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从造句起步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从造句起步

南京市青云巷小学金魁

【内容概要】

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采,才能有所创造。《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根本精神之所在。我曾经尝试过用大量的作文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细节,以图让他们能在作文中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细节的描述。这种方法虽然收到一些效果,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时有限的,总不能用作文占据他们有限的学习时间吧?但平时不训练,孩子们的作文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有什么办法既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心灵又不耗费时间呢?面对这些现实情况,我开始把眼光盯在了造句这种极为平常的训练上,采取了以造句训练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丰富学生心灵体验的方法。一切从心灵开始,作文——从造句起步。【正文】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通过写作指导让学生把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把他们个人的生活体验,把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真诚而恰当地表现出来,以促成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逐步完善。即使学生长期生活在“三点一线”,甚至是“全封闭”的环境中,几年来,依然认识了不少同学和老师,接受了不少知识和信息,领略了不少生活的色彩,亲历了许多细微的事情。家庭、学校和所感知的外部世界,这一切该引发起学生们多少甜美的或是苦涩的回忆,勾起我们多少思绪绵长的联想和想象?它又蕴含了多少启人心智的哲理?日月星辰、雨雪风霜、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一切,可以言说的实在是太多了。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生活对孩子们并不刻薄,他们缺少的倒是灵敏地感悟、深入地思考、真诚地展现和自由地表达,缺少的是发观美的眼睛和知情明理的才识。但小学生涉世未久,毕竟不可能有丰富的阅历,所以论及写作,敏于感悟,勤于采撷,就近开掘是非常重要的。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深深感受到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对生活中人和事的淡漠,对生活的观察和心灵体验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他们作文材料的干涩。例如我新接班时曾经让学生写过一篇反映母爱的文章,大多数学生写的材料不是母亲在自己生病时悉心照料自己,就是写母亲在学习上多么关心自己。能着眼于生活细节的孩子很少,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我们的孩子怎么了,难道他们体会到的母爱只有这些,生活中母亲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难道只是在这些时

刻他们才能留下印象。母亲在平时生活中关心自己的一个个细微的情景真的在孩子的脑海中不留痕迹吗?这又一次提醒我,引导孩子用心灵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细节是多么重要。否则,孩子毕业时还是写出那些空洞的作文,还是借助“作文选”才能找到写作材料,还是在作文中违心地留下印迹。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

我曾经尝试过用大量的作文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细节,以图让他们能在作文中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细节的描述。这种方法虽然收到一些效果,但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总不能用作文占据他们有限的学习时间吧。可是平时不训练,孩子们的作文很难写好。有什么办法既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心灵又不耗费时间呢?我开始把眼光盯在了造句这种极为平常的训练上。面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造句训练为突破口,充实学生心灵体验的方法。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渐进的教学观点:

(一)课堂引路,改变学生的造句观

通常,教师们认为造句这种训练旨在让学生理解词语和其用法,或者是学会某种句式,但在我眼里,造句是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绝佳途经。在当今分数仍然当道的时期,教师们、学生们在遇到造句这种练习的时候,往往只注重造句的正确性,而忽视了造句的本质——为学生们的作文打基础。不少学生没有真正重视过造句,认为只要造对了,得到分数了就行。所以即使到了高年级,学生造出的句子还是呈现出简单化的问题。例如要求学生用“酷爱”一词造句,有学生这样造:“我平时酷爱读课外书。”“我的爷爷是个老教师,平时酷爱书法。”“我的表姐是南大中文系的,她酷爱写作。”面对这样苍白的造句,作为一位教师,你是给分,还是不给分?

由上例可见,大多数学生对造句练习的认识是不当的,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要加以引导,转化。要引导学生通过造句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充实自己的心灵体验。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中有一个关联词“一边……一边……”要求学生造句。课堂上,有学生说道:“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我就问他:“你造的这个句子是完整的,但你为什么造这个句子呢?”他答道:“这不是您要求我们造的吗?”

当时我灵机一动,追问:“那么,你觉得这种习惯好吗?”他答:“不好。”“不好在那里呢?”这个同学一下愣住了,别的学生说道:“这样既不利于消化,又容易受电视影响,养成拖拉的毛病。”

我继续启发:“如果你们在造句时把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表现出来,能够提醒自己的家长、亲戚、老师、同学,让他们改掉一些坏习惯岂不更好。”于是就有一个大胆的学生说:“老师,有一次晚上我回教室拿作业本,发现你还在改作文,你一边改作文,一边在抽烟。我觉得你的这个习惯很不好,对你的身体不利,你能不能改一改?”

我当即表扬了他,并对他的关心表示感谢。同时也告诉其他学生,这样的句子既具体又具有实际作用,非常好。又有学生说:“我们班王翔飞同学经常一边吃零食,一边写作业,这样既写不好作业,也不卫生,我真心希望他能改掉这个习惯。”一席话说得王翔飞还挺不好意思,不过他很乐意地接受了同学善意的劝告。

我进一步启发他们:“这个关联词不仅可以用来告诫别人,还可以用来表示自己对别人的赞赏,你能试试么?”立即有人作出反应:“我们班袁晶同学经常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难怪她知识那么丰富,我要向她学。”还有人说:“我妈经常一边打毛衣,一边陪我做作业,我有时真觉得对不起她。”学生渐渐地投入了真感情,素材也多了。

课后我鼓励他们多造几句,读给描述对象听,再把别人听后的表现记载在句后,看看自己的句子有没有用。学生普遍反映有一定效果。我觉得这种方法可行,便一直将其作为常规练习,学生造句不枯燥了,有兴趣了,罕有应付的现象。有时他们为了造一个好句子还会主动来问我有关用词、生活常识、科学知识等问题。我的探索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二)平时练习,点拨引路,丰富学生心灵体验

自从开始探索造句和学生心灵体验以及作文的关系这一研究主题以来,近一个学期我都将造句作为每天学生必有的作业,坚持了整整一学期,我常常利用课文中现有的词汇,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真实的细节,在造句中表现真实的个人感受,写成语段,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我引导学生把造句作为培养自己发现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经,平时细心地观察生活,学会在观察中思考、感悟。我给学生提出了四个要求:造出的每个语段要有主题,有具体内容表现主题,写真实的人、事、物,表达出个人真实的见解和感受。

每篇课文中都有不少好词,如果从每篇中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切身体会进行造句练习,无异于进行一个个作文片断的练习。教师根据实际进行选择,不一定非要选那些深奥的,因为我们的目的在于借助词汇这个训练点练习观察、写作,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通过平时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不仅仅是把目光放在学生会不会运用某个词汇上。所以选词不必太伤脑筋,要把精力用在如何让学生好写,能写,如何评价学生的造出的句子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