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

微生物知识要点:

一、葡萄球菌:

1 致病因素: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

TSST-1;

耐热核酸酶;葡激酶;透明质酸酶;脂酶。

2 临床意义:疖痈等;内脏感染肺炎、脓胸、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

内膜炎;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毒素相关)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毒性休克综合症;假膜性肠炎。

3 鉴定:细菌和菌落形态;生化实验:触+微阳性;链+肠阴性

葡:杆菌肽R,呋喃唑酮S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征:普通平板-脂溶性黄色色素;血琼脂-β溶血;

血浆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

甘露醇发酵+

2).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二、链球菌:

1致病因素:M蛋白;脂磷壁酸;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

2 临床意义:A群:化脓性炎症;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II III

肺炎链球菌:大叶性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脑膜炎、

心内膜炎。

3 鉴定:形态。。培养+血清等,血琼脂-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光滑

小菌落;肺炎链球菌48h呈脐窝状。

几中链球菌特征:

A群:血平板β溶血; 杆菌肽-敏感

B群:血平板β溶血; 杆菌肽-耐药;CAMP+;胆汗七叶苷(—);马尿酸水解试验(+)

草绿色链球菌:血平板α溶血;optochin耐药;胆汗七叶苷(—);

肺炎链球菌:血平板α溶血;optochin敏感,菊糠分解(+),胆汗溶菌(+),荚膜肿胀实验(+)

三、大肠埃希菌

1致病因素:侵袭力(K抗原和菌毛);内毒素;肠毒素(LT,ST)

2临床意义:肠道外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为主,腹膜炎,胆道感染,肺炎等;

肠道感染:EHEC、ETEC、EPEC、EIEC、EaggEC 3鉴定:普通平板(湿润、光滑、灰白中等大小菌落)有便毛,有动力,葡萄糖发酵(+),硝酸盐还原(+),氧化酶(—),触酶(+)

中国兰平板(蓝色),伊红美蓝(紫黑色),麦康凯和SS(红色)

四、志贺菌属

1 致病因素:侵袭力(菌毛);内毒素;外毒素(志贺毒素ST,也称Vero)

2 临床意义:1 )急性细菌性痢疾: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发

热,便中带血,粘液和WBC;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小儿,2)慢性细菌性痢疾;3)携带者

3 鉴定:葡萄糖发酵(+),硝酸盐还原(+),氧化酶(—),触酶(--)

接种SS和麦康凯平板,分离出无色、透明的小菌落为可疑志贺菌。血清学鉴定。

5.简述对疑似痢疾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规及快速方法。

答:常规鉴定:①初步鉴定②最后鉴别③鉴别试验④血清学鉴定⑤非典型菌株可用传代法及毒力试验进行鉴定。

快速诊断:①直接凝集②免疫荧光菌球法③协同凝集试验④乳胶凝集试验

⑤分子生物学方法

五、沙门菌属

1 致病因素侵袭力(Vi抗原),内毒素,肠毒素。

2 临床意义胃肠炎(食物中毒);菌血症和败血症;肠热症(伤寒副伤寒)

3 鉴定:接种SS和麦康凯平板,分离出无色、透明的小菌落为可疑沙门氏

菌,需进一步生化反应鉴定,

3).如何根据O抗体和H抗体的变化特点判断肥达试验的结果?

答:若O、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若两者均低,肠热症的可能性小,若O不高H高,可能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若O高H 不高,则可能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4).对肠热症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标本采集应注意什么?

答: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程取不同的标本。肠热症第1、2周取外周血,第2、3周取粪便、尿液,全程可取骨髓分离培养细菌。

六、铜绿假单胞菌

其生物学特性主要有4℃不生长,而42℃生长。在血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均可形成5种不同形态的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产生多种色素。

鉴定:革兰阴性杆菌,葡萄糖氧化发酵(氧化型),动力阳性,氧化酶(+),

鉴定:革兰染色阳性,有明显的异染颗粒的杆菌,无荚膜,无鞭毛,菌体长短不一,直或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排列呈V,L等文字形,。亚碲酸钾血培养出黑色菌落,有或无狭窄B溶血,菌落灰白色,隆起,湿润。

九结核杆菌

.致病机制:1 荚膜。2脂质:包括索状因子,磷脂,硫酸脑苷脂,蜡质D。3蛋白质与蜡质D结合使机体产生超敏反应,引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

2.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脂质含量高,这一特点有何意义?

答:结核分枝杆菌胞壁含脂质多,与其染色性、抵抗力、生长速度及致病性等特性有密切关系,脂质中的分枝菌酸使其具有抗酸性;细胞壁含大量脂质,可防止菌体内水分的丢失,故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同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故生长缓慢,且脂质中的磷脂、索状因子、蜡质D、硫酸脑苷脂等毒性成分以不同机制致病。

