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讲解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讲解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基础)

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

编稿:周军审稿:隋伟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即位移和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规律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3、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v-t图象的物理意义.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一、质点的概念

要点诠释:

1、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2、说明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在实际所研究的问题中,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二、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分

要点诠释:

物理量概念或物理意

标、矢量对应运动量区别与联系

时间和时刻时刻一瞬间标量状态量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轴上一点,通常说法有:第

几秒末、第几秒初、第几秒时

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表示轴上一段,

通常说法有:前(头)几秒内,后几秒内、第几秒

一段时间,两

时刻间隔

标量过程量

位移位

表示质点的位

置变化的物理

矢量

方向:由初

位置指向末

过程量

与时间相对

位移是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是质点运动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路程不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单向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三、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要点诠释: 1、定义

物体速度的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的加速度,用a 来表示,即0

v v v a t t

-?=

=,式中v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0v 表示开始时刻的速度(初速度),v 表示经过一段时间t 后末了时刻的速度(末速度)

2、物理意义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2

m/s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4、矢量

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同速度变化的方向. 5、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四、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特点:a 恒定不变

对于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当质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当质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0v v at =+ 位移公式 222000122

2

v v

x v t at v v ax

x vt t +=+

-===

要点诠释:

a 、以上四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式中0v 、v 、a 和x 均为矢量,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是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通常将0v 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所求矢量为正值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反. (2)一些有用的推论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的差是一个恒量:2

x aT ?=

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 0t 2

v 2

v v

v +=

=

c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

x v =

d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

要点五、自由落体运动及其规律 要点诠释:

1、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初速度v 0=0,加速度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说明:只需将v 0=0,a=g 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中即可) (1)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v gt =

位移公式:22122

h gt v gh =

=

(2)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推论: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

2

t v v v ==

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2

x gT ?=

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

要点六、质点运动规律的图象描述 要点诠释:

用图象表述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图象具有简明、直观等特点.对于物理图象需要从图象上的轴、点、线、面、斜率、截距等方面来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因为不同的物理函数图象中,这几方面所对应的物理意义不同.

1、位移—时间图象(x-t 图象)

(1)物理意义:表示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注意:位移图象不是质点运动轨迹. (2)从图象可获得的信息

a .位移与时刻的对应关系;图象与位移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初位移,两条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

b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c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图象与时间轴平行表示物体静止;若位移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位移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2、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质点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2)从图象可获得的信息

a .瞬时速度与时刻的对应关系;图象与v 轴的交点表示初速度,两条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根据速度的正负判断运动的方向,速度为正,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速度为负,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 注意:v-t 图象相交的点不是质点相遇的点(只有从同一地点出发,且“面积”代数累计相等时,质点才会相遇).

b .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在v-t 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和时间轴重合的直线表示静止;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

c .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d .速度图象和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且t 轴上方取正值,t 轴下方取负值,总位移为其代数和.

要点七、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 要点诠释: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打点计时器是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交流4~6V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交流220V ,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它们每隔0.02s 打一个点.在纸带上打点后,

t

x

v

?

?

=即可求得包含测量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若两点离得较近,便可将此平均速度作为该测量点的瞬时速度.

2、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

(1)判定被测物体的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可以计算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x2-x1、x3-x2、x4-x3、…如果它们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位移差相等,则可以判定被测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瞬时速度v的方法:

若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平均速度公式

2

t

x

v v

t

==求解.如:23

2

x x

v

c T

+

=

(3)求加速度a的方法

-

22

(-)

x x

x m n

a a

T m n T

?

==

①利用任意两段相邻记数点间的位移差求解.

②“逐差法”求解.如从纸带上得到6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则

456123

2

()()

9

x x x x x x

a

T

++-++

=

③利用v-t图线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4)注意事项

①实验中应先根据测量和计算得出的各Δx判断纸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估算,如果各Δx 差值在5%以内,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同时注意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③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不可混淆.

④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点O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下一位.

【典型例题】

类型一、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例1、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 )

A.2R,2R B.2R,6πR C.2πR,2R D.0,6πR

【思路点拨】注意本题强调的是最大值。

【答案】B

【解析】位移的最大值应是2R ,而路程的最大值应是6πR.即B 选项正确.

