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两性复鞣剂的制备与性能
鞣剂及复鞣剂 PPT

铬鞣剂的应用
•例:黄牛软面革(常规铬粉):
浸酸:40%
水
20℃
5%~6%
NaCl
1.5%
甲酸钙 转10min
1.8%~2.5% 硫酸(1:10稀释) 转2~3h
pH2.5~3.0,溴甲酚绿检验外层2/3 ~3/4黄色
NaCl
转5min
0.5%~0.7% 甲酸(85%)(1:5稀释) 转10min
0.9%~1.1% 硫酸(1:10稀释) 转2~3h
停鼓过夜,pH2.5~3.0
鞣制:6.5% KMC 转4h 加热水使内温达40℃±,转4h 停鼓过夜,次晨转30min,pH3.7~4.2。
• 铝盐是最古老的矿物鞣剂之一。铝鞣剂的主要原料是明矾或硫 酸铝,氯化铝常用于制造高碱度铝鞣剂。由于铝鞣剂与胶原的 羧基发生单点结合,不够牢固,因此常与植物鞣剂或铬鞣剂配 合使用,鞣制浅色革、绒面革和各种毛皮。铝鞣革成革收缩温 度低、丰满、柔软、有弹性。铝鞣可节约红矾,减少污染。近 年来发展的白湿革,主要用铝盐鞣制而成。
③多功能合成鞣剂:具有鞣革性能,同时又具有漂白、填充、加油、染色 等一种或一种以上性能的鞣剂。是在合成鞣剂中引入特性官能基而得 到的。
• 包括一大类缩聚型合成高分子材料。树脂单体透入生皮的内部 后,仍继续产生聚合反应;或利用某些预聚体或初缩物,直接 进入皮内,起到填充作用。树脂鞣剂也可归入合成鞣剂类,其 主要作用是填充,特别是对革的组织较疏松的部位,效果更为 明显。树脂鞣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树脂鞣剂的分类
• ①含氮的羟甲基化合物:主要原料包括尿素、双氰胺和三聚氰胺。 它们能与甲醛反应,生成羟甲基化合物。既能单独作用,也可结合 鞣制。如加入其他成分,能形成多种性质不同的衍生的树脂鞣剂。
鞣剂及复鞣剂

• 革的鞣制和复鞣。 • ④氨基甲酸衍生物:由异氰酸酯和带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如醇、
.
胺等)反应制得。如用二异氰酸酯和二元醇制成热塑性聚氨酯,再
醛鞣剂
• 醛鞣剂的品种很多,有甲醛、戊二醛、双醛淀粉、糖醛、 双醛纤维素等,其中甲醛和戊二醛应用较广。
.
醛鞣剂的分类
• ①甲醛:分子量最小、分子结构最简单的鞣剂。甲醛鞣剂主要 是指含甲醛30%~40%的水溶液,商品名为福尔马林。福尔马 林可用于鞣制毛皮。制革时多与其他鞣剂结合鞣。甲醛可以封 闭胶原多肽链侧链上的氨基,并能在两个多肽链间通过次甲基 使肽链间相邻氨基缝合,起到鞣制作用。甲醛鞣性很强,但刺 激性气味大。
③多功能合成鞣剂:具有鞣革性能,同时又具有漂白、填充、加油、染色 等一种或一种以上性能的鞣剂。是在合成鞣剂中引入特性官能基而得 .到的。
树脂鞣剂
• 包括一大类缩聚型合成高分子材料。树脂单体透入生皮的内部 后,仍继续产生聚合反应;或利用某些预聚体或初缩物,直接 进入皮内,起到填充作用。树脂鞣剂也可归入合成鞣剂类,其 主要作用是填充,特别是对革的组织较疏松的部位,效果更为 明显。树脂鞣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成革丰满,紧实,耐热稳定性高,耐 磨性能好
芳香族合成鞣剂
以有机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有机鞣剂。能溶 于水,具有鞣性或能改进其他鞣剂的性能。一般与其他鞣剂结合 使用。多用于鞋面革、服装革类的预鞣或复鞣。合成鞣剂种类繁 多,可按化学结构分为脂肪族合成鞣剂和芳香族合成鞣剂两大类。 实用上多按用途分为3类。
.
