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外科—普外部分11 腹壁切口和修复

合集下载

普外科常见病知识PPT

普外科常见病知识PPT
普外科常见病诊疗简介

1、腹股沟疝 2、阑尾炎 3、胃肠疾病 4、精索静脉曲张 5、下肢静脉曲张 6、泌尿系结石

疝及腹股沟疝
疝: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薄弱点或
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

腹外疝:它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 腹内疝:因腹内脏器或组织不正常地进入原有的或因病变或手术
表突出而成,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而形成的腹内孔隙而发生。 腹股沟疝

定义: 腹腔内脏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 分类:1、腹股沟斜疝;2、腹股沟直疝;3、腹股沟滑动性疝;
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90%。

4、复发性腹股沟疝;5、股疝;6、其它腹外疝: 切口疝、脐疝。
腹股沟 斜疝图
(二)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是围绕睾丸的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
多见于老年男性。常为双侧;绝大多数属后天性,没有先天发生的。

而形成的囊肿病变,可见于各种年龄,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三)精索鞘膜积液
先天性鞘膜囊内液量异常增多或鞘状突闭合反常,造成囊
内液体积聚,就形成积液。另外,在鞘状突闭合正常时,由 于各种因素引起鞘膜内液体量增多,也可出现鞘膜积液。
腹股沟斜疝
复发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
各种腹外疝示意图
股疝、斜疝、脐疝 、切口疝示意图
切口疝
股疝嵌顿

手术治疗: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
术;疝成形术三类。

非手术治疗:婴儿部分有自愈可能,主张在一周岁内的婴儿,可
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甲状腺囊肿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疝高位结扎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臀部包块切除术胃癌根治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严重脱垂性痔的吻合器治疗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肝顶包虫病破裂感染破内囊摘除,引流术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全胃切除空肠代胃空肠食管吻合术包皮环切术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转开腹胆囊癌根治术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肝血管瘤切除手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左肝切除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扩大性胰十二指肠除术(Whipple 手术), Child 消化道重建(捆绑式胰肠吻合,Roux-en-Y 胃空肠吻合),部分横结肠切除术,结肠结肠端端吻合术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Roux-n- y 吻合术,右肝内胆管置管外引流)胃囊肿内引流术,囊壁活检胰十二指肠除术胰十二指肠除术(Whipple 手术)剖腹探查,脾切除术剖腹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肝脏组织活检术胸腔镜辅助食道平滑肌瘤切除术+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近端胃大部切除+ 食管胃端侧吻合术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 吻合,脾切除)近端胃癌根2 式胃次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远端胃癌根2 式胃次全切除术),胆囊切除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U式吻合,肝门部淋巴结无水酒精注射回肠肿瘤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肠癌根治切除术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直肠dixon 根治切除术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左侧甲状腺腺叶大部切除术中冰冻右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左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峡部切除加右侧腺叶部分切除术,术中冰冻术中冰冻、双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术右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你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你应该努力去做一个勤奋的人!————陆德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 处,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 。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范本模板】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范本模板】

烧伤扩创、冲洗患者取仰卧位,打开包扎敷料,见创面水肿,仍有水泡形成,基底红白相间,右肘局部苍白,换药彻底清除水泡及部分皮肤腐皮,稀释碘伏湿敷消毒,磺胺嘧啶银烧伤膏外擦面颈胸部创面,行暴露疗法,右上肢予百多邦外敷后行包扎疗法,无菌棉垫覆盖包扎固定.换药完成,病人安返病房。

阑尾(逆切)麻醉生效后,病人取平卧位,术区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单。

取右下腹部“麦氏”切口,长约4。

0cm,依层切开入腹,铺保护巾,探查见:阑尾位于盲肠后位,长约8cm,直经约1。

2cm,阑尾外观充血水肿明显,尖端化脓与后腹膜紧密粘连,腹腔内有炎性积液约50ml,未见穿孔,术中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局限性腹膜炎。

