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及其正负效应分析(doc 6)
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分析作者:胡荣芳来源:《环球市场》2014年第10期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此举意味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有望破冰出台。
所谓的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强制要求银行、信用社等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按规定缴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当个别银行经营出现问题、存款人利益可能受损时,及时动用存款保险基金向存款人偿付受保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全国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
其在1933年就成立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并于1934年开始实行存款保险,开启了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的先河和真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
实际上在19世纪末,美国国会就已经开始关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问题,并且在1829年到1917年间美国就有14个州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而FDIC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挽救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为了避免挤兑,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的需要而建立的。
当时在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美国共有9096家银行破产关闭,美国国会随后迅速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存款保险机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在FDIC成立以后长时间内,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护美国银行系统的稳定和促进其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尤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在金融监管检查和金融风险控制和预警方面,FDIC作了大量成效显著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存款保险制度成为美国金融体系及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随着金融业朝着自由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金融风险明显上升,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相继出现金融动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的甚至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如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1996年的日本阪和银行倒闭,1997年席卷东南亚和日韩的亚洲金融风暴等等,给本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存款保险制度

域 支付
场 力压力
和
效
企业 公 意
德
机, 在一
扭曲
励——尽
收
强
1
款保 公司 泛律 , 以 使 权 央 属司局 投 困 2 对 ——中小 机构 标, 使 伊始 临 困 公 原 3 推出时机—— 好时机 vs 好时机 1 储户 度,增 了 款 2 度, 摇公 对中小 信心,出 兑 府时期 3 当前世 处 恐慌,中 在 期 应 款保 制度 局 对投保 备 创 款保 机构 力和 和 , , 无泛中提出来自建款保基
款保 制度 款保 制度”
四
分析
USA (显性 explicit) 前提----分业 ,分业 款保 制度发 安全 前提是分业 , 分业 , 泛律明 款业 商业 持 企业 , 同时 投 收 期 款, 商业 业 只 在 当局 围内 , 如 款 利 , 得向 期 款支付利息, 得发
投
性
款
显性 款保 制度弊 1 款保 公司 收 对 2 款 升 款保 期权, 款保 公司收 固定 期权 ,当 损失时 款保 公司 担, 当 因 担 利时 东和 款保 制度 巨大 德 即使 格执 分业 对商业 世 80 代 业危机 尽了 保 公司 , 后 得
形式——
,e.g 日本小泉 入 ,
1 力 2
款保 公司只 款保 公司
款 效应对 似
机构无 次
力, 偿付
危机 危机 3 款保 体 早期 和 无泛发 期 作 微 学中, 们学 寡头 在中 寡头 导 体 中, 把储 保 制度 式 , 并 商业 大 度, 府对 产权 任, 当 商业 出 时, 府 会坐 时, 款保 制度对 性 合 代就失去了意义 商业 太大了 产 当 款保 制度把 商业 入保 围之内, 任何一家 商业 出 支付 会拖垮 款保 基 4 巨型 团 危机救 在一 款保 体 中 力 心 ,尚 各 在 标准和泛 合妥 小 , 意 时机 产 择十分 , ,当前世 推出 慎 处 恐慌,中 在 入
存款保险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1 存款 保 险制 度 的负面效 应
存 款 保 险 制 度 作 为 金 融 安 全 网 的 三 大 支 柱 之 一 , 并 非 完 美 无 瑕 . 它 是 一 把 双 刃 剑 , 发 挥 正 面 效 应 的 同时 , 也 存 在 许 多 负 面 影 响 , 可 能 会 引 起 一 系 列 的 金 融 风 险 . 在 2 0 0 8年 金
占据 信 息 优 势 的 一 方 在 使 自身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同 时 损 害 了 处 于 信 息 劣 势 一 方 的 利 益 , 并且
不 承 担 由 此 造 成 的 全 部 后 果 的 行 为 . 道 德 风 险 的产 生 是 因为 交 易 双 方 信 息 不 x l , - T t  ̄, 一
融危 机 之 后 , 存 款 保 险 制 度 的负 面 影 响 暴 露 出来 . 存 款 保 险 制 度 的负 面 效 应 主 要 有 道 德 y x l ,  ̄ 、 逆 向选 择 、 搭便车现象 、 成本增 加等等 , 这 些 负 面 效 应 给 金 融 业 健 康 发 展 带 来 了很
多 B 战 . 1 . 1 严 峻 的 道 德 I x t , 险
