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语境对汉英翻译的影响
[浅析“中式英语”翻译中汉语思维的影响]浅析中式英语
![[浅析“中式英语”翻译中汉语思维的影响]浅析中式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c92f15fa4431b90d6d85c724.png)
[浅析“中式英语”翻译中汉语思维的影响]浅析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受汉语语言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中介语变异体,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过渡现象。
它是在已经有了第一语言用于思维,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很难开始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
要学会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需要以对该种语言相当程度的掌握为前提。
不可能一开始就学会。
一汉语思维导致“中式英语”翻译的形成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制约着句子结构。
汉语和英语在思维方式上截然不同。
尽管我们希望英语学习者能达到用英语思维来思考,不用汉语思维直接进行交际或写作,但是,由于想进行的交际内容的广泛和以掌握的英语知识的贫乏,初学者在进行交际或写作时,仍然会很自然的先用汉语思维思考,再用英语将思维结果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中式英语。
如:①He kicked the ball with his foot,(He kicked the ball,他一脚把球踢开了。
)②Bob hit my face,(Bob hit me in my face,鲍勃打了我的脸。
)以上二个句子从语法结构上来看都是正确的,但均不符合英语习惯,就是因为英语国家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与我们是截然不同的。
如例句1,英语国家的人认为“踢”(kick)这一动作本来就只能由脚来完成,不必再加“with his foot”,因此不能延用汉语的“一脚踢开”的习惯。
在例句2中,汉语思维强调“打了脸”,而英语思维习惯则需表达为“打了我”,脸则只是打在身体上的某个地方。
二汉语主体思维的倾向差异使得“中式英语”翻译更为明显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表达上其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描述实物和阐述事例的过程中,特别是当涉及到行为主体时,汉语习惯于用人或表示生物的词做主语(或潜在的主语),而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做主语如:The thought of resuming filled her with fear,她一想到要返回去,心里就害怕。
汉英翻译技巧第3章 汉语词语的翻译

A Hired Wife
by Rou Shi
“So you’ve been seduced by the witch!” she would cry. “You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your old carcase.” The young woman overheard these abusive remarks time and again. After that, whenever she saw the scholar return home, she always tried to avoid him if his wife was not present. But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his wife, the young woman considered it necessary to keep herself in the background. She had to do all this naturally so that it would not be noticed by outsiders, for otherwise the wife would get angry and blame her for purposely discrediting her in public. As time went on, the scholar’s wife even made the young woman do the work of a maid-servant. Once the young woman decided to wash the elderly woman’s clothes.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和翻译

文化语境与词义的理解和翻译1.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P9指称意义(Denotation): cognitive meaning, refers to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erm and the object, idea, or action it designates.蕴涵意义(Connotation): affective meaning, refers to the emotive and associational aspects of a term.陆国强定义为:指称意义:strict and literal meaning蕴涵意义:implied and suggested meaning2. 汉英文化差异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Culture:1.refined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art, literature, etc.2.state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3.particular form of intellectual expression, e.g. in art and literature4.customs, arts, social institutions, etc. of a particular group or people5.development through training, exercise, treatment6.growing of plants or rearing of certain types of animals7.(biology) group of bacteria grown for medical or scientific study.Nida(1969)认为,人类社会存在文化的共核,世界各国文化的共性大于个性。
文化语境与词语翻译

色彩文化
红: 红运 good luck 红利 dividend 红榜 honor roll 红茶 black tea 红糖 brown sugar 红豆love pea a red battle 血战 red ruin 火灾 red sky 彩霞 眼红 Jealous 黄: 黄色书刊blue books and periodicals 黄色影片blue film, pornographic film 黑: 黑心Evil mind黑手 evil backstage manipulator 黑线 a sinister line 黑幕 inside story of a plot
9 遗憾的是,一些城市谣传开征物业税都是“光打雷,不下 雨”,物业税继续空转,公众只能焦虑。 Regrettably, rumors went about that a number of cities would begin to impose property tax but they only baked without biting, for no such tax has ever being levied so far and the public can do nothing but show concerns. 10 我们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电一来, 马上就可 以生产了。 11 付之东流 12 现在的副系主任,当年曾亲手送别死者,如今却不知该怎样 抚慰生者。他为手下的一头头“老黄牛”的处境而发愁,却 无计可施。 The vice dean in office, who attended the funeral, does not know how to console the living now. He is worried about the conditions of the hard working men under him, but can do nothing.
