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森林资源及森林工业简况

俄罗斯森林资源及森林工业简况
俄罗斯森林资源及森林工业简况

俄罗斯森林资源及森林工业简况

俄罗斯是世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一半多为森林或其它林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林业委员会统计,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占世界森林总量的50%,其中俄罗斯占22%

俄罗斯森林储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森林总储量的近1/4,约820亿立方米。其森林采伐量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为1.84亿立方米,约占世界需求的6%。

世界人均森林面积为0.9公顷,俄罗斯为5.2公顷,加拿大为10.5公顷。世界人均木材积蓄量为65立方米,俄罗斯为548立方米,加拿大为574立方米。

俄罗斯自然保护区中有35个国家公园(690万公顷)、65个联邦自然保护区(1280万公顷)和45个地区自然保护区(4500万公顷)位于森林中。俄罗斯人工林超过1700万公顷,森林面积相对稳定。俄罗斯的森林主要为国有林,属俄罗斯林务局管辖的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94%,按蓄积量计算,约占全国总蓄积量的91%。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拥有的森林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4%。

1、俄罗斯森林资源的特点

俄罗斯森林资源的结构与质量在最近70年内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继续保持增长潜力,并呈现以下特点:

(1)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森林面积广、蓄积量多。无论是森林总面积和森林资源占有总量,还是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俄罗斯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西北和远东各联邦区。其中,乌拉尔山脉以东广袤的亚洲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森林储量占俄罗斯森林总储量的60%。该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是俄罗斯,也是世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3)在树种结构中,针叶树种比例大。俄罗斯的针叶树种比例占有绝对优势,占总立木蓄积量的80%,主要分布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俄罗斯大部分森林为北方针叶林,南方以混阔叶林(包括桦树、白杨、橡树等)为主。西伯利亚地区优势树种为落叶松;西部其它重要树种为挪威云杉,欧洲赤松;西伯利亚还有一些其它品种的云杉、松树和冷杉。

(4)在林龄结构中,成熟林和过熟林占绝大多数。无论是针叶林还是阔叶林,其成熟林和

过熟林蓄积量居多,且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亚洲部分。过熟林特点是生长衰退、病腐木增多,应及时采伐利用。而成熟林如果不及时采伐会造成病虫害,以及树木腐朽无用。

(二)林业组织机构及管理体制

俄罗斯林业在传统上一直分为两大部分,即营林业和森林工业,森林工业包括木材采运、木材加工(含家具工业)、林产化学和制浆造纸。根据《俄罗斯森林法原则》规定,森林工业不从属于营林业,营林业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森林的经营管理和造林更新(包括抚育)。俄罗斯将营林和森林工业分开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互相监督和制约,以达到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防止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1.营林业的管理体制

俄罗斯的营林业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即俄罗斯林务局为中央单位,州、边区或自治共和国的林业管理局(或称森林委员会、林业部)为地方管理单位,林管区(或称林场)为基层单位。此外,在林管区下设施业区、营林小区和护林段。俄罗斯林务局的前身是原苏联林业部(后改为森林委员会)。全国现在共有83个地方级林业管理单位,其中属于共和国的有20个,属于各边疆区、各州的有63个。地方级林业管理机构均直接归林务局领导。但是,地方林业机构领导人的任免,则需通过林务局与地方政府共同协商确定。

林务局的主要工作包括:

(1)制订全国性的有关森林利用、更新、保护和监督的法令和条例。

(2)组织森林资源状况和资源利用检查。

(3)组织林业研究和国际合作。

(4)制订全国林业发展规划。

(5)实施森林资源评估和监测。

(6)组织森林更新和造林,组建航空和地面森林保护基地,监督森林利用。

(7)审定和批准与地方施业单位及环境和自然资源部签订的协议。

(8)确定各种林业活动的经费额度。

(9)为各项林业活动提供资金。

(10)组织林业干部和林业职工培训。

(11)制订行业税收协定。

(12)向财政部、经济部、国家统计委员会及国家税务局提供情况简报。

在林务局内设有一个由11人组成的战略决策委员会,其成员由林务局及各下属单位的负责人组成。

地方林业管理机构在林务局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资金来源于林务局和所在地区。地方林业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该地区的森林经营法规,协同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监控森林状况、森林利用、森林更新和森林保护,组织森林核算,开展森林更新、抚育和保护工作,为地方森工单位准备伐区分布建议书,在林务局的预算范围内为各林管区分配资金等。

林管区是实施各种森林经营活动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森林核算,参与森林调查、规划和科研工作,在国家规定的经营类型和保护等级范围内做好森林资源分类的前期工作,与森林利用单位签订协议并签发采伐证书,为森林利用单位划定

采伐地点,组织森林间伐,更新改造低产林,建立种子园和苗圃,实施森林保护,监督、检查委托经营单位的森林利用、更新和保护工作,组织开展林副产品生产和抚育间伐材的加工等。

俄罗斯各州、边区或自治共和国林业管理局(森林委员会)拥有的林管区数量不等,林管区下设的施业区、营林小区和护林段的数量也不尽相同。林管区和施业区的数量及面积,主要取决于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林务局的经费由国家财政支出。全国各地出售或租赁森林资源所得款项,原则上一律上交国库。目前,林务局的各下属单位,包括科研和教学单位,以及各州、边区和共和国的林业主管机构,仅从林务局获得部分经费(其百分比因单位性质而异),不足部分需自己解决。

