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本讲要点.

合集下载

区域产业发展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组织

区域产业发展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组织

区域产业发展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组织区域产业发展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基于当地的资源、技术和市场等条件,通过合理布局和组织优势产业,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在实施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时,需要形成合理的产业部门结构和产业组织,以实现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部门结构1.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

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第一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的产能,保护和开发区域内的森林、草原和水域资源,促进区域农业和农产品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2.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制造业等可获得资本投资和技术的产业。

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第二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和引进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推动工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3.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和消费业等直接为居民提供服务的产业。

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注重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满足居民和企业的不同需求,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4.第四产业:第四产业是指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等新兴产业。

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第四产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手段,培育新的产业,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

二、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组织1.产业协同发展: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互补和关联性,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例如,在农业发展中,农业和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农业产业链;在制造业发展中,各种制造业企业形成制造业集群,共同提供生产和配套服务。

2.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种产业也需要不断转型和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的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3.产业政策引导:政府在区域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产业组织学——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s)

产业组织学——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s)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structure co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
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图解
市场集中度 产品差异化 进入(退出) 壁垒
定价行为 产品决策 广告决策 进入与遏制 进入 合谋
i=1
n
集中的原因分析
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两个基本因素: 产业(市场)内的企业规模 市场规模
最小有效规模与集中
最小有效规模: 最小有效规模,即MES是使平均成本最小化时的最低产出水平. 最小有效规模越大,集中度越高(或规模经济程度越高,集中度越高).
市场规模和集中
假定每个企业的成本函数为: C = F + cq 且需求曲线为: Q =(a-p)S 式中S为市场规模; 在均衡状态下,每一个企业的利润由下述公式给定: π(n) = S( )² - F (1)
豪泰林模型 (Hotteling model)
当t = 0时, p1 = p2 = c 当t=0时,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具有完全可替代性,所有消费者可以因为同样的旅行成本(此时运输成本为0)而随便去哪一个商店。由于缺乏产品差异化,导致再现伯川德模型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商店可以把价格定得高于成本。
n+1
a-c
在自由进入假定下, 有 Π(n)≥0 (没有在位企业愿意退出市场); 且Π(n+1) ≤0 (没有外部企业愿意进入市场); 使(1)式等于0,且对n求解; 可得: n = (a-c) -1 (2)
F
S
产品差异化的衡量
需求交叉弹性与产品差异化 广告费用的绝对额、广告强度与产品差异化 广告强度(advertising-to-revenues-ratio)a/r:产品广告费用的绝对额与产品销售额之比。

产业组织理论教学大纲

产业组织理论教学大纲
2
唐要家:《反垄断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动机与实施条件
价格歧视的动机 价格歧视的条件
价格歧视的类型与福利
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前沿问题
寡头市场的价格歧视 动态博弈中的价格歧视 公用企业的价格歧视行为 价格歧视的经验分析(Stavins,J.2001)
[1]. 派波尔、理查德斯、诺曼:《当代产业组织:数量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奥兹·夏伊:《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Church and Ware:《产业组织:战略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莫塔:《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
课程计划:
1.导论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2.垄断与市场势力
垄断定价与勒纳指数 市场势力的衡量
市场界定 市场势力衡量方法
垄断的福利损失及测算
传统的福利的测算 市场势力(勒纳指数)的测算
反垄断政策
参考文献:
Cowling, K. and C. Morris. 1995.”The Social Cost of Monopoly Power.” Economic Journal, 88 (December): 727-748. Dobbelaere, S. 2004. “Estimation of Price-Cost Margins and Union Bargaining Power in Belgian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2 (December): 1381-1398. Hall, R. 1988. “The Relation Between Price and Margin Cost in U.S. Indust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6 (October): 921-947. Harberger, A. 1954. “Monopol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5 (May): 77-87. Posner,1975 “The Social Costs of Monopoly and Regul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3:807-827.

