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统计分析软件》论文

《统计分析软件》论文报告

论文题目:

金融发展模型

——中国GDP与若干可测变量理论及回归关系研

课程及课堂号:序号: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学院:邮箱:完成时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分析软件》论文报告

作者声明

本论文报告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报告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论文报告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

作者学号:

作者签名:(手写有效)

201 年月日(手填时间)

金融发展模型

——中国GDP与若干可测变量理论及回归关系研究摘要: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但基于普适西方经济学原理的一些基本规律还是具备的。本文通过对GDP与金融市场的若干可测变量:贷款余额、证券融资额、投资总额以及CPI理论关系的论述,并结合中国历年GDP与该几项变量间的实证回归分析,来建立GDP与该几项可测变量的量化关系,并论证实际情况下,前述理论之适用性。并建立GDP与该四项可测变量的回归模型,称之为“金融发展模型”,借以进一步说明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金融发展;GDP;贷款余额;证券融资额;投资总额

一、贷款余额与GDP的关系

(一)、一般理论

一般认为,贷款与经济是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贷款余额变化既是经济观察规模变化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谢平等,2002)。经济增长需要资金支持,引发了贷款需求。GDP 规模越大,贷款需求也就越大。贷款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增长。贷款作为经济主体的一种融资形式,其实质在于创造货币和配置金融资源,它增大了货币总量并加快了金融资源的流转速度。贷款调剂了资金余缺,缓解企业和消费者的流动性约束,增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并扩大了生产能力,进而推动了GDP增长。

上述贷款与GDP相互作用的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式:贷款↑→投资、消费↑→GDP↑→贷款↑······(↑表示增加)。

(二)、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

本实证研究分析所使用的样本取自1980——2007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直接以贷款余额L与GDP作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2、对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1-1

描述性统计量

均值标准差N

GDP 67596.75 68722.001 28

表1-2

模型汇总b

模型 R R 方 调整 R 方

标准 估计的误差

1

.998a

.996

.996

4468.133

a. 预测变量: (常量), 贷款余额。

b. 因变量: GDP 表1-3

相关性

GDP 贷款余额 GDP

Pearson 相关性

1 .998** 显著性(双侧) .000 N

28 28 贷款余额 Pearson 相关性

.998** 1 显著性(双侧)

.000 N

28

28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1-4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1)相关性中,GDP与贷款余额L是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达99.8%。

(2)回归分析中,模型中常量与自变量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统计结果是显著的。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GDP与贷款余额L的回归方程式:GDP=4271.973+0.912L;模型

的拟合度也是相当高的,如下图:

图1

二、证券融资额与GDP的关系

(一)、理论关系

证券市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本有效配置的重要机制。普遍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现代化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将成为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的融资方式,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只能说是刚刚开始。世界银行对中国资本市场状况所作的判断是: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尚不能发挥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其原因在于中国资本市场依托的仍是一个具有众多非市场经济因素的环境,其中突出的因素之一是国有企业的无风险经营。

企业债券融资在中国是先于股票融资获得管理层鼓励认可的,因为发行债券融资不会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早在1987年3月1日国务院就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对企业债券进行统一管理。所以,在股票融资还存在争议的时候,企业债券已经起步并初具规模。但是从图4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也很有限,18年间的最高发行额竟是1992 年的683.71 亿元) 自1993 年以后,企业债券融资额开始回落,而且始终徘徊不前,债券融资占全部企业外部融资比重很小。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1)国有企业作为发债主体缺乏足够的信誉,这是制约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直接原因。而1993

年开始的大规模国债的顺利发行,也恰恰反映了融资主体信誉对融资成功与否所起到的关键作用。(2)政府推行“重股轻债”的发展策略,其焦点往往集中在如何发展股票市场,而企业债券市场建设却得不到足够的政策支持。(3)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相当滞后,导致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差,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总体而言,企业债券融资对中国的GDP 构成也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

证券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相对落后制约了证券市场融资作用的发挥,使得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受到限制。从企业融资需求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仍存在融资缺口。这其中除经济转轨的体制原因以外,证券市场不发达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尚不足以弥补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融资缺口,而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为企业的外部融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场所,正是弥补中国经济发展融资缺口的良好途径。从改善GDP 构成的角度看,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为大量出现在第三产业中的新兴、重点行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外部融资机会,通过微观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并最终通过第三产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实现中国GDP构成的优化。目前中小企业创业板的建设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

本实证研究分析所使用的样本取自1980——2007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证券期货年鉴》。直接以证券融资额S与GDP作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2、对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表2-1