2.森林工业的管理体制

在原苏联时期,曾长期设置森林工业、木材加工工业和制浆造纸工业部(简称森工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森林工业管理体制变动很大。1992年初,俄罗斯将森林工业划归工业部领导,在工业部内设木材采运、制浆造纸和木材加工工业局。为配合全国性的经济和管理体制改革,1992年底,组建了俄罗斯森林工业公司。为了完善国家对森林工业的统一管理,1996年又成立了俄罗斯国家森林工业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全国诸多的工业部门中,是惟一获得国家委员会地位的部门,这意味着大大提高了森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但是,根据俄罗斯国家机构改革统一规划,国家森林工业委员会于1997年又被撤消,如同其他所有工业部门一样,重新以俄罗斯森林工业公司名义划归经济部统一管理。在经济部内,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设有森林综合体经济司。

俄罗斯森林工业公司对全国所有的森工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其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主要工作包括:改善和整顿森工企业,资金投入,资助科技项目,组织签订税收协议,组织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为季节性贮备(期货交易)发放贷款,组织签订卡特尔(联合公司)协议,征收进出口税,支持优先发展项目等。目前,俄罗斯森林工业公司在全国各大林区共组建了47个森林工业控股公司,包括的企业已超过600家。此外,森林工业公司还积极组织资金投标和将国家股份拍卖给企业的活动。为了促进森林工业的发展,还开展了大力吸引外资工作,已筹集资金2.5亿美元。

三)林业经营方针和森林经营

1.林业经营方针

早在1943年,苏联根据森林分布状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实施了森林分类经营的方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继续采用这一方针。根据森林的经营目标和主要功能,将森林划分为三大类。俄罗斯第一类森林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1.7%。对于第一类森林,主要的经营目的是发挥森林的防护、环境和社会效益,不允许进行主伐利用。第一类森林主要包括以下林种:

(1)水源涵养林,如河流、湖泊、水库、重要水利设施及珍贵鱼类繁殖场附近的禁伐林带。

(2)防护林,如水土保持林、铁路和公路的护路林、防护林带,以及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和森林草原及缺林山区的有着重要保护环境意义的各种森林。

(3)卫生保健林,如城市森林、森林公园、城市和各居民点及工业企业周围的绿化林带、水源保护区和疗养地周围的林带。

(4)特殊保护区的森林,如特别珍贵的森林区,具有科研、历史意义的森林,纪念地周

围的森林,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林,以及冻原附近的森林。

(5)天然禁伐林,如自然保护区、各种禁伐林区、国家天然林公园等。

第二类森林,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7.6%。第二类森林既具有环境和防护功能,亦具有一定的可利用价值。此外,森林资源短缺、必须严格控制采伐利用地区的森林,亦属此类范畴。对于这一类森林可以进行适度工业利用,但应以不损害其发挥保护功能为前提。

第三类森林主要分布在多林地区,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并可在不影响其防护功能的前提下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的需求。第三类森林可进一步划分为开发林和储备林。储备林主要指交通或其他原因目前尚不能开发利用的森林。第三类森林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70.7%。

2.森林经营

(1)森林更新和造林:

俄罗斯每年在全国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林中空地上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森林更新工作。更新方式包括植苗、播种和促进天然更新。在1966~1993年期间,全国的适宜更新林地面积已从302万hm2下降到210万hm2,人工更新面积几乎增长了4倍。目前,俄罗斯人工林面积已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9%,在欧洲 乌拉尔地区已达8.2%。

除更新造林外,俄罗斯每年还在欧洲 乌拉尔和亚洲地区的草原和森林草原营造一定数量的防护林。截至1993年,俄罗斯的防护林总面积已达300万hm2,其中水土保持林为16 0万hm2,农田防护林为120万hm2。在欧洲 乌拉尔地区不同地带的防护林中,泰加林地带的防护林所占比重最大(约占2/3),而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反,在混交林地带和森林草原地带,由于宜林地面积逐步缩小,防护林所占比重已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根据俄罗斯《森林发展规划》,在1998~2000年,每年扩大更新造林计划,通过增加人工林比重来逐渐缩小无林地面积。1996年,俄罗斯共完成造林101.67万hm2,几乎所有的林业经营单位都完成了《森林发展规划》所制定的目标,只有科米共和国林业委员会完成了75%。但是,1997年的工作不够理想,更新造林面积仅相当于1996年的86.5%,此外,造林质量差亦是一大问题,如新西伯利亚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造林成活率均较低。

(2)森林保护:

护林防火一向是俄罗斯林业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亦是森林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统计表明,全国每年大概要发生1.2万~3.4万次森林火灾,受灾面积则在 22.9万~ 102.6万hm2。1997年,俄罗斯共发生森林火灾2.7万次,受灾面积达65.75万hm2。总的来看,俄罗斯无论是火灾发生次数还是受灾面积,除个别年份外,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俄罗斯林务局的另一项重要的林业工作是防治森林病虫害。

五)林业科学研究

俄罗斯全国共有10个林业研究所和18个试验站,拥有职工1 867人。此外,在俄罗斯科学院和各高等院校还有1 000多人从事林业科研工作。俄罗斯的林业科研单位是按不同地域、气候、地理条件和植被类型设置的,分布于全国各地。如设在莫斯科郊区的林业研究所侧重于森林资源研究,设在南方的研究所则重点开展山地森林生态研究。

、 2、俄森林工业现状

森林工业是俄重要的社会经济领域,现有2.37万家森工企业,100多万从业人员。它是俄45个联邦主体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林业与木材加工业作为地区专业化生产部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5年俄林业产值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近2倍,从2002年140多亿卢布上升到2005年280亿卢布,扭转了多年负增长的局面。但是,林业行业整体水平还没有得到根本提高,林业在俄国民经济中仍属于待开发行业。

