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复习全套知识点

高中数学复习全套知识点
高中数学复习全套知识点

集合

一 定义

集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给出描述性的说明。某些确定的且不同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集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元素。 二 集合的抽象表示形式

用大写字母A ,B ,C……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 ,b ,c……表示元素。 三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有属于,不属于关系两种。元素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元素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四 几种集合的命名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 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用?表示; 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五 集合的表示方法

(一) 列举法:把元素一一列举在大括号内的表示方法,

例如:{a,b,c}。

注意:凡是以列举法形式出现的集合,往往考察元素的互异性。 (二) 描述法:有以下两种描述方式

1.代号描述:【例】方程2

x 3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x 2-3x+2=0}。x 是集合中元素的代号,竖线也可以写成冒号或者分号,竖线后面的式子的作用是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符合的条件。

2.文字描述:将说明元素性质的一句话写在大括号内。【例】{大于2小于5的整数};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旦出现,首先需要分析元素的意义,也就说要判断元素到底是什么。

(三) 韦恩图法:用图形表示集合定义了两个集合之间的所有关系。

1.子集:如果属于A 的所有元素都属于B ,那么A 就叫做B 的子图1-1 集,记作:A B ?,如图1-1所示。 子集有两种极限情况:(1)当A 成为空集时,A 仍为B 的子集; (2)当A 和B 相等时,A 仍为B 的子集。

真子集:如果所有属于A 的元素都属于B ,而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A 叫做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A B ?。

真子集也是子集,和子集的区别之处在于A B ≠。对于同一个集合,其真子集的个数比子集少一个。

(1)求子集或真子集的个数,由n 各元素组成的集合, 有2n 个子集,有2n -1个真子集;

(2)空集的考查:凡是提到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作为子集的集合首先可以是空集,A B ?的等价形式主要有:B B A A B A == ,。

2.交集:由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记作B A ,读作A 交B ,如图1-2所示。

图1-2 图1-3 图1-4

3.并集:由两个集合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两个集合的并集,记作B A ,读作A 并B ,如图1-3所示。

4.补集:由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在全集U中的补集,记作U C A ,读作A 补,如图1-4所示。 德摩根公式 :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四) 区间表示法:数轴上的一段数组成的集合可以用区间表示,区间分为开区间和闭区间,开区间用小括号表示,是大于或小于的意思;闭区间用中括号表示,是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的意思;【例】(2,3),[2,3],(2,3],[2,3]...

第二章 函数

一 映射与函数的基本概念

(一) 映 射

A 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在

B 集合中都能找到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叫做从A 集合到B 集合的映射。A 中的元素叫做原象,B 中的相应元素叫做象。

在A 到B 的映射中,从A 中元素到B 中元素的对应,可以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图2-1是映射

图2-2是一一映射 图2-3不是映射

(Ⅰ)求映射(或一一映射)的个数,m 个元素的集合到n 个元素的集合的映射的个数是n m 。

(Ⅱ)判断是映射或不是映射:可以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二) 函数的概念

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叫做函数。如图2-4。高中阶段,函数用f(x)来表示:即x 按照对应法则f 对应的函数值为f(x).函数有解析式和图像两种具体的表示形式。偶尔也用表格表示函数。

函数三要素:定义域A :x 取值范围组成的集合。值域B :y 取值范围组成的集合。对应法则f :y 与x 的对应关系。有解析式和图像和映射三种表示形

函数与普通映射的区别在于: (1)两个集合必须是数集;

(2)不能有剩余的象,即每个函数值y 都能找到相应的自变量x 与其对应。

图2-4

二 定义域题型

(一) 具体函数:即有明确解析式的函数,定义域的考查有两种形式

中()0f x ≥;在

()

()

g x f x 中,()0f x ≠;在log ()a f x 中,()0f x >;在tan ()f x 中,()2

f x k π

π≠+;在0

()f x 中, ()0f x ≠;

x a 与log a x 中0a >且1a ≠,列不等式求解。

(二)抽象函数:只要对应法则相同,括号里整体的取值范围就完全相同。

三 值域题型

(一) 常规函数求值域:画图像,定区间,截段。

常规函数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对号函数。 (二) 非常规函数求值域:想法设法变形成常规函数求值域。 解题步骤:(1)换元变形;

(2)求变形完的常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3)画图像,定区间,截段。

(三) 分式函数求值域 :四种题型

(1)cx d y ax b +=+(0)a ≠ :则c y a

≠且y R ∈。

(2)(2)cx d

y

x ax b

+=

≥+:利用反表示法求值域。先反表示,再利用x 的范围解不等式求

y 的范围。

(3)2223261

x x y x x +-=--:

(21)(2)21

()(21)(31)312

x x x y x x x x -++=

=≠-++ , 则

1y 13

y ≠≠且且y R ∈。 (4)求221

1

x y x x -=++的值域,当x R ∈时,用判别式法

求值域。2

211

x y x x -=++?2

(2)10yx y x y +-++=, 2

(2)4(1)0y y y ?=--+≥?值域 (四) 不可变形的杂函数求值域: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画出函数趋势图像,定区间,截段。 判断单调性的方法:选择填空题首选复合函数法,其次求导数;大题首选求导数,其次用定义。详情见单调性部分知识讲解。

