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升四年级衔接题(含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升四年级衔接题(含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升四年级衔接题(含答案)

北师大3数下衔接题

一、填一填。

1. 计算口25÷4,要使商是两位数,口里最大能填( );要使商是三位数,口里最小能填( )。

2.5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5千克=( )克 9000克=( )千克

3.在○里填上“<”“>”或“=”。

270÷3 ○ 90×0 80÷5 ○ 90÷5

100÷5 ○ 100÷2 200×1 ○ 200÷1

4. 35×18的积的个位上的数是( )。

5. 一个两位数乘6所得的积,等于12乘25的积,这个两位数是( )。

6. 一座教学楼高20( )。 运动场的周长是400( )。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是6( )。 游泳池的深度为120( )。

7. 下图中有( )条线段,( )条射线,( )条直线。

提示:在空间无限延长的线叫做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叫做线段,线段有2个端点;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8. 3点整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度,是( )角。

提示: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

二、算一算。

1.口算。

80÷2= 600÷5= 210-70= 18×50= 20×26=

650-470= 235+146= 420÷7= 850+150= 4

341 = 2.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14÷7= 996÷4= 27×35=

★580÷5= 63×18= 144÷3=

27×105= 160×14= 24×314=

提示: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与两位的个位和个位要对齐,十位数要跟十位数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在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的个位要与前面结果的十位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了。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49+402 189+35+211+165 483-236-64

36×25 25×125×2 35×22

提示:几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除法结合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为了计算简便,还可以把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相加或相乘的形式。如36×25可以转化成9×(4×25)。

4.估一估,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圈中的数?在它上面画“√”。

三、操作题。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2.在下面的图中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过点A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提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用量角器分别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105°85 °150°

提示:用量角器画角时,1.先画一条射线;2.注意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与射线重合;3.根据角的度数找准点;4.再画一条射线。

5.涂一涂。

(1)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2)摸出绿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

提示: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摸出哪种球的可能性大,一般哪种球的数量就多。

四、解决问题。

1.下面是硕硕同学记录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1

(2

(3)比多多少天?

2.

3.

(1)1000元钱够买5张小床吗?

(2)买25盏台灯需要多少元?

4.水果市场原有120吨苹果,一辆卡车已经运了5次,剩下多少吨苹果?

5.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它较长的一条边靠着墙,长20米,用篱笆将这个菜地围起来要40米。这个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部分

一、1. 3 4 2. 5000 8 5000 9 3.> < < = 4.0 5.50 6. 米米平方米厘米7. 6 8 1 8.90 直

二、1. 40 120 140 900 520 180 381 60 1000 1

2.102 249 945 116 1134 48 2835 2240 7536 竖式、验算略

3.651 600 183 900 6250 770

4.302÷6 319÷8 542÷6

三、略。

四、1.(1)9 4 18 (2)9+4+18=31(天)(3)18-4=14(天)

2.13×4-3=49(千克)

3.(1)190×5=950(元)1000>950 够。(2)25×28=700(元)

4.(120-5×9)=75(吨)

5.(40-20)÷2=10(米)20×10=200(平方米)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

一、小数的认识意义和加减法 1、小数的计数单位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 写作0.1、0.01、0.001……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个位与十分位是进率是10。 4、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 点 小数部分 数 位 … 万 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单位 计数 … 万 千 百 十 一(个) 十分之一 百 分 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 一 … 5、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写成分 数的形式,再写成小数的形式。例如1分米= 10 1米=0.1米,1厘米=1001米=0.01米,1克=10001千克=0.001千克。 6、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 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7、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 小不变。 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区别:0.1表示1个 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联系:0.1=0.10两个数 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

或化简小数。 8、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如 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 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 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9、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只有加减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整数加、减 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例如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 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将数位要对齐,得 数的末尾有“0”,一定要把“0”去掉。 易错题; 1、名数改写 360平方米=()公顷 23400万吨是()亿吨40.7分米=()米 1.32千克=()克 4平方米=()平方分米 0.56吨=()千克40.7分米=()米()克=2.05千克 1.4平方米=()平方分米 4.02平方千米=()公顷 0.3千克=()克 0.86平方分米=()平方米5.06吨=()吨()千克 2.80吨=()千克 2.08吨=()千克 40公顷=()平方分米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课时:第 1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