方利用信 息优势 , 从 事 机 会 主义 行 为 , 谋取个人利益 , 损 害他利益 . 一 般 的保 险 制 度 当 中 , 投 保 人 与 保 险 公 司签 订 保 险合 同之 后 , 保 险公 司无 法 时 时 获 得 投 保 人 信 息 , 并 且 多 数 信 息获取来源于投保人 , 二者 之间存在 严重 的信息 ; : V: x l , - T C j  ̄ , 保 险 公 司 处 于 绝 对 的 信 息 弱 势
融 业 流 动性 以及 维 护 金 融 稳 定 的重 要 作 用 , 成 为 了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各 国普 遍 实 施 的 、 基 础 性 的金 融 制 度 . 我 国早 在 1 9 9 3年 , 即 着 手 于 研 究 和 论 证 建 立 存 款 保 险 制 度 有 关 问题 . 2 01 3年 1 1月 , 党 的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明确 要 求 , “完 善 金 融 市 场 体 系 … … 建 立 存 款 保 险 制 度 , 完 善 金 融 机 构 市 场 化 退 出机 制 ” . 在 国家 完 善 金 融 市 场 体 系 , 鼓励设立 民营银行 , 加 快 推进利 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之下 , 《中 国 存 款 保 险 条 例 ( 意 见 稿 )》- y = 2 01 4年 1 1月 3 0 日提
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利弊分析

维普资讯
陈 柳钦 / 存 款 保 险制度 及其 利弊 分析
另 个经济体(p e建立 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 。建立一个 们 的存 款 支取 问题 , 一 方 面就 是 挤 兑 在 其他 银 行 导致整个银行体系动荡。此时 , 政府或者以 显性 存 款保 险体 系 已经 成 为 专家 们 给发 展 中 国家 和 的存款 , 或者让 中央银 行发行钞票保 支 地 区提 出金 融 结 构 改 革建 议 的 一 个 主 要 特 点 , 国 纳税人的钱保支付 , 且 家层 面上 的强制 性保 险 已成 为一种 主 流 。
陈津 天 天 30 9 ) 0 1 1
[ 要 】 存款 保 险制度 作为 一种金 融 保 障制度 , 摘 在运 行过 程 中扮 演 着“ 刃剑 ” 角 色, 双 的 即存 在 固有 的 正
负效应 。应正 确 定位存 款保 险制 度 目标 , 理赋 予存 款保 险制 度职 能 , 存 款保 险 制度 从 防 止个 别银 行破 产 合 把
展 中 国家和地 区也 进行 了这 方面 的有 益尝 试 。
上 或 监 管 中 对 存 款 保 护 进行 了明 确 规 定 的 已有 7 4
【 收稿 日期]0 6 0 — 2 20 — 2 0 【 作者 简 介】 陈柳钦 (9 9・) 男 , 南邵 东人 , 16 , 湖 天津社 会科 学 院教 授 , 士 生导师 。 硕 2 7
等 力 不能及 的任务 中解救 出来 。这一 方 面可 以 削弱 基 于存 款 保 险 制 度产 生的 道德 风 险 , 另一 方 面也 可 以避
免存 款 保险制 度 负担过 重 。
[ 关键词】 存款保险 存款保险制度 利弊 [ 中图分 类号 】 F 4 . [ 8 26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 04—6 1 (0 60 —0 2 9 720 )6 0 7—0 4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浅析(全文)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浅析[[ 存款保险制度指一国货币主管部门或金融监管当局为了维护存款者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制定经营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向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投保,以便在非常情况下,存款人可以从保险机构获得一定补偿的一种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制度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为防止银行挤兑而在美国首先建立起来的,大多数西方GJ陆续建立了该制度。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保护存款公众的合法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当一家银行因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造成支付困难破产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理支付公众存款,其客的存款基本上可以幸免或减少损失,并使其它在银行有存款的社会公众反应平稳有了存款保险制度,还可以监督银行业务,及时提出警告,甚至把行将倒闭的银行并入另一家可靠的银行或向面临倒闭的银行提供巨额贷款,使这家银行得以渡过难关。
因此,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防止个别银行因倒闭造成的体系性金融危机,在稳定市场、幸免金融风潮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公平和效率原则。
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淡化国有银行的竞争优势,弱化银行市场的过度集中趋势,促进公平竞争,从而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竞争水平,确保优胜劣汰机制的发挥。
存款保险制度是ZY银行金融监管的辅助和补充,有利于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因为存款保险机构对银行出现风险时承担有保证支付的责任,所以存款保险机构将时刻关注投保银行的经营与安全,并有权对银行进行监管,以确保各银行都会合规稳健经营存款保险机构的存在,实际上增加了一道金融监管XX,由于其着重于事前防范而不是事后处理,因此可作为一国ZY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补充手段和重要的信息来源,从而有助于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实现金融监管的目的。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弊端:由存款保险制度引发的道德风险。
存款人来说,过分依赖存款保险机构。
存款风险自负时,存款人对银行倍加小心,时刻关注其运行状况。
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致使存款人过多地关注利息回报,较少关怀存款银行的治理水平和资金实力是否弱于他们的竞争对手。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37086101 李蕾37086113 孙碧澄37085113 罗佳爱固丽摘要:第一部分,我们简要的给出相关概念、定义。
第二部分,我们就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地介绍。