芳香族合成鞣剂的分类
①辅助性合成鞣剂:分为萘型和酚型。大多数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萘、蒽)的磺化物和苯酚、甲苯酚的磺化物。它们与甲醛的缩合物 鞣性很弱,但具有分散植物鞣质、促进渗透的作用。
RMS无规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复鞣剂的制备与应用

№.2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Jun.1998 V o l.16 JOU RNAL O F NOR THW EST I N ST ITU T E O F L IGH T I NDU STR Y ・31・RM S无规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复鞣剂的制备与应用李小瑞 来水利(化学工程系)摘 要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为原料,通过溶液转相乳液聚合制得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命名为RM S),将其用于铬鞣山羊蓝湿皮的复鞣工艺中,用扫描电镜对复鞣革粒面和剖面进行了观察,使用动态粘弹仪研究了复鞣坯革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RM S复鞣剂与其它常用复鞣剂相比综合性能更好,尤以助染性和柔软性为佳.关键词: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共聚合原理,柔软性复鞣剂,交替共聚中图法分类号:TQ944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 M A)在70年代就已应用于制革,用它鞣制的皮革粒面细致,毛孔清晰,革身丰满,得革率高〔1~7〕.但至今为止,各种S M A复鞣剂都是交替共聚物,必须采用溶液法共聚才能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无规S M A共聚物是7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将其用于制备皮革助剂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溶液转相乳液共聚法制得了无规结构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其优点是可调节单体配比,能引入第三单体、柔软性及助染基团,并通过应用试验重点考察了其鞣性、填充性、柔软性及匀染性能,将其与其他树脂复鞣剂进行了对比试验.最后,通过对RM S复鞣坯革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动态粘弹谱的测定及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证明其综合应用性能优于传统的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复鞣剂.1 实验部分1.1 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球形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按配比加入一定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助溶剂及乳化剂等,开动搅拌器,使马来酸酐溶解,同时体系自动升温,待马来酸酐全部溶解后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B PO,快速升温到100℃以上,恒温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95℃的热水及少量的过硫酸铵水溶液,于95℃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后用40%N aO H溶液调节产品的pH值到7.0~7.5,得到一淡黄色半透明粘稠液体,可直接作为皮革复鞣剂,将其命Ξ名为RM S .