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教学设计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关于2014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一点思考运河中学赵程晖2014是高考语文改革的起步年,这张试卷预示2015的高考还将有重大变化。
对比试卷,反思备考复习,对指导2015备考,甚至高一高二的教学,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拿到2014高考语文试卷,第一感觉是出乎意料,细分析题目,却发现这样考,又在情理之中。
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考题布局历年北京卷诗歌鉴赏题位置固定,均放在第三大题。
此次各城区备考模拟题也大多这样安排。
但也有例外,2014东城二模一大题第8小题:下列诗句中,以物喻人的一项是(2分)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B.日岀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C.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D.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虽然题目是从考查修辞的角度设计,但已经开了有关诗歌的题目放在一大题的先例。
所以,此次高考第一大题安排诗歌鉴赏的相关内容也并不突然。
《考试说明》测试内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赋分约15分,有8个考点: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2.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5.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6.标点符号的使用7.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8.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2014高考试卷一大题7小题22分,1—6小题共15分,属语基部分,7小题的3个题放在一大题却属于古诗阅读的考查。
另外,虽然《考试说明》中的一大题题型示例并无诗歌鉴赏的相关题,但题型示例11“关于闻一多的形象,作者最认同的一项”,明确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
通州二模也有类似的一题“对金岳霖形象的高度概括,选择恰当的一项”。
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焕发主体生命活力——名师课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生成化境的启示

师: 对啊, 在 什 么情 况 下 , 人 们会 用 百分
师: 好。这是我找 到的第一个百分数 。 ( 大
数?这又是 问题啊?太棒 了, 一点点时间, 我
们 问出 了 这 么多的 问题 , 我们把这 些问题 稍微
屏幕显示: 青岛啤酒的酒精度3 . 4 % )  ̄ L- / x 这种
有 希望 了” “ 再想, 有人就 有什 么? ” 第三个 学生
【 案例 1 】 黄爱华“ 百分数的意义” ( 小学数
学) 教学片断
师: 那说明百分数是有的时候用, 有的时
候 不用。 那这 里有个 问题就可 以讨论 了, 百分
数 在— —
说“ 事” , 师: “ 你太棒了! ” 生四说, 老师评价: “ 好
生活之充实。
生: 为什 么许 多商品后 面的标签上都 用百
分数 . 而不用分散 ?
了, 聪 明的 同学会 用几个词 来概括 , 谁聪 明 , 想
好没有? ( 没 学生说 ) 师: 大家小声说说
情理之中, 体现了精心合理的预设 ; 意料
2 . J ' b , 彰显 了精彩动态 的生成 。 情 理之 中 、 意料之外 的化境 , 构 成名师 经 典课堂独有的审美特质 : 充实 ( 实) 而空灵 ( 活) 。
生: 百分数和分数 有哪 些不一样呀? ( 一 生
坐着 回答 )
鲜活的素材 , ‘
生‘ 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 变 ” ’ 。
师: 好 问题 ! 还有吗?
生: 百分数后 面那个 两个 圈加一 斜线 , 那
叫什 么 ?
