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陶瓷中的美学
宋代美学中宋瓷五大名窑美学特征文化概述

宋代美学中宋瓷五大名窑美学特征文化概述宋瓷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而宋代美学的发展与宋瓷的制作密切相关。
在宋代,五大名窑包括南方的官窑、定窑和汝窑,以及北方的钧窑和哥窑。
这些名窑的美学特征融合了宋代时期的时尚和文化,呈现出独特而精美的陶瓷艺术风格。
首先,宋瓷强调精致和细腻的工艺。
宋代美学追求精雕细琢,注重细节和质感。
宋瓷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烧制和精雕细琢,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工艺师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
无论是瓷器的形状、纹饰还是釉色都体现了宋代人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塑造的独特眼光。
其次,宋瓷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宋代美学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宋瓷的纹饰和釉色取材广泛,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故事为主题。
宋瓷的纹饰多采用流畅而自然的线条,形象具备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而釉色的运用也使得宋瓷作品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富有生命力和灵性。
第三,宋瓷具备高雅的审美品味和气质。
宋代美学强调典雅、纯净和端庄的审美观念,宋瓷作为民间艺术的精华,展现出了高尚和纯粹的审美品味。
宋瓷作品的造型简洁而雅致,线条流畅,不张扬,却能给人带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另外,宋瓷强调独特的文化表达。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宋瓷通过纹饰和艺术表达,传递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而五大名窑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背景,进一步丰富了宋瓷的文化内涵。
钧窑的青瓷代表着北方质朴的审美情怀,汝窑的灰绿釉则传达着南方奢靡的精神风貌。
这些特色窑瓷的制作和鉴赏都是对当时文化的一种体现。
总而言之,宋瓷作为宋代美学的代表之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
精致的工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高雅的审美品味和独特的文化表达,构成了宋瓷美学的特色。
通过欣赏和研究宋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化传承。
浅谈建水紫陶的美学意蕴

浅谈建水紫陶的美学意蕴作者:佟汝才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建水紫陶不仅仅是一种器皿,更是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为一体的文化载体,也是带着历史厚重感向我们讲述过去故事的重要依据。
相较于诸如字画等等纯艺术作品,建水紫陶作为日常所用的器皿也更加“接地气”,更加带有中国人的生活气息。
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思想都在探寻对于日常生活的超越,建水紫陶恰恰能够显露出古代朴素的思想下中国美学的精髓。
建水紫陶艺术中所蕴含的美学意蕴至今仍然让我们津津乐道,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眼光的不断变化,建水紫陶艺术的美学意蕴也将得到不断的拓展,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建水紫陶;人文精神;美学意蕴建水紫陶是兼具实用与美感于一身的艺术,是中国美学观念非常典型的例证。
建水紫陶艺术充满着人文精神和时代的烙印,从清末发展至近代,注重器物的人文性和美学性,保持着浓浓的中国美学特色。
其美学意蕴美感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陶瓷美,就是指在以其创作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相统一的情况下,而表现在陶瓷作品中的美学意蕴和精神。
建水紫陶的美学,存在于其精美的造型上,也存在于其生活化和艺术化的和谐共存中陶瓷为实用而产生,但同时具有艺术性。
建水紫陶的实用功利性和超越实用的精神性的美感,首先就体现在建水紫陶的造型上。
其造型的精美是中国陶瓷艺术美的重要因素。
建水紫陶作品的造型,经过不断地推敲打磨,无论修长或圆润,淳朴或端庄,雍容或别致,都蕴涵着中华民族的艺术风范和美学精神,构成了中国陶瓷造型艺术的广阔天地。
陶瓷造型包含其实用功效,工艺技法,材料运用,艺术效果,审美追求等众多因素,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形状的制作,而是包含了人文精神和审美享受的双重追求的因素,将功能和审美和谐统一在一个器形中,既能达到良好的实用功能,又给人们以美好的审美享受。
审美活动的产生,不同时期审美对象的出现,需要有其独特的精神理论以及丰富的实践基础。
浅谈陶瓷青花绘画的美学思想

画中 , 必先从 “ 有形 ” 的东西人手。而任何 “ 有形 ” 的物象 , 在 结构上 、 生长上都有它们 自身的规律 。例如 , 人有双 目双耳 , 画多画少 都 不 符 合人 的结 构 和生 长 规律 。而 “ ” “ 道 的 无
