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弦定理教学计划

余弦定理教学计划
余弦定理教学计划

1.1.2余弦定理教学设计

作者:毛晓进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余弦定理的内容,推证余弦定理,并简单运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余弦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与逻辑思维能力,能体会用向量作为数形结合的工具,将几何问题

转化为代数问题;

情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和证明余弦定理的过程;理解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初步对余弦定理进行应用。难点:利用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的思路;对余弦定理的熟练应用。

探究和证明余弦定理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已经具备了勾股定理的知识,即当∠C=900时,有c2=a2+b2。作为一般的情况,当∠C≠900时,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什么关系呢?学生一时很难找到思路。最容易想到的思路就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尝试应

用勾股定理去探究这个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更是学生想不到的,原因是学生很难将向量的知识与解三角形的知识相结合。因而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适当的点拨、启发,鼓励学生大胆的探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去探索余弦定理的证明,这样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一章第一节余弦定理的第一课时。余弦定理是关于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另一定理,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与实际应用问题(如测量等)的重要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边”和“角”的互化,从而使“三角”与“几何”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证明三角形中的等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教科书首先通过设问的方式,指出了“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无法用正弦定理去解三角形”,进而通

过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引导学生去探究一般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然后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去完成对余弦定理的推证过程,教科书上还进一步的启发学生用向量的方法去证明余弦定理,最后通过3个例题巩固学生对余弦定理的应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的内容,初步掌握了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并明确了用正弦定理可以来解哪些类型的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来解三角形的实际例子,学生发现不能用上一节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一节的内容。在对余弦定理教学中时,考虑到它比正弦定理形式上更加复杂,教师可以有目的的提供一些供研究的素材,并作必要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类比、联想、质疑、探究等步骤,辅以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猜想,获得命题,再想方设法去证明。在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余弦定理时,学生可能会遇到证明思路上的困难,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 【创设情境】1、复习引入让学生回答正弦定理的内容和能用这个定理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2、情景引入如图1,某隧道施工队为了开凿一条山地隧道,需要测算隧道通过这座山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先在地面上选一适当的位置A ,量出A 到山脚B 、C 的距离,再利用经纬仪测出A 对山脚BC (即线段BC )的张角,最后通过计算求出山脚的长度BC 。学生不难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到数学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一个夹角,去求三角形的另外一边。这个问题是不能使用正弦定理来求解的。学生急切的希望应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环节二 【导入新课】问题:在△ABC 中,当∠C=90°时,有c 2=a 2+b 2.若a ,b 边的长短不变,变换∠C 的大小时,c 2与a 2+b 2有什么大小关系呢?请同学们思考。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回答,借助于多媒体动画演示结果。如图2,若∠C<90°时,由于AC 与BC 的长度不变,所以AB 的长度变短,即c 2<a 2+b 2.

如图3,若∠C>90°时,由于AC 与BC 的长度不变,所以AB 的长度变长,即c 2>a 2+b 2.经过议论学生已得到当∠C≠90°时,c 2≠a 2+b 2。环节三 【新课探究】探究1、在上一个问题中,我们已经知道,当∠C≠90°时,c 2≠a 2+b 2。那么c 2与a 2+b 2到底有什么等量关系呢?请同学们继续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研究当∠C 为锐角时的结论,另外的小组研究当∠C 为钝角时的结论。最后交流探索,展示成果。如图4,当∠C 为锐角时,作BD⊥AC 于D ,BD 把△ABC 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A B

C

图1C B A B ’图2A C B ’B 图3

A

C B

D 图4在Rt△ABD 中,AB 2=AD 2+BD 2;在Rt△BDC 中,BD=BC·sinC=asinC ,DC=BC·cosC=acosC .所以,AB 2=AD 2+BD 2化为 c 2=(b -acosC)2+(asinC)2, c 2=b 2-2abcosC+a 2cos 2C+a 2sin 2C , c 2=a 2+b 2-2abcosC . 可以看出∠C 为锐角时,△ABC 的三边a ,b ,c 具有c 2=a 2+b 2-2abcosC 的关系。 如图5,当∠C 为钝角时,作BD⊥AC,交AC 的延长线于D 。B A

D C 图5 △ACB 是两个直角三角形之差。 在Rt△ABD 中,AB 2=AD 2+BD 2. 在Rt△BCD 中,∠BCD=π-C . BD=BC·sin(π-C),CD=BC· cos(π-C). 所以AB 2=AD 2+BD 2化为 c 2=(AC+CD)2+BD 2 =[b+acos(π-C)]2+[asin(π-C)]2 =b 2+2abcos(π-C)+a 2cos 2(π-C)+a 2sin 2(π-C) =b 2+2abcos(π-C)+a 2. 因为cos(π-C)=-cosC ,所以也可以得到c 2=b 2+a 2-2abcosC 。 教师点拨: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考察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正射影的数量:当∠C 分别是锐角和钝角的时候,得到两个数量符号相反;当∠C 是直角的时候,其向量在直角边上的正射影的数量为零。因此,无论是∠C 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都有

,C b a BD C b DC C b AD cos ,cos ,sin -===在Rt△ADB 中,运用勾股定理,得c 2=a 2+b 2-2abcosC ,我们轮换∠A,∠B,∠C 的位置可以得到

a 2=

b 2+

c 2-2bccosA .

b 2=

c 2+a 2-2accosB .