【点评】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

类型二、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例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 .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思路点拨】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列出时间t 的表达式即可。 【答案】A

【解析】设甲、乙车从某地到目的地距离为x ,

则对甲车有:12

2x

t V V =

+甲

对于乙车有:121212

()222V V x x x

t V V VV +=

+=乙 所以2

212

1)(4V V V V t t +=乙甲 由数学知识知212

214)(V V V V >+,故t t <甲乙

【点评】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而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 ?或某段位移x ?的平均速度,它们都是矢量.当0→?t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同时要注意数学不等式2

()4a b ab +>的应用.

类型三、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例3、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

A .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很小

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 .速度越来越大,而加速度越来越小

D .速度变化越来越大,而加速度越来越小 【思路点拨】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联系;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答案】ACD

【解析】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v a t

?=

?),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因此B 是错误的;质点是否做加速直线运动不是由加速度大小和如何变化决定的,而是由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共同决定的.当加速度方向与质点运动方向一致时,不论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质点的速度都将是越来越大.因此,A 、C 、D 都是正确的.

【点评】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多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的加速度就大. 加速度的与速度的变化v ?也无直接关系.物体有了加速度,经过一段时间速度有一定的变化,因此速度的变化v ?是一个过程量,加速度大,速度的变化v ?不一定大;反过来,v ?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

类型四、应用“运动图象”解决质点运动问题

例4、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在04s ~内,物体的位移为50m

【思路点拨】速度图线中,速度可以直接从纵坐标轴上读出,其正、负就表示速度方向,位移为速度图线下的“面积”,在坐标轴下方的“面积”为负. 【答案】BC

【解析】速度图线中,速度可以直接从纵坐标轴上读出,其正、负就表示速度方向,位移为速度图线下的“面积”,在坐标轴下方的“面积”为负. 对A ,05s ~,物体向正向运动,56s ~向负向运动,故5s 末离出发点最远,A 错 对B ,由面积法求出05s ~的位移s 1=35m, 56s ~的位移s 2=-5m,总路程为40m,B 对 对C ,由面积法求出04s ~的位移s=30m ,平度速度为:v s /t 7.5m /s ==,C 对,D 错

【点评】运动图象包括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要能通过坐标轴及图象的形状识别各种图象,知道它们分别代表何种运动,注意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x-t 图象的斜率为速度,而v-t 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图线和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举一反三

【变式】龟兔赛跑的故事流传至今,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正确的是( )

A .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B .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

C .骄傲的兔子在T 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但由于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小,还是让乌龟先到达预定位移S 3

D .在50T ~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出,10T ~这段时间内,兔子没有运动,而乌龟在做匀速运动,所以A 选项错;乌龟一直做匀速运动,兔子先静止后匀速再静止,所以B 选项错;在T 4时刻以后,兔子的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大,所以C 选项错;在50T ~时间内,乌龟位移比兔子的位移大,所以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即D 选项正确.

类型五、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例5、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A 至B 用了5s ,其中前三秒的位移为18m ,后三秒的位移为24m ,求质点通过A 点和B 点的瞬时速度及质点在每一秒内的位移. 【思路点拨】画出运动示意图,根据运动学公式即可求出。 【答案】A 4.5m /s v =B 9.5m /s v = 5m 6m 7m 8m 9m 【解析】在求解运动问题时应根据题意画出运动的示意图.

利用所给的条件,可以很容易地求出前三秒的平均速度为6m/s ,即为前三秒的中间时刻C v 的瞬时速度,C 6m /s v =.后三秒的平均速度为8m/s ,为后三秒的中间时刻D v 的瞬时速度D 8m /s v = 由题意可知自C 至D 所用时间为2s ,速度变化2m /s v =.质点的加速度2a 1m /s v

t

?==? 由A C →,历时1.5s ,速度应增加1.5m/s ,故 A 4.5m /s v = 由D B →,历时也为1.5s ,速度也增加1.5m/s ,故B 9.5m /s v = 质点在第一秒内的位移22I A 11

t at 4.51115m 22

x v =+

=?+??= 又22aT 111m x ==?=.第二秒位移为6m ,第三秒位移为7m ,第四秒位移为8m ,第五秒位移为9m.