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6页1-4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 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

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5、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8、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1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3) 1、小数的意义: (3)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3) 3、小数的组成: (3) 4、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 (3) 5、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 6、小数的读写: (4) 7、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 (4) 8、纯小数和带小数 (4) 9、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 (4) 10、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6) 1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6) 12、小数的基本性质: (7) 1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 (7) 1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7) 15、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 (7)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7)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7)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 (8) 3、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8) 4、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8) 5、四边形的分类 (9)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9) 1、小数乘法的意义: (10) 2、乘法的变化规律: (10) 3、积不变规律: (10)

4、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10) 5、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0) 6、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1) 7、积的近似数: (11)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1)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12) 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13) 1、数量关系: (13) 2、用字母表示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13) 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3) 4、数字与字母乘积的表示法: (14) 5、区别a2和2a的区别: (14) 6、方程的含义: (14) 7、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区别: (14) 8、等式性质一: (14) 9、等式性质二: (15) 10、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15) 11、解方程和方程的解 (15) 12、看图列方程 (15) 13、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应用题) (15) 14、图形中的规律 (15)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5) 1、条形统计图: (16) 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16) 3、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6) 4、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6) 5、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 (16) 6、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1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期末质量抽考试卷 (总分 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等级 得分 1、7公顷 =( )平方米 5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8平方千米=( )公顷 20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1里面有( )个41,8个( )是118。 3、看钱写小数。 ( )元 ( )元 4、( ),面积是( )。 5、在 1.09 1.1 5元9分 5.90元 72 112 1—85 82+81 6、 图中阴影部分占长方形的( ),如果长方形的周 那么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在右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指针转到( )部分的可能性较小。 8、在( )填上平移或旋转。 小风车迎风时的运动是( ),升降机把水泥运送到五楼 是( )。 9、根据18×5=90填一填。 18×50=( ) 180×50=( ) 10、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长是9厘米,宽是( ) 厘米,它的周长是( ) 厘米。 11、用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 学校: 班级: 年级 班 姓名: 装 订

(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二、 想一想,这些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对称图形。 ( ) 2、一个苹果分成两块,笑笑吃了一块,吃了苹果的二分之一。 ( ) 3、一张普通邮票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 ( ) 4、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 三、仔细审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哪个算式的得数最接近2000?( ) A 、550×5 B 、4×349 C 、505×4 D 、745×2 2、下面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是( ) A 、0.305 B 、10.305 C 、101.305 3、一个广场长200米,宽50米,它的占地面积是1( ) A 、平方米 B 、公顷 C 、平方千米 4、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 )。 A、 B、 C、 5、10天后,天( )下雨。 A 、一定 B 、不可能 C 、可能 四、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只要你仔细,一定能又快又准!(23分) 1、请直接写出得数。(6分) 5 2 + 2 6= 2 0 × 5 0= 6 0 × 3 0= 3.2 +4.1= 3.5 —2.3 16 × 7= 1 0 5 ÷ 5 8 6 — 1 9 = 8 + 0.4= 1 — 72= 85 + 83 = 9 7 — 9 2 2、用竖式计算。(第3小题验算)(8分) 4 9 × 23 = 3 8 × 2 5= 1 0 — 2.09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一) 1.11元是1元1角1分,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 1角是1元的1 10,也可以写成0.1元。1分是1元的1 100 ,也可以写成0.01元。 1分米是1米的1 10,也可以写成0.1米。1厘米是1米的1 100 ,也可以写成0.01米。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其中的6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8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其中的25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3)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6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其中的500份是(),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为()。 (4)5.62=()+()+() 0.23=()+() 22.22=()+()+() 5.09=()+() 二、先说一说下面每个数中的“3”分别是什么意思,再连一连。 1.39元 5.63元 3.04元 0.73米 3.25米 6.318米 3元 3角 3分 3米 3分米 3厘米 小数的意义(二) 1千克=1000克 1克= 1 1000 千克=0.001千克 1米=100厘米 1厘米=1 100 米=0.01米 高级单位变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练习题。 一、填空题。 23厘米=()米 2米5厘米=()米 3分米=()米6米6分米=()米 1千克600克=()千克 60克=()千克 5克=()千克 8角=()元 0.3时=()分 0.7时=()分 325米=()千米 二、判断。 1. 2.50元和2.5元都表示2元5角。() 2. 3.8米和3米8分米是相等的。() 3. 3米2分米8厘米9毫米用小数表示是3.289米。() 4. 25分是0.25时。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完整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 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5、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8、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认识数级、数位、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4>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4.旋转与角 <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角的分类: 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 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5.图形的变换 绕中心点旋转的方向: 顺时针,即顺着钟表时针走的方向,从上往右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逆时针,和顺时针的方向相反,从上往左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第三单元《乘法》 1.两三位数的乘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十位数上的数字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科得的积加起来。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4.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四单元《运算律》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运算规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检测题(全册)

