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母语正迁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析语言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说, “ 语言失误是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 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 。例如 , 中文的“ 谢谢 ” 常被用来表示对别人提 供的帮助或服务的接受 , 但是, 将此概念用在英语 中类似的场合就可能 引起误解 。如果一个人在朋友家做客 , 当主人问客人是否吃糖 时, 如果 客人说“ k” 那么主人将不知所措 , t l , h s 因为在英语 中这样的 回答没告 诉主人是肯定还是 否定 。按英语的表达方式 ,如果是肯定地 说“ e, Ys pes”如果是否定的, l e; a 应该说“ , n s。 No山ak” 三、 母语迁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母语在外语学 习中的迁移现象 , 既然是不可避免 的, 那么在教学 中 如何促使学习者的汉语对英语学习产生最大值的正迁移。 d 从认知 w0e 学理论的角度作如下解释 : 不是一种机械的现象 , 迁移 而是必要的发展 阶段 , 具有建设性和系统性 , 与学习者的主观判 断选择相 关。 这意味 着. 学习者在摆脱母语的影响之前 , 首先要充分利用母语。 1 . 在母语和 目的语的对 比中学习 , 努力培养学生用 目的语文化模式 进行思维 。 既然母语影响在所难免 , 那么, 在英语 教学中 , 教师应该充分 地进行两种语言的对 比,让学生从对 比中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从微观到 宏观结构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 在教学 中适当地做些汉英对 比分析, 使学 生明白造成错误的原因 , 逐步地 克服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 , 从而学着用 英语文化模式进行思维。 2 意识地使 目的语 与母语反复相结合 , . 有 使语言信息进行 内化 , 努 力实现从 自觉地输 出升华为不 自觉地输 出。学生初次碰到 目的语 的生 词时 , 不会完全理解它的意义。神经语言学认为 , 于学习者的大脑神 对 经而言,这个生词 只是第一个信号刺激 ,没有起到第二信号刺激 的作 用。随着这个词与母语相结 合, 经过多次反复 , 习者才可以形成反映 学 客观本质的概念。1 日 因此 , 目的语与母语多次对应 、 要使 结合起来 , 获得 对 目的语的语感 , 争取最 大限度地达到不 自觉地输出的程度。 3 . 有意收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补充材料 , 以促使正迁移 的发生 。 冯忠良指出 , 定势可促进迁移 , 也可阻碍迁移, 如果后面的知识 与前 面的知识属 同类课题时 , 定势就会起促进作用。因此, 教师在补充 中文材料时 ,必须注意要与英文材料在内容 、题材或者体裁上的一致 性, 这将 有助于学生增长相关 的背景知识 , 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 ,在人类发展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 随着 国与国之间联系的加强 , 英语 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 然而 , 中国 学生在学习英语 的过程 中, 受到母语 即汉语的干扰 , 大量的研 究表明 , 学习者大部分的错误来 自于母语的干扰,这对于想学好英语 的学生来 说无疑是一大障碍 , , 因此 笔者从母语迁移的分类人手, 进行分析 , 出 找 相应的对策 , 以指导英语教学 ,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摘要】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既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起着消极的作用;既能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又能妨碍第二语言学习者。
因此,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正向迁移,又存在着负向迁移。
对此,本文探讨了母语迁移的形式和作用,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母语;第二语言习得0 引言从第二语言习得(SLA)学科史上讲,迁移(transfer)是第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习得因素,它由行为主义者提出并逐渐为广大SLA研究者所关注、接受、质疑、批判、重新定位。
在现阶段,要想否定母语(即L1)迁移是SL A中的重大影响因素这个地位已经不可能了,突破自身局限性的L1迁移又被学者们在认知框架下重新定位。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1957)中提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Sharwood Smith和Kellerman认为迁移就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crosslinguisitic influence),是中性理论(theory -neutral),与“干扰(interference)”,“借用(borrowing )”,“回避(avoidance)”等概念并提。
Kellerman (1987)认为迁移即“导致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元素合并的程式(processes)”。
Odlin 则认为迁移是“由目标语和已经学过的语言之间由于相似或者相异而产生的影响”。
1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语言迁移研究发现,语言问的相同和差异会产生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Odlin):(1)正向迁移。
