息控制。 图1、2为一个工业机器人机械手和其工作 原理图 图1 机械手系统 如图1所以,机械手系统由三套伺服器和 伺服电机组成,分别为X、Y和Z轴,控制板卡 上有三路脉冲+方向输出,可以单独对X、Y和Z 轴进行控制。其中Z轴处于垂直位置,为防止 掉电在重力作用下掉下来,需使用带抱闸的电 机。 图2 伺服驱动器工作原理图 伺服驱动器工作在位置模式,以X轴为 例,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通过脉冲控制卡 的脉冲输出来控制伺服电机,方向信号控制电 机的运转方向。 Y轴Z轴与X轴控制原理相同。 1.3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1)移动机器人(AGV) 移动机器人(AGV)是工业机器人的一种类 型,它由计算机控制,具有移动、自动导航、 多传感器控制、网络交互等功能,它可广泛应 用于机械、电子、纺织、卷烟、医疗、食品、 造纸等行业的柔性搬运、传输等功能,也用 于自动化立体仓库、柔性加工系统、柔性装配 系统(以AGV作为活动装配平台);同时可在车 站、机场、邮局的物品分捡中作为运输工具。 (2)点焊机器人 点焊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整车的焊接工 作,生产过程由各大汽车主机厂负责完成。国 际工业机器人企业凭借与各大汽车企业的长期 合作关系,向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各类点 焊机器人单元产品并以焊接机器人与整车生产 线配套形式进入中国,在该领域占据市场主导 地位。 (3)激光加工机器人 激光加工机器人是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 激光加工中,通过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实现更加 柔性的激光加工作业。本系统通过示教盒进行 在线操作,也可通过离线方式进行编程。该系 统通过对加工工件的自动检测,产生加工件的 模型,继而生成加工曲线,也可以利用CAD数 据直接加工。可用于工件的激光表面处理、打 孔、焊接和模具修复等。 1.4 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效益 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工业自动化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主要基于计算机自动化控 制和电子物理相互结合。 采用工业机器人还有如下优点:第一, 改善劳动条件,逐步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更 强与可控的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第 三,提高零件的处理能力与产品质量;第四, 消除枯燥无味的工作,节约劳动力;第五,提 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减少劳动风险;第六,提高机床;第七,减少 工艺过程中的工作量及降低停产时间和库存; 第八,提高企业竞争力。 2.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2.1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比较晚技术与国外的 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国在某些关 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但还是缺乏整体核心技术 的突破,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则很 少。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不是很高, 特别是在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不能生产高精 密、高速与高效的关键部件。我国目前取得较 大进展的机器人技术有:数控机床关键技术与 装备、隧道掘进机器人相关技术、工程机械智 能化机器人相关技术、装配自动化机器人相关 技术。现已开发出金属焊接、喷涂、浇铸装 配、搬运、包装、激光加工、检验、真空、自 动导引车等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于汽 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 2.2 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因素 制约我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瓶颈是市场, 换句话说,就是对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工业机 器人发展长期以来受限于成本较高与国内劳动 力价格低廉的状况,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 发展,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更 是保持在9%左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劳动力供应格局已经逐步从“买方”市场转为 “卖方”市场、由供远大于求转向供求平衡。 作为制造业主力的农民工也从早期的仅解决温 饱问题到现在对薪资和工作条件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这些情况使得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 提高劳动生产率所采用的增加工人数量、延长 工人劳动时间的方法变得成本高昂,同时也受 到法律的限制和政策的阻碍。无论是企业还是 社会都认识到必须采取从改善机器设备入手, 提高技术和资金的密集度来减少用工量以应对 这种改变。总之,劳动力过剩程度降低、单个 工人成本上升、对产品质量更高的要求、国家 对装备制造业的重视等变化改善了机器人的使 用环境,工业机器人及技术在中国已逐步得到 了政府和企业的重视。随着机器人知识的广泛 普及,人们对于各种机器人的了解与认识逐步 深化,利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我国工业发展水 平、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提高人民生活 质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3 如何解决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因素 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机 器人界要能提供质量稳定可靠,价格适宜的各 类机器人商品,要做到这一点,产业化是提高 质量、降低成本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市场销售 (包括出口)量的前提,而现时,中国机器人的 产业化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二是有关各方(包括主管部门和企业界) 要加深工业机器人对稳定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和 劳动生产率、快速满足商品更新换代要求的突 出作用的认识。才能有决心在工业机器人这一 高新技术领域采取“高投人高产出”的战略措 施。 三是要解决用好机器人的问题,主管部门 除继续鼓励机器人研制生产单位和用户紧密结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 t i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重要的现代制造业自动化装备。 目前,国际上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分为日系和欧系。日系中主要有安川、OTC、松下、FANUC、不二越、川崎等公司的产品。欧系中主要有德国的KUKA、CLOOS、瑞典的ABB、意大利的COMAU及奥地利的IGM公司。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工厂自动化(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工具。 我国工业机器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二十年余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研究机构和企业。先后研发出弧焊、点焊、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及含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相关产品的年产销额已突破十亿元。目前国内市场年需求量在3000台左右,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总共拥有量近万台,占全球总量的0.56%,其中完全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内规模比较大的前三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行业集中度占30%左右,其余都是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以国内市场应用为主,年出口量为100台左右,年出口额为0.2亿以上。 工业机器人50%以上用在汽车领域,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弧焊、点焊、装配、搬运、喷漆、检测、码垛、研磨抛光和激光加工等复杂作业。目前,国际上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现已从传统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建筑、农业、灾难救援等各种非制造行业。但汽车工业仍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据了解,美国60%的工业机器人用于汽车生产;全世界用于汽车工业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达到总用量的37%,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工业机器人约占24%。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目前,由于机器人技术以及研发的落后,工业机器人还主要应用在制造业,非制造业使用的较少。据统计,近几年国内厂家所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有超过一半是提供给汽车行业。可见,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的原动力之一。 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焊接机器人是在工业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焊接设备,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摩托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在汽车生产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过程都有广泛应用,其中应用最多的以弧焊、点焊为主。 目前,焊接工业机器人在一汽、上汽、沈阳中顺、金杯通用、重庆长安、湖南长丰等整车制造企业广泛应用,据统计每辆汽车车身上,大约有3000~4000个电阻点焊焊点,电阻点焊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汽车车身制造的量产化与自动化。 多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一直是手工焊、专机焊占据焊接生产的主导地位,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焊接质量不易保证,而且生产的柔性也很差,无法适应现代汽车生产的需要。近年来由于焊接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提高了零部件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及生产效率,同时使生产更具有柔性,焊接质量也