这种共聚物经多种手段分析,证明具有无规共聚结构〔7〕.RM S 加脂性复鞣剂的各项理化指标:外观为淡黄色透明粘稠液体;pH 7.0~7.5;固含量34.26%;粘度0.63Pa ・s ;乳液稳定性:10%乳液24h 小时不分层;耐酸、碱稳定性:pH 3~13;耐C rC l 3稳定性:不稳定;耐栲胶稳定性:稳定;耐N aC l 稳定性:稳定;平均乳液粒径:~0.2Λm .1.2 应用试验1.2.1 试验材料山羊蓝湿皮:三原皮革厂,RM S 复鞣剂:自制,A R T -1 2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四川内江化工厂,KS -1合成鞣剂:河南开封树脂厂,PR -1复鞣剂:四川省什邡亭江化工厂,R elu 2gan -R E 复鞣剂:德国BA SF 公司,皮革棕GR F :丹东轻化工研究院双青染化厂,其他加脂剂及渗透剂:咸阳轻化工材料厂.1.2.2 测试仪器IS M 83-I 型水溶物振荡仪;皮革收缩温度测定仪:自制;YB 9B 1型皮革测厚仪;PBQ 81-100型皮革崩裂强度测定仪;V EB 拉力机;L J -500型拉力试验机;皮革透气性测定仪.1.3 应用工艺1.3.1 复鞣在削匀铬鞣山羊蓝湿皮上选取对称部位,按照下列工艺进行复鞣:水洗:液比3,转30m in ,换浴水洗:液比3,温度45℃,平平加0.5%,转30m in中和:液比1.5,温度40~45℃,醋酸钠0.8%,转30m in ,pH ≈5.0水洗:液比3,转30m in复鞣:液比1,温度40~45℃,RM S 复鞣剂6%,XQ -JFC M 渗透剂0.2%,转60m in 固定:甲酸1.0%(1∶10稀释,分3次加入),转15m in水洗:液比3,温度35~40℃,转30m in1.3.2 染色加油复鞣革按以下工艺进行染色加油:中和:液比1.5,温度30~35℃,小苏打1%,转30m in水洗:液比3,温度30~35℃,转30m in染色:液比2~2.5,温度50~55℃,皮革棕GR F 1.0%,转30m in加油:与染色同浴,XQ -SE 合成加脂剂5%,XQ -F 1改性羊毛脂加脂剂3%,XQ -F 5硫酸化蓖麻油4%,转60m in固色:与染色加油同浴,甲酸0.5%(分批加入),调pH ≈4.5,转15m in二次水洗:液比3,转30m in将染色加油后的皮革自然晾干,进行各项物理性能的检测.以复鞣革收缩温度的提高值、增厚率、柔软度、粒面状况及各项物理性能为指标,分别对各个样品进行综合考察.粒面状况、柔软度及染色性能按各个样品进行排队,以最好者打10分.透气性则根据标准方法用皮革透气性测定仪分别对各样品进行测定,并按公式计算待测样品的透气性或透气度,其结果计为A ×1000m l c m 2・h ,将A 大于6的定为10分,此后每减小0.6其分值减1分.・23・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第16卷1.4 RM S 复鞣剂复鞣坯革微观组织结构的研究取一块削匀后的铬鞣山羊皮坯革用RM S 复鞣剂进行复鞣,另取一块对称部位的坯革作为空白进行对比试验.样品自然凉干后,用无水乙醇和醋酸异戊酯进行梯度脱水,再用M odle HCP -2型H itach 临界点干燥仪进行干燥,1.5h 后取出.样品喷金后用KYKY 1000B 型扫描电镜对粒面和剖面进行观察、拍照.1.5 复鞣坯革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取标准部位的铬鞣山羊蓝湿皮,按照1.3中的复鞣工艺进行复鞣.皮革经自然凉干后,用日本TO YO B aldw in 公司的R heovib ron DDV - -EA 型动态粘弹仪在频率3.5H z ,升温速率为2℃ m in 的条件下分别测定复鞣前后铬鞣山羊蓝湿皮的DM A 谱.2 结果及讨论2.1 RM S 复鞣剂选择填充性作用选取不同部位的山羊蓝湿皮按照应用工艺进行复鞣,测定厚度,结果如表1所示.表1 RM S 复鞣剂的选择填充性作用背脊部中间部位腹肷部复鞣前厚度(mm )1.060.970.89复鞣后厚度(mm )1.131.071.03增厚率(%)6.610.315.7 从表中可以看出,复鞣前坯革部位不同,则复鞣后革的增厚率也不同,这充分说明RM S 具有一定的选择填充性.在皮革的背脊部位,纤维编织比较紧密,复鞣剂中的大分子不能渗透进去,只有其中的小分子才能渗入,所以它的填充性较差,增厚率相对较低.在皮革的边肷部位,纤维编织比较疏松,空隙较大,鞣剂中的大分子和小分子都能渗透进去,所以它的填充性较好,增厚率相对较高.2.2 RM S 复鞣剂与其他产品的比较取部位基本相近的几块山羊蓝湿皮采用1.3的工艺,分别加入6%的RM S 、KS -1、PR -1、A R T -1、A R T -2、R elugan R E 进行复鞣、染色、加油,经自然凉干后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2 RM S 复鞣剂与其它复鞣剂效果的对比检测项目RM S KS -1A R T -1A R T -2R E PR -1∃T s (℃)5.05.05.07.08.06.5增厚率(%)15.312.010.012.514.25.1抗张强度(kg mm 2)0.820.780.550.660.680.54伸长率(%)11.514.511.912.213.79.5撕裂强度(kg mm 2)6.36.63.45.25.26.9绷裂强度(kg mm 2)22.414.914.018.216.122.3・33・第2期 李小瑞等:RM S 无规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复鞣剂的制备与应用 续表2检测项目RM S KS -1A R T -1A R T -2R E PR -1透气性(100m l c m 2・h )3.83.75.14.92.76.1粒面状况10810989柔软度1087789染色性能1086779 从结果可以看出,RM S 柔软性复鞣剂的综合性能最好,特别在助染性和柔软性方面,其性能明显优于其他牌号的复鞣剂.2.3 影响RM S 复鞣剂复鞣效果的因素(1)复鞣前的脱脂:由于动物饲养条件改善,且不说多脂的猪皮、绵羊皮,就是牛皮、山羊皮含油脂量也较多.