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组方经验浅探
王琦运用血府逐瘀汤治验_姚海强 (1)

DOI :10.13288/j.11-2166/r.2016.05.004当代名医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室站建设项目*通讯作者:lilingru912@王琦运用血府逐瘀汤治验姚海强1,崔红生2,郭刚1,张曾亮1,张惠敏1,李玲孺1*,申荣旻1指导:王琦1(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摘要]以“辨体-辨病-辨证”模式为指导,结合临床具体案例,探讨王琦运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经验,从体质、疾病、证候多层次综合分析,来治疗血瘀体质患者或血瘀病证的失眠、郁证、脱发、黄褐斑、足部溃裂及阳痿等疾病,探讨其对于病机的认识以及遣方用药思路。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辨病;辨证;辨体;名医经验;王琦王琦(1943—),男,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从医50余年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上溯岐黄下逮诸家,而尤精仲景之学,遣方用药崇尚精简,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三辨”临床诊疗模式。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曰“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此方以四逆散条畅气机,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兼以养血。
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祛瘀,配伍当归、生地黄活血养血,使祛瘀而不伤正;柴胡、枳壳条达气机;桔梗载药上行可作舟楫之功,使药力发挥于胸中血府,兼可助柴胡、枳壳开胸理气,另外,牛膝可引瘀血下行,二者一升一降以使气机通畅,诸药相合共奏活血化瘀之功,对于血瘀所致诸疾患多可据证选用。
我们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三辨”模式并列举典型病例,就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探讨。
第十四讲脱敏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讨论

第十四讲脱敏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讨论倪诚;陈雪梅;孙冉冉;王琦;张惠敏;王济;李英帅;李玲孺;宋昊翀;郑燕飞;姚海强;张曾亮【摘要】本次“王琦讲堂”围绕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难点,对变应性鼻炎的合并症、发病学、病机学、主病主方及其化裁思路、疗效评价等展开讨论。
王琦老师提出“三个观念”的转变和实施变应性鼻炎防治关口前移的目标;指出过敏体质和气虚体质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特异因素和一般因素;分析了变应性鼻炎“素禀不耐,异气外侵,引发伏热,上干鼻窍”的病机要点;阐述了脱敏止嚏汤的制方思想和配伍特点及“1+3”的治疗策略和实施方法;介绍了适合变应性鼻炎名医门诊的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大家明确了“从过敏病的诊断与治疗转向过敏人(即过敏体质)的辨识与调理”这一核心理念,学习领会了王琦老师论治变应性鼻炎的独特经验。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6页(P4-8,41)【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鼽;过敏体质;脱敏止嚏汤【作者】倪诚;陈雪梅;孙冉冉;王琦;张惠敏;王济;李英帅;李玲孺;宋昊翀;郑燕飞;姚海强;张曾亮【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1 王琦教授开讲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递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王琦教授治疗早泄的“对药”应用经验探究

王琦教授治疗早泄的“对药”应用经验探究
陶晨凯;卢冬冬;王传航
【期刊名称】《中国性科学》
【年(卷),期】2023(32)2
【摘要】早泄是临床常见的男科疾病。
王琦教授作为中医男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早泄的治疗上具有个人用药特色。
本文通过分析王琦教授临床常用的5种对药,阐述每一种对药中各药物的单独作用,以及合用功效,解释其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机制,并结合王琦教授临床案例,分析对药的治疗特点,为王琦教授治疗早泄的对药特点作出明晰。
【总页数】4页(P114-117)
【作者】陶晨凯;卢冬冬;王传航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中日友好医院男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
【相关文献】
1.王琦教授治疗早泄的经验
2.王琦教授应用枳术丸治疗功能型便秘的经验探讨
3.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治疗过敏体质相关疾病的经验总结
4.王琦教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经验
5.王琦教授应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治疗偏头痛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敏煎加减配合普通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43例