于是,我们得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又一重要定理:(多媒体投影余弦定理的内容) 余弦定理 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从以上的公式中解出,则可以得到余弦定理的另外一种形式:C B A cos ,cos ,cos 从以上分析过程,我们对∠C 不是直角的情况有了清楚认识。我们不仅要认识到,∠C 为锐角和钝角时都有c 2=a 2+b 2-2abcosC ,还要体会出怎样把一个斜三角形转化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这种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经常用到。

探究2、你还能用向量的方法证明余弦定理吗?参看教材例1左上方的思路提示。教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证明的思路及过程。如图6,在△ABC 中,设,a b c ===,,(

)A

bc c b a A AB

AC BC cos 22,

22222222-+=?-+=∴-=∴-=即: 教师点评:对于探究1,我们分∠C 是锐角和钝角的情况对余弦定理的形式给出了证明,过程比较复杂;对于探究2,我们应用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很简单的证明余弦定理,这就可以看出向量作为一种工具在证明一些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探究3

、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图6

教师启发学生:根据余弦定理的两种形式,可以看出它能够解决解三角形的哪些类型?(学生并不难发现,余弦定理可以用来解决两种解三角形的类型:⑴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⑵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三个内角。)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余弦定理的这两种应用,来解决以下三个例题。(用多媒体展示例题)例1、在△ABC 中,已知a=5,b=4,∠C=120O ,求c.例2、在△ABC 中,已知a=3,b=2,c=,求此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大小及其面积(精确到190.1).例3、△ABC 的定点为A(6,5),B(-2,8),和C(4,1),求∠A(精确到0.1).双边活动:师生可以共同完成例题,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余弦定理的应用。

环节四 【练习与巩固】1、在△ABC 中,a=1,b=1,∠C=120O ,则c= 。2、在△ABC 中,若三边a,b,c 满足,则A= 。bc c b a ++=2223、在△ABC 中,已知 ,这个三角形是 (填锐角、直5:4:3sin :sin :sin =C B A 角、钝角三角形)。4、在△ABC 中,BC=3,AC=2,AB 上的中线长为2,求AB 。双边活动:学生限时训练,让学生回答结果,对于出错题目加以讲解,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第4题的解题过程。

环节五 【课堂反思总结】通过以上的研究过程,同学们主要学到了那些知识和方法?你对此有何体会?(先由学生回答总结,教师适时的补充完善)1、余弦定理的发现从直角入手,分别讨论了锐角和钝角的情况,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2、用向量证明了余弦定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3、余弦定理表述了三角形的边与对角的关系,勾股定理是它的一种特例。用这个定理可以解决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和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内角的两类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猜想、实验、归纳等思维方法,最后得到了推导出正弦定理。我们研究问题的突出特点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不仅收获着结论,而且整个探索过程我们也掌握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强调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环节六 【布置课后作业】1、若三角形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a 3=b 4=c 则 。=++C ab B ca A bc cos 2cos 2cos 22、在△ABC 中,若a =7,b =8,,则最大内角的余弦值为 _ 。13cos 14

C =3、已知△ABC 中,acosB=bcos A ,请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4、教材练习B1,3。五、教学反思

1、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重要依据,要给予足够重视。本节内容安排两节课适宜。第

一节,余弦定理的引出、证明和简单应用;第二节复习定理内容,加强定理的应用。

2、当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需要求第三边时,可利用方程的思想,引出含第三边为未知量的方程,间接利用余弦定理解决问题,此时应注意解的不唯一性。但是这个问题在本节

课讲给学生,学生不易理解,可以放在第二课时处理。

3、本节课的重点首先是定理的证明,其次才是定理的应用。我们传统的定理概念教学往往采取的是“掐头去尾烧中断”的方法,忽视了定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是一味的教

给学生定理概念的结论或公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题目去套用这些结论或形式,大搞题海

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很差。学生根本没有掌握住这些定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不能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怎么会灵活的应用呢?事实上已经证明,这种生搬硬套、死记

硬背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教育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课程倡导:强

调过程,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的新知的体会,不能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

感受,把“发现、探究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

4、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提供一些可供学生研究的素材,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探究问题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收放有度”,即:不能收的太紧,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更不能采取“放羊式”的教学,对于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出现的困惑置之不理。