描述性统计量

均值标准差N

GDP 67596.75 68722.001 28

证券融资额13466.57 18763.734 28

表2-2

相关性

GDP 证券融资额

GDP Pearson 相关性 1 .980**显著性(双侧).000 N 28 28

证券融资额Pearson 相关性.980** 1

显著性(双侧).000

N 28 28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2-3

表2-4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1)相关性中,GDP与证券融资额S是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达98.0%。

(2)回归分析中,模型中常量与自变量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统计结果是显著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出GDP与证券融资额S的回归方程式:GDP=19252.614+3.590S;模型的拟合度也是相当高的,如下图:

图2

三、投资总额与GDP的理论关系

(一)理论关系

1、西方经济学关于投资与GDP关系的主要理论观点

凯恩斯学说着眼于国民经济短期的稳定运行,认为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可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从而达到提高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新古典综合派发展了凯恩斯学说,提出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的。从短期看,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新凯恩斯主义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了投资在供给方面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认为高投资率可带来高经济增长率。索洛和斯旺建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较高的投资率对短期的经济增长确有促进作用;但是长期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上世纪8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理论用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费用等在内的投资新概念,替代了传统意义的投资概念,再次得出高投资率带来高经济增长率的结论。从上述西方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看,扩大投资对于促进GDP增长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总额的概念及其关系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统计概念,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相关费用的总称。按管理渠道可以分为,建设和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其他投资。

(2)资本形成总额是国民经济核算概念,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资产减去固定资产处置和存货处置,具体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各核算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商品房销售增值+矿藏勘探形成的固定资本

+土地改良形成的固定资本-扣减项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形成总额的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支出法GDP中资本形成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转化为资本形成总额的过程中,主要增项包括三个:①投资统计口径以外的,小于50万元及其他零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②商品房销售增值、矿藏勘探形成的固定资本和土地改良形成的固定资本(不包括投资统计口径中已计入的土地开发投资)。③存货。

此外,还需要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必要的扣减,主要是:①购置旧建筑物、旧设备和土地所花费的投资。这部分投资只是用于资产价值的转移并没有增加新的资产。②固定资产投资的其他费用中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等。

3、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

(1)投资率是指按支出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中有多少份额用于投资。具体公式是,

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GDP)* 100%

(2)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指当年固定资本形成额年度实际增量占当年GDP 实际增量的比重。该指标是从需求角度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是,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当前固定资本形成年度实际增量/当年GDP实际增量)*100%

(3)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率等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乘以 GDP增长速度。该指标和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把“占GDP增量的百分比”,变成了“增长速度中的若干百分点”。

上述三个指标都反映了投资与GDP之间的关系。投资率反映了当年投资总量与GDP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贡献率和拉动率则反映了当年投资增量与GDP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投资贡献率在本质上决定于投资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投资率的分析也适用于投资贡献率。(二)、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

本实证研究分析所使用的样本取自1980——2007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直接以GDP 和投资总额I 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2、对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3-1

描述性统计量

均值 标准差 N GDP 67596.75 68722.001 28 投资总额 27682.14

35318.108

28

表3-2

相关性

GDP

投资总额

GDP

Pearson 相关性

1

.979** 显著性(双侧) .000 N

28 28 投资总额 Pearson 相关性

.979** 1

显著性(双侧)

.000 N

28

28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3-3

表3-4

残差5213719014.983 26 200527654.422

总计127513261355.250 27

a. 因变量: GDP

b. 预测变量: (常量), 投资总额。

表3-5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1)相关性中,GDP与投资总额I是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达97.9%。

(2)回归分析中,模型中常量与自变量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统计结果是显著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出GDP与投资总额I的回归方程式:GDP=14845.493+1.906I;模型的拟合度也是相当高的,如下图:

图3

四、CPI与GDP的关系

(一)、理论分析

CPI反映消费价格变化情况,是一个相对数。GDP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是一个绝对数。CPI的变动反映经济运行过程中物价变动情况,是观察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GDP的变化则反映经济的增长情况。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存在以下四种情形:高增长低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低增长高通胀。

高增长低通胀。主要特征是GDP高速增长和CPI的低位稳定并存,表明宏观经济处于良性运行的轨道,这是一个社会追求的最重要的经济目标。我国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就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这段时间是经济的“黄金增长期”。

高增长高通胀。主要特征是GDP的高速增长与CPI高位运行并存。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需求增长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价格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此时,由于经济高速运行,所以即使通胀压力较大,整个社会压力也不是很大。但如果分配不公,容易出现穷人补贴富人的情况,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在1992年至1995年期间就处于这样的阶段。

低增长低通胀。主要特征是GDP增长较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同时CPI也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缓慢,则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需求减少,从而使得产品