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例如,母语为汉语的人学习英语时,就很容易学会句子的语序“He comes from Beijing”,这是因为,表达同样意义的汉语语序和英语语序相同“他来自北京”。
试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人 文 社科
试 i 母语 在 外 语教 学 巾的积 被 作 用 仑
湖南 师范 大学外 国语 学院研 究生部 湖 南大众传 媒职 业技 术学 院 谭 晓
[ 摘 要]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 用一直是 外语教 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 且母语在外语教 学中具有积极作用的一面现 已 到越 来越 得 多人的认 可。 本文 中, 笔者结合 自己的教 学经验和 学习体会 , 从翻译教 学法、 比教学法和人本主 义教学法三个方面探讨 了母语在 外 对
t ma k t o g t r s c r i sfrc r o a in . ( ) r e n — e m e u i e o o p r to s l t
不 少 学 生 的 译文 中都 出 现 了不 止 一 套 的 谓 语 结构 , 因何 在 ?当 然 原
一
Yo a o u h h p a I d e o o s o o l n w h w o u c n n t i ta s i . M g ra h u e i u d n’ k o o t b fy
ma e ad sg rh wt e di k e in o o or a t
原文 2 这是 一家以H售各公司长期证券 为主要职能的投 资金融公 : J
司。 误 译 2 T i i a i n t no e n et n a kn o a i : hs s nma f ci f h v s nu o t i me t n ig mp ne i b c ss
误 译 1T i i a u ie s p rt n ekpo t : hs s s s ea o e rf . b n o i s i
种 语 言的基 础 上 , 个 过 程是 不 能 离 开 母 语 的 。 这 实践 证明 , 学生英语学 习的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关 , 即负迁移 , 负向迁移有关 ,也就是汉语与英 语之 间的差异对外语学 习造成的干扰 以及 与所学外语的某些 特点 、 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但我们不能如 此 简单地看待母 语迁移 , 我们要承认它 的存在 , 既要承认它干扰外语学 习的一面 , 也不能否认 它的正迁移作用 , 而是要 承认它能帮助我们学好 外语 。 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师就可以根据成年学习者 自身的认知特点 , 使 他们 了解学外语 不应 只是死记硬背 , 机械模仿 。 在学习中应发挥逻辑推 理 、 比分析 能力强 的优势 , 对 利用母语思维 , 比中英语言的异同 , 对 使理 解 更 加 深 刻 、 彻 , 而 强 化 记忆 。 透 进 通过对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对 比, 我们可以发现 : 我们母 语词汇 的涵义范围比较狭窄 , 词义 比较精确 、 固定 、 严谨 , 其伸缩愕和对上下 文 的 依 赖性 比较 小 , 有 较 强 的 独 立 性 ; 英 语 词 : 包 含 的 意 义 往 往颇 具 而 所 具 游 移性 和灵 活 性 。如 :
通过有声思维研究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创作过程中 , 高中生几乎 完全依赖 于他们 的母语 。而对 第二 语言熟练掌握的学生 , 向于用母语 组织构思 , 则倾 完成对于文 章结构 的构建 , 直接 用第二语 言创作句子 。这 也说 明第 然后
二语言 口语表述能力 的发 展是一个持续 的过 程 , 由将母 语译
然而 , 外语水平较低 的学习者 , 口 在 语表达过程 中更多 的依赖 于母语来 保持思维 的或语 言的连贯性。但不管其水 平高低 ,
4 0 ・
・
及 两个方面 : “ 我们 的母语是否应该应用到英语教学 中” 你 和“ 认为在英文 口 语表述 中如何使用母语 ?目的是调查他们除了 ” 在问卷中表达的主观意见之外 , 否还有其 他关于在外语 课 是 上和外语 口语表达中使用母语 的意见。 ( ) 三 数据分析 对于所 录制 的有声 思维 的数 据 , 究者 进 行 了定 量分 研 析, 即对受测者在 出声 思考的过程 中 , 用 中、 文单词 的百 使 英 分 比进行统计。数据显示 , 中生在 口语表 述时用母语 的 比 高 率最高 , 沧州师范学 院一年级的学生使 用母语 的比率较小 , 三 年级学生的 比率更小 , 分别是 7% , %和 1%。由此得 出结 2 5 3 2 论 : 习者在第二语 言的 口 表达过程 中对母语 的运 用随其 学 语 驾驭第二语言能力的增加 而递减 , 语水平高 的学 习者较 即英
更能够反映学习者对 目的语的掌握情况。而运用有声思维
的模式 , 以探求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 当中的思维活动 , 可 分
收稿 日期 : 1—1 — 0 20 2 1 0
在结束上述两项任务之后, 我们又从参与问卷调查的师
生中随机选取 了 1 0名学生和 3 位教师进行 了采访 。问题涉
合理利用母语正迁移和母语策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 克服写作焦虑 一)
心理学认为焦虑是语言学习中的最大障碍 。很多英语写 作水平薄弱 的学生 都 流露 出“ 怕写作 , 写作 ” 厌 的情绪 , 于 对 英语写作 的这种 “ 焦虑 ” 阻碍 他 们英 语 写作 水平 的 提高 。 会 教师在教学 中尤 其是 写作 教学 的初 级 阶段可 以利 用母 语思 维, 引导学生从各角度各侧 面观察 自己所熟悉 的外部 世界 , 审
各种文体 的掌控胸有成竹。
二 、 语 迁 移 与 英 语 写作 的关 系 母
利 用母语 正迁移就能 帮助 更好地 进行 英语 写作 。一 方面 , 对 语 言共性 的研究 表明 , 人类语 言尽 管有着种种个 性差异 , 它们 的基本结构 和特 征是大致 相 同的 , 言在 本质 上也应 该是 以 语
第 2 1 9月 期 1卷 第3 1 0 0年
长沙铁道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Sp 00 e.2 1
V0 .1 N0 3 1 1 .
