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民族理论试题

2012—2013民族理论试题
2012—2013民族理论试题

云南省司法学校 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级中队

《民族理论常识》期末试题学生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100分各题分值20 20 15 10 20 15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题号填在括号内。共20分,每题1分)

1.下列实体中哪个不属于人们共同体发展序列(C)

A.氏族 B.部落 C. 种族 D.民族

2.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D) A.满族 B.回族 C. 蒙古族 D.壮族

3.在民族发展中,“同源异流”现象属于(B)

A.民族组合 B.民族分化 C.民族自然同化 D.民族强迫同化

4.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D)

A.从种族发展成民族 B.从胞族发展成部落 C. 从氏族发展成部落联盟 D.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

5.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 D)

A.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B. 工人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C. 封建社会的一般平等观

D.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6.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形态的民族是(B)

A.川滇交界处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 B. 东北的鄂伦春族 C. 内蒙古的蒙古族 D. 贵州的苗族

7.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六要素中的共同历史渊源中包括地域渊源和(C)A.文化渊源 B.语言渊源 C.族体渊源 D.心理渊源

8.下列属于民族发展外因的是(A)

A.民族关系 B. 民族问题 C. 民族素质 D. 民族结构

9.最早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是(B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10 .现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形式是(C )

A .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意识增强

B .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同步发展

C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D .民族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1.下列民族过程中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最后阶段(D)

A.民族同化 B.民族分化 C.民族组合 D.民族融合

12.下列民族中属次生形态的民族是(D )

A.汉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13、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照(B )的顺序组成。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14.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B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

15.民族问题与什么相始终(D )

A.私有制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原始社会 D.民族存在

16.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提法哪个是正确的?(D)

A.平等、团结、互助、竞争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平等、团结、友爱、和

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7.下面关于民族问题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B)

A.民族问题包含社会问题 B.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C.民族问题比宗教问题重要 D.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民族问题

18.解决民族的根本途径是(A)

A.加快发展 B.统一语言文字

C.逐渐消灭宗教 D.发展民族文化

19 .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A)

A、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交错居住

B、分散

C、聚居

D、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交错居住

20. 在解决了民族压迫剥削的对抗性民族矛盾以后,(A )成了社会主义时期主

要的民族问题。

A.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

B.民族间不平等的问题

C.阶级斗争问题

D.社会稳定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二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题

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共20分,每题2分)

1.民族不平等的表现形式有(ABD )

A.经济上的剥削掠夺 B.政治上的压迫统治

C.民族间的发展差距 D.文化上的摧残限制

2 . 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有(ABCD)。

A.民族差异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C、阶级问题的影响

D、国家政策的影响

3.部落的二重性是( CD )

A.血缘关系

B.地域关系

C.人们共同体形式

D.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4.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 ABC )

A.民族利益 B.民族权利 C.民族发展问题 D.民族矛盾问题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是(ABCD)

A .普遍性

B .复杂性

C .国际性和重要性

D . 长期性

6. 建立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ABC)

A.维护祖国统一 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 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7. 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表现在(ACD)

A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

B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富与穷

C .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

D .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

8 .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的级别主要是( BCD )。

A.盟旗 B.自治区C.自治州 D.自治县

9.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在世界享有很高荣誉的史诗是我国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的(ABC)

A.《格萨尔王》 B.《江格尔》 C.《玛纳斯》

D.《四部医典》 E.《饮膳正要》

10.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 AB )

A.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问题

B.发展繁荣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来逐步实现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问题

C.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冲突和斗争等不平等不团结的问题

D.反对民族压迫剥削,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问题

三、判断并改错(共15分,每题1.5分)

1 .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四大要素的核心要素。()

错。共同经济生活是核心要素

2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一般只在两个民族之间进行。()

错。只有民族同化是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

3 .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

错。只有在阶级社会中才可以这么看。

4 .消灭了阶级便消除了民族问题。()

错。只有在消除产生民族问题的一切社会原因的条件下,消除民族差异,才能最终消除民族问题。

5 .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错误。只有少数民族聚居区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 .不尊重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不尊重这个民族。()

正确。

7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教徒可按自己的信仰干任何事情。()