【点评】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保持不变,不仅加速度的大小不变,而且方向也不变.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利用规律处理实际问题.在处理问题中,要注意一题多解,例如本题由于应用了匀变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这一关系,大大简化了运算过程.如果套用运动学三公式,则因未知数较多,求解过程将较繁杂. 举一反三: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35页例题】

【变式1】骑自行车的人以5m/s 的初速度冲上斜坡,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0.4m/s 2

,经过多长时间骑车人的速度减为零?经过10s ,在斜坡上通过多长距离? 【答案】12.5s 30m

【变式2】某矿井的升降机,由井底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s 速度达到5m/s,又匀 速上升了30s ,最后8s 做匀减速运动停在井口.求矿井的深度? 【答案】182.5m 【解析】

解法1:公式法

升降机的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井底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匀速上升:0110,5m /s,t 5s v v ===

此过程的位移1

1111t t 2

v x v ==

第二阶段是匀速上升阶段:225m /s,t 30s v == 此过程的位移222t x v =

第三阶段是最后8s 钟的匀减速运动到停在井口:33t 5m /s,t 8s,0v v === 此过程的位移3

3333t t 2

v x v ==

三个过程的总位移:123182.5m x x x x =++=,即是矿井的深度.

解法2:图像法

升降机由井底开始运动到井口的总位移即矿井的深度是右图梯形的面积,所以: 位移(355)43

x 182.5m 2

-+?=

5=

类型六、自由落体运动

例6、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 长为L 1,在其下L 2处,有一长为L 3的无底圆筒CD ,若将悬线剪断,则直杆穿过圆筒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思路点拨】画好运动的示意图是关键。

【答案】1232

2()2L L L L t g g

++?=

【解析】直杆穿过圆筒所用的时间是从杆B 点落到筒C 端开始,到杆的A 端落到D 端结束.

设杆B 落到C 端所用的时间为t 1,杆A 端落到D 端所用的时间为t 2,由位移公式2

2

1

gt h =得:

g

L t 2

12=

,g

L L L t )

(23212++=

所以,g

L g L L L t t t 2

321122)(2-

++=

-=? 【点评】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画出运动示意图,且从下落起点开始列式计算往

往比较简单. 举一反三

【变式】 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 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g

取10m/s 2

) 【答案】125m

类型七、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处理

例7、汽车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 2

,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x=37.5m 所需的时间为( )

A.3s

B.4s

C.5s

D.6s 【思路点拨】注意“刹车陷阱” 【答案】A

【解析】设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20V 20m /s,a 5m /s ,s 37.5m ===-

则由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得:5.3752

1

202=?-t t 解得:t 1=3s,t 2=5s

因为汽车经过0

00V t 4s a

-=

=已经停止运动,4s 后位移公式已不适用,故t 2=5s 应舍去. 即正确答案为A.

【点评】在处理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一定要考虑质点是否有返回的可能.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小球以0v 10m s =/、加速度为2a 5m /s =-沿斜面向上运动,斜面长L=10m .求小球经过中点需要的时间.

【答案】1222()

22()t s t s =+=-

类型八、追及(相遇)问题

例8、汽车正以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S米远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m/s 的速度做

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6m/s 2

,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S 大小为多少?

【思路点拨】画出它们的运动示意图,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关键。

【答案】3m

【解析】解法1:公式法

自行车和汽车运动的时间是相同的,设为t ,设二者速度相同时汽车位移为x 1,自行车的位移为x 2,则根据题目所提供的物理情景有:

2121121

x s x x v t at x v t 2

-人=+ = =

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时有:1v v =人 解得:S=3m 解法2:图象法

由v t -图象的特性可知,S 梯是汽车的位移,S 矩是自行车的位移,则有: S S S -=梯矩

104t 4t S 2+?-?=104

t 16

s -== 得到S=3m

【点评】追及和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讲,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

一位置.可见,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Δt,则运动时间关系为t t t =+?甲乙.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火车以速率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 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率V 2做匀速运动,于是司机立即使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要使两车不致相撞,求出a 应满足关式.