2005年,俄罗斯森林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仅为1.2%;在工业总产值中仅占3. 2%。木材加工业的比重只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2.5%。

3、俄森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森林采伐能力不足,树种逐渐老化。俄罗斯林业行业已全部私有化,但是所有森林、各类林地和圆木生产仍为国有。尽管俄罗斯是一个森林大国,但木材采伐的水平极低。

俄罗斯90%以上的森林为原始森林,2/3的森林可供应木材,天然林的比例较大,每公顷平均净增量较低,而采伐量则更低。据俄自然资源部专家测算,俄罗斯目前的林木采伐量只占森林可采总量的22%。

虽然俄罗斯木材年设计产量为5.5亿立方米左右,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俄实际采伐量只有设计产量的45%左右,最近几年不足25%,而亚洲部分平均不到18%,故造成大量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森林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俄罗斯平均每千公顷森林只有1.2公里森林道路,其中硬路面仅占1/10。而在美国同样大面积的森林,其道路为10公里,奥地利为36公里,法国为40公里,德国为45公里。

(2)俄森工企业加工能力低下。作为世界最大的森林国家,俄木材精深加工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俄森林工业面临缺乏资金、缺乏现代化森工设备和良好的森林道路等基础设施,缺乏清晰明了的政策等问题。俄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工业发展水平很低,人造板和纸张不能满足需要,大部分森工企业生产工艺过时、技术设备老化、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不足。在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这一问题尤为严重。这两个木材主产区的木材加工能力只占全国的2%。俄森工行业能保障综合合理利用木材资源的大型一体化企业还不多见。近年来俄罗斯纸制品的进口量不断上升,2005年已达30亿美元。

(3)俄非法砍伐森林和非法木材贸易猖獗。俄联邦林业署长瓦列里·罗休普金今年4月5日接受俄新社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俄罗斯加工和出口2.04亿立方米木材,其中有手续的是1.85亿立方米。据官方资料表明,俄罗斯每年非法砍伐森林量达到其合法征购量的10%-1 5%,约为1900万立方米,每年非法砍伐给国家带来的损失达5亿美元。非法砍伐木材数量最多的地区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4、俄森林工业投资环境

(1)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从政策上引导投资方向。为加快加入WTO步伐,俄政府积极采

取措施吸引外资,抓紧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加快国内法律与国际接轨。已经颁布的有关投资的法律有《外国投资法》、《私有化法》、《租赁法》、《森林法》以及《2l世纪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战略》、《西伯利亚发展战略(草案)》、《2003年--2010年林业发展构想》和《2015年前森林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等文件,并且不断加以完善和修改。

目前,俄森林工业发展战略方向是提高森林工业的整体加工水平,增加木材深加工企业和木材造纸产品的比重。俄政府在联邦和地区层面上采取措施完善森林利用、吸引投资和发展生产(特别是木材精深加工)、保护国内生产商、完善外贸活动、实行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以及税费政策等,目的在于消除在森林利用、森工行业低效生产和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俄政府开始对原木出口严加限制;提高原木出口关税;不再批准外国企业独资开发森林资源,以防止俄原木大量流失境外。

(2)俄欢迎木材深加工领域的投资合作。俄罗斯工业能源部副部长马捷罗夫指出,一些国家在俄罗斯投资积极性不够,不愿意建立加工企业,而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在俄罗斯一味采伐。如果想利用俄罗斯的资源,就要做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投资。

俄罗斯森林工业目前亟待发展木材深加工,提高森林加工业比重,提高废料再利用率。不仅要初级加工,还要精深加工,要用木材废料发电。马捷罗夫估计这方面大概需要200

多亿美元的投资。

俄各级政府欢迎外国企业,包括中国企业去进行林业合作开发。俄方希望的合作机制是:在俄境内建立木材加工企业,采伐的木材在当地进行加工后销售出去,这样会对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多的税收。

(3)俄中央和远东地方领导人对华态度日趋务实。原苏联时期,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中央政府资金和物资支持。自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地方行政长官选举产生,各地政府独立、离心倾向增强,中央调控能力减弱。中央政府预算拿不出更多资金支持地方,这也迫使地方政府更新观念,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本地经济。

俄远东地区领导人意识到,远东对中国边境地区经济已形成较高的依存度,远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在俄罗斯开办企业可以为当地解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为当地政府增加税收,对促进远东开发大有好处。因此,俄罗斯远东地区领导人对华合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愈来愈重视与中方的合作。

近年来,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治理本地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规范企业行业,严厉打击走私、偷漏税、资本外逃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索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市场秩序趋于好转,投资环境逐渐改善,这也为中国在俄罗斯兴办合资、独资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在俄远东地区的投资仅占该地区外资总额的2%,而且大都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要超越目前的水平,必须加强大企业的合作,鼓励更多有规模的合资合作企业进入远东。他们欢迎中国企业去开发,希望同中国加强在林业领域的合作,希望在木材深加工方面落实大型合作项目。

(4)俄木材深加工产品市场容量潜力巨大。俄罗斯在木制品工业、家具工业方面的市场需

求十分旺盛。俄工业能源部副部长马捷罗夫认为,如达到欧洲对主要造纸产品的平均需求水平,俄罗斯国内市场的容量约为700亿美元左右。

(5)企业兼并逐步增多。俄森工行业在俄总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正逐渐恢复和发展,行业内企业之间的联合并购重组现象增多,行业的垄断性和集中度正逐步提高。

(6)外资已涉足俄木材加工业。国外大型森工企业集团通过购买俄公司股份不断向俄森工领域渗透。2002年3月,欧洲造纸业巨头Monti Europo公司实现了对俄大企业瑟克特夫卡尔森工联合体股份公司的控股。

