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电能》教案(人教版初二下) (2)

第一节《电能》教案(人教版初二下) (2)
第一节《电能》教案(人教版初二下) (2)

第一节《电能》教案(人教版初二下) (2)

●本章概述

本章的要紧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明白电流的热效应以及与电功率有关的安全用电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电能能够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电器在一段时刻内消耗的电能能够用电能表来计量;学生应会读取电能表的数值.明白得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明白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明白家庭用电总电流和总功率的关系,具有初步的安全用电意识.

本章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动身,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科学对生活体会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从而调动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舞他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咨询题,培养他们观看现象、分析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表达新课程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

●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6课时

第一节电能1课时

第二节电功率1课时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课时

第四节电和热1课时

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课时

复习和总结1课时

第一节电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明白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明白电功的单位是瓦〔W〕或千瓦(kW).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运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看、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适应.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

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明白得.

●教学难点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明白得.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预备

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假设干导线、小电扇、电动玩具车、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录像资料:风车田的风车发电或者请同学们看章首图.让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将同学们带入意境,引入本节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电能

[师]风车田的风车是用来发电的.哪位同学能简要地回答刚才的那个咨询题:

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

风力发电有什么好处?

[生]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于风吹动风车转动〕由风能转化来的.

[生]〔通过讨论〕风能利用起来简单,要紧是没有环境污染.

[师]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风力发电外,同学们还明白什么能够发电?

[生]还有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

[生]还有水力发电,例如三峡工程建成后就能够发电.一些小水电站也差不多上利用水力发电的.

[生]核电站.我们国家有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

[生]太阳能发电.

[生]潮汐也能发电.

[生]电视上还讲过地热,有些废料垃圾还能发电.

[生]各种各样的电池.

播放录像资料:介绍各种各样的发电设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爱好.

[师]同学们的表现专门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聪慧,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把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

今天的人们,差不多离不开电了.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够看见电能在工作.

[师]请同学们讲一讲你明白的用电的地点有哪些,电能是如何样工作的?

[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

[演示]

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师]请一位同学触摸通电的小灯泡,讲讲有什么感受?

[生]通电的小灯泡发热了.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演示2]电风扇通电转动.

[演示3]电动玩具车装上电池,合上开关,电动玩具车会运动起来.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生]还有都市里的电车、电力机车,最近流行的电动自行车…

[生]家里的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爸爸用的电动剃须刀,妈妈用的电熨斗、电吹风等都要用电才能工作.

[生]工厂里机器运转要用电,农村的抽水机、磨面机也要用电才能工作.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用电的地点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适应.

我们去市场买菜要讲买几斤〔克、千克〕,老师或同学们用的桌子有多长,我们能够量出是几米、几厘米.用了多少电该如何样量?

2.电能的单位

[师]电能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听见家长讲过那个月用了多少〝度〞电,电能的单位是〝度〞吧.

[师]〝度〞确实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投影]

●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一般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

●微波炉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 J.

(同学们把焦耳换算成千瓦时,看看是多少〕

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

能够炼钢1.6 kg

生产化肥0.7 kg

采掘原煤105 kg

能够使电车行驶0.85 km

一次灌溉麦田330 m2

机织棉布11 m

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

3.电能表

[师]在生活中,我们称质量时要用秤,量长度时能够用尺.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了电能的单位是〝度〞.假如想明白某一电器在一段时刻内到底用了多少度电,该用什么,如何测量呢?

[生]电工每月都去家里查电表,算每个月用多少度电交多少电费,因此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

[师]〔鼓舞同学这种观看生活、认真摸索的好适应〕同学所讲的电表确实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用电器在一段时刻内消耗的电能,确实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

出示电能表,学生观看.〔能够用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放大,便于学生观看〕[师]哪位同学注意过家里的电能表,把你的了解向大伙儿介绍一下.

[生]家里电器开着的时候,中间的圆盘会转动,圆盘上面的一排数字也会跟着变.

[生]圆盘转动时,变化最快的是最后一位数.使用的电器越多,圆盘转动得越快,上面数字变化得越快.