【答案】S

V V a 2)(2

21-≥

类型九、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例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 Hz 的低压交流电.求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v 2等于多少?小车的加速度a 等于多少?请你依据本实验原理推断第7计数点和第8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思路点拨】某点的速度用平均速度来求,加速度可用逐查法求解。

【答案】0.49 m/s 0.88 m/s 2

9.74cm

【解析】:(1)132

2(4.47 5.34)10/0.49 m /s 20.1

v v m s -+?==

=? (2)由于两相邻间点所用的时间为T 0.1 s = 及2x aT ?=,且有

23123423453456456756x x 5.34 cm 4.47 cm 0.87 cm x x 6.21 cm 5.34 cm 0.87 cm x x 7.10 cm 6.21 cm 0.89 cm x x 8.00 cm 7.10 cm 0.90 cm x x 8.86cm 8.00cm 0.86cm x 0.88cm

-=-=-=-=-=-=-=-=-=-=?≈

根据公式2x aT ?=得:

22222

0.8810/0.88 m /s 0.1

x a m s T -??=== (3)7867x x x 8.86 cm 0.88 cm 9.74 cm =+?=+=

举一反三

【变式】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 /s )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

v

a

t

?

=

?

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tanα

=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

v

a

t

?

=

?

算出

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答案】C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规律 一.基本规律: v = t s 1. 公式 a = t v v t 0- a =t v t v = 2 0t v v + v =t v 21 at v v t +=0 at v t = 021at t v s + =22 1at s = t v v s t 20+= t v s t 2 = 2 022v v as t -= 重要推论22t v as = 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2 t v =v = =t s 2 0t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 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N ; 则?S=S 2-S 1=S 3-S 2= …… =S N -S N -1= aT 2 三.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和物体的运动过程。 (2)明确已知量和要求的物理量(知三求一:知道三个物理量求解一个未知量)。 例如:知道a 、t 、0v 求解末速度t v 用公式:at v v t +=0 (3)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为正方向),确定正、负号。 (4)选择恰当的公式求解。 (5)判断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根据正、负号确定所求物理量的方向。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3.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

2021年高考物理专题练习: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1 年高考物理专题练习:匀变速直线运动 1、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象,其中做匀变速运动的是 ( ) A.甲、乙、丙 C.甲、丙、丁2、关于匀变速直线运 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B.位移总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C.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方向一致 D.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并不一定都相同 3、(双选)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保持不变 B.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一定相等 C.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一定相等 D.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与时间成正比 4、如图所示,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质量大的下落得快 B.质量小的下落得快 C.两球下落的时间相同 D.两球下落的加速度不同 5、(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则( ) 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1.2 m/s2 B.甲、乙、丁 D.乙 甲丁

C.前 3 s内的位移大小是 6 m D.第 3 s末的速度大小是 3.6 m/s 6、一物体做加速度为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的速度为2v0.在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 3v20 B.2a v 20 a 7、秋日,树叶纷纷落下枝头,其中有 一片梧桐叶从高为 5 m 的枝头自静止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g取10 m/s2)( ) B .0.5 s C.1 s D.3 s 8、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加速度大小恒为 1 m/s2 B.在0~2 s内的位移大小为1 m C.2 s末的速度大小是 4 m/s D.第 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9、一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由于前方出现危险情况,汽车 必须紧急刹车.刹车时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2.刹车后汽车滑行的距离是() A .40 m B.20 m C.10 m D.5 m 10、(双选)伽利略曾经假设了两种匀变速运动:第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第二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那么,关于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 B.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的变化不等 C.经过相同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 D.经过相同的位移,速度的变化不等11、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2v2 0 A . a D. v2a20 A 0.1 s

知识讲解_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提高)

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即位移和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规律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3、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v-t图象的物理意义。【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一、质点的概念 要点诠释: 1、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2、说明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科学的抽象,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在实际所研究的问题中,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无关。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 要点二、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分 要点诠释:

路 程 路 程质点运动轨 迹的长度 标量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速度瞬时 速度 运动物体在 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 置)的速度 矢量 方向:物 体的运动 方向 状态量 与时刻相 对应 平均速度是指质点通过的总位移与所用时 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 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 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 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 言的。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在公 式中,如果时间t非常短,接近于零, 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 度。 平均速率是指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时 间的比值,是标量。 平均 速度 物体的位移 与发生这段 位移所用时 间的比值, 矢量 方向:与 物体位移 方向相 同。 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平均 速率 质点通过的 总路程与所 用时间的比 值 标量过程量 与时间相 对应 【高清课程:描述直线运动的概念的规律】要点三、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专题二:直线运动考点例析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容之一。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 图象、V-t 图象等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本章容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体现在综合问题中,甚至与力、电场中带电粒子、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为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复习本章时要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章多与公路、铁路、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知识或电磁学知识综合。 一、夯实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202 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 +=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 ②202 t t V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m 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后第1个2s 内的位移是24m ,第4个2s 内的位移是1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B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3 12 m/s 2 C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3.9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D .假设汽车甲8s 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2 41-=3x x aT 得 22 412 12423m/s m/s 33412 x x a T --= ==-? 根据2 101112 x v t at =+ 得初速度为 2 0123242212m/s 13.9m/s 2 v +??=≈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00013.9 s 7.3s 2312 v t a --= ==- 可知汽车甲在8s 前速度减为零。 设汽车甲的加速度为a ,根据2 101112 x v t at =+ 得 02422v a =+ 汽车甲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0000--v v t a a = = 采用逆向思维,最后2s 内的位移为 201 61m 2v x a a '=--=-()() 联立解得 a =-2m/s 2 v 0=14m/s