为‘ 密切联系生活值
意料之外的情节情理之中的表达

意料之外的情节情理之中的表达作者:孟纪军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8年第07期小说教学,一般老师们更多倾向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做文章。
当然,也不会忘了引导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境遇的契合关系。
而情节中含有的“意外、悬念、巧合、衬托、暗示、矛盾、冲突”等语文知识,往往在阅读教学时被老师忽视。
那么,这些语文知识需不需要教呢?当然要教。
因为,情节内容一读就懂,读懂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
而阅读教学需要正确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更要准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及其内在规律。
那么,关于小说中情节的这些知识每一篇是否都要教呢?当然不是。
针对情节,我们到底该教哪些语文知识呢?一、教情节之起伏波折选入教材的经典小说或片段,往往一波三折,而学生作文做到一起一伏就不容易了。
因此,教学时,我们千万不能忽略这些起伏波折处,要引导他们在这里驻足流连,欣赏品味。
例如,教学《半截蜡烛》,伯诺德一家为了保护情报前赴后继,惊心动魄。
引导学生梳理内容一点不枯燥乏味:德国中尉点燃蜡烛,伯诺德夫人吹熄蜡烛;德国中尉重新点燃,杰克端走蜡烛;中尉一把夺回,杰奎琳端走蜡烛,少校点头同意,蜡烛熄灭。
教完内容,还可以教“起伏”: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是从作者层面考虑——阅读中的作者意识。
再来看,带给伯诺德一家和我们读者的感受,总体起伏节奏是这样的:担心、紧张—平静、放心。
教学时,尤其要强调读者视角(因为这与作者意识——创作意图密切相关,实践中,很多老师一直强调文中人物之感受):德国中尉点燃蜡烛(我们的心提到嗓子眼儿),伯诺德夫人吹熄蜡烛(一场危机似乎过去,我们松了一口气,把心放了下来);德国中尉重新点燃(我们又提心吊胆),杰克端走蜡烛(又松口气,放下心来);中尉一把夺回(我们又胆战心惊);杰奎琳端走蜡烛,少校点头同意,蜡烛熄灭(我们这才把心放回肚子)。
同样的节奏,不断重复,随着情节推进,让我们的心忽上忽下,忐忑不安。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作者:董连云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3年第03期小说作者应该如同高明的说书人,在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之中,常常出人意料,让一个偶然的情状凭空发生,激起读者思维和感情上的轩然大波,但细心揣摩,潜心领会,又觉得这意外情况的发生,符合人之常情,事之常理,突然而不突兀,偶然而又必然,读者的思维和情感渐渐被引向深层,进入一种若真若幻的艺术妙境。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写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参加夜会从女友佛来思节夫人那儿借来了一挂钻石项链。
在夜会上,她戴着项链,狂热舞蹈,大出风头,谁知乐极生悲,将项链丢失了。
这一意料之外的突然打击,无异于雷霆乍惊,风云突变,使玛蒂尔德从狂欢的云雾里顷刻栽进痛苦的深渊中。
“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你看她,恐惧仓惶,手足无措,甚至语无伦次,倾家荡产的阴影已笼罩在她的心头。
其实,这一突变有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渐变过程。
夜会上,玛蒂尔德兴奋、狂热、陶醉、沉迷。
幸福的云雾、胜利的甜蜜,早已使她忘乎所以,因而灾难和痛苦的降临已不可逆转。
她离开舞厅时,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从贵妇人的眼皮下躲开,根本没有心思顾及脖子上的项链是否还在,等逃到大街上,她的注意力在找车、御寒上,根本没有顾及脖子上是否还有项链。
所以,项链丢失,无法找寻,仿佛祸从天降,实乃祸伏福中,既令读者惊骇,又使读者信服。
玛蒂尔德为赔偿项链,倾家荡产,苦熬了十年,谁知十年后与佛来思节夫人重逢,才得知所借项链原是赝品:“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这一结局大大出乎玛蒂尔德和读者的意料,但仔细咀嚼,反复体味,又觉得完全在情理之中。
玛蒂尔德挑选项链时,眼花缭乱,迟疑不决;挑中项链时,心绪忐忑,极度兴奋;借得项链时,欣喜若狂,忘乎所以,根本无法也无暇辨别项链的真伪;她购买项链时,只凭记忆,按椟购珠,买得项链时,只问价格,不究实质;归还项链时,穷于应付,慌于掩饰,根本没想到向卖主或借主问明或说明项链的真相。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外是指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或情况,与人们的预期不符。
情理是指根据常理、常识所能推断出来的,符合人们普遍认可的道理和规则。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事情。
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
在朋友圈分享一张美食照片,本意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厨艺或品味,但意想不到的是,有人会在评论区发表各种批评或嘲讽的言论。
这种情况下,我们原本期待着朋友们的点赞和赞美,却意外地遭受到了批评和嘲笑,让人感到难过和不解。
另一个例子是在工作中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
我们通常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有一定的自信,以为可以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遇到一些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使得我们不知所措和感到沮丧。
在一个项目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尽管我们之前经验丰富,但是这个问题却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感到意外和失望,但又无可奈何地面对这个问题。
在人际关系中也常会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
我们常常将亲人、朋友和同事的行为和反应归纳为某种情理之中的模式中。
有时候他们会做出出乎我们意料的事情,打破了我们对他们的认知。
