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结构及鉴定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和上课准备情况

展示目标:

1. 掌握双子叶植物根、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结构特征。

2. 熟悉甘草根的横切面、麦冬根的横切面和黄连根茎的横切面结构。 进行新课:

一、 概念 根类药材:是指药用部分为根或带有部分根茎的药材。多来自于被子植物 的根,根上通常无

节和节间,一般无芽。

(我们从性状和显微两个方面对根类药材进行鉴定) 二、 性状鉴别的注意要点:

双子叶植物的根一般呈圆柱形或圆锥形,断面可见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中心无髓 部。

三、双子叶植物根的显微鉴别

根的次生结构:裸子植物和多数 双子叶植物的根 在继续生长的过程中会进行次生 分化,产生强烈分裂能力的次生分生组织一一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形成层和木栓形 成层的活动,形成了根的次生结构。

以甘草为例一一显微鉴定注意点

横切面

(1) 双子叶植物根的基本组织结构。

(2) 木栓层;皮层;韧皮部(韧皮纤维多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 形成晶纤维);形成层(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导管多、大);薄壁细胞(含草

酸钙方晶)。根茎切片具髓,余同根。

时间5分钟

表格演示双子叶 植物与单子叶植

物在性状上的区 别

时间10分钟 举例说明:如甘 草

与麦冬

重点讲解双子叶 植物根的基本组 织结构

时间25分钟

确定是根或是根茎;确定是单子叶植物或是双子叶植物;按照性状鉴别的顺序观察。 根类中药性状特点

甘草横切面图

1.木栓层

2.皮层

3.韧皮部

4.形成层

5.木质部

6.

裂隙7.韧皮纤维8.韧皮射线9.木射线

时间10分钟四、根的初生结构: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根和蕨类植物的根,一生没有次生分化,故初生

结构形成后,终身保持。

组织构造鉴定:可对表皮(根被卜皮层(内皮层)、维管柱(维管柱鞘、韧皮部束与木

质部束相间辐射状排列)、髓由外向内依

次进行观察。

以麦冬横切面为例

(1)单子叶植物根的基本结构。

(2)表皮;根被;皮层(针晶束、

粘液细胞);内皮层(外侧为1列石细

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纹孔细密;内皮

层细胞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

胞);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相间辐射状

排列);髓。

麦冬块根横切面简图

1.表皮

2.根被

3.皮层

4.针晶束

5.石细胞

6.内皮层

7.通道细胞

8.韧皮部

9.木质部

10.髓

五、茎类药材:

是指药用部分为地下变态茎(根状茎、块茎或鳞茎等)或地上茎(藤茎、茎或茎的变 态等)的药材。该类药材通常有节和节间,一般有叶、芽或可见叶痕、芽痕,有的可 见皮孔,少数具有异常结构。

茎的结构:根据初生结构到次生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讲解。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原生

初生维管束

2.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结构

(1)形成层的活动及次生维管束: 髓射线细胞(邻接束中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

形成层圆环

P 中形成层

外分裂出次生韧皮部,增添于初生韧皮部的内方

束中形成层也有一部分细胞

卜次生射线细胞 --------- 维管射线

(2)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及周皮

树皮 表皮细胞 皮层薄壁组织 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 向夕卜* 木栓形成层匚一... 积累

向内

栓栓层}周皮(具皮孔) 实践操作:1.观察甘草、麦冬、黄连的横切永久制片 2•观察甘草、麦冬、黄连药材及饮片,从性状上区别双子叶植物根、 根茎、

单子叶植物根

小结:将实验中学生操作出现的问题作简单分析

时间20分钟 实训指导:

1. 教师准备示 教,

对学生显微 操作和观察作指 导;

2. 按实训评价标 准

对学生操作进 行评分。

15分钟

初生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束中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外始式)

原生

后生

(单子叶植物无) 后生 (内始式)

