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doc

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doc
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doc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A.《论语》 B.《孟子 ?尽心下》 C.《孟子 ?尽心上》 D.《大学》

2.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A.xxB.xxC.xxD.xx

3.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xx

B.xx

C.xx

D.xx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

5.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A.xx

B.xx

C.xx

D.xx

6.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7.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

发展和 ()A.教师职业的出现B.文字的出现

C.班级授课制的出现D.教学方法的系统化

8.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9.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

各不相同。这说明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继承性 D.生产性

10.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1.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2.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13.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4.()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5.关子教育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我国古代的朱熹所持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7.xx 的教育是指 ()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一切培养人的活动

18. “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9.认为“亲知闻知说知”是获得知识的三种主要途径的是我国古代思想家()A.荀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20.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1.()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

A.稷下学宫 B.鸿都门学 C.太学 D.郡国学

2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是()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禅让制

2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处于最低层的是()

A.xxB.刹帝利 C.xxD.吠舍

2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25.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 D.洛克

26.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2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28.“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29.下列不是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的是()

A.维多利诺 B.凯洛夫 C.蒙田 D.伊拉斯谟

30.西汉初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31.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33.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34.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普遍性 D.相对独立性

3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36.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xxB.赫尔巴特 C.xxD.xx

37.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书中。

A.《论语》 B.《礼记》 C.《师说》 D.《学记》

38.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 C.军事体育训练D.读写算的教育

39. “六艺”教育的内容不包括 ()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经义

40.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

著作是 ( )A.杜威和《普通教育学》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D.赫尔巴特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41.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2.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4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生物进化说

4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45.在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 D.《民主主义与教育》

46.以下是由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五步探究教学法B.五段教学法 C.教学四阶段论D.参观教学法

47.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48.“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社会发展功能D.隐性功能

49.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 B.归纳法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50.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

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5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52.xx 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53.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 ()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B.达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D.开其意

5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xx

B.xx

C.xx

D.xxxx

55.()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炼精神,特别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

A.xxB.墨子 C.老子 D.xx

56.“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是 ()的观点。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57.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

A.xxxx

B.xx

C.xx

D.xx

58.“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

所体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 ()

A.藏息相辅 B.启发诱导 C.教学相长 D.长善救失

59.()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0. “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沛西 ?能 B.孟禄 C.利托尔诺 D.马克思

61.《xx》的著者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62.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63.1939 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 A.凯

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64.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奇 C.福禄贝尔 D.斯宾塞

65.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家庭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类型有()A.职官学校 B.官学 C.文士学校 D.私学

2.下列教育学著作中,作者和其作品相一致的有()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3.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家有()

A.夸美纽斯 B.xxc.xxD.xx

4.“七艺”中的“三科”是指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5.下列体现杜威的教育观点的论断有()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学校即社会 D.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6.下列人物中, ()属于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A.沛西 ?能 B.孟禄 C.利托尔诺 D.马克思

7.下列选项出自《学记》的有()

A.“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B.“君子之教,喻也”

C.“师严然后道尊”D.“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8.下列属于教育活动构成要素的包括()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设备

9.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包括()

A.无阶级性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B.为生产劳动服务

D.教育手段极为简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DDCC 6-10:ABDBD 11-15:DCDBA 16-20:ADACA 21-25:ACCBB 26-30:DCABB31-35:DBBBA 36-40:DACDC 41-45:BAAAB 46-50:ADBBB 51-55:DBCAB 56-60:DDCBB61-65:DDABD

二、多项选择题

网络教育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入学测试机考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 1、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体裁是()(2)() A.散曲 B.套数 C.诸宫调 D.杂剧 标准答案:D 2、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2)() 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鸵传》 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 标准答案:B 3、七言绝句《从军行》的作者是()(2)() A.王维 B.王昌龄 C.王之涣 D.王建 标准答案:B 4、《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作者是()(2)()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陶潜 标准答案:A 5、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2)() A.皆以力战为名 B.斧斤以时入山林 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标准答案:A 6、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2)() A.仕途失意 B.伤春惜别 C.羁旅行役之苦 D.伤古叹今之悲