工业机器人研究综述

工业机器人研究综述 ) 摘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三个组成部分——主体,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探讨了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驱动系统,并且分析了工业机器人控制策略的种类 以及目前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同时,基于工业机器人的三个组成部分,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展望,最后总结了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驱动系统 Review of industrial robots Abstract:Three components of industrial robots - body, control systems and drive systems are introduced. Explores the current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drive system,and analyzed the type of industrial robot control strategies and the current industrial robot control system characteristics.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industrial robots, Proposed Technical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industrial robots,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1、工业机器人体系结构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主体、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如图1.1所示。 主体即工业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包括手部、腕部和臂部,有的机器人甚至还有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摘要:结合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经验与相关文献,对工业机器人的含义、发展原因、组成结构及技术特点等方面展开探讨,阐述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促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的深层次发展奠定基础。[1]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技术;应用发展 The applic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Abstract:Combing with the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related literature,the meaning,development reason,composinstructure and technical features of industrial robot were discussed,the applic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robot were expounded,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deep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appliefield. Key words:Industrial robot;Robot technology;Application development 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的技术与领域很多,如机电、电气、计算机、工业设计等,其是多种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因此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所涉及的各项技术的支持。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工业机器人不断地向标准化和网络化发展,以下对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与应用进行浅析。[2] 1机器人的含义及发展原因 机器人就是一种自动化机器,而控制器就是机器人的核心部分,即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大脑”不仅具有感知、运作、规划、协同等诸多功能,还可以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大脑”定向模拟人类的某些行为与思想。近些年,机器人实现了飞速发展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原因是机器人可以完成许多人们无法完成、不愿意做的工作,特别是在一些恶劣的、危险的、特殊的、极限的工作环境中,都可以指派机器人完成施工作业,使人们远离危险作业环境。[3]在太空、海洋等领域,人类无法在其中工作,由机器人进行探索恰恰能实现预期目标,这也是现今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重要理由。 2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史 2.1国内发展史 受核心技术的限制,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有企业和高校开始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截止到目前,已经开展了近40年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早期的研究中,主要是解决国产化的问题,因为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导致在研发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进度相对缓慢,随着我国对工业机器人重视程度的提升,并将其列入国家计划当中,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尤其是在数个五年计划中均给予工业机器人足够的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4]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并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其需求量也在不断扩

