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微乳剂配方及助剂研究
制作除草剂的配方

制作除草剂的配方
除草剂是一种可以杀死或抑制草坪、农田或花园中不需要的杂草的化
学品。
制作除草剂的配方通常包括草杀剂、稀释剂和助剂。
以下是一个简
单的除草剂配方:
草杀剂:草杀剂是除草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
以下是两种常用的草
杀剂:
1.靶向选择性草杀剂:例如草甘膦和苯醋甲酸盐,这些草杀剂能够选
择性地杀死广叶杂草而对庄稼或草坪无害。
2.非选择性草杀剂:例如草铵膦和百草枯,这些草杀剂能杀死各种类
型的杂草,但也对庄稼和草坪有害。
因此,在使用非选择性草杀剂时需要
非常小心。
稀释剂:稀释剂用于将草杀剂稀释成易于使用的浓度。
常用的稀释剂
包括水和一些有机溶剂(如醇类)。
助剂:助剂用于改善除草剂的工作效果,并帮助草杀剂更好地吸附和
渗透到杂草的根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助剂:
1.渗透剂: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它可以帮助草杀剂更好地渗透到杂
草的叶片和根部。
2.粘附剂:例如聚丙烯酰胺,它可以使除草剂在叶片上停留更长时间,提高除草效果。
3.稳定剂: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它可以帮助除草剂保持稳定性,并
延长其有效期。
在制作除草剂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所需草杀剂和稀释剂按照建议的比例混合。
通常,草杀剂的浓度应根据目标植物和草坪的类型来确定。
2.添加所需的助剂到混合液中,根据配方要求进行调整。
3.搅拌混合液,确保各种成分均匀混合。
4.将混合液倒入喷雾器或其他适当的容器中。
5.根据需要使用除草剂,在需要该剂的地区进行喷洒。
注意保护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草甘膦

草甘膦(glyphosate),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除草剂。
又称:镇草宁、农达(Roundup)、草干膦、膦甘酸。
纯品为非挥发性白色固体,比重为0.5,大约在230℃左右熔化,并伴随分解。
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其异丙胺盐完全溶解于水。
不可燃、不爆炸,常温贮存稳定。
对中炭钢、镀锌铁皮(马口铁)有腐蚀作用。
草甘膦属低毒除草剂,原粉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300毫克/公斤,兔急性经皮LD50>5000毫克/公斤。
对兔眼睛和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和刺激作用。
草甘膦在动物体内不蓄积。
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对鱼和水生生物毒性较低;对蜜蜂和鸟类无毒害;对天敌及有益生物较安全。
纯品为白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25摄氏度时)。
对人畜毒性低。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4320毫克/公斤,家兔经皮LD50>7940毫克/公斤。
对鱼低毒。
历史:草甘膦的除草性质是1971年由美国D.D.贝尔德等发现的,由孟山都公司开发生产的,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除草剂的重要品种。
草甘膦的水溶性差,难以直接使用,因开发初期技术有限,没能做得出可令出草甘膦可直接溶解于水的农药产品,当时要将草甘膦加工配制成异丙胺盐、钾盐或钠盐等草甘膦盐类才能溶解于水使用,才能做出在农业、林业上可以使用的除草剂产品。
在1997年,南通飞天化学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制成草甘膦直接溶解于水的产品,成功发明了“混和直溶法”,利用该公司独立开发的植物源助剂(SD、SDP)与草甘膦原药物理混合成粉剂、粒剂,即可溶于水使用。
作用特点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慢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抑制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酷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
草甘膦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的,可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40多科的植物。
草甘膦工艺路线

