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范文文稿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范文文稿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范文文稿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与练习

使用注意事项:

1、结合《现代教育学学习指导》,理解、记忆这复习重点,不断重复,熟练掌握,分章节做好练习题;

2、使用《现代教育学学习指导》后面附录的三套样卷,进行应考训练,着重记忆其改错题(填空题);

3、调整心态,注意方法,做好计划,踏实践行: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

1、对“教育”概念的理解:卢梭的《爱弥儿》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得到发展,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三中心”论)。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P2,识记)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P9,识记) 在我国,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夏朝。传说当时已有“庠”、“序”、“校”三种教育机构。到西周,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分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西方主要是:斯巴达(国家办学)与雅典教育(私人办学)(P19,识记)

3、教育学的概念:教育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宏观)

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教育与

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中观)

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师范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微观)(P15,不用记)

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5、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P16)

教育产生的起源:生物起源论(归于生物的本能)、心理起源论(归于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归于劳动)。

6.教育产生的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语言的形成是产生的另一个必要的条件.

7、学校教育产生于:最早的学校教育萌芽——青年之家(原始社会末期)

世界最早的学校教育:奴隶制国家,亚述和古巴比伦;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夏朝的“庠,序,校”。

西方主要是:斯巴达(国家办学)与雅典教育(私人办学)(P19,识记)

8、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选择、填空)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9、教育思想的形成:

(1)萌芽时期的,最早的教育著作——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和思孟学派的《学记》;古希腊柏拉国的《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P22,填空,识记)(2)孕育时期的,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产婆术,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哲学王《理想国》,国家主义,社会本位

亚里士多德——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公民,也注意个人的和谐发展教育。自由教育理论,教育适应自然——人文主义,永恒主义

10、“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泛智教育: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人人均应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3、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信念并作了深入论证;

○4、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观,这是西方近代发展自然科学教育的先声;○5、他推进了学校内部工作制度的发展,首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学年制,提出了系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及督学制;

○6、他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甚大。(强记)

⑦、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P26,识记)

11、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的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主要是通过他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爱弥儿》表达其教育思想的。卢梭的主要教育思想:(强记)

○1、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2、儿童中心观念;○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4、实用主义观念;○5、发现的观念。

12、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1)第一个提出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建立教育理论

(2)建构了比较严密的教育学逻辑体系,被称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三中心论”即教师、教科书、课堂。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学生齐勒尔和莱茵发展为“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凯洛夫将其演变为“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

(3)强调教学的教育性。(识记,P29)

13、1916年,美国的杜威出版《民本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理论,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对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提出了批判,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实现教育重心的转移,成为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野。(1)“教育即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不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2)从做中学,从经验、活动中学习。

(3)儿童中心,儿童是起点、中心、目的。(P30~31)

14、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15、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分化和发展(P32)

(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目标,并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调控手段,掌握学习理论。

(2)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过程》。主张结构课程理论,注重学科结构——基本概念、原理;提出早期学习、发现学习。

(3)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强调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与全面发展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

第一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P 35)

第二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个体的先天素质(物质前提)、社会环境(重大影响)、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个体活动(决定性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39-41)

第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第二: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人的发展的受动性与能动性都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第二: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第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P43-45)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计划性;组织性;协作性;全面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的基础性。

案例分析: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句话正确吗?(教育不是万能P47—48)

5、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P47)

答:从学校教育内部来讲: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

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取决于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人

第三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教育的经济功能(科教兴国)(P49-51)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都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较低水平的变为较高的水平,一般性的劳动者变为专门的性的劳动者;单维度的变为多维度。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7、教育的政治功能(简答、填空)(P54-56)

○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8、教育的文化功能(深度理解P56—59)

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传递、保存和活化)

○1、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是文化传递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

○2、教育可以活化文化(教育是活化文化的基本手段)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改造文化是指在原有文化要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取舍、调整和再组合。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主要是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来实现的)