(五) 原函数反函数对应求值域:原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反函数值域,原函数值域等于反函数定义域。

(六) 已知值域求系数:利用求值域的前五种方法写求值域的过程,将求出的以字母形式表示的值域与已知值域对照求字母取值或范围。

四 函数运算法则

(一) 指数运算法则

①m

n m n a

a a +?= ②m n m n a a a -÷= ③()m n mn a a = ④()m m m

a b ab =

运用指数运算法则,一般从右往左变形。

(二) 对数运算法则 同底公式:①log a b

a

b =

②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③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④log log n a

a M n M =

运用对数运算法则,同底的情况,一般从右往左变形。 不同底公式:①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②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③1

log log a

b b a

= 运用对数运算法则,不同底的情况,先变成同底。

五 函数解析式

(一) 换元法:如f(2x + 3)=x 2

+ 3x + 5,求f(3-7x),

(二22

1

x

x +

=,求f(x)。 (三y=Asin(ωx +?) + C 中系数

(四 (五x 、y 互换。

六 常规函数的图像

常规函数图像主要有:

指数函数:逆时针旋转, 对数函数:逆时针旋转, 底数越来越大 底数越来越小

幂函数:逆时针旋转,指数越来越大。其他象限图象看函数奇偶性确定。

七 函数的单调性

(一) 定义:在给定区间范围内,如果x 越大y 越大,

那么原函数为增函数;如果x 越大y 越小,那么原函数为减函数。

(二) 单调性题型:

1.求单调性区间:先找到最基本函数单元的单调区间,用复合函数法判断函数在这个区间的单调性,从而确定单调区间。 复合函数法:

2

11x

-- :

当0 < x <1时,x ↑,x 2↑,- x 2↓,

↓,

1

↑,

1

-↓

2.判断单调性

(1).求导函数:()0f x '≥为增函数,()0f x '≤为减函数

(2).利用定义:设x 1

调性。

3.利用函数单调性:

(1).求值域:利用单调性画出图像趋势,定区间,截断。 (2).比较函数值的大小:画图看

(3).解不等式:利用以下基本结论列不等式,解不等式。 增函数1212()()x x f x f x >?>或1212()()f x f x x x >?> 减函数1212()()x x f x f x >?<或1212()()f x f x x x >?< (4).求系数:利用常规函数单调性结论,根据单调性求系数。

八 函数的奇偶性

(一)定义:如果()()f x f x -=,则()f x 为偶函数;如果()()f x f x -=-,则()f x 为奇

函数。这两个式子有意义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二)奇偶性题型: 1.判断奇偶性 :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比较f(x)与f(-x)正负 (2).看图像对称性:关于y 轴对称为偶,关于原点对称为奇

(3).原、反函数:奇函数的反函数是奇函数,偶函数没有反函数。 2.利用奇偶性:

(1).利用公式:f(-x)=- f(x),f(-x)= f(x),计算或求解析式 (2).利用复合函数奇偶性结论:

F(x)=f(x)g(x),奇奇得偶,偶偶得偶,奇偶得奇

F(x)=f(x)+g(x),当f(x)为奇,g(x)为偶时,代入-x 得:

F(-x)=-f(x)+g(x),两式相加可以消去f(x),两式相减可以消去g(x),从而解决问题。

3.奇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偶函数:关于y 轴对称?若()()f a x f b x +=-?,

则f(x)关于2

b

a x +=

对称 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若()()2f a x f b x m ++-=,

则f(x)关于点(2

b

a +,m) 对称

九 函数的周期性

(一) 定义:

若()()f x T f x +=,则()f x 为周期函数,T 为()f x 周期 (二) 周期性考点:

1.求周期:

(1).利用f(x)=f(T + x)列出方程解出T =

(2).把所给函数化为y=Asin(ωx +ф) + C 标准形式,直接读出周期ω

π

2=T

2.利用周期性:利用公式f(x)=f(T + x)

(1).求解析式 (2).求函数值

十 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一) 一个图关于点对称:

(Ⅰ)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Ⅱ)若f(a+x) + f(b-x)=2m ,则f(x)关于(2

b

a +,m)对称 (二) 一个图关于直线对称:

(Ⅰ)偶函数关于y 轴对称

(Ⅱ) ()()f a x f b x +=-,则()f x 关于2

b

a x +=

对称 (三) 两个图关于点对称

(Ⅰ)()y f x =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x→-x ,y→-y ,

即-y=f(-x)

(Ⅱ)()y f x =关于(,)a b 对称的函数:

2,2x a x y b y →-→-即2(2)b y f a x -=-

(四) 两个图关于线对称

(Ⅰ)原函数与反函数:关于y=x 对称

(Ⅱ)y= f(x)关于y=x + c 对称的函数:x→y-c ,y →x +c ,

即x+c= f(y-c )