草甘膦工艺路线介绍草甘膦是一种常见的除草剂,具有广谱、非选择性和高效的特点。
在农业、园艺和草坪管理中广泛使用。
草甘膦对非禾本科植物具有显著的防除效果,对于禾本科植物则不会产生明显的伤害。
本文将深入探讨草甘膦的工艺路线及其生产过程。
原材料草甘膦的主要原材料是甘氨醇和乙烯基磷酸酯。
甘氨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经过反应可生成草甘膦的主要中间体。
乙烯基磷酸酯是一种有机磷化合物,它与甘氨醇反应后形成草甘膦的酯化产物。
工艺路线草甘膦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将甘氨醇和乙烯基磷酸酯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含量符合要求。
2. 酯化反应将混合的原料加入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
反应过程中需要加入酯化催化剂,促进反应的进行。
3. 中间体提取酯化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进行冷却,并进行中间体的提取。
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提取出草甘膦的中间体。
4. 中间体转化中间体通过进一步的反应转化为草甘膦的最终产物。
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酸碱中和等化学反应完成的。
5. 结晶与分离草甘膦的最终产物经过结晶、过滤和干燥等工艺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草甘膦晶体。
6. 包装与储存草甘膦晶体经过质量检验后,进行包装并储存。
良好的包装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优化与发展针对草甘膦工艺路线,还可以进行优化与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1. 反应条件优化通过调节酯化反应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可以改善反应效率,提高产率和产品纯度。
2. 中间体回收利用在中间体提取过程中,可以采用循环利用的方法,将未反应完全的中间体回收,降低原料的损耗。
3. 生产过程自动化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并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环境友好型工艺致力于开发绿色环保的草甘膦工艺路线,减少产生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数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草甘膦工艺路线是生产草甘膦的关键步骤和工艺流程的总称。
11种草甘膦助剂除草活性筛选

95 植株称鲜质量 , 与空白对照比 100 较 , 计算鲜质量抑制率 ( %) : 鲜质量抑制率 ( %) = 100 ×( 对 照鲜质量 - 处理鲜质量) Π 对照鲜质量 。 11314 数据处 理 表2 不同制剂草甘膦对低龄小麦 15 d 鲜质量抑制率回归分析 采 用 DPS 数 据 统 计 Ta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ducing rates of young wheatsπ fresh weight 分析 软 件 ( 唐 启 义 , treated by eleven glyphosate adjuvants (15 days) 冯明光) 进行各样品 药剂编号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D E90 / (mL ・ hm - 2 ) 的剂量 — 反应 ( 抑制 JB21 y = 41373 8 + 11097 3 x 01982 1 81217 JB22 y = 41509 0 + 11067 5 x 01990 1 83614 率) 相关性的回归分 JB23 y = 41803 7 + 01859 2 x 01948 7 78714 析 , 获得回归方程 ( y JB24 y = 41883 4 + 01835 3 x 01958 1 70718
摘要 : 为从 11 种不同助剂配方的草甘膦制剂中甄选出性能优异的配方 , 用生物测定的方法 , 对具有不同助剂的草甘膦制剂在低温条件下的药效作用速度和最终活性大小进行评价 。试验 选用易于生长控制的大小龄期 2 批小麦 Triticum sestirum 作为供试靶标 , 用自动生测喷雾塔进 行梯度剂量处理 , 后置于 919~1918 ℃, 相对湿度为 50 %~70 %的人工气候室内培养 15 d , 再进行目测和鲜质量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认为 , 编号为 JB27 和 JB24 的 2 个药剂在作用速度 和最终药效发挥上都有很好表现 , 选定为最佳药剂 , JB26 和 JB211 为第 2 梯队品种 。筛选出 的 4 个药剂需要进入田间进一步研究 。该方法可用于药效接近药剂的筛选 , 具有简便 、可行 的特点 。表 6 参 15 关键词 : 植物保护学 ; 草甘膦 ; 助剂 ; 筛选 ; 生物测定 ; 小麦 中图分类号 : S48214 文献标识码 : A 草甘膦因低成本 、广谱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 成为目前全球生产 、销售和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 。
15%氟铃脲·毒死蜱微乳剂的研制