另外由于准备工序操作时间缩短,而用户对革的清洁程度要求又越来越高,因此脱脂显得很重要.如果脱脂不完全,则鞣剂分子的渗透通道被部分堵塞,分子分布不均匀;革面油脂的沉积也会阻碍鞣剂的吸附及结合.所以,我们在复鞣前加了部分平平加,一方面加强脱脂,另一方面加快初鞣革的回湿.(2)复鞣前中和的影响:复鞣前的中和,一方面是除去革中中性盐和未结合的铬盐,另一方面是中和铬络合物水解所生成的自由酸,调整革表面所带的正电荷,控制革对阴离子复鞣剂及染料、阴离子加脂剂的亲和力,也使复鞣材料颗粒细微,利于渗透.中和后革中自由酸被除去,使革受酸蚀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革纤维在酸作用下慢慢水解破坏)损坏的机会减少,因而经久耐用.中和同时也提高了革的pH 值,促进了铬盐的水解配聚作用以及与胶原纤维的进一步结合,提高了革的稳定性和丰满性.如果中和不够,则革中自由酸的存在降低了革的pH 值,使皮革胶原纤维带较多的正电荷,对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复鞣剂显示出高度的亲和力,使它在革外层即发生剧烈的反应,阻碍了复鞣剂的正常渗透,同时也使复鞣剂的乳液颗粒变粗,不易渗透.另外对后期的染色、加油也有较大的影响,成革的酸蚀作用也严重.如果中和过度,则易使革产生一些缺陷,如松面、粗面、裂面、无弹性等.中和剂的性质和强度对复鞣剂、染料及油脂的吸收和分布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所用中和剂的碱性太强,中和作用太快,它还没有渗透时就大量被消耗在革面上.这不仅把革面的酸中和掉,还会把革面结合及未结合的铬盐都变成C r (O H )3沉淀沉积于革面,产生铬斑;或者使已经与生皮结合的铬络合物分子变大,使革粒面变粗,成革抗张强度及撕裂强度降低,产生裂面.所以,中和时我们选择强碱弱酸盐N aA c 将中和液的pH 值调到5.5左右.(3)液比的影响:液比大小对RM S 的复鞣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根据一般原理,小液量比大液量时材料渗透更深,所以如果用水量过大,则不仅会使革的铬鞣特性减弱,而且复鞣剂在革表面结合过多,使革粒面变粗、起皱,也会使废水量增大.我们在复鞣时一般控制液比在0.5~1.5之间,这样可使复鞣剂得到更完全的吸收和更深入的渗透,使铬鞣革身骨更丰满,粒面更紧实,同时对松软部位的填充作用也更明显.(4)复鞣温度的影响:温度对RM S 复鞣剂的复鞣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低温下复鞣剂渗透较深,分布均匀;提高复鞣温度则会促进复鞣剂在革表面的结合,复鞣后鞣剂的吸净率・43・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第16卷也高,所以复鞣时我们控制温度在40~45℃之间.(5)复鞣时间的影响:时间对RM S 的复鞣效果也有影响.时间太短,复鞣剂在革中的渗透较浅,结合较少,吸净率低;复鞣时间过长,则会使革中铬的损失过多,加之强烈连续的机械转动,会给复鞣革造成一些缺陷,如皱缩、松面、粗面等.所以,复鞣时我们控制时间在1~1.5小时内快速完成.(6)固定时pH 值的影响:复鞣后要加酸进行固定,这样可使RM S 复鞣剂的乳液破乳,使分子链中的-COO H 充分显露出来,并通过C r 3+的络合作用与皮革胶原纤维结合.但是如果pH 值过低,复鞣剂会全部破乳,颗粒变得很大,分布就不均匀;而pH 值过高,复鞣剂分子不能很好破乳,还是以细微乳液存在于革中,在以后的操作中随着水洗和强烈的机械作用又迁移出来,降低复鞣效果.所以,在固定时我们一般控制pH 在4.0~4.5之间.另一方面,在加酸过程中如果pH 值变化太大、太快,则会使复鞣剂分布不均匀,皮革表面鞣剂结合较多,产生过鞣,同时也影响后期的染色,使染色不匀,产生色花.所以我们在加酸时采用分批加入法,即将甲酸稀释后,分3次加入,每次加完后都要转动5分钟.2.4 复鞣革微观组织结构经对RM S 复鞣剂复鞣前后铬鞣山羊蓝湿皮的扫描电镜观察、照相,得到如图1(a )~(f )所示的照片.图1(a )未复鞣的坯革粒面 图1(b)复鞣后革的粒面图1(c )未复鞣的坯革粒面层 图1(d )复鞣后革的粒面层・53・第2期 李小瑞等:RM S 无规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复鞣剂的制备与应用图1(e )未复鞣的坯革网状层 图1(f )复鞣后革的网状层图1 RM S 复鞣前后革的显微照片2.4.1 粒面铬鞣坯革经RM S 复鞣剂复鞣后,坯革粒面的粒纹更加清晰,毛孔孔径缩小,形状变扁,不均匀性降低,显示出RM S 复鞣剂具有一定的收缩毛孔作用,经其复鞣后皮革粒面更加平滑细致,这也是鞣性和填充性的体现.2.4.2 剖面从剖面观察可以看出,经RM S 复鞣剂复鞣后皮革粒面层胶原纤维束编织变得更加疏松,网状层纤维束卷曲程度增大,分散得更好,甚至有些胶原纤维也得到了分散.