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创建生态宜居小镇的调研报告

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创建生态宜居小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包括“生态宜居”在内的二十字总要求,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村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文明和谐。而集镇环境卫生是一个乡镇政治、经济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基本情况

法脿镇位于双柏县城东南部,距县城53公里,与一县三镇一乡相连,东邻易门县绿汁镇,南连安龙堡乡、大麦地镇,西与妥甸镇毗连,北界大庄镇。全镇有国土面积399.94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2个村委会,235个村民小组,343个自然村,有7531户,24177人。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文化发展困难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全镇人居环境一直难于得到有效改善,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全镇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阻碍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变迁,传统的人居环境模式在重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并且有些问题在短期内还很难发现和解决。因此,研究和分析法脿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探寻人居环境改善的新路径,对于促进法脿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法脿镇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成效

为进一步加快人居环境建设步伐,镇党委、镇人民政府

出台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工作计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

(一)乡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完成村庄规划。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为目标,按照“建成新村寨、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在前期完成全镇343个自然村规划编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村庄规划编制,在对50户以上人口聚居重点村庄的规划编制中,将“两污”处理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与当前的扶贫攻坚工作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建成了李方村、六街村、法甸新村、铺司秧田箐等一批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厕所革命”全面启动。在全镇范围内已建成二类公厕3个,三类公厕14个,旅游公厕2个,同时农村户厕改造已经全面实施。垃圾池建设工作。实施村级垃圾池建设项目共234个,2018年3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危房改造。为据2014年统计,法脿全镇共有农村常住户中危房户达到了4800户,其中:C级危房户2822户,D级危房户1978户。根据农村危房现状调查,结合上级要求,我们从2015年开始合理有序地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到今年为止共完成危房改造2123户。

(二)“一水两污”得到有效治理

集镇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为切实解决当前法脿、雨龙两个集镇垃圾污染严重的问题,制定了《法脿镇集镇垃圾处理

设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对集镇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进行了统一规划。同时向上争取投入资金300万元,启动了法脿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及垃圾清运设备机械的购置,目前两个集镇的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完工,2018年5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完成集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昆明华汇设计院签订法脿、雨龙集镇污水处理项目实施方案合同,该项目已通过省级评审,完成实施方案和图纸设计,计划明年启动建设。完成集镇供水项目建设。实施法脿集镇、雨龙集镇供水工程项目,并在2015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三)迁村并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全镇目前已启动法脿社区新村统建点、六街村委会易地扶贫搬迁统建点、雨龙村委会地质灾害搬迁统建点,法脿社区新村二期统建点4个,安置农户277户1108人。

(四)集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至2019年共新建道路7条3300多米,完成跳虎广场及虎文化传习所、综合农贸市场、停车场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48套;安装路灯126盏,植行道树260棵;完成集镇供水管网改造4100米;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厂2座;完成集镇公厕5个。法脿集镇开发建设初具规模,新增建成区面积46666平方米,排污排水、绿化亮化、主干道硬化等工程加快建设,集镇功能不断完善。

三、法脿镇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差距。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和镇村工作人员对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理解和把握、思考和研究不深入,在具体的工作措施落实中参与和支持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行动迟缓。二是村(社区)和村(居)民小组干部没有认识到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为人居环境建设没有经济建设重要,存在着重视经济发展,轻视人居环境建设的错误思想。三是部分群众认为与其把钱用来提升人居环境,还不如修一下自家的房子,买一点吃穿的东西,添一点家里的家具。

(二)群众主动参与不够。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大一部分群众不愿意参与到人居环境建设中来,对于县、乡(镇)安排的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只是被动配合,不愿主动参与,从而导致很多工作难于有效落实。加之有少数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任务与当地群众的接受程度存在差距,与当地实际结合得也不够紧密,这就很难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三)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全镇有13个村(居)委会、235个村(居)民小组343个自然村,在人居环境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形成了人居环境建设点多面广战线长的局面。有些问题不是一年两年或者三年五年就能够解决的,可能需要长期的甚至是要通过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才能够彻底解决。

(四)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双柏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

作重点县,县财政收入有限,能拿出来的资金与人居环境建设的投资需求相比,缺口很大。

(五)法治建设还需加强。人居环境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良好社会秩序的构建。目前,部分群众对于遵守交通秩序、城镇生产生活秩序、土地利用规划、房屋建设规划等领域的法治意识都较为淡薄,普及法治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的任务非常迫切,惩治违法行为、杜绝违法现象的工作仍然较为艰巨。

四、对法脿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思考

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配套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时间上来看,可以说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做好的,如果通过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能够使人居环境建设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我们的目标也就算实现了;从覆盖面来看,人居环境建设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全部空间和方方面面,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居环境建设的课题。在实践中,要把人居环境建设当作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任务,一年一年持续抓下去,一代人一代人地延续抓下去,才能真正实现人居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一)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原则,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确定合适的目标任务,制定可行的建设方案,以改善生产生活

条件为重点,加快生态环境整治,不断提升人文环境质量,努力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使人居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中的作用,做好具体实施工作。

(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坚持以多数群众的共同需求为导向,尊重群众意愿,把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与促进群众创业、就业、增收相结合,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群众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广大群众成为人居环境建设的主力军,才能不断推动人居环境建设不断深化发展。

(三)调整环境承载负荷。一是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要深入研究县域环境承载力的特点,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承载调节方案,不断优化环境承载布局。二是要不断提升县城和小城镇的承载能力,为县域环境承载调节提供足够的空间。三是要引导并支持环境承载力不足、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群众向城镇等环境承载力强、发展空间大的区域转移。四是要不断降低自然保护区、水源区、生态薄弱区的人口承载负荷,为生态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四)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积极争

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加强资金整合,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调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推动以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公共服务。

(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人居环境建设既要全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使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既适度超前,又量力而行,既要盯紧长远目标,又要防止贪功冒进,乱铺摊子,避免出现环境项目危害生态环境的情况发生。

(六)完善依法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快有关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使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引导广大群众不断增强环境法治意识。积极稳妥实施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管理体制,确保公正、规范、文明执法。建立健全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河道等公用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制度化、规范化。

(七)重视人文环境建设。人居环境不仅包含硬件环境,更包括人文环境。因此,在加大投入,完善硬件的同时,也

要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高度重视提升居民素质。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倡导并弘扬平等、互助、和睦、友爱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努力引导人们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境观念,营造全社会人人关心人居环境建设,人人爱护人居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使硬件环境的改善和人文环境的提升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