(Ⅲ)y= f(x)关于y=-x+c 对称的函数: x→-y+c,y →-x+c ,

即-x+c= f(-y+c )

(Ⅳ)f(x)与f(-x )关于y 轴对?f(a+x)与f(b -x )关于

2

a

b x -=

对称 (Ⅴ)f(x)与-f(x )关于x 轴对称

十一 原函数与反函数

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有两方面考点:求反函数,利用原函数与反函数关系解题。

(一) 求反函数:先反表示,再,x y 互换;或先,x y 互换再反表示。一个函数有反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在整个定义域内具有严格的单调性。

(二) 利用原函数反函数的关系解题:已知原函数或反函数情况求反函数或原函数情况时,往往不用求反函数可依据以下结论解题。

1.定义域、值域:

原函数自变量等价于反函数函数值, 原函数函数值等价于反函数自变量; 原函数定义域等价于反函数值域, 原函数值域等价于反函数定义域。

2.单调性: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3.奇偶性:奇函数反函数是奇函数,偶函数没有反函数。 4.对称性:原函数与反函数图像关于y x =对称,原函数与反函数交点一定在y x =上。

不等式

一 不等式的证明

证明不等式选择方法的程序:

①做差:证明不等式首选不等式,做差的本质是因式分解,能否使用做差法取决于做差后能否因式分解;

②作比:通过构造同底或同指数合并作比结果,再利用指对数图像判断大于小于1; ③用公式:构造公式形式;等价变形:左右两边n 次方; 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 、b 为正数):

2112a b a b

+≥≥≥

+(当a = b 时取等)

3

a b c ++≤

123123

a a a a a a ++≤++,

(0)a b a b a b ab -≤-≤+≥时,取等

④等价变形:不能直接做差、做比、用公式的先等价变形在做差、做比、用公式证明,后面的方法都是特殊的等价变形方法;

⑤逆代:把数换成字母;

⑥换元:均值换元或三角换元;

⑦放缩:放大或缩小成一个恰好可以化简的形式;

⑧反证:条件比较复杂,结论比较简洁时,把结论的相反情况当成条件反证; ⑨函数求值域:共有四种方法:见函数值域部分;

⑩几何意义:斜率,截距,距离;数学归纳法:适合数列不等式。 二 不等式的解法

(一)有理不等式

1.一次不等式:ax b >

解一次不等式主要考察讨论系数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的三种情况。

2.二次不等式:2

0ax bx c ++>

两根之内或两根之外,主要考查根与系数的关系。3.高次不等式:序轴标根法

(二)绝对值不等式、无理不等式、分式不等式

先变形成有理不等式,再求解。

绝对值不等式:

当a> 0时,有

2

2

x a x a a x a

22

x a x a x a

>?>?>或x a

<-.

无理不等式:

()0

()0

()()

f x

g x

f x

g x

?

?

>?≥

?

?>

?

.

2

()0

()0

()()0

()0

()[()]

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

?

?

>?≥

??

<

?

?>

?

或.

2

()0

()()0

()[()]

f x

g x g x

f x

g x

?

?

?

?<

?

(三)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

不等号两边同时取指数或同时取对数,变成相同的形式后,再换元成有理不等式求解。

(1)当1

a>时,

()()()()

f x

g x

a a f x g x

>?>;

()0

log()log()()0

()()

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

>?>

?

?>

?

.

(2)当01

a

<<时,

()()()()

f x

g x

a a f x g x

>?<;

()0

log()log()()0

()()

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

?

>?>

?

?<

?

三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出题现象如下:

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1,33,x y x y x y -≥-??

+≥??-≤?

则目标函数4z x y =+的最大值为( )

A.4

B.11

C.12

D.14 解题步骤:

(1)把不等式组中的一次式看成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直线,

标明直线序号

(2)依据以下结论确定平面区域:

()y f x ≥是点在直线上方(包括直线) ()y f x ≤是点在直线下方(包括直线)

; ()y f x >是点在直线上方(不包括直线) ()y f x <是点在直线下方(不包括直线)

(3)确定目标函数函数值的几何意义

(4)○

1若目标函数值z 表示截距,在已知区域内平移目标函数直线,找出使截距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端点,求出端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出z 的最值。○2若目标函数z 表示距离或者距离的平方,精确作图,在图像中直接观察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当于是点与点的距离还是点与直线的距离,用距离公式直接求最值。○3若目标函数z 表示斜率,精确画图,利用求斜率取值范围结论,求最值。

导数

一 导数的概念 (一)导数的定义

1.导数的原始定义:设函数)(x f y =在0x x =处附近有定义,如果0→?x 时,y ?与x ?的比

x y ??(也叫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有极限即x

y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我们把这个极限值叫做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

/x x y =,即x

x f x x f x f x ?-?+=→?)