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

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汉英翻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汉英翻译作为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的现状对于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的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翻译市场和翻译方法。
2.1 翻译市场在当代中国,汉英翻译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需要进行汉英之间的翻译。
这使得汉英翻译市场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供翻译人员发展。
2.2 翻译方法当代中国的汉英翻译方法多种多样,翻译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语境选择适合的翻译方法。
常见的汉英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和文化转换等。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翻译目的,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3. 挑战与解决方案尽管当代中国汉英翻译市场前景广阔,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3.1 文化差异汉英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文化差异。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对翻译造成困扰,使得翻译人员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译人员需要对两种语言和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3.2 技术工具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汉英翻译中的技术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器翻译、术语库和云端翻译等工具为翻译人员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翻译方法。
翻译人员应积极学习和使用这些技术工具,以提升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3.3 语言变化语言是活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汉英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语言的变化,尤其是当代汉语和英语的新词汇和短语的出现。
只有保持对语言的敏感度,翻译人员才能更好地应对语言变化带来的挑战。
4. 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当代中国汉英翻译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测:4.1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汉英翻译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论文化背景对跨文化英语口语交际效果的影响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广告翻译中功能对等的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Scarlett’s Pragmatism in Gone with the Wind《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论关联理论对旅游资料英译的指导意义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商标的英译策略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浅析希腊罗马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 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李尔王和格勒旺布王比较研究从合作原则的违反谈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实现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开题报告+论)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分析《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莫比迪克》中不同的人物特点外国品牌中译的创新翻译研究《蝴蝶梦》中的哥特式元素浅析女主人公性格对其婚恋的影响—在《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婚恋比较浅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红”、“黄”汉英联想意义对比研究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欲望号街车》女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女性主义解读A Preliminary Study on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On Ambiguity of Human Conversations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盖茨比的悲剧成因分析小说《鸡蛋的胜利》中扭曲的“美国梦”英语习语汉译的策略探讨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论直译与意译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认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剖析《飘》中的人生价值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研究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解读《拉帕希尼的女儿》中的父爱女性主义的觉醒:论凯特•肖班的《觉醒》中英文商标翻译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论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The French Revolution in the Novel A Tale of Two Cities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的运用Cultural Conflicts in Daisy Miller—An Analysis on Henry James’ International Theme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英语系经贸英语)国外对华“双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全球商务中基于文化差异的品牌名称翻译初中英语教师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论童话《小王子》的象征创作从功能派目的论角度看商品说明书的英汉翻译试析《老人与海》的悲喜色彩A Study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Barn Burning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红楼梦》杨霍两译本建筑名比较论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在美国》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论苔丝悲剧的成因中西礼仪对比浅探篮球文化的理论构建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哈克贝里·费恩与汤姆·索亚性格的对比分析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试析《生死疲劳》英文版风格之再现:文学文体学视角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应对策略《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A Research on Frances Burnett’s “Fauntleroy” Writing Style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性格分析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广告英语的特色与翻译技巧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浅析构词法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谈西方婚姻文化对当代中国女性婚姻观的影响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E-C Translation of Adverbial Clauses in Business Contr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普通而独特的女性形象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矛盾的女性主义观—读乔治.