5、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起到画龙点睛、提高效率、增强学生对问题感官认识的效果,不能让教师成为多媒体的奴隶。滥用多媒体教学的后果是将学生上课时的“眼到、手到、口到”变为机械的“眼到”,学生看了一节课的“电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练习、巩固,课后会很快将所学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6、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例如向量)不能很好的应用,学生的

数学思想(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也不能灵活的应用,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从授课的实际效果来看,能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一阶段的教学主要应该加强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学生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教师及时的加以纠正,使教学更具针对

1.1.2余弦定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的方法。,

2.熟记并掌握余弦定理

3.能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三角形

〖学习重点〗

余弦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学习难点〗

由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及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知识清单】(预习教材P5-8,找出疑惑之处)

1.余弦定理:

2.余弦定理的推论:

=A cos

=B cos

=C cos 3.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解三角形的问题

已知三边,求

已知 和它们的 ,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牛刀小试】

1.已知060,1,3===A c b ,求a ;

2.已知6,5,4===c b a ,求cos A

二、新课导学

2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

1.【复习导入】1.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内容: 2.已知A=,C=,,你能解这个解三角形??60?4516=b 【探究】在问题中探究余弦定理若把2的条件C=,改成,如何解三角形?(即已知三角?458=c 形的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 ) 问题: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那么,则C B a =

C A b = A B c = c a b =- (小组合作完成)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

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

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若ABC 中,C=,则,这时,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090cos 0=C 222=+c a b 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当为锐角时,吗;当

C ∠222a b c +>为钝角时,三边的平方关系是怎样的。上面几个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C ∠三、典例精析

【例1】在ABC 中,已知,,,求b 及A ?=a c 045B =

【例2】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大小及

其面积【例3】在△ABC 中,已知sinA =2sinBcosC ,试判断△ABC 的形状4、当堂检测1.已知的三边分别为2,3,4,则此三角形是( )ABC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a 7b c ===_________.五、提出疑惑(易混点)(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易混点)疑惑内容(易混内容)〖学习小结〗

〖课后提升〗【必做题】1.在△ABC 中,若,则 )())((c b b c a c a +=-+A ∠=2.在ABC ?中,已知,求C 的大小.222a b ab c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机电产品常规制造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对机电产品进行结构设计和系统设计;掌握数控设备的结构原理、加工程序的编制、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技能复合型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 具备利用现代加工设备、加工方法,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检测能力;利用软件对机电产品进行设计能力;具备机电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计算机应用和与人沟通能力。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 1 车间工艺员、零件质量检查员和设备管理员。 2 机电产品调研员和设计员。 3.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员、操作员。 4.设备安装、调试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岗位。 三、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1 学制:三年。 2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期内,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135 学分, 同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 4 学分,即可获得专业毕业证书。学生修满学分可提前就(毕)业,也可根据有关规定适当延长学习时间。

五、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 (一)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设置 1.机械制图:主要讲授画法几何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 维能力及绘图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家有关制图标准以及公差配合基本知识。 2.电工学与电子学: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安全用电知识,讲授工业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电机特点及选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3.工程力学:是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组合而成,主要讲授静力学、材料的力学性能、杆件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规律以及强度理论。 4.机械设计基础:由“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优化组合为“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突出机构原理、运动分析,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特点、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分析以及设计准则。 5.金属工艺学:主要讲授工程常用材料牌号、性能特点、在不同热处理后所表现的性能,各种毛坯的制作方法、零件的冷加工方法等 6.CAD/CAM 软件应用基础:主要介绍CAD/CAM 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软件的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与制造的一般技能。 7.PLC控制技术:主要讲授机床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与选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典型数控机床强电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控制特点,PLC 在数控机床控制中的应用。 8.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主要介绍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熟练操 作一般的数控设备。 9.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主要介绍机床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的机械及电气驱 动过程,机床的基本结构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的设计特点:本节课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难点是欧姆定律的理解,设计中我十分重视新课改理念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通过实际的生活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体现了物理源于生活这一理念。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复习巩固电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的相关知识,再由上一节课的实验数据表分析得出结论,引入本节课教学。本节课注重了课改理念的渗透,在教学中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先由学生解题而后再去总结、引导,在设计中给学生设计了一些圈套,教师也故意犯下一些错误,让学生来进行更正,这样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最后又布置了一个有关测电阻的讨论题,为下一节的学习作