形 ” 似乎 是 看 不 见 , 不 着 的 东 西 , 实 它 是 “ 形 ” 反 , 摸 其 有 的 映 , 是客观存在着 的。 也 其 实“ ” 是从 实际 出 发 , 察 事 物, 握 物象 的外 道 就 观 掌 形、 比例 、 感 、 彩 以及 一 切 内在 联 系 和 发展 的规 律 。而 怎 质 色
中 图分 类号 : Q 7 . T 14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4 8 2 1 )3- 0 9—0 10 8 5 (0 0 0 0 0 2
中华 民族 的绘 画源远流 长 , 系统 的绘 画理论 始 于六 朝 。
国画 与陶 瓷 都 是 中华 民 族 文 化 宝 库 中 极 具 代 表 性 的 艺 术 瑰 宝 。所 以从 艺 术 论 来 说 国 画 与 陶 瓷 艺 术 同 样 带 有 深 厚 的 民 族 性 、 美 性 与 历 史 性 , 者 可 以 说 是 异 流 同 源 。 陶 瓷 艺 术 审 二 是 中华 民族 众 多 文 化 遗 产 中 的一 颗 璀 璨 的 明珠 , 国画 以其 中 墨 彩 神 韵 之 独 特 而 熠 熠 生 辉 。他 们 都 有 着 鲜 明 的 特 点 。景
是单色的釉下彩饰 , 似单 调 , 看 却不简单 , 表现力 十分丰富鲜
明 。 宋 应 星 在 《 工 开 物 》 称 青 花 为 “ 品 细 料 ”, 有 胎 天 中 上 具
釉精细 , 画精微 , 绘 青花发色青翠淡雅 、 文人气 息与世俗生 活 趣味浓厚 。而青花 中的“ 分五 色” 料 与国画 中“ 墨分五 色” 的 说法不谋而合 , 以说青花是最接近 中国国画韵 味的艺术形 可
陶瓷工艺美术美学分析

陶瓷工艺美术美学分析摘要:唐宋时期是陶瓷艺术发展的顶峰,在唐宋时期出品的陶瓷不仅展现了唐宋陶瓷的文化,还能体现出当时朝代的艺术特色。
本文通过分析唐宋时期的陶瓷,深入了解唐宋陶瓷工艺美术的美学情况,希望能够给以后的美术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唐宋陶瓷;工艺美术;美学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
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
不论陶瓷、纺织、服装、漆器、家具都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雅致的美,从美学角度看,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工艺美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以中国的民间工艺和实用美术为主,工艺美术在制作的时候需要把产品的功能、造型和工业化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属于一种实用和审美结合的艺术创作行为,现在也成了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一种美学概念。
工艺美术在创作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美化,通过美化来提高自己的艺术行为。
工艺美术的出现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意识到生活美和民族美[1]。
二、工艺美学的概念三、唐宋陶瓷的工艺美术思想宋代是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的一个朝代,宋代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思想潮流以“理”为主,宋代的程颐在当时就开始追求重理轻文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所有的陶瓷的工艺美学思想都是比较平淡和自然的[2]。
通过分析唐宋时期的工艺美术品类能够发现:在当时的背景下很多陶瓷在设计的时候都主要以丰满和理性为主。
唐代是陶瓷的主要发展时期,陶瓷种类非常多,在造型上也比较质朴。
四、唐宋陶瓷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一)形质形质主要指的是造物中的材质或者是最终呈现的工艺品的品质,包括物体的材料美和质感美。
陶瓷的形质主要体现在陶瓷材料的配比上,在唐代陶瓷主要以青瓷、白瓷等材料为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唐代的唐三彩。
宋代瓷器的发展是在唐代基础上进行的,宋代瓷器包括青白瓷、黑瓷、钧瓷,其中钧瓷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陶瓷,除了陶瓷之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龙泉瓷。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一大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色彩艺术特点和美学特征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三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优雅精致的造型广受人们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就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独特魅力所在。
一、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1. 鲜艳明亮的色彩唐三彩以其鲜艳明亮的色彩而著称,主要包括黄、绿、褐三种颜色,这些颜色在唐代的陶艺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黄色是唐三彩中最为常见的颜色,是由于釉彩的运用带来的金黄效果,给人以温暖、明快的感觉。
绿色在唐三彩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常常被运用在花卉、植物的叶子上,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而褐色则在唐三彩中起到了凝重、稳重的作用,常常被用于勾勒轮廓、线条等。
