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概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多元信仰的挑战、社会共同信仰的弱化以及现实生活的困境,并从终极关怀的角度探讨信仰危机的本质,提出从生活富裕、文化丰富、精神支柱稳定的角度解决信仰问题。

关键词:信仰危机;终极关怀

一、信仰危机的成因

当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大学生的信仰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产生了信仰危机。

1.多元信仰的挑战

理想、信念、信仰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以价值观为指导,价值观念是价值观的体现。这就决定了理想、信念、信仰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来自西方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与激荡中,产生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多元化经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多元的利益主体,在改革中对经济利益的不适当追求,使社会一切生活领域都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表现在人的理想信仰方面,就是排斥理想信仰的价值,一切从利益出发,人们的精神日益追求物质化和功利化。正是由于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样性,致使人们的价值要求也随

之出现多元取向和价值目标多样性趋势。同时,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也对自己所持的理想、信念、信仰进行检验和反省。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存在看问题片面化、绝对化、静态化、微观化、表面化的不足。他们的经验与阅历还不足以保证他们在面对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时一定能做出正确

的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主导性价值观,其价值观念还时常随着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变化而变化。

2.社会共同信仰的弱化

虽然大学生认识到信仰对人生、对社会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信仰作用力的衰减,人们无法或不愿从世俗的享乐中摆脱出来,在信仰和利益发生冲突时,需要对二者进行精确衡量并做出选择时,他们常常选择后者。在大学生这样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的群体中,信仰作用力弱化也日趋严重。社会共同信仰的缺失,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以一种非正常化的形态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使大学生对传统的价值体系产生动摇、分化,以一种世俗的价值衡量标准代替了传统价值体系中真、善、美的衡量标准。同时,社会共同信仰不被大学生们认可,而他们又没有明确的信念、信仰。因而这种状况就导致了他们一方面对主流文化所认可的社会共同信仰有疑虑,而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自身心理的不成熟,又不可能树立一种健康的信仰和价值体系,这就使得他们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导向而出现的精神颓废、没有远大

生活理想的精神状态。社会共同信仰的弱化,信仰作用力的减退,使信仰危机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蔓延。

3.现实生活的困境

信仰是个体的精神支柱,是人类理想的产物,但同时也是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信仰它必然体现着理想和现实的双重维度。一方面,信仰虽然是理想,但是信仰是在现实中产生的理想;另一方面,信仰是人追逐的理想,但是信仰的追逐和获得必然要在现实中完成。既然信仰是理想与现实的综合,它也就必然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带人到信仰中来,从而使信仰产生双重的作用。

说到底,信仰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社会生活的变幻莫测,势必带来精神生活的浮躁和迷茫。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中产生了迷茫。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追

求上的社会价值观淡化,更多的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追求铁饭碗,追求大城市,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部分大学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原有的价值标准遭到扭曲,受到权利关

系、亲情关系、金钱关系等多重的复杂的价值干扰,从而失去规范力。大学生在现实社会负面影响的冲击下,必然会对信仰产生疑惑,造成信仰危机。

二、信仰危机的本因

1.终极关怀是信仰的本质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生而存在,人是一种两极性结构的动物,所谓两极性结构借用黑格尔的表述是“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在一个世界中人具有他的现实性(实在性,这方面是要消逝的,这也就是他的自然性!他的舍己性!他的暂时性;在另一个世界中人具有他的绝对长住性,他认识到自己是绝对的本质”。这就是说,人的本质结构中,一极是他的有限性或现实性,另一极是他的无限性或理想性,这是人类存在的本原性结构,是人类独特的存在方式。

信仰是应当的“应当”,应当属于价值的范畴,价值对于主体而言,首先要满足主体的现实需要,实现现实关怀。所谓现实关怀,简要地说,就是人们对现实价值生活实践的关怀,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于自身价值活动方式合理性的现实关注。现实关怀首先就是要对现实的、历史的、社会的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的关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其次,现实关怀表现为对现实的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方式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

会本质上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关系构成的。在交往中形成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反过来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主体的社会性质,因此价值对于现实的

关怀必须要重视现实中交往实践的关怀。价值除了现实关怀之外,还体现着最高的价值目标,体现着处于核心价值观念的终极关怀,终极关怀不仅强调对信仰对象的终极的向往和追求,而且更注重强调这种向往与追求的过程性。围绕终极价值取向所形成的理解和认识,便是我们所说的终极价值观念,它在价值观念系统中处于最高层面,对整个价值观念体系有统摄和指导作用。它具有评价现实社会生活的价值判断功能和建构理想生活的行为导向功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观念框架和价值指南。

2.终极价值冲突是信仰危机的本因

终极关怀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应该以人为本。在当代,终极关怀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三个要素:生活富裕,文化丰富,精神支柱稳定。生活富裕是终极关怀的基础。信仰的主体是人,人不会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现实中生存的人,是社会的人,那么信仰也必然没有办法跳出现实的圈子。人们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物质生活的富裕是终极关怀的“现实”起点,终极关怀信仰的实现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物质生活富裕了,才可以为我国信仰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使大学生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亲身体验中确信信仰必然会实现。同时,随着物质生活的

丰富,大学生的利益和要求也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满足,这有利于他们坚定实现信仰的信念,也有助于他们科学信仰观的实现。文化丰富是终极关怀的条件。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丰富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的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思想和理论,文化丰富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社会、自己的成熟思考,体现了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对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精神支柱的稳定是终极关怀的关键。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指个人,就是他一直所追求的事物,或是其认为一直可站住脚的真理,是他的信仰寄托所在。构筑精神支柱,就是要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倡导崇尚文明的社会风尚,大兴求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