合理利用母语 正迁移和母语策略提高英语 写作能力
曹志艳 。 赵如梦
( 沙理 工大 学外 国语 学院, 长 湖南 长沙 4 0 1 ) 1 14 摘 要: 母语在外语 学习中的影响和作 用尤其是干扰和 负迁移现 象一直是 语言界 学者 关注的 重心。本文从母 语影 响在 外
策略。
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 响深远形成的螺旋 形思维模式在语篇 上往往表现为较为松散 , 左右逢源 , 注重铺垫 , 最后再做结论。
四、 合理运用母语正迁移和母语策略提 高英语写作能力
此外 , 学习者对 比鉴赏写作过程 , 通过对大量母语负迁移范例 与资料的错 误分析 , 就能真正明了母语 负迁移错误之所在 。
R dEl 认为语言 的迁移指 的是学 习者将他们 所掌握 的 o ls i 有关母语 的知识运用于外语 学习的一种过程 。从迁 移的影 响 结果来分类 , 以分成 正迁 移 和负迁移 。先前 的学 习促 进 以 可
浅谈英语教学中母语的使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母语的使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面对不同学习者如何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习进程,已是我们必须考虑而又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然而,无论何种教法,我们总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要不要使用母语?如何恰当地使用母语?其是否有章可循?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浅见,并以此与同仁探讨。
一、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1.不可避免的接触这是由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教学对象来看。
英语学习者主要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他们学英语时母语已在头脑中根深蒂固。
如果我们全用英语讲课,他们恐怕难以接受。
因此,最初我们只有借助于母语进行教学过渡。
其次,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
英语与母语有不同之处,适当的对比、分析和翻译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而对比、分析、和翻译则必须涉及母语。
此外,从应用角度来看。
如果进行口、笔头翻译练习或实践,也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母语。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使用母语是无法避免的。
2.对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积极影响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可促进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语法的学习。
二是可借助母语阅读,快速汲取大量的英语学习的背景知识。
否则,在英语学习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三是良好的母语水平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口、笔头翻译,这一点应是众所周知的。
3.对英语教学的消极影响这也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母语的语法知识。
母语中虽然有不少语法知识有助于英语学习,但更多的规则是不一致的,容易引起错误的类比联想和导致误解。
二是母语的语言定式已在学习者头脑中扎根,其“听、说、读、写”已达到不假思索的地步。
这对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对一个要建立起新的语言动力定型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时不在的干扰。
三是语言环境的影响。
在国内我们听到、见到和用到的基本上是母语,使你很难有机会接触和使用英语。
这种“母语的海洋”对英语学习来说事实上是一种“窒息性”干扰,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所降低。
漫谈我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母语进行音标教学

漫谈我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母语的正迁移进行音标教学广西柳州市融水县保桓中学郭莲秀众所周知,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迁移问题,学习的迁移现象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孔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要求学生能“由此以知彼”,从已知引申到未知,这正是学习的迁移现象。
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它学习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中,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英语教学中,母语对英语知识的正负迁移都存在。
积极的迁移(即正迁移)有助于另一种学习的理解和掌握,起促进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消极的迁移(即负迁移)则会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错误和困难发生,对英语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有一部分取决于已学知识和将学知识之间的相同因素。
任务间的共同因素导致任务的相似性,相似性决定迁移的量。
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越多,则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迁移影响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母语的负迁移也不可否认,它对语音、语义、句型、语法形成一定的干扰,使学习者在母语的影响下难以掌握地道的外语;另外,母语的文化迁移也会阻碍外语学习,学习者可能会用自己的文化习惯去套用外语的文化习惯,从而产生语言错误。