5、俄罗斯木材出口情况

俄罗斯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出口木材产品,但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和北欧,占俄木材出口总值的88%。近几年,俄罗斯林产品的出口总值基本保持在50亿美元水平上。

俄罗斯,尤其是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故其在木材出口方面,特别是木材初级产品,即原木和锯材出口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大多数俄罗斯森工企业和木材加工企业都以出口作为主攻方向。由于近几年世界木材市场行情看好,俄木材及其制品出口呈上升趋势。

东北亚的中、日、韩是世界上三大木材进口国和木材消费大国,也是俄罗斯木材的重要集散地。在整个20世纪100年间,仅远东地区就向中、日、韩三国出口木材3.25亿立方米。其中,日本是从俄罗斯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共进口约2.4亿立方米;中国和韩国分别名列第2位和第3位。

在俄罗斯50多亿美元的森工产品出口中,绝大部分来自原木出口。去年俄罗斯出口的森工产品37%销往中国,32%销往芬兰,13.5%销往日本。

俄罗斯目前已被承包经营的森林面积仅占所有森林面积的13%,剩余的森林处于无专业维

护、管理与经营的状态。

俄罗斯有林地面积近12亿hm2,森林总蓄积量819亿m3。1943年,前苏联政府把全国森林资源分为3类:Ⅰ类森林主要发挥水源涵养功能和社会功能,大多分布在西部的都市周边,几乎完全禁止主伐;Ⅱ类森林为多功能林,要求严格按照政府批准的主伐规程进行主伐利用;Ⅲ类森林发挥木材生产功能(即商品林),对采伐利用方式不加限制。到1998年时,俄Ⅰ类森林占18.7%,Ⅱ类约占7.5%,Ⅲ类占73.8%。

这个分类管理的政策,实施了60年,导致Ⅲ类森林采伐过度,Ⅰ类森林利用不足,降低了生态稳定性。俄罗斯少林地区和大城市周围的森林均被划为Ⅰ类林,这些Ⅰ类森林卫生健康状况极差,风倒木处处可见,木材生产潜力只发挥了1/10,本地所需木材却要从远处运来,甚至进口。特别是莫斯科州的森林,有一半都被禁伐,林分里腐朽木比例不断提高。

前几年,俄国家杜马最终通过了新森林法,该法仍保持了3类森林划分。俄林业专家认

为,在发达国家,森林被划为自然保护区的比重很小,比利时为3.4%,丹麦4.4%,德国3. 7%,瑞典2.8%;其余森林均为多目标经营,就是多功能森林。瑞典议会1993年决定的新林业政策,突出了森林的多目标利用,原则上要求每公顷的有林地都应发挥多种效益。工业发达国家拥有的森林资源远不如俄罗斯富饶,但森林的生产力明显高于俄罗斯。为扭转这种情况,俄罗斯林业必须纠正几十年来的偏差,如对Ⅰ类森林,应改造为生态稳定的高效林,使其在组成和结构上更符合多目标要求。另一方面,Ⅲ类森林应实施可持续经营、文明采伐和更新。

总而言之,把过多的森林划为生态保护林,禁止人类干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生态效益,这其实是一个莫大的误解。纯人工的森林不好,但纯天然的森林也不好。真正好的是近自然的森林。近自然的森林并非单靠人工创造,但也非单靠自然创造,它是人类“道法自然”的结果,欧洲的语言是“模仿自然规律,加速发育进程”。真正的林学家总是这样看待和管理森林资产的,他们不主张把天然林改为人工林,也从来不主张为了保护自然而拒绝人类对天然林的人工干预。俄罗斯就是因为不遵从这一法则而遭天道惩罚。这应当是我国林业工作者们看待俄罗斯森林大火的科学视角。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9-10-27 来源:调查报告 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资源家底,掌握资源现状,科学考核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根据xx文件要求,决定从今年xx月起,在全市开展第七次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确保顺利圆满完成本次调查任务,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调查目的与任务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划设计、森林分类经营和编制森林采伐限额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准确掌握全市森林资源状况,建立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时、快捷进行信息交流和科学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覆盖率指标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整我市林业发展方针政策,制定林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指导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区域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及其消长变化,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营管理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利用意见,并逐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考核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以本次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组织完成全市xx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实施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

用。 二、调查范围 全面完成xx四县以及xx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任务,总面积约740236公顷。各县(区)区划面积为:xx区1723公顷、xx区1897公顷、xx谱区1204公顷、 三、技术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地面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面调查采用小班调查和固定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固定样地调查(复查),估算总体蓄积、计算间隔期内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积;通过小班区划调查,把森林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遥感判读作为补充调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辅助判读森林地类、林种和树种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调查精度。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编制xx森林采伐限额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切实抓好调查、编限工作,市林业局成立xx局长为组长,xx 副局长、xx副调研员为副组长,xx为成员的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政资源管理处,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为副主任,工作人员有xx。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县级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方案,安排筹措调查经费并监督使用,接待上级来人检查,组织专家鉴定调查成果及其他重大问题的决策。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制定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操作细则以及质量管理办法;组织全市调查队伍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和工作程序;组织完成全市质量检查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沙漠化侵袭城市λ 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λ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 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集OA、MIS、GIS技术于一体,整合空间数据库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等功能,实现土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证书发放等全部土地权属管理业务的办公自动化,构架国土资源管理日常办公、业务流程审批的规范化、图文传递电子化、管理科学化的综合管理全网络办公系统。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满足国土资源业务办公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审批系统》;满足日常办公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 一、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框图如下: 二、技术路线 1、先进的数据结构 (1)、采用先进的B/S数据结构模式,可以实现网上远程报建、审批办公机制。 (2)、系统基于Oracle 9i或SQL Server2000大型数据库平台,运行快速、安全、稳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行、管理、备份、恢复机制。 2、工具化集成 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系结构,操作简捷,易于掌握。系统提供的维护管理可以完成用户系统自定义的功能,包括增加业务机构、业务人员角色的定义、权限分配、系统使用界面的设计、各种表单及打印表格报表的设计、工作流程的设置定义和修改等。全面实现自制作、自维护、自拓展,使管理工作职能和流程能随着