错误。宗教信徒不能利用宗教信仰自由干违法犯罪活动。

8 .要实现民族自主,就必须保证每个民族有自己单独的国家。()

错误。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里,也可保证每个民族当家作主。

9.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

错误。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应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来担任,但不能排斥使用其他民族的干部。

10 .风俗习惯对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正确。

四、材料分析(10分)

请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观点:

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设立了多项专项资金和进行若干的政策倾斜;在计划生育方面适当放宽要求;对少数民族中人民代表的选举在名额上给予特别安排;对少数民族考生在招生时适当降分录取等。

分析要点: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特殊原则。(1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证明:世界各国的民族的发展都具有不平衡性。在实现民族平等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目标与社会现实之间、形式上的平等与实际的平等之间的极大矛盾。因为“权利永远不可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1分)换言之,由于个人天赋的不同,家庭背景以及环境的不同,个人努力的不同,这些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决定着平等的实现程度。因此,在事实上的平等与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就存在着种种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平等的结果,就不能只停留和满足于形式的平等,有时需要采取不平等的手段实现平等,即平等的结果往往要求不平等的机会。(2分)在实现民族平等方面也同样如此,要实现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并且保障和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就必须考虑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上的差异,如果单纯强调“一把尺子量到底”,其结果只会是无法平等。(1分)对于少数民族权益特别保护的特殊原则,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具体

表现为优惠政策和措施。现在,许多国家都有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措施,对少数民族给予基于社会差别之上的特别保护。(1分)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长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许多少数民族往往因为其人口数量、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基础、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在一些方面还难以有效地依法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各项平等权利,难以完全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2分)为此,我国通过立法、行政、政策等手段进行了

引导和调整,在民族政策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照顾原则。如材料所述。这些特殊性原则更多的是关注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实践证明:这些特殊性原则具体化为政策和措施得以贯彻和实施之后,已经充分显示出促进各民族权利平等、共同发展的预期效果。(2分)

五、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即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汉族及其居住地区

的繁荣发展;(2分)既包含少数民族族体的繁荣发展,也包含整个中华民族

的繁荣发展;(2分)即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包含少

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2分)即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的经济建设,也包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2分)即

包含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2分)2. 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案要点: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

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2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2分)坚持科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2分)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2分)

六、论述题(15分,二选一:做一道题即可,两题都做不另加分)

1.结合实际论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生活方式,不能因某个民族有某种风俗习惯而受到歧视或者侮辱;一个民族某种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都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4分)

1.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民族无论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质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5分)

2.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

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团结。(5分)

3.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千差万别,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体育的形式来体现的。许多民族往往通过自己的风俗习惯来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这都闪耀着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意义重大。(5分)

(论述清晰充分另加1分)

2. 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分)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以上,民族地区的稳定关

系着国家的稳定大局。(2分)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制度规范和法律规范。(1分)制度规范是指通过实施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方面确立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平等地位,另一方面确立了各自治地方与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实际上是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制度规范。(4分)法律规范

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民族法律法规。一方面确立了不同民族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平等关系,实际上是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确立了中央政府权力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力的行政关系,实际上是对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法律规范。(4分)

(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在五十多年的实

践中不断得到坚持和完善,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分)这一制度载入了《宪法》,制定和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具有

明确的法律基础;(2分)在党的政治报告中,它被明确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制度基础。(2分)

(论述清晰充分另加2分)

若按如下三个依据作答,可酌情给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1)从理论依据上看,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立尽可能大的集中统一国家,同时又主张多民族国家内每个民族应该当家作主。只有民族区域自治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求。

(2)从中国国情和现实依据方面看,我国也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能实行别的制度:我国从秦汉开始就是集中统一的国家,国家的集中统一是我国的传统;从我国的民族分布看,“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也决定了我国也只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近代的革命运动创造了各民族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另外,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也借鉴了我国历史上民族政策。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也证明了这项制度是成功的: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平等;改变了民族关系的旧面貌,实现了民族团结;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祖国的统一;调动了少数民族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云南省司法学校 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级中队

《民族理论常识》期末试题学生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100分各题分值20 20 15 10 20 15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题号填在括号内。共20分,每题1分)

1.下列实体中哪个不属于人们共同体发展序列()

