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事故的基本概念

安全与事故的基本概念
安全与事故的基本概念

安全与事故的基本概念

〔摘要〕事故是随机事件,很难预测。但事故也有它的规律,掌握了事故规律就有可能控制和预防事故。安全的对立面不是事故,而是风险。建立安全理念,培养安全意识,才能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

〔关键词〕安全安全意识事故

安全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人们追求绝对安全。事故是人们最不愿发生的事,人们追求零事故。但事故总在人们的上述追求过程中不断发生。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事故。没有绝对安全。我们只能让事故的风险趋近于零,也就是尽可能预防事故,或把事故的后果减至最小。

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认识事故的规律和事故与安全的关系,就好像医生治病,只有了解病人疾病,正确诊断,才能有效治疗和预防疾病。

1 事故的基本概念

1.1 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的事件的统称,通常会使系统的正常运行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一个能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其组成部分是各个子系统。

系统,大到整个宇宙,或一个城市,或一座工厂(如发电厂),或一个车间乃至某个生产线,小到如工人用钉锤钉钉子。

1.2 事故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

每个系统都有它一定的功能。当系统发生事故时,通常会使系统的运行中断或其功能受到影响。例如,钉钉子的工人不小心把钉捶打在自己的手上,会暂停钉钉子,甚至手部受伤。又如,1998年海南三亚某220 kV变电站,因人员违章作业造成主变跳闸,事发后未向中调如实汇报;随后雷击线路发生接地故障,因主变的退出,三亚地区电网的零序阻抗和零序电流的分布和大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继电保护设置不能正常动作,导致7个110 kV变电站停电,海南南部电网瓦解,三亚市全市停电48 min,波及通什市、保亭县停电,南山电厂甩负荷解列。再如,2002年我国国际航空公司“4.15空难”和北方航空公司“5.7空难”,机毁人亡,当然飞行系统中断。

1.3 事故是意外的突发事件,属于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很难预测,但它也有规律可循,通常遵循“大数定律”。由大量事件统计

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参考价值的规律性结论。如三角形规律、设备故障的浴盆曲线、事故的多发时间、事故的多发作业等。

1.4 事故是一个动态过程,有萌发、发展、突发3个阶段

萌发阶段最重要。在萌发阶段,往往会出现许多征兆,如果此时能被仪表显示并为人所感知,就有可能控制其发展而把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萌发阶段是消除事故的最关键时期。然而约有30%~40%的事故是由于在萌发阶段没有被发现(没有显示或没有被感知)而导致的。当然,事故发展阶段也不失为发掘事故隐患的重要时机,如能及时采取措施,也能阻止事故的发生。

1.5 事故的发生有它的必然性

任何系统只要存在不安全因素,且未予消除或控制,迟早会发生事故。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内潜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

不安全因素包括:硬件的缺陷(如没有发现的设计缺陷、材质缺陷、老化、磨损等),操作规程缺陷,以及常常被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操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安全素养方面的缺陷。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许多人的操作由计算机替代或参与,又带来了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问题。上述种种不安全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就会导致事故。如果及时发现并设法消除了不安全因素,事故就不可能发生。

2 事故发生的统计规律

下面都是对大量事故(或异常事件)分析统计得出的统计规律,但它们也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或自然规律,对预防事故很有参考价值。

2.1 三角形规律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利奇(H.W.Heinrich)根据对同一人的大量相似事件的统计分析得出,重伤事故、轻伤事故和无伤害异常事件之比为1:29:300。从这个比例中,可以看出,全部事件中有0.3%导致重伤,8.8%导致轻伤,90.9%无伤害后果。

这个比例的具体数据并不重要,其数值可以因工种、人员、作业环境等不同而异。美国安全工作者博得(F.B.B ird, Jr)对297家公司里的21种不同作业近200万个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事件、轻伤和财产损失事件和无后果异常事件的比例为1:40:600。有些简单的手工劳动,重伤的比例通常较小,但高处作业、带电作业的重伤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种三角形规律告诉我们,极少量的严重事故总是和大量的异常事件有某种内在

联系。例如,有人经常违章操作,虽然大多数违章操作不导致事故,但若任其发展而不纠正,就必然会导致严重事故。正如国外某客车加油站的一个工作人员,他经常违规在为客车加油时抽烟,曾经多次把烟头或烟灰掉在油管附近,结果有一次导致客车加油时起火而车毁人亡。当然,我们也不能误解为“总要异常事件发生到相当数量之后才会产生事故”,而应及时消除产生异常事件的因素,不让它导致事故。一定要记住:事故是随机事件,“防微杜渐”是三角形规律告诉我们的预防事故最重要的手段。