3.简述从标本中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

答:1.显微镜检查(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简易快速的检查方法。直接涂片法是用接种环取病人痰液中浓厚部分或离心沉淀(3000r/min,20min)的尿沉淀物2—3接种环涂片,涂片要厚。经自然于燥和火焰固定后进行齐-尼抗酸染色,或作金胺“o”荧光染色。前法用油镜检查,后法用荧光显微镜高倍镜检查。镜检时应仔细查遍整个涂片或观察至少100个视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后呈红色,其它细菌和细胞为蓝色。经荧光染色的结核分枝杆菌,在黑色背景中呈亮黄色。涂片镜检结果应报告“找到抗酸性杆菌’’或“未找到抗酸性杆菌”,而不能报告“找到结核分枝杆菌”。(2)浓缩集菌涂片检查法:如果直接涂片镜检不易检出结核杆菌,应采用浓缩集菌涂片检查法,以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所谓浓缩集菌涂片即为将采集标本离心,取沉淀涂片,或是采用漂浮集菌法,集菌后标本经反复多次使涂层加厚,一般取3—4个接种环,涂抹面积大约直径在15mm即可,干燥固定后染色镜检。2.核酸检测用PCR法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设计结核分枝杆菌特异rRNA片段的引物进行扩增,然后用结核分枝杆菌rRNA序列特异的DNA探针与之杂交。PCR技术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大于95%。3.抗PPDIgG的检测用ELl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PPDIgG,可作为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肺结核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80%—90%。

4.简述抗酸染色的步骤及结果,并举出两种抗酸菌。

答:①初染:石炭酸复红加温染5min②脱色:3%的盐酸酒精脱色1min③复染:美兰染1min结果:抗酸菌为红色,非抗酸菌为蓝色。结核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均为抗酸菌

5.一患者怀疑患有肺结核,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包括标本采集至报告结果的全过程,检查方法应有传统方法和快速检查方法。)

答:1)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2)标本直接检查:①显微镜检查②核酸检测③抗PPDIgG的检测。 3)分离培养与鉴定 4)药物敏感性试验 5)免疫学诊断6)动物接种

梅毒螺旋体

获得性梅毒(TP):一期:硬下疳;二期:梅毒疹;三期皮肤黏膜溃疡,内脏器官肉芽肿。

标本直接检测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2、免疫荧光染色

3、镀银染色法

4、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1、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

2、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试验(RRR)

3、甲

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2、荧光梅毒螺旋抗体吸收试验FTA-ABS;荧光梅毒螺旋抗体双染色试验

FTA-ABS-DS ; 抗梅毒螺旋抗体的微量血凝检测 MHA-TP ; 抗梅毒螺旋抗体明姣颗粒凝集试验TPPA; ELISA

1.比较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主要区别。(表格自制)

【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细菌L型--支原体】--{培养特性--需要高渗---需要胆固醇} {菌落--油煎蛋状,0.5-1mm---油煎蛋状,0.1-0.3mm}{形态--高度多形态性--高度多形态性}{大小--大小为0.6-1.0μm--大小为0.2-0.3μm}{细胞膜--不含固醇--含高浓度固醇}{细胞--缺乏或无--无}{细胞壁缺失的原因--青霉素、溶菌酶和胆汁等作用所致,去除条件可恢复--遗传}{通过滤器--能通过滤器--能通过滤器} {对青霉素的作用--抵抗--抵抗}{液体培养--有一定混浊度,可附壁---混浊度极低} {致病性--引起慢性感染,如骨髓炎、尿路感染和心内膜炎等--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和条件致病}

1.简述衣原体独特的发育周期。

答:沙眼衣原体严格寄生在细胞内,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在其繁殖发育的周期内,可见两种形态,原体及始体。原体具有感染性,通过表面受体吸附于易感细胞并被细胞吞噬进体内。原体在吞噬体内体积增大进入增殖状态,形成始体。始体在吞噬体内以二分裂的形式进行分裂,繁殖出子代并成熟为原体,从易感细胞中释放出来,再感染新的易感细胞。

2.沙眼的病原体及其传播方式。

答:沙眼的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眼-眼或眼-手-眼传播

3.衣原体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①形态多为球型,革兰染色阴性原体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始体大,大小与细菌相似。②代谢,缺乏能量来源,故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③有独特的发育周期④有DNA和RNA两种核酸⑤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4.衣原体引起哪些重要疾病?

答:能引起人类的沙眼、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呼吸系统等疾病

2.简述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微生物检查方法及结果分析。

答:①直接镜检可见革兰阳性、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及假菌丝②分离培养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乳白色或淡黄色类酵母菌落,镜检可见假菌丝及成群的卵圆形芽生孢子③血清学实验可检测多种假丝酵母菌的抗体,应用ELISA或胶乳凝集实验可检出白假丝酵母菌细胞壁甘露聚糖。④动物实验将白假丝酵母菌悬液1ml经尾静脉或腹腔注入小鼠或耳静脉注入兔体内,5-7天后动物死亡,解剖发现肾、肝等有脓肿。

白色念珠菌检验:

1 标本直接检查

直接显微镜检查;

G试验,也称螯试验,也测定1-3-B-D-葡聚糖;

抗原检测,ELISA 免疫印迹;

核酸检测;

2 培养鉴定

接种沙氏培养基,25或37度培养1-4天,可见奶油色类酵母样菌落,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