()(lim

)(000

0/

2导函数的定义:如果函数)(x f y =在开区间),(b a 内的每点处都有导数,此时对于每一个),(b a x ∈,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

x f ,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函数)(/

x f , 称这个函数)(/

x f 为函数)(x f y =在开区间内的导函数,简称导数。 (二)导数的实际意义:

1.导数的几何意义:

/0()f x 是曲线)(x f y =上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如果)(x f y =在点0

x 可导,则曲线)(x f y =在点()(,00x f x )处的切线方程为)(()(00/

0x x x f x f y -=-2.导数的物理意义:

导数是物体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也叫做瞬时变化率。 (三)概念部分题型:

1.利用定义求函数)(x f y =的导数 主要有三个步骤:

(1)求函数的改变量()(x f x x f y -?+=?

(2)求平均变化率

x

x y ?=

?? (3)取极限,得导数/

y =()f x '=x

y x ??→?0lim

2.利用导数的实际意义解题

主要有两种:求切线方程和瞬时速度,考试重点为求切线方程。

二 导数的运算

(一)常见函数的导数 1.0='C 2.1)(-='n n

nx x

3.x

x

e e =')( 4.a a a

x x

ln )(='

5.1(ln )x x

'=

6.a

x e x x a a ln 1log 1)(log ==

' 7.x x cos )(sin =' 8.x x sin )(cos -=' (二)导数的四则运算

1.和差:()u v u v '''±=±

2.积:

v u v u uv '+'=')(

3.商:

2

)(v v u v u v u '-'=' (三)复合函数的导数:

1.运算法则复合函数导数的运算法则为:

[]()()()f g x f g g x '''=?

2.复合函数的求导的方法和步骤:

求复合函数的导数一定要抓住“中间变量”这一关键环节,然后应用法则,由外向里一层层求导,注意不要漏层。

求复合函数的导数的方法步骤:

(1)分清复合函数的复合关系,选好中间变量

(2)运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求复合函数的导数,注意分清每次是哪个变量对哪个变量求导数

(3)根据基本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求出各函数的导数,并把中间变量换成自变量的函数

三 导数的应用

(一)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及求解单调区间。

1.导数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

(1)若f '(x )>0在(a ,b )上恒成立,则f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f '(x )>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

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

(2)若f '(x )<0在(a ,b )上恒成立,则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f '(x )<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减区间。

2.利用导数求解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x f 的定义域; ②计算导数)(/

x f ; ③求出0)(/

=x f 的根;

④用0)(/=x f 的根将)(x f 的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区间,列表考察这若干个区间内

)(/x f 的符号,进而确定)(x f 的单调区间:f '(x )>0,则f (x )在对应区间上是增函数,对应区

间为增区间;f '(x )<0,则f (x )在对应区间上是减函数,对应区间为减区间。

(二)利用导数求解函数极值与最值。

1.极值与最值的定义:

(1)极大值: 一般地,设函数f(x)在点x 0附近有定义,如果对x 0附近的所有的点,都有f(x)<f(x 0),就说f(x 0)是函数f(x)的一个极大值,记作y 极大值=f(x 0),x 0是极大值点(2)极小值:一般地,设函数f(x)在x 0附近有定义,如果对x 0附近的所有的点,都有f(x)>f(x 0)就说f(x 0)是函数f(x)的一个极小值,记作y 极小值=f(x 0),x 0是极小值点

(3)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的函数)(x f 在[]b a ,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对应该区间上的函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极值的性质:

(1)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由定义,极值只是某个点的函数值与它附近点的函数值比较是最大或最小并不意味着它在函数的整个的定义域内最大或最小

(2)函数的极值不是唯一的即一个函数在某区间上或定义域内极大值或极小值可以不止一个

(3)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无确定的大小关系即一个函数的极大值未必大于极小值。 (4)函数的极值点一定出现在区间的内部,区间的端点不能成为极值点 而使函数取得

最大值、最小值的点可能在区间的内部,也可能在区间的端点3.判别f (x 0)是极大、极小值的方法:

若0x 满足0)(0='x f ,且在0x 的两侧)(x f 的导数异号,则0x 是)(x f 的极值点,)(0x f 是极值,并且如果)(x f '在0x 两侧满足“左正右负”

,则0x 是)(x f 的极大值点,)(0x f 是极大值;

如果)(x f '在0x 两侧满足“左负右正”,则0x 是)(x f 的极小值点,)(0x f 是极小值

4.求函数f (x )的极值的步骤:

(1)确定函数的定义区间,求导数f ′(x ) (2)求方程f ′(x )=0的根

(3)用函数的导数为0的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区间分成若干小开区间,并列成表格检查f ′(x )在方程根左右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f (x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不改变符号即都为正或都为负,则f (x )在这个根处无极值

5.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步骤:

?求)(x f 在(,)a b 内的极值;

?将)(x f 的各极值与)(a f 、)(b f 比较得出函数)(x f 在[]b a ,上的最值(三)利用导数求解证明不等式:

主要方法为将不等式()()t x g x ≥左右两边的多项式移到一边,构造出一个新的函数

()()()f x t x g x =-,通过对()f x 求导,根据()f x '的大小和导数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进