页 2014~2015学年度下期教学质量评估检测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一)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计算。(25分) 1、直接写出得数。(仔细点,你一定行!)(6分) 2.4+2.6= 0.78+1.02= 0.09+1.91= 8.6-6= 3.14+3.41= 0.98+2= 0.65-0.65= 3.02+1.8= 8.59-0= 0.4+0.65= 0.5-0.05= 2-0.04= 2、用竖式算一算。(请写出第三题的验算过程)(7分) 35.62+4.38= 11.43-6.7= 10-5.97= 40.5-18=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8.65-3.47+3.5 5.62+31.8+4.38 37.25+(16.3-7.25) 8.78-(3.78+3.5) 7.53+4.8-2.47 9.61-2.85-1.15 二、填空。(仔细想,认真填,看谁最能干!)(32分) 1、0.8表示( )个0.1,还可以表示( )个0.01; 0.45里面有( ) 个0.01,其中“4”在( )位上,表示( )个( ),“5”在( )位上,表示( )个( )。 2、( ) + ( )=( ) ( ) + ( )=( )

2014—2015学年度下期教学质量评估检测题·小学四年级数学·第 2 页 共 22 页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或者是( )个钝角,最少有( )个锐角。 4、由1个百,5个一,3个0.01组成的数是( ),读作( )。 5、把小数写成分数,分数写成小数。 0.6= 0.07= 0.034= 0.35= 1003= 103= 100015= 1000 606= 6、三角形按照内角大小不同可以分成(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 7、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 )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 )形。我们学过的( )形和( )形都属于平行四边形。 8、在○内填上 “>”“<”或“=”。 7.70○7.695 1○0.99999 4. 60米○ 4.6分米 9、小红和小明的身高都不超过1.4米,小红比小明高一些。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36米,小红的身高可能是( )米。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50米=( )千米 千克1000 32 ( )千克 3厘米4毫米=( )厘米 1元3角5分=( )元 11、用7,3,1,0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最小的两位小数是( ),最大的三位小数是( ),最小的三位小数是( )。 12、 左图中的树高( )米,因为( )。 三、判断。(5分) 1、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最低位是万分位。……………………(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 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