价格下降,CPI降低。促进经济增长成为整个社会的首要目标,可以采取适当的通货膨胀政策来刺激生产。政府会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我国在1988年至1991年期间就处于这样的阶段。

低增长高通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俗称“滞胀”。主要特征就是GDP增长比较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但同时物价上升加快,通货膨胀率一般超过5%甚至更高。滞胀要比单纯的通胀更可怕,对一个社会的破坏性更大。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曾多次出现投入型经济增长所诱发的通货膨胀。由于体制原因,加之各类投资主体普遍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整个投资规模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急剧膨胀,呈现出一种投资的积累扩张惯性。而投资规模膨胀的主要表现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膨胀,这就加大了以后时期信贷规模扩张的压力。一方面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要素价格上涨,形成了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由于

相当一部分投资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们的货币收入,这就加大了整个经济中通货膨胀的需求推动力量,加强了通货膨胀的需求压力。这种通货膨胀往往出现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如1978—1979 年,1984—1985 年,1987—1988 年以及1992—1994 年这四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所发生的通货膨胀。由以上分析可得,三者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会滞后于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二)、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

本实证研究分析所使用的样本取自1980——2007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为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变换后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变量的对数形式表示为lnGDP,CPI。

2、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表4-1

表4-2

相关性

lnGDP

CPI lnGDP

Pearson 相关性

1

-.211 显著性(双侧) .280 N

28 28 CPI

Pearson 相关性

-.211 1

显著性(双侧) .280 N

28

28

从分析结果上看来,CPI 与lnGDP 虽然呈现相反的变动,但考虑到统计的显著性问题,原假设是要被拒绝的。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下面一组图: 表4-3

表4-4

表4-5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拟合回归方程式中CPI的系数的P值=0.280,远大于0.05,因此原假设应该被拒绝,即CPI与lnGDP之间不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散点图如下:

图4

故而,我们要拒绝CPI与lnGDP的相关关系,或者说,起码是线性相关关系要被拒绝。这一否定将会在下面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进一步体现。

五、综合考虑五个变量对GDP的共同作用,我们可以模拟一个多元线性回归,将贷款余额L、

证券融资额S、投资总额I、CPI综合考虑进去。

我们假定该线性回归方程为:GDP=aL+bS+cI+dCPI 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表5-1

*.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除物价指数CPI以外,其他三个变量均与GDP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且显著。再来看回归分析:

表5-2

结果说明:

(1)表5-2显示变量引入办法为全部引入法;

(2)表5-3上显示了复相关系数R=0.999,可决系数R方=0.998,估计标准误S=3429.912;(3)表5-3下显示了方差分析的结果,SSR=127242682500.227,SSE=270578855.023,SST=127513261355.250,MSR=31810670625.057,MSE=11764298.044,F=2704.001,P=0.000<0.05,可认为变量GDP与L、S、I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显著;

(4)表5-4显示模型中的回归系数、常熟及t检验结果,从表中可看到t检验的P值:L回归系数的P1=0.000,S回归系数的P2=0.001,I回归系数的P3=0.003,CPI回归系数

的P4=0.938。

(5)因为P4远大于0.05,故变量GDP与CPI之间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重新引入L、S、I 判定y与L、S、I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显示结果如下:

表5-5

表5-6

表5-7

结果说明:

(1)表5-5显示引入三个变量:L、S、I;

(2)表5-6显示复相关系数R=0.999,可决系数R2=0.998,估计标准误s=3358.146 (3)表5-7显示了方差分析结果,检验统计量F=3761.076,P=0.000<0.05,所以可认为整个线性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4)表5-8显示了回归系数a=1.001,b=-1.164,c=0.430,a、b的P值均为0.000<0.05,c的P值为0.001,可认为因变量GDP与贷款余额L、证券融资额S、投资总额I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模型为:GDP=1875.401+1.001L-1.164S+0.430I,该模型即为本文所引述的——金融发展模型之一。

六、结语

在中国金融体系尚不发达的总体背景下,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贷款余额、证券融资额以及投资总额呈现的关系大体符合国际主流趋势。我们通过借助一些统计分析软件并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数据,甚至可以将这种影响关系进行量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金融市场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也预示着,我国的金融发展正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行。

然而,对于通货膨胀指数CPI这一指标,其尚难以反映出GDP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CPI数值较小(常在1左右浮动),而GDP数值通常相当大从而导致在如何建立适当的模型上产生了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市场发育不完

SPSS软件的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2012级01 班 姓名:韩祖良(20125991) 指导教师:王敏会 2015 年6月1日