选项A 正确,BD 错误。 C .汽车甲刹车到停止的距离 22 000014 m 49m 50m 22(2) v x a --===?-< 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车,选项C 错误。 故选A 。 2.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x =6m ,从此刻开始计时,乙做匀减速运动,两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12s 内关于两车位置关系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4s 时两车相遇 B .t =4s 时两车间的距离为4m C .0~12s 内两车有两次相遇 D .0~12s 内两车有三次相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题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0~4s ,甲车的位移为48m ,乙车的位移为40m ,因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后面6m ,故当t =4s 时,甲车会在前,乙车会在后,且相距2m ,所以t =4s 前两车第一次相遇,t =4s 时两车间的距离为2m ,故AB 错误; CD .0~6s ,甲的位移为60m ,乙的位移为54m ,两车第二次相遇,6s 后,由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又跑在前面,8s 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车还会有第三次相遇,当t =12s 时,甲的位移为84m ,乙的位移为72m ,甲在乙的前面,所以第三次相遇发生在t =12s 之前,所以在0~12s 内两车有三次相遇,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3.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 、B 、C ,对应时刻分别为t 1、t 2、t 3,其x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训练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训 练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匀变速直线运动训练题 选择题部分(1-20是单项选择题,21-24是双项选择题)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A ) 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自由落体第5个 s 经过的位移是第1个 s 经过的位移的倍数为( B ) B.9 3.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C ) ∶1 ∶2 ∶3 ∶4 4.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 C) s s C.2 s D.(2-1)s 5.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A ) A.a v n 2)1(2 2 - B.a v n 22 2 C.a v n 2)1(2 - D. a v n 2)1(2 02 - 6.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A )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7.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D ) A.乙比甲运动得快 s 乙追上甲 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专题(新编)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专题 图象与 图象的比较: 图象与 图象 图象 速度示加速度 1. 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右 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 C.a 、b 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之比是2∶3 D.在t=3s 时刻a 、b 速度相等,恰好相遇 2.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

3.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t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5.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 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6.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 .第2s 末质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C .第4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 .第3s 末和第5s 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0t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 1 at t v s +=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 0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4.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5.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6.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 /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 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专题二:直线运动考点例析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本章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图象、V-t图象等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看,本章内容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体现在综合问题中,甚至与力、电场中带电粒子、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电磁感应现象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为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复习本章时要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本章多与公路、铁路、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知识或电磁学知识综合。 一、夯实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作为质点。) 2.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3.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4.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5.注意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at V V t +=0,2021 at t V s +=,as V V t 2202=- t V V s t 2 0+=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 、t 、a 、V 0、V t ,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如果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一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 =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 m - s n =(m-n)aT 2 ②2 02 t t V V V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22 202 t s V V V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 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 2 s t V V <。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练习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 B、加速度保持不变,每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C、加速度保持不变,每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D、物体的速度的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2、一物体以初速度v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冲上一光滑斜面,到达顶端后又返回到原处,所用时间为t,回到原处时的速度和初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个物体在时间t内的加速度大小是() A、v/t B、0 C、2v/t D、无法确定 3、一个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下面说法

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速度的变化与时间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变化率是一个恒量 D、如果加速度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作匀加速运动,如果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物体作匀减速运动。 4、对于一个做单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小 B、加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 C、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 D、加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小 5、(2015 广东七校三联)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x-t)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内()

x /m t /0 1 2 3 4 甲 乙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4s 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 m 6、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的位移是1米,关于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 、质点加速度是2 1m /s C 、1秒末的即时速度是1m/s D 、第5秒内位移大小为9m