行求解或证明。

四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原理 (理科考查,文科不考查)

(一)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1、定积分定义:设函数()f x 在[,]a b 上有界(通常指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在a 与b 之间任意插入1n -个分点,

0121n n a x x x x x b -=<<<<<= ,将区间

[]

,a b 分成n

个小区间

[]1,i i x x -()1,2,,i n = ,记每个小区间的长度为i x ?= 1i i x x -- ()1,2,,i n = ,在

[]

1,i i x x -上任取一点ζ

i ,

作函数值()i f ζ与小区间长度i x ?的乘积

()i f ζi x ?()1,2,,i n = ,并求和()1

n

i i i s f x ζ==?∑

记λ=max{i x ?;1,2,,i n = },如果当λ->0时,和s 总是趋向于一个定值,则该定值便称为函数()f x 在[],a b 上的定积分,记为

?

b

a

dx x f )(,即

()b

a

f x dx =?

∑=→?n

i i i x f 1

)(lim ξλ

其中,

x i n

i i

f ?∑=)(1

ζ

称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的积分和.

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定积分

?

b

a

dx x f )(在几何上,当()0f x ≥时,表示由曲线()y f x =、直线x a =、直线

x b =与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当()0f x ≤时,表示由曲线()y f x =、直线x a =、直线x b =与x 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负值;一般情况下,表示介于曲线()y f x =、两条直线x a =、x b =与x 轴之间的个部分面积的代数和

(二)微积分基本定理

1、基本定理

若函数()f x 在[]b a ,上连续,且存在原函数()F x ,即()()[]b a x x f x F ,,∈=',则f

[]b a ,上可积,且 ()()().a F b F dx x f b a -=?这称为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它也常写成

()().b a b

a

x F dx x f =?

二、常用的不定积分公式: 1.

C dx =?0

2. C x dx x ++=

+?1

11ααα

(1-≠α) 3. C x dx x

+=?ln 1

4. C a a dx a x

x +=?

ln 1(0>a ,1≠a )

5. C e dx e x x +=?

6. C x xdx +-=?cos sin

7. C x xdx +=?sin cos

8. C x xdx +=?

tan sec 2

9.

C x xdx +-=?cot csc

2

10.C x xdx x +=?

sec tan sec 12.C x xdx x +-=?

csc cot csc 13.

C x C x dx x

+-=+=-?

arccos arcsin 112

14.

C x C x dx x

+-=+=+?

cot arc arctan 11

2

本节主要考察利用积分的公式熟练的计算。

复数

一 复数的概念

1.虚数单位i :

(1)它的平方等于-1,即 2

1i =-;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2. i 与-1的关系: i 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 2=-1的一个根,方程x 2=-1的另一个根是-i

3. i 的周期性:i 4n+1=i, i 4n+2=-1, i 4n+3=-i, i 4n =1

4. 复数的定义:形如(,)a bi a b R +∈的数叫复数,a 叫复数的实部,b 叫复数的虚部全

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 表示*

5. 复数的代数形式: 复数通常用字母z 表示,即(,)z a bi a b R =+∈,把复数表示成a +bi 的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

6.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对于复数(,)a bi a b R +∈,当且仅当b =0时,复数a +bi (a 、b ∈R)是实数a ;当b ≠0时,复数z =a +bi 叫做虚数;当a =0且b ≠0时,z =bi 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 =b =0时,z 就是实数0

7. 复数集与其它数集之间的关系:N Z Q R C 二 复数与复平面

1. 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如果a ,b ,c ,d ∈R ,那么a +bi =c +di ?a =c ,b =d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小 也只有当两个复数全是实数时才能比较大小

2.复平面、实轴、虚轴:

点Z 的横坐标是a ,纵坐标是b ,复数z =a +bi (a 、b ∈R)可用

点Z (a ,b )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x 轴叫做实轴,y 轴叫做虚

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

对于虚轴上的点原点对应的有序实数对为(0,0), 它所确定的复数是z =0+0i =0表示是实数故除了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复数集C 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三 复数的运算

1.复数z 1与z 2的和的定义:z 1+z 2=(a +bi )+(c +di )=(a +c )+(b +d )i 2. 复数z 1与z 2的差的定义:z 1-z 2=(a +bi )-(c +di )=(a -c )+(b -d )i 3.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 z 1+z 2=z 2+z 1

4.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z 1+z 2)+z 3=z 1+(z 2+z 3)

5.乘法运算规则:设z 1=a +bi ,z 2=c +di (a 、b 、c 、d ∈R)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它们的积(a +bi )(c +di )=(ac -bd )+(bc +ad )i

其实就是把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两个多项式相乘,在所得的结果中把i 2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

6. 乘法运算律:

(1)z 1(z 2z 3)=(z 1z 2)z 3 ;(2)z 1(z 2+z 3)=z 1z 2+z 1z 3; (3)z 1(z 2+z 3)=z 1z 2+z 1z 3 7. 除法运算规则:

()()()()a bi a bi c di c di c di c di ++-=++-2222

ac bd bc ad

i c d c d +-=+++ 8.共轭复数:当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虚部不等于0的两个共轭复数也叫做共轭虚数

复数z =a +b i 和z =a -b i(a 、b ∈R)互为共轭复数

四 复数的几何意义

1. 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如果复数z 1,z 2分别对应于向量1OP 、2OP

,那么,以OP 1、OP 2为两边作平行四边形OP 1SP 2,对角线OS 表示的向量OS

就是z 1+z 2的和所对应的向量

2. 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两个复数的差z -z 1与连接这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对应

3.复数的模:||||||z a bi OZ =+== 第六章 概率

一 事件 (一)、在一定条件下,事先就能断定发生或不发生某种结果,这种现象叫做确定性现象 (二)、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事先不能断定出现哪种结果,这种现象叫做随机现象 (三)、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二 概率

在相同条件下,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我们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刻画该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将频率作为其近似值。

1.概率: 一般地,如果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发生了m 次,当试验的次数n 很大时,

我们可以将发生的频率

m

n

作为事件A 发生的概率的近似值,即()m P A n ≈

2.概率的性质:

①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1P A ≤≤,

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特例,分别用Ω和φ表示,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即()1=ΩP ,()0=φP ;

3.(1)频率的稳定性 即大量重复试验时,任何结果(事件)出现的频率尽管是随机

的,却“稳定”在某一个常数附近,试验的次数越多,频率与这个常数的偏差大的可能性越小,这一常数就成为该事件的概率;

(2)“频率”和“概率”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频率具有随机性,它反映的是某一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它反映的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概率是一个客观常数,它反映了随机事件的属性. 1.随机事件的概率:

我们已经学习用概率表示一个事件在一次试验或观测中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它是在0~1之间的一个数,将这个事件记为A ,用()A P 表示事件A 发生的概率.

三 古典概型

1、基本事件: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2、等可能基本事件:若在一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3、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满足: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那么,我们称这个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 4、古典概型的概率: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事件有n 个,那么,每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1

n

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m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m P A n

=

. 5、古典概型解题步骤: ?阅读题目,搜集信息;

?判断是否是等可能事件,并用字母表示事件;

?求出基本事件总数n 和事件A 所包含的结果数m ; ?用公式()m

P A n

=

求出概率并下结论. 四 几何概型

1.几何概型的概念: 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

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几何概型的概率:

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

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d P A D =

的测度

的测度

说明:(1)D 的测度不为0;

(2)其中"测度"的意义依D 确定,当D 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相

应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 (3)区域为"开区域";

(4)区域D 内随机取点是指:该点落在区域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

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测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位置无关.

第十八章 计数原理(理科)

一 分类、分步原理

(一)分类原理:12n N m m m =+++ .

分类原理题型比较杂乱,须累积现象。几种常见的现象有: 1.开关现象:要根据开启或闭合开关的个数分类

2.数图形个数:根据图形是由几个单一图形组合而成进行分类求情况数 3.球赛得分:根据胜或负场次进行分类 (二)分步原理:12n N m m m =??? .

两种典型现象: 1.涂颜色

(1)平面图涂颜色:先涂接触区域最多的一块

(2)立体图涂颜色:先涂具有同一顶点的几个平面,其他平面每步涂法分类列举 2.映射

按步骤用A 集合的每一个元素到B 集合里选一个元素,可以重复选。

二 排列组合

(一)常规题型求情况数

1.直接法:先排(选)特殊元素,再排(选)一般元素。捆绑法,插空法。

2.间接法:先算总情况数,再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况数。 (二)七种常考非常规现象

1.小数量事件需要分类列举:

凡不可使用公式且估计情况数较少,要分类一一列举(例1,例2) 2.相同元素的排列:

用组合数公式选出位置把相同元素放进去,不用排顺序(例3例4) 3.有序元素的排列:

用组合数公式选出位置把有序元素放进去,不用排顺序(例5例6) 4.剩余元素分配:

有互不相同的剩余元素需要分配时,用隔板法。(例7例8)

5.迈步与网格现象: (例9例10)

要看一共走几步,把特殊的几步选出来,有几种选法就有几种情况 6.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现象:多数用排除法求情况数(例11) 7.平均分组现象: (例12例13)

先用分步原理选出每一组的元素,再除以因为平均分组算重复的倍数,平均分n 组,就除以n

n A ,有几套平均分组就除几个x

x A (三)排列数,组合数公式运算的考察 1.排列数公式

m n A =)1()1(+--m n n n =

)(m n n -.(n ,m ∈N *,且m n ≤).

注:规定1!0=. 2. 排列恒等式 (1)1

(1)m

m n n A n m A -=-+;

(2)1m

m

n n n A A n m

-=

-; (3)1

1m m n n A nA --=; (4)1

1n

n n

n n n nA A A ++=-; (5)1

1m

m

m n n n

A A mA -+=+.

(6) 1!22!33!!(1)!1n n n +?+?++?=+- .

