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新儒家的内容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探析当代新儒家的政治思想及其意义

探析当代新儒家的政治思想及其意义

探析当代新儒家的政治思想及其意义作者:马丹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4期摘要:在儒学迈向现代化民主的环节里面,当代的新儒家所遭遇的重点问题便是无法由“内圣”里面研发出“外王”。

为了能够成功的摆脱此理论窘境,当代新儒学需要由心性儒学转向政治儒学。

由于心性儒学所标出的其实是儒家所具备的道德理想,政治儒学所标出的是儒家所具备的政治理想。

我们需要创建起一个满足当前中国国情的经济基石和民主政治制度的良性互动体制,进而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达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针对当代新儒家的政治思想及其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新儒家;政治思想;意义一、引言从当代的中国看来,聚集了各式各样的思潮,人们自身的思想在中国从古便有的思想以及其它国家比较开放的思想影响之下显得更加的丰富。

新儒家思想是其间非常重要的一种。

新儒家思潮将中国所具备的传统型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哲学思想相互整合,产生了一种满足当前时代不断高涨的需求,却又比较保守的社会思想。

二、当代新儒家概述(一)当代新儒学的产生新儒家思想又被叫做“新儒学”,其是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

新儒家其是对于宋明理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儒家所具有的心性之学当作最为重要的思想。

新儒学所重视是儒家所具备的心性之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同时提出了需要将它和现代化的民主科学事业相互融合。

从某种意义层面而言,新儒家所重点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优越性质,其指出由孔孟之道至程朱理学有其相互连通的优越之处;儒家所重点关注的是人文主义是中国文化的本质所在,其与道法自然相互统一;中国文化的不断进步需要创建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足够认可的基础之上,唯有认可本土的文化,才可以更加好的汲取西方的现代文明1。

(二)新儒家的含义从一般意义层面而言,当代新儒家所代表的是民国之后在当代社会环境之下所形成的以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化为基础的儒家思想潮流。

其往往涵盖了民国初期便逐渐开始的大陆新儒家与中国爆发内战以后存在于香港、台湾等其它区域的新儒家学派。

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B1101 于晓婷 1312110124 儒家思想是中国最古老、最博大和最有影响的学派,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仁学是孔子依据礼乐文化传统所做的理论创造,是反映社会变革过程中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哲学。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仁爱思想为核心。

仁爱思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遭到彻底否定,然而,像仁爱这样的传统文化绝不意味着仅仅是文化的过去时。

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仁爱仍然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仁爱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

孔子一生对“仁”极为关注, 仁在《论语》中是一个核心的概念。

据统计,《论语》中, 谈到“仁”的地方共有 58 章, “仁”字出现104次之多。

那么, 在《论语》中,“仁爱”思想有哪些内涵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把“仁”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

对人是什么的追问,是不同时代思想家们的永恒主题。

虽然“仁”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但把“仁”规定为人的本质,却是孔子的首创。

在孔子看来,不能从自然属性方面来认识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

仁字的结构表明: 人与人是并存的。

也就是说,人是在社会关系中才能生存和发展的。

人与人的并存是一门大学问。

人与人的并存需要相互关爱, 需要道德情操。

孔子认为, “仁”基本上可以引申为三种含义: 一是泛指道德和有道德的人。

二是泛指乐观而又有高尚情操的人。

他对自己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的评价是:“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是指有理或有真理。

在孔子看来, 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把仁义之道,看得比人的生命还要重要。

这三种含义尽管重点各有不同,但在一定意义上都与“爱人”有关, 与人的本质有关。

在孔子看来, 具备“仁”才能称其为人,“成人”的过程就是一个“求仁”的过程。

第二, 把“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

孔子认为,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亲爱之情。

我对当代新儒学的看法

我对当代新儒学的看法

对当代新儒学的看法新儒家又称新儒学,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

新儒家是指梁漱溟、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家。

新儒家号称是接着宋明理学来讲的,所重视的是儒家的心性之学,把它看作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和开发现代科学与民主事业的根据。

其中现代新儒学代表之一熊十力,是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

熊十力认为,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哲学,自己的文化。

为此,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儒家学说,他对“全盘西化”的主张多有批判,但又不沉迷于圣贤经典之中,而是对传统儒学作较彻底的反思,并吞吐百家,融铸儒佛,独创一思辨缜密的中国化的哲学。