标准答案:C 7、《饮酒》(结庐在人境)的作者是()(2)() A.曹操 B.李白 C.王维 D.陶渊明 标准答案:D 8、谥号“靖节先生”的诗人是()(2)() A.杜甫 B.李白 C.陶渊明 D.曹操 标准答案:C 9、中国现代杂文的创始人是()(2)() A.鲁迅 B.郭沫若 C.梁启超 D.朱光潜 标准答案:A 10、《炉中煤》作者是()(2)() A.郭沫若 B.鲁迅 C.冰心 D.艾青 标准答案:A 11、《心灵的灰烬》的作者是()(2)() A.梁启超 B.朱自清 C.朱光潜 D.傅雷 标准答案:D 12、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2)() A.新月社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文学研究会 标准答案:A

教师《小学语文教育学》读后感【可编辑版】

教师《小学语文教育学》读后感 教师《小学语文教育学》读后感 在读完《小学语文教育学》之后,深有体会。语文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它与各学科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可分割,也不能独立存在。语文,是门艺术,也是一本专著,上好它,学好它,并不是一门简单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风格要稳定。风格犹如个人的脾气,脾气变化太快,会导致课堂效率的降低。变幻的风格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语文教师应不断摸索形成适应自己的风格,并稳定下来,不要忽而这样,忽而那样,花样百出,弄得学生手忙脚乱。当然,每天让一个人吃同样的套餐,久而久之就会使人一到就餐时刻,产生“条件反射”。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即使是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相应地改变教法,推陈出新,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在导语、结语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都应该具有多样化。教学活动要有节奏。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能给人以愉悦感。《小学语文教育学》的内容中提到,单调的声音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节奏感,教学语言节奏感是指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而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断续有致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的结合。其语速应快慢适中,语调要高低有

别,节奏要板眼分明,做到快而清晰,慢而紧凑,高而不躁,低而不咽,疏密相间,张弛适宜。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注意疏密。教学传授的信息有疏有密,时间的分配要有多有少,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学生产生精神的愉悦。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即分散了学生最佳的注意时间,使感知强度减弱,造成浮光掠影,浅薄表面,又使学生兴趣索然。语文老师关键要课堂组织要处理好动静的关系。这里说的静指的是教学活动中相对安静的聆听或思索;动指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活跃状态,如热烈的讨论,竞赛等。一味地静会使课堂气氛沉闷;一味地追求动,往往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沉闷或混乱的课堂都是不美的,只有两者和谐而有机的统一才能即保持课堂的朝气,又维持课堂的秩序。自然,《小学语文教育学》中的理论指导思想,我们语文教师并不能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领悟,并应用到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受益。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 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 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赞诃夫凯洛夫

教育学原理_习题集(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一个标志。A.个性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学校教育D.终身教育 2.教育学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B.上帝造人C.天降生民D.《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下列关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概括错误的是() A.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B.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C.教育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A.埃及B.中国C.印度D.希腊 6.()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A.文字B.有闲者C.学校D.教师 7.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夏代B.商代C.周代D.春秋战国时期 8.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特点,这是() A.奴隶社会的教育B.封建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四书五经B.七艺C.六艺D.骑士七技 1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A.普及教育B.义务教育C.教育机会平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 1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洛克 13.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大教学论》B.《学记》C.《康德论教育》D.《普通教育学》 14.最早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是() A.洛克B.卢梭C.康德D.赫尔巴特 15.“自然教育”的提出者是() A.康德B.赫尔巴特C.洛克D.卢梭

《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答案(1)