过敏煎加减配合普通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43例摘要】目的观察过敏煎加减配合普通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86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3例,用过敏煎加减,水煎口服,并取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对照组43例,口服酮替芬片。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58%,对照组显效率为65.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1) 。
结论过敏煎加减配合普通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过敏煎普通针刺酮替芬荨麻疹,中医又叫做瘾疹,风疹块、白疹、赤白游风,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典型皮损为成批发作的、或红或白的、时起时消的红斑、风团。
荨麻疹发病率比较高,有统计,“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1]临床上,常常根据荨麻疹的病程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者发作数天至1~2周,慢性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经年不断”[2]。
治疗上,西治常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抗组胺类药物,通常急性荨麻疹疗效比较明显,但慢性荨麻疹疗效一般,许多患者停药后容易复发,个别患者病程长达10余年之久。
近年来我们采用过敏煎加减配合普通针刺治疗此病,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临床病例患者共86例,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49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5岁,平均36岁。
病程最长15年,最短3个月, 平均2.6 年。
临床表现: 皮肤红斑、风团,风团形态不一、大小不等,颜色苍白或潮红,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烈瘙痒;我们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3 例,其中男性 18例,女性 25例;年龄15~55 岁,平均 34.6岁。
对照组 43例,其中男性 16 例,女性27例;年龄 17~52 岁,平均 38.7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斑、风团,境界清楚;(2)皮疹时起时消,常伴有剧烈瘙痒,发无定处,消退之后不留痕迹;(3)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腹泻,或伴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窒息;(4)皮肤划痕试验阳性;(5)皮疹经过3个月以上未愈或者反复发作者为慢性瘾疹。
鼻炎治锦(7)

鼻炎治锦(7)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 中医临床优势病种论著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导师 李凡成 变态反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亦称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两种疾病,虽然西医病因病理不同,但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性鼻炎似类,从中医证治因机认识的角度可以不必区分,故也属本节讨论范畴。 鼻鼽之名出自《素问·脉解》。古代文献对本病论述丰富,对其病因病机,历代医家有主寒、主热之分,有肺脏虚冷、脑冷肾寒、肺脏感寒、脑冷肺寒等不同观点;主热者,有心火邪热干于阳明、邪热客肺等。前者为多数医家所倡导。《内经》认为与时令气候有关,亦与肾有关,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隋·巢氏《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认为肺脏虚冷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金·刘河涧《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指出:“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认为鼻痒、喷嚏是由于火热侵及阳明所致。明·戴思恭《秘传证治要决及类方》卷十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细辛、乌、附、干姜之属。”而徐春甫《古今医统》则认为:“鼻鼽者,热客太阴之经也。”这些认识均具有代表性。 【中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阳气亏虚,体质特异,卫外不固关系密切,故不任风寒异气或花粉等不洁之气侵袭,或因某些饮食物触发,致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长流,且反复发作。亦或因郁热内蕴、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所致。 1、肺经寒实:素有哮喘宿疾,脏腑阳气不足,寒邪得以客于肺经,壅滞鼻窍,宣降失调,遂致鼽嚏不止。《中藏经》卷上说:“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有寒则善咳,实则鼻流清涕。” 2、肺气亏虚:先天不足,素体虚弱,产后体虚,病后失养,致肺气亏虚,卫外不固,腠理疏松,营卫失调,风寒异气乘虚侵袭,为鼽为嚏。 3、脾气亏虚:后天不足,脾气亏虚,甚则脾阳不足,土不生金,清阳不升,肺失所养,故脾虚则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为鼽为嚏。 4、肾阳亏虚:肾阳不足,肺失温煦,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又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脾肾两虚,不能温化固摄水液,寒水上犯,以致清涕下注为鼽。