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清利活血治疗慢性肾脏病精粹
益肾活血泄浊宁心法中药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2020年2月第4期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益肾活血泄浊宁心法中药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王燕涛,李婷眉山市中医医院内八科(肾病科),四川 眉山 620010【摘要】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泄浊宁心法中药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4期伴睡眠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进行治疗,中药组则采用益肾活血泄浊宁心法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肾活血泄浊宁心法中药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指标。
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PSOI评分的对比中,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及中药组,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肾活血泄浊宁心法中药联合耳穴埋豆治疗CKD-4期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中医症状,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以使电解质和营养水平保持平衡,从而减缓患者病情的 发展。
【关键词】益肾活血泄浊宁心法;中药;耳穴埋豆;慢性肾脏病4期伴睡眠障碍[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4-0048-0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它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怎样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进行有效干预,从而起到保护肾功能和延缓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是本病治疗的关键点,这是因为慢性肾脏病最后将变成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西医治疗是目前临床对于肾病主要采用的方法,当然也有少数的如雷公藤等文献报道过的一些中药提取物,在治疗慢性肾脏病领域可以看到一些效果,但是用纯中药整方制剂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报道不多[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4期伴睡眠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进行治疗,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61.05±6.05)岁;中药组则采用益肾活血泄浊宁心法中药治疗,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62.12±5.98)岁;观察组采用益肾活血泄浊宁心法中药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0.14±5.8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进行对比。
补肾清利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 第21卷 第2期239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中西医结合·补肾清利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郭志杰,倪斌(天门市中医医院,湖北 天门 431700)0 引言慢性肾小球肾炎又名慢性肾炎,它是一种病情缓慢,最终发展为终末期的肾小球疾病。
在临床上症状表现较为多样,个体差异较大,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等症状[1]。
其病无法完全治愈,若不采取积极治疗,病情严重恶化,导致肾功能严重衰退,并发症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若无禁忌,常规采用西药治疗,但药物副作用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而在传统中医中,补肾清利活血汤作为祖国医学中《伤科大成》里的方剂,具有补肾壮筋、活血止痛的功效。
有报道指出,补肾清利活血汤应用于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我院采用补肾清利活血汤联合西药的中西方联合治疗方式,取得良好进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A ,B 两组,各41例。
A 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18-64岁,平均(45.58±5.14)岁;B 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19-65岁,平均(45.98±5.76)岁。