《语文教育研究》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学习过程“五个阶段”(孔子) 孔子在他的教育言论中说过这样一些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弗学,何以行。”(《治学篇》)根据这些话,很显然,孔子是把学习过程划分为立志、学、思、习、行等五个阶段的。 2.学习过程“七阶段”(朱熹) 朱熹等主张学习过程的七阶段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5.试卷的效度 效度(content validity)指一套测试题是否测试了应该测试的内容或者说所测试的内容是否反映了测试的要求,即测试的代表性和覆盖面的程度。例如,如果某一套发音技能测试题仅仅考查发音所必须具备的某些技能,如只考单一音素的发音,而不考查重读、语调或音素在词语中的发音,那么,该测试的内容效度就很低。 6.“累积学习”(加涅) 加涅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的层次理论。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加涅意识到,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据此,他按八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层次理论。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例如,学生学习较复杂、抽象的知识,是以较简单、具体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除基本的生长因素外,主要是各类能力的获得和累积过程。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闪来研究学生理智技能的累积方式 7.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语文教育学复习资料

语文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0*2=20分) 1. 新课程设计课程目标依据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1) 2. 语文学科的工具功能(工具性内涵):(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 ①人脑思维的工具;②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③传承文明的工具; ④传载人类社会的价值观的工具;⑤社会正常运载的工具 3. 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特点:①渐进性;②预见性;③全方位性;④可操作性 4. 语文教案的主要内容:单元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5. 中学语文教材四大要素:范文系统、语文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 6. 语文教材的未来趋势:语言运用与文学熏陶统一。(375页) 二、名词解释(5*3=15分) 1.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学计划,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 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估语文课程的基础。(33页) 2. 语文素养:指的是对语文有长期的训练和修养的意识。包括:民族母语情结,言语交际技能,言语行为风 格,良好的语文习惯,审美情趣的培养。 3. 阅读:是读者以书面语言为依据,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去理解和改造原文的思维 过程。 4.精读:是一种微观读书法,对重要的读物内容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精读应该是综合了课文的所有词句和 全部段落而获得认识的一种读法。 5. 读美:就是引导学生寻找读物的美点,发掘读物中美的因素及美的形态,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知、 情、意的全面发展。 6.新课标对写作的定义: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 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7. 教学设计:加涅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 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8.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即从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索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 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性学习具有三个特征: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259页)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 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 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 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 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 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2 、教育社会化3 、教育产业化4 、教育民主化5 、教育国际化6 、教育现代化7、教育 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B.徐特立C.杨贤江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B.杨贤江C.凯洛夫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B.赞可夫C.加里宁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B.范例教学C.发展教育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B.布鲁纳C.根舍因D.斯金纳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B.《教育学》C.《大教育学》D.《教育原理》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C)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xxB.盖顿C.xxD.xx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doc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 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 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 民主型 B. 放任自流型 C. 仁慈专断型 D. 强硬专断型 4. 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 教育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导向作用 D. 激励作用 5. 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孔子 D. 夸美纽斯 6.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 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 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 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 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 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11.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13.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 B. 文化传统 C. 社会制度 D. 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 A.决定作用 B.加速作用 C.延缓作用 D.加速或延缓作用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5.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B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6.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C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7.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二、多项选择 1.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主要有(ACD )。 A.官学B.骑士学校C.私学D.书院E.教会学校 三、判断 ( F )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 T )2.远距离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 F )3.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四、简答:

1.简述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爱尔维修,其主要观点是教育可以超越政治和经济,可以不受遗传规律的制约,而独自地改造社会、创造天才。这一理论以强调教育是政治和经济的工具,为政治与经济服务,曾受到批判。 2.试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⑶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⑷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⑸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⑹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⑺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简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 4.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5.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几方面。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 6.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青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