1944年,熊氏《新唯识论》出版,以语体文本为界,熊十力被视其为“新儒家”学者,此书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并与《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等书一起,构成了熊十力新儒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随后将《原儒》一书印刷出版,重点发掘了儒学中有价值的部分,并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六经注我”的精神,重新阐释了儒学经典和儒学史。

这一巨著是熊十力作为新儒家学者的又一重要成果,熊十力主要的哲学观点是:体用、心物、能质、天人不二。

他所谓“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道德的主体。

所谓“体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是为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

熊氏认为,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出、生化出整个人文世界。

又主张人不被人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人之所以为人的根蒂。

他的“体用不二”之论,成为整个当代新儒学思潮“重立大本、重开大用”和“保内圣,开新外王”的滥觞,亦成为这一思潮的基本思想间架。

他高扬了仁心本体刚健、创生的特质,实际上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去面对世界,创造世界,同时又主张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沦丧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

当代新儒学引论

当代新儒学引论

当代新儒学引论当代新儒学作为儒学传统的现代复兴,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界一股重要的力量。

其重要性在于它为当代中国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传统,并为中国大陆学者提供了一种弥补学科盲点和补充学术中心的途径。

本文将从概念、历史渊源和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新儒学的引论。

一、概念新儒学是以儒学传统为主体,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伦理等学科成果,以及其他不同学派的哲学成果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形态。

它不仅是对传统儒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回应和对人类社会新问题的探讨。

新儒学在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中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尤其是对科学、技术、伦理等方面的思考、探索,使得新儒学既有传统的韵味和底蕴,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向度。

二、历史渊源新儒学源于20世纪中国哲学学者的思考和实践。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瓦解封建时代的国家恢复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儒学文化遭遇了空前的冲击。

中国哲学界出现思想解放和思想复兴的潮流,其中新儒学作为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形式之一而崛起。

其代表人物包括刘文藻、钱穆等人,他们以对传统儒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重点,以内化儒学精神为出发点,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实践方案。

在这些研究之中,新儒学以其真正把儒学精神内化为人的本体论、心灵哲学和伦理学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化及儒学传统向现代时空的融通,因此具有与其他学派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三、特点新儒学以本体论、心灵哲学和伦理学为主要研究领域,其中涉及到了人的本质、人的归宿、人的生活方式等重要问题。

具体地说,新儒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重视人的本体论研究。

新儒学强调了人的思维、行动、心灵等方面的研究,注重对人的本质和轮廓的描绘和理解。

2. 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自救。

新儒学通过对传统儒学的借鉴和创新,强调了人的自我修养和自救,重视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

3. 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发展。

新儒学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发展,重视人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

总之,当代新儒学的引论对传统儒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传统。

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

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

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摘要】当代新儒家的道统理论是当代中国哲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分析了当代新儒家对道统的重新认识、道统传承模式、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价值观探讨以及实践。

通过研究发现,当代新儒家将传统道统重新解读为现代社会所需的精神资源,并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来传承和发扬传统。

道统理论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可以引领社会进步和个人修养。

结论部分总结了当代新儒家的道统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该研究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思想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新儒家、道统论、重新认识、传承模式、现代社会关系、价值观、实践、启示、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快速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传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学者和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和探讨传统儒家思想,试图寻找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道统作为儒家传统的核心理念之一,被当代新儒家视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和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当代新儒家对道统的重新认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传统意义上的儒家道统被重新思考和赋予新的内涵,对于当代中国文化传承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当代新儒家的道统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道统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当代社会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道统的重新思考和传承,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促进儒家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道统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具有跨学科的研究价值,涉及哲学、文化、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新儒家对道统的认识和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对于引领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更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现代新儒学的哲学意义及其问题:与西方不同的儒家式现代化是否可

现代新儒学的哲学意义及其问题:与西方不同的儒家式现代化是否可

现代新儒学的哲学意义及其问题:与西方不同的儒家式现代化是否可一今年(1993)《时代》(Times)周刊曾多次登载以中国尤其思想为主题的文章,尤其最近一期(93.6.4)的文章,就儒家文化圈的亚洲国家愈益富裕,信心十足,而谈到这些亚洲国家有别于西方自由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即儒家模式现代化的特点,然而从上看,19世纪以来传统的儒家,忍受着西欧列强的急剧的武力侵略,它们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以来所追求的,却只是西欧人所规定的“现代化”的道路。