髓射线

形成层的活动

向内分裂出次生木质部,增添于初生木质部的外方

皮层

茎的初生构造

植物学双子叶单子叶区别啥啥的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与次生结构 2011-02-17 18:46:24| 分类:植物学 | 标签: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初生结构次生结构 |举报|字号订阅 一、比较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构造 (1)共同之处: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细胞类型在根和茎中也基本一致,根、茎中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2)不同之处:a.表皮上有无根毛、气孔;b.内皮层、凯氏带、中柱鞘的有无;c.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方式;d,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e.髓、髓射线存在与否。 二、比较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三者共同点为: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成熟区表皮具根毛,皮层有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有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的发育顺序、排列方式相同。 (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不同之处在于;a.维管组织的成分有差别,裸子植物初生木质部无导管,而仅具管胞,初生韧皮部无筛管和伴胞而具筛胞。b.松杉目的根在初生维管束中已有树脂道的发育。 (3)单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在根的初生结构上的差别是:内皮层不是停留在凯氏带阶段,而是继续发展成为五面增厚(木质化和栓质化),仅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此为通道细胞。 三、比较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三者均具表皮,维管组织,薄壁组织。 (2)裸子植物茎初生结构的特点:a.与双子叶植物茎一样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b.与被子植物的差别:初生木质部台管胞而无导管,初生韧皮部含,筛胞而无筛管、伴胞;初生结构阶段很短暂,无终生停留在初生结构阶段的草质茎。 (3)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在茎初生结构上的区别为:a.茎无皮层与维管柱之分,而具基本组织和散布其间的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外具维管束鞘。b.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无束中形成层。 四、比较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1)二者共同之处: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形成层长期存在,产生次生结构。使茎逐年加粗,并有显著的生长轮。 (2)二者不同之处:a.多数裸子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由管胞、木薄壁组织和射线所组成,多无导管,无典型的木纤维;b.裸子植物的次生韧皮部由筛胞、韧皮薄壁组织和射线组成,一般无筛管、伴胞和韧皮纤维。C.有些裸子植物茎的皮层、维管柱中常具树脂道。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的比较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的比较 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的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双子叶植物根茎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茎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散布,髓部不明显。 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构造: 最外层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名次生皮层。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初生韧皮部细胞大多颓废; 形成层连续成环,或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次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射线较明显; 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其原生木质部束呈星角状,星角的数目随科属种类而不同,有鉴定参考意义,如怀牛膝为二个角,属二原型。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 特殊构造: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或表皮死亡脱落由微木栓化的外皮层细胞行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辛;或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少数根有明显的髓部,如龙胆、川乌等。 异常构造:多环性异型同心环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 皮层异型维管束,如何首乌; 韧皮部与木质部交错排列,如大戟、南沙参; 具内涵韧皮部,如华山参。 2. 单子叶植物 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无木栓层,细胞外壁一般无角质层。 少数根的表皮细胞进行切线分裂为多层细胞,形成根被,如百部、麦冬等。皮层宽厚,占根的大部分,内皮层及其凯氏点通常明显。 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直径较小。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无形成层。髓明显。

中药鉴定学,第二单元,根及根茎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第二单元根及根茎类中药主管考试要点 一、根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 ①直根系 圆柱形:甘草、黄芪、牛膝 圆锥形:白芷、桔梗 纺锤形:地黄、何首乌

②须根系 双子叶:细辛、威灵仙、龙胆 单子叶:百部、郁金、麦冬 ③有的根顶端带有茎基或根茎 2.显微鉴别——先看组织结构,再看粉末特征首先区分双子叶、单子叶植物 你和中药鉴定之间 ——只差了一个药用植物学 一点点分类知识 一点点解剖知识