(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教育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可以通过创造新文化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

9、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1、间接性;○2、隐含性;○3、潜在性;○4、迟效性;○5、超前性

10、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简答,P65—66)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学校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的)

○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是教育的首要问题;(P67)

○2、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12、教育的人的制约性(P75)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教育要循序渐进)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设不同年龄水平的学校)○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

○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取长补短)

○5、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全面系统)

○6、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相对独立性体现:

(1)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2)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3)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

(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第一节教育规律

1、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

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探索教育规律必须从教育活动的各种关系入手。(P81,识记)

2、教育的结构规律:是表征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和结构形式的。它揭示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相对位置、空间分布、时间关系、联结方式及组织形式等,勾画出教育系统内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立体网状布局和构成。(1)教育结构内部要素之间必需相互协调、和谐。

(2)教育结构必需保持相对的稳态。

(3)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需保持其开放性和动态性。

(4)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

3、教育的功能规律:教育系统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一种要素、成分在教育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外部功能规律:教育系统与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

4、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1)教育系统整体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

(3)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

(4)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

5、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的关系

(1)教育规律是客观的,认识教育规律,教育活动要遵循它;

(2)利用教育规律(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条件),人们可以认识、驾驭和利用它。

第二节教育原则

6、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重点——论述题

(1)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P97,理解)

人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应具有的人道精神而提出的;

第二人道性原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三,人道性的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的需要。

贯彻教育的人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的合理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

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2)个性原则,指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贯彻教育的个性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端正对个性的认识: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第三,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第四,培育学生的特长;

(3)创造性原则,指教育者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贯彻教育的创造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第二,培育学生的冒险精神;第三,培育学生的自信心;

第四,鼓励多样性和个性;第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第六,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及创造力的机会;

(4)活动性原则,指在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

贯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

第三,多让学生自主活动;第四,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第五,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

(5)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

贯彻教育的民主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不断增加教育机会;第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导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提倡启发教育;(启发性教育的实质是是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特别是思维的主动积极性)

第三节教育艺术

7、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P104)

教育艺术的特点:(填空)

○1、情感性;○2、双边性;○3、创造性;○4、审美性

教育的言语艺术的种类: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体态言语。

8、教育口语的特点:

○1、语流相对清晰、畅达;○2、词句比较准确、简练和规范;○3、逻辑性相对较强;○4、语气变化有致,情绪饱满、丰富,但一般不夸张。

教育口语的要求: ○1、针对性;○2、诱导性;○3、说理性;○4、感染性;○5、教育性

9、体态言语艺术的特点与要求

(1)特点:直观性、模糊性、敏感性、辅助性

(2)要求:

面部语言要求:目光语言、微笑语言

姿态语言艺术:站态、走态、坐态

手势语言艺术:简洁明确,自然流畅,协调

外表语言艺术:服装、发型、美容化妆

10、教育幽默的特点、要求:庄、谐,内容科学、正确、严肃可行;形式上形象、有趣。(P 112)

教育幽默的形式:表情、动作、书面语、口头语言。

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一般包含四个相对独立的环节:(1)制造悬念;(2)铺垫渲染;(3)出现反转;(4)产生突变。

11、教育幽默艺术的功能(P113)

首先,幽默能使教师具有个性和与众不同。

其次,幽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和化解矛盾。

再次,幽默能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教育气氛,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幽默能培养学生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专家说是最理想的预防抑郁症的方法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P116)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

○2、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

2、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的或教学的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P117)

?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社会对教育的总需求,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对培养对象的专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课程的或教学的目标(简称教学目标)——具体的教育教学要求,也就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P121)

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

第二、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第四、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五、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

第六、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4、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识记,P 124)

(1)体能、智能(2)活动能力(3)道德品质(4)情感、意志、性格。

这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大致构成了人的完整素质的框架。

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深度理解,P126)