我们觉得亲人会一直支持和理解我们,但某天出现了意外的争吵;或者我们觉得朋友会一直陪伴我们,但却意外地伤害了我们。
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感到困惑和痛苦,因为现实与我们的期望不符。
另一个在生活中常见的意料之外的情况是天灾人祸。
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社会动荡等事件,常常给人们带来无法预料到的困扰和挑战。
突如其来的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或是发生的交通事故、爆炸等意外事件,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范围,使得人们意外地陷入混乱和痛苦之中。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并不完全对立,它们作为事物发展或事件变化的两个方面存在。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它们打破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他人的期待,给我们带来困扰和挑战。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拨开迷雾见月明

三、拨开迷雾见月明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效果呢?时间交给大家,跳读文本,从三篇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结局“意料之外”或“情理之中”的相关内容,并简要分析。
要求:静心思考做批注,小组合作解疑惑,每组推荐出最佳辩手,汇报学习成果。
提示:从情节变化、谋篇布局、内容暗示等角度思考。
展示汇报时间到了,最佳辩手我们听你说……(一)意料之外:《窗》:按照情节的发展,远窗者终于如愿以偿地搬到了靠近窗户的病床上,他迫不及待地探头朝窗外望去,看似情节继续按照我们常理的思维发展,这时作者却让情节逆常理常情而行,发生了逆转,出奇制胜,从而让结局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件运动衫》:小男孩的运动衫经历了“看到——买到——退还——得到”这样的“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命运,情节一波三折,印证了结局的意料之外。
《遗嘱与狗》:当人们都围绕遗产,争执不下的时候,情节发展的突然转变,印证了结局的意料之外。
预设:情节逆转,突破常理(二)情理之中:1、人物对比《窗》:近窗者为缓解病友的病情,苦心编造出窗外美景,可谓心地善良。
远窗者见死不救,可谓灵魂卑劣,这样一个戏剧性的结局,恰恰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符合人们的意愿和情理。
因此又让小说的结局在情理之中。
《遗嘱与狗》:罗杰、劳拉、杰西卡等人的自私贪婪与玛丽的朴实善良形成了对比,让人们更倾向于“好人有好报”的结果,所以作者给出这样的结局又是情理之中。
2、做好铺垫《一件运动衫》:中反复描写“印着一只蓝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表现出“我”对运动衫的极度喜爱,但“我”却愿意为了帮助别人而心甘情愿换掉它,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为结局做好了铺垫,使小说的结局又合情合理。
3、巧埋伏笔《窗》:远窗者从享受到困扰,“医生对其病情加重不得而知”,说明他狭隘、阴暗。
到了结尾我们才恍然大悟,自私狭隘,心理阴暗的人自然只能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
有了前面的暗示伏笔,前伏后应,结尾就合情合理了。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外发生,意味着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超出了理性认知的范围。
而情理之中,则意味着事情发展的方式是符合常理和常规的。
人生就是充满着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交织,总是让人始料未及,又让人心知肚明。
意料之外,有时候让人感到意外,有时候让人感到惊喜。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意外事件,有些是好的,给予人惊喜和幸福;有些是坏的,给人带来沉重和困扰。
但无论好坏,意外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来无影去无踪,警醒我们时刻保持警惕。
如果你计划去一个地方度假,却遇到了意外的降温和大雪,原本计划的行程被打乱了,但也许在意外之中,你发现了一个更美丽的风景,收获了更难忘的回忆。
又一位生意人原本计划好的投资方案突遇市场意外波动,结果让他亏损惨重,但在反思中,他也许会找到自己的投资问题,也许在意外之中找到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情理之中,是生活的规律所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生活中的情理之中,或许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或许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困难。
正因为有了情理之中的存在,才能够让人们对生活更清晰的认知。
一个人努力工作,最终获得成功,这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又一个人因为懒惰和消极,最终没有取得成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生活中的情理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经历,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
意外和情理之中并不是生活中孤立的两种状态,而是紧密相连的。
生活中的情理之中往往也会有意外的发生,而意外的发生也往往会让情理之中变得更加戏剧化。
在这个交织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
一个人按部就班的生活,突然遇到了一场大火灾,让他失去了家园和亲人,这是意外和情理之中的交织,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找寻生命的意义。
又一个人因为一时的困窘,失去了工作和社会地位,却在意外中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价值,重拾信心重新开始,这更是意外和情理之中的交织。