3. 组合数公式

m n C

=

m n m m A A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

,m N ∈,且m n ≤). 4.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m

n C =m

n n

C - ; (2) m n C +1

-m n

C =m

n C 1+.

注:规定10

=n C . 5. 组合恒等式

(1)1

1m

m n n n m C C m --+=

; (2)1m m

n n n C C n m -=-;

(3)11m

m n n n C C m

--=;

(4)

∑=n

r r n

C

0=n 2;

(5)1

121++++=++++r n r

n r

r r

r r

r C C C C C . (6)n

n

n r

n n n n C C C C C 22

1

=++++++ . (7)1

4

2

5

3

1

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

(8)1

3

2

1

2

32-=++++n n

n n n n n nC C C C .

(9)r

n m r

n r

m n r m n r

m C C C C C C C +-=+++01

1

. (10)n

n n n n n n C C C C C 22222120)()()()(=++++ . 6. 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

m m n n A m C =?! .

三 二项式定理

(一) 公式

1.二项式定理:

n

n n r r n r n n n n n n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01100)(+++++=+-- .

展开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 项数:共有1+n 项;

② 系数:依次为组合数;,,,,,,210n

n r n n n n C C C C C

③ 每一项的次数是一样的,即为n 次,展开式依a 的降幂排列,b 的升幂排列展开.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n b a )+(展开式中的第1+r 项为:

),0(1Z r n r b a C T r

r n r n r ∈≤≤=-+

解三角形

一 正弦定理

(一)知识与工具:

正弦定理:在△ABC 中,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在这个式子当中,已知两边和一角或已知两角和一边,可以求出其它所有的边和角。 注明:正弦定理的作用是进行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在变形中,注意三角形中其他条件的应用:

(1)三内角和为180°

(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面积公式:S=

21absinC=R

abc 4=2R 2sinAsinBsinC (4)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

sin(A+B)=sinC ,cos(A+B)=-cosC ,sin

2B A +=cos 2C ,cos 2

B

A +=sin 2C (二)题型 使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共有三种题型

题型1 利用正弦定理公式原型解三角形

题型2 利用正弦定理公式的变形(边角互化)解三角形:关于边或角的齐次式可以直接边角互化。

例如:2

22222sin

3sin 2sin 32A B C a b c +=?+=

题型3 三角形解的个数的讨论 方法一:画图看

方法二:通过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边的不等关系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确定解的个数。 二 余弦定理

(一)知识与工具:

a 2

=b 2

+c 2

﹣2bccosA cosA=bc

a 2c

b 2

22-+

b 2

=a 2

+c 2

﹣2accosB cosB=ac

b c a 22

22-+

c 2

=a 2

+b 2

﹣2abcosC cosC=ab

c b a 22

22-+

注明:余弦定理的作用是进行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当题中含有二次项时,常使用余弦定理。在变形中,注意三角形中其他条件的应用:

(1)三内角和为180°;

(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面积公式:S=

2

1

absinC=R abc 4=2R 2sinAsinBsinC

(4)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

(二)题型使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共有三种现象的题型

题型1 利用余弦定理公式的原型解三角形

题型2 利用余弦定理公式的变形(边角互换)解三角形:凡在同一式子中既有角又有边的题,要将所有角转化成边或所有边转化成角,在转化过程中需要构造公式形式。

题型3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结论:根据余弦定理,当a 2+b 2<c 2、b 2+c 2<a 2、c 2+a 2<b 2中有一个关系式成立时,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而当a 2+b 2>c 2、b 2+c 2>a 2,c 2+a 2>b 2中有一种关系式成立时,并不能得出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的结论。

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1 高中数学总复习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 I. 基础知识要点 1. 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2.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 ? ??=-=+1323 y x y x 解的集合{(2,1)}.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A ={(x ,y )| y =x +1} B={y |y =x 2+1} 则A ∩B =?) 4.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 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 i n ()m i n (),()f x f p f q =,若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首先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要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请问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 555 5015392522 ∈--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 y x x x = --432 lg ()()() (答:,,,)022334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 (答:,)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 ) 如:,求f x e x f x x +=+1(). 令,则t x t = +≥10 ∴x t =-2 1 ∴f t e t t ()=+--2 1 21 ()∴f x e x x x ()=+-≥-2 1 210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1539252 ∈--

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 ' 1' '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完整)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推荐文档

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常用公式及结论 一、集合与函数: 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 A 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 4.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5.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 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最新最全高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

高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必修 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2.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 HAPPY 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 如:{a,b,c} 和{a,c,b} 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 集合的表示: { } 如: { 我校的篮球队员 }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 N 正整数集 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1)列举法: {a,b,c }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表示集合的方法。 {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 {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 4)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2) 无限集 (3) 空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2 例:{x|x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A B 有两种可能( 1) A 是 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反之 : B, 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 记作 AB 或 BA 2.“相等”关系: A=B (5 ≥ 5,且 5≤5,则 5=5) 2 实例: 设 A={x|x -1=0} B={-1,1} 等”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②真子集 : 如果 A B, 且 A B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 集, 记作 A B( 或 B ③如果 A B, B A) C , 那么 A C ④ 如果 A B 同时 B A 那么 A=B Φ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规定 : 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 n n-1 有 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 2 个子集, 2 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 、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高中数学资料汇总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零点式.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 函数 1、若,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若,则函数为周期为的周期函数. 2、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

(2)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 (2)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3)函数和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4、若将函数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将曲线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曲线的图象.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6、若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并不是 ,而函数是的反函数. 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 (2)指数函数,. (3)对数函数,.