逆切法阑尾切除术:于阑尾基底部7号线结扎,并于其远端约0。

3cm处切断阑尾,残端碘伏消毒,1号线距阑尾根部约1。

0cm 盲肠壁上浆肌层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可靠,用止血钳分段钳夹阑尾系膜并剪断,4号线缝扎后再结扎一次,直至将阑尾完整切除。

用盐水纱布蘸净腹腔积液,查无活动性出血及异常情况,清点手术器械及敷料无误后,逐层关腹,术毕。

术中麻醉平稳,生命体征平稳,无副损伤,出血约10。

0ml,术后将切除阑尾予病人家属看后送病理,病人平车安返病房.贲门肿瘤切除+食管--胃吻合+胸腔闭式引流术1。

患者取右侧卧位,碘伏常规消毒铺巾;2.取左侧第7肋间中前切口,长约2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电凝止血,切开胸壁各层及肋间肌(第七肋间),电凝止血,开胸器撑开,显露胸腔.3.探查:显露食管下段及胃,探查发现贲门部可触及约7x6x5厘米肿块,胃小弯受累,膈肌下和脾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肿块后与胰腺、腹主动脉无明显粘连.4。

电刀游离食管下段,将食管及周围软组织部分游离,用食管带向外侧牵拉,打开膈肌,环切贴于肿瘤的食管裂孔膈脚部分,在胃小弯切断肝胃韧带,自幽门沿胃大弯向左游离胃结肠韧带,注意保护胃大弯血管环,切断胃脾韧带,将胰体前面的后腹膜及胃底与膈肌间的腹膜切开,切断缝扎胃左动脉,将附近肿大淋巴结彻底清除,在贲门上约3cm处切断食管,碘伏纱消毒断端,用橡胶套封闭食管近端,防止术野污染,远端10号丝线结扎,并用无菌纱垫保护,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编号YZB/USA 4839-2008)切除贲门肿瘤并吻合正常残胃组织,在食管近端留置荷包(7号线),切开荷包缝合线下方1.5cm食管组织,消毒,用25号一次性使用圆形吻合器(编号YZB/USA 0865—2010)将胃大弯前壁与食管吻合,吻合顺利,将胃管及营养管消毒剪开,分别放入胃及十二指肠第二段,4号线间断缝合加固吻合口,1号线包埋之,4号线固定胃与膈肌,7号线缝合膈肌,胃与周围胸腔组织固定数针,吸净对侧胸腔积液,并从左第八肋间腋前线放胸引管1根(32#),清点器械及敷料无误,检查术野无明显出血点,依次关胸,术毕.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约400ml,尿量200毫升,补液2500毫升,术毕安返病房.阑尾切除术麻醉生效后,病人取平卧位,术区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单。

外科无菌术

外科无菌术

实验一外科无菌术【目的要求】1. 认识无菌术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

2. 熟练掌握外科无菌操作的原则和方法。

【学时安排】4学时【教材与参考书】1.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 吴在德主编外科实习医师手册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 郭晓惠主编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北京大学出版社)【实验教具】1. 无菌毛刷、肥皂或肥皂水,酒精或新洁尔灭的泡手桶,无菌小毛巾。