生活中的这种交织,让我们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也更加明白意外的意义。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谈“三言”巧合手法的运用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谈“三言”巧合手法的运用梁颖珠【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年(卷),期】2006(000)011【摘要】我国的小说在明代已蔚为大国。
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词话》为代表的通俗小说,浩浩荡荡,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学巨流,冲击着正统封建文艺的统治宝座。
而在这股潮流中涌现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即《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就是其中的一座高高的浪峰。
它在形象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承袭宋元小说话本而又有所发展,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着重谈谈“三言”在组织故事情节时的一个显著特点———多用、善用巧合的手法。
巧合,是文学创作中运用得很广也很早的一种艺术手段。
俗话说的“无巧不成书”就是我国古代的说书艺人的经验总结。
在文学作品中善于运用巧合,在我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巧合的运用上都有很高造诣。
像《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是成功运用巧合的范例。
所谓巧合,指的是把现实生活中似乎不大容易碰到一起的东西巧妙地让它们在文艺作品中碰头。
其中,有时间上的巧合,地点上的巧合,人与人关系上的巧合,也有人与环境之间的巧合等等。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碰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之类,就是这类情况的反映。
现实生活是无限丰富多彩的,但也是...【总页数】2页(P)【作者】梁颖珠【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9【相关文献】1.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浅析引起视觉刺激的建筑手法 [J], 包剑宇;章燕;余卓群;顾红男2.看似“意料之外”实为“情理之中”——也谈家长露宿校园 [J], 雇平3.“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发想训练--谈全国大广赛创意教学指导 [J], 韩为4.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谈2009年浙江文科综合测试卷政治试题 [J], 肖贵达5.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谈山东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J], 张军杰;宫海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教学设计
无锡市堰桥中学 孙雯
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
想像和联想是写作文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运用地好,整篇文章也会因之熠
熠闪光,运用地不好,则会破坏文章的整体美感。
本节课的学习主体是初一的学生,大都在十三四岁的年纪。相对小学生,他们的语言表
达能力更完善、思维更成熟,但是仍然会有异于成人的“奇思妙想”,这些看似可笑的想法,
恰恰是作文中最诱人的“灵光乍现”。
因此,本节课旨在训练学生的合理想像、合理联想,让学生思维的点点星光照耀作文的
锦绣前程。
教学设想: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想像和联想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仅限于阅读理解。本节课重
点是通过当堂的训练,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想像和联想在写作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因注意一下几点:
1、由学生熟知的课文导入,增加亲切感。
2、通过训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合理想像、合理联想的原则。
3、进行当堂片段联系,加深对合理想像、合理联想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复习想像与联想的相关知识。
2、总结合理想像、合理联想的原则与方法。
3、合理发挥想像和联想,为作文添彩。
教学重点:
合理发挥想像和联想,为作文添彩。
教学难点:
总结合理想像、合理联想的原则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个学期学习了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之所以成为不朽
的传世之作,是因为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挥了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该如何进行想像和联想,如何让我们的作文出乎意料之外、合
乎情理之中。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课文导入,降低起点,消除学生对训练内容的陌生感。)
二、知识复习
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什么是想像,什么是联想。
明确:想像:无中生有
联想:由此及彼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想像和联想,容易混淆,因此在进行写作训练之前,必须先重申
概念。)
三、合理想像、联想的原则
1、字母与人生
请同学们根据下列四个英文字母,各写出一句人生哲理。
A、D、L、M
例如:A:脚踏实地方能昂然而立
D:做人应正直,耍小聪明之会使你多走弯路。
L: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
M:人生总有起起伏伏,当你处在谷底时,正是走向巅峰的开始。
2、小结
(1)请同学说说,大家是怎么由字母得出人生哲理的呢?