六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答卷时间 60分钟,卷面总分80分)成绩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古诗词积累(8分) 1.每当春暖花开,柳树抽出新芽时,我会用“( ,。)”来赞美春天。 2.在炎热的夏季,看见那满池的绿色和粉嫩的荷花,顿觉暑意全无,我会吟诵 “( ,。)” 3.当秋风飒飒,枫叶如火时,我会吟诵“( ,。)”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4.在寒冷的冬季,当四周一片萧瑟的煞白,而唯有那梅花独自绽放,吐露着它的芬芳时,我又会吟诵“( ,。)” (二)选择题。(12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悄然无声(qiāo) B枉(wāng)费心血 C 粘(zhān)补 D粗糙(cào)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手屈一指 B翻山跃岭 C唇枪舌剑 D卧心尝胆 3.加点的词语用得恰当的一句是() A李芬为这件事做了很多准备,真是别有用心。 B杨磊替天行道,把没带作业的同座位打了一顿。 C他擅长京剧,模仿各派唱腔无不惟妙惟肖。 D她十分听老师的话,真是逆来顺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这个邀请你要么欣然接受,要么断然拒绝。 C这次活动增加了同学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D科学能使人们今天的妄想在明天变成现实。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据《世说新语》记载:孔融十岁时,拜望名士李元礼。闲谈之中,众人都称赞孔融年少聪慧有才华,唯独一个叫陈韪(wěi)的人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机灵,长大了未必就聪明。”孔融听后,立即说道:“这样看来,你陈先生小时候一定很机灵。” 孔融说话的真正意思是:。 (四)生活中的语文(7分) 读《冰箱使用说明书》,完成练习。 陈瑞家最近买了新房子,在装潢布置时他的爸爸妈妈为冰箱放在哪里发生了争执。妈妈认为冰箱要放在厨房,她的理由是拿东西做菜方便,而且放在客厅不太美观。爸爸则认为冰箱应该放在客厅,他的理由是厨房空间本来就很小,只有水池和灶台之间有一个空间可以勉勉强强塞进去,这样一来就更显得厨房拥挤了。你认为冰箱应该放在哪里呢?请阅读《冰箱使用说明书》,找出反对其中一个人意见的三条理由。

健康教育学复习思考题(20200628122428)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任务是什么?何谓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有哪5 个优先领域?健康教育于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一般有哪几个主要步骤?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可能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于技能?第二章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人类行为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关系?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什么是认知不协调? 试举例说明影响行为的社会因素?促进健康的行为与危害健康的行为各有何特点?为什么在健康教育实践中针对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第三章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背景与假设?保护动机理论? 为什么会提出自我效能?行为改变阶段模式的认知层面及行为层面?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理性行为理论有何发展?各人际水平理论的特点?各人群与社区水平理论的特点如何用健康相关行为解释人们的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如何用健康相关行为理论模式指导制定健康教育实施计划?第四章第四章社会动员与社会营销 什么是社会动员? 社会动员的目的? 什么是社区参与?社会动员的步骤、对象?社会动员成功的条件? 社会营销的涵义?社会营销涉及的基本概念?社会营销活动的要点?如何对对象人群进行细分?健康教育市场的特点?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营销模式引入健康教育领域,对你有何启发?社会营销活动的要点可以如何应用于健康教育实践? 第五章第五章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 什么是传播?传播的过程模式?传播的分类? 什么是健康传播? 什么是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基本技巧有?什么是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 什么是传播材料预试验?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第六章第六章健康教育培训方法 健康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 如何运用同伴教育方法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 第七章第七章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方法? 什么是心理评估?心理评定量表的性质与构成? 如何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使用量表的注意事项?什么是心理咨询?第八章第八章健康教育诊断 什么是格林模式? 格林模式的步骤及逻辑关系?社会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 行为与环境诊断? 教育与生态诊断? 教育与生态诊断? 组织与政策诊断? 在格林模式中应用行为理论的框架? 健康教育诊断调查的资料收集与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九章第九章健康教育计划与干预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要点? 健康教育干预的步骤?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广东省2020年1月自考语文教育学导论(07824)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语文教育学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78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新的学习方式的第一要义是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网络学习 D.探究学习 2.英国朗曼公司出版的《国家课程管理》一书明确指出课程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发展知识和理解力 B.培养技巧和能力 C.形成态度和个性品质 D.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3.陈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并表示“每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千篇一律”。这是由所提出。 A.林砺儒 B.吴天石 C.李幸保 D.徐世荣 4.《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又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的归纳,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内涵突出的思想是 A.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B.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C.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 D.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 5.下列文件中,出现在特殊历史时期政治运动的回响(1949~1966)时期的是 A.《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 B.《怎样教好语文课》 C.《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D.《语文规律与语文教学》 6.“人、从、众”配图为“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体现的汉字教学方法是 A.看图会意明字理 B.转盘识字辨形声 C.抓住部首带一串 D.朗读品味促连缀 7.向创造性阅读输送水分、营养的干和枝的是 A.比较阅读 B.理解性阅读 C.积累性阅读 D.探究性阅读 8.识字写字不仅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且强调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体现了识字写字目标的 A.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C.应用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D.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9.不让学生认真阅读品味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义、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这属于阅读教学的 A.教法不当 B.学法不当 C.阅读面窄 D.考法不当 10.通过教具、学具的改革,以汉字智力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方法是 A.立体结构识字 B.部件识字 C.双脑识字 D.字理识字 11.阅读说明性文章是小学的阅读要求。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2.语文课标规定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下列属于精读评价要求的是