2. 干手套,消毒手术衣,消毒液,消毒器械,各种手术铺巾、模型。

【实验方法】1. 带教老师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

【实验内容】第一部分手术人员术前准备一、传统的肥皂水洗手法:1. 做好洗手的准备——手术人员换上手术室准备的清洁衣裤和鞋子。

剪短指甲,去除积垢。

手部、前臂有破损或感染时不能参加手术。

2. 先用肥皂作一般洗手,再用无菌刷蘸肥皂水刷洗手和臂部,从指尖到肘上l0cm处,两臂分段交替刷洗。

3. 同样的方法和顺序共进行三次洗刷,每洗一遍约需3分钟,三次共需约10分钟。

4. 取无菌小毛巾擦干两手、前臂、肘关节和部分洗刷过的上臂,注意对摺毛巾的技巧和擦干顺序。

5. 将双手,前臂和肘部浸泡在70%的酒精桶内5分钟或1:1000新洁尔灭(浸泡5分钟),或1:2000洗必泰(浸泡3分钟),浸泡范围应达肘上6cm处。

6. 浸泡好的双手必须上举,不可下垂,保持双手上举,作拱手姿势。

二、新型灭菌剂的刷手法:1. 碘尔康刷手法的操作技巧:2. 灭菌王刷手法的操作技巧:3. 目前应用的消毒液品种很多,还有如活力碘、碘伏等,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三、穿消毒手术衣1. 取出消毒手术衣,提住衣领二角并轻轻抛起,两手迅速插入袖管,两臂前伸,让巡回人员帮助穿上。

2. 向前稍弯腰,使腰带悬空,两手交叉,提取腰带向后递,由巡迥护士在身后将腰带系紧。

3. 如为全遮盖式手术衣,腰带由巡回护士持无菌钳或洗手护士解开,从背面环绕至前面,交由术者自己系紧。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版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版

[手术记录模版]结肠手术系列2—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2010-3—8 17:47:40术前诊断:乙状结肠癌Pre-operative Diagnosis: Carcinoma of sigmoid colon术后诊断:乙状结肠癌Post—operative Diagnosis: Carcinoma of sigmoid colon手术名称: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Procedure Performed: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sigmoid colon cancer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Abnormal):降结肠﹑乙状结肠位于升结肠旁,肿块位于乙状结肠,约3*2cm大小,距肛约18cm。

已浸润及浆膜层,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未见转移.盆腔、肝脏、胃、腹主动脉旁、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气插全麻,常规导尿,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于脐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

3.拔出气腹针,以套管针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穿刺(如图),置各种操作器械.腹腔探查如术中所见.拟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4. 改头低脚高卧位,用超声刀超声刀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上至乙状结肠上方10cm,下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分离切断乙状结肠动﹑静脉及直肠上动﹑静脉及降结肠动﹑静脉分支.预定切除肠管至肿瘤上、下各10cm处,将预定切除的肠段、系膜及淋巴结与腹膜后组织分离,注意保护输尿管及精索血管。

5。

在直肠上端处以2个ENDO—GIA切断肠管。

6。

扩大脐右穿刺孔5cm,将乙状结肠未端及其系膜从切口拖出,于腹腔外肿瘤上10cm处切断肠管,PVP—I消毒降结肠残端,做好荷包缝合后置入抵针座,将吻合器涂布石腊油后经肛门插入到直肠切断处.放松尾端螺丝,将中心杆向上顶出切断端,将中心杆与抵针座重新对合后旋紧尾端螺丝,使两端肠壁压紧靠拢而无扭曲。

普外科护理—结直肠疾病的护理

普外科护理—结直肠疾病的护理

5、复查指导 定期复查,防止癌变,每3-6个月复查一次
6、筛查指导
积极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及大肠癌的癌前期疾 病;积极参加防癌普查工作;高危人群应及时 到医院进行有关检查;对有家族史及癌前期疾 病者,应进行筛选性及诊断性检查。
案例回顾
男性,40岁,6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不时出现粪 便表面带血及粘液的现象伴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 时有排便不尽感,但无腹痛,发病以来体重下降3KG。
处理原则
处理 原则
大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重视对高危人群的监测。
最常用
局部切除术
2、直肠癌 根治性手术
腹会阴联合 Miles手术:腹膜返折以下的 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永久性人工肛门
经腹腔
Dixon手术:直肠癌下缘距肛
直肠癌切除术 门边缘5cm以上保留正常肛门
经腹腔直肠癌切直除肠癌腹会阴联 直肠癌腹会阴
2、肠道准备
一、术前护理
目的:便面术中污染、术后腹胀和切口感染等
(1)传统 肠道准备法:
①控制饮食:术前3日进半流饮食,术前2 日进流质饮食 ②清洁肠道:术前2-3天服缓泻剂,术前2 日晚肥皂水灌肠及术日晨清洁洗肠 ③药物使用:口服肠道抗生素,如卡那霉 素、甲硝唑等。注意术前补充维生素K。
护理措施
若癌肿已侵犯女病人的阴道后壁,病人术前3日每晚行冲洗阴道 直肠癌病人手术前2日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4、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护理 措施
1、一般护理
二、术后护理
①体位:
平卧→半卧位
②饮食: 术后禁食、胃肠减压由静脉补充。恢复肛门 排气或结肠造口开放后,约2-3日给予流质, 1周后少渣饮食,2周普食。食物以少渣饮食 为主。