了很好的铺垫。另一方面,在讲解欧姆定律时,讲解了欧姆定律的建立,注重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德育的渗透。 欧姆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后,获得的感性认识。我设计教学时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该讲的还是要讲,该放的放。本课的教学要用到前面所学到得大部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前有相应的复习,为本节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从本课的引入提出问题到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采用教师引导,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三个实际问题,并强调解电学问题中的注意事项,并进行小组比赛,强化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再让学生开始动手进行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还发现了自身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强,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在备课的时候忽视了备学生这个环节,正因如此,我所选的三个例题显得梯度不够明显。2、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因此总结欧姆定律的注意事项时过于仓促,课堂小结没来得及让学生自己总结。3、讲解过程语言不够精练。4、由于我的性格较为平和,使整节课显得过于平缓,缺乏了激情,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这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改进的的地方。

2016-2017下学期机械制图教学计划

2016年-2017年下学期《机械识图》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杨富 机械识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各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工科,应用理科以及管理学科各专业都开设的基础工程课,所以对每一章节力求概念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阅读。采用制图及相关的最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图示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的培养。 我将紧紧围绕学校和本系的教学工作安排,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做最充分的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计划是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识图》(多学时)教材,全册共有十章。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教材着重阐明了识读和绘制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扣大纲。突出以识图能力培养为主体,读画结合,学以致用的特点。注意把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结合起来,体现本课程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学生均为中专学生,课程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较多,有的比较抽象,不宜理解,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不到位,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差,基础知识、综合能力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迎难而上,而且由于新涉到的知识难度也大,况且该课程要求学生实际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学生形成的学习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中还存在较大的差别。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形成的知识结构还不完整,对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和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还不能自如地应用所学得到知识,能力较弱。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比较懒,

不动脑,不动笔。学生的物理基础欠扎实,差的同学多且很差,较好的同学少且不尖,要达到学校预定高考还有一定差距;另外本学期的教学时间短,复习的内容多安排还很紧,复习资料没有现成的,完全需要教师进行信息的收集,试题的精选,工作量很大,这些都是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和任务。同时我不会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相反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再接再励。 三、教学目的要求 以面向人才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为目标,同时以培养三校生考试为主,注重高考的培养。 四、教学重点 1.熟知制图的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熟练绘制常用尺规作图。 3.掌握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4.会做基本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 5.知道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6.掌握基本截切体和相贯体的画法。 7.识读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 8.掌握基本零件如:螺纹,键连接与销连接,齿轮,滚动轴承,弹簧的概念及简单画法。 9.识读及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10.识读及绘制简单的装配图。 五、教学难点 1.掌握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2.掌握基本截切体和相贯体的画法。

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化学反应原理》 安玉贤 一、指导思想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 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本学期,我任教高二理科(7)(11)班的化学教学。高二年级化学学科仍将使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的普通高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反应原理》(选修4)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2、教材分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涉及4个主题: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主题4:电化学基础。4个主题都是教学重点。 高考所占权重:约占化学总分的20%。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在必修的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的内容基础上, 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有关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 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4)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5)充分领略化学反应原理的无限风采和无穷变化的动态之美,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懈追 求的兴趣、信心和勇气。 3、学情分析: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 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 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工作重点目标: 为完成选修4的教学内容,实现模块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熟悉高考化学的题型和命题趋势,尽快提高教学基本功。基于红旗班和重点班的区别,所以要区别对待。红旗班的同学在课上要多一些自主学习,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组织讨论,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同时,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对重点班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力求学生能够理解。同时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过程管理 结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对学生要进行过程管理强化,包括:学生课上表现(听讲、回答问题、学习笔记、分组讨论、纪律情况)、课下作业、随堂检测、学生实验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评价等方面。 (二)重点生的管理 1、尖子生 做好尖子生选拔、培养工作。高二要以重点班和红旗班的化学科优秀、各科均衡的学生为选拔对象,广泛培养,建立优秀学生的学习档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加一张综合训练习题,必须全批全改,利用课外时间及时谈话和指导。做好化学竞赛的辅导工作。

机械基础学期教学计划

五河县职教中心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科目:机械基础 班级:12机电、13机电 教师:王广水 2014年2月15日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机电专业高等教育出版社赵玉奇、陈少斌等主编的《机械基础》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章内容,期中十、十一为选学内容。 第五章给学生介绍了金属材料的性能、铁碳合金状态图等内容、是学生可以掌握常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灯基本知识。 连接部分主要介绍了键连接和销连接、螺纹连接、弹性连接、联轴器与离合器等。学生学习后对连接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常用机构部分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四杆机构及其特性。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明了无论多么复杂的机构都是由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机械传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传动系统。是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况。这对于学生了解传动的原理很有必要。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充分理解传动的原理,细致的领会传动的作用。 作为连接各部件的桥梁部分。连接件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而机械的节能与环保更是当今社会必须注重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略的。因而对于节能和环保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必要。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基本的概念和理论有一个系统认识;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这门课的解题方法等还是没有条理,因此更要加强学生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改进教学措施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注意在实验、学习、生产劳动中积累经验,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运用知识,深化知识,拓宽视野。 3、深入了解学生情况,言传身教,对症下药,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整体教学目标: 1、强化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正确设定职业生涯规划。