A.氏族 B.部落 C. 种族 D.民族

2.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回族 C. 蒙古族 D.壮族

3.在民族发展中,“同源异流”现象属于()

A.民族组合 B.民族分化 C.民族自然同化 D.民族强迫同化

4.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

A.从种族发展成民族 B.从胞族发展成部落 C. 从氏族发展成部落联盟 D.从部落发展成民族和国家

5.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

A.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B. 工人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C. 封建社会的一般平等观

D.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6.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形态的民族是()

A.川滇交界处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 B. 东北的鄂伦春族 C. 内蒙古的蒙古族 D. 贵州的苗族

7.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六要素中的共同历史渊源中包括地域渊源和()A.文化渊源 B.语言渊源 C.族体渊源 D.心理渊源

8.下列属于民族发展外因的是()

A.民族关系 B. 民族问题 C. 民族素质 D. 民族结构

9.最早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10 .现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形式是()

A .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意识增强

B .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同步发展

C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D .民族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1.下列民族过程中哪个属于民族发展的最后阶段()

A.民族同化 B.民族分化 C.民族组合 D.民族融合

12.下列民族中属次生形态的民族是()

A.汉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13、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照()的顺序组成。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14.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主要是侧重于民族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生物属性 D.特征属性

15.民族问题与什么相始终()

A.私有制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原始社会 D.民族存在

16.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提法哪个是正确的?()

A.平等、团结、互助、竞争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平等、团结、友爱、和

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7.下面关于民族问题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民族问题包含社会问题 B.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C.民族问题比宗教问题重要 D.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民族问题

18.解决民族的根本途径是()

A.加快发展 B.统一语言文字

C.逐渐消灭宗教 D.发展民族文化

19 .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交错居住

B、分散

C、聚居

D、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交错居住

20. 在解决了民族压迫剥削的对抗性民族矛盾以后,( )成了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的民族问题。

A.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

B.民族间不平等的问题

C.阶级斗争问题

D.社会稳定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二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题

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共20分,每题2分)

1.民族不平等的表现形式有()

A.经济上的剥削掠夺 B.政治上的压迫统治

C.民族间的发展差距 D.文化上的摧残限制

2 . 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A.民族差异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C、阶级问题的影响

D、国家政策的影响

3.部落的二重性是()

A.血缘关系

B.地域关系

C.人们共同体形式

D.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4.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利益 B.民族权利 C.民族发展问题 D.民族矛盾问题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A .普遍性

B .复杂性

C .国际性和重要性

D . 长期性

6. 建立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

A.维护祖国统一 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 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7. 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表现在()

A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

B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富与穷

C .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

D .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

8 .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单位的级别主要是()。

A.盟旗 B.自治区C.自治州 D.自治县

9.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在世界享有很高荣誉的史诗是我国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的()

A.《格萨尔王》 B.《江格尔》 C.《玛纳斯》

D.《四部医典》 E.《饮膳正要》

10.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 )

A.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问题

B.发展繁荣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来逐步实现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问题

C.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冲突和斗争等不平等不团结的问题

D.反对民族压迫剥削,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问题

三、判断并改错(共15分,每题1.5分)

1 .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四大要素的核心要素。()

2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一般只在两个民族之间进行。()

3 .一切民族问题都可视为阶级问题。()

4 .消灭了阶级便消除了民族问题。()

5 .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6 .不尊重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不尊重这个民族。()

7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教徒可按自己的信仰干任何事情。()

8 .要实现民族自主,就必须保证每个民族有自己单独的国家。()

9.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

10 .风俗习惯对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四、材料分析(10分)

请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观点:

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设立了多项专项资金和进行若干的政策倾斜;在计划生育方面适当放宽要求;对少数民族中人民代表的选举在名额上给予特别安排;对少数民族考生在招生时适当降分录取等。

五、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2. 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六、论述题(15分,二选一:做一道题即可,两题都做不另加分) 1.结合实际论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2. 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学 期末复习