普外科诊疗的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普外科诊疗的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第二章乳腺癌第三章腹外疝第四章急性阑尾炎第五章肠梗阻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第七章胆囊结石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第九章肝脏损伤第十章脾破裂第十一章结肠癌第十二章直肠癌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第十四章痔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病因】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一、临床表现1.一般无全身症状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1.甲功全套2.甲状腺扫描3.B超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一、手术治疗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第二章乳腺癌【诊断】一、症状早期乳腺癌常无症状,或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

二、体征早期表现为单个小肿物,质地硬,不规则,界限不清,“酒窝征”是一个很有诊断价值的体征。

外科考试题及答案

外科考试题及答案

习题一一、填空题1、手术分类,根据手术的无菌程度分为无菌手术、污染手术、感染手术三类。

2、手术对机体的影响程度五个因素而有所不同即①手术范围大小②手术时间长短③手术中的刺激多少④手术方式方法⑤病人耐受力3、手术切口分为无菌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三类,分别用Ⅰ、Ⅱ、Ⅲ字母来表示;手术切口愈合的分级是甲、乙、丙。

4、选择手术切口应注意满足以下6个要求即①显露好②损伤小③愈合牢④不影响功能⑤操作简便⑥注意美观。

3、手术切口分为无菌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三类,分别用I II III字母来表示,手术切口愈合的分级是: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

二、判断题1、手术既能治疗疾病也能诊断疾病(T )2、组织切开的原则是由浅入深,多层组织一次性切开,以减少损伤的程度()3、组织前可以用来钳夹、牵引软组织,也可用来钳夹纱布垫(T )4、三角针可以用来缝合韧带、皮肤、皮下()5、结扎皮下出血点用4号或7号丝线()6、组织钳也叫鼠齿钳和Kocher’s钳()四、选择题A型题1、有齿血管钳又称:DA. Allis clampB. Pary’s clampC. Kelly clampD. Kocher’s clampE.. Mosquito clamp2、正确的持镊方法应该是:AA.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应B.左手拇指对食指C.左手拇指对中指D.右手拇指对中指和无名指E.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应B型题问题(1—6)A.指压式B.持弓式 C,执笔式 D.反挑式 E.握拳式1、切开皮肤、皮下A2、腮腺脓舯切开引流D3、截肢术,切断大腿肌肉E4、精细手术或整形手术C5、大片筋膜切开B6、气管切开DC型题问题(1—5)A.缝合时注意边距和针距B.缝合时组织等量、对称和整齐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1、缝合皮肤( C)2、胃肠吻合(D )3、缝合腹膜(D )4、缝合皮下( B)5、缝合肌腱( D)X型题(1—2)1、间断缝合常用于:(abe)A.皮肤缝合B.前鞘缝合C.胸膜缝合D.腹膜缝合E.肌肉缝合2、荷包缝合常用于:( BCD)A.肠端吻合B.膀胱造瘘术C.结肠造瘘术D.阑尾切除术E.静脉切开术三、名词解释1、围手术期:以治疗为中心,包含术前、术中、术后的一段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二 基本外科技能:新进展和新技术 2