高中物理_高三一轮复习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发展史来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一个基于实验的科学发现的过程,并非是一个演绎推理的结果,所用的逻辑思维以及数学表征工具是高三学生完全可以理解和应对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欧姆发现定律的实验和思维历程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尝试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回顾了欧姆发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与创新能力、人文精神方面的渗透。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静电力做功与电荷量、电势差的关系、了解了静电力做功与电能转化的知识,认识了如何从非静电力做功的角度描述电动势,并处理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相关电路问题,已经具备了通过功能关系分析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问题的知识与技能。 效果分析: 课堂效果很好,师生能达到共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动态分析,路端电压和负载关系,电源的U-I图像等问题都能理解透彻。学生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也大大增强。 教材地位: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一章的核心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 本章知识的高度总结,又是本章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部分电路 的认知上升到全电路规律的掌握,又能从静态电路的计算提高到对含电源电路的动态 分析及推演。同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够充分体现功和能的概念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 是功能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考点整理基本概念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名称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路简图

电流 I = I 1 = I 2 = … = I n I = I 1 + I 2 + … + I n 电压 U = U 1 + U 2 + … +U n U = U 1 = U 2 = … = U n 电阻 R 总 = R 1 + R 2 + … + R n 1/ R 总 = 1/R 1 + 1/R 2 + … +1/R n 功率 11R P =22R P = … = n n R P = I 2 P 1R 1 = P 2R 2 = … = P n R n = U 2 P 总 = P 1 + P 2 + … + P n 说明:①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 时,总电阻 ;②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任意一 个电阻变大时,总电阻__________;③ 无论电阻怎样连接,每一段电路的总耗电 功率P 总等于各个电阻耗电功率 ;④ 当n 个等值电阻R 0串联或并联时,R 串 = ,R 并 = . 2.电源:电源是通过 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势能的装置. ⑴ 电动势:非静电力搬运电荷所做的功与搬运的电荷量的比值,E = ,单位:V ; 电动势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势能 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 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________. ⑵ 内阻: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有电阻r ,叫做电源的内阻,它是电源的另 一重要参数. 3.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⑴ 闭合电路:① 组成:闭合电路由内电路和外电路组成;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做内电路, 内电阻所降落的电压称为内电压U 内;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做外电路,其两端的电压 称为外电压或路端电压U 外.② 内、外电压的关系:E = . ⑵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 成正比,跟内、外电路 的电阻之和成______比.公式I = .① 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 系:U 外 = IR = r R E R ,当外电阻R 增大时,路端电压U 外 ;特殊地:外电路断路时I = 0、U 外 = ;外电路短路时I = E /r 、U 外 = .② 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U 外= ;其伏安曲线如图 所示,其中纵轴截距为 ,横轴截距为 ,斜率的绝对 值为 . 4.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源的效率 ⑴ 电源的功率:P = = P 内 + P 外. ① P 内系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 内 = ,以热的形式散发. ② P 外系电源输出的功率,P 外 = ,转化成其他形式有能量.在纯 电阻电路中,P 外 = I 2R = E 2R -r 2 R +4r ;显然,当R =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值P m = ;当R 向接近r 阻值的方向变化时,P 出 , 当R 向远离r 阻值的方向变化时,P 出 ,如图所示. ⑵ 电源的效率:η = P 出P 总×100% = U E ×100% = R R +r ×100%,R 越大,η越大,当R = r 时,P 出最大,η = 50%.可见,输出功率最大时,电源的效率并不是最高. 二.思考与练习 思维启动 1.一个T 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 1 = 10 Ω,R 2 = 120 Ω,R 3 = 40 Ω.另有一测试电 源,电动势为100 V ,内阻忽略不计.则

机械制图教学计划

机械制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培养空间形体的形象想象与思维能力; 2、培养尺规作图、徒手作图以及阅读专业图样的能力; 3、培养工程意识,贯彻和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提倡特色教学,应精选内容、加强实践、培养能力。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与各门学科的衔接与知识运用的关系,充分做好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 2、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绘图与识图能力,对于不同的专业,要根据专业特点对于相关内容,按教学的基本要求,按专业需要进行不同的知识深化,但对于所有专业识图能力的培养均为关键。 3、我们面对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但较活跃,对动手操作方面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而机械制图这门课是一门实践很强的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

点,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使学生对机械制图这方面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本教材着重阐明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突出以机械制图为主,结合相应的实验、实践,学以致用的特点,注重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注意把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能够实用性结合起来。 2、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讲清制图课的重要地位,使学生确立教学目标,而且目标要切实可行,使学生够得着,又不脱离教学要求,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3、在关键章节要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反复强调,使学生易于接受。 四、教学设想: 本科目的教学关系到学生以后学习专业理论的兴趣问题,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基础理论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精讲多练,多进行实验、实习。