三角形规律自50年代提出以来,受到安全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有人称他为海因利奇法则。其意义并不在于具体的数值1:29:300,而在于指导人们:要消除重伤事故,必须从消除大量的无伤害事件着手。最近人们在分析“4.15空难”和“5.7空难”等事故时,也提到应该用此规律,从平时消除大量的无伤害事件来防止类似的重大事故。

2.2 设备故障的浴盆曲线

系统发生事故的原因有的是由于设备(硬件方面)的故障或失效。设备失效率随时间的分布如图1所示。

在“早期失效”阶段,其失效率随时间迅速下降。通常是因为在设备调试阶段,把设备的缺陷暴露出来,及时加以解决。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设备调试阶段并不一定能全部暴露缺陷,象发电厂主设备一般要经历一个大修期。此后,是失效率趋于常数的阶段,称为“随机失效期”,这是设备的主要工作时期,也是它的有效寿期。此时,随机失效将在什么时间发生是很难预料的。只能通过分析计算,估算出此时产生随机失效的概率。接下来是“耗损失效期”或“老化失效期”,此时,失效率又迅速上升。如果及时更换老化磨损的零件,有可能使失效率下降,而延长系统的有效寿期。然而,对于重要设备,任意延长有效寿期意味着大的事故风险,应该慎重处理。

2.3 事故的多发时间

2.3.1 节假日及其前后这时,操作人员思想受干扰多,工作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2.3.2 交接班前后交接班前后的一个邻近时间段,有人称之为“注意力低峰”。交班者注意力放松,接班者还未完全进入“角色”。有时在交班前,为了赶在下班前完成某项任务,草草收尾,因而遗漏某个操作或有意违规,以达到加快完成任务的目的。结果导致严重的事故,甚至把集体艰苦奋斗多年的事业毁于一旦。在交接班前后,不但容易出现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由于不易做到指挥统一,协调一致,还可能扩大事故。此种血泪教训,国内外都有过。

2.3.3 凌晨04:00~06:00国外核电厂异常事件(包括事故)按时间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异常事件的发生率在凌晨04:00~06:00出现峰值。通常人在凌晨是最发困的时候,思想较难集中。

2.3.4 事故多发季节

触电事故多发生在夏季。雷击事故多发生在春夏之交雷雨季节。火灾事故多发生在秋冬季。

2.4 事故的多发作业

(1) 高处作业,高层建筑,架桥,大型设备吊装;

(2) 地下作业,煤矿井下,地下隧道作业等;

(3) 带电作业,常因违规操作而触电伤、亡;

(4) 高速转动作业,例如高速车床;

(5) 有污染的作业,例如,在高噪声、含有毒物质、有放射性物质的环境下作业;

(6) 在交叉路口、陡坡、急转弯、闹市区行车。雾天行车或飞机航行;

(7) 复杂操作,如飞机起飞、着陆过程,在航空事故中大部分发生在这个阶段。

(8) 单调的监控作业。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许多手工操作由机器完成,人们只起监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机器是正常运行,人的工作负荷很小,但又不能离开作业区域或做其他事情。此时非常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以致对突然发生的异常工况失去感知能力而导致事故。这种形似安详的作业存在着事故风险,正日益明显,并受到重视。

2.5 事故容易发生在人处于自己生物节律的临界期或低潮期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从出生那天起,其体力、情绪和智力就开始分别以23 d、28 d、33 d的周期从“高潮期—临界期—低潮期—高潮期……”的顺序,循环往复,各按正弦曲线变化,直至生命结束。人的行为受这3种生物节律的影响。在高潮期,人处于相应的良好状态,表现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心情愉快,情绪高昂,思维敏捷,记忆力好。在低潮期,人则处于较差状态。生物节律曲线与时间轴相交的前后2~3 d为“临界期”,人处于此时,其体力、情绪和智力正在变化过渡之中,是最不稳定的时期,机体各方面协调性差,最易出差错而导致事故。

根据瑞典学者施唯恩对1 000例车祸统计分析的结果,事故发生在肇事者生物节律临界期的是非临界期的11倍。原联邦德国农业机械部对497件事故统计分析发现,

发生在肇事者生物节律临界期的占97.8%。我国邯郸钢铁总厂对1973~1986年的13 a 中发生的174件事故分析统计,结果显示:66%发生在当事人的生物节律临界期。上海铁合金厂的安全技术科对105件工伤事故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有63.8%事故的当事人处于其生物节律的临界期和低潮期。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应用此规律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人的生物节律是统计规律,对每个个人并不一定如此;其次,外界刺激(如,当事人在心理上或生理上受到强烈打击或大喜大悲)本身,对事故发生的影响也许更大;同时,也正由于人体生物节律而扩大或缩小了这种影响。