药用植物分类的基本术语 山楂分类等级: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叶子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山楂/山里红(变种var.) 种: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 植物组织的基本术语 不同植物的同一组织常具有不同的显微特征 高等植物的密道——维管束 维管束在植物体内常呈束状存在,组成输导系统,同时对植物器官起着支持作用——根茎叶 组成 韧皮部:筛管、伴胞、筛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质地柔韧 木质部: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质地坚硬(细胞壁木质素增加) 维管束类型——中药鉴定的重要依据 外韧、双韧、周韧、周木(单子叶)、辐射(双子叶分化到中心,单子叶有髓) 细胞壁的特化 特化:在纤维素形成的框架内,填充其他物质,改变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①木质化:木质素(芳香族化合物),可使细胞壁硬度增加,细胞群的机械力增加 ②木栓化:木栓质(脂肪性化合物),黄褐色,不透气透水,保护作用,如树干外面的褐色树皮 ③角质化:角质(无色透明脂肪性化合物),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的侵害,保护作用

④矿质化:硅质,增加坚固性,使茎叶表面变粗变硬,增加植物机械支持力 ⑤黏液质化:果胶质和纤维素变成黏液和树胶 显微鉴别——先看组织结构,再看粉末特征 首先区分双叶子、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根的组织构造 ①次生构造发达 ②次生组织不发达 a 最外层为表皮:龙胆 最外层为后生表皮:细辛 最外层为后生皮层:川乌、附子、玄参 b 内皮层均较明显 c 有髓(未经分化的薄壁细胞):川乌、附子、龙胆 ③异常构造 a 同心多环状维管束:牛膝、川牛膝、商陆(罗盘纹) b 韧皮部维管束(附加维管束):何首乌(云锦状花纹) c 内涵韧皮部(木间韧皮部):华山参 d 内涵周皮(木间木栓):黄芩、秦艽

中药鉴定学 根及根茎

中药鉴定学各论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1、从断面上区别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 双子叶植物根断面上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占较大比例; 单子叶植物根断面上内皮层明显,皮部占较大比例。 2 小结: 根及根茎的构造,主要考察维管束类型、形成层还是内皮层以及髓的有无,总结如下: 双子叶:①无论根和根茎,维管束都是无限外韧型,都是形成层明显; ②区别:根无髓,根茎有髓 单子叶:①根的维管束——辐射型;根茎维管束——有限外韧型 ②无论根和根茎,都是内皮层明显,都有髓

4、狗脊 来源:蚌壳蕨科金毛狗脊的根茎。 加工规格:生狗脊片、熟狗脊片 性状:①金黄色绒毛; ②有数个红棕色叶柄; ③断面近边缘1~4mm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环纹(木质部) 显微:根茎横切面:双韧管状中柱; 叶柄横切面:分体中柱30余个,断续排列成双卷状,每一个呈“U”字形。5、绵马贯众 来源: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主产地:东北三省 成分: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和驱虫有效成分,贮藏日久,有效成分会分解失效,故贮藏不超过1年。 性状:①密被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 ②断面有5~13个黄白色小点(维管束)环列 根茎和叶柄基部横切面: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13环列 具有间隙腺毛 附:紫萁贯众——虽然不是药典正品,但由于一直以来的用药习惯,紫萁贯众也是贯众商品的主流。主要性状特征:叶柄基部断面有1个大U形脉纹(维管束) 6、细辛 来源:注意药用部位 显微:根最外层是后生表皮 检查:药典规定细辛要检查马兜铃酸I的限量 7、大黄 来源: 化学成分: 性状:①除去外皮,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锦纹”) ②根茎髓部有异型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星点” ③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黏牙,有砂粒感。 显微:根茎横切:髓部宽广,有内韧性异型维管束环列或散在 粉末:①大型草酸钙簇晶;②大型网纹导管;③大型淀粉粒 理化:微量升华:可得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游离蒽醌),结晶加碱显红色。 纯度检查:检查土大黄苷……,……,……,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注:正品大黄不含或含微量的土大黄苷) 伪品:同属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的根及根茎。