2021年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What you want, why do years give you? All counterattacks come prepared, all the light, it takes time to be seen, all the luck is the foreshadowing of hard work.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__课是在物理实验室开展的一系列化教学活动。__课的重点即欧姆定律的内容,该内容不是教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今后我们教师设计__课教学时,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该讲的还是要讲,该放的一定要放。相信学生能行,能做好,有能力做好。只有转变了思想认识,摆正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发挥实效。 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要求学生“多测几组数据”、“比较计算出的答案”,从而“能看出其中的规律”。这两种安排都能使学生学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但不同的是,所测量出来的数据,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从不同方面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的方法学习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只对操作感兴趣,对于分析实验数据得结论、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这两个环节不感兴趣。针对这一

现象,结合这节课的问题,举了一些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的例子,很多规律和发明并不是有意去研究得出的,而是科学家们在研究问题时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无意得到的,正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 实验中,学生两人一组,先画出电路图,再实验探究,边做边记录,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合理,做个别辅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和教师、教材、同学交流,思维不断活跃,在开放发散中探索,既有异又有序。 上课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可以说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回答地头头是道,但在实验过程中,却发现了很多问题:学生连接好电路后电路不通;有部分学生能画电路图却不会连实物图。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认为(1)在平时教学中要给学生多提供动手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做实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应分析到位,让学生知道实验时所需的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3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从2006级本科生开始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设备控制、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及较好的人文素质;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是力学理论、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基本理论; 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熟悉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践环节 必修实践环节 1.大学物理实验85学时/ 2.5学分8.机械制造工程课程设计1周/1学分 2.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51学时/1.5学分9.金工实习3周/2学分 3.电路基础实验10学时/0.5学分10.电工电子实习1周/1学分 4.电子技术实验22学时/0.5学分11.生产实习2周/1学分 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17学时/0.5学分12.毕业实习2周/1学分 6.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周/1学分13.毕业设计14周/14学分 7.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周/2学分 选修实践环节 1.机电创新综合课程设计1周/1学分 2.三维造型课程设计1周/1学分 学生参加我校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等,可按规定获得相应学分。 四、学分分配 项目准予毕业本科通识 教育层面 学科基础 教育层面 专业知识 教育层面 工作技能 教育层面 要求学分169.5 70.5 49.5 26.5 23 五、课程设置 1、本科通识教育层面 要求学分:70.5 其中:必修59 学分;限选11.5 学分 修 课要求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学 分 学时 先修课程 建议选 修学期 讲 授 实 践 必修008101101023 思想道德修养 和法律基础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Basic Course of Law 3 51 1

中学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中学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中学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这一节课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导出以及对它内容的理解。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我进行讲授新 课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的教学内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然后重新给出上一节课的实验数据表格,让 学生自己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了结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的内容。再根据内 容给出表达式I=U/R.。这节课对欧姆定律的应用和进行练习前先给 学生做好准备工作:1、明确公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是谁及其 单位是什么。2、重新回顾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这样使学生在练习时知道如何思考,更节省时间,使后面的内容安 排上不过于紧张。在例题讲解和学生练习过程中,还不断地引导学 生去发现欧姆定律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在应用时,I、U、R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满足同一性等相 关问题。并要求要有完整的计算步骤。基本上来讲,本节课三个班 完全都是按照预计的去完成,在八二班上的时候,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上课回答不积极,所以课的效果有点平淡,同样的课,在一、 三班就不同,一、三班的学生已渐渐适应了新课的变化,能够积极 投身于课堂中,思维比较活跃,在谈到电流形成的原因时,余镇塔 把电流和生物上的生长素做了对比,不论这种对比有没有道理,重 要的是学生可以放开想问题。对于如何测车的流量,学生考虑的比 较全面。这不全是因为这两个班的学生比较好的缘故——上课的积 极状态与学习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八二班之所以这样是与我们长 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有关,要改变这种现象,可以从两上方面入手,一是鼓励,多给那些平时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表达的机会,二是让学 生在课前(回答前)做充分的准备,只有心中有了底,才敢站起来。 但总的来讲,不知道学生是怎么感觉的,我觉得课没有新意,有一 种模式化的感觉,可能是课堂新教学的新鲜感已渐渐淡化的缘故,

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作者:来源:机电工程系更新时间:2011-10-01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职业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从事机械制造等产业的企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和设备管理等工作,具有某种主要机加工设备操作能力的中级技能型 人才。 (二)职业范围 1.就业岗位 从事通用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 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2.职业资格 计算机操作员(五级)、钳工(五级)、钳工(四级)。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 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掌握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调试和使用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材料及其加工的初步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设 备技术经济分析及现代化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专业能力 具备机修钳工、维修电工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般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具备识读机械零件图及部件装配图的能力;具有对设备设计、安装图纸进行工艺性审查的初步能力;具有实施与编制常用机电设备维修