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二、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三、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百十个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数位 位位位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完整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 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 笔算除法顺序:判断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 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5?除法验算:用“逆运算”验算 ①没有余数的除法②有余数的除法 I 被除数十除数二商被除数十除数二商……余数 I 商X除数二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二被除数 I 被除数宁商二除数 1 (被除数一余数)宁商二除数 I I 6. 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 30- 5 = 6) 7. ①0乘以任何数都得0; 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③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④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8. 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 ①最大的余数是“除数—1”,如:被除数七=商……余数,最大的余数是2; ②最小的除数是“余数+1”,女口:被除数梅数=商……8,最小的除数是9; ③最大的被除数=商X除数+最大的余数,如:被除数弋=6……余数,最大的余数是4,最大的被除数是 5X6+4=34;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内容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的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被除数整除),先用被除数十 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如果有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除数整除):从被 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就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一位数。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1)从被除数的百位除起;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如果除到哪一位有剩余,就把余下的数与下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以一位数,直到 除到最后一位为止。 (4)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除到个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 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和验算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6.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7.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如:405÷3=135) 8. 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整数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 (2)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3)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4)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除法验算: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9.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10. 0不能作为除数 11. 0乘以任何数都得0; 12.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1.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2.小数的意义。3.分数与小数的互化。4.小数数位、计数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5.小数的读写。6.单位的改写。7.小数的意义。8.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9、小数的基本性质等。 《比大小》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2.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3.小数比较的方法。 《买菜》1.小数加减的意义。2.不进位、不退位小数加减竖式计算。3.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比身高》1.小数进、退加减法竖式计算。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歌手大赛》1.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3.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算 在三年级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文具店》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小数点搬家》1.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街心广场》1.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包装》1.小数乘法的估算。2.小数乘法竖式计算。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蚕丝》1.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竖式计算。2.乘数是整十数的小数竖式计算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手拉手》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小数混合运算的简算。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方程、天平游戏(一)(二)、猜数游戏、邮票的张数 1.结合具体情境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简单的数量关系,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

(完整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8、纯小数和带小数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9、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 ①1分米=0.1米1厘米=0.01米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 低级单位单名数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 ②复名数改单名数:抄相同,改不同。(相同的单位抄在整数部分,不相同的单位按照上面的改写方法写在小数部分)。 ③其他改写方法: 单名数互化: a.低级单位名数÷进率=高级单位名数。 b.高级单位名数×进率=低级单位名数。 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互化: 抄相同,改不同(同单名数互化方法)。 如:3米2厘米=()米。相同的单位米,抄在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是3;改写不同:2厘米÷100=0.02米(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④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10、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②把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要先比较它们的大小。再按照题目的要求按顺序排列。当单位不统一的几个数量比较大小时,要先将这几个数量的单位统一,再按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最后答题应按照最目中给的原数进行排列顺序。 1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①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②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12、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 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1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 2、判断商的位数: 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 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 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246÷6=(商是2位数) 。 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 4 、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 除法的验算: 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 、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 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 乙:176×6 ②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 乙:1584÷6 6 、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 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②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00÷2÷4=200÷(2×4)。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 、对称轴: 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 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5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 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7、平移: 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8 、平移的特征:

四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 知识目标: 1、通过计算蜗牛和蜘蛛每分钟爬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3、会用循环节表示循环小数。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及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初步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 1、认识循环小数 2、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 3、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数。

教学过程: 课前聊天: 今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你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像这样星期 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然后又是星期 一、星期二至星期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循环现象。 一、课堂导入:在我们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很多次的现象呢? 学生举例:四季、昼夜、红绿灯......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的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刚才举出了不少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其实在小数的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动物园里要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蜘蛛和蜗牛正在奋力的爬行着(出示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那你们能估计谁爬的快吗?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那到底谁爬得快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谁爬得快》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整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学习重点: 1、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还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被除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对于连除或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用画图或列表的方式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意识。 一、分桃子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用竖式计算时,从最高位开始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计算方法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个位上。哪一位不能整除的,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在计算除法的过程中,如果有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拓展提升 1)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根据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式。 A、已知被除数、商和余数,求除数,则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B、已知余数、除数和商,求被除数,则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解决“一排气球,按红、黄、蓝、绿的顺序排列,问第47个是什么颜色?” 解决这一类型的题时,要看物体或图形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可以利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如果有余数,余几就和每一组中第几个物体或图形一致。 当然也有这类型的题,画一组图形,黄、绿、红的三种色的气球,已知有32个红气球,问要准备多少个黄气球和绿气球? 解决这一类型的题时,重点就在“有32个红气球”中的“红”,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组中有几个红气球,几个黄气球,几个绿气球,这样就能算出红气球分了几组,每组有几个黄气球,就用几个乘以所求的组数,就是要准备的黄气球。绿气球也是同样的算法。(课堂精练第三页最后一题) 二、分橘子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时,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注意数位对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