第三部分,我们对显性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进行理论分析与介绍,最后应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学习过寡头理论,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局限性进行解析。
一框图结构二定义国家货币主管部门在金融体系中设立负责存款保险的机构按吸收存款比率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金进行投保的制度。
具体而言,存款保险制度就是银行按照规定参加存款保险,缴纳保费,国家组建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投保银行缴纳的保险费和其他渠道筹资,建立起存款保险基金;当某家银行出现倒闭破产等危机事件时,存款保险机构按照规定标准及时向存款人予以赔付,并依法参与或者组织对这家银行的清算。
三存款保险的发展轨迹阶段时期标志特征萌芽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14个州进行存款保险尝试由负债保险向存款保险转变产生阶段 20世纪30到50年代美国《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由州存款保险转向联邦存款保险改革与扩散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全世界有45个国家建立显性存款制度存款保险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加速阶段 1994年至今全世界有42个国家建立存款制度,各国不断进行微小修改存款保险制度趋于合理和完善一、萌芽阶段背景:为了保护银行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秩序,许多国家于20世纪30 年代初期以前就进行了存款保险计划的尝试,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为负债保险转向存款保险,但仅限于州一级层次上的初步尝试。
事件:(1)19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银行存款迅速上升且超过银行券。
(2)自1829 年到1930 年美国两次共计14 个州进行了州范围的存款保险尝试,第一次强制所有银行加入,保险的对象主要是银行券。
第二次则有3个州为自愿方式加入,主要对银行存款进行保险,部分州包含利息。
虽然一些州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新银行法案的通过最终均以失败告终,而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则是这些存款保险尝试没有上升到联邦的层次上,抗拒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分析作者:王妍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7期[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也与日俱增,由于银行系统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许多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一把“双刃剑。
存款保险制度实行至今历经70多年,其间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
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存款保险的利弊,指出现阶段我国实行存款保险的必要性。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利弊分析;必要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从而使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安全,特别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一)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信用对于大多数存款人来说,他们无法对自己存款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更无法采取有效的风险分散策略,而存款保险制度则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程度的投资保护。
当一家银行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造成支付困难破产时,存款保险机构则代为支付公众存款。
而银行在经营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清偿债务时,容易引起银行信用危机,而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也维护了银行的信用。
(二)稳定货币供应量存款是货币供应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存款性金融机构大规模倒闭,存款就会大量减少,银行货币供应就会受到影响。
同时,如果中央银行不能及时补充这些减少的货币,则货币供应量将大幅减少,造成经济的大幅波动和萧条。
存款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对存款人的赔偿来补充减少的货币供应量,恢复银行的货币供应和经济的稳定。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由于“代际遗忘”和“竞争压力”的影响,以及因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银行体系具有内在的脆弱性(Stiglitz&Weiss,1981;Minsky,1982)。
一旦某家商业银行发生挤兑,基于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复杂联系(Aghion &Bolton&Dewatripont,2000)及挤兑信息蔓延造成的“羊群效应”(Roehet&Tirole,1996),单个银行的流动性冲击将会被放大,导致系统性的银行危机,使其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倒闭。
这对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贷款投资收缩或终止,政府支出大幅上升,社会产出急剧下降(Honohan&Klingebie,2003)。
存款保险制度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存款人的信心,防止系统性的信心危机,维持金融机构稳定。
商业银行存在大量分散的中小存款人,他们关于银行风险状况的信息不完全,监督银行的成本很高(F olkerts-Landau&Lindgren&Fund,1998),“免费搭便车”问题普遍存在。