根据旨在从根本上变革的马克思的观点,兴起于西欧文明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典范,在这种高度发展的历史典范面前,落后的、“非欧洲式”的其它文明,即“半文明、半野蛮”的亚洲社会的命运,要么被“强制”编入并适应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社会之中,要么被历史所淘汰,二者必居其一。

[1]可是,且不说继承儒家的日本,亚洲其它国家(如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在70年代以来的急剧的增长和产业发展,引起在海外活动的中者,开始就儒家传统同急剧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即“传统”(tradition)与“现代化”(modernization)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式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讨论,由此,现代“新儒学”的讨论正式兴起,其浪潮愈益高涨起来。

主导现代新儒学的学者主要是活动在美国的华裔家,历史学者(杜维明、余英时等),他们对当时美国和西欧学界的动向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杜维明认识到亚思贝尔斯(K.Jaspers)于40年代所提出的关于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Achsenzeit)的新观点的意义已被人们所关注。

于是,开始专门研究起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2]亚思贝尔斯将人类文明分为以色列—希腊、印度、中国三大文明,其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他特别地把这个时代命名为人类共同文明的“轴心”时代,并认为现代世界的文明并非只局限于欧洲文明,它不是绝对的范本,此外还有印度、中国文明的影响,从而打开了文化相对主义的视野。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孔子思想,强调人
际关系的和谐、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对道德价值的高度关注。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
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商业环境中。

儒家思想中强调了仁爱、诚信、忠实等价值观念,这些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

只有在这些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信,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

其次,儒家思想重视个人修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个人的自律性和自我管
理能力越来越重要。

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诚信守信等观念,同样对现代社会的自我提升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只有自我修养、自强不息,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发展。

最后,儒家思想高度关注道德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各种价值观念,对人们的人生追求、求知欲望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儒家思想中的敬天爱人、中和平衡等观念,同样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只有在这些价值观念
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稳定、自律、道德化的社会。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的意义依然是不可忽视的。

以孔子、孟子等人的思想概念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以人文主义的注重关照他人、服务他人为特色,以道德、政治、事业的博大的格局为基础,丰厚的思想文化开辟了中国文化延续的道路,也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东西和思想。

首先,儒家思想对今天的道德操守有重要的意义。

回归先秦君孝父子敬鬼神,儒家思想提倡人们尊重他人,受教育不求上进,知恩图报,处世以诚信攻心,以礼仪习惯来代替野蛮行为。

这与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实践和平、友爱、宽容、尊重他者与共融的社会价值诉求大有联系。

其次,儒家思想对今天的政治理念与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

以“仁、义、礼、智”为核心思想,儒家认为国家的稳定和国民的幸福是由国家的实力决定的,在维持国家的稳定的同时,又要求国家服务于大众,改进政治体制。

儒家特有的仁政要求,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也在当今社会对政治行为有过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最后,儒家思想对今天的文化氛围亦十分重要。

儒家以其宏大的文化视野,将体现与公平正义的声音传播的更深、更远,广泛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激发着人们的普遍价值追求,指明了大众的价值立场及人生观,淡化了宗教思想带来的对立、冲突,博采了世界各文化之长,给出了一条草长莺飞的文化发展之路。

总之,儒家思想以其宏大而深刻的思想概念作为指导,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响应;此外还为人们展示了一条合理发展的道路,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更加安定的居住与生活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现代新儒家的内容及其意义发表时间:2017-09-08T16:33:58.3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上 作者: 么澜[导读] 现代新儒家学者以重建儒家体系为理想,推动了学术界对传统文化和西方学术的深入理解。本文从了解现代新儒家的发展基础上,简要探讨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内涵,及现代新儒家的现实意义。

么澜(黑龙江省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 150080) 摘要:现代新儒家文化思潮起源于于二十世纪初,是学者们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和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现状所作的反思。现代新儒家学者以重建儒家体系为理想,推动了学术界对传统文化和西方学术的深入理解。本文从了解现代新儒家的发展基础上,简要探讨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内涵,及现代新儒家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转型