单双子叶根初生结构

植物学 第1题: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 [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显微镜结构下后生和原生基本区分不开 举例:花生、大豆、蚕豆、油菜、向日葵、白菜等 单子叶植物:[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髓) 举例:小麦、玉米、甘蔗、兰花、水仙、百合、凤梨、香蕉等 第2题: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分生组织: ①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薄壁组织 生长--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 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 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年轮形成原因:形成层逐年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 ②木栓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 生长: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 最终发育--形成周皮(皮孔) 异 同 双子叶植物 1.有形成层 均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均含有中柱鞘)三部分组成,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2.木质部和韧皮部相间排列 3.维管柱为无限外韧型 4.内皮层细胞有凯氏带,双子叶四面加厚 单子叶植物 1.没有形成层 2.维管组织分散在薄壁细胞之间 3.维管柱为有限外韧型 4.内皮层细胞为马蹄形五面加厚 5.多数单子叶植物有髓

第3题: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同: ①初生结构的基本结构相同(表皮、皮层、维管柱); ②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异: ①根表皮具有根毛,没有气孔,角质层薄;茎表皮无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 ②根中有外中内皮层,内皮层细胞上有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茎中无显著的内皮层,没有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但维管柱占比大,皮层中有厚角组织。 ③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各自成束,呈辐射状;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 ④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⑤根中无髓射线;茎中央为髓(环髓带),维管束间有髓射线。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实验八、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态与结构比较观察_31821

实验八、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态与结构比较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材料(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各1种以上),学会运用徒手切片方法或石蜡切片方法,解剖观察年选材料的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并用生物绘图的手法,或数码相机拍照的方法,描述记录单双子叶植物间根、茎、叶解剖结构的特征异同点。掌握这两类植物营养器官间形态结构差异特征。 二、实验要求(五号、黑体、首行缩两字): 1、要求同学通过比较解剖、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与结构特征,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态与结构间特征的共性与区别; 2、严格按规程正确使用切片机、多用途显微镜、数码照相或摄像机; 3、利用所学知识、植物切片技术、多用途显微镜、数码照相等手段,进行所观察对象 的特征分析与归纳。 4、当堂完成作业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仪器设备 Leica石腊切片机2台套(切片机、自动控制仪)、培养箱、真空抽气机、展片台(2只)、切片盒(100片装,每组1只)、蜡带盘(每组10只)、盆缸、解剖刀、镊子、解剖针、毛笔、纱布、稠布,染色缸、溶蜡缸、脱水缸、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双面刀片、磨刀石等若干、剪刀、酒精灯、培养皿; 2、材料:双子叶植物—豌豆、绿豆……;单子叶植物—小麦、狗芽根或其他单子叶植物; 3、试剂:工业酒精、无水乙醇、石蜡、磨刀油,及脱水剂、固定剂、染色剂、透明剂等相应的药剂。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1、学生自己用已培养好的双子叶植物(如大豆、蚕豆……)、单子叶植物(玉米、鸭跖草……)材料,或野外采集得来的单双子叶植物的植株材料,经清洗后,首先分别观察、记录单、双子叶植物的根、茎、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进行资料的整理、比较描述。 2、截取单、双子叶植物植株的3-4cm长的根、茎、叶组织块(直径约0.5×1cm),作徒手切片或石蜡切片。 1)手切片法:取材——切片(叶组织块用商陆等植物茎作夹持物)——挑片——镜检——固定——染色——分色——脱水(乙醇系列梯度法)——过渡(纯酒精+二甲 苯)——透明(二甲苯)——封片——贴标签(署名)——观察——拍照——描述。 或取材——切片(叶组织块用商陆等植物茎作夹持物)——挑片——镜检——固定——染色——分色—甘油封片--观察—拍照—分析与描述。 甘油封片—观察—拍照描述或2)石蜡切片法:取材——固定——整体染色——分色——脱水(乙醇系列梯度法)——过渡(纯酒精+二甲苯)——透明(二甲苯)——封片——贴标签(署名)——观察——拍照——描述。 五、注意事项 1、分组实验、每组5人; 1、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试验的设计,以及对相关资料、数 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正确使用切片刀片、切片机和显微观察和拍摄系统的仪器设备;谨防固定剂、染色