德州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其 2 1 x t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t=0时,物体的速度为ab C.0~b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2 D.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 1 2 x v t a t =+ 加 得 2 11 2 x v a t t =+ 加 即 2 1 x t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D正确; B.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2 2 1 a v k ab b === 选项B错误; C.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1 - 2 a a = 加 解得 -2 a a = 加 将t=b代入2 1 2 x v t a t =+ 加 得

()222011 2222 x v t a t ab b a b ab =+=?+?-?=加 选项C 错误。 故选D 。 2.“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若高速公路(可视为平直公路)同一车道上两小车的车速均为108km/h ,车距为105m ,前车由于车辆问题而紧急刹车,而后方车辆的司机由于低头看手机,4s 后抬头才看到前车刹车,经过0.4s 的应时间后也紧急刹车,假设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6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不会相撞,两车间的最小距离为12m B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车速为6m/s C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后车车速为18m/s 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两车的初速度0108km/h 30m/s v ==,结合运动学公式知两车从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 22 0130m 75m 226 v x a ==?= 则后车从开始到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 2130(40.4)m 75m=207m>105m+=180m x x ?++= 所以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已经停止,距后车减速到速度为0的位置相距 207m 180m 27m x ?=-= 根据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以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处理,则相撞时后车的速度 2 2v a x ? 解得 18m/s v = 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3.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中PQ 为抛物线,P 为抛物线的顶点,QR 为抛物线过Q 点的切线,与t 轴的交点为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 (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也就是研究的问题不突出转动因素时。】 【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 【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 四、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 2、位移:【矢量】 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 ③单位:m 3、路程【标量】: 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五、速度 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在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瞬时速度: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瞬时速度的含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 x v t == 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s v t == 路程 时间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相等) 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1小于v2)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这个全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为。 专业技术分享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运用方法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运用方法总结 主标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运用方法总结 副标题:总结运动学公式的规律特点,为本知识点备考提供精辟的总结。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方法总结 难度:2 重要程度:3 内容:方法总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涉及v0、v、a、x、t五个量,每一个基本公式中都涉及四个量,选择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根据所涉及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公式求解,会使问题简化。 2、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分段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列方程的解题策略,就是数学中的分段函数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分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意画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示意图,直观呈现物体的运动过程。 (2)明确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性质,找出题目给定的已知量、待求未知量以及中间量。 (3)合理选择运动学公式,列出物体在各阶段的运动方程,同时列出物体各阶段间的关联方程。 (4)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的公式较多,各公式相互联系,大多数题目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开阔思路,通过分析、对比,根据已知条件和题目特点适当地拆分、组合运动过程,选取最简捷的解题方法。 3、求解汽车刹车类问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清楚汽车的运动过程,一般都是先判断刹车时间或刹车位移,即判定汽车在给定时间内或位移内是否已停止,千万不能乱套公式。 4、在解题过程中,有些物理量没有给定,但是解题过程中还要用到,这就要大胆的设一些题目中的未知量,通过数学演算把不必要的设置量进行消元,最后的结果只保留题目中给定的物理量即可。 5、本文总结的规律,适用的条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在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概念及公式】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基本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公式为:v(t)=v(0)+at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公式为:s=v(0)t+1/2at^2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为:v(t)^2-v(0)^2=2as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1、受恒外力作用 2、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二、【规律】 位移公式推导: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 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X=aT^2(△X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X为位移 V为末速度 Vo为初速度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基本比例关系 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②前1秒内、前2秒内、……、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4:9……:n^2。 ③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个t内(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④通过前1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1:t2:……:tn=1:√2:√3……:√n。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 1、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达到20m/s,求: (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 2、某高速公路最大限速为40m/s,一辆小车以30m/s的速度在该路段紧急刹车,滑行距离 为60m.(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该小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 (2)若该小车以最大限速在该路段行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3s,求该车的安全距离为 多少?(安全距离即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至停止,车运动的距离) 18. 解:(1)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v=at得: (2)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得: 答:(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100m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秒内的位移比第5秒内的位移多4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s内的位移。