艾略特的《弗罗斯河上的磨房》浴火凤凰——美国黑人作家眼中的黑人生活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海斯特—《红字》中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女英雄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The Study of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ome Requirements to the Translators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Confucianism’s Influence on Transcendentalism:Reflection on Emerson’s and Thoreau’s Philosophy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英语系经贸英语)论苹果公司的撇脂定价策略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论商务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浅析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特征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从到《到灯塔去》的主要角色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英语课堂焦虑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解决策略浅谈企业形象广告设计浅析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Culture-oriented Strategies in Publicity Material Translation for Y angzhou City: 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The Cultural Predicament and Transcendenc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the Allusion in News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An 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商务英语中的颜色词浅析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谈双关语的翻译论英语小说中俚语的汉译对《野性的呼唤》中的狗——巴克的分析研究《老人与海》和《白鲸》的生态意识对比A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in Advertising TextAnalysis of Social Condition from American Gold Rush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Strategies of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Analysis on Heathcliff'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英语新闻中批评性语篇的对比分析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苔丝悲剧人生的起因“eye”的认知分析中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比较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浅析《飘》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释意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汉英口译策略研究》范文

《释意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汉英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愈发频繁,口译在各类国际会议、商务谈判、文化交流等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汉英口译中,文化负载词作为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其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果。
因此,从释意论的视角下研究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释意论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及重要性释意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核心是传递原文的意义和内涵,而非简单的语言转换。
文化负载词则是指那些蕴含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们是特定文化中的独特表达,反映了该文化的历史、社会、风俗等特征。
在汉英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准确翻译是传递文化信息、确保交流顺畅的关键。
三、文化负载词汉英口译的难点在汉英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往往存在以下难点:一是文化差异导致的词汇空缺或语义不对等;二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三是专业领域文化负载词的复杂性。
这些难点要求口译员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释意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汉英口译策略(一)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口译员应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价值观、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等,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把握文化负载词的内涵。
同时,要尊重文化差异,避免直译导致的误解。
(二)灵活运用翻译技巧1. 直译加解释:对于那些蕴含特定文化内涵但英语中无对应词汇的文化负载词,可以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式,即保留原词的意义并进行适当的解释,以确保听众理解。
2. 意译:对于因文化差异导致语义不对等的文化负载词,可采取意译的方式,将原词的意义用英语中的相应表达进行转换。
3. 借词:借鉴外语中的词汇或表达方式,使其符合汉语或英语的表达习惯。
这种方式在翻译专业领域文化负载词时尤为有效。
(三)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口译员应通过学习、实践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对中西文化的认知、语言表达的敏感性等。
此外,还要关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以便在翻译专业领域文化负载词时能够准确把握其含义和内涵。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俚语汉译研究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俚语汉译研究作者:赵荣娜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9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文化领域的精神追求亦有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推动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进程,使得英语俚语在语言中的文化含义亦体现得更加清晰。