作业1 方差分析 三组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X1)及红细胞计数(万/mm3,X2)如下表: A组B组C组 X1 X2 X1 X2 X1 X2 3.9 210 4.8 270 4.4 250 4.2 190 4.7 180 3.7 305 3.7 240 5.4 230 2.9 240 4 170 4. 5 245 4.5 330 4.4 220 4.6 270 3.3 230 5.2 230 4.4 220 4.5 195 2.7 160 5.9 290 3.8 275 2.4 260 5.5 220 3.7 310 3.6 240 4.3 290 5.5 180 5.1 310 2.9 200 3.3 300 要求: 1、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要求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请给出正态分布的检验结果, 另要求各总体方差齐性,给出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2、检验三组贫血患者的指标x1,x2间是否有显著差异,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如 果有显著差异,分析三组患者间x1指标是否有显著差异,x2指标是否有显 著差异? 3、最后进行两两比较,给出更具体的分析结果。 4. 画出三组患者x1,x2两指标的均值图。 答:1.将所需分析数据输入到SPSS中,首先判断各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对文件进行拆分:数据→拆分文件→按组组织输出→确定。然后进行正态性检验:文件→描述统计→探索,在绘制对话框中,选择按因子水平分组和带检验的正态图,最后单击确定按钮。最后得出结果如图(1),(2),(3)所示: 表(1)

多元统计分析(最终版)

题目:研究不同温度与不同湿度对粘虫发育历期的影响,得试验数据如表。分析不同温度和湿度对粘虫发育历期的影响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注:要对方差齐性进行检验) 不同温度与不同湿度粘虫发育历期表 根据上述题目,分析结果如下。 一、相关理论概述 F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 在方差分析的F检验中,是以各个实验组内总体方差齐性为前提的,因此,按理应该在方差分析之前,要对各个实验组内的总体方差先进行齐性检验。如果各个实验组内总体方差为齐性,而且经过F检验所得多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这时才可以将多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的差异归因于各种实验处理的不同所致;如果各个总体方差不齐,那么经过F 检验所得多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的结果,可能有一部分归因于各个实验组内总体方差不同所致。 但是,方差齐性检验也可以在F检验结果为多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的情况下进行,因为F检验之后,如果多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差异不显著,就不必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本文分析数据采用后一种方法,即先F检验再方差齐次性检验。

二、从单因子方差角度分析 (一)在假定相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分析 1、假定相对湿度恒为40%,分析不同温度对粘虫发育历期的影响。如下表: 温度℃ 重复 25 27 29 31 1 100. 2 90.6 77.2 73.6 2 103. 3 91.7 85.8 73.2 3 98.3 94.5 81.7 76. 4 4 103.8 92.2 79.7 72. 5 Ti 405. 6 369 324.4 295.7 T 2 i 164511.36 136161 105235.36 87438.49 在本例中,r=4,m=4, n=16 , =1394.7, = 123413.4696 T 2 /n=(1394.7)2/ 16=121574.2556 (式1) ( 式2) (式3) S E =S T -S A =1839.214-1762.297=76.917 (式4) 数据的方差分析表见表1. 表1 粘虫发育历期方差分析表 粘虫发育历期 (相对湿度40%) 来源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间 1762.297 3 587.432 91.646 .000 组内 76.917 12 6.410 总数 1839.214 15 分析表1可知,F 0.05(3,12)=3.49,F 值=,91.646,F>F 0.05,P=0.000<0.05,说明在相对湿度为40%时,不同温度对粘虫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同时,在方差齐次性检验中P=0.304>0.05,说明方差齐次性显著,如下表。以下方差齐次性检验于此类同,限于篇幅,直接得出结果,方差齐性检验 粘虫发育历期 Levene 统计量 df1 df2 显著性 1.351 3 12 .304 相关程序源代码附录如下:DATASET ACTIV ATE 数据集0. ONEW AY 粘虫发育历期 BY X2 /STA TISTICS HOMOGENEITY =493346.2105/4-121574.2556=1762.297 =123413.4696-121574.2556=1839.214

实验5多元统计分析spss

青岛农业大学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庞云杰 学号:20155653 班级:信计1502 指导老师:徐英 2017年11月28日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课:实验五 实验题目主成分分析 实验目的了解SPSS软件,掌握SPSS软件处理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操 作 实验地点及时间信息楼127机房,周二8-9节 实验内容 1. 了解SPSS软件及常用功能; 2.了解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3.掌握SPSS软件处理主成分分析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实验习题 1.题目简述: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2008年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估。选取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元)、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八项指标,具体数据见附件。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对全国31个地区的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整理实验报告。 解答如下: 2.(1)首先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标准化后的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标准化过程:点击分析—描述统计—描述; 相关系数矩阵过程:点击分析—相关—双变量然后确定。) 相关性 Zscore: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Zscore: 人均第三 产业增加 值/元 Zscore: 第二产业 占GDP的比 重/% Zscore: 第三产业 占GDP的比 重/% Zscore: 第三产业 就业人员 比重/% Zscore: 城镇化水 平/% Zscore: 第三产业固 定资产投资 比重/% Zscore: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Pearson 相关性 1 .933**.037 .532**.760**.930**-.005 显著性 (双侧) .000 .844 .002 .000 .000 .980 N 31 31 31 31 31 31 31

多元统计分析整理版.