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结构及鉴定

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结构及鉴定根和茎是植物的两个重要器官,它们在植物体内起着各自特殊的功能。本文将重点介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根和茎的结构及其鉴定方法。 一、单子叶植物的根与茎结构及鉴定 1.根的结构与功能: 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为主根和侧生根构成,主根一般为粗壮直立, 侧生根为较细的根。根具有以下结构与功能: (1)根冠:根的顶端部分,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根冠是根的 生长点所在地。 (2)侧根:从主根或旧侧根上生长而成的分枝根,起到增加吸收面 积的作用。 (3)根毛:生长在根的表面,极大地增加了根的表面积,从而提高 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4)绒毛:位于根缘生长区的细胞长大而形成,增加根际空气中的 吸收质量。 2.茎的结构与功能: 单子叶植物的茎一般为匍匐茎或直立茎,具有以下结构与功能: (1)茎的结构:由节与间隔交替出现组成。节是茎的特殊部位,用 于叶片、花和果实的附着。间隔是节与节之间的部分。 (2)茎的功能:承载叶片、花和果实等器官,提供物质的传输和植 物体的支撑。

3.单子叶植物的根与茎的鉴定方法: 在进行单子叶植物的根与茎的鉴定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和分析: (1)外观特征:根一般为粗壮,颜色较淡;茎为绿色,具有节与间 隔的特征。 (2)内部结构:根的切面观察根中的形态特征,如根皮、木栓层、 韧皮层和维管束等;茎的切面观察茎中的形态结构,如韧皮层、木质部和 髓等。 (3)功能分析:根的主要功能为吸水和吸收养分,茎的主要功能为 承载叶片、花和果实,进行物质的传输。 二、双子叶植物的根与茎结构及鉴定 1.根的结构与功能: 双子叶植物的根与茎结构各不相同,下面将重点介绍双子叶植物的根 结构与功能: (1)韧皮部:由表皮、皮层和内皮组成,起到保护根部组织的作用。 (2)维管束:分为中央维管束和边缘维管束,起到输送水分和养分 的作用。 (3)根毛:生长在根的表面,增加根的吸收能力。 (4)根尖:根的生长点所在地,起到延伸根的长度的作用。 2.茎的结构与功能: 双子叶植物的茎具有以下结构与功能: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与双子叶区别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⑴表皮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外壁角化并硅化. ⑵机械组织是位于表皮内的厚壁组织. ⑶基本组织占茎的大部分体积的薄壁组织,其中常有气腔或气道. ⑷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在实心茎中星散分布,在中空茎中排成疏松的两环. 双子叶植物有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之分 A.初生结构 ⑴表皮是茎外表的初生保护组织,其最显著特征是细胞外壁角质化,并形成角质层. ⑵皮层由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组织构成.厚角组织及近外侧的薄壁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皮层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作用,并可产生木栓形成层. ⑶中柱(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构成. ①维管束多数双叶植物的维管束为无限外韧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束中形成层.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初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成熟方式为内始式.维管束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②髓是茎中央的薄壁组织,起贮藏作用. ③髓射线是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和髓的薄壁细胞,起贮藏和横向输导的作用,正对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可恢复分裂转变为束间形成层. B.从外至内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成.同皮上通常有皮孔,是老茎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2) 被挤压的皮层:有或无,是初生结构的皮层在次生生长过程中,被挤压破坏留下来的一些残余. 3) 次生韧皮部:由韧皮薄壁细胞、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射线组成.主要起输送有机养分和机械支持作用.在木本植物的老茎中,次生韧皮部还是木栓形成层发生的场所,一旦在此处形成周皮,其外方的部分韧皮部即死亡成为干树皮的一部分 4) 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组成. 5) 次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木射线组成.起输送水分、矿质营养和机械支持作用. 6) 初生木质部:是由初生结构中初生木质部保留下来,在次生木质部的内方.木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射线原始细胞和韧皮射线相连,共同构成维管射线(vascular ray).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又称木材 7) 髓:在茎的中央,由薄壁细胞构成,常含淀粉粒等贮藏物质.髓边缘常有环状的环髓带.