如《医法圆通·鼻流清涕》卷一说:“肾络通于肺,肾阳衰而阴寒内生,不能收束津液,而清涕亦出”。 5、郁热内蕴:肺胃或膀胱郁热,气化不行,太阳之气痹阻于下,寒水之气侵泛于上而为鼽。《素问·痹论》说:“胞痹者,少腹膀胱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奇效良方》卷五十九亦说:“盖鼻者,足阳明胃经所主,阳明之脉,左右相交,注于鼻孔。又鼻者肺之窍,故肺气通于鼻。其邪热干于二经,发于鼻,而为窒塞鼽嚏之证。” 6、寒热错杂:鼽嚏久病不愈,邪入厥阴,厥阴主阴尽阳生,易致寒热错杂,营卫失调致病。 【鉴别诊断要点】 中医临证主要应与急性鼻炎鉴别:多有受凉感冒诱因,早期往往有鼻塞、喷嚏、清涕,非阵发性、发作性,且多伴有微恶寒、发热、周身不适等症,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鼻内充满浆液性分泌物;后期则多为粘脓液性涕,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 【优势分析】 西医对本病有多种治疗方法。①细胞膜稳定剂或炎症介质阻释剂,如色甘酸钠、酮替芬、托普斯特;②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阿司咪唑)、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开瑞坦);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扎鲁司特、孟鲁司特;③鼻用激素鼻腔局部应用,如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鼻雾剂、丙酸氟替卡松(辅舒良)喷雾剂、曲安奈德(珍德)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雷诺考特)气雾剂;④鼻腔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盐酸赛洛唑啉喷鼻液;⑤非特异脱敏疗法,如细菌脱敏、组织胺脱敏、封闭抗体脱敏(胎盘脂多醣)疗法,以及特异性脱敏疗法,如粉尘螨滴剂(畅迪)等;⑥其他治疗方法。其中临床上用得最广泛的是前四种方法,主要针对变态反应的病理,具有针对性强、起效快的优点,但均有一定副作用,停药后可能易于复发。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具有增强患者机体对变态反应原耐受力的作用,效果较巩固,疗程较长;特异性脱敏疗法是近几年才被推广应用的新方法,但适应证太窄,疗程一年半左右或更长,很难对多种变态反应原全部起作用,效果尚有待临床进一步评价。 中医对本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辨证论治而达到调理机体阴阳平衡状态,即固根本、防复发;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很多药物能够对变态反应的多个病理环节起干预作用,控制其发作状态有一定效果,但总体上不及西药针对性强、起效快。 根据对本病中西医结合病理认识,变态反应性鼻炎因于肺脾肾阳气不足,可能主要是机体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以及基因因素的失调,即自我调节、自我稳定的功能不足。临床上虽然西医的药物疗法控制变态反应发作的效果好,但不能达到对内分泌、植物神经、免疫系统自我稳定的调节和调理作用,这可能是西医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难以取得巩固疗效的重要原因。而中医的辨证论治、针灸疗法等,则在调整此类患者的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具有明显效果。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或针灸治疗等中医疗法,以持久地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配合西医药物治疗以尽早控制发作症状,是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 【辨证论治】 一、肺经寒实证 主证:多伴哮喘宿疾,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遇风冷则喷嚏频作不已。检查见鼻粘膜淡白或灰暗、水肿。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紧。 病机分析:肺主宣降,肺经寒实,宣降失调,营卫不和,故鼻嚏阵作,遇风冷而诱发;寒主收引,肺津敷布失调,故鼻粘膜淡白或灰暗、水肿;哮喘宿疾多属虚,肺虚而寒,故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淡而脉细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饮止嚏。 方剂:小青龙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麻黄9g,白芍药10g,细辛3g,干姜10g,法夏10g,五味子6g,炙甘草9g,桂枝6g。 加减:酌加黄芪、党参;痒重者银柴胡、蝉蜕、全蝎祛风止嚏;清涕多加煅牡蛎涩涕止津。本证亦可用温止流丹(《辨证录》: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骨)加减。 二、肺气亏虚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检查见鼻粘膜色淡、水肿。伴恶风,容易感冒,面色不华,舌质偏淡,苔薄,脉缓弱。 病机分析:肺主卫外。肺气虚则卫表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且早晚自然界阳气不足,肺虚之体此时亦阳气不足,故鼽嚏发作以早晚多见;肺虚寒滞,津液敷布失调,故鼻粘膜色淡、水肿;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气亏虚之证。 治法:益气固表,摄津止涕。 方剂: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桂枝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白术10g,炙甘草9g,防风6g,桂枝6g,白芍10g,五味子6g。 加减:位鼻痒重者,酌加银柴胡、蝉蜕、全蝎之类祛风止嚏;伴经常性鼻塞者,加白芷、川芎、石菖蒲之类散寒通窍;伴夜尿或小便清长,或脉沉者,加巴戟天、锁阳之类温壮肾阳;涕多者酌加乌梅涩津止涕;舌质胖嫩或有齿痕者,酌加茯苓、党参、陈皮健脾化湿;若兼见舌质偏红胖,或有苔黄,乃肺气不足而兼肺经郁热,加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牡丹皮、葛根之类以清郁热。 