1、主成分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主成分分析是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个指标转换成较少的几个相互独立的、能够解释原始变量绝大部分信息的综合指标,从而使进一步研究变得简单的一种统计方法。它的目的是希望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始资料的大部分变异,即数据压缩,数据的解释。常被用来寻找判断事物或现象的综合指标,并对综合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解释。 2、主成分分析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指标的信息。 设p 个原始变量为 ,新的变量(即主成分) 为 , 主成分和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 3、在进行主成分分析时是否要对原来的p 个指标进行标准化?SPSS 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自动进行标准化?标准化的目的是什么? p 21p x x x ,,, 21p ,21p y y y ,,, 21

需要进行标准化,因为因素之间的数值或者数量级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较小的数被淹没,导致主成分偏差较大,所以要进行数据标准化; 进行主成分分析时SPSS可以自动进行标准化; 标准化的目的是消除变量在水平和量纲上的差异造成的影响。 求解步骤 ?对原来的p个指标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变量在水平和量纲上的影响 ?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求出相关系数矩阵 ?求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确定主成分,并对各主成分所包含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解释 版本二:根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年的6项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二至表五,是SPSS的输出表,试解释从每张表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主成分并进行适当的解释:(下面是SPSS的输出结果,请根据结果写出结论) 表一:数据输入界面 表二:数据输出界面a)

(整理)基于SPSS的多元统计分析三种算法的实例研究.

基于SPSS的多元统计分析三种算法的实例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应用多元统计中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因子分析模型、判别分析模型解决三个有关经济方面的问题,从而能更深的理解多元统计分析这门课程,并熟悉SPSS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 关键词: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SPSS

第一章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1 研究背景 消费是宏观经济必不可少的环节,完善的消费模型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不同的理论可以建立不同的消费函数模型,而国内的许多学者研究的主要是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单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由于忽略了对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其所建立的方程必与实际有较大的偏离。本文综合考察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如收入水平、价格、恩格尔系数、居住面积等,采用进入逐步、向前、向后、删除、岭回归方法,对消费支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找出能较准确描述客观实际结果的最优模型。 1.2 问题提出与描述、数据收集 按照经济学理论,决定居民消费支出变动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水平、居民消费意愿、消费环境等。为了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现状,本文主要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模型。文中取因变量Y 为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自变量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 1(单位:元)、商品零售价格定基指数X 2(1978年的为100)、消费价格定基指数X 3(1978年的为100)、家庭恩格尔系数X 4(%)、人均住宅建筑面积X 5(单位:m 2)。本文取1900年至2009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公布的1996至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列于附录的表一中。 1.3 模型建立 1.3.1 理论背景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εββββ+++++=p p X X X Y ...... 22110 Y 表示因变量,X i (i=1,…,p )表示自变量,ε表示随机误差项。 对于n 组观测值,其方程组形式为 εβ+=X Y 即

多元统计分析spss分析论文

用聚类分析法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 学号:1110110047 姓名:何昌业 摘要:探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将收集的1994—2003年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件的发生情况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按其中毒发生情况将全部23种细菌中毒情况分为4类。本文选取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报道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的统计量作为研究数据。各项数据均来自于万方数据搜索。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其规律性,根据其内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 关键词: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聚类分析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食物也越来越丰富,但随之食物中毒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比较常见,对人们生活习惯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对1994—2003年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聚类分析。首先对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进行聚类,将全部细菌分为4类,然后对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原因等进行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清楚地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中毒的原因,最终对细菌性食物中的预防起指导作用。 2 聚类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2.1主要思想及原理 主要思想:先将待聚类的n个样品(或者变量)各自看成一类,共有n类;然后按照实现选定的方法计算每两类之间的聚类统计量,即某种距离(或者相似系数),将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类合为一类,其余不变,即得到n-1类;再按照前