11 腹壁切口和修复 Israel Penn and Robert J. Baker 术前腹壁切口的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切口选择的要旨在于获得手术视野最好的显露和切口的最佳愈合。腹壁切口的选择包括许多重要因素:腹部病变情况的分析,手术进程的判断,病人的一般状况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切口类型的选择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充分暴露. 切口必须为病变或受损区域提供快捷、直接的手术入路,并且使手术操作有足够空间而不影响手术进程。通过患者正确的体位,最佳灯光(包括头灯的使用)以及牵引器和敷料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器官和组织结构得到充分暴露。最佳暴露可以使手术操作简单化。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如果暴露不清,那么手术切口的选择既不合理也不安全。 2. 可应变性. 如果手术复杂,需要更大的术野暴露,则无论横向或是纵向,切口都必须可以延伸。任何切口的扩大都必须使支配腹部肌肉的神经损伤最少化,最理想的是只损伤一段神经主干。 3. 闭合的可靠性。伤口的闭合必须是安全的,并且达到理想愈合,使腹壁的完整性等同于或好于术前状态。 切口的位置应选在不会影响以后手术的愈合等级。切口的位置应避免或汇入任何已存的窦道、瘘管、结肠造口处等。任何一个错误,例如错误选择的切口,不满意的闭合方式,不恰当的缝合方式,都可以导致合并症的发生,包括血肿,缝线脓肿,感染,伤口裂开,甚至导致脏器摘除和切口疝,以至于留下一个明显的瘢痕。

Fig.1. 切口类型 A:从腹部右上象限顺时针方向依次为:肋缘下切口(Kocher),胸腹部联合切口,左下腹部(腹膜外)切口,腹部正中切口,Rockey-Davis氏切口(横行),McBurney氏(斜行)B:从上至下依次为:双肋缘下联合切口(纵T型延长),上腹部横切口,左旁正中切口,Pfannenstiel氏切口)

切口类型

Fig.1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的腹部切口类型 1. 垂直切口. 这种切口可以位于正中、旁正中甚至是经腹直肌。它可以到脐上 3

或脐下,而且如果需要的话,例如在广泛腹内伤时,可以在中线向上延至剑突,向下延至耻骨联合。 2. 横切口或斜切口. 这种切口的最好例子是胆囊切除术时的Kocher肋下切口,阑尾切除术的Rockey-Davis切口,妇科手术的Pfannenstiel切口以及暴露结肠时的正中或侧面的横或斜切口。 3. 腹膜后或腹膜内入路. 这是肾脏或肾上腺,肾移植和主动脉手术的最理想入路。 4. 胸腹联合切口. 这种切口对于通过纵隔、胸膜和腹膜腔相连成为独立手术野的上腹部脏器能给予最佳暴露,例如胃食管切除术。

切口选择 切口的选择与以下因素有关:手术医师的经验、喜好,有时就是偏爱;决定的完整性取决于所需要暴露的器官或位置;是否需要快速的入路,例如严重出血时;患者的体形和肥胖的程度。主要选择的切口就是前述的腹部切口。 很多外科医生倾向于斜切口或横切口,因为侧腹部肌肉牵引的方向与切口一致或接近平行,这样在切口边缘的张力就比垂直切口要小得多。这种伤口会比较结实而不容易裂开或发生疝。一般说来,如果没有感染存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然而,这种切口要比中线切口花费时间多(虽然不是闭合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切口导致的术后疼痛要比高位垂直切口轻。 在遇到腹腔内大出血这样的紧急手术时,中线入路是最快的入路,而且在需要时可以很快的延长到剑突或耻骨联合。一般说来,对于肋角窄的瘦的病人适宜的切口是上腹正中切口,但对于肋角宽的病人来说,上腹部脏器,特别是胰腺、胆道或脾脏的最佳暴露途径是单侧或双侧的肋缘下切口或横切口。 阑尾切除术时,Rockey-Davis断肌肉切口是最理想的,而且如果需要更大的暴露时可以很容易的向中或斜侧位延伸(Weir延伸)。如果回肠造口术或结肠造口术是手术的一部分,那么主要切口要尽可能远离造瘘口,如果需要采用垂直切口,则应用中线切口甚至是在计划的造瘘口对侧的旁正中切口。脐上的横切口可以为脐下的造瘘口提供足够的空间,反之亦然。 当在腹部进行二次手术时,手术医师要尽可能通过原切口,特别是瘢痕很难看或是切口疝需要修补时。当通过原瘢痕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切口处的肠或网膜粘连。切忌距原切口过近作新的平行切口(小于5cm),因为这样可能导致切口间的组织缺血或皮肤与筋膜的坏死。