监督高成本导致的监管缺乏使银行有激励为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承担过高风险;而信息不对称使得存款人为保护自己的资产不受损害在任何负面的信息下都有可能从商业银行大量撤资,引发流动性危机。
存款保险制度相当于为存款人提供了无风险资产,使其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得到兑付,化解了他们对于商业银行稳定性及是否能存续下去的担忧,避免危机扩散。
因此,存款保险制度可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效率。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为金融机构提供隐性的全额存款保险: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由中国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以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中央汇金公司通过注资、增持股票等多种行为在危机时期增强市场信心;海南发展银行、台州城市信用社等破产金融机构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对个人债务进行全额偿付;这样的保护甚至延伸到了信托机构和证券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日2021年1月20日星期三07:10:36 存款保险制度及其正负效应分析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兴起及其传播 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真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始于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为了挽救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美国国会在 1933 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4年成立并开始实行存款保险,以避免挤兑,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目前,运作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是193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形势和金融制度、金融创新等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美国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在金融监管检查和金融风险控制和预警方面,FDIC作了大量成效显著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而确立了FDIC在美国金融监管中的“三巨头”之一的地位,存款保险制度成为美国金融体系及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的领袖人物弗里德曼(Friedman M.)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对银行存款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是1933年以来美国货币领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①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金融业日益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明显上升,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在本国金融体系中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台湾、印度、哥伦比亚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理论是把存款保险分为隐性(implicit)存款保险和显性(explicit)存款保险两种。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则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者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银行体系中,指国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制度安排,但在银行倒闭时,政府会采取某种形式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存款保险的要素机构设置以及有问题机构的处置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优势在于:(1)明确银行倒闭时存款人的赔付额度,稳定存款人的信心;(2)建立专业化机构,以明确的方式迅速、有效地处置有问题银行,节约处置成本;(3)事先进行基金积累,以用于赔付存款人和处置银行;(4)增强银行体系的市场约束,明确银行倒闭时各方责任。 鉴于FDIC对稳定美国金融体系和保护存款人利益等方面的明显成效,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促使许多国家政府在借鉴国外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着手建立或改善已有的存款保险制度。尤其是近年来,显性的存款保险在全球获得了快速发展(见图1)。全球共有78个经济体建立了各种形式的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日2021年1月20日星期三07:10:36 存款保险制度,尽管其建立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在法律上或者监管中对存款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的已有74个经济体(即建立了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有人甚至将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过去的30年里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增长了6倍多,由1974年的12个增加到2003年的74个。建立一个显性的存款保险体系已经成为专家们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出的金融结构改革建议的一个主要特点(加西亚,2003)①。而且国家层面上的强制性保险已成为一种主流。几乎所有的国家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国家层面上的存款保险。而且,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强制要求所有存款机构全部加入保险体系的越来越多并成为主流形式。