A ,B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例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比较性(P>0.05)。
纳入标准:①尿液检查含尿蛋白或血液。
②肾脏超声活检或病理检查明确肾脏已受损。
③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且签订知情说明书者。
排除标准:①遗传学肾小球肾炎。
②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损害。
③其它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过敏者。
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⑤有精神障碍者。
⑥不配合本次治疗。
⑦沟通困难者。
1.2 方法。
A 组:予以服用福辛普利钠片(蒙诺)治疗。
剂量范围为每日10-40 mg ,单次服药,与进餐无关,病人服用正常初始剂量为10 mg ,每日一次。
益肾化湿活血方治疗慢性肾炎47例疗效观察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形式各有不同,病程长,进展缓慢,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疾病。
2016-2018年应用自拟益肾化湿活血方治疗慢性肾炎患者47例,以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47例患者,男32例,年龄20~55岁,病程1~9年;女15例,年龄21~55岁,病程1~8年。
纳入标准:参考《肾脏病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进行[1-2]。
①起病缓慢,临床症状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②有一种或数种不同程度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临床表现;③排除继发性或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方法:47例患者均采用益肾化湿活血方治疗,方药组成:菟丝子15g,黄芪30g,淫羊藿20g,苍术20g,白豆蔻10g,茯苓10g,红花6g,川芎6g,水蛭3g,地龙6g。
水煎400mL,分2次口服,1剂/d,连续用药8周。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指标明显减轻;②有效:症状及阳性体征明显好转,尿常规检查指标改善;③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结果47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36%。
典型病例患者,男,27岁,2018年6月12日初诊。
患者于3年前患急性肾炎,因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迁延发展为慢性肾炎,至今尿常规检查阳性,尿蛋白波动在(+)~(++)之间、潜血波动在(-)~(++)。
现症见:颜面黧黑,下肢轻度水肿,时有颜面浮肿,腰酸困,怕冷畏寒,疲乏无力,饮食一般,大便稀不成形,舌暗苔白腻,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无力。
查肾功能示正常,尿常规示隐血(+)、蛋白(++),诊断为慢性肾炎。
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湿瘀内阻,治宜益肾健脾、化湿活血。
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临床观察

D 03 6 /ma .s . 0 — 2 52 1 .50 5 Oh 1 .7 0c .i n1 7 1 4 .0 21 .5 js 0 作者 单 位 :5 1 O3 深圳 市 宝安 区福 永 人 民医 院 81
2 264
国际医药卫生导 报 2 1 0 2年 第 1 8卷 第 1 5期
20 0 8:3 0 . 11
图 5 术后 患者胸 廓外 观图: 塌陷等并发症
图 6 术后 病理报 告
术后未 出现反常 呼吸或胸廓局部 图 :单纯性骨囊肿 改变
胸廓 局部 塌 陷等并 发症 。
2 潘 王继孟 -、 ,儿骨科学 【 . J M】 济南:山东科 学 本 例患 者 出现左 胸部 胀痛 症状 ,考 虑为肿 瘤 压迫 与肋 【】 吉 士俊 , 少川 ,
国际 医药 卫生导报 2 1 年 第 1 卷 第 1 期 0 2 8 5
I H N,A g s 2 1 ,V 1 8 N . M G u ut 0 2 o. o1 1 5
髓 注射 移植 、钻孔 引 流 、次 全切 除加植 骨术 等 ,但 各
种 治疗方 法疗 效 均不 确切 ,相关 文献 报道 中存在 的最
・中Βιβλιοθήκη 医药 研 究 ・ 健脾益 肾活血泄浊法治疗慢 性 肾脏病 的疗效 临床
观 察
杨 振 汉
【 摘要 】 目的 探讨 中药健 脾益 肾活血泄浊法治疗慢性 。脏病 ( K 的临床疗效 。方法 肾 C D)
将 6例C D 6 K
( ~3 ) 肾气虚证伴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予 以低蛋 白饮食 、降压 、 2 期 脾 调脂 、纠正贫
I MHGN,Au ut 0 ,V 1 8 N .5 g s 2 1 2 o. O1 1
赵宗江教授运用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2例经验总结