[师]专门好,期望同学们都能像他们一样注意观看、关注周围的情况,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适应对大伙儿的学习、生活会专门有用.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从这块电能表上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看〕大伙儿能够大胆地发表你自己的见解.

[生]电能的单位是〝度〞即〝千瓦时〞,表的最上面一行标出了〝kW·h〞,这是要讲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千瓦时〔kW·h〕〞为单位的.

[生]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应该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是不是类似小数的写法,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

[生]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

〔用电器功率较小,电能表圆盘转动专门慢,最后一位数字也看不出变化时,从小标尺对应的白线位置,能讲明电表的转动.能够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认真观看.课堂上不做要求〕

[生]圆盘的两端有箭头,指示圆盘的转动方向.在圆盘上有一段涂着颜色,是为了电能表转动时能看得清晰、醒目.

[师]同学们观看的专门认真,同时能依照学过的知识分析、摸索咨询题专门可贵,期望大伙儿连续努力.

确实如同学们分析的,电能表计数器示数盘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一样能够不读.

[投影例题]

例1:几个同学家电能表的示数如下,请你将它们的示数读出来.

例2:假如一个月后,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示数分不变为如以下图所示,那么这三位同学家这一个月分不用了多少度电?

[生]甲同学家用电23 kW·h

[生]乙同学家用电23.6 kW·h

[生]丙同学家用电58 kW·h

[师]哪位同学能讲讲他们是如何明白如此的结果的?

[生]用某同学家电表现在的示数,减去一个月前电能表的示数,确实是该同学家这一个月的用电量.

例3:例1中假如电工师傅按50度的电收取丙同学家的电费,该同学家电表的示数应该是多少?讲讲你的方法.

[生]原先的表盘示数加上这一月的用电量确实是现在的示数.

[师]〔充分确信同学们的表现〕现在请同学们连续关注电能表,了解几个重要参数.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电能表一样用在家庭中.〝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 V,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

另外几个参数,学生可能不容易明白,教师应引导学生看书P31关心了解这方面知识.

●〝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10〔20〕 A〞指那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形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刻

...应用电流承诺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那么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讲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

耗的电能是

1 kW·h.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参数是我们观看的这块表的参数,依照具体情形的不同,电能表的参数并不完全一致.

〔出示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让学生观看或投影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表盘图〕

[师]同学们通过比较,你能发觉什么?

[生]其他的差不多一样,只有额定电流有的是5〔10〕 A;转数有的是1200 revs/kW·h,有的是1500 revs/kW·h,讲明消耗1 kW·h的电,转盘转过的转数不同.

[师]有没有同学想过,什么缘故电流参数和转数有的不一样,而电压和频率的参数差不多上220 V和50 Hz呢?

[生]是不是因为家庭电路的电压确实是220 V,交流电的频率差不多上50 Hz,因此表上的参数差不多差不多上220 V和50 Hz.

[师]课后同学们能够去查资料或走访有关人员了解不在家庭电路上使用的电能表和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有没有区不.

例4:例2中,假如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上分不标出600

revs/kW·h、1200 revs/kW·h、1500 revs/kW·h.那么这三位同学家〔1〕用电器均消耗1度电的时候,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不是多少?

〔2〕电能表均转一圈,消耗的电能分不是多少焦耳?

〔3〕一个月电表分不转多少圈?

学生讨论,演算,三名同学板演分不运算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情形.

解:〔1〕三同学家用电器消耗1度电,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不是600转、1200转、1500转.

〔2〕电能表转过1圈,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分不是:

甲:600

J 106.3600h kW 16?=? =6×103 J 乙:1200

J 106.31200h kW 16?=? =3×103 J 丙:1500

J 106.31500h kW 16?=?=2.4×103 J 〔3〕一个月三同学家电表转过的圈数分不是:

甲:600 revs/kW ·h ×23 kW ·h=1.38×105 r

乙:1200 revs/kW ·h ×23.6 kW ·h=2.832×104 r

丙:1500 revs/kW ·h ×58 kW ·h=8.7×104 r

[师]通过大伙儿的努力,同学们对现在普遍使用的电能表差不多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 32了解另外一种电能表.

