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8-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同步小测(22套,含答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

1.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A. 杨坚

B. 杨广

C. 李渊

D. 李世民

【答案】A

2.邓嗣禹在《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中提到:“科举由应试人于—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从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到的有关科举制度的信息是

A. 目的是加强皇权

B. 采取分科考试的形式

C. 采用择优录取的方法

D. 考生可自由报考

【答案】A

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歌《汴河怀古》。该诗中提及的“此河”的中心是

A. 涿郡

B. 洛阳

C. 江都

D. 余杭

【答案】B

4.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隋朝大运河”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5.对科举制的准确理解是

A. 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

B.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C. 隋朝时开始创立

D. 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答案】B

6.下列事件与隋文帝有关的是

①统一南北②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③开通大运河④科举制度的诞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7.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A. 灵渠

B. 大运河

C. 白渠

D. 承济渠

【答案】B

8.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分别是

A. 581年 618年

B. 589年 618年

C. 581年 589年

D. 581年 605年

【答案】C

9.“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战乱达三百年之久,至此□□□再造统一之局,并下开李唐的盛世”。“□□□”处应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高祖

D. 唐太宗

10.隋朝虽然短暂,但在历史上却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里的“光彩”指的是()

①统一全国②开凿大运河③创立科平制④民族关系融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11.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这种不论出身和门第,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最早出现在

A. 秦朝

B. 西汉

C. 隋朝

D. 唐朝

【答案】C

12.“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这位皇帝应该是

A. 汉武帝

B. 隋文帝

C. 隋炀帝

D. 唐玄宗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并问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材料三:请你仔细观察《陏朝大运河》图,并问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的“琢那”、“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答案】(1)隋朝大运河 (2)隋炀帝:加强对国家统治。

(3)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如只答“加强了南北交流”只得分)

(4)北京:扬州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重用人才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发展经济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2.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 任用魏征等贤臣

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 创立科举制度

D.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答案】C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指 (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答案】C

4.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唐高宗统治时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中宗统治后期

【答案】C

5.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 严惩贪官污吏

B. 重视农业生产

C. 善于纳谏

D. 提倡节俭

【答案】B

6.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理国家时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 善于纳谏

B. 轻徭薄赋

C. 重用人才

D. 减轻刑罚

【答案】C

7.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A. 隋炀帝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答案】C

8.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创立殿试制度,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她是()

A. 武则天

B. 黄道婆

C. 李清照

D. 文成公主

【答案】A

9.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是()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答案】C

10.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书称这一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他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答案】D

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答案】C

12.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藩镇割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景云二年(717年),以贺拔迁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由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

(1)根据材料一思考,节度使为一级官职始于何时?节度使有什么权力?请举一例证明节度使威胁中央集权的史实。

(2)材料二提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观点,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关于选人用人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始于唐朝。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军队不听中央调遣。唐玄宗时期,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拥兵自重,并发动叛乱。

(2)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虚心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拔与考核,任

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酿成“安史之乱”。

(3)要任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盛唐气象

一、选择题

1. 与曲辕犁同朝代创制的工具是()

A. 翻车

B. 水排

C. 筒车

D. 耧车

【答案】C

2.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 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 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 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答案】A

3.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下列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①唐三彩骆驼乐舞俑②契丹鸡冠壶

③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④清明上河图(局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4.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如图所示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鸡冠壶和清明上河图都不是唐朝出现的;唐三彩骆驼乐舞俑和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反映了西域服饰文化的源流以及与中原服饰文化,相互影响、交流融汇的轨迹,显示了唐朝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选项①③符合题意;而②鸡冠壶,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选项④是北宋时期,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5.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农业生产发展

B. 商业经济繁荣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B

6.其书法“方折峻丽,笔力险劲”的唐代书法家是()

A. 颜真卿

B. 吴道子

C. 欧阳询

D. 阎立本

【答案】C

7.我国的三大石窟之一,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A. 龙门石窟

B. 云冈石窟

C. 莫高窟

D. 麦积山石窟

【答案】C

8.唐都长安中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宫殿是()

A. 故宫

B. 乾清宫

C. 大明宫含元殿

D. 太极殿

【答案】C

9.唐朝乐舞十分发达,被杜甫赞之为“天地为之久低昂”的乐舞是( )

A. 《秦王破阵乐》

B. 《霓裳羽衣舞》

C. 公孙大娘剑器舞

D. 快速急转的胡旋舞

【答案】C

10.唐玄宗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下列说法符合其统治时期的是()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陶瓷业有重大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③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④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11.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

A. 唐代国家统一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唐代文化繁荣

D. 宋代民族融合

【答案】C

12.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篇,被誉为“诗仙”的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写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1)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2)科举制.

(3)曲辕犁和筒车.

(4)唐:诗;赵州桥.

(5)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短暂统一的隋朝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答案】D

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最典型的国家是()

A. 印度

B. 阿拉伯

C. 朝鲜

D. 日本

【答案】D

3.“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的特有文化气象。以下各项中,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张骞出使西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4.公元9世纪出现的日文字母“平假名”“片假名”是根据汉字创造的。如今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汉字,而且字意同汉语基本一致。这种日本文字起源于中国的()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