2019 第=十一卷第十一期★Vol.21No.il趁崇江教授运用益資鮮毒化泰方治々慢性肾舷病32例经验总结*李贝金',赵宗江2**(1.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100103; 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摘要:目的探讨赵宗江教授运用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2例患者的经验和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CKD肺肾气虚,瘀毒内阻型患者共32例,持程为6个月和1年,对其治疗 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及疗效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肾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32例患 者经中医疗效评定,6个月疗程后显效者8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1例;1年疗程后临床痊愈者1丨例,显效者 18例,有效者3例。
综合疗效评定6个月疗程后临床控制者4例,显效者24例,有效者4例;1年疗程后临床 控制者17例,显效者15例。
且益肾解毒化瘀方对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血尿酸的升高均有改善作用 (P< 0.05)。
结论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CKD中医辨证属肺肾气虚,瘀毒内阻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蛋白尿、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维持并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临床疗效治疗经验用药规律doi: 10.11842/wst.20181107008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为—■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据20]2年报道的 我国针对中国成人CKD的大型横断面研究估计,18岁以上人群CKD患病率为10.8%,患者人数约为1.195 亿lu。
虽然现代医学对CDK的诊断不断进步完善,但 治疗手段仍较为有限,导致本病病情多呈进行性加 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赵宗江教授从事中医 临床、科研工作多年,在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慢性肾脏病“肺肾气虚,瘀 毒内阻”的病机,采用经验方——益肾解毒化瘀方治 疗肺肾气虚,瘀毒内阻型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取得 较好疗效。
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

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7-01T10:00:53.5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作者:糟玉琴刘瑾杜樱洁[导读]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疗效。
糟玉琴刘瑾杜樱洁新疆自治区昌吉州中医院内三科 831100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本病64例,给予益肾活血解毒汤免煎颗粒每日2次口服,连续用药4周,在用药前、停药时分别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水平、肌酐清除率治疗前后变化,同时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有较明显升高(P0.05);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有较明显降低(P0.05);肌酐清除率较前增高;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益肾活血解毒汤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它以肾功能减退即代谢产物的储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目前药物疗法仍被临床广泛应用,研发有效的药物,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肾衰竭进展,延迟进入透析期的时间,成为治疗中的核心问题。
中医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上显示了较大优势。
我们通过口服益肾活血解毒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昌吉州中医医院肾病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者患者在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统计各组病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疗效及临床疗效,并进行同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