如图1所示,正是由于复鞣剂对皮纤维的良好分散填充作用,从而使复鞣革的厚度、丰满柔软性以及弹性相对增大.即易在外力下发生部分取向,而除去外力后,取向链自动采取构象数增加的卷曲形态而回缩.2.5 复鞣革动态力学性能图2为RM S 复鞣前后铬鞣山羊蓝湿皮的DM A 谱图.图2 RM S 复鞣前后的DM A 谱从图2可以看出:(1)在-50℃~室温之间,随着温度升高,模量逐渐降低,其动态力学行为呈现类似于聚合物所具有的粘弹转变特征.据文献[9]报道,浸酸皮的动态弹性复数模量[E ′]在此温度区间基本上不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这说明RM S 复鞣剂分子确实可以进入由3个肽链所组成的3重螺旋结构的原纤维内部,使其排列的规整度和相互作用程度降低,肽链链段运动势垒变低,这样随着温度升高,链段运动能力提高,故其[E ]值较之未复鞣的革要低,且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2)在室温以上,[E ]值随温度升高有增大趋势,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将导致鞣剂分子和胶原纤维间交联-吸附作用降低甚至破坏,同时发生皮革胶原纤维的解取向.宏观上表现为皮革的收缩,结果使纤维束敛集,分子间力变大,链间部分交联,外力要使材料变形时必然遇到体系内部・63・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第16卷更强烈的反抗,即[E ]值变大.(3)经RM S 复鞣剂复鞣后其[E ]值均较铬鞣革有所降低,约降低0.5个数量级,表明铬鞣革的柔软程度有所提高.未复鞣革和复鞣革的tg ∆~T 曲线在30~80℃区间均显示有一个Α转变峰,这正是S M A 树脂链段运动和肽链链段运动的结果.由于铬鞣革只能产生肽链链段运动,故其Α峰较小.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经RM S 复鞣后的革也具有明显的Β次级转变峰,这对应于S M A 共聚物分子链侧基苯环、羧基及肽链侧基的运动.而未复鞣革的次级转变峰则很小,这是由于未复鞣革的胶原纤维交联程度较大,肽链侧基的运动困难,而复鞣后革中的S M A 分子侧链活性基团与胶原纤维结合减少了胶原纤维间的交联程度,使肽链侧基运动变得容易,赋予皮革良好的曲挠性.2.6 RM S 复鞣剂复鞣填充机理胶原纤维具有四级结构,各级结构对其性能均产生影响.在各级纤维结构中,纤维间均存在间隙,随着纤维结构层次的提高,每级纤维结构间隙也愈来愈大,例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铬鞣革的胶原纤维间隙为1~21Λm .RM S 复鞣剂具有良好的复鞣、填充、柔软及一定的助染性能,这主要是由其组成以及分子量分布所决定的.在S M A 共聚物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可以和皮革胶原纤维及革内C r 3+结合的羧基,因而当它渗入革内后,聚合物分子骨架上的-COO H 就会与皮革胶原纤维上的-O H 、-N H 2、-CON H 2及革内的C r 3+以氢键或配位键相结合.这样的结合从微观上增加了皮纤维网络的交联密度,表现出了一定的鞣性及收敛性.另外鞣剂分子具有较大的苯环结构及较长的分子链,它包裹在皮革纤维及纤维束周围起到了分离皮革纤维的作用.在扫描电镜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皮革经复鞣后其纤维束及纤维之间的分散程度更大,正是这种分散作用才使得纤维束的孔隙明显增大,皮革的厚度、丰满性、弹性、柔软性等相对增加.RM S 复鞣剂的复合溶剂体系中含有一定量的长链脂肪基,它们可以填充到皮革胶原纤维束之间,起到润滑胶原纤维的作用,使皮革胶原纤维束之间更加容易滑动,表现出较好的柔软性.另外,RM S 复鞣剂中还含有弱阳离子基,使皮革表面负电荷密度降低,有助于阴离子性染料分子的上染和匀染,使着色均匀,颜色鲜艳.3 结论(1)以过氧化苯甲酰及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转相乳液聚合法,在以极性非水物质为主的复合溶剂体系中,于100~130℃的温度范围内,合成了数均分子量为1.7×104的无规S M A 共聚物.将其用于皮革复鞣,不需要进行S M A 共聚物的分离提纯,避免了传统S M A 树脂鞣剂生产后期溶剂处理的困难,使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且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复合溶剂中柔软性成分的加入润滑了皮革胶原纤维,提高了皮革的柔软度.