三、脾气亏虚证 主证:本证多见于小儿。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胀较重。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或伴头重头昏,四肢困倦,纳差。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缓弱。 病机分析: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降浊。脾虚则土不生金,肺气亦虚,卫表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故鼽嚏阵发;脾虚土壅,湿浊内郁、上干,清窍不利,则鼻胀、头重头昏、鼻粘膜肿胀苍白或砂暗;脾主四肢,脾虚故四肢困倦,纳差;舌脉所见为脾虚湿郁之证。 治法:健脾益气,固表止嚏。 方剂: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10g,党参10g,白术6g,茯苓10g,薏苡仁10g,炙甘草3g,白豆蔻6g,陈皮3g,山药10g,砂仁6g,乌梅6g,防风6。 加减:纳差明显者加神曲健脾开胃,伴腹胀加枳壳,伴平时鼻塞明显者加白芷、石菖蒲化浊通窍,舌苔腻加法夏;伴黄浊涕时,酌加皂角刺、金银花、鱼腥草之类排脓通窍;夜尿多加乌药、益智仁。 四、肾阳亏虚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或喷嚏频作,连连不已,清涕量多如注。鼻粘膜苍白紫暗、水肿。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尿后余沥,夜尿频。舌质淡胖,苔白,脉沉弱。 病机分析:肾为元阴元阳之府,温肺而暖脾。肾阳不足致肺气亦亏,卫表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故鼽嚏阵发;肾阳亏者乃阳虚之极,津液失摄,故喷嚏频作,清涕如注;阳虚气化不利,与寒相凝,上为鼻粘膜苍白紫暗、水肿,下为小便清长,尿后余沥,夜尿频。腰为肾之府,膝为骨之节,乃肾所主,肾虚故腰膝酸软;阳虚生外寒,故形寒肢冷;舌脉所见为肾阳亏虚之证。 治法:补肾益气,温阳固表。 方剂:右归丸(《景岳全书》)。 药物组成:制附子6g,肉桂3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2g,菟丝子10g,鹿角胶10g,枸杞子10g,当归10g,杜仲(盐炒)10g。 加减:酌加白蒺藜、全蝎、五味子。舌质若转淡红,可去附子、肉桂,加巴戟天,重用白芍。 五、郁热内蕴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或暗红、或潮红。或伴口微苦、咽微干,小便黄,大便或干结。舌质偏红,苔黄,脉洪缓有力,或细数,或小数。 病机分析:脏腑郁热于内,风寒、尘螨、花粉等不洁之气感受于外,营卫失和,邪正相争,故阵发鼻痒、喷嚏、清涕;营卫不和,肺失宣降,气血失于和畅,复因郁热或风寒异气外侵,郁热相胜,是以鼻粘膜苍白或暗红、潮红而不定。口苦咽干,溲黄便结及舌脉所见为脏腑郁热之证。 治法:清热凉血,化气利水。 方剂:清热止嚏汤(《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加减。 药物组成:葛根15g,赤芍15g,牡丹皮15g,紫草15g,黄芩10g,知母10g,黄柏6g,泽泻12g,生地黄15g,红花6g,肉桂1g,细辛3g。 加减:大便干结,加麻仁、郁李仁、瓜蒌仁之类润肠通便。 若伴乍冷乍热,或有黄浊涕,鼻塞重,口渴而不多饮,可从肺经郁热认识,治以清热宣肺,用泻白散加减,药用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知母、白蒺藜、牡丹皮、赤芍、麦冬、桔梗各10g,银柴胡15g,甘草6g,酌情加减,如涕黄属于鼻窦炎者,加皂角刺、白芷、金银花。 若伴胸闷心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当从湿热郁阻,肺失宣降认识,治以清利湿热,宣畅肺气,可用三仁汤加减,药用麻黄3~6g,杏仁9g,白豆蔻6g,薏苡仁20g,厚朴6g,半夏9g,通草5g,竹叶6g,滑石15g,蝉蜕5g,酌情加减。若口苦咽干而见烦躁,或颜面潮红、眩晕,耳闭塞感,小便黄,舌质偏红,脉弦小数者,可从肝胆郁热认识,治以清利肝胆,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栀子、龙胆草、泽泻、白蒺藜、当归、车前子各10g,生地黄15g,甘草、木通各6g,酌情加减。 六、寒热错杂证 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频繁发作,遇冷遇热均易诱发,四肢发冷,手足不温,胸中烦热,咽干舌燥,大便不调,舌质或淡或偏红,苔或微黄,脉沉或弦。 病机分析:此证多有肺经郁热而脾肾阳虚,致营卫失调,卫表失
王琦:治疗男性不育经验

王琦:治疗男性不育经验国医大师男科泰斗王琦北京2014年11月4日电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第二届“国医大师”评审工作日前结束,经过严格遴选和评委会专家组认真审核,干祖望等30位名老中医(民族医)入选。
名单为:干祖望、王琦、巴黑·玉素甫(已逝)、石仰山、石学敏、占堆、阮士怡、孙光荣、刘志明、刘尚义、刘祖贻、刘柏龄、吉格木德、刘敏如(女)、吕景山、张大宁、李士懋、李今庸、陈可冀、金世元、郑新、尚德俊、洪广祥、段富津、徐经世、郭诚杰、唐祖宣、夏桂成、晁恩祥、禤国维。
国医大师,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
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王琦,男,汉族,1943年生,江苏高邮人。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中医药报》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康乐世界》杂志社社长,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男性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传统生命科学学会副会长,科普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届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王琦是男科学的创始人、学科带头人,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男科系统专著《中医男科学》,将男科分化成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