第五讲 厂商均衡理论(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第五讲 厂商均衡理论(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水平的需求曲线意味着个别企业无
论如何移动自己的供给曲线,也 不可能改变市场的衡价格。 •即: 他是一个价格接受者。
5 .1-2 短期均衡(Short-Run Equilibrium)
• 短期均衡是指企业数目给定、 企业设备给定的情况下的市场均衡。 • 由于完全信息假设,所有的 企业生产函数、成本函数也就相同。 • 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为:MR=MC, • 但由于P的相对位置不同而有以下情况。
•产业组织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与生产者行 为理论的现实的结合,有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与新 产业组织理论之分。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业的市场结构决定 企业的行为,进而决定其绩效(S-C-P)。 •其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 和寡头垄断四种类型。 •新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行为与其产权结 构、治理结构、信息结构、目标结构等有关。
5.1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均衡
(Firm’ Equilibrium in Perfect Competitive Market)
•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和条件 •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5.1-1 完全竞争 (Perfect Competitive)
•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和前提条件 A、大量的比较小的卖者和买者:卖方和买方都是价
第五讲 厂商均衡理论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本讲要解决的问题: 1、由供给和需求形成的市场结构(S)有 那些类型和特征? 2、企业在这些结构中的行为(C)是什么? 3、这些行为的结果(P)如何? 4、SCP分析框架的优劣
(对应教材5、7两章)
产业组织理论导引
•买方垄断市场指特定产业的市场中只有一个买方, 并由买方控制的市场。

《产业组织理论》PPT课件

《产业组织理论》PPT课件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面临着不完全信息, 这为企业间的策略性相互影响提供了市场条件。
SCP范式通过对市场结构的判断来考察企业的市 场行为,而对垄断企业间的相互影响没能给出相应 的分析。这是SCP范式的一大欠缺。
至下节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1.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
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 力的重要量化指标。常用指标有CR4、CR8等。
2. 进入壁垒是指,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现存厂商所
享有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通过现存厂商可以持 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厂商的
进入反映出来的。如规模经济、资本需求量和产品
差异等。
整理ppt
16
2、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具有寡占 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 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进入 壁垒等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 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 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3、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的衰退
①美国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一 些国家冲击,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
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与垄断及规模经 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
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比如,
规模经济会不会导致垄断,垄断者是否一定会
制定垄断高价,大企业的高利润究竟是来自垄
断还是来自自身的高效率,究竟应该是反垄断,
还是顺其自然,等等。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1、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
• 高集中度市场中的大企业必然具有高效率,而 产生这种高效率主要在于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 济性、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优越的产品质 量和完善的企业组织和管理等因素。

第五讲 产业融合研究(1)

第五讲  产业融合研究(1)




电信业通常通过有线、无线提供信息传递,一 般是指电报、电话和传真等。 出版业,以有形的方式复制信息,通过其有形 分发网和文件、照片、唱机等终端设备,提供 报纸、书籍、杂志以及影像产品等。 广播电视业,通过其广播网、电视网和无线电 接收机、电视机等终端设备,提供单向声音与 视像等信息服务,包括各种实时制作的娱乐和 新闻节目等。
5.1.2产业融合的基础:信息数字化


1999年3月,微软公司发布的“维纳斯计划”,即 普通意义上理解的用电视上网。微软希望通过配 臵了自己的机顶盒,人们的电视就可以实现上网 和看电视两不误。 而实际的情况是,当时的电视全部采用标准清晰 显示(标清)格式,根本无法支持网络流媒体的 显像要求,运动画面拖尾等现象严重。虽然“维 纳斯计划”以失败告终,但从开始就已预示着一 个以产业间相互融合为特征的时代到来。随着信 息网络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扩散,许多公司在 不同的产业间实现了技术、产品、业务和市场等 多个层次的融合。


根据1997年欧洲委员会“绿皮书”的定义,融合 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 三个角度的融合” ;针对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 视业的融合(Greenstein and khanna 1997),将产 业融合定义为: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 界的收缩或者消失; 而尤弗亚(Yoffie,1997)认为融合是“采用数字 技术后原本各自独立产品的整合” 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在位企业和创业公司CHESS模 型:包括创新性组合,水平解决方案,外部性和 标准设定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捆绑以及系统聚 焦过程,来研究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发展展略。
第五讲 产业融合研究

产业融合是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当前, 由于技术创新、管制放松、企业追求范围经济和市场需求 的推动力,产业融合呈现出发生在相关产业边界或交叉处 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信息化对产业融合产 生了重大影响,不同信息产品数字化,数字格式使所有产 品在本质上都具有同一性,意味着电信、广播、电视和出 版业的运作可以在同一个操作系统中展开,从而实现三个 产业部门的融合。当然,产业融合并不是一个“一维空间” 的概念,而包括了五个维度的内容:基础技术融合、网络 融合、设备融合、企业融合和管制融合。产业融合促进了 产业间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 换与升级。产业融合对于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 资源共享,提高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产业组织理论英文名称:Industrial Organization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2020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产业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主要内容是市场的组织和结构、市场策略行为和市场绩效,基本的政策导向是反垄断政策。