业务的变化而进行即时调整。 3、OA、MIS、GIS一体化 已建立的OA 、MIS具模块有开放式的程序接口,模块间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为未来地籍管理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接口。图形在MIS业务办公系统中直接调用GIS系统数据库。 GIS系统采用最适用的AutoCAD Map软件平台,不需数据转换就可以直接调用CAD图形,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土资源业务管理与地籍图形管理一体化,MIS、GIS、CAD一体化,图、文、表、管一体化。 三、功能简述 (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 1、公文管理 收文管理:完成单位外来公文的登记、拟办、批阅、主办、阅办、归档、查询等处理。发文管理:完成单位内部或对外公文的起草、审批、核稿、签发、发布、存档、查询等管理。 公文管理操作界面: 2、事务管理 包括待办事宜、日程安排、电子邮件、通讯录管理、规范查询等模块。

林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

林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体,是一种可再生、可培植的资源。为有效地进行森林资源管理,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适时掌握各类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变化原因等需要一个现代化、信息科技化的管理工具。在此基础上,国家林业局提出了“数字林业”建设的号召,以利于在制订林业发展战略的森林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数字林业”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林业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林业管理的信息化困惑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需要随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随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生态建设也日益重要。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时做出森林经营决策的即时性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前林业森林资源监测,从资源调查到数据整理成册,最后制定经营方案,需要的时间长,造成经营方案与现实情况不相符。这种滞后现象势必出现管理方案的不合理性和不适时性。 目前,市场上能够用于数字林业建设的软件种类繁多,如Arcgis、arcview、MapInfo Professional、Adobe 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等等,这些软件在制作图形方面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从林业信息化建设上面来比较,这些软件有的需要经过二次开发才能满足林业数字化建设需要,如Arcgis、arcview、MapInfo Professional。而国内基层林业单位中,计算机水平和二次开发能力薄弱而无力开发,系统难以得到应用。有的只能用于图形制作,不能运用于林业资源管理方面,如Adobe 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等,在林业工程设计方面应用也相对低效,难以大幅提高效率。 成都华好网景科技有限公司谭朝锐认为,现在林业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几大原因影响了林业信息化的广泛应用: 一、软件平台语言障碍成为基层林业人员的难题 过去的林业GIS产品大多使用国外GIS平台,这些平台功能虽然齐全,但存在语言理解障碍,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水平,使系统遭遇推广困难。一些国外产品虽然经过汉化,但是仍存在汉化不彻底的问题,影响了林业GIS在中国推广。 二、售前售后培训问题 过去推广的GIS系统在林业上应用,大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销售的时候轰轰烈烈,服务的时候冷冷清清。培训的时候热热闹闹,使用出现问题的时候,根本无人理睬。 三、频繁升级使用户应接不暇 过去的GIS在林业上重推广轻使用,一个版本还没有真正熟练使用起来就已经出现升级版本,就又开始新一轮的销售推广使基层单位财力不足、应接不暇。还有就是出现产品不能配套,或者是虽然能够配套,但配套的产品要价很高,最终导致产品市场难以接受。 四、国外GIS基础上开发的林业GIS软件操作复杂 GIS高昂的价格和操作难度使其应用仅适用于科研单位与大专院校,使基层林业人员能把GIS软件在林业上灵活操作成为神话,在无人引导和培训下很难掌握GIS的操作,更无法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多人多机的并发操作和数据共享。 五、林业GIS的开发思想不适合基层林业的现状 一个完整的GIS应用项目是在领导的支持、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建立起来完全适用林业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演变趋势及启示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于2006年2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林资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2.2%)、秘鲁(1.7%)和印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0.5%。 (二)多数国家的森林以公有林为主。全球84.4%的森林是公有林(指林地所有权,包括国有和的森林是私有林。《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涉及的229个国家和地区中,74%的国家其公有其中47个国家的森林全部公有;24%的国家其私有林超过50%,其中纽埃岛、库克群岛和基里巴岛国和群岛森林全部私有。森林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中,俄罗斯、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和森林全部公有,印度、加拿大、秘鲁和澳大利亚的公有林分别占98.4%、92.1%、83.1%和72.0%,林在森林面积中的比重较大,为57.6%。 (三)世界各国森林每公顷蓄积差距大。世界上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大水平(110立方米/公顷),其中14个国家和地区森林每公顷蓄积超过200立方米,瑞士、奥地利地区高于300立方米,分别为368立方米、300立方米和350立方米。多数国家森林每公顷蓄积不水平,包括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泰国、希腊和西班牙等在内的47个国家和地区森不足50立方米,有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也门低于10立方米。森林

林业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 林业系统通讯设备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林业系统日常工作必要辅助。用GIS技术对通讯设备进行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林业系统通讯设备具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分布区域地形复杂等特点。从而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许多不便。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片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设备资料等数据融合在一起,可以清楚的描述设备管线的地表和地下分布情况、设备名称和数量、设备安装日期维护记录、维护人员的组成等等。通过对地形数据的分析可以精确定位某一设备的位置以及其周边环境,从而大大降低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强度。 一、地形数据的管理与控制 1.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通过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能够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图,林区分布图,地形图,遥感图,各种通讯设备的分布图以及人员的分布等等。按照一定的颜色和符号表示设备的类型和种类,并且能够统计汇总结果。

