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章节目录及重难点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章节目录及重难点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章节目录及重难点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

2 时间和位移

重点: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重点:加速度概念的简历隔阂加速度与云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重点: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重点:理解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含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习练习用数学工具处理分析物理问题的操作方法。

难点:均匀变化的含义、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重点: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及其应用;难点: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元法的特点和技巧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重点:位移速度公式及平均速度、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移速度、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

难点: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移速度的大小比较及其运用、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

5 自由落体运动

重点: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实质。

难点:(1)物体下落快慢影响因素的探究;(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的分析。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重心的概念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方案,作图分析加速度与力、质量间的关系难点:作图分析出加速度与力、质量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学会简单运用。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实验比较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并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区分平衡力跟相互作用力。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平抛运动

重点:(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 3)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难点:平抛运动规律探究过程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 圆周运动

重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5 向心加速度

重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

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微元法,极限法)

6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重点:跟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

难点: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的推导

3 万有引力定律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对万有引力定律及物体间距离的理解、对万有引力定律普遍性的理解: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重点:理解动能势能的含义。

难点:在动能势能的转化中体会能量守恒。

2 功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含义。

难点:理解计算功的计算条件。

3 功率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

难点:瞬时功率的概念。

4 重力势能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重点: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与方法。②、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合理的推理与类比、结合图像体会如何用微分和积分思想研究变力做功。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重点:学习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过程和所用方法,并会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难点:探究思路的形成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用图象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点:动能定理公式的理解

难点:动能定理的运用。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重点: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重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难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1-1 【高二(上)】

第一章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重点: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难点:对电荷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二、电场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五、电流和电源

重、难点: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方向的规定。

六、电流的热效应

重点和难点: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够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重点: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难点:安培定则的使用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重点:安培力的方向确定和大小的计算。

难点:左手定则的运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重点:由安培力的方向导出判定洛仑兹力方向的判定方法——左手定则. 2.根据安培力的表达式(宏观量)导出洛仑兹力(微观量)的表达式.

难点:洛仑兹力公式F=qvB的推导及适用条件、洛仑兹力方向的判断及公式的应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重点:电磁感应的内涵以及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难点: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和理解

难点:磁通量的变化与变化率的区别,及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决定磁通量大小的因素,及其变化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三、交变电流

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四、变压器

重难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

五、高压输电

重点:了解高压输电的原因和电网供电在能源利用上的作用。

难点:减少远距离输电电能损失的途径。

六、自感现象涡流

重点:自感现象、自感系数。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二、电磁光谱

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会

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以下为选修: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1-2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

一、分子及其热运动

重点: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

难点: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

二、物体的内能

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难点: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