面的计算方法计算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系数),再将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类并为一类,其余不变,即得到n-2类;如此下去,每次重复都减少一类,直到最后所有的样品(或者变量)都归为一类为止。 聚类分析的原理:直接比较样本中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而将性质差别比较大的分在不同类。也就是说,同类事物之间的性质差异小,类与类之间的事物性质相差较大。其中欧式距离在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它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Xik表示第i个样品的第k个指标的观测值,Xjk表示第j个样品的第k个指标的观测值,dij为第i个样品与第j个样品之间的欧氏距离。若dij越小,那么第i与j两个样品之间的性质就越接近。性质接近的样品就可以划为一类。 当确定了样品之间的距离之后,就要对样品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系统聚类法,它是聚类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首先将n个样品每个自成一类,然后每次将具有最小距离的两类合并成一类,合并后重新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样品归为一类为止。 2.2方法步骤 应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的步骤如下: ①确定待分类的样品的指标; ②收集数据; ③对数据进行变换处理(如标准化或规格化); ④使各个样品自成一类,即n个样品一共有n类;

多元统计分析总结计划判别分析总结计划SPSS实验报告总结计划.doc

实验课程名称:__ 多元统计分析 -- 判别分析 ___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统计学0801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年月日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 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 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判别方法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理解掌握 SPSS 软件中有关判别分析的基本操作; 能够用软件实际问题进行分类。 实验基本原理:判别分析是根据观察或测量到的若干变量值判断研究对象如何分类的方法。判别 分析是在已知分类数目的情况下,根据一定的指标对不知道的数据进行归类。 判别分析的目的是得到体现分类的函数关系式,即判别函数。基本思想是在已知观测对象的分 类和特征变量值得前提下,从中筛选出能提供较多信息的变量,并建立判别函数;目标是是得到的判别函 数在对观测量进行判别其所属类别时的错判概率最小。 判别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y a1x1 a2 x2 a n x n 其中,y 为判别分数判别值;x1、 x2、x n为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变量;a1、a2、a n 为个变量的系数,即判别系数 。 常用的判别方法有距离判别法、Fisher 判别法和贝叶斯判别法等。 Bayes 判别法:假定对所研究的对象已有一定的认识,常用先验概率来描述这种认识。 设有 k 个总体G1, G2,, G k,它们的先验概率分别为q1,q2,q k (它们可以由经验给出也可以估 出 )。各总体的密度函数分别为:f1 ( x), f2 ( x), , f k ( x) (在离散情形是概率函数),在观测到一个样 品 x 的情况下,可用著名的 Bayes 公式计算它来自第 g 总体的后验概率(相对于先验概率来说,将它又称为后验概率): P( g / x) q g f g ( x) g 1, ,k k q i f i ( x) i 1 P( h / x)max P( g / x) 并且当 时,则判X 来自第 h 总体。 1 g k 距离判别法:首先计算X 到 G1、G2总体的距离,分别记为D( X, G1 ) 和 D( X ,G2) ,按距离最近

多元统计分析SPSS操作步骤(精)

多元统计分析SPSS 操作步骤 方差分析: Analyze —general linear model—univariate 1、结果选入dependent variable,自变量选入fixed factors 2、 Options(display:descriptive statistics 主成分分析: Analyze →Dataredution---factor 1、自变量:放入Variables 2、 Descriprives: (statistics 默认)(correlation matrix:coefficients,KMO,) 3、 Extiaction :( method默认(analyze :correlation )(display:全选)(extract:默认 4、 Rotation:(method:none (display:loading plot 5、 Scores:(save as variables(Display factor) 因子分析 Analyze →Dataredution---factor 6、自变量:放入Variables 7、 Descriprives: (statistics 默认)(correlation matrix:coefficients,KMO,anti-image) 8、 Extiaction :( method默认(analyze :correlation )(display:全选)(extract:默认

9、 Rotation:(method:quartimax (display:rotated solution 10、 Scores:(save as variables(Display factor) 11、 Options:(默认 Logistic 回归 加权处理:data-weight cases-频数放入FV Analyze —regression —binary logistic (二分类 1、因变量(y )放入dependent; 自变量放入covariates;metord:forward(一般forward wald 2、 Save:(predictde values:probabilities 3、 Options:(statistics and plots: Hosmer;CI for exp(B 生存分析之life tables 加权 Analyze —survival —life table(未完成 1、生存时间选入time ,Display time intervals:0 through(?by(?,结局进入Status 框, Define 失效事件,变量进入Factor 框,点击Define Range... 钮,定义分组的范围,在Mininum 框中输入小的,在Maxinum 框中输入大的 2、 Options.(Plot :Survival )(Compare Levels of First Factor: Overall )生存分析之kaplan-meire Analyze —survival —kaplan-meire 1、生存时间选入time ,结局入status ,define 失效事件,