网络发布可以实现网络办公 终端用户根据权限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新 2.地图控制与操作,实现基本的放大、缩小、定位、全图显示、鸟瞰图功能,能够测量任意两点或者多点的距离。 二、设备资源数据一体化查询 1.图形查询:通过图形上的拾取、选择、空间关系分析实现对设备资源数据和档案的查询。 2.属性查询,通过对某设备或某区域设备的查询,可以得到设备的详细清单和图片,将查询结果通过图表方式展现在屏幕上或打印输出。

某区域地形图1 3.统计分析: 对于某一设备统计分析;包括设备的名称、生产日期、安装时间、维护记录、设备图片信息、设备分布坐标、归属管理片区、管理人员清单等。 三、资源更新管理 1.地形数据的更新,通过GeoBeans图形平台对地形数据进行阶段性修 改和更新。通过GeoBeans信息发布软件实现系统内网络办公。

(档案管理)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 XX市国土资源局 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V4)

§1.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档案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信息管理数字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国土资源系统将面临越来越多信息资料管理问题。因而,如何将成千上万的文档信息归档保存,如何使办事人员、相关单位、个人快捷地查询到所需资料等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国土资源系统肩负着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开发等重任,拥有大量的国土资料,以往国土资料的存贮介质主要是纸张,辅助的存储介质有磁带、影像带,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和部分电子文档资料。这样管理手段落后,占用大量库房面积,管理成本高,保管查阅时易损坏,档案管理难度很大,而且查询和利用很不方便,从而大大制约了这些国土资料的社会化利用程度,与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是不相适应的。 现在,人们将电子影像技术、海量存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成功地解决了上述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首先,通过先进的高速文档扫描仪或者数码照相机将纸张文档转换成电子影像;然后根据一定的归档机制,建立影像文件的索引数据库,形成一个方便可靠而又完整的电子档案库;最后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对档案进行查询、调阅、打印等操作。 采用磁盘阵列、光盘库等存储技术,原纸张档案可以塑封起来集中保管,不必采用柜橱保存方式,避免了档案受潮、虫蛀情况的发生,从而大大减少了档案的占用面积,降低了档案对环境的要求,节省大量管理成本。档案的查询和利用完全基于档案的电子影像。用户通过计算机可以从电子档案库中智能地检索到某一档案的详细信息,并且可以多人同时访问相同档案,顺利地解决了档案查询速度、档案共享、人为毁损档案原件等问题。查询系统的应用更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扩展到无限的空间。 总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系统,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手工作业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且能更好的促进我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保障土地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利用。

森林资源信息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内容 1. 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 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