三、固体和液体

四、气体

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一、能量守恒定律

重点: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重点:热力第一定律理解

难点:能量守恒的

三、热机的工作原理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的理解

五、有序、无序和熵

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

第三章核能

一、放射性的发现

二、原子核的结构

三、放射性的衰变

四、裂变和聚变

五、核能的利用

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热机的发展和应用

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

三、新能源的开发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2-1

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

第1节电场

第3节多用电表

第4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5节电容器

第二章磁场

第1节磁场磁性材料

第2节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

第3节洛伦兹力和显像管

第三章电磁感应

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

第2节感应电动势

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交变电流电机

第1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第2节变压器

第3节三相交变电流

第五章电磁波通信技术

第1节电磁场电磁波

第2节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第3节电视移动电话

第4节电磁波谱

第六章集成电路传感器

第1节晶体管

第2节集成电路

第3节电子计算机

第4节传感器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2-2第一章物体的平衡

第1节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2节平动和传动

第3节力矩和力偶

第4节力矩的平衡条件

第5节刚体平衡的条件

第6节物体平衡的稳定性

第二章材料与结构

第1节物体的形变

第2节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

第3节常见承重结构

第三章机械与传动装置

第1节常见的传动装置

第2节能自锁的传动装置

第3节液压传动

第4节常用机构

第四章热机

第1节热机原理热机效率

第2节活塞式内燃机

第3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

第4节喷气发动机

第五章制冷机

第1节制冷机的原理

第2节电冰箱

第3节空调器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2-3 第一章光的折射

第1节光的折射折射率

第2节全反射光导纤维

第3节棱镜和透镜

第4节透镜成像规律

第5节透镜成像公式

第二章常用光学仪器

第1节眼睛

第2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3节照相机

第三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第1节机械波的稍微和干涉

第2节光的干涉

第3节光的衍射

第4节光的偏振

第四章光源与激光

第1节光源

第2节常用照明光源

第3节激光

第4节激光的应用

第五章放射性与原子核

第1节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

第2节原子核衰变

第3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第4节射线的探测和防护

第六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

第1节核反应和核能

第2节核列变和裂变反应堆

第3节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2 库仑定律

重点难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库仑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及应用。

3 电场强度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4 电势能和电势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5 电势差

重点:静电力做功公式的理解和该公式的具体应用。

难点:静电力做功公式中正负号的应用与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重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难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7 静电现象的应用

8 电容器与电容

重点:在电容器概念的理解,及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及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难点:主要是怎样让学生理解电容器的概念,抽象的充放电过程,及电容的定义的得出。

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重点及难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问题的处理方法;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二章恒定电流

1 电源和电流

重难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电源作用的原理

2 电动势

重难点:电动势概念的建立是重点也是难点。此套书多处对“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都有阐述和铺垫,此处再次运用这种功能关系的观点来学习电动势。可以使学生对电源电动势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

3 欧姆定律

重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电流概念的理解;电阻的伏安曲线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重点: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难点: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

5 焦耳定律

重点难点:电功和电热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这个教学重点,具体实施教学时,会出现这样几个教学难点:电流做功的表达式的推导,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区别。

6 电阻定律

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难点是对电阻率的理解,在介绍电阻率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表格对电阻率有感性认识,明确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再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重点: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定律进行有关讨论;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难点: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8 多用电表

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重点:利用图线处理数据

难点: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

10 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三章磁场

1 磁现象和磁场

重点: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地磁场的空间分布特点

2 磁感应强度

教学重点难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与电场强度的定义的类比,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理论推导说明磁场对电流元的力跟电流和导线长度的关系,并进一步引入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从而突破难点。

3 几种常见的磁场

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重点:安培力的方向确定和大小的计算。

难点:左手定则的运用(尤其是当电流和磁场不垂直时,左手定则如何变通使用)。

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重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公式,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

难点: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重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公式,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

难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受力分析及运动径迹。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1 划时代的发现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 楞次定律

重点:楞次定律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难点: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与原来磁场之间的关系。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重点: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难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综合运用.

5 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

6 互感和自感

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结果,探究自感现象的规律。本节课的难点是分析自感电动势对原电流变化产生的阻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采用电流传感器精确地显示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验证结论,同时更直观地体验自感的实质。

7 涡流

重点:涡流的概念及其运用

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实例的分析

第五章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重点: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感抗、容抗的物理意义。

难点:感抗的概念及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容抗概念及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

4 变压器

本课的重点是变压器的原理及变压器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难点是变压器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工作。闭合铁芯在变压器效率上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5 电能的输送

第六章传感器

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理解并掌握传感器的三种常见敏感元件的工作原理。

难点:分析并设计传感器的应用电路。

2 传感器的应用(一)

3 传感器的应用(二)

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课题研究怎样把交流变成直流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3-3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重点: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难点: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2 分子的热运动

重点: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难点: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重点:分子间的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能用分子力解释简单的现。

难点: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

4 温度和温标

重点:热平衡的定义及热平衡定律的内容。

难点:有关热力学温度的计算

5 内能

重点: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难点:分子势能

第八章气体

1 气体的等温变化

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并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p-V 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玻意耳定律的适用条件。

难点: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设计是本节的难点。

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重点:对气体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的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对于图像含义的理解和气体变化的问题的解题基本思路。

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重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还是中学阶段解答气体问题所遵循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难点:对“理想气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重点:用气体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气体实验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它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难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它需要学生对微观粒子复杂的运动状态有丰富的想像力。