目前,产业组织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以及公司理财、组织战略、经济法学等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产业组织理论是目前国际经济学领域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产业组织的基本理论和以博弈论为主的分析工具,熟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需要及时关注重大的产业组织现象、问题和产业组织政策变化,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组织的实践问题,有能力提出假说,建立理论模型或实证检验,并设计符合可行的产业组织政策。

因此,需要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阅读每章的经典文献和参与课堂案例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既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突出教学重点。

系统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思考我国政府在鼓励竞争,促进企业创新,改善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和前沿专题,教师可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产业的分类,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理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的中国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产业组织研究的对象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产业组织与微观经济学第四节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经济学(三)思考与实践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组织

因此从70年代后期开始,围绕反垄断政策的放松,批判和反对结构主义 政策论的产业组织学派的理论观点受到了新的注目。与此同时,一些新理 论和研究方法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具影响的是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 论和鲍奠尔等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博弈论方法等。
• SCP范式小结
研究重点:产业集中、进入壁垒等与垄断相关的产业问题 立场倾向:反对垄断,限制企业的市场力量 政治背景:罗斯福-杜鲁门时期的反垄断高潮
业受到日本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巨大冲击,其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 而实施世界最严厉的反垄断政策则被认作是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的要因之 一。 ②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的诉讼费用和大量时间消耗,如IBM公司案 前后诉讼长达13年,案件产生了6 600万页的文件并花费了纳税人和IBM公 司敷10亿美元。这使人们对结构规制的实施所花费的大量社会成本究竟能 否带来更大的实际效果产生了疑问,而放松政府规制反而更能达到促进竞 争效果的观点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③产业组织的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对结构主义的哈佛学派学说展开了有力的 批判。80年代里根政府执政的8年中,基本采用了·自由放任”的芝加哥学派 的主张,在反托拉斯方面采取了缓和政策。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诉讼的 IBM公司案、凯洛特等四家早餐谷物公司案、埃克森等8家石油精炼公司案 等都经历了长达十年甚至十几年的诉讼而分别在里根政府执政后的1981、 1982年以司法部的撤诉而告终结。
(3)1959年贝恩《产业组织》:产业组织中的产业是 指生产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产品的企业群。核心是SCP 分析范式。
(4)产业组织是一门经济学专业,它有助于解释为何 市场以现有的形式组织起来,以及这种组织又是如何 影响市场运行的方式的。——克拉克森,米勒。
• 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 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 市场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

产业组织理论


8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最终形成
1.贝恩的贡献(产业组织一书1959年出版) 1)在梅森SCP分析框架基础上,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
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了系统框架。
2)对垄断指标进行了新的设计,提出了“贝恩指数”,并 证明:垄断度与产品需求弹性的导数相等。
3)提出了“集中度一利润率”假说
将美国制造业42个门类分为两组,分析两个不同集中度的产业 群之间的利润率差异。前者利润率平均为11.8%,后者平均只有 7.5%。证明,垄断与利润率高低密切相关。
目前贫富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的 4.5:1扩大到12.66:1。 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不同收入等级之间的流动性下降。低 收入人群进入高收入组、高收入人群沦为低收入组的可能性越来 越小。收入分配格局越来越固化,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更为困 难。
2022/1/21
24
③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
其理论特点是: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从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 组织结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例如,他们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说明产业组织的效率来自交易 费用的节约;运用产权理论,说明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在于产权配 置的失误;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两权分离对企业动力结构的影 响以及建立约束机制的途径。
S1越大,曲线越凸向下角,基尼系数越大,则企业规模不均匀 程度就越大。
2022/1/21
22
对吉尼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评价
这一指标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 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的分布程度, 但与绝对指标相比,直观性差,而 且其计算结果要受小企业数量的影 响。
例如,两家各占50%的企业与100家 1%的企业,具有相同的基尼系数,都 为零,但二者所代表的市场行为却相差 很大。