垂直切口 正中切口 正中切口是最快捷也是最简单的途径。它几乎能为腹腔和腹膜后任何部分提供足够的暴露。当对手术速度有要求时,这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它不仅快捷,在有良好的技术支持时,关闭也是令人满意的。这种切口出血少,没有肌纤维被切断,没有神经受损。通过绕脐切口,它可以在腹部向上或向下延伸到足够长度(图2A)。该切口可以深达皮肤、皮下脂肪、白线、腹膜外脂肪和腹膜。腹膜外脂肪在肥胖个体中是很丰富的,因而术中可能会遇到中等血管。如果在上腹部遇到镰状韧带或影响手术暴露,就要钳夹,分离以及小心结扎。上腹的正中切口能为多数食管裂孔、食管腹腔段(以及迷走神经)、胃、十二指肠、胆囊、胰腺和脾脏 4

手术提供足够的暴露。下腹的正中切口能为多数下腹部和盆腔手术提供良好的暴露。

Fig.2. 腹部正中绕脐的垂直切口。A:用手术刀切开腹膜,术者用手指或拉钩保护深方的肠管及大网膜。B:后鞘及腹膜用两把组织镊(优于止血钳)提起后切开,以避免肠壁一旦被器械夹住后,其齿牙对肠壁的损伤。不应在腹膜被提起的顶点处切开,而应在低于器械1cm左右的位置切开,同样是为了避免损伤肠管。当空气经手术刀切开的小切口进入腹腔后,除非有粘连,否则肠管和大网膜会与腹膜分开。C:腹膜可以用剪刀剪开,同样需要用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保护深方结构。D:正中切口的腹膜及鞘膜用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关闭,但大多数医生可能使用1号聚丙烯或聚二氧六环酮缝线间断缝合。E:大多数医生将腹膜及鞘膜一同缝合关闭。通常情况下,缝针距离切缘至少1.5~2.0cm。

当进行腹部切口时,应当在脐附近进入腹膜以避免损伤胆囊。在打开腹膜时应非常小心,避免损伤深方的肠袢,特别是当肠管胀气时。安全的方法是用有齿的组织镊提起一段腹膜,仔细的触摸以确定没有其他组织存在,然后用手术刀小心的切开提起的一段腹膜的一侧,以避免伤及可能被夹在镊子中的小肠(图2B)。将小口扩大至可容两指,这样可以在打开切口全长的腹膜时保护脏器(图2C)。当沿原有切口手术时,要格外小心避免伤及下面的粘连或粘连的肠管。如果可能,新切口要超过原切口3到4cm这样打开腹膜时相对粘连少些。一旦腹膜被打开,用止血钳或Kocher钳提起筋膜和腹膜,这样可以看到粘连并可在直视下小心分离,小肠和结肠也可以免于损伤。

旁正中切口 旁正中切口是距中线2.5至4cm的垂直切口(Fig.3A)。切开皮下脂肪至前鞘,切开与伤口长度相等的腹直肌前鞘位置不要超过距中线2-3cm(Fig.3B)。 5

中间部分的腹直肌前鞘被分离到肌肉的内侧边缘。由于腹直肌到前鞘的肌腱附着点(腱滑)存在,使得这种分离在上腹部尤为困难。这些附着点位于剑下,脐,有时在两点之间的某处。当腱滑被游离出来后,节段的血管需要电凝、钳夹或结扎。一旦肌肉的前面和中间被游离,由于没有肌腱附着在后筋膜上,可以用拉钩向侧面拉开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可以垂直切开到与皮肤切口同长。腹直肌鞘的下部与上部有两点不同:在Douglas半圆线的下方后鞘广泛缺如,在下腹部腹壁下血管穿过切口的部位需要切断结扎。