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主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母语干扰,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而不使用母语。
本文主要探讨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利用母语的正迁移现象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现象进行音标教学。
初中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和外语相似或完全一致时,常常对外语教学起促进作用,两种语言相同点越多,已有的母语经验越能起到正迁移作用,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掌握外语,正迁移有利于学生语言习惯形成,有利于学生外语语言的表达。
母语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研究——以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为例

、
引 言
社会文化 背景知识 。
1 . 常识 的正 迁移
随着 时代 的不 断更新 和转 变 ,现今 社会 对 大学人 才 的
培养 提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也 对大 学英语 教 学提 出了新 的挑 战 .如何 达到 复合型人 才培 养 的要 求成 为广 大教 育工 作者
的难题 。近些 年来 , 对于大学 英语地位 、 教法 、 学 习者英语应 用能力 等的研 究非常 多l 7 _ , 很多研究 的研究 对象 主要关 注某
法上 。
( 1 ) 语音 : 英语 使用 音标 , 汉语 使用 拼音 , 这 种拼 音也 可 以说是 音标 。 英 汉音标 中有很多是 共通 的 , 如汉语 中的声母/ I I l , , n , 等与英语 中的这些音 标 的发音 相 同。 只要学过汉 语
局 限。如果 中国学生 自然科 学 、 社会科学方 面的专业 知识学 好了. 那 么当他在 英语 中遇 到此类 难题 时 , 他原来 用母 语获 得 的专 业知识 肯定 能派上 用场 。这种 知识 不仅 能帮助 学生
解答专 业难题 , 还有助 于其学会相 关的英语 表达 。常识 的积
累通 常更容 易在母 语环 境 中完成 , 因此 在英语 教 学过程 中 ,
别从 不 同的 角度 阐释 了母语 对 外语 学 习 的阻碍 作 用 , 坚 持
拒 绝 使 用母 语 进行 外 语 教 学 ; 而 赞 成 的学 者 则 认 为适 当 利 用 母 语 进 行 外 语 教 学 更 省 时 和 高 效 , 如 At k i n s o n
( 1 9 8 7 ) 就 曾 总 结 了母 语 在 节 省 时 间 、 诱 发语 言 输 出 、 提 高 学 习 者 之 间相 互 合 作 的 九 大优 势 …。近 期 的 大 多数 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母语正迁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母语对我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从我们的咿呀学语就形成了我们对语
言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因此,在外语习得方面也有受到母语学习方式和惯用思维
的影响,因此发挥出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架起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学习互通的桥梁,对于我们外语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母语外语习得正迁移外语教学
一、学习外语的背景
1.1、经济全球化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这个概念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就是
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之一。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生产和销售全球化
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较高,发达国家的产品生产开始转向生产力成本比
较低的东南亚国家,例如泰国,越南,老挝等。
另外,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奢侈品
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最大,他们寻找中国区合作代理,共同开发中国区市场。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已撑起了全球奢侈品消费三分之一的贡献值,2025年中国富裕
人群将买下全球44%的奢侈品市场,也就是1万亿的贡献值。
1.1.2资本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就是资本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运动的过程。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跨国公司建立在中国,特别是中国的大都市;我们也越来越
常听到“外资”,“欧资”,“美资”等字眼。
2013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三届
年会提到,中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是200亿左右,200亿美元左右,大概两百亿
项目。
1.1.3技术全球化
“区块链”是我们这几年最火的一个名词。
随着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不断
加强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迭代,区块链作为一种解决当前部分产业和互联网问题
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正在成为全球普遍趋势。
目前,区块链项目主要集于
美国、中国和欧洲。
根据欧洲首个区块链孵化器Qutlier Ventures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2日,全球区块链总项目数为1286个。