或安装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具备常用机电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维修、保养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手册、 标准和与本专业有关技术资料的初步能力。 2.专业技能 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水平;具有AutoCAD初级水平;达到钳工(四级)的技能鉴定要求。 四、教学机制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共6门,864学时) 1.德育(144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 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2)职业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3)经济政治与社会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4)哲学与人生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 2.语文Ⅰ(180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拓展学生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完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能比较熟练地品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解读应用文;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能比较熟练地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职业岗位专业文书,所写的文章(含文书),能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能耐心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和场合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态度大方、用语得体、表达清楚、言之有物。 3.数学Ⅰ(14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初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与技能以及今后继续学习深造所必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丰收中学刘君希 关于欧姆定律一课的教学已经完成了,为了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反思。 一、课前备课时认真分析了本节课的学情。 1、欧姆定律这一内容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从电学这一部分的前后联系来看,这一节处于核心位置,前面是电学的基础,即对电流、电压、电阻的认识,后面是电功、电功率、家庭电路的计算,是电学的引申和扩展。 2、本节教材包括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表达、三个物理量单位及两个变换式。难点是指导学生运用对欧姆定律的理念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分析问题步骤和思维。所以对欧姆定律内容的学习我采用了利用旧知识来认识理解新的物理意义。教学中,注意了培养学生好的解题习惯;注意了加强对学生理论思维和定量计算的指导;力争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前备课中我注意了并融入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设计建议。如:学生喜欢师生互动,想回答问题,合理分配时间,运用幽默语言,回顾上节课,引入新知识,老师上课不要太严肃等建议。 二、反思上课时的情景 由旧的内容引入新的内容时,我感觉学生对上次课的内容掌握较好,引入轻松自如。虽然,一个新的公式产生了,但有对公式认识理解基础的学生来说并不赶到陌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关于单位的注意

事项及公式变形,以及运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能力,这些学生都做的较好。但是由于实际问题中并不象例题和课后练习题那样简单明了,难度会有所提高,所以我对欧姆定律运用上强调了同一性,即公式中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个导体上的三个量。从学生反映来看似乎懂了,但我认为学生的基础有限,以后解决问题时还会有多数同学不注意或注意不到这一点。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同一性并没有过多的强调和讲解,留到了以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降低了学生本节的难度。另外,考虑到本节科学世界中的“酒精浓度检测仪”与生活中的“酒驾”息息相关,所以有必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其气敏电阻与酒精浓度的关系,以及简单的电路图。 三、课后反思 我感觉本节课大致达到了和完成了预期设计目的。学生学习效果不错。但是就欧姆定律应用的同一性,我觉得应该再有一个相对应的例题讲解会更好的让学生清晰一些。这与时间的安排还欠科学性有关,导致后面的时间还是紧了一些。另外,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还是落实的不太到位:如科学分配时间,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高课堂活跃气氛等。我想,在以后的教和学中,我会让学生的建议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充分体现,从而让课堂更贴近学生,走进学生。让课堂变得高效,让师生协作教研之花更鲜、更艳。

机械制图进度计划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010 至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授课班级: 本课程每班本学期计划授课总时数128 学时 其中:⒈理论:114 学时⒉实习:30学时 ⒊测验: 6 学时⒋考试:学时 ⒌复习:6 学时⒍其它:2 学时 ⒎使用教材:机械制图 ⒏使用大纲: 编写教师: 讲授教师: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部主任审核: 教务处审核: 2011年8月22日

说明 一、教师领到学期教学工作任务后,首先认真学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然后根据学院颁布的教学日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院的教学设备和以往的教学经验等编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是教师在整个学期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的最基本文件,因此每位教师均应详细编写,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执行。 三、在编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如果在教学时数或教学内容上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符,或因某种原因需要进行调整时,编写教师要事先说明原因,并经教学系部主任批准,否则必须与教学大纲一致。 四、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由任课教师在学期开学前,按照所担任课程分别填写,并由专业主任(教研室主任)签字,教学系部主任批准、教务处审核后由任课教师严格遵照执行。 五、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上报二份电子稿件,其中教学系部和教务处各存一份电子稿件;但教师工作手册中的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必须由教师亲自填写,并要求每个授课班级都有独立的教师工作手册。以便按计划进行教学工作或教学检查。 六、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编写说明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本课程的教学所应达到的目的与要求; 2、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3、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采取的措施或方法; 4、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怎样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5、编写内容与教学大纲在顺序、时数、内容上有无差别,什么原因。 七、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编写方法: 1、“授课日期”栏内,注明各课题的授课日期,授课日期根据教学日历和课程表填写;