Fig.3. 上腹部旁正中切口 A:切口的上方斜行偏向中线,以免缝合时器械过分牵拉造成肋缘损伤。B:距中线2~3cm切开腹直肌前鞘;游离腹直肌前鞘,直到暴露出腹直肌内侧缘。将腹直肌向侧方拉开,在前鞘切口的正下方,切开腹直肌后鞘及腹膜。

旁正中切口避免损伤神经,减少对腹直肌的创伤,提供了符合解剖且安全的闭合,功能恢复良好。如果需要,切口可以从剑突延伸到耻骨,通过切口上缘斜向中间延到剑突。当切口选择适当时,这种切口可以满意的用于任何腹腔内手术,虽然它比垂直切口花费时间要多。理论上这种切口的优点是腹直肌处于其原来位置而且切口位于前鞘与后鞘之间,因而可以降低伤口裂开和切口疝发生的危险。实际上,当这些切口被重新打开时,肌肉的内侧缘都不可避免地被瘢痕粘在后鞘的切口处,这样肌肉就没有有效的支持切口。以上是旁正中切口的不太受欢迎的原因。 垂直分开肌肉的切口 垂直分开肌肉的切口操作起来很象旁正中切口,只是将腹直肌在其内侧三分之一处纵行分开,然后将腹直肌后鞘和腹膜在同样位置切开。如果切口很短则操作和修复都会很快。当需要小切口时,例如放置Tenckhoff腹膜透析管,这种方法很令人满意。然而当需要大切口时,就要避免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它会对神经和肌肉造成较大损伤,并且要比中线切口甚至旁正中切口出血多。如果两条以上的神经被切断,那么术后相应区域的腹壁会变得薄弱。这种切口的最大优点是当打开既往旁正中切口的瘢痕时,由于在肌鞘内将腹直肌与瘢痕组织分开很困难,因而分开肌肉会比较好。 横切口或斜切口 现在采用的横切口或斜切口有几种类型(图1)。横切口可以是完全水平的,或是有几度的曲线。同样的,斜切口可以是直的或是弯曲的,可以有相当大的角 6

度。这种切口可以局限在斜肌,也可以包括一侧腹直肌的一部分或是全部,甚至可以包括全部双侧腹直肌;当后一种切口平行于肋缘或在肋下2至3cm时,该切口被叫做箭头切口或双肋缘下切口。 横切口或斜切口多数沿着Langer线,这样比垂直切口美观。任何神经的切断通常局限于一根神经,少数情况下是两根。一般说来,对于上腹部和下腹部同时存在疾病时,横切口或斜切口的暴露是有限的,除非患者矮而腹部或肋缘宽。对这种病人,脐上长横切口对多数腹内手术的暴露是满意的,除非病人的骨盆深。位置合适的脐下切口对于盆腔、直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手术的暴露都是相当满意的。 横的腱滑将腹直肌连接到腹直肌前鞘,这样当肌肉被切开时不会明显收缩。在脐下没有腱滑,因而在该区域肌肉被切开时会收缩,但再次手术没有这种情况发生。应当注意避免在耻骨联合或靠近耻骨联合的地方做横切口,因为如果发生疝,在切口的下缘没有足够的筋膜进行满意的修补。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横切口还是斜切口在闭合时大体上都比垂直切口有更大的内在强度,因为腹部的筋膜组织有横向分布的纤维。当切开时筋膜或多或少都会顺着或平行于纤维被切断;当缝合时,缝线垂直于筋膜的方向,而在垂直切口时缝线是垂直于纤维的方向而很容易撕开或割断筋膜,因而横切口要比垂直切口更结实(图4和5)。这就是垂直切口发生伤口裂开或切口疝的几率是横切口的3-5倍的原因。

Fig.4. A:纵行切口的缝合有其内在的缺陷,即缝合方向与主要横行走行的筋膜纤维的方向相同。当打结时,张力方向与纹理方向一致,这样获得的强度不如横切口那样强。B:当腹肌收缩,腹内压增大时,缝线易于撕裂筋膜,使筋膜边缘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