(4)幂函数,. (5)余弦函数,正弦函数,,§ 数列 1、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 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 .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4、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 三角函数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 定, ). 4、二倍角公式 .

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doc

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结 (1)集合:集合的运算; (2)复数:复数的运算或几何意义; (3)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化直角坐标; (4)算法: (5)解三角形: (6)数列:等差(比)数列的概念及运算,问法会有创新; (7)几何证明选讲: (8)三视图:综合考察多面体或旋转体的基本性质、空间几何元素的位置关系、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9)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或小综合,或与思维方法有关; (10)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关的问题:小综合、问法上会有创新; (11)直线与圆:综合在几何证明选讲或极坐标、参数方程中考察。 (12)圆锥曲线:考察定义、几何性质或标准方程; (13)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主要考察利用两个原理或两个计数模型计数。 (14)函数:综合、创新。

另外,定积分、几何概型在近四年的高考中都出现了一次,也属于容易题,在今年的备考中也要加以注意。 高考数学考点一:导数 一、综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二、知识整合 1.导数概念的理解。 2.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3.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1) 一、集合 (1)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2)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 第二章不等式 (1)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2)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3) 一、幂函数 (3) 二、指数函数 (3) 三、对数 (3) 四、反函数 (4) 五、对数函数 (4)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 第五章三角比 (5) 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5) 二、三角恒等式 (5) 三、解斜三角形 (7) 第六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8) 一、周期性 (8) 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9) 一、数列 (9) 二、数学归纳法 (10) 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2) 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14) 一、矩阵 (14) 二、行列式 (14) 第十章算法初步 (16) 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7) 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19) 第十三章复数 (21)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集合的概念 1、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A,读作“a属于A” 4、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 ? A,读作“a不属于A” 5、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N 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R 我们把正整数集、负整数集、正有理数、负有理数、正实数集、负实数集表示为Z+、Z-、Q+、Q-、R+、R- 6、把含有有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无限极 7、空集是指不用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之后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这种集合的表示方法叫做描述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子集 1、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做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2、空集包含于任何一个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图叫做文氏图 相等的集合 1、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A?B,且B?A,那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读作“集合A等于集合B”,如果两个集合所含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相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全册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 集,它有2 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B {x A A = ?=? B A ? B B ? B {x A A A = A A ?= A B A ? B B ? A {|x x ()U A =? e 2()U A A U =e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0) ()()()U U A B A B =痧?()()() U U A B A B =痧?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0,π)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l ,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l 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α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 =tan α. 过两点(x 1,y 1),(x 2,y 2)的直线的斜率k=( y 2-y 1)/(x 2-x 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00(,)x y 斜率为k ,则直线方程为 00()y y k x x -=-, ⑵斜截式: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和斜率k ,则直线方程为y kx b =+ 4、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①1l ∥2l 21k k =?,21b b ≠; ②12121l l k k ⊥?=-. 直线1111:0l A x B y C ++=与直线2222:0l A x B y C ++=的位置关系: (1)平行? A 1/A 2=B 1/B 2 注意检验 (2)垂直? A 1A 2+B 1B 2=0 5、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公式d 两条平行线 10Ax By C ++=与20Ax By C ++=的距离是d = 6、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⑵圆的一般方程:22 0x y Dx Ey F ++++=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x 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d r >?相离 ②d r =?相切 ③d r 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 1|+|PF 2|=2a>2c ; ③ e= 22a b 1a c -= ④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2b ,焦距为2c ; a 2=b 2+c 2 ; 2、双曲线:①方程1b y a x 22 22=-(a,b>0) 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 1|-|PF 2||=2a<2c ; ③ e=22 a b 1a c +=;④实轴长为2a ,虚轴长为2b ,焦距为2c ; 渐进线0b y a x 2222=-或x a b y ±= c 2=a 2+b 2 3、抛物线 :①方程y 2 =2px 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 ②定义:|PF|=d 焦点F(2 p ,0),准线 x=-2p ;③焦半径2 p x AF A +=; 焦点弦AB =x 1+x 2+p ;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11(,)a x y =r ,22(,)b x y =r . (1)1221//0a b x y x y ? -=r r ; (2)121200a b a b x x y y ⊥??=?+=r r r r .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a ||b |cos θ叫做a 与b 的数 量积,记作a ·b ,即1212||||cos a b a b x x y y θ?==+r r r r 3、模的计算:|a |=2 a . 算模可以先算向量的平方 4、向量的运算过程中完全平方公式等照样适用:如( ) a b c a c b c +?=?+?r r r r r r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