五四时期以来,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学在西学日益兴盛的情况下受到反传统思潮的抨击。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影响下,一股现代新儒学涌入中国,他们感受到儒学在现代的日益衰落,希望能把西方哲学思想融汇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现代新儒家学者能够重新审视传统儒学,谋求与现代发展,进而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发展。一、现代新儒家思潮的兴起 20世纪以来儒家哲学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现代新儒家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康有为的儒学改革。在20世纪初,中国为实现救亡图存发生了幸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儒家哲学作为正统意识形态的历史正逐渐淡化。同时在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 “尊孔”的大旗高高举起,五四青年纷纷认为巩固共和最好的方法就是引进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独立”学说,他们认为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救中国,因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所以必须“打倒孔家店”。然而最根本在于经济,西方的资本主义击败了中国的中央集权,世界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儒家传统文化的延续必须适应中国社会的转型而转变其思想,由此新儒家思潮开始兴起。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曾提出“新儒家”一词,这里的“新儒家”是指将孔孟学说发扬的程朱理学,并不是现代学术界所讲的新儒家。现代新儒家是五四运动以来阐释和接续儒家文化为己任,力图用儒家学说融合贯通西学以谋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因其区别于先秦儒家和宋明儒家,故而把20 世纪以复兴儒学为旗帜的这个流派称为“现代新儒家”。现代新儒家有三个阶段的发展时期:从“五四”到 1949 年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创立、发展为第一阶段,其影响主要在大陆。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冯友兰、贺麟等人。五十年代以后,现代新儒家在港台地区又得到了新的重要的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方东美等人。80 年代以来,现代新儒家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代表人物有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以及余英时等海外学者。方克立说过“在现代中国的各种思想潮流中,除了马克思主义之外,比较具有继往开来意义、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造性、影响较大而且生命力较长久的,唯有现代新儒家”。[方克立.关于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几个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1988(04).] 1985年,杜维明在大陆宣讲儒学,他以东亚文明即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为例向人们阐释儒学的现代活力,激起中国学术界热烈的讨论。儒学与现代化,儒学本身能否现代化等问题成为争论的热点。在海外学者与牟宗三、徐复观等人的著作传入大陆并引起高度重视,大陆学者对这些新儒家学者的观点进行反思与审视,并给出自己的回答,现代新儒家思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二、现代新儒学的内涵及特征

迄今为止对现代新儒家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是方克立、李锦全指出:“所谓现代新儒家是指“五四”以来,在强烈的民族文化危机意识的刺激下,一部分以承继民族文化之慧命自任的知识分子,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主体和主导地位,重建宋明理学的‘伦理精神象征’,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建构起一种‘继往开来’、‘中体西用’的思想体系,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方克立、李锦全.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现代新儒学以中国儒家文化为精神实体,强调文化的根基,现代新儒家也不单单复归先秦儒学,而是能够将儒道与西学交融,并对历史文化怀有敬意。