这些色彩的组合让唐三彩艺术作品呈现出鲜艳明亮、绚丽多彩的特点,给人以美好、愉悦的视觉享受。
2. 彩釉的巧妙运用唐三彩在色彩的运用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彩釉技术。
彩釉是一种将色料与釉料混合,随后再施釉烧制的技术,可以使陶器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唐三彩正是通过彩釉技术,使其作品呈现出金黄、碧绿、赭黄等丰富的色彩。
而彩釉的运用还可以使唐三彩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纹饰,增加了其视觉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唐三彩通过对彩釉的巧妙运用,使得其作品色彩丰富、绚丽多姿,独树一帜。
二、唐三彩的美学特征1. 美的审美理念唐三彩在美的审美理念方面,主要表现在其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热爱。
唐代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人们追求自然、敬畏自然,将自然界的景象融入到陶瓷艺术中。
唐三彩作品中常常以花卉、动物、人物等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描绘,展现出了唐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唐三彩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崇尚,体现了它美的审美理念的深刻内涵。
2. 抽象与写实的结合唐三彩在美的表现手法上,以抽象与写实的结合而著称。
在唐三彩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界景物的写实描绘,如花卉、动物等,这些形象都是栩栩如生的。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浅析宋朝时期陶瓷造型的美学特点-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背景概述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随后迅速统一全国。
在经济上,统治者采取了轻赋税的政策,同时大量启用文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重文抑武的风气;在经济上,整个宋代商业发达,直接催生了市民文化的崛起和发展;在文化上,宋代统治者对道教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占据了哲学领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对精神和哲学的追求,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沉稳、超脱、内敛等意境的追求;在工艺技术上,最突出的就是,宋代在陶瓷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使得陶瓷制作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获得了本质的提升。
所以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工艺技术的革新,都为陶瓷艺术的大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造型是陶瓷艺术最为直观的表现因素,集中体现着作品的审美风格与追求,也正是得益于这些积极的因素,宋代陶瓷艺术才在造型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二、宋代陶瓷造型的美学特征1.仿生意蕴美所谓仿生,就是对生活中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造型进行模仿。
其在宋代之前的瓷器制作中,就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了,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造型方式,到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宋代陶瓷仿生是一种有选择的仿生,即选取整个事物中最生动、最优美的一部分进行模仿,通过高度地概括,来获得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统一。
如汝窑中一些以莲花为造型的瓷器,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莲花逐渐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十分热门的对象,其高尚廉洁的寓意,受到了多个阶层的普遍认可。
宋代的莲花瓷器作品,较少采用整个莲花为造型,基本上都是选取花瓣的一部分,或是完全绽放,或是含苞放,都制作得十分生动,给人一种清丽高洁的享受,从而表现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次的意蕴表达。
又如汝窑生产的天青葫芦瓶,其造型形神兼俱,特点是上小下大,大小比例精准,看上去整体十分和谐,同时也把葫芦所代表的多子多福的寓意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因其色彩艳丽而闻名。
唐三彩具有独特的色彩艺术特点和美学特征,反映了唐代陶瓷艺术的高度成就和富饶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色彩艺术特点和美学特征两个方面对唐三彩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全面呈现唐三彩的独特魅力。
一、色彩艺术特点1. 色调丰富多彩唐三彩的色彩以褐、绿、黄、白为主,这些基本色彩中又包含了各种不同的色调,如浅黄、深黄、浅绿、深绿等。