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

1 固体

重点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与多晶体的区别,晶体的微观结构。

2 液体

重点:液体的几种现象

难点:几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3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重点、难点:理解饱和汽与饱和汽压,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有关现象;理解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重点:知道熔化和熔化热、汽化和汽化热的概念;会用熔化热和汽化热处理有关问题。难点:熔化热、汽化热吸收的热量从克服分子力做功来解释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1 功和内能

重难点:改变内能两种方式及内能改变量度;对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理解

2 热和内能

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难点: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定律的两种不同表述;知道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以及它不能制成的原因

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物理实质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重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熵的概念。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3-4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1 简谐运动

重点: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

难点: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

2 简谐运动的描述

重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相位的物理意义。

难点: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周期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对全振动概念的理解,对振动的快慢和振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相位的物理意义

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重点:对简谐运动中回复力的分析。

难点:关于简谐运动中能量的转化

4 单摆

重点: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难点:单摆回复力的分析

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重点:什么是受迫振动;什么是共振及产生共振的条件

难点:物体发生共振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的关系,与驱动力大小无关;当f驱=f固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第十二章机械波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重点、难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2 波的图象

重点难点: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

3 波长、频率和波速

难点:波速、周期(频率)的决定因素以及公式的理解与应用;画出某时刻波形的技能;多解的成因与解的确定方法。

难点:多解的成因与解的确定方法。

4 波的反射和折射

重点: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知道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与入射角及反射角的关系;理解波发生折射时的频率、波速和波长都不改变。

难点:用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5 波的衍射

重点:单缝衍射实验和圆孔衍射实验的观察以及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难点:衍射条纹成因的初步说明.

6 波的干涉

重点: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条件、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难点:波的干涉图样

7 多普勒效应

重点: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难点: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对多普勒效应成因的探究论证。

第十三章光

1 光的折射

重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率的理解。

2 光的干涉

重点:干涉图象的形成实验及分析。

难点:1.亮纹(或暗纹)位置的确定.2.亮纹(或暗纹)间距公式的推导。

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重点:利用两相邻亮条纹中心间距的表达式测单色光的波长。

难点: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的的表达式推导。

4 光的颜色色散

重点:知道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薄膜干涉原理及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难点: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及折射时光的色散原因及同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是有差别。

5 光的衍射

重难点:光的衍射条纹特点及发生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的条件即是重点,也是难点

6 光的偏振

重点:通过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难点:反射和折射时,为什么会使光波形成偏振。

7 全反射

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

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

8 激光

难点:激光的产生机理。

重点: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第十四章电磁波

1 电磁波的发现

2 电磁振荡

重点:电磁振荡过程中电场能与磁场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难点:LC回路振荡过程中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相互转化规律。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重点难点:调制、调幅、调频、调谐和解调的意义。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5 电磁波谱

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

1 相对论的诞生

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4 广义相对论简介

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3-5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

2 动量守恒定律(一)

重点: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3 动量守恒定律(二)

重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碰撞

5 反冲运动火箭

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1 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

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3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

4 概率波

5 不确定性关系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1 电子的发现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 氢原子光谱

4 玻尔的原子模型

第十九章原子核

1 原子核的组成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 探测射线的方法

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5 核力与结合能

6 重核的裂变

7 核聚变

8 粒子和宇宙

高中物理突破示波器几个重难点的方法

突破示波器几个重难点的方法 示波器的原理是高中物理比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学生不能理解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示波器为什么能够直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扫描原理及扫描频率与完整波形的关系,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设计以下教学过程,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很好,现笔者总结如下,希望对同学有所启发。 1.为了让学生弄懂原理笔者采取类比的方法,先根据以下装置设计一些问题,并现场演示所设计的问题。 装置,如图1,把漏斗吊在支架上,下方放一块硬纸板,纸板上画一条直线,漏斗 静止不动时正好在纸板的正上方,在漏斗里装满细沙。 问:纸板不动,只有沙斗摆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垂直的直线。 问:纸板沿匀速运动,沙摆不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沿的直线。 问:沙摆摆动同时纸板沿匀速运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正弦或余弦图,即单摆的振动图像。因为沿移动的位移除以速度即为时间。