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的各种方法spss

多元统计分析 (第一次作业)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专业: 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罗健水(20080560) 许志欢(20080574) 庄娜(20080595) 卓玛(20080561)

2011年4月10日

题目:某行政系统所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6个行业经济实力强弱的聚类分析 独立核算:独立核算是指对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过程及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核算。独立核算单位的特点是:在管理上有独立的组织形式,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在当地银行开户;独立进行经营活动,能同其他单位订立经济合同;独立计算盈亏,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会计人员,并有完整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 非独立核算又称报帐制,是把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日常业务资料,逐日或定期报送上级单位,由上级单位进行核算。非独立核算单位的特点是:一般由上级拔给一定数额的周转金,从事业务活动,一切收入全面上缴,所有支出向上级报销,本身不单独计算盈亏,只记录和计算几个主要指标,进行简易核算 数据来源:上海市青浦区统计局数据链接:数据5?11.sav 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建造、改置、安装、改建、扩建、技固定资产计量术改造固定资产时实际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该指标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每月逐步减少。有部分企业单位,是按季度计提折旧,那么在没有提折旧的月 份,比如10月份,和9月份比较,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就没有变化,也就是说,还是等于9月份的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例:如09年底的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为5000万元,2010年元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那么元月份的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是多少?2月份又完成投资500万元,那2月份的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是多少?(计算公式是怎样) 解:平均余额等于期初的加期末的除以2 所以一月份=(5000+6000-当月折旧)/2 二月份的=(6000+6500-两个月的折旧)/2 所有者权益(Owne' s Equities: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名为“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在“管理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企业收到的返还的消费税、营业税等原记入本科目的各种税金,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利用spss对某个班成绩的多元统计分析

对一所重点学校某个班成绩的综合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成绩的态度愈加重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与前途也同样感到一丝忧虑,因此及时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能够增其长补其短对于学生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利用某所重点学校某个班的成绩单来分析这个班学生成绩的优劣,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主要应用了SPSS软件对成绩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 关键词:综合分析;SPSS软件;成绩

目录 1.对应分析的概述 (1) 2.聚类分析的概述 (3) 2.1聚类分析的定义 (3) 2.2聚类的方法分类 (3) 2.3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步骤 (3) 3.判别分析的概述 (4) 3.1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 (4) 3.2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关系 (4) 4.在SPSS软件上的操作步骤 (5) 4.1对应分析的操作步骤 (5) 4.2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的操作步骤 (6) 5.结果分析 (7) 5.1对应表 (7) 5.2汇总 (7) 5.3概述行点和概述列点 (8) 5.6 特征值 (11) 5.7 显著性检验 (11) 5.8 标准化典型判别式函数系数 (11) 5.9 结构矩阵 (12) 5.10 群组重心的函数 (12) 5.11 分类函数系数 (13) 6.结论 (14) 7.对创新的认识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1.对应分析的概述 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又称为相应分析,是一种目的在于揭示变量和样品之间或者定性变量资料中变量与其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根据分析资料的类型不同,对应分析分为定性资料(分类资料)的对应分析和连续性资料的对应分析(基于均数的对应分析)。其中,根据分析变量个数的多少,定性资料的对应分析又分为简单对应分析和多重对应分析。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的对应分析称为简单对应分析,对两个以上的分类变量进行的对应分析称为多重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实际是在R 型因子分析和Q 型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 对应分析将R 型因子分析和Q 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统计分析,它是从R 型因子分析出发,而直接获得Q 型因子分析的结果。克服了由于样品容量大,进行Q 型因子分析带来的计算上的困难。另外根据对原始数据进行规格化处理,找出R 型因子分析和Q 型因子分析的在联系,可将变量和样品同时反映到相同坐标轴的一图形上,便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释。 对应分析的重要输出结果之一在于,把变量与样品同时反映到相同坐标轴(因子轴)的一图形上,结合计算结果,在绘出的图形上能够直观地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样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变量与样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此也有人认为,对应分析的实质是将变量、样品的交叉表变换成为一散点图,从而将表格中包含的变量、样品的关联信息用各散点空间位置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调查与研究中,有关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品牌形象以及满意度研究等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对应分析的关键是利用一种数据变换,使含有p 个变量n 个样品的原始数据矩阵,变换成为一个过渡矩阵Z ,并通过矩阵Z 将R 型因子分析和Q 型因子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地说,首先给出进行R 型因子分析时变量点的协差阵Z Z A '=和进行Q 型因子分析时样品点的协差阵Z Z B '=,由于Z Z '和Z Z '有相同的非零特征根,记为 m λλλ≥≥≥ 21,),min(0n p m ≤<,