(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爱伦凯。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孔德、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

第三节20世纪教育目的概览

6、教育目的观:即人们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性看法,主要指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质量的基本价值取向。

(1)所谓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

?基本特征:

?永恒化,赫钦斯,阿德勒“百本名著计划”

?理想化,非功利的目的,精神高于物质

?人性化,人的存在价值,萨特、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的主体性,自我设计,创造,超越

(2)所谓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

?基本特征: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过程,实践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教育是为了谋生,反对空谈发展、理想,文化,人格

?重视科学教育,自然学科,科学家,工程师

(3)所谓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

?基本精神:

?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

?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方向。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两者都只是教育的“一半”。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学校的人化,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个性化”。

第四节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7、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题P142)问:片面追求升学率(智育)的坏处。

(1)片面追求升学率,表现在:一是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素质的全面提高。

(2)原因分析: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社会选拔竞争与利益分配机制之间的矛盾。还有传统文化,教育,用人制度,教育结构,高考制度,教育评价等问题。

(3)对策与途径:首先,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其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灵活的教育体制;加强新课程改革;三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推进中等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第五节全面发展的教育

8、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基本要求:(P144)

(1)德育:是塑造人灵魂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伦理教育和法制教育。(2)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

(3)体育(了解):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4)美育(了解):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了解):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9、“五育”之间的关系(或“五育”的作用)(大题:P146-147)

(1)“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2)“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3)“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记住)。

“五育”并举并不意味着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育和智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具基础性。

第六章教师

第一节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

1、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教师的劳动连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着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师说》所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影响教育改革进程和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填空,P189)

2、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选择,P192)

教师职业的最大变化是由于近代师范教育的兴起,以拉萨尔在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开始,德国也在1684年首办教师讲习所,作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制度的起点。

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有了师范学,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教师资格条例》标志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制度,2000年《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证制度在全国实施。

教师资格制度:从事教师职业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认证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职业许可制度,包括教师资格的条件、考试、认可以及罚则。

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以下几点:

○1、专业精神的发展;○2、专业知识的发展;○3、专业技能的发展。

4、教师劳动的特点:(P195-198)

○1、示范性;(师德分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作为教师劳动对象的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2、创造性;

○3、系统性;

○4、学习性;(因为教师有习性特点)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填)

第二节教师的权利、义务和价值

5、社会地位是指社会成员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而在社会关系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教师的社会地位包括:(P199)

(1)专业地位,不可替代性,提高专业化程度

(2)经济地位,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

(3)政治地位,参政议政

(4)职业声望,职业形象、吸引力、稳定性、威信

6、教师的六项权利:(P202)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

7、教师的六项义务:(P202)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与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4)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8、教师的劳动价值(P203)

(1)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力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主要属性,也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志。

(2)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教师劳动对与教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者否定的某种状态,是满足教师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

第三节教师的素质

9、教师的角色构成:教师特定的社会职责,教师特定的职业理念,教师特定的行为方

式(P206)

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教育的研究者;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和管理员角色;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榜样、模仿公民角

10、教师的角色期望(P207)

社会的期望;学生的期望;教师的自我期望

11、教师个人的角色协调也应该提倡:

(1)道德是加强角色学习、掌握基本的角色要求和有分析地把握各种角色期望的要点;

(2)以专业人员的角色为重,既有奉献多于索取的精神,也要懂得合理地使用专业权利,抵制冲突的角色任务;

(3)还要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水平,在面临多种角色冲突需求及角色期望不一致时,能有效缓解角色冲突。

12、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修养:(P210-215)

(1)教师基本素质:

①专业精神: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

乐业敬业、进取创新和积极奉献的风范和精神。

②师德修养: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③业务素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它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2)前瞻性素质:

①教育家的意识:现代教育更需要的是教育家式的教师,而非教书匠式的教师。反思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题,每空4分,共24分) 1、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3、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精神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其中,人的智力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4、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与其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之源泉,并且和物质资本相比,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5、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发展需要,达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水平。包括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的现代化。 6、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辨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 第二,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 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是“授之以鱼”方法,重视灌输,以注入式讲授为主;素质教育主张“授之以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教育评价不同。应试教育以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简述教育独立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答:代表人物:蔡元培 主要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见效。主张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于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毫不受各派政党和各派宗教的影响。具体内容为:第一,经费独立,专款专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有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评价: 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资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备课讲稿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 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20.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是( B )

《现代教育技术》题库选择题

一、选择题: 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B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1918—1942 C. 二战时期 D. 2.*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C)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电化教育 D. 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D)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4.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C) A. 19世纪末 B. 1922 C. 20世纪20年代 D. 1936年 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程序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B) A. 戴尔 B. 斯金纳 C. 克劳德 D. 加涅 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C) 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B. 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 性劳动 C. 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 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7.*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D) A. 1972 B. 1973 C. 1977 D. 1994 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定义结构的内容是 (B) A.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 B.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C. 理论与实践;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为了促进学习 D. 关于设计、开发、利用;关于管理和评价;关于过程与资源;为了促进学习 9.*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C) A. 信息和人员 B.课程和课件 C. 设计和制作 D. 技术和环境 第2章学与教的理论 1.教育技术学的的基本理论是 (A ) P22 A. 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 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2.桑代克试误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P23 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B.学习是认知-发现 C.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D.学习是学习者主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3.谁提出了程序教学法(B)P25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维特罗克 D.布鲁纳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而系统科学理论是它的方法论基础. 7.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_____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教学论. 8.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_____,动作技能,态度. 9.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10.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1.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2.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3.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5.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6.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7.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8.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9.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教育传播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3.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4.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 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 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 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 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 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 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 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得直接与首要目标就是( A ) A、影响人得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提高人得素质 D、促进人类与谐 2、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得著作( D ) A、《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得出发点就是( D )。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人 4、在一定得前提下,对个体得发展中起着相对得主导作用得就是( A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影响 D、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得前提就是( A )。 A、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得问题就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7、为实现一定时期得教育目得而规定得教育工作得总方向就是( A )。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8、雅典教育中“缪司”就是指( C )。 A、体育 B、德育 C、智育与美育 D、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强大动力就是( B )。 A、教育需要 B、教育理论得创新 C、学校发展 D、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得主要实施者就是(B )。 A、领导 B、教师 C、学生 D、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得开始得文件就是( D )。 A、《关于教师地位得建议》 B、《国家为21世纪得教师作准备》 C、《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 D、《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得核心就是( B )。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得就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得理论体系得构建者就是( B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得实质就是( 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教学方法概念得基点就是( A)。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得教学方法就是( 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得核心应该就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得核心就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试题 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 1 / 9

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二、多选题 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 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 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激励 B.指导 C.评价 D.指令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是()。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和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设计教材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学习资源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非语言符号 ___两大类。 4.___模象直观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精神心理条件____、__审美条件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教学理论 ___、___学习理论__及传播 7.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程序性 ____。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__光圈__________。 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50/8(或6.25)___mm。 10.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磁头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