此后又主编出版了在男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华中医男性学丛书》、《王琦男科学》等多部专著。
由他创立的“阳痿从肝论治”等理论,带来了男科疾病诊治的重大变革。
王琦教授是一位饮誉中外的名医,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制了我国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国家新药“疏肝益阳胶囊”和治疗男性不育新药“黄精赞育胶囊”,获得两项发明专利。
王琦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经验提要:介绍王琦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经验。
临床运用过敏煎加味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验与分析

临床运用过敏煎加味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验与分析张琳;吴春艳;郭霞珍【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7(012)012【摘要】过敏性疾病是指在内外因素干扰下,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一类疾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调查表明,目前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并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我国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因此,对过敏和抗过敏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上个世纪,中国中医药界就此类病创制了方剂"过敏煎",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本论文将结合本工作室运用"过敏煎",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经验和体会做一个分析,同时提出病证结合,即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结合,将2者结合有利于中医药临床的运用和疗效的提高.通过分析以求与同道共勉共进,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贡献力量.【总页数】5页(P3041-3045)【作者】张琳;吴春艳;郭霞珍【作者单位】北京市亚运村医院,北京,100101;北京市亚运村医院,北京,10010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R249.1【相关文献】1.过敏煎加味治疗瘾疹临床经验举隅 [J], 景冰;贾颖2.过敏煎加味治疗荨麻疹临床经验浅析 [J], 叶卿云; 贾颖3.陈学忠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疾病经验 [J], 李莉;苏凯4.如何防治过敏性疾病 (四)名医祝谌予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经验方——过敏煎 [J], 张宁益5.过敏煎加减方治疗过敏性疾病组方规律分析 [J], 钟海森;覃骊兰;刘真真;陶鑫;蓝毓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琦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验案3则

2014年总第46卷第1期王琦教授是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提出“阳痿从肝论治”[1],“早泄以安志固肾为第一法”[2],“遗精宜‘清’、‘镇’、‘固’”[3]等学术观点,治疗男科疾病效如桴鼓。
笔者在参加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期间,有幸跟师侍诊,耳闻目睹王教授精湛之医术,颇有学用恨晚之感。
现将王教授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阳痿案梁某,男,39岁。
2011年6月1日初诊。
患者阴茎勃起硬度不够3月余伴失眠。
5年前患前列腺炎,经治疗后,炎症得以控制。
3年前出现早泄,每次房事不到1min ,伴有失眠。
近3个多月来出现阴茎勃起硬度不够,不能成功插入阴道。
晨勃正常,诱发勃起(-)。
已经西医检查,前列腺液常规及性激素水平均正常。
服用万艾可及补肾中成药,疗效不佳。
故来求治。
刻下:举而不坚,无法房事,夜眠困难,神情焦虑,小便黄,大便不成形,1~2次/d ,纳可,舌偏暗、苔薄白,脉弦;前列腺液常规检查、血清性激素检查均正常。
此乃肝郁血瘀、宗筋失充之阳痿。
法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通络兴阳,兼以安神。
拟血府逐瘀汤加味。
处方:柴胡12g ,枳壳10g ,桔梗10g ,川牛膝10g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5g ,川芎20g ,赤白芍(各)15g ,干地黄10g ,紫石英30g ,珍珠母30g ,炙甘草6g 。
21剂。
水煎温服,1日2次。
6月22日复诊:服上方10剂,阴茎勃起功能改善,可以成功插入,每周1次,每次1分钟,有晨勃。
睡眠由原来的2~3h 延长至5~6h ,舌偏暗、苔薄白,脉弦。
予上方加仙鹤草30g 、刺猬皮10g 、鸡内金10g 。
21剂。
7月13日三诊:晨勃有,可以成功插入。
每周性生活1次,每次2~3min 。
入睡不困难,每晚可睡5~6h 。
刻诊:性欲要求低下,舌偏暗。
予上方去珍珠母、炙甘草、仙鹤草、刺猬皮、鸡内金,加仙灵脾10g 、仙茅10g 、锁阳20g 、肉苁蓉20g 、香白芷15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琦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组方经验浅探