鉴定试验:1 芽管形成试验 2 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3 糖同化或发酵试验。

白色念珠菌鉴定的依据有哪些

答:①直接镜检观察到圆形或卵圆形的芽生孢子、假菌丝,假菌丝中隔部伴有芽生孢子,顶端有厚壁的厚膜孢子,革兰染色阳性,着色不均匀。②玉米琼脂室温及35℃均生长并形成顶端厚膜孢子,42℃也能生长。③芽管形成试验阳性。④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蕈糖发酵试验阳性,蔗糖、乳糖发酵试验阴性。⑤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蕈糖同化试验阳性,乳糖同化试验阴性。⑥三氮唑氯试验,培养基不变色或淡红色。

桥。

新生隐球菌

主要侵犯部位为肺、脑、脑膜,也可侵犯皮肤,骨,关节

致病物质为荚膜;

标本直接检测:

1 显微镜检查

2 抗原检测

3 抗体检测

4 核酸检测

1.简述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主要结构成分的功能。

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⑴流感病毒的内部结构核衣壳:病毒分片段的RNA,结合有核蛋白NP以及与复制和转录有关的三种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蛋白。呈螺旋对称。基质蛋白(M蛋白):覆盖在核衣壳外面,M蛋白抗原性稳定,也具有型特异性。外膜: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⑵流感病毒的辅助结构血凝素

(HA):HA(病毒吸附))保护性抗原,血凝抑制抗体(保护性抗体)

神经氨酸酶(NA)(核衣壳释放)与病毒释放有关。

2.简述分离与鉴定流感病毒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和快速诊断方法

3.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

流感病毒RNA分节段,甲型和乙型由8个节段,丙型由7个节段构成。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若干亚型。

4.简述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轮状病毒

临床意义:4-24月婴幼儿呈急性胃肠炎感染,24-72小时潜伏,80%患儿先发热,呕吐和腹痛,随即频繁腹泻,第天10-20次,淡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酸性便呀白色米汤样便,无粘液和脓血,恶臭。

简述轮状病毒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⑴标本采集与处理⑵标本直接检查①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②抗原检测③病毒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④核酸检测⑶病毒分离培养

2.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

球形,双层衣壳。外衣壳=包膜(脂质双层+蛋白质) HBsAg等内衣壳: HBcAg、HBeAg 内部: DNA--- 环状双链、DNA多聚酶

3.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及其功能。不完全双链环状DNA,含4个ORF,编码7个蛋白S:HBsAg,Pre-s1,Pre-s2 C:HBcAg,HBeAg P:polymerase多聚酶X:HBxAg基因

4.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组成及其意义。

HBV 抗原组成⑴、HBsAg表面抗原:是机体受HBV感染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 。⑵、HBcAg核心抗原:HBcAg 主要定位于感染细胞核内,不易从患者血清中检出。但HBcAg也可在肝细胞膜表面表达,宿主CTL作用的主要靶抗原。HBcAg抗原很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但无中和作用。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则表示HBV在肝内处于复制状态。⑶、HBeAg核心抗原:HBeAg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急性乙型肝炎进入恢复期时HBeAg消失,抗HBe阳性;但抗Hbe亦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抗HBe说明病毒感染性较低(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用途

⑴乙型肝炎的诊断⑵判断传染型⑶判断预后⑷筛选献血员⑸检测乙肝疫苗接种效果⑹流行病学调查

3.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直接检查方法有哪些?

⑴检测病毒颗粒⑵检测病毒包涵体⑶检测病毒抗原⑷检测病毒核酸4.疑似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感染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在出生最初3周内从新生儿尿液、呼吸道分泌物或者其他体液分离出HCMV是先

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题12

微生物检验技术基础知识模拟题12 一、最佳选择题 1. SS琼脂培养基属于 A.厌氧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答案:D SS琼脂含有抑制剂胆盐、煌绿、硫代硫酸钠,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肠道致病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是沙门菌属及志贺菌属的强选择培养基。 2. 从脑脊液中分离培养,能在血平板上生长的细菌最可能是 A.脑膜炎奈瑟菌 B.军团菌 C.变形杆菌 D.伤寒沙门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A 脑膜炎奈瑟菌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可从脑脊液中分离培养,而且培养条件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方能生长。 3. 病毒长期保存最好的方法是 A.-20℃冰箱 B.-80℃冰箱 C.-70℃冰箱