这些色彩相互交错,相得益彰,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唐三彩的色调变化丰富、层次分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2. 色彩运用恰到好处唐三彩的色彩运用非常恰到好处,每一种颜色的分布都很均衡,没有过多的繁复和杂乱。
在整体色彩的搭配上,唐三彩很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协调,让色彩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同时也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3. 色彩干净明快唐三彩的色彩非常干净明快,没有过多的杂质和暗淡的色调。
这种清新明亮的色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让人在欣赏唐三彩的同时感受到了一种愉悦和舒适。
二、美学特征1. 富有古朴的美感唐三彩的色彩艳丽,却不失古朴的美感。
这种古朴并不是陈旧和过时的感觉,而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底蕴。
唐三彩的色彩艳丽,线条简练,图案繁缛,给人以强烈的装饰性美感。
唐三彩的图案多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如花鸟、人物等,这些图案在唐三彩的色彩衬托下显得格外生动活泼,给人以强烈的装饰性美感。
唐三彩作为唐代的代表之一,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它的色彩艺术和美学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审美趣味,体现了唐代艺术的风采和特色。
三、结语唐三彩作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色彩艺术特点和美学特征。
其丰富多彩的色彩、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干净明快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古朴的美感、装饰性的美感、时代感的美感,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和美学特征不仅反映了唐代陶瓷艺术的高度成就和审美追求,也为后世的陶瓷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浅析中国陶瓷艺术的美学价值

浅析中国陶瓷艺术的美学价值作者:叶虹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大众生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变得越来越大。
陶瓷艺术文化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存在着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从而受到了不同层次民众的青睐和追捧。
本文将进一步对中国陶瓷艺术美学价值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从陶瓷艺术文化不同的美学特征中获取一些启示,合理应用在现代陶瓷产品设计工作中。
关键词:中国陶瓷;艺术;美学价值0 引言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陶瓷艺术作为中国历史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一种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形态。
陶瓷艺术无论是从它的装饰来看,还是从它的外观器型与胎釉来看,都能够促使观赏者领略到陶瓷艺术品的极高美学价值。
陶瓷艺术能够充分凸显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携带着浓厚的东方艺术文化色彩。
1 中国陶瓷艺术的科学美中国陶瓷的制作加工需要运用到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最终形成具有一定艺术美感的陶瓷产品,陶瓷艺术的美包括了它的视觉美、触觉美以及听觉美等。
在陶瓷产品实践设计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原料选择、加工处理、成型烧制、外观装饰、上料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在整个陶瓷加工制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不同的科学技术和技艺。
清代著名进士朱琰曾著有《陶说》一说,该书是中国第一部陶瓷史,详细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制作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正如《陶说》作品所记载:“画器调色,与画家不同,器上诸色,必出火而后定”。
[1]陶瓷制作过程中,窑炉内部结构、加工生产温度、陶瓷冷却方法以及窑炉内气体浓度的变化,对于陶瓷釉彩最终成色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同的陶瓷制作配方在不同窑炉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整体色调。
与此同时,中国陶瓷艺术还存在这种不同一般的实际情况,也就是陶瓷本身的胎质色泽,音响以及高低温颜色釉装饰等,这些不是通过陶瓷加工生产人员利用工艺技巧制作而来的,而是全凭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获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艺术)2017年07月 陶瓷 Ceramics ・63・ 浅谈【l】国陶瓷巾硇美学 王春华 (浙江天禾陶瓷有限公司 杭州 313102)