2014年民族学期末复习 一、1.结合1913年斯大林[2005年我国]提出的民族定义谈一谈你的理解?(第二章)(P10) 答: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1、构成民族的六要素:①共同历史渊源。它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族体渊源等。②共同生产方式。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方面的社会联系、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联系形式的总和。③共同语言、它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所使用的语言,它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④共同文化。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点的文化。⑤共同风俗习惯。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惯例。⑥共同心理认同。它主要是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相同的心理特质,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归属感。 2、民族六要素理论的特点:①针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资本主义民族或现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四特征理论相比,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多数民族。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血统、宗教等要素的民族定义相比,更加注重民族的地缘条件、生产方式、文化等诸要素。③与国外民族理论中强调文化、心理等要素的民族定义相比,更加注重历史渊源,生产方式,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3、构成民族六要素的理论,具有内容宽泛丰富、涵盖面广、适用性大,表述通俗、易于理解、便于运用,归纳科学、符合实际、简明扼要的特点。 3、民族与宗教的联系:①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宗教。②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③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这重要影响。 二、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第三章P23) 答:三种途径即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 1、雅典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是在内部的经济发展和外地人这个因素的作用下自然发展起来的,它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力干涉。 2、在罗马,人数众多的、站在罗马氏族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的胜利,炸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旧的氏族制度,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制度;氏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融化而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罗马民族。 3、德意志人是通过武力征服罗马帝国地区并与被征服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的。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普遍形式,也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融合、语言交融、地域联片扩大、经济交换加强、心理融通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心理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民族产生。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部落具有的两重性,即人们共同体形式和原始社会社会组织形式,决定了从部落发展中产生了两个平行的新事物;即一个是以地域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个是以地域和财产的基础的地域组织——国家。民族和国家是同一历史时期产生的,国家的产生有其迫切性,民族也相随而来,而且国家在民族产生过程中起了型铸民族的作用。这些是指人类社会最初形成民族(原生形态民族)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pdf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的T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试求固定端A的约束力。 解:取T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q=60kN/m,2q=40kN/m,机翼重1p=45kN,发动机重2p=20kN,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力1 偶矩M=。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F F F, 求:A,D处约束力. 12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求杆CD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端采用铰链约束,B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在节点E和G上分别作用载荷 F=10kN,G F=7 kN。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E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又EC=CK=FD=DM

2-2 杆系由铰链连接,位于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上,如图所示。在节点D沿对角线LD方向作用力D F。在节点C沿CH边铅直向下作用力F。如铰链B,L和H是固定的,杆重不计,求各杆的内力。

《心理学》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 ) 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 ( ) 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 ) 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 ) 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 ( ) A.关键期B.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 ( ) A.感知觉 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 ( ) 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B.激情 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 第一信号系统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

什么特性?( ) A.理解性B. 选择性C.整体性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 ) A.习得B.延迟 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 ) A.卡特尔B.比奈C.推孟 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 ) A.去个性化现象 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 ( ) 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 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 ) A. 胆汁质B.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 ) A.125 B.120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 () 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 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 ) A. 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 格拉斯曼定律D. 韦伯-费希 纳定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D)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五、论述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

一年级民族团结期末考试试卷

一年级民族团结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 年级: 1.选择题40分 (1)我是()年级()班的学生。是( )族。(2)我们的国家是(),有()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3)美丽的()是我们的家。 (4)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回族,满足通用()语。(5)()我们国家的国旗。 (6)每年()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 2.选择题40分 (1)我们国家有()个民族,其中有()个少数民族。 A:54,55 B;56,55 c:55,55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付是()。 A:乌鲁木齐B;库尔勒c:喀什 (3)下面不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是(). A:古尔邦节B;春节c:怒肉孜节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年。 A:1954 B;1955 c:1956 (5)新疆有()个自治州。 A:4 B;5 c:6