4、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经2s速度变为6m/s,求:(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前进9m所用时间;(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25.【答案】(1)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得出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为: x= = t= ×2=16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a= m/s2=﹣2m/s2 (2)解: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根据x=v0t+ 得:9=10t﹣ 解得:t=1s (3)解:根据(2)可知汽车经10s停下,所以刹车后12s前进的距离即汽车刹车10s前进的距离, 由逆向思维法可得:x= = =50m 5、如图所示,小球在较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向下滑,在 到达底端的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为 7 15 L,其中L为斜面长,则 (1)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2)斜面的长度L是多少? 14:3s 15m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归纳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归纳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定义为: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概念及公式】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s(t)=1/2·at^2+v(0)t=【v(t)^2-v(0)^2】/(2a)={【v(t)+v(0)】/2}*t v(t)=v(0)+at 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x=v0t+1/2at2; 位移---速度公式:2ax=v2;-v02; 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受恒外力作用 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二、【规律】 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1=V0+at 页 1 第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瞬时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关系:V^2-V0^2=2as 位移公式X=Vot+1/2·at ^2=Vo·t(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公式推导: ⑴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 s=[(v0+v)/2]·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 s=[(v0+v0+at)/2]·t=[v0+at/2]·t=v0·t+1/2·at^2 ⑵利用微积分的基本定义可知,速度函数(关于时间)是位移函数的导数,而加速度函数是关于速度函数的导数,写成式子就是ds/dt=v,dv/dt=a,d2s/dt2=a 于是v=∫adt=at+v0,v0就是初速度,可以是任意的常数进而有s=∫vdt=∫(at+v0)dt=1/2at^2+v0·t+C,(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显然t=0时,s=0,故这个任意常数C=0,于是有 s=1/2·at^2+v0·t 这就是位移公式。

直线运动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一章:直线运动 一.复习要点 1.机械运动,参照物,质点、位置与位移,路程,时刻与时间等概念的理解。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υt,S~t图线,υ~t图线 3.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4.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S v t at =+ 02 1 2、at v v t +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图线 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重要推论 6.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一模块:描述运动和物理量 『夯实基础知识』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2、参考系(参照物) 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 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通常都是以地球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3、平动与转动 平动:物体不论沿直线还是沿曲线平动时,都具有两个基本特点: (a)运动物体上任意两点所连成的直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 (b)在同一时刻,平动物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因此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作为质点来处理。 转动:分为定轴转动和定点转动,定轴转动的特点为:(a)在转动过程中,物体上有一条直线(轴)的位置不变,其它各点都绕轴做圆周运动,且轨迹平面与轴垂直。(b)物体上各点的状态参量,除角速度之外都不相等。定点转动的特点是运动过程中,物体内某一点保持不动的机械运动,绕定点转动的物体只有一点不动,其它各点分别在以该固定点为中心的同心球面上运动。

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

高三复习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知识要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四大基本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个重要推论 ①平均速度/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相邻两端等时位移差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初速度为0的几个比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 火车刹车后 7 s 停下来,设火车匀减速运动的最后 1 s 内的位移是 2 m ,则刹车过程中的位移是多少米? 2. 质点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10m/s2,求4s后质点的位移与第四秒质点的位移。 3.某航母跑道长为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 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作者:初高中物理讲解(可在微信中关注) 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在v-t图像上为一条直线,直线斜率就是加速度。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a)瞬时速度的计算,(上一章内容) b)v-t图象性质,斜率就是加速度,但是正切值不是加速度;斜率可以是正,也可以 是负,所以加速度也有正负之分。正负代表什么含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a)v = v0+at,v0 = 0,a = 0 的含义 b)图中a、b、c三条直线的物理含义? 图中速度如何变化?

例题: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a) 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坐标轴的单位;另外一点注意物理公式与数学所学函数图像

性质的对应关系。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公式的矢量性; b)公式的图像含义,自己结合课本总结。

例1:

例2: 【解析】位移就是v-t图像中v与t之间的面积,但是此题中,速度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要注意。所以x= x1 - x2 = 6-3 = 3,原坐标为5,所以运动后的坐标为5+3 = 8,所以答案是B。 例3: 【解析】错误解法,将3S带入S=24t-6t2=24×3-6×32=72-54=18m,V=S/t=18/3=6m/s,选A。 错在哪里呢?由于是做减速运动,没有考虑在3s之前汽车是否已经停了下来。这就是 物理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即在实际中物理意义,而非简单的套用公司解数学题。 正确的做法,首先判断在3s之前汽车是否停下来,如果停下来实际上汽车走了几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