复合溶剂中弱阳离子性物质的加入,使皮革表面带有一定的正电荷,容易使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染料结合或吸附,增加了染色的均匀性和鲜艳度.(2)通过应用实验可以证明,RM S 柔软性复鞣剂是一种兼具鞣制、填充、柔软及助染作用的多功能复鞣剂.用它复鞣的皮革丰满,有弹性,发泡感强,且粒面细致,部位差小,特别是具有较高的柔软度及良好的染色特性.经分析认为,RM S 复鞣剂的分子链可以填充到皮革胶原纤维束之间,使胶原纤维束得到更好的分散,从而赋予皮革较好的丰满性、柔软性及弹・73・第2期 李小瑞等:RM S 无规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复鞣剂的制备与应用性等.参考文献1 张举贤等.皮革科技,1983;(5):12 宋国维等.皮革化工,1985;(3):13 程秀红,张菊华等.化工新型材料,1986;14(5):124 曹昆等.高分子通报,1994;(2):975 张举贤等.高分子通报,1989;(4):546 张友恭等.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13(1):357 但卫华等.中国皮革,1994;23(7):438 邓正华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4):72THE APPL IED PROPERT IES OF THE RANDOM ST Y RENE -M AL E I C ANHYD R I D E RESIN ASR M S T Y PE RETANN ING AGENTL i X iaoru i L a i S hu iliABSTRACTT he random copo lym er of styrene 2m aleic anhydride cou ld be p rep ared w ith the m ethod of so lu ti on conversing to em u lsi on at the po lar m edium and the h igh tem p eratu re .T he random copo lym ers m igh t be m odified by m ean s of in troducing the th ird m onom ers in 2to the m acrom o lecu le .B ecau se the po lar so lven t w as also u sed as the soften ing com ponen t and the retann ing agen t to have w eak cati on ic group ,the RM A show s to be a m u lti p le functi onal retann ing agen t w ith the filling and auxodyeing .It is advan tageou s in the to tal level of app licati on com p ared to the typ ical retann ing agen t of styrene 2m aleic anhydride al 2ternating copo lym er .A lso the reacti on m echan is m of copo lym er to leather fab ric w as in 2vestigated .Keywords :styrene 2m aleic anhydride random copo lym er ,p rinci p le of copo lym erizati on ,flex ib le retann ing agen t ,alternating copo lym erizati on ・83・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第16卷。
无铬鞣制

在制革工业中,由于铬盐鞣制成革的优越性能,铬鞣自其应用以来就一直在鞣制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由于六价铬的毒性,铬盐的使用对生态环境、人畜造成极大危害,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传统的铬鞣法中铬鞣废铬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制革工业中产生的废胶原的大量损失,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1] 。
另一方面,我国铬资源短缺,制革所用的铬几乎全靠进口,而近年来国防及一些高新产业中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导致铬矿的价格连年攀高。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解决皮革工业的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尤其是铬污染; 然而解决铬污染的根本办法只能是彻底摒弃铬鞣。