单双子叶根初生结构

第2 题双子叶植 第1题: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 原生木质部)----显微镜结构下后生和原生基本区分不开举例:花生、大豆、蚕豆、油菜、向日葵、白菜等 单子叶植物:[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髓) 举例:小麦、玉米、甘蔗、兰花、水仙、百合、凤梨、香蕉等 物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分生组织: ①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薄壁组织 生长--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 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 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年轮形成原因:形成层逐年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 ②木栓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 生长: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

最终发育--形成周皮(皮孔) 第3题: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同: ①初生结构的基本结构相同(表皮、皮层、维管柱); ②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异: ①根表皮具有根毛,没有气孔,角质层薄;茎表皮无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 ②根中有外中内皮层,内皮层细胞上有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茎中无显着的内皮层,没有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但维管柱占比大,皮层中有厚角组织。 ③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各自成束,呈辐射状;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 ④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⑤根中无髓射线;茎中央为髓(环髓带),维管束间有髓射线。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烷茎扫生薛构立洋固堀 務劭辭躍斃减琵翻噹誉 第4题: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同: ①初生结构的基本结构相同(表皮、皮层、维管柱); ②都有气孔,薄壁组织,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单双子叶根初生结构

单双子叶根初生结构 植物学 第1题: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 +原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显微镜结构下后生和原生基本区分不开 举例:花生、大豆、蚕豆、油菜、向日葵、白菜等单子叶植物:[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髓) 举例:小麦、玉米、甘蔗、兰花、水仙、白合、凤梨、香蕉等

第2题: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分生组织: ①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薄壁组织 生长--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 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 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年轮形成原因:形成层逐年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 ②木栓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 生长: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 最终发育--形成周皮(皮孔) 第3题: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同: ①初生结构的基本结构相同(表皮、皮层、维管柱); ②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异: ①根表皮具有根毛,没有气孔,角质层薄;茎表皮无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 ②根中有外中内皮层,内皮层细胞上有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茎中无显著的内皮层,没有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但维管柱占比大,皮层中有厚角组织。 ③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问排列,各自成束,呈辐射状;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

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 ④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⑤根中无髓射线;茎中央为髓(环髓带),维管束问有髓射线。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类及识别要点

被子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可以划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这两个纲的基本区别如表 但是,这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 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 1 枚子叶的 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等;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特 别是在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科中为多;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 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 百合科 等也有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毛茛科等有 3 基数的花,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 合科等有 4 基数的花。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缺乏形成层、平行脉等性状,都是次生的,它的单 萌发孔花粉却保留了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还要原始的特点。 在原始的双子叶植物中, 也具有单萌发 孔的花粉粒,这也给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提供了依据。 10.3.1 双子叶植物纲 ( Dicotyledoneae ) 又称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根据克郎奎斯特系统共有 6个亚纲, 64 目,318科,165000余 种。 * P 6-15 A ∞ G ∞ 1、树皮、叶、花有香气,具油细胞; 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早落,节上留有托叶环痕。 2、※P 3A ∞G ∞ 花先叶开放。花被花瓣状;雄蕊花丝短、花药长,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下半部;雌蕊 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 精心整理 3、聚合蓇葖果,每个心皮含 1-2 胚珠;或为带翅的坚果。 4、种子具小胚,胚乳丰富,成熟时常挂在细丝上,该丝来自珠柄的螺纹导管。 一般认为本科是木本植物最原始的类群。 其原始性表现在木本, 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 精心整理 10-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