15%氟铃脲毒死蜱微乳剂的研制
戴春芳;阳鹏;沈德隆;杨鹏
【期刊名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6)005
【摘要】通过对原药、溶剂、助溶剂和乳化剂等助剂的选择,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工艺,筛选出15%氟铃脲·毒死蜱微乳剂,20%氟铃脲·毒死蜱微乳剂的配方.检测结果表明,该复配微乳剂具有贮藏稳定性好、使用安全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其优化配方:氟铃脲2.1%,毒死蜱13.8%,溶剂+助溶荆为38.5%+2%,ZJ-CP1120为18.4%,ZJ-EP701G为7.45%,水(自来水)补至100%.
【总页数】4页(P543-546)
【作者】戴春芳;阳鹏;沈德隆;杨鹏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农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农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农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32;浙江工业大学农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15
【相关文献】
1.30%氟铃脲·三唑磷微乳剂防治二化螟试验 [J], 姜勇;孙炜
2.15%毒死蜱·氟铃脲微乳剂的制备研究 [J], 陈龙然;杨鹏;刘雪粉
3.甲维·氟铃脲4%微乳剂防治甘蓝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 [J], 孔斌;王凤芝;马洪艳
4.2.5%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研制 [J], 王同涛;张兆栋;张瑞生;李少华;王凤芝
5.10%毒死蜱·氟铃脲微乳剂防治花椰菜小菜蛾药效试验 [J], 周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甘膦保密资料

草甘膦(SL)品种①目前水剂品种有:10%草甘膦水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相当于480g/L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0.5%草甘膦酸铵盐水剂,草甘膦酸钾盐水剂,草甘膦酸钠盐水剂等;②可根据粘度(25℃)分为一般粘度14~18cps;较高粘度(18~25cps,25~35cps,35~45cps,45cps以上);可根据不同颜色来分,如赤、橙、黄、绿、青、蓝、紫等;③根据抗低温性,有抗低温性水剂,如抗零下40℃水剂;④与其它农药混配的水剂,如加入二甲四氯、2,4D、麦草威、咪草烟、百草枯;⑤10%草甘膦水剂,可以由原药直接制备,也可以以废液浓缩后,回注一定量的原药来制备,又分10%钠盐、10%胺盐等;2、草甘膦(SL)加工①62%草甘膦异丙胺盐的合成:按投料量称取水、草甘膦(95%)原粉加入反应釜,开动搅拌,慢慢滴加异丙胺(滴加头伸入液面下),反应温度控制在40~60℃即可,反应时间0.5~1小时,反应完成后成透明液体。
标准62%草甘膦异丙胺盐合成原料配比原料名称规格比例草甘膦酸95% 48.4%异丙胺99% 20.4%水去离子水补至100%②41%草甘膦异丙胺盐(SL)的合成:合成工艺条件同上,配比如下:增效助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SL)直接合成原料配比原料名称规格比例用途草甘膦酸95% 32.0% 酸碱中和,合成有效成份。
异丙胺99% 13.5%增效剂10~12% 专用增效助剂水去离子水补至100% 介质备注:草甘膦酸与异丙胺反应完成后,加入助剂,搅拌均匀后,得成品,过滤包装。
③41%草甘膦异丙胺盐(SL)典型配比如下:草甘膦异丙胺盐(SL)配比原料名称规格比例用途草甘膦异丙胺盐62.0% 66.5% 有效成份增效剂10~12% 专用增效助剂水去离子水补至100% 介质④41%草甘膦(SL)(含部分氨水中和而成的草甘膦单铵盐):按投料量称取水、草甘膦(95%)原粉加入反应釜,开动搅拌,先慢慢滴加异丙胺(滴加头伸入液面下),滴加完异丙胺后,再接着滴加氨水,反应温度控制在40~60℃即可,反应时间0.5~1小时,反应完成后成透明液体。
草甘膦