过敏体质属于特禀质的一种,是在禀赋遗传基础上形成
的一种特异体质,在外在因子的作用下,生理功能和自我调适力低下,反应性增强,其敏感倾向表现为对不同过敏原的亲和性和反应性呈现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和家族聚集的倾向性。
过敏体质与变应性鼻炎、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
IgA 肾病等过敏性疾病有密切关系。
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医着重于调节过敏体质,从内因进行治疗,而西医着重于对抗过敏原和对症治疗,从外因进行治疗,因而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因其独特的疗效而具自身优势。
王琦教授在通过调节过敏体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具有独到
的用药经验,其研制的过敏康I号(由麻黄、女贞子、生甘草、蝉衣、防风等组成)和过敏康n号(由黄芪、乌梅、丹皮、黄苓、百合等组成)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笔者对王琦导师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组方经验浅探如下。
王琦治疗过敏性疾病时,首先强调对过敏体质的调节,
但也注重对过敏疾病的治疗,将治“过敏人”与治“过敏病”有机结合起来。
过敏体质的主要病机为气虚不固、阴虚血热,宜长期调节,而过敏病的主要病机为血热、血瘀、肺热、痰盛,在急性发作期宜短期治疗,中病即止,继以益气养阴等调体之法善后。
经分析王琦导师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处方,发现其
多由以下一些小方、药对或常用单味药组合而成,并据证灵活加减。
玉屏风散出自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由黄芪、
白术、防风组成,具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表虚自汗,以及虚人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
白,脉浮缓。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现代临床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王琦导师在治疗变应性鼻炎、荨麻疹、原发性过敏性紫癜、支气管哮喘、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免疫功能失调性疾病时常
用玉屏风散,过敏康n号即含有玉屏风散的3味药物,用于过敏性疾病的缓解期。
麻杏甘石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炙甘草、
生石膏组成,具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用于外感风邪,身热不解,证见咳嗽喘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麻杏甘石汤具有镇咳平喘、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其中麻黄中所含的麻黄碱尚可收缩皮肤、黏膜的血管;石膏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经胃肠吸收后可增加血钙浓度,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
炎性渗出。
王琦常将麻杏甘石汤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荨麻
疹的急性期,过敏康I号中即含有麻杏石甘汤。
苍耳子散出自《严氏济生方》,由白芷、薄荷、辛夷
花、苍耳子组成,具有芳香清窍、祛风散寒的功效,治疗鼻渊之鼻流浊涕不止,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鼻窦炎以及变应性鼻炎。
方中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张景岳《本草正》谓其“治鼻渊”;辛夷花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要药,《滇南本草》谓其“治脑漏鼻渊,祛风”,《名医别录》谓其“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本草纲目》谓其“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薄荷辛凉,《本草纲目》谓其“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
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苍耳子散乃攻伐之品,易耗气散气,不可久服。
王琦常用苍耳子散治疗变应性鼻炎急性期或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症见鼻流浊涕不
止者,有时将苍耳子散减去一二味与细辛合用。
乌梅蝉蜕蝉蜕甘寒,宣散风热而能透疹止痒,药
理研究有抑制变态反应作用;乌梅酸涩平,性善敛肺涩肠生津,治久嗽、久痢,具有脱敏之功,是祝湛予创制的名方过敏煎(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的药物组成之。
两者一散一敛,共奏祛风脱敏除痒之功。
王琦常用乌梅、蝉蜕药对治疗常见过敏性疾病,如变性性鼻炎、荨麻疹、IgA
肾病。
百合黄芩百合甘、微苦、微寒,养阴润肺、清心安
神。
缪希雍《本草经疏》认为“涕泪,肺肝热也”,百合“清阳明三焦心部之热,则上来诸病自除”;又吴仪洛《本草从疗》谓“百合之甘敛,甚于五味之酸收也”。
黄苓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善清肺热;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苓具有抗菌、抗炎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百合配黄苓,
润一燥,滋而不腻,燥不伤阴。
王琦常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鼻窦炎之偏于肺热者。
徐长卿稀莶草徐长卿辛温味微苦,祛风除湿,止痛