哪位同学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下这种新式的电能表?

[生]IC 卡电能表有许多优点,比如讲它不用工人师傅每月查电表,节约许多人力,还能幸免出错,省去了收电费时的许多苦恼.

[生]IC 卡中的金额用完后,电能表便能切断电源,能完全杜绝少数人光用电不情愿交电费的现象.

[师]同学们表现专门好.相信在不久的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先进、更完美的电能表在同学们的手中制造出来.

在本节课的开始,同学们看到电灯发光,感受了灯泡发热,差不多明白电能转变成了光能和热能.看到电风扇、玩具车通电后运动,差不多明白电能转变成了动能.电能是通过什么样的过程转变成其他形式能的,请大伙儿关注〝电功〞.

4.电功

[师]同学们看书后,讲讲你的明白得.

[生]电能是通过电流做功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

[生]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讲电流做了多少功.

[生]用电器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就做了多少功.

[生]电功的符号是W ,单位是焦耳〔J 〕,也能够是 kW ·h.

例5:例2中,甲、乙、丙三同学家一月消耗的电能分不是多少焦耳?电流做的功分不是多少?〔用字母表示出来〕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分不是多少?

[生]一月内消耗的电能,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电流所做的功完全一样.

W 甲=23 kW ·h=8.28×107 J

W 乙=23.6 kW ·h=8.496×107 J

W 丙=58 kW ·h=2.08×108 J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及电功.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本节练习侧重联系生活实际、开放性的题目,难度并不太大,学生一定要亲自完成.强调在观看电能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五、板书设计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 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 C重合,线段BD与CD 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 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B为 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问题1:本题若将D是BC边上的中点这一条件改为AD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BC上的高线,其它条件不变,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问题2:求∠1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 2.如图(2),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 和∠B的度数。 3.P54练习1、2。 四、小结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为60°。“三线合一”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个结论成立,其他两个结论一样成立,所以关键是寻找其中一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五、作业: 1.课本P57第7,9题。 2、补充:如图(3),△ABC是等边三角形,BD、CE是中线,求∠CBD,∠BOE,∠BOC,∠EOD的度数。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初二英语教案

I. Greetings:Talk about something the students did on Unit 2 What' s the matter ? Teachi ng goals: 1?词汇?让学生熟记这些单词,能够很熟练地指出表示身体部位的某些单词. 2. 能够用所学的单词谈论身体并且能给出中肯的建议 3. 通过听力练习,争取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4. 文化欣赏,中国文化. Importa nt and difficult poin ts: 1. words . 2. How to talk about the health and give the advice . Period 1 Teachi 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 ng in 1. T :How many parts of the body can you n ame ? What' s this ?(head , mouth etc.) Today we 'earn some parts of the body . 2. This is my head .Oh ,I have a headache .

Step 2 Pre-task 1. Read the new words by the Ss first .

ll have a SB Page 7,1c . Work in pairs and act out .

1. Point out the eight items in this activity .Read the item to the class .Ss repeat . 2. There are different conversations .Listen carefully people are talk ing about health problems they have and gett ing advice . 3. Match the problems with the advice . 4. Play the tape twice . 5. Check the answers . Step 4 Post-task 同桌之间设计一个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对话 Step 5 Homework 1. Remember the name of your body part . 2. Write conversations between the doctor and the patie nt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1) 能掌握以下单词:foot, knee, neck, stomach, throat... 2) 能掌握以下句型What’s the matter?I have a headache. You should drink some tea. That sounds a like a good idea. I have a sore back. 二、教学重难点:1) Talk about your health. 2) Make suggestions. 三、教学方法:Revision, Learning, Practice and Reading. 四、教学辅助:Tape-recorder and Lattern. 五、课时:Six periods 六、教学过程: Period 1(Section A1a-2d) I.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Body names. Illness.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cold. 2. Ability Objects. Listening skill. Recognizing skill. 3. Moral Objects. Exercise every day and keep healthy and strong. II. Teach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y What’s the matter?I have a cold. III. Teaching Methods Recognizing method Listening method. Discover method. Pairwork. IV.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A doll for teaching the names of the body. A Projector. V. Teaching Procedures Lead-in Name the parts of the body by pictures. Step 1 Read a chant about the body. Step 2 Enjoy a song. Step 3 Play a game. Say and draw the part of body. Step 4 Activity 1a. Let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m] for each part of the body. Step 5 Judge their problems based on every picture. Step 6 Activity 1b. Listen and look at the picture. Then number the names [1-5]. Step 7 Act it out with their partner. Step 8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Step 9 Activity 1c. Pair works. Make conversations according to pictures.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