问:以纸板为参照物沙摆怎样运动? 答:沙摆同时参与两个方向的运动,即垂直方向的简谐运动和沿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问:如果纸板不动怎样得到相同的图形? 答:沙摆摆动同时,使沙摆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纸板长度一定,怎样使纸条上正好得到一副完整的正弦(余弦)图?二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三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 答:设纸板的长度一定,纸板从始点运动到终点时间为纸条运动周期,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一倍正好得到一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二倍正好得到二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三倍正好得到三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 补充:纸板运动的周期是沙摆周期的n倍就在纸板条上得到n个完整的正弦(余弦)波形。或沙摆频率是纸板频率n倍就在纸板上得到n个完整的正弦(余弦)波形。 2.示波器工作原理与沙摆类似,它的工作原理可等效成下列情况:如图2,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电子经过加速电场后,由小孔沿水平金属板间的中心线射入板中。在两板间加 上如图3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竖直偏转位移与偏转电压的关系,在两极板右侧且与右侧相距一定距离与两板中心线(图中虚线)垂直的荧光屏,中心线正好与屏上坐标原点相交。 如果前半个周期内B板的电势高于A板的电势,电场全部集中在两板之间,且分布均匀。在每个电子通过极板的时间内,电场视作恒定的,电子在竖直方向按正弦规律上下移动。 问:荧光屏不动,只在竖直方向加正弦电压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沿y轴的一条直线。由于视觉暂留和荧光物质的残光特性,电子打的径迹可显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重、难点梳理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从图象中得出物体运动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2、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处理规律的研究 (3)用计算机绘制速度时间图象 3、疑点: (1)“舍掉开头-些过于密集的点子,为了便于测量,找一个点当做计时起点。”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2)“描出的几个点大致……能够全部落在直线上。”一段话的意义。 4、易错点:描点法作速度图象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问题与练习2.3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1)在求瞬时速度时用了近似的方法 (2)在画速度图象时用了平圴的方法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概念和特点。

高中物理易错点整理

高中物理易错点整理 高中物理易错点整理(一)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页1 第 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高中物理易错点整理(二)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难点突破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结构

[注] 新教材参考

F1 F2 F O F1 F2 F O 高中物理难点突破 1.物体受力分析(结合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超重与失重等问题) 2.传送带问题分析 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临界值问题等) 4.万有引力与卫星问题分析 5.功能问题分析(包括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 6.各类抛体运动分析(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7.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及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8.电路及电学实验问题 9.法拉第电磁感应问题 10.交流电问题(理想变压器等问题) ………………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 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 ≤F合≤F1+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2.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 (2)两个力的合力惟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在无附加条件时,从理论上讲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但在具体问题中,应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3)几种有条件的力的分解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时,有唯一解。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 ③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其分解不惟一。 ④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求这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时,其分解方法可能惟一,也可能不惟一。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 目及解析 第一二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质点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物体看称指点的条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典型题目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旋

转的乒乓球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解析:能不能能不能不能2,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诗中描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考系的?解析:云不动以船作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以地面为参考系。3,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最后3秒3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内解析:时间时间时刻时刻时间4,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解析:0400米第3节速度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定义式:v=Δx/Δt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平均速率的定义式:v=,适用于所有的运动。平均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典型题目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和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

高中物理章节目录及重难点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 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 2 时间和位移 重点: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重点:加速度概念的简历隔阂加速度与云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重点: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重点:理解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含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习练习用数学工具处理分析物理问题的操作方法。 难点:均匀变化的含义、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重点: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及其应用;难点: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元法的特点和技巧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重点:位移速度公式及平均速度、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移速度、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 难点: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移速度的大小比较及其运用、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 5 自由落体运动 重点: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实质。 难点:(1)物体下落快慢影响因素的探究;(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的分析。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重心的概念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高中物理易错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易错点归纳总结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 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 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 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 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 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 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 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