图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国家发展趋势
18192022273032343641444854556068717475
173878
01020304050607080
90
100
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时间
数量
资料来源:Ash Demirguc,-Kunt, Edward J. Kane and Luc Laeven:Determinants of Deposit-Insurance Adoption and Design,World Bank mimeo,2004.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正面效应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金融保障制度,其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护存款公众的合法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当一家银行因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造成支付困难破产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公众存款,其客户的存款基本上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就会使其它在银行有存款的社会公众反应平稳。有了存款保险制度,就可以监督银行业务,及时提出警告,把行将倒闭的银行并入一家可靠的银行或向面临倒闭的银行提供巨额贷款,使这家银行得以渡过难关。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防止个别银行因倒闭造成的体系性金融危机。(2)可以减轻政府或中央银行在银行倒闭中承担的风险。如果一家银行倒闭,特别是大银行倒闭,没有一个机构承担向存款人进行赔偿支付的责任,社会公众一方面会冲击银行和政府,请求政府解决他们的存款支取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挤兑在其他银行的存款,导致整个银行体系动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日2021年1月20日星期三07:10:36 荡。这时政府或者拿纳税人的钱保支付或者让中央银行发行钞票保支付。而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后,倒闭银行的债务由存款保险机构来支付,可大大减轻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压力。(3)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存款保险公司成为银行业的专业监管机构,存款保险公司复合职能的设置以及通过开展存款保险业务积累的大量保险基金加之存款保险公司的特别融资职能,构筑了银行风险救助的基础和处理机制。存款保险制度是在秉承了政府和央行金融监管基本思想的前提下,更加注重金融业的独特性和内在运行规律而设计出来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实现了外部监管与银行内在特质的协调统一。存款保险制度的职能不仅在于事后及时补救,更着重于事前防范,因此可作为一国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补充手段和重要的信息来源,从而有助于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 三、存款保险制度的负面效应 从各国实践来看,存款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明显的负面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是设计不佳的存款保险制度会使存款者放松对银行的监管,弱化市场约束,从而引发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代理问题。 1、存款保险制度自身产生了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金融交易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两个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逆向选择,例如,潜在的贷款风险往往来自于那些申请贷款最积极的人。逆向选择表现在,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结果(银行倒闭)的人正是那些想充分利用保险的人。由于受保的储户没有理由对银行施加约束,爱冒险的企业家发现银行业是最诱人进入的行业——他们将能够从事高风险的活动。存款保险的存在使得储户收集信息、监管银行的动力大大降低,因为就算银行破产,他们也不会遭受损失。这使不法商人也发现银行业是一个最具吸引力的行业,因为他们的欺诈和贪污可以免受制裁。存款保险最严重的弊端来源于道德风险,即交易的一方从事损害另一方利益的活动的动机。相对逆向选择而言,道德风险则发生在金融交易之后,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它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它存在于下述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有限制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他们的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地,也不享有行动的所有好处,它是委托——代理关系中难以克服的顽症。具体到金融领域来说,在存款者——金融中介——贷款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他们三者都可能具有道德风险,如存款者在交易中不谨慎选择金融中介机构,因为可能有外部机构为他们降低或消灭了这种不道德行为带来的后果。金融中介机构经营者有可能偏离所有者的利益,而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决策,使所有者蒙受损失。而贷款者可能将贷款用于银行不希望从事的高风险领域,从而使该笔款项潜在的风险变得很高。。存款保险客观上鼓励了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那些许诺付利息高的金融机构,而对这些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是否弱于对手并不关心。同时,一些银行为弥补较高的存款成本而在投资活动中冒更大的风险,因为作为存款契约剩余收益的求偿者,他们可以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的获利中得到全部好处;而股权的有限责任性质又可以避免他们承担投资项目失败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