答案:D 冷冻干燥法是保存病毒最好的方法,用此方法病毒可长期保存。 4. 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如镜检找到抗酸杆菌,报告时符号“++”代表 A.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B.多数视野发现10个或10个以上的抗酸杆菌 C.全片发现1~2个抗酸杆菌 D.全片发现1~9个抗酸杆菌 E.全片未发现抗酸杆菌 答案:A 痰标本检查结核分枝杆菌,行涂片与抗酸染色,如镜检时多数视野能发现1~9个以上的抗酸杆菌,可报告“++”。 5. SPA是指 A.肺炎克雷伯杆菌A蛋白 B.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C.链球菌A蛋白 D.表皮葡萄球菌A蛋白 E.大肠埃希菌A蛋白 答案:B SP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成分中的A蛋白,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IgG类抗体的Fc段非特异结合,常用作协同凝集试验。 6. 结核分枝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出现的现象是 A.混浊生长 B.沉淀生长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溶原性细菌:获得温和噬菌体核酸的细菌。 2、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宿主基因组)中的核酸称为前噬菌体。 3、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4、正常菌群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抑制培养基中某种细菌生长最低药物浓度,是药物 抗菌活性指标,提示药物的抑菌能力(μg/ml) 5、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6、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种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 的层层波状菌苔 7、菌丝: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中,由孢子出芽形成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 8、二相性真菌:有些真菌在不同寄生环境和培养条件下可出现两种形态,称二相性真菌 9、病毒体: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 二、填空、判断、选择、问答部分 (一)革兰氏染色的三个原理,操作步骤与临床意义【选择题】 1、原理: (1)渗透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紧密,肽聚糖层厚,含脂质少,脱色时乙醇不易渗入,反而使细胞壁 脱水,通透性下降,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渗出。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薄,含脂质多,易被乙醇溶解,是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溶解溢出而被脱色。【主要学说——细 胞壁结构学说:G+菌和G-菌的细胞壁成分差异大,对脱色剂的反应不同】 (2)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碘牢固结合,而不易被乙醇脱色。革兰阴性菌内 所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故易被脱色。 (3)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pH2~3)比格兰阴性菌(pH4~5)低,在相同pH的条件下,革兰阳性菌 比格兰阴性菌所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较牢固,而不易脱色。 2、操作步骤:①细菌涂片、干燥,经火焰固定(菌膜>1cmX1cm)②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甩干③加碘液媒染 1min,水洗甩干④加95%乙醇脱色30s,水洗甩干⑤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30s,水洗吸干后镜检 3、临床意义:①鉴别细菌②选择治疗用药③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细菌的变异机理【选择题】 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同时也是药物作用的部分) 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脂多糖 1、细菌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1)细胞壁 a.主要功能:①维持细菌固有形态②抵抗低渗作用③物质交换作用 2、化学组成和结构 a.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原核细胞所特有的成分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多):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构成的三维网架结构 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少):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构成的二维网架结构 b.磷壁酸: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作用:调节、维护细菌细胞内离子平衡作用,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表面抗原,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壁磷壁酸:由肽聚糖延伸;膜磷壁酸:由细胞膜延伸 c.外膜层: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细胞壁肽聚糖外侧,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①脂 多糖:格兰阴性菌内毒素,脂质A为主要毒性成分 第1/12页 (2)细胞膜: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双层脂质生物膜结构,脂质双层中镶嵌有多种蛋白质。中介体: 细胞膜内陷折叠而成的囊状结构。 (3)细胞质 有质粒(是染色体外遗传物质) 包括:F质粒(至育性质粒)R质粒(耐药性质粒)Vi质粒(毒力质粒) 2、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和菌毛) (1)鞭毛:附着在菌体上面胞壁外的细长呈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 a.类型:周毛菌,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 b.作用和意义:①是细菌的运动器官②与细菌致病性有关③与细菌鉴定、分类及分型有关 (2)菌毛:是指菌体表面具有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的丝状附属物。化学本质:蛋白质 a.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器官,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 b.性菌毛:F质粒控制,表面有性菌毛的称为雄性菌(F+),无性菌毛称为雌性菌(F-) (3)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化学本质:多糖类,少数为多肽 通常在机体内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易形成荚膜 a.作用:①抗吞噬②抗杀伤③抗干燥④与致病性有关⑤细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⑥免疫原性 (4)芽孢: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核质浓缩脱水而形成的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 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a.形成条件:缺乏营养物质,有害代谢产物的堆积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四)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选择题 A 型题 1.下列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中哪种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A 霍乱弧菌 B 肉毒杆菌 C 白喉杆菌 D 链球菌 E 破伤风杆菌 2.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方法是: A 清创处理 B 有效抗生素治疗 C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D A+B E A+B+C 3.当一民工因铁钉深刺足底造成外伤送医院急诊时,医生应首先考虑给予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白百破三联疫苗 D.丙种球蛋白 E.破伤风菌苗 4.王某,48岁,建筑工人;因牙关紧闭、四肢痉孪而入院。8天前,右脚被铁钉扎伤,伤口深,但几日后自愈。5日后右腿有些麻木和疼痛,且咀嚼不便,吞咽困难,最后全身抽搐,四肢痉挛。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请问下述哪项是最佳治疗原则 A 注射青霉素 B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白百破疫苗 C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青霉素 D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E 注射青霉素和白百破疫苗 5.鉴定破伤风杆菌有无致病性的最重要的根据是 A G+细长杆菌 B 顶端圆形芽孢 C 有周身鞭毛 D 专性厌氧生长 E 产生特异性外毒素 6.破伤风梭菌除致破伤风病外,还能引起何种疾病E A.菌血症 B.食物中毒

C.组织坏死 D.坏死性肠炎 E.以上均不是 7.下列搭配哪项不恰当: A 大肠杆菌EHEC组——出血性肠炎 B 炭疽杆菌——气性坏疽 C 破伤风杆菌——脐带风 D 淋球菌——尿道炎 E 脑膜炎球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不是肉毒梭菌特点的是 A 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菌体呈网球拍状 B 严格厌氧 C 致病物质主要是肉毒毒素 D 引起疾病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E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是阻止神经组织释放乙酰胆碱 B型题 A 常因滥用抗生素所致的疾病 B 常经呼吸道所致的疾病 C 常经消化道所致的疾病 D 常经产道所致的疾病 E 常因战伤所致的疾病 1.假膜性肠炎 2.气性坏疽 3.肉毒中毒 X型题 1.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较常见的细菌有 A 金葡菌 B 伤寒杆菌 C 产气荚膜杆菌 D 破伤风杆菌 E 副溶血性弧菌 2.产气荚膜芽孢梭菌引起的疾病有 A 气性坏疽 B 坏死性肠炎 C 产褥热 D 食物中毒 E 伪膜性肠炎 3.有迁徙性生长现象的是 A 链球菌 B 变形杆菌