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演示型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2.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电磁转换___过程。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编写教学程序(课件)___ 和___选择课件__工作。 14.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磁迹跟踪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教学设计以___优化教学效果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教学系统___作为研究对象。 16.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输入设备___和_输出设备____组成。 17.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行为主义联结学派____、__认知学派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8.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教学目标的平衡___。 二、判断题: 1.上每一课程时,应该把自己的所做的课件、教案、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文档、视频、音频等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的E盘分区。(对)2.在上课时,我们老师可以将自己与该课程相关的软件装在计算机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 现代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D)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B )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4.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D ) A.6年B.5年C.8年D.9年 5.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B)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6.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B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7.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 )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8.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9.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 )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1.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B)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12.“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D )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1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二、多选题 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BC )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环境E.教育形式 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D) A.模仿性B.意识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DE)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四 附答案)课程代码00442-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四) 课程代码00442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的( )。 A.《论语·学而》B.《苟子·修身》 C.《孟子·尽心上》D.《诗经·小雅》 2.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用以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 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 3.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儿》D.《教育漫画》 4.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德育B.管理 C.教学D.社会实践活动 5.(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A.备课B.上课 C.课外辅导D.批改作业 6.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排列以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D.隐性课程 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社会化大生产 B.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C.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8.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是( )。 A.儿童本位论B.知识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隐性课程的形式是间接的、内隐的 B.它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中 C.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等 D.它的活动都是无意识和无计划的 10.借助语言或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是

现代教育学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的教育是指( B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C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3.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C )。 A. 制度 B. 风俗 C. 文化 D. 人际关系 4.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5.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 A )。 A.教育风格 B.教育质量 C.教育方法 D.教育思想 6.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C )。 A.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A )。 A.教学工作 B. 教育管理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内容 8.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C )。 A.杜威 B. 卢梭 C.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A )。 A.舒尔茨 B. 贝克尔 C. 丹尼森 D. 闵塞 10.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C )。 A.行政部门 B. 领导 C.教师 D. 校长 1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 )。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1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 )。 A. 课程 B. 教师 C.学生 D.教材 1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B )。 A. 信念 B. 性格 C. 理想 D.动机 14.“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A )。 A. 苏格拉底 B. 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 布鲁纳 15.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16.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A )。 A. 学习策略 B.学习目标 C. 学习内容 D.学习过程 17. 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 D )为主体的策略。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库及答案(参考借鉴)

精品文档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B ) A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B . 1918—1942 C. 二战时期 D.1945---1955 2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C )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 网络技术应用 C . 电化教育 D. 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 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 D)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4 .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C ) A .19 世纪末 B . 1922 年 C .20 世纪 20 年代 D . 1936 年 5 .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D ) A .戴尔 B .斯金纳 C. 克劳德 D .加涅 6 .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B) A .教学资源 B .学习者 C . 系统设计思想 D .教学实践7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C) 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B .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 CAI 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 当前, CAI 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 .早期的 CAI 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8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D ) A .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B .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 C .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D . 20 世纪 70 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 9 .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A ) A . 80 年 B .70 年 C . 60 年 D .50 年 10 .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 ( A) A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学考试样卷一

教育学考试样卷一 广东教师资格信息网|广东教师资格辅导中心主办2010-9-6 来源:admin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7.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8.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9.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4.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5.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16.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17.( )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A.教授 B.教育 C.教育学 D.教学 18.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现代教育原理答案

哦现代教育原理01任务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 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3.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 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 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 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 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 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以专题讲座和教材相结合,84%为主观题。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15分)、填空题(16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30分)、综合题(9分)五部分组成。 1、课件:为了辅助教学或辅助学习,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和制作的用于表现教学或学习内容的应用软件。 2、多媒体课件: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根据教学或学习的需要有机的组合为一体,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信息传递的软件。 3、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4、教学系统设计依据教学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做出具体规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5、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学习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创设学习程序的过程。 6、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通过思维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产品。 7、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交流、应用和创新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他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化形态的技术。 8、信息情意:是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意识、情感、态度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形成信息素养的主要动力。 9、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人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定并给以价值判断 11、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2、远程教育: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时空分离的情况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一个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监控媒体教学、学生自学、面授、辅导等环节,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响,使之朝预期的认知和行为变化过程。 13、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就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描述,其价值就体现在差异之中。 14、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以及能力与情意等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A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 B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 C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社会知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D信息社会三大要素:信息、能源、材料;信息时代两大现象:知识爆炸、信息海洋。 E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趋势:学习信息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智能化;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全球化;教学管理与评估的实时化。 F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