产业组织理论ppt课件


6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3.梅森对有效竞争理论的补充
梅森在1939年出版的《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一书中 作出了两大贡献:
1)将有效竞争的条件归纳为两类标准:一是将能够维 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标准;二是从市场绩效角度判断竞争 有效性的市场绩效标准。
2024/2/7
11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2.新制度学派的理论特点
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 济问题,也称之为“新制度产业经济学”。
其理论特点是: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关 系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 从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以 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产 业 组 织 理 论 发 展 脉 络
2024/2/7
马歇尔的组织是第 四生产要素说
克拉克的有效竞争 理念及其目标设计
贝恩:判定有效竞争标 准的SCP分析框架)
新制度学派研究重点深 入到产业组织内部
张伯伦、罗宾 逊夫人的垄断
竞争理论
梅森有效竞争 的市场结构、 市场绩效标准
芝加哥学派主张 完全自由主义, 反对政府规制。
四、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集中度、产品的差别化、市场进入和退出的壁垒、市场 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等。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前3项。
2024/2/7
15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和厂商需求曲线
P S
P
P’
d=MR=AR
D 0
行业需求曲线
Q 0 (百万吨)
厂商需求曲线
q (千克)
2.2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产量决定
p
P C A B
竞争有可能使 超额利润为0
MC AC
超额利润
P C 0 B A B (d’=AR’=MR’) AVC d=AR=MR
从绩效角度的衡量
从绩效角度对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主要 是计算市场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差额,由此来 衡量市场结构的竞争程度。具体有两个重要 的指数,即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 勒纳指数(L)=(P-MC)/P 其中:P是产品价格;MC是生产年该产 品的边际成本。 勒纳指数计量的是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 程度,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垄断越大。 贝恩指数是通过考察利润来确定垄断程 度的大小。其理由是:在一个市场中,若持 续存在超额利润,一般就反映了垄断因素。 若用K表示超额利润,v 代表厂商的投 资额,贝恩指数可用超额利润率 K/v 来表 示。
LAC
0
q1
q2
q2
§3 完全垄断市场
3.1 垄断产生的原因
与完全竞争只是理论上的参照系一 样,完全垄断市场也很难在现实中找到 参照对象。一个行业只有一家厂商,并 且不考虑替代品的任何影响,这样的市 场就是完全垄断市场。
自然垄断:行业规模经济
C
自然垄断行业平均成本曲 线呈现L形而不是通常的 U形。表明自然垄断行业 具有规模经济。
从市场集中度角度的衡量
衡量行业集中度的绝对量指标
赫芬达尔指数可简单表示
行业自产的 累计百分比
为:
H =1 /N
100
集中曲线
80
60 40
N 代表行业中的厂商数 目,行业中厂商越多,赫芬达 尔指数就越小,意味着行业竞 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 反之则相反。如果N=1,那就 是完全垄断。
20
1 2 3 4
产品差异
差异基础:
的顾客群体;
第二,产品存在差别.厂商生产的 是同类产品,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 别,这意味着厂商存在着一定的垄断 能力; 第三,厂商可以自由进入 ( 或退 出)一个行业或市场.这意味着市场上 厂商数量会调整到厂商的经济利润 为零时才会稳定.
性能质量差异 — 技术含量、材
料规格、功能、造型、包装、服务; 适应质量差异 — 性价比层次 差异类型: 水平差异 — 颜色、式样、规格 、口味等; 垂直差异 — 档次、功能等。 垄断竞争市场中,垄断的程度 是由产品的差异程度决定的。
Pe Pe’
e
e’
LAC
d d’
MRd 0 qe qe’
q
4.2垄断竞争 和社会福利
P MC
价 格 加 成
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比较
P AC MC AC P d=MR
MR 0 Q 0 Q
垄断竞争厂商
完全竞争厂商
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优劣比较
垄断竞争
1。卖价等于平均成本(并非 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消费者支 出高; 2。产量决定不是在平均成本 的最低点,设备利用率较差;
厂商累计百分比 (从最大至最小排列)
20
40
60
80
100
洛伦茨曲线
竞争是指不同主体之间为了
§2 完全竞争市场
各自利益所进行的博弈性行为。 完全竞争只在理论上存在。

第一, 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单独的主体所
提供的买买数量均只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极小的份额,因此不足以 对市场形成影响。单个厂商和消费者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P1
A
d=AR MR O
总成本
d=AR MR Q1 Q
Q1
Q O
出现亏损时的 产量决定
C P1 P2
P
亏损
B A
总收益+亏损=总成本
MC
AC
AVC
停产点
总收益
d=AR MR O Q
Q1
Q2
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并不以经济利润的消 失为标志。如果垄断厂商短期内获得垄断利润, 只要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需求曲线不左移), 那么长期内依然可获得垄断利润。而且通过调整 规模,可以争取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
交易方式:现货市场、期货市场
1.2 市场结 构的含义
市场结构是指在明确界定的市场中,交易 主体的数量分布特征和市场进入壁垒的状况。 经济学中通常把市场分为四种结构形态:完全 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四种类型的市场结构特征
市场结构类型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 厂商数目 很多 很多 几个 一个 产品差异程度 无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唯一产品
卡特尔的价格 和产量决策
卡特尔的重要任务就是定价和在组织成员 内分配产量。卡特尔的最大利润产量也是 根据MC=MR的原则确定的。卡特尔在确 定了价格和行业产量后,就按行业收益与 各厂商的边际成本的交点来分配产量。
MC
MC1
MC2
P’
D
MR Q
P’
P’
q1
q2
Q=q1+q2
卡特尔的社会成本 及其不稳定性