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 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 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 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3第3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 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 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6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一物理 【必修一】知识脉络、重难点及易错易混点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知识脉络、重难点及易错易混点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t 0 v v t a =+(2)2 01v t 2 x at =+(3)22t 0v =2ax v -(4)()0 t v v v 2x t +==平均 常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0t 2 v v v 2 t +=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 、a 正、负; 2、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二、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t v gt = ②2 1h 2 gt = ③2t v 2gh = 竖直上抛运动: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 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三、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1) x —t 图象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2)v —t 图象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 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2、相遇和追及问题: (1)物体A 追上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则A 追上B 时必有A B 0x x x -=,且A B V V ≥ (2)物体A 追赶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要使A 与B 不相撞,则有A B 0A B x V V x x -=≤,且 易错现象: 1、混淆x —t 图象和v-t 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四、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2、弹力: (1)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 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2)大小: F=kx 3、摩擦力: (1)摩擦力的大小: ① 滑动摩擦力: f N μ= 说明: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 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 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

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 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 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还有,在弹性势能与

高中物理难点分类解析滑块与传送带模型问题(经典)

滑块—木板模型 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 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 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变式1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 . 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 m,则: 解得: 《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 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 取10m/s2) 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v共=a1t1=v0+a2t1,解得:t1=1s ,v共=2m/s,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 (∵,物体不会落后于小车)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 a1t12+v共(t-t1)+ a3(t-t1)2=2.1m

练习1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的木板A和B,A、B 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A、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在对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4N,A和C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相碰,碰后立刻达到共同速度,C瞬间速度不变,但A、B并不粘连,求:经过时间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解答:假设力F作用后A、C一起加速,则:,而A能获得的最 大加速度为:,∵,∴假设成立,在A、C滑行6m的过程中:,∴v1=2m/s,,A、B相碰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1=2mv2 ,∴v2=1m/s,此后A、C相对滑动:,故C匀速运动; ,故AB也匀速运动。设经时间t2,C从A右端滑下:v1t2-v2t2=L∴t2=1.5s,然后A、B分离,A减速运动直至停止:a A=μ2g=1m/s2,向 左,,故t=10s时,v A=0.C在B上继 续滑动,且C匀速、B加速:a B=a0=1m/s2,设经时间t4,C.B速度相 等:∴t4=1s。此过程中,C.B的相对位移为:,故C没有从B的右端滑下。然后C.B一起加速,加速度为a1,加速的时间为: ,故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0,2.5m/s,2.5m/s. $ 练习2如图5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g=10m/s2,试求: (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2)若在铁块上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解答略)答案如下:(1)t=1s,(2)①当F≤N时,A、B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2=F;,②当2N6N时,A、B发生相对滑动,N. 滑块问题 1.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木板右端放着一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

精心整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重点:①质点概念的建立;②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①质点模型条件的判断;②坐标系的建立。 2时间和位移 3 4 信息。 5 1.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②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①v-t图象中位移的表示;②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的推导;②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①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有用的结论;②灵活运用所学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教学重点:了解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观察现象→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式。第三章相互作用 1. 2. 3. 4. 5. 1. 教学重点:①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②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3.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4.力学单位制 教学重点:①知道单位制的作用;②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教学难点:单位制的实际应用。 5.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教学重点: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7.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 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重点:①质点概念的建立;②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①质点模型条件的判断;②坐标系的建立。 2时间和位移 教学重点:时间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①生活中时间与时刻的区别;②位移的理解。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重点:①速度概念的建立;②对速度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①速度矢量性的理解;②瞬时速度的推导。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学重点:①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②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③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休的v-t 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①处理纸带的方法;②用描点法绘图。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重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教学难点:①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②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①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②由v-t图象得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①实验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②实验数据的处理。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教学难点:应用v-t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②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教学难点:①v-t图象中位移的表示;②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的推导;②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①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有用的结论;②灵活运用所学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自由落体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概念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 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 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 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 t ? = ?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A B 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 (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 分。“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Ⅰ。力的种类: 这些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个力) 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N 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5浮力: F 浮= ?gV 排 6压力: F= PS = ?ghs 7万有引力: F 引 =G 2 2 1r m m 8库仑力: F=K 2 2 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9电场力: F 电=q E =q d 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 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 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 13电阻定律B 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①动量定理B ②动能定理B 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