因此大力发展无铬、少铬鞣技术,不但是环境的需要,也是保证皮革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了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发明了许多无铬鞣制工艺。
1 植物鞣剂植物鞣剂由于可生物降解而被喻为“绿色鞣剂” ,它对减少铬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鞣革具有良好的丰满性和成型性,革身挺实、耐磨性和透气性均良好等特点, 至今仍是生产重革的基本鞣法。
利用栲胶的良好填充性生产轻革时,也常用来进行复鞣或填充。
同时,植鞣在家具革、服装革及鞋面革等品种上,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现在人们正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力图用植物鞣剂代替铬鞣剂。
植物鞣剂虽然有其它鞣剂无法媲美的特征,但若单独采用植物丹宁鞣制,也有相关指标无法达到要求。
植物鞣质含量不高、纯度低、渗透慢、皮中吸收的鞣质不耐水洗,与皮结合不牢;栲胶液中的不溶物、沉淀物较多并且栲胶有一定颜色,鞣制后造成坯革颜色较深;单独用于鞣制其成革收缩温度一般只能达到75~85C ,不能满足多数成革的要求;另外它用于轻革生产中总是存在着较强的植鞣感,即显得重和过度紧实。
为了克服栲胶鞣制的缺点,制革工作者主要从对植物栲胶进行化学改性和改进植鞣鞣制工艺2 醛类鞣剂醛的种类很多,醛类鞣剂的鞣制机理主要是因为羰基与皮中的蛋白质氨基等活泼基团,形成共价交联的过程目前,醛类鞣剂在制革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醛植结合鞣,醛单独用于鞣制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主要是单独使用醛类无法满足制革要求,一般来说单独使用醛类鞣剂鞣革,成革收缩温度不高、成革较扁薄,有些还会产生黄变。
丙烯酸树脂鞣剂

丙烯酸树脂鞣剂本文介绍了丙烯酸树脂鞣剂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丙烯酸树脂鞣剂》,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丙烯酸树脂鞣剂》篇1一、引言丙烯酸树脂鞣剂是一种新型的鞣剂,其主要成分是丙烯酸树脂。
它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耐酸碱性和耐候性等性能,因此在皮革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丙烯酸树脂鞣剂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制备方法丙烯酸树脂鞣剂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将丙烯酸树脂和其它原材料 (如邻苯二甲酸、苯甲酸等) 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
2. 将混合均匀的原材料送入反应釜中,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反应。
3.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冷却、过滤、分离等处理,得到丙烯酸树脂鞣剂。
三、性能特点丙烯酸树脂鞣剂具有以下性能特点:1. 耐水性好:丙烯酸树脂鞣剂可以在水中长时间浸泡而不影响其性能。
2. 耐酸碱性好:丙烯酸树脂鞣剂可以在酸碱环境中长期使用,不受酸碱度的影响。
3. 耐候性好:丙烯酸树脂鞣剂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能,可以在户外长期使用而不易老化。
4. 附着力强:丙烯酸树脂鞣剂与皮革的附着力较强,不易脱落。
四、应用领域丙烯酸树脂鞣剂主要应用于皮革加工领域,可以用于皮革的鞣制、涂饰等工艺过程。
它可以提高皮革的质量和性能,增加皮革的耐水性、耐酸碱性和耐候性等性能。
《丙烯酸树脂鞣剂》篇2丙烯酸树脂鞣剂是一种用于制革工业的化学品,主要用于皮革的鞣制和涂饰。
它可以提高皮革的质量和外观,增强其耐用性和防水性。
丙烯酸树脂鞣剂通常由丙烯酸树脂、助剂和溶剂组成。
在制革过程中,丙烯酸树脂鞣剂被应用于皮革的鞣制和涂饰,可以改善皮革的物理性能,增强其耐水性和耐磨性。
此外,丙烯酸树脂鞣剂还可以提高皮革的外观质量,使其更加光滑、柔软和美观。