初二数学下学期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识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并识记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2. 理解并识记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是非负数;(2);(3);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实数的简单四则混合运算; 5.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课时安排:共10课时. 第16章二次根式 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并识记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课时安排:共3课时. 16.1.1 二次根式(1) 学习目标: 理解、识记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会运用二次根式定义求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1.1(1)二次根式,请看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过渡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快速地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六章章前图--P2练习前的内容,填“思考1”中的空白,理解在实数范围内被开方数为什么是非负数;重点看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思考如何运用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确定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回答“思考2”的问题. 6分钟后,比谁能熟记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能仿照例题做对检测题.

如有疑难,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三、学生自学 自学竞赛开始,请大家立即紧张的开始自学,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不辅导),督促每位学生紧张地学习,鼓励质疑问难. 2.过渡语:能够背诵二次根式概念的请举手!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做对检测题. 3.检测题: 必做题: P3 练习 2 选做题:p3 1 要求:1.仿照例题,过程规范,书写工整. 2.6分钟独立完成,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4. 请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教师面批面改最先完成的几名学生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第一名学生) 四、后教 1、自由更正 请同学仔细看一看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若没有错误,要问认为正确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2、讨论、归纳. 1、师:第一步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把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教师出示) 师:什么情况下有意义?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它们表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师:第二步解得对不对?第三步答的对不对? 3.归纳总结:由定义可知(出示):二次根式满足两个条件①带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必 须大于等于零. (三)同桌互改,调查学情.(台上台下同步批改)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5. 1 六、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Unit 1What's the matter? Period 5 Self Check 本单元教材以“What's the matter?”为中心话题,围绕着询问及描述“身体状况”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What's the matter with Ben? He has a sore back./Do you have

a fever?No,I don't./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 take your temperature./ Should I put some medicine on it? Yes,you should.等。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身体的不适及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Section A 主要学习怎样表达身体的不适并给出合理性的建议。应掌握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What should I do?等。短文“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介绍了一位公共汽车司机及乘客救一位老人的故事,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Section B 安排了听、说、读、写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Teaching Key Points【教学重点】 The vocabulary: matter,throat,foot,stomach,toothache,headache,have a stomachache,have a cold,lie down,take one's temperature,have a fever,go to a doctor Target language: 1.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stomachache. 2.What should I do? Should I take my temperature? 3.I think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above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Teaching Aids【教学工具】 an English book,a tape recorder and CAI Teaching Steps【教学过程】 ★Step 1Preview and perception【预习感知】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vocabulary and target language. 根据句意及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 1.—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She has a very sore t______ now. 2.He ate too much,so he had a s______. 3.If you feel tired,you should l______ down and rest. 4.If you ______(咳嗽),drink some hot tea with honey. 5.He wants to see a dentist,because he has a ______(牙疼). ★Step 2Consociation and exploration【合作探究】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book by themselve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answers.They can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groups or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When they finish the questions,ask some students to check the answers. ★Step 3Leading in【情景导入】 Ask a student to act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his/ her head… And T:What's the matter? 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I have a… Have the students repeat. ★Step 4Pre-task【准备任务】 Page 1,1a &1b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整理版)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 ,(2)从B→A→C ;不一样, AB+A C >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 >AB ② AB+BC >AC ③ 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a b c (1) C B A