《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练习题

《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练习题 1、变量的横向合并中,如数据文件“F1.SAV”有30个CASES,每个CASES各有50个变量,即V1、V 2、V3。。。V50。数据文件“F2.SAV”有30个CASES,每个CASES各有30个变量,即V1、X2、X3。。。X30。则合并后的大数据文件有多少个CASES、每个CASES各有多少个变量?(假设两个文件中的V1变量的取值和类型相同,且以关键变量V1进行横向合并) 2、CASES的纵向合并中,如有数据文件“F3.SAV”有20个CASES,每个CASES各有50个变量,即V1、V2、V3。。。V50。数据文件“F4.SAV”有30个CASES,每个CASES各有50个变量,即V1、V2、X3。。。X50。则合并后的大数据文件有多少个CASES、每个CASES各有多少个变量?(假如以“F3.SAV”为活动数据集) 3、对数据文件diaocha.SAV,按照高考成绩降序排序,成绩相同再按性别升序排序。并观察程序命令的写法。(diaocha.SAV的数据见14题) 4、对数据文件diaocha.SAV,要求限选农村中的男生进行高考成绩降序排序。 5、假设数据文件中有变量age,其数值范围为8~45岁。试指出以下语句的含义。 (1)RECODE age ( LOWEST THRU 30=1 ) ( 30 THRU HIGHEST=2 ). (2)RECODE age ( LO THRU 20=1) (20 THRU HI=2 ). (3)RECODE age (8,9,10=1) (18,19,20=2) (ELSE=SYSMIS). (4)RECODE age (LO THRU 18=1) (18 THRU 30=2 ) (30 THRU 45=3) (ELSE=4). (5)RECODE age (LO THRU 45=1) (45 THRU HI=2 ). (6)RECODE age (40 THRU 45=1). 6、下述各个变量,分别要用哪种测量水平?(定类、定序还是定距?) (1)性别。 (2)身高。 (3)50名按职称划分的教师。 (4)高考成绩。 (5)气温。 (6)肤色。 7、以下几个小题,你打算采用Frequencies、Crosstabs或Means之中的哪种过程解答?(1)城市考生和农村考生的平均成绩。 (2)城市与农村两地考生的男生和女生人数。 (3)每个地区的考生人数。 (4)每个地区中男生和女生的高考平均成绩。 (5)家在城市(或农村)的男女考生的年龄分布。 (假如数据文件包括的变量有考生姓名、性别、地区、成绩、年龄等) 8、调查20名男婴的出生体重(克)资料如下,试作描述性统计,并计算其标准化值,观 察数据的均衡性(异常值的比例<0.3%,认为数据是均衡的)。

多元统计分析SPSS操作步骤

多元统计分析SPSS操作步骤 方差分析: Analyze—general linear model—univariate 1、结果选入dependent variable,自变量选入fixed factors 2、Options(display:descriptive statistics) 主成分分析: Analyze→Dataredution---factor 1、自变量:放入Variables 2、Descriprives: (statistics默认)(correlation matrix:coefficients,KMO,) 3、Extiaction :( method默认)(analyze:correlation)(display:全选)(extract:默认) 4、Rotation:(method:none) (display:loading plot) 5、Scores:(save as variables)(Display factor) 因子分析 Analyze→Dataredution---factor 6、自变量:放入Variables 7、Descriprives: (statistics默认)(correlation matrix:coefficients,KMO,anti-image) 8、Extiaction :( method默认)(analyze:correlation)(display:全选)(extract:默认) 9、Rotation:(method:quartimax) (display:rotated solution) 10、Scores:(save as variables)(Display factor) 11、Options:(默认) Logistic回归 加权处理:data-weight cases-频数放入FV Analyze—regression—binary logistic (二分类) 1、因变量(y)放入dependent;自变量放入covariates;metord:forward(一般forward wald) 2、Save:(predictde values:probabilities) 3、Options:(statistics and plots: Hosmer;CI for exp(B)) 生存分析之life tables 加权 Analyze—survival—life table(未完成) 1、生存时间选入time,Display time intervals:0 through(?)by(?),结局进入Status框,Define 失效事件,变量进入Factor框,点击Define Range...钮,定义分组的范围,在Mininum 框中输入小的,在Maxinum框中输入大的 2、 Options.(Plot:Survival)(Compare Levels of First Factor:Overall) 生存分析之kaplan-meire Analyze—survival—kaplan-meire 1、生存时间选入time,结局入status,define 失效事件, 2、Compare factor:(log rank) 3、Save:(survival,standard) 4、Options:(statistics:survival table;mean and median survival),(plot:survival) 生存分析之COX 生存时间处理transform—compute Analyze—survival—co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