人教版高级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知识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 GB 4789.1-2016 食品卫生学检验总则 一、2016版总则变更内容 1.删除了标准中的英文名称、起草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3.修改了实验室基本要求: 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如生物学、植 物学、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与微 生物有关的相关专业),具备相应的资质(应有岗位上岗 证、生物安全上岗证和压力容器上岗证),能够理解并正 确实施检验。 ①人员修改为检验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相关标准及培训, 如GB 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技术 规范(2002))。 品。 确保自身安全。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验(即无颜 色视觉障碍)。 ②环境与设施--突出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生物危害程度应与实验室生物防护水平相适应: 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 间传播如霍乱弧菌。 病原微生物分类 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 第四类:通常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BSL-1):操作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属于正压,适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操作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属于负压,适用 II级生物安全 ) BSL-3):操作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四级(BSL-4):操作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中的孢子。 灭菌:是杀死和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中孢子的过程。 蒸法消毒) 消毒剂表面消毒 微生物实验 高压灭菌 干热灭菌(180℃1h或170℃2h) 培养基和试剂灭菌 过滤除菌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灯管放射一定波长,破坏细菌或病毒的DNA和RNA,使他们丧失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灭菌目的。紫外线的特点是对芽孢和营养细胞都能起作用,但细菌芽孢和霉菌芽孢对其抵抗力大,且紫外线穿透力极低,所以只能用于表面灭菌,对固体物质灭菌不彻底。

(完整)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DOC),推荐文档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 繁殖快,代谢强 适应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1.微生物类型 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 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 (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一)细胞壁 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 特殊组分:G+ 菌、G-菌不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 功能: 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具有免疫原性。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 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 普通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 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 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 根据细胞壁缺陷程度分: 原生质体(完全失去细胞壁,见于G+菌,仅在高渗环境中存活) 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缺损,见于G-菌,在高渗或非高渗环境中均能存活) 4.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 第二节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IMViC试验的组成及机制;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A1题型 1.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屏障结构包括 A、皮肤与粘膜 B、血脑屏障 C、胎盘屏障 D、免疫系统 E、A、B和C 答案E 2. 有关内毒素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均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B、其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C、160℃,2~4小时才被破坏 D、毒害效应具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E、毒性作用较弱 答案D 3. 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度称为毒力 B、毒力主要由侵袭力和毒素所决定 C、破伤风毒素属于内毒素 D、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E、以上均不是 答案C 4. 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外毒素 A、脂多糖 B、痉挛毒素 C、肉毒毒素 D、表皮剥脱毒素 E、霍乱肠毒素

答案A 5. 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外毒素 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B、产毒性大肠杆菌肠毒素 C、白喉毒素 D、表皮剥脱毒素 E、类脂A 答案E 6.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发热反应 B、白细胞反应 C、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D、以上都是 E、A和C 答案D 7. 慢性志贺菌感染的病程一般在()以上 A、两周 B、一个月 C、两个月 D、六周 E、七周 答案C 8. 志贺菌随饮食进入体内,导致人体发病,其潜伏期一般为 A、一天之内 B、1-3天 C、5-7天 D、7-8天 E、8天以后 答案B 9. 下列关于结核分支杆菌描述正确的是

A、类脂质为胞壁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B、产生外毒素 C、产生内毒素 D、耐药性低 E、一般采用革兰氏染色 答案A 10. 我国的卫生标准中,每升饮用水中不得超过()个大肠杆菌 A、1 B、3 C、5 D、7 E、8 答案B 11. 大肠杆菌指数测定时,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为阳性 A、产酸 B、产酸产气 C、产酸不产气 D、产气不产酸 E、以上都不产生 答案B 12. 下列何种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A、脑膜炎奈瑟菌 B、结核分支杆菌 C、铜绿假单细胞 D、枯草芽孢杆菌 E、白喉棒状杆菌 答案C 13. 下列何种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A、大肠杆菌 B、铜绿假单细胞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系列知识点汇总情况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GB 4789.1-2016 食品卫生学检验总则 一、2016版总则变更内容 1.删除了标准中的英文名称、起草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3.修改了实验室基本要求: 应具有相应的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 (如生物学、植物学、医学、食品科学与工 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与微生物有关的相关 专业),具备相应的资质(应有岗位上岗证、 生物安全上岗证和压力容器上岗证),能够 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相 关标准及培训,如GB 19489-2008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技术规范(2002))。 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 人为污染样品。 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的规定, 确保自身安全。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 的实验(即无颜色视觉障碍)。