最新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 a ≥0)?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1 x x>0)、、1x y +、 x ≥0,y?≥0). 分析0. x>0、x ≥0,y ≥01x 、1 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解:由3x-1≥0,得:x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1x +0和1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2 且x ≠-1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 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2 )3(________ )(2=a 4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一) 一、教学目标如: 1.知识目标: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 导出公理 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其中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有以下三条: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 在此基础上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另一判别条件:1.(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 2.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已知:如图,∠A =∠D ,∠B =∠E ,BC =EF . 求证:△ABC ≌△DEF . F E D B A

证明:∵∠A=∠D,∠B=∠E(已知), 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 ∠F=180°-(∠D+∠E), ∴∠C=∠F(等量代换)。 又BC=EF(已知),∴△ABC≌△DEF(ASA)。 第二环节:折纸活动探索新知 提问:“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索这些性质的,你能再次通过折纸活动验证这些性质吗?并根据折纸过程,得到这些性质的证明吗?” 第三环节:明晰结论和证明过程 让学生明晰证明过程。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高三条线重合 第四环节: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四、教学反思 1. 等腰三角形(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

(完整版)人教版英语初中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七上Starter 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教案 Period One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母Aa--Hh 2.复习打招呼的用语、朋友见面的问候语和应答 教学重点、难点: 1.字母的正确书写和认读。 2.7个表示物体的单词的熟练掌握。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How are you? I’m OK.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运用Starter Unit 1中学到的日常用语,让学生体会学英语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Step 2. Play a game. 让学生从闪烁的画面中通过快速的思维,说出其中是什么字母。“What’s this?It’s …”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型。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在听说中首先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体现听说领先的原则。 Play the game like this: Teacher shows a letter quickly and asks : “What’s this?” Get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like this: “ I think it’s A / B.” Step 3. Game Teacher shows a part of a letter and asks : “What’s this?” Get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like this: “ I think it’s A / B.” Then show the whole of the letter to let the students check whether they’re right or wrong. 在幻灯片上通过闪现字母进行猜测,从猜谜游戏到新知识呈现,学生在悬而未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新知识,因注意力相对集中和兴趣被有效激活,对所学的东西印象深刻。 Step 4. Presentation. 1a Look for the small letters in the picture for these big letters. Check (√)the ones you found. 在图中找出下列字母的大小写,在找到的字母后打√。 Step 5. Work on 1b. 播放1b录音,同学们先听。第二次播放1b录音,同学们跟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教学课题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 【知识目标】 Important words:anyone,anywhere,wonderful,few,most Important phrases:quite a few,on vacation,anything interesting Important sentences: 1.Where did you/he/she/they go on vacation? 教学目标 2.Did you/he/she/they go to Central Park? 【能力目标】 能用目标语言谈论过去发生的事件。 【情感目标】 通过听力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 学会与他人分享经历,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重点 :动词一般过去时态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难点 :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 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g in 1.Guess:Get Ss to guess what the teacher did on vacation: Where did I go on vacation? What did I do on vacation? 2.Free talk:Guide Ss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vacation. How was your summer vacatio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③D id you do anything special/great? ④D 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beautiful...? ⑤D id you meet anyone interesting? 设计意 图通过情境设计,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导入新课, 减少难度 , 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 情 ,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Step 2合作探究 出示一些假期活动的图片(见课件 ),根据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学习。 ◆Step 31a Match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pictures.(见课件 ) ◆Step 4 Pair work Make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1c) ◆Step 5 Listening 1b 1.Students read the names and guess their activities.(结合 1a中的短语)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number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1-5]. 3.Check the answers.(见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及答案 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 s ,33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1-m m 32+-m m 11 2 +-m m 45 22--x x x x 235-+23+x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6.1 二次函数(1)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 AB 的长为 xm,先取 x 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 3.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2 . x 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 ? 有限定范围吗 ? 3 .我们发现,当 AB 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 是 x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 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 AB 的长,填出相应的 BC 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 的长为5cm,BC 的长为 10m 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50m2。 对于 2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 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