摘要陶瓷艺术的产生,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作为一种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以独有的方式 提供了人类历史发展及审美发展过程的重要信息。中国的陶瓷艺术,有其独特的造型装饰演变过程。它所蕴含的中国文 化内涵,在生活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其美学精神和韵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壮大。 关键词 陶瓷彩陶纹饰宋瓷美学生活艺术化’ 中图分类号:T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17)07—0063—03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 of Chin ̄e Ceramics Wang Chunhua(Zh@ang Day Hetian Ceramics Co.,Ltd,Hangzhou。313102) Abstract:The production of ceramic art,inspired people to the pursuit of beauty,it serves as a set of practical and aesthetic in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al art form,with the unique way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ma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aesthetic.Chinese ceramic art,has its unique shape and decoration evolution process.It contains Chinese culture connot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life and artistic,its aesthetic spirit and constantly enrich and develop. Key words:Ceramics;Painted pottery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The song dynasty porcelain aesthetics;The art of life
前言 中国的陶瓷与中华文明的美学发展有着广泛深刻 而又极为独特的密切联系,古老的中华文明,最初就是 通过陶瓷而为世界所熟知,独特的中国美学,最早也是 以陶瓷为媒介而向世人展示的。中国的美学观念,在 陶瓷艺术的发展中不断变化前行。
1 中国陶瓷的美学起源 审美是人类特有的能力。美是存在于普遍事物中 的,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结果。审美活动使人产生美感, 在审美活动中,当审美对象自身所具备的美感与我们 主观认知的美感相一致时,我们才会认定它是美的,主 客观缺一不可。
中国古代的美学是从感性到语言再到体悟的过 程。这是美学从理论延伸至实践,又从实践回归到理 论的一个过程。陶瓷作为中国美学观的承载体,是在 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上产生,在审美实践中不断发展, 并通过其美的形式使人们产生审美享受的。 1.1 陶瓷审美的发生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有了很多关于陶器发明的 传说。陶器是用泥土制作,经过火的烧制而成形的器 具。经过火的洗礼,脆弱柔软的泥土变得坚硬无比,满 足了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新石器时代是陶器产 生的时代,此时期陶器以红陶最多。自人们开始掌握 工具的使用,陶器的出现促进了人们从采集、渔猎为主 的游牧生活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陶瓷的起 源,主要在于人类物质生活的驱动,而在物质生活得到 满足的同时,彩陶的出现,则主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
一步需求。 陶瓷的产生,是艺术和审美意识的萌芽。艺术观
*作者简介:王春华(1971一),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陶瓷与陶瓷艺术的研究工作。 ・64・ 陶瓷 Ceramics (陶瓷艺术)2017年07月 念的发生和最初的审美实践,就是在人们认识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这样一种非艺术的活动中 被发现和被意识到的。 1.2彩陶中的美学原则 陶瓷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远古时期 大部分陶器用于基本生活所需。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可 以看到,部分甚至大部分彩陶有着在使用过程中的磨 损和破损痕迹,很多器物内壁或外壁都绘有各种不同 的纹样,这与当时人们的使用习惯有关。在新石器时 代,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并不发达,使用器具时,人 们多习惯席地而坐,将陶器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这样看 到的多为这些器物俯视的样貌。所以,在新石器时代 的陶器中,彩陶罐大多仅绘饰上半部分、彩陶碗则往往 会在碗内施加彩绘纹样。 细观原始彩陶的彩绘装饰,多为一些符号化的、类 似图腾的纹样,例如漩涡纹、花瓣纹、鱼纹、蛙纹等。图 腾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远古时代, 图腾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最初表达形式。彩陶纹饰的 发展,也是由抽象慢慢过渡到具象的过程。彩陶抽象 的演化,产生了一系列美感形式,这些美感形式包含着 重要的预示文化动向的观念内容,具有颤动心灵的魅 力。 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作为重要的物质生活用具 和相当程度上的精神生活象征物,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些陶器器形样式繁多,造型无拘无束,纹饰随意率 性。器形从简单的实用生活器具,逐渐发展到具有观 赏价值、宗教意义和反应原始文化的器物。人类凭借 自己的天性进行自由创造,人类的艺术独立性和自由 性得到了最纯净的体现。远古时期的彩陶艺术至今依 旧令人神往,带给人们美好的美学享受,这便是这种艺 术形式永恒的审美性体现。