止痒,善治湿疹、荨麻疹和皮肤瘙痒稀莶草辛苦性寒,祛风
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风疹湿疹,《本草纲目》
谓其“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
两者相伍,止痒之功相得益彰。
王琦常用其治疗荨麻疹之瘙痒者。
路路通味苦性平,具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之功,用于
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湿疹、乳少经闭。
叶橘泉主编的《现代实用中药》谓其“有收敛、消炎、消毒作用”。
王琦常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鼻塞不通。
百部甘苦微温,内服润肺止咳,外用灭虱杀虫止痒,
可治百日咳、肺结核、晓虫病、滴虫病、疥癣。
王琦常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之由尘螨所致者,以杀虫止痒。
生地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生地甘苦味寒,具清热凉
血、生津润燥之功;牡丹皮辛苦微寒,清热活血散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牡丹皮具有较好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赤芍
味苦微寒,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水牛角是犀角的代用品,味苦咸性寒,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生地、牡丹皮、赤芍合用,养血凉血,是治疗温病发斑之最佳组合,血热重者,更益之以苦寒之水牛角。
王琦常用其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之属血热者。
女贞子何首乌女贞子甘苦性凉,补益肝肾、清虚热、
明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女贞子具有抗炎作用,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何首乌苦甘涩,性微温,具养
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之功,《滇南本草》谓其“治赤白瘢风、疮疥顽癣,皮肤瘙痒”。
王琦常其治疗过敏性疾病阴虚明显者。
八草即紫草、茜草、仙鹤草、木贼草、地锦草、旱莲
草、鹿衔草、益母草之简称。
紫草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斑疹、麻疹、吐血、衄血、尿血、紫瘢、黄疸、痈疽、烫伤;茜草苦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可治各种血证、风湿痹痛和疮肿;仙鹤草苦涩性平,收敛止血,止痢杀虫,用于各种血证、劳伤脱力、赤白痢疾;木贼草味甘苦、微寒无毒,清肝明目,主治各种血证、目赤肿痛、淋证等;
地锦草味辛性平,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旱莲草甘酸性凉,滋补肝肾、乌须固齿、凉血止血,用于肝肾阴虚证及各种血证;鹿衔草甘苦温,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益母草味辛苦、
性微温,功专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本草汇言》谓其“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
也”。
除了益母草,其他7 种均具有止血之功,或偏于养阴止血、或偏于凉血止血,或偏于化瘀止血,或偏于清热止血。
王琦常根据患者之偏于阴虚、血热、血瘀等情况,择其一二味,或三四味联用,治疗过敏性紫癜引起的皮下出血或尿血、IgA 肾病的尿血,及血精兼变应性鼻炎者
白茅根蒲灰散蒲灰散出自《金匮要略》,由蒲黄(
说蒲黄灰分)、滑石组成,蒲黄凉血消瘀,通利小便,滑石
清利湿热。
二药共奏凉血化瘀、利窍泄热之功。
临床可治膀
胱湿热夹瘀之尿血。
白茅根性寒味甘,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王琦常单用白茅根、蒲灰散或将二者联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gA 肾病之尿血偏于湿热者。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由猪苓、茯苓、阿胶、泽泻、
滑石组成,具滋阴清热利水之功,主治水热互结、邪热伤阴所致的发热、渴欲引水,或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王琦常用其治疗阴虚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引起的血尿。
银柴胡地骨皮银柴胡甘微寒,清虚热,除疳热,银
柴胡是祝湛予所创过敏煎的成分之一,现代研究提示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
地骨皮甘寒,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泄肺热。
王琦有时将银柴胡、地骨皮单用或联用于皮肤过敏之虚热型。
白僵蚕地龙白僵蚕辛咸性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主治中风失音、口眼? 斜、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瘰疬、瘾疹,《本草经疏》谓其“辛能入肺,去皮肤诸风”,《药性论》谓其“能入皮肤经络,发散诸邪热气”。
地龙咸寒,清热熄风、平肝降压、活络通痹、清肺平喘、利尿通淋,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地龙具有平喘作用。
王琦常将其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
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由苏子、白芥子、莱
菔子组成,用于老人中虚喘嗽、痰壅气滞之证。
王琦常将其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之咳嗽、气喘,也用于痰湿质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