草甘膦草甘膦是广泛使用的许多除草剂中的有效活性化学成分,它在欧盟的使用受到了严格的监管。
草甘膦与转基因作物并无直接关系,非转基因作物一样要打除草剂草甘膦。
中文名草甘膦英文名Glyphosate别称农达化学式C3H8NO5P分子量169CAS登录号1071-83-6熔点230℃沸点230℃外观白色粉末化学名称N-(膦酸甲基)甘氨酸蒸汽密度5 (vs air)储存密封阴凉保存。
剂型含量草甘膦有30%、46%水剂、30%、50%和65%、70%可溶粉剂。
74.7%、88.8%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和98%、95%草甘膦原药。
制备方法1、亚磷酸二烷基酯法以甘氨酸、亚磷酸二烷基酯、多聚甲醛为原料经加成、缩合、水解制得,产品纯度为95%,总收率为80%,成本较低。
2、氯甲基膦酸法1)、氯甲基膦酸的制备用三氯化磷和多聚甲醛在200-250℃(相应压力为2.5-3.0MPa)反应3-5小时,得氯甲基膦酰二氯。
文献报道配比为三氯化磷:聚甲醛为1.2-1.5:1摩尔,在没有催化剂条件下收率67%,以Lewis酸作催化剂收率可提高到80%-89%。
水解可得氯甲基膦酸。
2)、草甘膦的合成等摩尔的氯甲基膦酸和甘氨酸,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pH值>10),回流反应10-20小时,然后用盐酸酸化的草甘膦。
如酸化至pH=4,即为一钠盐,pH=8.5为二钠盐。
3 、亚氨基二乙酸法1)、亚氨基二乙酸的制备将氯乙酸在氢氧化钙存在下,与氨水反应,经酸化,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制得,收率为85%。
或以氢氰酸为原料,与甲醛和氨反应制得,收率为90%。
2)、双甘膦的制备将亚氨基二乙酸与甲醛、亚磷酸在硫酸存在下加热反应制得双甘膦,收率为90%。
3)、草甘膦的合成将双甘膦与水混合,与过量的过氧化氢在等摩尔硫酸存在下,加热反应制得草甘膦,收率在90%-95%。
制剂用途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除草剂,对多年生根杂草非常有效,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
草甘膦知识分享—中化

解读2:
与土壤中微粒、阳离子相结合 残留时间短,半衰期为4—7天,迅速被分解(CO2、
对环境影响很小
N2、H2O、PO3-)
草甘膦的生产工艺
亚氨基二乙酸 (IDA)
硫酸氧化法 双氧水氧化法 空气氧化法(技术)
IDA法:
起始原料
双甘膦
氯乙酸,氨
氯乙酸氨解法
甘氨酸
草甘膦
(亚磷酸二甲酯)
甘氨酸法:
甲醛,氰化钠,氢氰酸
长期存放的物理稳定性
对制剂粘度影响 加入表面活性剂的难易程度
草甘膦主流剂型比较
草甘膦剂型 优势 加工方便,作用快,吸收 传导快,生物活性高 携带、包装方便 劣势
水剂
可溶性粉剂、粒剂
对包装要求高
粉尘污染,加工比较繁琐, 生物活性相对较低
草甘膦作用模型
反应
附着——通过施药附着在植物表面 吸收——通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Sink 库
在植物生长旺盛期效果最好
草甘膦的传导机制 - 穿过障碍
草甘膦在到达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之前必须穿过许多 障碍
草甘膦 穿过角质层 进入质外体 进入韧皮部 源组织输出 库组织吸收 吸收进入叶绿体
与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结合
草甘膦作用机制的局限
•顶芽最先开始中毒,< 4小时
施特雷克法
生产工艺 IDA法 甘氨酸法
优势
劣势 双甘膦母液处理成本高 工艺路线长, 工艺过程 复杂, 副产物多
备注
工艺路线短, 过程简单, 副 产物少, 产品纯度高
传统工艺,起步早,技术 成熟
孟山都、南通江山、 扬农、优士等
新安江、南通江山、 金帆达、福华捷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