明确:字母的字形及读音。
(2)我们进行合理想像、合理联想的原则是什么呢?
明确:合理的想像和联想不能信马由缰,要有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总结出合理想像和联想的原则,避免了老师
说教的空洞无味,加深印象。)
四、作文中的合理想像、合理联想
1、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最最奇妙的鸡蛋
【德】海因里希·海涅
早年,有三只母鸡,整天咕哒咕哒叫呀叫呀,叫个没完。都吵些什么呢?原来它
们都认为自己是所有母鸡中最漂亮的。
说起来,三只母鸡都各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阿圆的羽毛很好看,阿蒂的腿长
而有力,阿莫的鸡冠像一朵花。个个都说自己漂亮,究竟谁最漂亮,她们决定不了,
只好去问国王。国王说:“长得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都会做些什么?
你们三个哪个能下出最最奇妙的蛋,我就封谁当公主。”这下,皇宫的庭院里就热
闹了,因为 全国的母鸡都到皇宫里来看热闹了。
阿圆用嘴梳理梳理羽毛,蹲在草地上。过了一阵,她“咕答”叫了一声。这时,
大家看到草地上立着一个蛋,白白净净,就像磨得光洁圆润的大理石一样发亮。
“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鸡蛋!”国王说。所有母鸡都赞成。
(设计意图:初一的学生严格地说还处于儿童阶段, 童话故事对他们仍有着“致命的
吸引力”,另外一方面,童话又是想像和联想运用最多的文体,借童话来进行作文训练,一
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本次写作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想像和联想的
训练。)
2、这段文章整篇都在运用想象和联想,请同学们来评点一下作者的想象和联想运用地如何。
明确:
“就像磨得光洁圆润的大理石一样发亮”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
了这只鸡蛋的完美。
“阿圆用嘴梳理梳理羽毛”照应了上文的“阿圆的羽毛很好看”,使想象和联想有了依
据,也使整篇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赏析,初步明确:文章中的合理想像联想的依据,来自于对文
章整体性的考虑和设计。)
3、模仿文章对阿圆的描写,请同学们续写阿蒂、阿莫的部分。
4、当堂交流与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及点评,加深合理想像联想的印象。)
五、总结
作文离不开想像联想,怎样让他们更好地为我所用,我们今天学了两招:
1、想像联想要有依据,不可天马行空。
2、想像联想要有顾及全文,不可离题万里。
(设计意图:老师在课堂最后进行总结,将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再次展示给同学,让学生
做到胸中有丘壑。)
六、课外练笔
在《观刈麦》中,诗人白居易表达了对生活艰难的百姓的同情,也表达了身为朝廷命官
的深深的惭愧之情。一个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在目睹了人间疾苦之后,会有什么作为
呢?
请同学们发挥合理的想像联想,为《观刈麦》续写一段文字,字数在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观刈麦》的时候,对诗歌的内容已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较
容易在原诗中找到想像联想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