产 和
本 讲 要 点
业 市
组 场
织 结 构
☆ 市场结构的定义和衡量 ☆ 完全竞争市场 ☆ 完全垄断市场 ☆ 垄断竞争市场 ☆ 寡头垄断市场
§1 市场结构的定义和衡量
综合界定:买者和卖者的集合(交换关系的总和)
1.1 市场 的界定
地理边界: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国际市场
产品范围:产品属性、产品种类、产品用途
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存在行业 进入壁垒,使得其他厂商不能进入该 行业并与之竞争。进入壁垒的存在有 三个原因: ①垄断厂商掌握关键资源; ②政府授予垄断厂商的某种特许 权;
③生产成本的特殊性。
0
AC Q
3.2 垄断厂商的均衡产量
短期的均衡产量和盈亏
P
垄断利润
P
MC
总成本=总收益
MC AC
P1
C
A
B
AC
短期垄断利润
P P0 B P1 C
SAC0 SMC0
SMC1 LMC
SAC1
LAC d=AR
MR
长期垄断利润
Q0
Q
Q1
3.3 垄断的社会成本
垄断的社会成本是指垄断的社会后果。在竞争市 场上,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 过程中,同时也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生产 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但垄断厂商由于不受市 场竞争的限制,他们在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 时,并没有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造成了低效 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坦白 -8,-8 -10,0
抵赖 0,-10 -1,-1 囚徒困境
5.2寡头垄断市 场中的卡特尔
若干个厂商为垄断市场而结成同盟,
协调各自的行动,以实现共同的利润最大 化,这样的组织叫做卡特尔。
卡 特 尔 维 持 的 条 件
卡特尔要能成功维持,需要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卡特尔组织必须保证成员严格遵守 价格 和产量的协议; 第二、要有保持垄断势力的潜在可能性。 这取 决于寡头厂商所面临的产品市场的需求 价格弹性。 弹性越小潜在的垄断势力就越大。
厂商数(从最 大至最小排列)
赫芬达尔指数完整表示为:
行业资产的集中曲线
H= ∑ (
i=1
N
Xi
T
)
2
衡量行业集中度的绝对量指标
行业资产的 累计百分比
洛伦茨曲线和吉尼系数
100
吉尼系数=
80
A
A+B
60
吉尼系数值在0-1之间,如果
厂商分布完全均等,吉尼系数
40 20
A B
为0 。如果厂商分布绝对不均 等,吉尼系数为1。


第二,产品是同质的。即同一行业厂商的产品相互之间是完全 替代的,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从任何一家厂商以同样的价格购买同 样的产品,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无穷大。
第三,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是没有障碍的,新的厂商可 以随时进入任何一个行业,原有的厂商也可以随时从任何一个行业 中退出来。 第四,信息是充分的,市场上的厂商和消费者都能充分了解行 业产品的所有信息,包括产品的技术性能、成本、价格、供应商情 况、市场需求等等,从而能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
完全竞争
1。卖价等于边际成本和平均
最低点的交点,消费者支出较低;
2。产量决定在平均成本的最 低点,设备利用较充分; 3。产品无差异,单调,不利 于消费者选择; 4。没有任何垄断,不利于保 护创新。
3。产品差异化、多样化,有
利于消费者选择; 4。“利性”垄断有利于保护 创新。
§5 寡头垄断市场
5.1寡头垄断市 场厂商行为特征
案例分析11-4 美国垄断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
行业
机动车辆 石油提炼 燃料和合成材料 药品 办公用品和计算机 摄影设备和用品 烟草制品 输电和配电设备 通讯设备
占社会福利总损失的%
43。94 8。53 6。14 4。90 3。91 2。83 2。60 1。21 1。16
垄断的低效率
P P
垄断的福利损失
q*
C
总成本 (包含正常利润)
0
q*
q
厂商短期盈利情况和停损点
p
MC K亏损
E B
P’
A
AC AC’
P’ E
P’ 0 A q*
A B C d=AR=MR
K总成本
AVC
停产点:MR = MR=AVC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