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林业科技情报2013Vol.45No.2 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 刁永凯 (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 [摘要]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甚至全球的作用不可小觑。而我国森林资源管理质量普遍不高,且存在森林资源的产权不清、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现状。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PM.2.5更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本文就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关键词]森林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管理;现状;未来发展;分析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Resource Diao Yongkai (Wuying Forestry Bureau Of Heilongjiang) Abstract:Forestry plays main rol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world as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Whereas,the quality of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poor and it also has current situation of unclear property right、mechanism fossilization and dumb mechanism.The problem causing by the re-duc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 can`t be ignored and PM2.5shoul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eople.The p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for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forestry resource;environment issue;resource management;orientation;future development;analysis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森林资源类型的多种多样。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山地季雨林、高山灌丛、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少部分热带雨林等。树种共达8000余种,银杏、银杉、水杉、、珙桐等珍贵的树种均为中国特有。森林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也极不均衡,东北、西南地区和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可达28% 38%;而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仅为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更约为1.4%。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就是林业。我国森林资源总量明显不足,增长缓慢,林业产业也处于较低层次。而由环境恶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旱灾,水灾等也变得不可忽视。其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为了促进东西部发展的步伐一致,国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而西部大开发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人们的滥砍滥伐使森林资源锐减,大量稀有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现有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且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天然林多被用于耕地,砍伐。人工林面积也是为数不多,且分布不均,成活率较低。现如今森林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向前发展的障碍,如果不及时解决,后患无穷。 2森林减少引起的问题 森林在地球上的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1)水土流失,森林被砍伐后,裸露的地表经不起风吹雨打日晒。晴天时,由于太阳曝晒,随着气温的升高地表温度也随之升高,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矿质元素的速度加快;雨天时,雨水直接冲刷地表,把肥沃的地表土壤连同矿质元素直接带进江河。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50多亿吨土壤被冲进江河。(2)流沙淤积,堵塞水库和河道。诸如黄河水中的含沙量居全球之首,每当雨季来临,降雨增加,水位就会迅速上升,其中水、沙含量各占一半。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部分地区的河床比堤外土地要高出很多,有的地方可达12m,甚至比开封市的城墙还高,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3)环境恶化,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如果高于30%, · 41 ·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第38卷第1期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 o l .38N o.12011年2月 Journal of J i angsu Forestry Science &T echnology Feb.2011 文章编号:1001-7380(2011)01-0044-03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 葛建忠,陈 培 (海安县林果技术推广站,江苏 海安 226600) 收稿日期:2010-07-15;修回日期:2010-10-26 作者简介:葛建忠(1963-),男,江苏海安人,农艺师,大学专科毕业,主要从事林果技术推广工作。 摘要:以海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依据,从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种结构、树种组成等方面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客观反映森林资源结构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森林培育、强化组织领导、创新造林机制等加快林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动态;海安县中图分类号:S75712 文献标识码:A 森林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状况是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海安县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积极推进林业发展,通过对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分析,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活立木蓄量积取得跨越式增长,林业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海安县自然概况 海安县位于北纬32b 22c -32b 43c ,东经120b 12c -120b 53c ,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1km,南北最宽39135k m 。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串场河纵贯南北,将海安分为河南、河北、河东3个不同自然区域。全县沿老通扬河、通榆河划分成河东沿海、河南沿江和河北里下河3个农业区。全县地势平坦,地面高程自北向南由116m 升至511m 。海安县是全国著名的/茧丝绸之乡0,拥有中国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处于全省全国前列。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73家/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0中,该县获/中国湖桑之乡0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十五0期间,海安分别通过了国家、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0、/海安县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0项目的验 收,生态环境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 海安县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是重要的林业基础性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自1986年开展二类调查以来,海安县已有20a 以上没有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及各乡(镇)普遍存在森林资源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现象。2008年,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海安县全面开展并顺利完成了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掌握了全县森林资源现状、质量、结构和分布,并初步建立了全县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2.1 林地面积 全县国土总面积110800h m 2 ,其中林地18184141hm 2 ,占1614%;非林地92615159hm 2 ,占8316%。林地中,有林地4191179hm 2 ,占林地面积的2311%;灌木林地13110112hm 2,占7211%;未成林造林地789171hm 2 ,占413%;苗圃地75131hm 2 ,无立木林地16168hm 2 。林地中,国有林494194hm 2 ,占林地面积的217%;集体林1449137hm 2 ,占8%;个人林16231109hm 2 ,占8913%;其他9101h m 2 。有林地中,乔木林地416915hm 2 ,占9915%;竹林地22129hm 2 ,占015%。四旁树占地4203101hm 2 。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 ?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大背景 ?信息技术应用 ?1992年,国家林业局设立信息中心 ?2010年的目标,建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 ?前言 目前已建立的全国性的林业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荒漠化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林火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生态林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林业局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信息网络及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前言 课程意义: 一、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现代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求更精准、翔实的林业基础信息作支撑 ?提升森林管理水平、创新、方法手段 ?前言 二、依法行政和强化管理的根本保障 ?信息化管理,避免信息混乱,弄虚作假 ?标准化软件,数据不实,管理不规范 ?及时更新,动态反映,解决时效性差的不足 ?前言 ?三、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迫切需要 ?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难共享,极大浪费 ?措施: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标准、大大提高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前言 ?四、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必然选择 ?监测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作,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撑 ?五、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建设的重要的举措 ?推动林业科技水平提高 ?推动整个行业人才成长和队伍素质提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数字林业和林业信息化 ?一、数字林业 ?信息化的林业,包括林业大部分要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在数字地球大框架指导下,应用遥感、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智能术和可视化等技术,把地球上的各种林业信息用地理坐标确定与连接起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的复习内容 试卷类型组成: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题; 复习内容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几部分: 一、 1.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Forest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现代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管理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有: 信息时态:过去、现状、未来 信息范围:点、线(带)、面、域 信息载体:文本、数值、图形、图像、声音 信息来源:地面调查、遥感、基础地理数据 信息质量:综合、动态、最小新度 表现方式:个体与总体、量、结构、单位占有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 5.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如主伐、抚育伐、更新造林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调查,一般在生产作业开展的前一年进行。其调查成果直接服务于调查目的,例如:林业上常见的伐区作业设计调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等。 6.森林资源信息编码原则 答:1)唯一性:每一编码对象仅被赋予1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1个代码唯一表示1个对象。 2)简单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提高机器处理效率。 3)可扩展性: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必须对新的编码对象留有足够的备用码,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4)规范性:在一个信息编码标准中,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保证同类信息的代码长度相同。 5)适用性:代码要尽可能地反映分类对象的特点,易识别,便于记忆,便于填写。同时,代码结构要与分类体系相适应,空间信息编码应兼顾制图与G IS空间分析。 7.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答: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有三种表示方法:栅格(raster)、矢量(vector)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法。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以下是收集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一、森林资源培育现状 (一)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 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境内群峰耸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732米,最低海拔218米),山高坡陡,谷峡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4-6月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坡耕地、残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的地块采用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积,是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2、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 我县的森林资源存在较大弱点,首先是资源分布不均,以山区为主的红岩、洗车、水田较多,而以丘陵为主的里耶、城郊较少;其次是树种结构较单一,天然林以枫香、栎木等为主,人工林以杉木、桤木、日本落叶松为主;再次是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森林培育工作,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通过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可以 实现现有林分提质增效,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加强。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森林经营、造林等培育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后续储备增加 和森林质量提高,同时实行合理采伐,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森林资源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森林资源培育总体概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 支持下,我县的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如下特点: 1、以林场为骨架,点面结合 县林业局1982~xx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永龙界、跑马坪、砂子坡、万宝山等12个林场,林业局局属林场林地总面积达18938hm2,占全县林业用地222368hm2的8.5%,活立木蓄积230327m3,占全县 活立木蓄积3636240m3的10.3%。另外,我县有乡(村)级林场及大户林场1234个林场,经营林地面积18938hm2,我县多个林场广泛开展了造林、改培、森林经营等培育活动,规模大,标准高,有力带动了我县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2、建基地,突出地方特色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第四次厅长办公会议精神和厅领导要求,切实加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确保系统建设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事关全省林业发展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数据不清、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耗时多、成本高、精度差、周期长;数据处理能力弱、信息利用效率低、交流速度慢、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对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和科学决策水平,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促进我省林业建设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以二类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嵌入其它各类信息,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形成一个高度协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和信息分析智能化系统。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为林业发展规划编制、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具体目标为:

◆林业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制定林业信息的 指标体系,调整信息收集渠道和采集方式; ◆建立各级林业管理的共享数据库; ◆建立各专业分析模型; ◆联网形成分布式林业信息系统; ◆实现对林业利用现状变化的动态监测。 ◆实现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工 程建设管理,林业案件管理,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林业规划、计划和决策支持服务。 (二)系统建设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系统设计应符合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应遵循和执行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分层、分类与编码、精度、符号等标准尽可能参照已有的标准。 2.数据可靠性原则 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是一切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数据平台。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使用、更新、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要求,保证数据的质量,维护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3.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国土资源信息化软件

北京安图公司作为资深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从整体解决方案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建库,以及开发各类专业软件系统等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功能特点如下: 1、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图形和属性数据采用一体化存储,存储在Oracle数据库中; 2、GIS系统可支持Arc/Info、GeoMedia、Geographics等多种平台; 3、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录入建库主要基于C/S结构完成,系统提供了权属数据库录入、各类地籍图形数据的转换及扫描矢量化录入系统; 4、基于地籍数据库的各类业务办公采用B/S结构,系统可完成土地初始、变更登记 、抵押登记等各类业务办公自动化的处理,这些业务均可实现图文一体化的浏览和处理,并均在客户端浏览器上完成; 5、系统可打印输出各类标准的地籍业务所需要的表、卡、证; 6、系统还可进行各类图形和属性的相互查询、基于各项属性数据的统计、以及各类空间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1、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数据的编辑入库及联网工作 2、提供多源空间数据采集、编辑功能,通过FME实现各类通用GIS数据的转换 3、提供属性数据的录入模块 4、采用大型商用数据库ORACLE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及图形和属性数据的互访 5、提供现状数据库入库编辑的17个功能步骤: 线状地物打断处理、要素所属图幅处理、要素拓扑结构检查、田坎系数计算、线状地物所属图斑处理、面积平差、图斑净面积计算等,严格满足现状数据入库需求 6、提供任意组合查询,辖区及缓冲区查询、任意范围的条件查询 7、任意辖区、图幅的图形输出,专题图形的输出 8、提供按土地利用类别、权属性质、辖区范围的面积查询、统计和输出 9、土地统计台帐、各类土地统计簿的生成与输出 10、提供图斑合并、分割、图斑岛合成与打散、线分割图斑、面分割图斑等丰富的图斑数据变更操作 11、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变更作业方式基础上,能够实现多个乡镇的日常联网变更并可实现全市范围的联网上报数据 12、提供变更操作历史回溯功能,将所有的修改动作和原始数据做完全记录 13、提供数据字典、权属代码、数据库、城市区县控制表等的编辑和维护,用户权限的维护等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国土大面积调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城镇地籍管理工作得以日趋细化,各种野外调查数据,不同比例尺图件资料急剧增加。特别是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以及土地有偿使用法规的实施,使得地籍变更日益频繁、地籍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对城镇地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数量巨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信息,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此外,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因此,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税收等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势在必行。 从本质上来讲,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就是用现代化的技术来获取、分析、处理、管理和利用土地信息,就是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理论及数学模型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学、计算机科学(包括互联网技术……)等对土地信息进行管理。其中,土地管理的许多业务工作,如,动态监测、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地价评估都必须建立在地籍、土地详查系统的基础之上,或者说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土地详查系统,这是土地管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必须先行。 土地管理的特色是对土地空间特性的管理。土地空间特性,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相邻关系,图层的划分及与土地相关的各种空间属性和人文属性。土地的这种空间特性,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天地。GIS最初的应用领域,就是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相关(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数据库等有关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等)的土地信息系统(LIS)。因此,GIS是进行土地管理,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的最佳平台。 一、系统目标 建立地、市、县级的土地信息系统,开发以土地登记为核心的地籍信息系统,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核心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为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地、市、县级数字国土信息系统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土地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实现土地管理信息的共享;提高土地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准确快速的土地信息查询服务、为土地使用者提供快捷的、全面的服务,为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的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二、系统内容 (1)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业务工作流程的计算机化控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2)土地管理数据库的建设, (3)土地局业务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三、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 体系的综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综述 摘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一个量测、记载和评价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动态的技术系统。在监测体系中,监测的主体是人,监测的对象是森林资源。人的主要任务是量测、记载和评价森林资源动态,而空间和时间则界定监测活动的范围及模式。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对林地的经营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监测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但目前对森林监测的研究与评价,在范围上偏向于大尺度的国家级、区域级监测,在监测内容上主要以资源监测为主、辅以有限的生态状况监测。本文主要是对监测系统指标体系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监测指标体系;综述 Abstract:Theforestresourcemonitoringsystemisameasurementofforestresourceswithi nadynamicdocumentandevaluatecertainspatialandtemporalrangeoftechnicalsystems.I nthemonitoringsystem,themonitoringofthehumanbody,theobjectofthemonitoringoffor estresources.People'smaintaskistomeasure,recordandevaluatethedynamicsofforestr esources,andspaceandtimearetodefinethescopeandmodeofmonitoringactivities.Fores tResourcesMonitoringSystemoperationandmanagementofforestplaysanimportantrole,t husenhancingthebuildtopromotesustainablemanagementofforestresourcesandthemanag ementofthemonitoringsystem.Thisarticleberelatedto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a nddoasimplecommentary. Keywords:forestresources;themonitoringindicatorsystem;commentary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森林经营已经从过去着眼于木材资源的开发转向注重多种资源的开发,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种效益,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监测已由传统的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