通过此研究课题,研究益肾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其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
化瘀益肾汤肾炎

化瘀益肾汤肾炎
云南名中医李琦教授是云南省中医名科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她有一首治疗慢性肾炎的方子,临床效果不错。
方名:化瘀益肾汤
【组成】
当归,川芎,生地,桃仁,,红花,
丹参,——祛瘀
丹皮,——清血中热
山萸肉,山药,杜仲,黄精,——补肾
茯苓,白术,益母草,——健脾祛湿
黄芪,——补气
甘草。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或3次温服。
【功效主治】健脾益肾,祛瘀通络。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加减】
①血尿重者加炒蒲黄、大蓟、小蓟、藕节、地榆、白及、仙鹤草等;
②头晕目眩者,加夏枯草、钩藤、菊花、天麻等;
③腰痛、腰膝酸软者加川断、柔寄生、金毛狗脊、肉苁蓉等;
④口干明显者加太子参、玄参、麦冬等;
⑤口苦者加茵陈、龙胆等;
⑥水肿者加赤小豆、猪苓、泽泻等;
⑦心烦失眠者,加夜交藤、酸枣仁等;
⑧有蛋白尿者,加芡实、金樱子、地龙、僵蚕等;
⑨兼轻度尿路感染者,加败酱草、蒿蓄、瞿麦、金钱草、车前草等。
【方解】我们可以将原方重新排列,以便更于明了其处方立法。
慢性肾炎西医化验尿蛋白或者血尿,中医认为清浊不分,肾气不固是其因由之一。
因此,
第一组药:杜仲,生地黄,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益母草,仿六味地黄丸之意,补泄加减以期肾气固,水邪去,络脉通。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逆乱是导致西医所谓慢性肾炎因由之二,因此,
第二组药: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白术,黄精,甘草。
仿补阳还五汤之意加减,以成健脾益气活血之功。
其主方思路严谨,然其加减方法,有过于见招拆招之嫌。
孟如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经验

孟如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经验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衃血、蓄血等。
即体内血液停滞凝聚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之一。
它既指脉管中凝聚不行之血,又包括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
汉代张仲景首次提出“瘀血”之名,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疾病。
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将瘀血学说进一步发扬光大。
孟如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
孟教授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思维体系。
尤善治内科疑难杂症。
孟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重视瘀血致病的重要性,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疾病,特别是对于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有深入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现以慢性肾衰竭、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为例介绍如下。
1慢性肾功能衰竭孟如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两虚为本,贯穿疾病始终;湿热浊毒内蕴、瘀血内阻为标,促进疾病发生发展。
瘀血既是慢性肾衰竭病理产物,也是其继发致病因素,存在于慢性肾衰竭的整个病程。
即“久病多瘀”、“久病入络”。
因此治疗上,根据辨证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孟教授强调“久病必治络”,针对慢性肾衰竭以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肢体麻木、水肿等瘀血证表现为主者,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扶正。
孟教授主张用当归芍药散为主加味治疗。
2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脏损害,临床上表现为浮肿、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等,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并发症。
孟如教授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痰热内阻型、瘀血阻络等。
孟如教授认为出不管是离经之血溢出(尿血),还是精微下泄(蛋白尿),不循常道外溢即为瘀,故俱兼有瘀血,因此在非瘀血为主要分型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如使用凉血化瘀的益母草、大小蓟、仙鹤草、茜草,活血化瘀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丹参等。