在早期,现代新儒家对儒学现代意义的诠释基本上是站在中国文化复兴的角度上来表达。1921年,梁漱溟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书中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至上、机械物质文明、工商资本化、个人主义至上等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并以儒家直觉、乐感之仁为救治之道,认为整个世界将迎来中国文化的复兴。梁漱溟在此书中确立了以“人生问题”解决“中国文化问题”的基本理路,试图通过一个系统的哲学论证来确认儒家精神的文化地位。他希望通过礼乐教化、风习成俗的方式培养民众的道德人格,并由此建立伦理本位的社会组织和政治秩序。梁漱溟声称自己在学术上“除替释迎孔子去发挥外更不作旁的事”。[梁漱溟.梁漱溟全集[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44页.]张君劢作为早起新儒家代表人物在其《人生观》的演讲中主张“主观的、直觉的、综合的、自由意志的”人生现,而反对所谓科学的人生观,认为“人生观问题之解决,决非科学所能为力”。[张君劢,丁文江.科学与人生观[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8页.]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科玄论战”。在科学与人生观对峙之下,张君劢将他的学术重点放在对于儒学价值的阐释上。张君劢认为儒家最大的价值在于将人的道德性呈现出来,解决了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他所主张阐扬的儒学价值倾向于儒学在历史上形成的基本价值与哲学道理,所以他说:“吾此所谓儒学,以哲学思想为范围,与宗教无关,与政治社会无关,……但就孔孟以来及宋儒所确定之哲学基本范畴为东西古今所共有讨论之,发扬之,期其能超出乎此一是非彼一是非之门户之争,而在一种新观点之下使儒学得所凭借而因以复兴”[张君劢.儒家哲学之复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张君劢是复兴儒家精神的重要推动者,他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他始终相信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儒学的现代化,而儒学的现代化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作为第二代港台新儒家,牟宗三努力体会儒家思想的精髓,完成了一种道德形上学的现代重建,牟宗三突出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并集中思考“内圣之学如何开出新外王”,其思想体系中内圣与外王、思辨与践履、形上本体与现实生命之间的契合与背离,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现代新儒家自我突破的困境和契机。杜维明是积极推动儒学传统现代发展的国际儒家学者。在他看来,儒学作为一种伦理,既是体验之学、实践伦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儒家的基本理念就是“做人的道理”,所以他说“儒家传统的基本关怀是学以成人”[杜维明.儒教[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从现代新儒家学者对其内涵的概括来看,现代新儒家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在方克立看来现代新儒家接续儒家以“道统”为己任,力图把儒家学说与西学汇合以谋求儒家思想的现代化发展。赵德志认为,“新儒家”的宗旨是: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以阐明只有孔孟到程朱陆王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才是中国文化的真正核心和根本精神;对19世纪以来中西文化冲突的历程进行反思,以证明只有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来吸收改造西方近代文化,才是当代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唯一现实出路。[赵德志.现代新儒家漫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8(01).]也有学者认为现代新儒家以“忧患意识”为起始,采用“返本开新”的方式发扬儒学。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学的承继是被重视的,他们注重发掘儒家文化中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因素,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三、现代新儒学的现实意义

追溯现代新儒家发展历程,他们最早以文化改良派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纠正“五四”时期非理性主义和反传统的矫枉过正,深入阐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蕴涵的精神,始终保存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力。现代新儒学在促进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复兴方面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现代新儒家是文化的融合者而非复古者。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们能公正的看待中西文化积极与消极的因素,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儒学的现代转型。

现代新儒学融合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与现代的精神,摒弃了旧有的封建思想,这样的新儒学思想适合现代的发展。现代新儒家从文化的精神、物质、制度这三个层面,说明了他们在考察文化的价值时,最看重的还是其精神层面。现代新儒家肯定了物质和制度层面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其重要性,通过理解现代新儒家学者的思想有利于儒学在现代转型。现代新儒家传继宋明理学认为的通过人的自我修身努力能够达到完美境界的思想,并且强调道德意识。现代新儒家认为儒家人文思想有永恒的价值,十分看重生命的价值,新儒学通过对人性德育的发扬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对人生观有积极的意义。梁濑溟认为,人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人类为什么还能具有这么大生命的创造性呢?就因为人的生命中具有智慧”。[李凌已.梁濑溟学术文化随笔[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17页.]所以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追求,了解人生,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人生便有意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现代新儒家“内圣”与“外王”思想促进儒学在现代的发展,青年在现代新儒家思潮的影响下,能够在学习与创造中培养然德性,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儒学现代转型的发展符合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儒学现代转型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认同,现代新儒家思潮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社会思潮,摆脱了旧经史研究的模式,以独立的姿态、用现代的方法传播文化,其特点是古今衔接、中西贯通、源于传统、立足于现代,是真正符合中国现代发展的文化。儒学现代化发展与现代转型是不可避免的,现代新儒家推动儒学在各方面发展,不仅对自我、人生产生深远影响,还能够应用于社会,他们通过中西价值对比、中西对话来谋求儒学的现代发展,也致力于对传统中的精华进行继承、发扬和创新。现代新儒家以维护儒学的地位和价值为立足点,并调适儒学以应对现代性的冲击,通过现代新儒学的传播能够影响到中国文化的整体建设与未来发展,因为中国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儒学的现代发展。现代新儒家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推动儒学现代转型,无疑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舞台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梁漱溟全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2]韩震等.新时期中西哲学大论辩[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3]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 [5]方克立.关于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几个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1988(04). [6]包雅玮、刘爱莲.现代新儒家思潮对青年的影响与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4(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