2.6 事故发生率随时间的变化往往呈波动性

在一段较长时间的低事故率之后,常常会出现一个高事故率时期,或出现一次特大事故。例如,中国民航,近50 a来3~5 a为一个短期波动;至2001年初,曾连续安全飞行18个月无事故,是近10 a来最长的安全周期;但2002年4,5两月连续发生两起特大空难。其他行业也有类似情况。出现这种波动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从上到下的麻痹松懈情绪。

3 安全的基本概念

3.1 安全的定义

尽管有各种各样关于安全的定义和理解,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应给安全作如下定义:安全是指任何一个工作中的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使事故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这样一种状态。

3.2 系统安全概念

安全是指整个系统的安全,不是单指系统中某台机器、某个操作者、或某种环境的安全。

传统安全概念往往把事故原因主要归结为操作人员疏忽大意,操作失误,认为只要提高操作人员的警惕性和技术水平,就可以避免或大大减少事故。这确实抓住了事情的关键。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个体手工劳动中尤其如此。但在工业生产日趋复杂化、技术化的今天,情况就不完全如此了。现代生产系统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但与系统中人、机、环境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更与人、机、环境之间的匹配情况有关,有时后者甚至起更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人机界面不符合人因工程学原则,例如机器运转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超出了人们的生理、心理限制,那么,即使机器本身是可靠的,操

作人员素质也是好的,系统运行时仍然可能发生事故。

3.3 安全的对立面是风险,不是事故

把不出事故与安全等同起来是不严格的。安全和风险是系统状态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安全应该用风险来度量,风险越小越安全,反之,越不安全。风险是一个概率,最简单的表示式是:

R=F×S

其中,R是风险,F是事故发生的频率,S是该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可见,风险大小取决于事故发生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2个因素。不能只把事故的多少作为衡量安全的标准。不能因为某段时间内(即使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事故,就认为是安全的了。事故发生频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后其后果很严重的情况,与后果不很严重但发生频率很高的情况,两者的风险是相当的,都应当引起重视。人们往往关注频率很小而后果严重的事故,而忽视频率高而后果不严重或不显见的异常事件。这是一种概念上的误区,它常常给工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例如,习惯性违章,往往屡纠不止,就是因为这些违章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严重后果或其后果不易被认识所致。

3.4 安全是可以量化的

风险是概率,有具体数值。因而,安全水平也可以量化,可用风险值来度量。这样,系统内各种不安全因素之间就有了可比性。例如,设备故障的风险,操作人员失误的风险,都可以计算出来,那么,它们之间就可以相互比较。这是安全决策的需要,也是人们对安全认识的深化。当风险值可以被人们接受时,就认为是安全的。那种认为安全无法量化的观点是错误的。

3.5 可接受的风险值

系统中操作人员能接受、公共也认可的风险值是可接受的风险值,它不是个人主观臆断而是受当时的客观条件限制的。这些条件包括:时间、成本、当时的科技水平、人们对安全的需要程度等。不同时代、不同系统、不同作业、不同人员可接受的风险值是不同的。在特殊情况下(如战争、天灾、特殊需要)可以提高可接受的风险值,但不能影响系统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应尽量设法降低可接受的风险值,但也不可脱离现实的可能性。

3.6 系统的风险是动态的

系统中的机(设备、工具等)的性能由于老化、磨损、更新等因素而变化,有时可因设备老化而增加事故的风险,也可因更新设备和添置防误装置而降低事故的风险。环境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也可能有变化。操作者生理、心理等变化对系统的影响更大,有时可因人失误而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有时也可因人及时控制而使事故不发生或不发展。因此,始终把风险值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是安全工作者的任务。

4 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决定人的安全行为,安全生产需要培育良好的安全意识。

4.1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人的需要有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如对食物、空气等的需要。安全需要:人希望有一个安全有序、可以预测的环境,有稳定的生活,否则,就会产生一种威胁感和恐惧感。社交需要:人需要友谊、家庭、团体的支持。尊重需要:需要自尊和被他人所尊重,包括名誉、地位等。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成为所期望的人物,促使实现自己的潜能,追求事业成功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一般讲,只有满足了基本需要才有后面3种需要,但对某些人或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他可以为实现后面的需要而牺牲基本需要。对安全的需要程度也因人因时而异。在原始社会,人对安全的需要很低,为了生存甚至可以冒很大伤亡风险,去与人或自然搏斗。随着社会进步,人逐渐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生产,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的确是工作环境比以往安全,人在工作中伤亡的风险大大减少,但另一方面这种“道是安全却风险”的环境存在着各种潜在风险。人对安全的需要不仅是不受伤亡威胁,还要求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这种安全需要是符合人的正常需要也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应该予以支持。即使同一时代,不同人的安全需要也是不同的。有的人追求刺激,急于求成,他们对安全的需要很低,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这种安全需要观值得探讨。个人的安全需要应该不违背他人的和企业的安全需要。