②环境与设施--突出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生物危害程度应与实验室生物防护水平相适应: 引起人和动物非常严重疾病,国家未发 现或已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 引起任何动物比较严重疾病,在人和人、 人和动物之间传播如霍乱弧菌。 病原微生物分类 成严重危害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 菌。 BSL-1):操作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属 适用范围如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 重要设备是超净工作台,它可以 )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操作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属 II级生物安全柜。) BSL-3):操作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BSL-4):操作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中的孢子。

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1、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大类)**全部是重点** 三型八大类特点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无细胞结构,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能通过 滤菌器; 单一核酸; 活细胞内寄生。 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体仅有原始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虫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 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有多种完整细胞器。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 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 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 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 *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 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内有 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 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 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 才有价值。 16、透射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的观察。 17、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染色(媒染)→(脱色)→(复染,使脱色菌体 着色)。 18、胃部细菌喜酸,肠道细菌喜碱 19、SS琼脂有较强的抑菌力,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因选择性过强,可影响检出率,所以,使用 时最好加一种弱选择平板以配对互补。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与知识要点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 ?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 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 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 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 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能。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 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 b 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 3 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 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2.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放线菌与细菌需要在油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而霉菌和酵母菌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 细菌:为细而短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主要形态有:球、杆、螺旋状等。(部分杆菌还可形成芽孢)放线菌:存在分枝丝状体和菌丝体,革兰氏阳性菌,有孢子丝和孢子(球形、椭圆形、杆状、柱状)。酵母菌:单细胞,菌体呈圆球、卵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柠檬形、尖形等。菌体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部分处于出芽繁殖过程中菌体还可观察到芽体,大多数菌体上还有芽痕。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并还可看到孢子囊梗、囊轴、孢子囊、包囊孢子等。 四. 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与灭菌 1. 高压蒸汽灭菌开始时为什么要将锅内排尽?灭菌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低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最新微生物检验技士专业知识模拟题

微生物检验技士专业知识模拟题

1 微生物检验技士专业知识模拟题 A1题型 1.观察细菌物形态和动力,一般常用悬滴法或压滴法,而这种方法需要如何染色 A、单染法 B、复染法 C、不染色 D、革兰氏染色 E、姬姆萨染色 答案:C 2.硝酸银一般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有时也用于实验室预防眼内的感染,应用浓度是多少 A、0.001% B、0.01% C、0.1% D、1% E、10% 答案:C 3.漂白粉乳状液可消毒地面、厕所、排泄物等一般应用浓度是多少

A、1-5% B、5-10% C、10-20% D、25-30% E、30-40% 答案:C 4.瑞特氏(Wr.ght)和姬姆萨(Cgiemsa)染料是属于什么类型染料 A、单色染料 B、酸性染料 C、碱性染料 D、中性染料 E、复合染料 答案:E 5.与一般基础培养基相比较,解脲支原体基础培养基添加下列何种成分 A、牛心 B、NaCL C、尿素 D、酵母浸膏

E、蛋白胨 答案:C 6.下列何种培养是螺旋体检验时常用的培养基 A、BCYE培养基 B、Korthof培养基 C、PPLO培养基 D、血清斜面培养基 E、巧克力培养基 答案:B 7.脑膜炎奈瑟菌生化反应不具有以下何种特征 A、发酵葡萄糖 B、发酵麦芽糖 C、产酸不产气 D、发酵蔗糖 E、不发酵乳糖 答案:D 8.IFA是下列何种名称的缩写 A、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B、试管凝集试验

C、间接血凝集试验 D、微量凝集试验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答案:A 9.检查菌体不同结构成分及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时须用何种显微镜 A、普通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照像显微镜 答案:B 10.解脲支原体基础培养基为 A、U-9基础培养基 B、BCYE培养基 C、丁氏培养基 D、PPLO培养基 E、L-J培养基 答案:A

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17、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染色(媒染)→(脱色)→(复染,使脱色菌体 着色)。 18、胃部细菌喜酸,肠道细菌喜碱 19、SS琼脂有较强的抑菌力,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因选择性过强,可影响检出率,所以,使用 时最好加一种弱选择平板以配对互补。 20、碱性琼脂或TCBS琼脂用于从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及其他弧菌。 21、痰标本:血平板、中国蓝/麦康凯、巧克力平板作分离。 22、中国蓝/麦康凯用于筛选G-杆菌; 23、含杆菌肽的巧克力平板(含有V和X因子)用于筛选嗜血杆菌 24、连续划线分离法:杂菌不多的标本。 分区划线分离法:杂菌量较多的标本。 25、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26、倾注平板法:牛乳、饮水和尿液细菌计数 27、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28、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沿穿刺线生长呈模糊或根须状,并使培养基变混浊为动力阳性) 29、α溶血:菌落周围血培养基变为绿色环状;红细胞外形完整无缺。 β溶血:红细胞的溶解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环。 γ溶血:无溶血。 双环:在菌落周围完全溶解的晕圈外有一个部分溶血的第二圆圈。 30、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有氧参加——氧化型;无氧降解——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而分解蛋白 胨——产碱型。(肠杆菌科细菌发酵型全+) 31、甲基红试验(与V-P试验相反):阳性红色,阴性黄色。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 32、白喉棒状杆菌:G+,异染颗粒、毒力试验,Elek平板,亚碲酸钾血琼脂。外毒素(毒血症)只有携 带β-棒状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 33、内毒素测定主要用于确诊患者是否发生G-细菌感染。常采用鲎试验。本方法灵敏度高,可检查出 0.0005~0.005μg/ml内毒素。 外毒素主要用于确诊患者是否感染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阴性菌。常用体内及体外毒力试验检测,也可通过ELISA法测定。 34、葡萄球菌属:G+,耐热、耐干燥、耐高盐,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型葡萄球菌和家畜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表皮葡萄球菌(新生霉素敏感,医院感染,血培养污染)、腐生葡萄球菌(新生霉素耐药,凝固酶阴性。尿路感染) 蛋白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SPA):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抗吞噬作用。多糖抗原:半抗原,型特异性。 35、金黄色葡萄球菌:触酶试验、凝固酶试验(最简单)、耐热DNA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均阳性。对新生霉素敏感。透明溶血环。 致病性:感染(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医院内感染,毒素性疾病。主要致病物质有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等。