2 中国陶瓷美学的存在形态 陶瓷美,就是指在以其创作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 体相统一的情况下,而表现在陶瓷作品中的美学意蕴 和精神。中国陶瓷的美学,存在于其精美的造型上,也 存在于其生活化和艺术化的和谐共存中。 2.1 中国陶瓷造型的美学意蕴
陶瓷为实用而产生,但同时具有艺术性。陶瓷的 实用功利性和超越实用的精神性的美感,首先就体现 在陶瓷的造型上。其造型的精美是中国陶瓷艺术美的 重要因素。陶瓷作品的造型,经过不断地推敲打磨,无 论修长或圆润,淳朴或端庄,雍容或别致,都蕴涵着中 华民族的艺术风范和美学精神,构成了中国陶瓷造型 艺术的广阔天地。 陶瓷造型包含其实用功效,工艺技法,材料运用, 艺术效果,审美追求等众多因素,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一 个形状的制作,而是包含了人文精神和审美享受的双 重追求的因素,将功能和审美和谐统一在一个器形中, 既能达到良好的实用功能,又给人们以美好的审美享 受。 审美活动的产生,不同时期审美对象的出现,需要 有其独特的精神理论以及丰富的实践基础。以宋代陶 瓷为例,宋代朝廷重视文艺,社会中文人之风盛行,所 以宋代陶瓷以沉静素雅为主,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造 型大气的梅瓶。梅瓶是我国传统陶瓷中很常见的一类 器形,通常具有小口、短颈、丰肩、修腹、窄胫等造型特 点,造型沉稳大气。宋代的梅瓶,较之其他时期的造型 变化在于口颈部和器身的线型对比,口小颈短,器身挺 拔修长,在这种对比中产生了美感。宋代的器物造型, 都具有优雅秀美,轻盈潇洒的风韵。宋瓷美学属沈静 雅素风格,为中国的陶瓷美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我国陶瓷艺术中特殊的美感,是吸收了我国文化 中的最根本的精神食粮。那就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所倡 导的儒家的“礼”,道家的“重己役物”,以及禅学的人生 妙语。前两者的工艺美学观,体现在思想上提出器物 为我所用。在这些思想的引领下,中国陶瓷中所蕴含 的美学观念,呈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 2.2 中国陶瓷的艺术化与生活化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中说“适宜就是使事物显 得美好的那个东西”。相得益彰的两件事物在一起可 以达到美的效果,美是内外结合而统一表现出的属性。 以中国陶瓷而言,美就是艺术化和生活化的完美结合。 陶瓷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物,它的特点是由 现实生活的需要所决定的。中国人对于生活乐趣的追 求,生活的艺术化,使得陶瓷成为满足这种趣味的器 物,中国人的美学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意蕴在里面。 (陶瓷艺术)2017年07月 陶瓷 Ceramics ・ 65 ・ 3 结语 陶瓷足J l ¨j j火感于・吁的艺术.足巾…炎 ,R 、 :观念最典, 的例 tf『lq陶瓷岂术允满行人义耗 }ili 和叫 代的烙印.从远f{I‘l『l『期发腱 近代. 物的人 艾 fIJ荚学 . 特竹浓浓的 tt…火 、 ::特色。所以 ・I 陶瓷 小的炎感-,J‘以说就 川小脱r 大精深『1 Ill
参考文献 张黔.没汁艺术欠 :.,『匕 :-l匕 久 、 ::…版 .2( 3 jK .足一、 沦.,化 : …人【 人 。 …版 .2( 1冯j t .,ttll1陶瓷.卜 : lI『 I¨j版}『..1_j Lj 程 城.-tt 陶瓷足 .、 州I: 人【 芰术
新书荐读 《陶瓷墙地砖生产管理实用技术手册》
内容简介: 《陶瓷墙地砖生产管理实用技术手册》是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型实用性工具 书,作者集多年的生产实践及管理经验,以大量翔实的报表,生产操作和人员管理规范,从生产现 场管理、环保生产到销售、售后管理,对陶瓷墙地砖生产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为生产企业的生产管 理提供了全面的操作规范,分析了在陶瓷墙地砖生产中可能出现了各种缺陷及其成因以及解决方 法,帮助读者准确、快捷地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本书信息量大,通俗易懂,易于操作,实用性强,是一本难得的陶瓷墙地砖生产企业技术、操 作、管理、销售等人员的实用工具书。依据国家现行标准编写,详细介绍了陶瓷墙地砖的生产工序 操作、设备管理、生产现场管理、工艺管理、产品质量缺陷与处理、陶瓷环保与节能、产品销售与 服务等方面,为陶瓷墙地砖生产企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很大帮助。系统地介绍了 陶瓷墙地砖生产中报表管理、工序操作规范、设备管理、岗位责任、生产现场管理、生产工艺管 理、产晶质量缺陷分析与处理、陶瓷的环保与节能生产和产品销售与服务等。对于从事相关研发、 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矛 阪 互M 立_毒圃怕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