A:1954 B;1955 c:1956 (6)民族团结教育月是()年开始的。 A:1981 B;1982 c:1983 (7)以下那个不是人民币上的文字()。 A:蒙文B;回文c:维文 (8)一下那个不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A:春节B;马奶节c:中秋节 (9)维吾尔族信仰()。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 (10)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 A:10月1日B;7月1日c: 12月4日 3.判断题 (1)塔吉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族。()(2)维吾尔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3)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是新疆。()(4)汉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5)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的国家。()(6)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五星红旗。()(7)我们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8)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9)汉代,新疆开始被称为西域。()(10)每年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A 卷 第 1页 蚌埠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力学Ⅱ》期末考试试题(A )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班、2012级水利水电班、2012级车辆工 程班 2、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 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 )3.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 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 )4.刚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这3个力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 ( )5.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 ,y 轴一定要相互 垂直。 ( )6.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 程最多只有3个。 ( )7.刚体的平移运动一定不是刚体的平面运动。 ( )8.说到角速度,角加速度,可以对点而言。 ( )9.两自由运动质点,其微分方程完全相同,但其运动规律不一定相同。 ( )10.质点系总动量的方向就是质点系所受外力主矢的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力系对一点A 的主矩等于零,则此力系 。 A.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B.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 C.一定平衡 D.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 2.刚体在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四个力的作用线 。 A.一定通过汇交点 B.不一定通过汇交点 C.一定不通过汇交点 D.可能通过汇交点,也可能不通过汇交点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A.变形体 B.刚体 C.刚体系统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4.在点的复合运动中,牵连速度是指 。 A.动系原点的速度 B.动系上观察者的速度 C.动系上与动点瞬时相重合的那一点的速度 D.动系质心的速度 5.设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和B ,在同一段时间内,A 作水平移动,B 作铅直移动,则 两物体的重力在这段时间里的冲量 。 A.不同 B.相同 C.A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D.B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三、计算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质量为 100kg 的球,用绳悬挂在墙壁上如图所示。平衡时绳与墙壁间夹角为 30°,求墙壁反力和绳的张力 2.某三角拱,左右两个半拱在C 由铰链连接,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如果忽略拱的重量,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民族理论考试题解

民族理论题目 吴松海 1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三股势力: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 3四个认同:一.强化祖国的认同,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4我国处理民族宗教的四个维护原则: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5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色: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 6我国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7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8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哪些?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和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成立),还有30个自治州、116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级别?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目前中国共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括号内为设立时间及行政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呼和浩特) (第一个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银川) 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拉萨)(最后一个) 还有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还建立了1100多个民族乡。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拥有广泛的自治权 10我国民族自治区是哪些?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11我国最最早成立和最密集最大的自治区? 12我国民族乡及其性质?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在相当于乡一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基层行政区域。民族乡是我国基层政权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补充。它是我国在不具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条件的少数民族较小的聚居地方建立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内部事务的乡级基层政权 13民族自治机关及其性质?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是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基础和前提。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14民族自主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卷 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我国的政体是 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 政治协商制度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地说明( ) 理想就是现实 现实不能成为理想 理想是可以自发实现的 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这些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道德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多种功能。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道德的( ) 调节功能 认识功能 激励功能 沟通功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警句,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内容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内容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内容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内容 外出旅游时,游客主动把瓜子壳、水果皮等收拾干净,放到垃圾箱里。这种行为是( ) 多此一举,因为有专人打扫 保护环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 勤奋劳作,自觉遵守家庭美德的表现 服务群众,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现 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这是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中( ) 办事公道的要求 爱岗敬业的要求 诚实守信的要求 奉献社会的要求 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有着基本的道德要求。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 坦诚交流,真诚相待 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互相尊重,人格平等 文明相爱,健康交往 “亲愿亲好,邻愿邻安。”亲属邻里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是家庭美德中( )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B