2019年全国卫生系列正高级职称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复习题word资料29页

概论 1不属于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病毒 A 细菌 B 病毒 C 立克次体 D支原体 E衣原体 2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病毒亚病毒朊粒) E HIV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真菌原虫)D霉菌 4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 志贺菌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BCE A荷兰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 B 德国郭霍提出了郭霍法则 C 法国巴斯德有机物的发酵是因酵母菌的作用 D 英国医师琴纳创立了固体培养基分量细菌方法 E英国李斯特床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消毒 备注:荷兰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德国郭霍首创固体培养基提出了郭霍法则、英国医师琴纳发明牛痘预防天花、法国巴斯德创造了巴氏消毒法、英国李斯特床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消毒、俄国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第一种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德国的细菌学家欧立希首先合成治疗梅毒的坤凡纳明、英国的细菌学家弗来明首先发现青霉素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法国巴斯德有机物的发酵是因酵母菌的作用 6有关正常菌群叙述正确的是:BCE B正常菌群对保持人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C 正常菌群受到破坏会导致菌群失调 E 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

7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是AE A HBV E流行性感冒病毒 B新生隐球菌C肺炎支原体D百日咳鲍特菌8检测某些细菌特征性酶:共用题干 1问快速检测沙门菌的酶 B辛酸酯酶 2问检查卡他莫拉菌最特异的酶 B丁酸酯酶 3问检查难辨梭菌特有的酶是 D 谷氨酸脱氢酶 4问检查白色念珠菌的酶是 E脯氨酸肽酶(及N-乙酰D半乳糖苷酶) 5问筛查O157:H7大肠埃希菌常用的酶 C葡葡糖醛酸酶 细菌感染及其检验技术 1用于化脓链球菌鉴定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 D 0.04ug杆菌肽实验 2以抗毒素免疫为主的感染性疾病 C 破伤风梭菌感染 3 下列属于原核细胞微生物的是 B 细菌C 支原体 D立克次体 4 细菌致病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C 侵袭力 D毒力 5 细菌基本检验技术包括传统检验技术和现代检验技术 1问不属于传统检验技术的是 E免疫银光技术 2问不属于现代检验技术的是 A 染色标本技术 6细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及侵入的途径 1问表示细菌致病性强弱程度的是 B毒力 2问有关致病性说法错误的是 B不同细菌所致疾病的过程大致相同 7细菌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及核质等 1问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共同成分 E 肽聚糖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 1、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大类)**全部是重点**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 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 *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内有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 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才有价值。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A1题型 1、人类ABO血型抗原包括 A、A抗原 B、B抗原 C、O抗原 D、AB抗原 E、A抗原和B抗原 答案:E 2、ABO血型物质在人体中可引起哪几种Ab产生 A、抗B抗体 B、抗AB抗体 C、抗A抗体 D、抗O抗体 E、抗A和抗B抗体 答案:E 3、免疫耐受就是 A、非特异性无反应性 B、特异性无反应性 C、机体无反应性 D、免疫抑制性 E、对任何抗原都不反应 答案:B 4、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 A、IgE B、IgA C、活化B细胞 D、活化T细胞 E、活化NK细胞