试论工业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试论工业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6-05-24T14:01:30.3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期作者:孔玲爽陈颖超 [导读]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机器人是人类发展高级阶段的高科技产物,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机器人学的建立无疑是21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机器人是人类发展高级阶段的高科技产物,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和机器人学的建立无疑是21 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经验及近几年的动态,指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探讨了我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及策略。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产业化;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综合了计算机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信息传感器技术、控制理论、机构学、人工智能学、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在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其己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在工业自动化行业广泛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成为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机器人原理及分类20 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得到研究和发展,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以广泛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最初出现是传统的机构学与近代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如今工业机器人是综合了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产物,是当代十分活跃的研究开发领域。为了跟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步伐,工业机器人以不同的种类正逐步应用在到各行各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1 工业机器人工作原理 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应用的各种操作机器人是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中最成熟的一类,这种工业机器人实质上是一类能根据预先将程序编制在存储装置中,然后操作程序自动重复执行,进行完全代替人工作业的自动化机器。其系统构成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知,工业机器人构成是个闭环系统,通过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机器人本体、传感器等部件可以完成人们需要的功能。 工厂中高性能通用型工业机器人一般采用关节型的机械结构,每个关节由独立的驱动电机控制,通过计算机对驱动单元的功率放大电路进行控制,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操作。其控制系统原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由图2 可知,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由人机界面(示教器)、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下位机)、机器人本体等组成,通过机器人末端带不同的夹具来实现不同的功能。示教器是对机器人状态的监控及发出运动指令部分,是人跟机器人信息交互的唯一窗口; 伺服驱动器是对伺服电机的控制,是机械手臂运动的动力源; 运动控制器是各个关节的位姿运算单元,正解和逆解程序的执行、运行都在其中计算; 机器人本体是执行机构,是实现要求功能的最直接部件。 1. 2 工业机器人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走上了自主研发阶段,这样标志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走向了新的里程碑。按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发展过程其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器和示教盒组成,操作过程比较简单。第一代机器人使用示教盒在线示教编程,并保存示教信息。当机器人自动运行时,由运动控制器解析并执行存储的示教程序,使机器人实现预定动作。这类机器人通常采用点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1.1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发明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到现在,短短50多年的发展时间,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周边配套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在高自动化、高智能化、高定制化生产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汽车装配及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行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已经大面积取代人工完成相关作业;随着工艺应用技术发展,工业机器人不再只局限于简单的搬运和码垛,弧焊、点焊、喷涂、自动装配、数控加工、去毛刺等复杂工艺工业机器人正在被大量应用;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核能、航空、航天、医药、生化等高科技领域都在尝试应用工业机器人。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工业机器人将无处不在。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下降,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各界专家认为,人口红利的持续消退,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而我国正在努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培养人才,打开市场。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辉煌得益于本国政府的鼓励政策,我国在十一五纲要中也体现出了对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大力支持。 同时,“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在制造强国建设的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工业4.0”概念在德国的提出,以“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来临。工业4.0是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制造业将由

2020年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精)

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台Unimate型Robot在美国问世至今已45年了,机器人技术正在以超乎一般人所预料的速度向前发展,对机器人这一概念的理解及定义也在变化。1984年末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所谓机器人,就是指那些有特定功能的自动机,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具有人工智能因素的20世纪80年代高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最有权威和精辟归纳的定义,也为20年来的实践所证实其远见卓识。机器人是人类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据国外专家预测,2l世纪将是机器人技术革命的世纪,机器人作为全面延伸和扩展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手段将实现“当代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作战方式。在非常规和极端制造过程中,工业机器人是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装备。 一、国外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世界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从20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90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0年增长率上升到15%,预计21世纪初,工作在各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将突破100万台。正如《2l世纪日本创建机器人社会技术发展战略报告》指出,“机器人技术(RT与信息技术(IT一样,在强化产业竞争力方面是极为重要的战略高技术领域。培育未来机器人产业是支撑2l世纪日本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战略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近,韩国也将智能机器人作为十大战略产业之一列入国家发展规划(2003~2007年,现正在实施中。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主要进行焊接、装配、搬运、加工、喷涂、码垛等复杂作业。目前,全球现役工业机器人83万台。过去10年,机器人的价格降低约80%,现在继续下降,而欧美劳动力成本上涨了40%。现役机器人的平均寿命在10年

工业机器人常见五大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最新整理】

工业机器人常见五大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 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4万台,同比增长8%。其中,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超过6.6万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但是,按机器人密度来看,即每万名员工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我国不足30台,远低于全球约为50多台的平均水平。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2016年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此外,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生产销售达22257台,同比增长31.3%。国产自主品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016年未来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趋势包括:大国政策主导,促使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长;汽车工业仍为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户;双臂协力型机器人为工业机器人市场新亮点。 一、什么是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通过重复编程和自动控制,能够完成制造过程中某些操作任务的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机电一体化自动机械装备和系统,它结合制造主机或生产线,可以组成单机或多机自动化系统,在无人参与下,实现搬运、焊接、装配和喷涂等多种生产作业。 当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在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现代制造生产中重要的高度自动化装备。

二、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自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代机器人在美国问世以来,工业机器人的研制和应用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归纳有以下几个。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FMS)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 3.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 4.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但是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这些都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和水平。 三、工业机器人常见的五大应用领域 1.机械加工应用(2%) 机械加工行业机器人应用量并不高,只占了2%,原因大概也是因为市面上有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