孟如教授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认为活血化瘀能够清除血液中过剩的抗原,防止免疫复合物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标分清湿 与瘀 , 祛湿
障碍 而产生的水湿 、 瘀血相互交 阻, 滞停 于体 内, 留 当分湿重热重。清利即清湿热 、 利小便( 减少炎症刺 而不 去 , 因虚致实 , 因实致 虚 , 互为 因果 , 使病情迁 激 , 抑制炎症介质 , 调节免疫反应等的释放 ) 。常用 延反复 , 缠绵难愈 。肾虚为发病之本 , 湿瘀互结是病 利 湿 法 有 疏 表 利 湿 、 水 渗 湿 、 热 利 湿 、 血 利 利 清 活
痛; 影响肾之封藏 , 则精气下泄 , 尿中出现蛋 白。湿 肾必健脾 , 而且药物疗效 的发挥亦依赖于脾 胃的功 热伤及 肾中血络 , 脉络破损 , 血不归经则见血尿。湿 能 , 健脾益 肾常用药 : 黄芪 、 党参 、 白术 、 山药 、 炒 淮
热既是病 因 , 是病变进展 的病理产物 , 同时又是症 薏 苡仁 等 。临床 上 气 阴两虚 型 患者 多 见 , 药 宜 甘 用
素 。维 护 肾气 以补 益 肾元 为主 , 药 以平 补 肾元 为 活血 、 湿 活血 。 用 化 先 。五 脏 相 关 , 中 阴 阳经 气 已严 重 亏 虚 , 肾 累及 他
湿瘀互结是慢性肾炎病情缠绵难愈 、 迁延反复 脏, 出现其他脏腑功能异常的表现。在治疗上 , 治肾 的根本病理变化 , 清利活血并用应贯穿于治疗的始
… 一 …一 & 女 … 二二… 赫…∞0露蔗 一 赫 * 槲黼 …瑟繁 — 一 三 |
益 肾清 利 活血治疗慢性 肾脏病精粹
孙 伟
( 苏省 中医院 、 国 中医 肾病 医疗 中心 , 苏南京 2 0 2 ) 江 全 江 10 9
摘
要 肾虚 湿 ( ) 是 慢 性 肾脏 病 的基 本 病 机 , 热 瘀 肾虚 是 疾 病 发 生 发 展 的 基 础 , 瘀 是 疾 病 进 展 的 重要 因 素 , 肾 湿 益
中 医
壁
Ⅱ
特 约 专 稿。
血尿为主者酌情使用荐草 、 荠菜花 、 终, 能更好地改善病情。常用兼有活血利水与凉血 龙等虫类药物 ; 止血 的药物有 马鞭 草 、 益母草 、 荠菜花 、 荔枝草 、 凤 青风藤 、 旱莲草 、 仙鹤草 、 茜草等。
精转 化为 肾气 , 括肾 阳和 肾阴两方而 , 中肾阴 感 染 多 属 中焦或 脾 胃 , 尿 系感 染 多 属下 焦 或 肾与 包 其 泌 是 肾脏 功能 活 动 的 物质 基 础 , 阳是 肾功 能 活动 的 膀胱 。活血即流畅气机 , 肾 彰显 肾气( 改善血循环 , 抑 动力 。益 肾法即维护 肾气 , 扶正 固本 , 避免触发 因 制增生 , 防止硬化 ) 。常用活血法有补气活血 、 滋阴
笔者从 医近 3 0年来潜心研究 , 汇通 中西 , 执简 的同时应兼 治其他脏腑 。肾病及心 , 心肾同治可分 驭繁 ,将 慢性 肾脏病 的病机高度概括 为 “ 肾虚湿 为温 肾助 阳、 补气利水 、 交通心 肾、 滋阴降火 等 ; 肾 ( ) , 热 瘀”立益肾清利活血为其基本治则 。慢性肾脏 病及肺 , 肾同治可分为补 肾清肺 、 肺 益肾纳气 、 肾 滋 病先天主因肾虚 , 后天与五脏相关。临床上常见虚 润 肺 等 ; 肾病及 脾 , 肾 同治分 为 温 补脾 肾 、 脾 益 脾 健 实夹杂 , 标本 同病。本虚指肺 、 、 脾 肾功能失调及气 、 肾 、 补气行水 、 滋养 脾肾等 ; 病及肝 , 肾同治可 。 肾 肝 血、 、 、 精 阴 阳亏虚 , 肾气不足为其根本 。慢性肾脏 分 为滋 阴潜 阳 、 但 滋养 肝 肾等 。
候 表 现 。瘀 血 的产 生 , 肾络 的瘀 阻可 由多 种 原 因 引 淡平和 , 慎用温燥及苦寒之 品 , 必要时只能短期运
起 , 以脏腑功能紊乱为主。总之 , 但 慢性 肾脏病总属 用 , 中病 即止 。
本 虚 标 实 之证 , 腑功 能 紊 乱 , 血津 液 输 布 、 化 1 清利 活血 , 脏 气 运 . 2 阻断进展
情 进 展和 加重 的重要病 理 因素 。
1 临证 精 髓
湿、 攻下利湿 、 阳利湿 、 温 滋阴利湿 、 健脾利湿等法 。 清 利 当分 清 病 位 ,区分 上 中下 三 焦 及 肺 脾 肾 的不
11 平补 . 肾元 ,兼 顾五 脏 肾元 是 肾中 的精 气 , 肾 同 。一 般来 说 上 呼 吸道 感 染 多属 上 焦 或肺 , 化道 消
清利活血是其基本治则。 临证 时 应 平补 肾 元 、 清利 活血 、 辨病 辨证 综合 治 疗 。 临床 减 除湿 、 清
热 解毒 、 络 祛 风 等 药 物 ; 少 血 尿 多用 清 热 利 湿 解毒 、 瘀 止 血 、 脾 益 肾 等 类 药 物 : 通 减 化 健 降低 血肌 酐 可加 用 和 络 泄 浊 类 药
物 。 临床 研 究表 明 益 肾 清利 活血 综合 治 疗 可 减 少尿 蛋 白 , 定 肾功 能 , 稳 以延 缓 肾功 能 恶化 速 率
关 键 词 慢 性 肾脏 病 肾虚 湿瘀 中 医 药疗 法
中 图分 类 号
R 9 6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7 — 9 X( 0 1 0 — 0 i 0 62 3 7 2 1 )2 0 0 - 4
病 的发 生 是 内外 因两 方 面决 定 的 , 内因是 主 因 , 外 益 肾法 为治 疗 慢 性 肾脏 病 的 基本 治 法 , 长 程 需
因是诱因。临床上常见的标证诱因有外感 、 情志 、 瘀 用药 , 以平和益 肾之药为主 , 宜 笔者常用 山萸 肉、 杜 血、 湿、 水 热毒 、 湿热等 , 以瘀血 内阻和湿热壅滞 仲 、 断 肉 、 但 川 山萸 肉 、 杞 子 、 寄生 、 丝 子 等 ; 枸 桑 菟 阳 影响最大。湿热 内蕴 , 久必伤 肾, 湿热 留着 肾府则腰 虚 明显者选用干姜 、 肉桂 、 附片、 仙灵脾 、 威灵仙 ; 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