个人的安全需要还与个人的兴趣有关。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往往愿意承受较大的风险,也就是降低对安全的需要。这种安全需要观也值得重视,因为它容易导致盲目的冒险和无谋的奋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种理论只是就个人需要来分析的。事实上,人或个人作为系统中的一部分,

他必须服从系统的客观安全需要。近年来,我国一些工业企业也开始认可这种理论,并应用于实践。陕西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把“安全需要”列为人最基本的需要,以此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也已经取得很好效果。该公司连续10 a死亡事故为零,千人负伤率逐年下降6%。

4.2 安全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的社会发展程度。它又是一个时代普遍认同并追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重视安全,尊重生命,遵章守纪是先进文化的体现;反之,忽视安全,轻视生命,违规违纪是落后文化的表现。在我国核工业界、航空工业界和电力工业界都特别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把它作为“安全文化”的核心。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的态度体现了企业和个人的安全文化素质。

但是,安全文化决不只是抽象的概念,它也是具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要求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对本单位安全作出承诺,保证把安全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并且,这种承诺应为全体员工所了解、所接受。

(2) 建立职责分明、接口明确的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各种规程、制度等。

(3) 保证提供安全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特别要保证经常的安全培训。

(4) 每个员工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态度。要提倡善于思索的工作态度,遵章守纪的工作作风,相互沟通的工作习惯。

4.3 安全是权利也是义务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求安全,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有权利拥有安全。作为企业领导应尊重每个职工的安全权利。但是保证安全也是每个员工的义务,不光是领导者的责任。不是“要我安全生产”,而是“我要安全生产”。

4.4 安全是一种道德

安全靠科技进步,靠经济基础,更依赖人们的安全道德。人人都应把企业的安全放在首位。不能因为贪图自己一时方便和省力而影响生产系统的安全,甚至影响整个企业的安全。当自身的安全与集体安全或他人安全发生矛盾时,应该把自己的安全需要服从于集体的或他人的安全需要。

4.5 安全就是效益

安全需要经济基础,需要投入。有人把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监管、增设安全设施等所需要的费用都纳入消耗资金,有人则把它作为生产投资,这反映了2种不同的安

全意识。

人们习惯于计算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却不太认真计算事故率下降带来的财富。“安全就是效益”被看作是一句口号,似乎只是说说而已。有人把安全管理人员看成是非生产人员,认为他们不创造效益,这也反映出安全意识上存在的缺陷。

安全无止境,事故能预防,关键在于认真研究、实践、总结。(安全文化网)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通用 版)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等基本概念 1.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职业安全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

安全的基本概念

安全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事故、事故隐患? 2.什么是危险(风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3.什么是安全、本质安全? 4.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5.什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 1.什么是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风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国际劳工组织对职业事故定义:“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 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定义:“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 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事故隐患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 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 而“患”字则体现了不好的状况。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 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危险(风险) 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 性的结合给出。 即:R = f(F,C) 式中: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 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这是客观存在的) ?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企业一般 称重大风险源)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 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

论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 1、事故频发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2、事故遭遇倾向 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 倾向。 理解:事故频发倾向侧重于容易发生事故的个人;事故遭遇倾向在关注到个人在事故中的定位的同时,也认为事故与生产作业条件有关。事故频发倾向的优点是在事故的预防中能从人出发,但同时这也是它的局限性,它忽略了人与生产环境的统一;事故遭遇倾向就注意到了这点,但是,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因此,事故频发倾向论事实上已被排除在事故致因理论当代论坛之外。但是在生活中,有的人的性格品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工作的责任心和细心程度,个别粗心乃至工作态度随便的人,还是容易在工作时发生事故。所以,我觉得这一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事故因果论 1、因果继承原则 事故现象的发生与其原因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与“果”有继承性,因果是多层次相继发生。事故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有物与人的原因。间接原因有技术、教育、精神、管理、社会及历史原因。 2、事故因果类型 (1)集中型:几个原因各自独立共同导致某一事故发生,即多种原因在同一时序共同造成一个事故后果