使用丙烯酸树脂鞣剂的优点包括:- 提高皮革的质量和外观- 增强皮革的耐用性和防水性- 改善皮革的物理性能- 提高皮革的生产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丙烯酸树脂鞣剂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配制和应用,以确保其效果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 O Q i a n g , L I U B i n g— z h i (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i s t r y a n d L i f e S c i e n c e , We i n a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a n x i We i n a n 7 1 4 0 0 0 , C h i n a )
( MA) , mo n o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g l y c o l ma l e a t e( MP E G M)a n d d i m e t h y l d i a l l y l a mm o n i u m c h l o i r d e( D MD A A C) ,u s i n g a m-
d i a l l y l a mmo n i u m c h l o i r d e( DMDAAC) w a s 3 :1 : 0 . 2 u s i n g 3 wt % A P S a t 9 0 o C f o r 4 h .T h e r e t a n n e d l e a t h e r b y AR A
mo n i u m p e r s u l f a t e( AP S )a s i n i t i a t o r .T h e c h e m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ARA w a s c h a r a c t e i r z e d b y FT I R.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h a d e x c e l l e n t i f l l i n g a n d c a n i mp r o v e r e ma r k a b l e t h e l f e x i b l i t y a n d e l a s t i c i t y .
Ab s t r a c t :An a mp h o t e r i c r e t a n n i n g a g e n t( ARA ) wa s s y n t h e s i z e d b y c o p o l y me r i z a t i o n w i t h me t h a c r y l i c a c i d
( 渭南师范学院化 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渭南 7 1 4 0 0 0 )
捅 要 :以过硫 酸铵 ( A P S )为引发剂 ,以甲基丙烯酸 ( MA) 、顺 丁烯 二酸聚 乙二醇单 酯 ( MP E G M)和二烯 丙基二 甲基氯 化铵 ( D M D A A C ) 为原料通 过 自由基聚合制备两性 复鞣 剂 ( A R A)并用傅里 叶变换 红外光谱表征产物结构。结 果表 明:当 A P S用 量为3 % 、n ( MA): n ( MP E G M): n ( D MD A A C ) 为 3: 1: 0 . 2,反 应温度 为 9 0℃时 ,制备 的两性 复鞣剂 ( A R A)性能最佳 。两性 复鞣剂 具有极好 的填充性并且 能显 著提高成革 的柔韧性 和弹性 。
第4 1 卷第 6期
2 0 1 3年 3月
广
州
化
工
V0 l _ 41 No . 6 Ma r c h. 2 01 3
Gu a n g z h o u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一
种 新 型 两 性 复 鞣 剂 的 制 备 与 性 能
曹 强, 刘秉智
关键 词 :顺丁烯二酸聚乙二醇单酯;两性;复鞣剂
中图分类 号 :T Q 1 7 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1 — 9 6 7 7 ( 2 0 1 3 ) 0 6 — 0 0 8 1 — 0 3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Pr o p e r t i e s o f a Ne w Amp h o t e r i c Re t a n n i n g Ag e n t
t h a t t h e o p t i ma l p e f r o r ma n c e o f ARA wa s o b t a i n e d w h e n t h e mo l a r r a t i o o f me t h a c r y l i c a c i d( MA) .MP E GM a n d d i me t h y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