工程力学(Ⅱ)期终考试卷(A )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题分 25 15 15 20 10 15 100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杆AB 绕A 轴以=5t ( 以rad 计,t 以s 计) 的规律转动,其上一小环M 将杆AB 和半径为 R (以m 计)的固定大圆环连在一起,若以O 1 为原点,逆时针为正向,则用自然法 表示的点M 的运动方程为_Rt R s 102 π+= 。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O 1O 2,且 AB =O 1O 2=L ,AO 1=BO 2=r ,ABCD 是矩形板, AD =BC =b ,AO 1杆以匀角速度绕O 1轴转动, 则矩形板重心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 为v =_ r _,a =_ r 。 并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两全同的三棱柱,倾角为,静止地置于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相等的圆盘与滑块分 别置于两三棱柱斜面上的A 处,皆从静止释放, 且圆盘为纯滚动,都由三棱柱的A 处运动到B 处, 则此两种情况下两个三棱柱的水平位移 ___相等;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_两个系统在水平方向质心位置守恒 。 4. 已知偏心轮为均质圆盘,质心在C 点,质量 为m ,半径为R ,偏心距2 R OC =。转动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若将惯性力系向O 点简化,则惯性 力系的主矢为_____ me ,me 2 ;____; 惯性力系的主矩为__2 )2(22α e R m +__。各矢量应在图中标出。 5.质量为m 的物块,用二根刚性系数分别为k 1和k 2 的弹簧连接,不计阻尼,则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受到干扰力F =H sin (ωt ) 的作用,则系统受迫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系统将发生共振。 二、计算题(本题15分)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汇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B. 经济发展 D. 社会发展 2.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 B. 1965 年 C. 1978 年 D. 1987 年 3.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 自觉 B. 自由 c.自然D. 自愿 4.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 C. 互助与互利 D. 和平与发展 5. 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6.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 B. 35 C. 44 D. 55 7.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 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 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 C. 13 B. 12 D. 14 9.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 B. 灵活性 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 10.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 B. 自治、自养、自传 C. 自办、自收、自支 D.自立、自养、自强 二、多项选择题 1 1.民族理论(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卷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 用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 提出者是( 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 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2019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2017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 )渊源和(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3 相同点: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不同点: (1)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数民族。

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

《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3分×5=15分)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4、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组合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5、公司:是指依法集资联合组成,有独立的注册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 二、填空题(1分×15=15分) 1、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2、使用价值 3、支出法、收入法 4、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5、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6、固定、可变成本 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必须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3分) (2)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分) (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价值规律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3分) 2、(1)联系:第一、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没有商品流通就不需要货币流通; 第二、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又有反作用,货币流通不畅会影响商品流通的发展; 第三、二者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价值运动的形式,都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为生产与消费服务的。 (2)区别:第一、表现形态不同,商品流通以实物和劳务表现出来,货币流通以货币形态表现出来;第二、作用不同,商品流通为生产和消费服务,货币流通为商品交换服务; 第三、流通方向不同,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反方向变化。 3、(1)分配方式有:劳动收入、资本收入、经营收入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4、(1)实施西部大开发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 (3)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4)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地区经济协作发展的客观要求。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浙江省2002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 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民族理论08试卷A

注意事项: 1.考生将姓名、学号等信息写在试卷相应位置; 2.必须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规定位置答题; 3.注意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A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A.1979年B.1952年C.1984年D.1956年 9.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 A.44个B.45个C.46个D.47个 10.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 11.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建立了民族自治区 A.3个B.4个C.5个D.6个 1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A.80%左右B.64%左右C.45%左右D.27%左右 13.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A.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B.正确执行民族团结政策 C.大力举办民族教育D.各民族一律平等 14.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实施范围是我国135个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这项工程的名称是 A.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B.兴边富民 C.国防建设工程D.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工程15.克拉玛依油田位于 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 16.旗袍是中国以下民族的传统服饰 A.汉族B.满族C.蒙古族D.瑶族 17.《阿诗玛》是中国以下民族的民间长诗 A.傣族B.苗族C.白族D.彝族 18.好来宝是中国以下民族的民间曲艺

A、哈萨克族 B、朝鲜族 C、撒拉族 D、蒙古族19.泼水节是中国以下民族的传统节日 A.京族B.壮族C.傣族D.苗族20.“那达慕大会”是中国以下民族的节庆活动 A.柯尔克孜族B.俄罗斯族C.塔塔尔族D.蒙古族21.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之一,他的民族成分是 A.汉族 B.蒙古族 C.满族 D.水族 22.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有 A.8个B.9 个C.10 个D.12个23.“芦笙会”是中国以下民族的重要节庆 A.苗族B.瑶族C.畲族D.布依族 24.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情节严重的,其处罚为A.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5.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自治州 A.30个B.35个C.25个D.20个 26.、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军事家、战略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的民族成分是 A.蒙古族 B.苗族C.侗族 D.土家族 27.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的共同因素 A.在逐渐增多B.在逐渐减少C.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D.正在消失28.除特殊情况外,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是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29.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