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谁获得了主动权,谁就获得了更多
的可能性。
主动权的获取需要主动的合作与交流,而外语交流就是外语习得的作
用结果之一。
1.2、中国走向世界
“一带一路”的提出最能体现中国要走向世界的决心。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也是中国要走向世界的体现。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与中国网共同举办的“名家午餐会——‘两会’之后共同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上,外交学院前院长、原驻法
大使,CCG顾问吴建民提出现在中国的资本正在走向世界,这股大潮才刚刚开始。
去年一年入境投资1200亿美元,“走出去”的为1400亿美元。
中国要走向世界,首先就要国外能听得到中国的声音,而外语就是架起中外
交流的桥梁,实现中外“核磁共振”的前提。
二、母语与外语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态势下,外语的习得就非常重要,是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敲门砖。
因此对中国的学习者学好英语很有必要。
2.1学习外语的难度
2.1.1单词方面
相对比中文,我们有象形字,基本上很多词汇的形成都是由事物的形表简化
出来的,例如“鸟”“虎”等。
因此学生在学习母语中的时候,就很快根据文字的形
状理解并记住了意思。
但外语基本上都是书写和意思完全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样
的“骨肉分离”会让学生抓不到外语的精髓,在加上运用母语的思维去学习外语简
直就是“碰壁”。
2.1.2语法方面
在语法上,中文的语法是把一些修饰成分如定语等放在前面,而把主干成分
放在句子后面。
例如:当我们走进这美丽的绿色大自然,我们深深地被眼前这番
完全没有被破坏的和远离城市喧嚣的美景所吸引。
而英语中首先表达的是句子主
干结构,之后再加上修饰成分。
“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我们被美景吸引”,之后再
加上“美丽的绿色的”和“完全没有被破坏和远离城市喧嚣”
以上的例子,我们知道学习外语可能会被母语的“干扰”因素所干扰,因此我
们要好好利用母语的“正迁移”的促进作用。
三、母语“正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在20世纪50年代有着重要地位的“母语迁移”(L1 Transfer)理论,在第
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
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母语
由于其与外语的相似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
它能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与运用。
3.1.单词
在单词记忆过程中,可以使用母语的辅助进行记忆。
3.1.1语音
在中文的语音体系中的复韵母:ai, ei,与英语的语音体系中的[ai], [ei]是一样
的读音;中文的语音体系中的声母:b, p, t, d, k, g和英语语音体系中的[b], [p], [t], [d], [k], [g]发音相似。
我们可以利用中文中的拼音去学习英语的音标,这样就可以
提高我们学校外语的效率。
另外,如“tank”(坦克),“hamburger”(汉堡包)等音译词以及“Microsoft”(微软),“hardware”(硬件),“pen-friend”(笔友)等英汉意义完全对等的词
为学习者记忆词汇提供了捷径。
教师应该利用这类词汇帮学生举一反三,迅速扩
大词汇量。
3.1.2背单词
由于英语中单词书写和意思中间几乎没有关系,所以很多学生可以根据发音
拼写出正确的单词,但仍记不住意思,特别是在拼写结构上很相似的单词。
例如:dessert(甜品)和desert(沙漠)。
相似度这么高的单词学生一定会像丈二和尚
摸不着头脑,但我们可以通过中文和英文中一些巧妙的联系进行记忆。
我们发现
这两个单词都有两个s,dessert(甜品)是两个都在单词中;desert(沙漠)是一
个s在单词中,另外一个s在中文中的“沙(s)”,一共也两个s,所以当我们忘
记意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母语的介入进行区分,英语的学习就不用是死记
硬背了。
3.2运用
Chosmky的普遍语法原则(universal grammar theory)是一组广义的限制性条
件,其中之一就是格条件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名词短语必须要有格,而且通过
动词或介词才能标明格的宾语位置,或通过助词标明格的主语位置。
这一格条件
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名词短语为什么只出现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当名词短语要移
位时,也必须遵循格条件原则,只能向格限制的位置移动。
所以,在将句子从主
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时,移动α规则只能将名词短语移至格限制位置。
简单来说,就是母语中的“主谓宾”,同样适用于英语中的句子结构“主谓宾”。
总结
综上所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特别是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可以增加我们在外语学习的路上的助跑动力,但是使
用母语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学习好外语
的规则,熟悉使用外语。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辅助使用母语正迁移,刺激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Chomsky, N. Syntactic Structure. The Hague Mouton, 1957;78.
[2]Cook, V. Universal Grammar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pplied Linguistics, 1985, 6(1)
作者简介:符椿浩,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历学位:本科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