语文教育学引论

语文教育学引论 教材特点 ?1、内容广博,系统性强。 ?2、有些内容与语文新课标脱节,具有滞后性特点。 教学说明 ?1、教学立足于教材和教学大纲,适量补充语文新课标的内容。 ?2、对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做集中阐发,力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重点章节 ?第一章语文教育的本质 ?第五章语文学科教材 ?第八章阅读教学 ?第九章作文教学 ?第十四章语文学科美育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 ?二、单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名词解释题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第一章语文教育的本质 ?语文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也是社会每个成员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语文教育的产生和演进 ?一、语文教育的内涵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是指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文教育。 ?二、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产生 ?商周时代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代的高级学府“国学”还有诗书教育,诗,是古代的文艺教育;书,是古代的文字教育。 ?三、我国近代语文教育的演进 第二节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 ?二、本世纪语文教育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叶圣陶:“语文”一名,开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

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第三章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1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若不能理解和使用语言,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2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无法思维。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借助语言文化,可丰富学生的智慧和个性。?第四节语文教育与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语文教育系统 ?语文教育系统的一般特点 ?1、整体性 ?2、层次性 ?3、开放性 第二节语文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语文教育系统的结构 ?家庭语文教育、社会语言教育、学校语文教育构成了语文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 家庭语文教育的特点 ?1、继承性2、基础性 社会语文教育的特点 ?1、广泛性2、动态性 学校语文教育 ?学校语文教育,包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以及各级各类成人学校的语文教育。?1、规范性2、选择性 第三节语文学科教育系统 ?语文学科教育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 ?要素系统、过程系统、状态系统。 第三章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是指人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内展开的全部教育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具有鲜明的学科规定性、范围普遍性、阶段预期性和实施可行性。它的确立,主要依据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总体目标、语文学科性质和学生发展状况。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特征 ?1、学科规定性2、范围普遍性3、阶段预期性4、实施可行性 确立语文学科目标的依据 ?1、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总体目标 ?2、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系统 ?3、学生发展状况和语文教学实际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2、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 3、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是(),也称六三三学制。 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5、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6、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7、结合课程管理体制的多极化趋势,我国学校课程可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8、教育目的的特点有:客观性、()时代性 9、校本课程亦称(),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 10、巴班斯基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出发,提出了“教学教育过程()”的概念。 11、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的是法国成人教育专家()。 12、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以采用信度、()、难度、区分度4个指标。 13、《大教学论》的作者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 14、()是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家,也是最早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体系上的人. 15、()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16、确立教育目的的原则有:()、偏移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17、()是根据国家性质和法律建立起来的教育机构系统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称。 18、现阶段我国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原则、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19、教育评价的类型按评价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0、教育评价的功能有:()、指导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 2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说教育具有( ). 2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 )等. 23、()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出发点。 24、教育能力是指班主任为成功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5、()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 26、在学校的正式课程中,主要有两种课程类型即学科课程和() 27、()是关于怎样组织教学活动的问题,教学活动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其中的人与物的因素、时间与空间的因素的不同的组合,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学习和研究教学组织形式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2、学校教育 3、潜在课程 4、教育目的

小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考试试题 本试卷总分80分,本卷与教育学心理学卷考试时量共150分钟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__________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________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_________、思考、________、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__________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 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_________和_______的合称。(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______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________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