由于既往英语俚语的文化研究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真正将其应用到汉译工作中,使其无法有效地满足现代文化领域对汉语翻译功能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俚语;汉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9-109-03【本文著录格式】赵荣娜.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俚语汉译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9):109-111.俚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语言文化,但是并没有作为广泛流行的语言进行推广,其使用也并不鲜见,但是大多时候都是非正式场合使用。
但是,无论是英语还是英语俚语,在实际使用中,都存在文化差异现象,所以,英语俚语在汉译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文化差異问题,才能避免翻译错误。
在实际交流中,人们往往使用俚语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而如何保证俚语汉译的正确表达效果,则是当前必须研究的重点问题[1]。
另外,为了更加有效地避免英语俚语在汉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译者不仅要适当考虑源语与目的语在文化背景上的翻译差异,还要全面结合接受者对语言文化的综合理解能力,并以此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翻译机制,使得英语俚语能够通过更加形象生动的语言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本文就英语俚语在语言中的文化含义,结合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俚语在汉译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几点合理的汉译策略,并予以简单的阐述,以做参考。
一、英语俚语在语言中的文化含义语言本身属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
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的英语俚语,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化语境对汉英翻译的影响
摘要: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根据爱德华·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的文化语境理论,汉英翻译相当于将信息从高语境文化向低语境文化传递。
本文将从句法结构、语义及语用三个角度探讨文化语境对汉英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翻译
1.引言
如果有人将翻译仅仅视为一般的文字转换活动,那么他对翻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杨绛先生曾将翻译比作“奴仆”,但却同时要照顾作者和读者两个主人。
这一比喻不仅告诉我们翻译工作的高难度,同时要指出了翻译活动不是译者一个人的事,译者的职责是帮助作者和读者沟通。
由此可见,翻译本质上市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所以笔者试着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来探讨汉英翻译问题。
2.文化语境
美国人类学家以及跨文化研究专家爱德华·霍尔提出文化对交际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并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高语境文化”是指“交际中大部分信息都隐含在现场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而“低语境文化”是指“交际的大部分消息都是清楚明确的”(Hall, 1976: 70)。
换言之,在高语境文化里,如日本、韩国、中国,人们在交际的时候更加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不会把语言交流看作主要的信息来源。
大家在交流时非常依赖语境来进行信息的传达。
而在低语境文化中正好相反,人们更习惯将想法转化成语
言。
他们认为如果不用清楚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方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3.文化语境与汉英翻译
根据霍尔的文化语境理论,汉英翻译相当于将信息从高语境文化向低语境文化传达。
那么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避免在沟通时含糊不清甚至可能引起误解的表达。
接下来笔者将从句法结构、语义及语用三个角度探讨文化语境对汉英翻译的影响。
(1)句法结构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不同在句法结构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汉语属于高语境文化,更依赖于语境,而英语正好相反。
所以,汉语句子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呈隐性状态的,而英语句子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呈显性状态。
这也是形合(英语)和意合(汉语)在句法结构上的表现。
具体来说,英语中的衔接手段显然比汉语更常见。
汉语中常见到无主句、紧缩句、名词作谓语等现象。
而在英语中,除了祈使句,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谓语动词必须由动词担任。
例如(a)在当今社会上,学好英语十分重要。
(b)明天星期天。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a例为无主句,加上主语句使句法结构更加清晰,才能使低语境文化(英语)读者读懂译文。
b例中“星期天”这一名词充当谓语,翻译时需加上谓语,主谓的关系才能为英语读者理解。
c例需添加衔
接手段,使译文结构完整,从而使句子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所以译文如下:
(1)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aster English in society today
(2) Tomorrow is Sunday.
(3) 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 (张培基, 1998: 75)(2)语义
在高语境文化中,词义高度依赖语境解释,有些甚至是字典当中找不到的解释。
如以下一组例子,说话的语气不同,前者是祝愿,后者是陈述,所以“将来”的语义是不同的。
需要译者在译文中用更明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免造成英文读者的误解。
(1)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2)这孩子将来要死的。
(1) The child is destined to be rich
(2) The child will eventually die.
(3)语用
高语境文化的语用内涵也更为丰富,如果译者无视其语用内涵,只做机械的语言转换,可能会造成交际的失败。
比如,中国人喜欢在送客的时候说一句“慢走”,这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送客礼貌用语,并非真的要客人慢慢地走。
了解了这一语用内涵,就可直接将其译为
“goodbye”。
4.结论
当我们从高语境文化到低语境文化进行翻译时,如汉译英,要考虑两种语境文化交际不同的交际特点,使译文的句子结构更加清晰,将依赖语境解码的语义和语用内涵明确地在译文中表达出来,如此,低语境文化的读者不会被“含糊”的表达困扰,译者才能完成协助双方沟通的任务,避免交际的失败。
参考文献:
[1] Davis, Linell,中西文化之鉴[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Hall, Edward T., 1976. Beyond Culture. New York:Doubleday.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 李淑琴,语境——正确翻译的基础. 中国翻译 [J].,2001(1)
[5]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