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作者:来源:机电工程系更新时间:2011-10-01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职业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从事机械制造等产业的企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和设备管理等工作,具有某种主要机加工设备操作能力的中级技能型 人才。 (二)职业范围 1.就业岗位 从事通用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 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2.职业资格 计算机操作员(五级)、钳工(五级)、钳工(四级)。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 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掌握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调试和使用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材料及其加工的初步知识;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设 备技术经济分析及现代化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专业能力 具备机修钳工、维修电工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般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具备识读机械零件图及部

件装配图的能力;具有对设备设计、安装图纸进行工艺性审查的初步能力;具有实施与编制常用机电设备维修或安装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具备常用机电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维修、保养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手册、 标准和与本专业有关技术资料的初步能力。 2.专业技能 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水平;具有AutoCAD初级水平;达到钳工(四级)的技能鉴定要求。 四、教学机制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共6门,864学时) 1.德育(144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 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2)职业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3)经济政治与社会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4)哲学与人生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 2.语文Ⅰ(180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拓展学生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完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能比较熟练地品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解读应用文;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能比较熟练地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职业岗位专业文书,所写的文章(含文书),能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能耐心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和场合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态度大方、用语得体、表达清楚、言之有物。 3.数学Ⅰ(144学时)

机械制图教学计划doc

学校2013-2014年第一学期 《机械制图》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1.培养使用正投影的方法以二维图形表达三维形体的能力。 2.培养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尺规绘图和阅读专业图样的能力。 4.培养工程意识和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提倡特色教学,应精选内容,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2.本学期学时为80左右。 3.本课程能为学生制图和读图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4.江汉石油一个班学生普遍底子薄,基础差,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降低教学难度,而且还要深入浅出,让学生容易接受。 三、教材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特点:理论抽象,难懂,要求空间想象能力强,实践性强,空间转换能力要求强。为了最大限度的克服以上困难,搞好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放慢进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2.讲课要做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 3.在讲清理论的基础上,要做到精讲多练。 4.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讲清制图的重要地位,明确学习目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2.基本体、组合体的三视图和轴测图的画法。 (二)、难点: 1.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画法。 2.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 五、教学措施 应用模型、图片、动画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空间问题很形象的摆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形象,促进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时间授课内容节数备注第一周8.25----8.30 新生军训 4 第二周9.2----9.6 新生军训 4 第三周9.9----9.13 入学教育 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基本规定 4 第四周9.16---9.18 课题一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基本规定 课题二手工绘图 4 第五周9.22---9.30 课题三几何作图 4 第六周10.1---10.7 国庆节 第七周10.8---10.11 模块二正投影基础 课题一投影的基本知识 4 第八周10.14---10.18 4 古尔邦节 第九周10.19---10.25 课题二三视图的形成 4 第十周10.28---11.1 课题三点的投影 4 第十一周11.4---11.8 课题四直线的投影 4 第十二周11.11---11.15 课题五平面的投影 4 第十三周11.18---11.22 课题五平面的投影 4 第十四周11.25---11.29 第二单元形体的视图 模块一基本体 4 第十五周12.2---12.6 课题一基本体的三视图 4 第十六周12.9---12.13 课题一基本体的三视图 4 第十七周12.16---12.20 模块二组合体 课题一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4 第十八周12.23---12.29 期末总复习 4 第十九周 1.2---1.10 期末考试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编码:036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概述 1、专业名称及含义 1.1专业名称机械设备维修 1.2专业含义本专业主要培养运用工具、量具对设备的机械部分进行维护保养及修理的人员。本专业涵盖的职业(工种)为机修钳工。 2、招生对象 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或以获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且身体健康、反应灵敏,无色盲、色弱。 3、学制 3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调整与维修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机械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 2、能够识读复杂样图、测绘复杂零件、使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 3、熟悉通用类机床的传动结构与原理,了解机床电器控制与数控技术; 4、具有对机械设备安装、维护和修理及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5、经本专业学习毕业后,可适应机械设备的调试、维护和修理等工作岗位; 6、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可获得高级技工学校毕业证书,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学原则 理论教学应紧密围绕实践环节展开,两者力求交融并进。教法上,应以学生为主体,开拓思维积极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突破学生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 1、公共课 公共课使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编教材,本专业公共课时安排如下: 2、技术课 (见下页)

3、技能课(见下页)

五、装备规范 以24人为一个标准教学班,所需的教学场地,实习、实验设备如下: 1、标准专业理论课教室:24座位; 2、机械设备维修实习场地:通风及采光条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设备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车床3台;铣床2台;磨床2台;刨床1台;摇臂钻床1台;立式钻床1台;机械维修钳工常用工、量具及仪器仪表每人一套; 3、车床、铣床、磨床、刨床教学模型各一台。 六、教学计划综合表 (见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