答案:D 5、佐剂作用是 A、将Ag送入机体各部位 B、将Ag固定在局部 C、增强Ag免疫原性 D、赋予Ag免疫原性 E、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答案:E 6、下列哪种物质既有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A、IgG B、干扰素 C、IgA D、前列腺素 E、补体 答案:E 7、TDH 细胞是 A、产生Ab细胞 B、天然杀伤细胞 C、细胞毒细胞 D、迟发变态反应T细胞 E、依Ab杀伤T细胞 答案:D 8、关于霍乱弧菌是否侵入上皮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侵入 B、侵入 C、在特定条件下侵入 D、具有侵袭基因的霍乱弧菌侵入 E、侵入后局限于上皮细胞内 答案:A 9、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A、α、β溶血素 B、α、γ溶血素 C、β、γ溶血素 D、δ、ε溶血素 E、α、γ溶血素 答案:A 10、与其他肺部感染病原菌相比较,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特点是 A、产生外毒素 B、具有内毒素 C、产生溶血素 D、产生绿脓素 E、具有菌毛 答案:D 11、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含有荚膜多糖抗原称作: A、V抗原 B、M抗原 C、A抗原 D、X抗原 E、S抗原 答案:B 12、下列关于铜绿假单胞菌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革兰氏阳性杆菌 C、无芽孢 D、具有荚膜 E、无鞭毛 答案:C 13、下列何种微生物具有荚膜结构 A、军团菌 B、支原体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 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 2.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 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能。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W),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 a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 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 小体。 2.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放线菌与细菌需要在油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而霉菌和酵母菌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 细菌:为细而短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主要形态有:球、杆、螺旋状等。(部分杆菌还可形成芽抱) 放线菌:存在分枝丝状体和菌丝体,革兰氏阳性菌,有抱子丝和抱子(球形、椭圆形、杆状、柱状)。 酵母菌:单细胞,菌体呈圆球、卵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柠檬形、尖形等。菌体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部分处于岀芽繁殖过程中菌体还可观察到芽体,大多数菌体上还有芽痕。 霉菌:菌丝和抱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并还可看到抱子囊梗、囊轴、抱子囊、包囊抱子等。 四.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与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开始时为什么要将锅内排尽?灭菌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低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 汽的温度。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压力突 然下降而发生复沸腾)而冲岀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培养基等液体沾湿棉塞或溢岀等事故。

微生物检验技师初级师考试试题

微生物检验技师初级师考试试题-专业知识(一) A1题型 1.肺炎链球菌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下列何种疾病 A、脓胸 B、大叶性肺炎 C、肺纤维化 D、肺结 E、支气管炎 答案:B 2.下列何种药物不用于临床上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 A、青霉素 B、四环素 C、林可霉素 D、氨基甙类 E、氯霉素 答案:D 3.下列细菌中,引起菌痢症状最轻的是 A、痢疾志贺氏菌 B、福氏志贺氏菌 C、鲍氏志加氏菌 D、宋内氏志贺氏菌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4.在我国,()是引起菌痢最主要的原因 A.福氏志贺氏菌 B.宋内氏志加氏菌 C.A+BD、以上都不是E、鲍氏志加氏菌 答案:C 5.临床上取病人痰标本后,应 A、立即温箱干燥后,送实验室 B、置于4℃生理盐水中保存 C、立即送实验室检测 D、置于增菌液中保存 E、室温过夜 答案:C 6.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A、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B、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C、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D、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E、每5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答案:A 7.霍乱弧菌经人工培养传代后,显徽镜下观察是 A、杆状 B、球形 C、椭圆形 D、弧形 E、纤丝状 答案:A 8.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A、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0个 B、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C、每1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D、每5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E、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个 答案:E 9.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可能是

A、紫外线的穿透作用 B、紫外线的高热作用 C、紫外线的辐射作用 D、紫 外线凝固细菌蛋白质E、紫外线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 答案:E 10.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出现卷发状菌的细菌是 A、炭疽芽胞杆菌 B、肉毒梭菌 C、脆弱杆菌 D、棒状杆菌 E、蜡样芽胞杆菌 答案:A 11.在菌落周围出现很窄的草绿色溶血环的细菌很可能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甲型链球菌 C、乙型链球菌 D、表皮葡萄球菌 E、腐生葡萄球菌 答案:B 12.CFT反应中补体一般稀释度是 A、1:5-10 B、1:2-4 C、1:11-14 D、1:15-20 E、1:21-25 答案:D 13.厌氧培养的厌氧状态所用的指示剂是 A、甲基红 B、酚红 C、美兰 D、酚酞 E、甲酚红 答案:C 14.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见到的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A、荚膜 B、鞭毛 C、芽胞 D、异染颗粒 E、菌毛 答案:E 15.显徽镜下观察抗酸染色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典型形态是 A、紫色栅栏状排列的杆菌 B、红色略带弯曲的细长杆菌 C、红色粗大杆菌 D、红色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E、紫色细长杆菌 答案:B 16.通常需要培养3-4周才能见到生长的细菌是(B) A、军团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炭疽杆菌 D、空肠弯曲菌 E、百日咳鲍特菌 17.双糖铁培养基属于 A、基础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营养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答案:B 18.哪种创伤最适宜引起的破伤风梭菌感染 A、深度刺伤或战伤 B、膝肘部大面积擦伤 C、因搔痒挠破的伤痕 D、被猫抓破的伤口 E、被树枝刮破表皮

关于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 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 *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内有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 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才有价值。 16、透射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的观察。 17、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染色(媒染)→(脱色)→(复染,使脱色菌体着色)。 18、胃部细菌喜酸,肠道细菌喜碱 19、SS琼脂有较强的抑菌力,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因选择性过强,可影响检出率,所以,使用时最好加一种弱选择平板以配对互补。 20、碱性琼脂或TCBS琼脂用于从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及其他弧菌。 21、痰标本:血平板、中国蓝/麦康凯、巧克力平板作分离。 22、中国蓝/麦康凯用于筛选G-杆菌; 23、含杆菌肽的巧克力平板(含有V和X因子)用于筛选嗜血杆菌 24、连续划线分离法:杂菌不多的标本。 分区划线分离法:杂菌量较多的标本。 25、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26、倾注平板法:牛乳、饮水和尿液细菌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