(2)连锁型:某一原因要素促成下一个要素发生,下一要素再形成更下一要素发生,因果相继发生的事故 (3)复合型: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成伤亡后果 3、起因物和施害物 起因物:造成事故现象起源的机械、装置、天然或人工物件、环境物等 施害物:直接造成事故而加害于人的物质 4、事故因果连锁论 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发生的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海因里希把工业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即: ①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④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5、关于多米诺骨牌事故新模型 可用多米诺骨牌原理来阐述一种可防止的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故在一定顺序下发生的结果。按因果顺序,伤亡事故的五因素: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促成人为的过失,人为的过失又造成了不安全动作或机械、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1 风险和风险量的基本概念 (1)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而言,风险是指可能出现的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风险是随机的,比如:工程项目风险产生的随机性;风险活动开展和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在风险活动持续时间内风险损失的随机性,若不加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将会扩大,甚至引起整个工程的中断或报废。 (2)风险量指的是不确定(这里的不确定性是指实现项目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真实意义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对可能的情况无法估计其可能性,;例如战争、金融风暴、政治动荡、陨石撞击等,这类风险是无法管理的。)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发生的概率。若某个可能发生的事件其可能的损失程度和发生的概率都很大,则其风险量就很大,如图31中的风险区A。 (3)风险可能的损失程度和发生的概率是要就经过评估的。若某事件经过风险评估,它处于风险区A,则应采取措施,降低其概率,即使它移位至风险区B;或采取措施降低其损失量,即使它移位至风险区C。风险区B和C的事件则应采取措施,使其移位至风险区D。 2 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类型 (1)组织风险

●设计人员和工程监理工程师的能力;●承包商管理人员和一般技工的能力;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损失控制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历和能力等。 (2)经济与管理风险 ●工程资金供应条件;●合同风险;●现场与公用防火设施的可用性及其数量;●事故防范措施和计划;●人身安全控制计划;●信息安全控制计划等。 (3)工程环境风险●自然灾害;●岩土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气象条件;●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因素等。 (4)技术风险●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方案;●工程物资;●工程机械等。 3 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1)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为了达到一个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对组织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其采取的方法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的法规的要求。 风险管理包括策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2)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如下: ●风险辨识,分析存在哪些风险,哪些是可以控制、转移的个别风险,那些是不能控制、转移的系统风险;●风险分析,对各种风险衡量其风险量;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第一节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安全的基本概念 1、安全的定义 通常中文中,“安”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适、稳定等,即“无危则安”。《辞海》对“安”字的第一个释义就是“安全”; “全”指完满,完整,无残缺,没有伤害,谓之“无缺则全”。这里,全是因,安是果,由全而安。 多数专家认为,安全通常指各种事物对人或对人的身心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正常、顺利的状态。即安全与否是从人的身心需求的角度或着眼点提出来的,是针对人和人的身体而言的,当然健康也就属于安全范畴。对于与人的身心存在状态无关的事物来说,根本不存在安全与否的问题。所以,安全首先是指外界不利因素(或称环境因素)作用下,使人的身体免受伤害或威胁,使人的心理不感到恐慌、害怕,使人能够健康、舒适、高效的进行各种活动的存在状态。另外,还包括人能够健康、舒适、高效的进行各种活动的客观保障条件。因此书中对安全的科学概念概括为: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 狭义的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技术安全。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等等。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换言之,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这是把人的存在状况和事物的保障条件有机结合的科学概念。 2、狭义安全和广义安全。 广义安全。即大安全。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了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3、现实中安全问题的划分 从专业和行业领域角度划分可分为:生产安全、国家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医药医疗安全、职业劳动保护安全、网络安全、经济安全、人口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主要是外来文化侵略)、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社会保障等。 从对象来划分有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安全、文物安全等。 4、安全度(安全量) “安全度”是一个表示安全程度的概念,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用各自标准来衡量,就构成安全度的概念。表达的是主体免于危险的程度。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制定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从数量上来刻划安全度,但我们却可以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对安全度作一定的质的描述。例如主体是完全免于威胁,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免于威胁,还是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或者是已经受到具体的内外侵害,这其实就表现了安全的不同程度,即不同的安全度。 二、人类对安全的认识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地探索,有探索就有盲区、就有无知,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安全的含义不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而且人类对安全的认识长期落后于对生产的认识。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93272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1.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如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说法。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安全是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伤害的状态。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危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就可认为是安全的。 2.安全生产 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 3.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4.本质安全 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失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本质安全具体包括失误和故障两方面安全功能。这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1)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广义的本质安全(企业本质安全)是指企业以本质安全为目标,科学控制物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主要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本质安全。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管理,要求企业从与事故相关联的管理、人员、工艺设备和环境四各方面,制订严格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建立科学、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 1.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 assessment):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情况交流(risk communication):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一、事故相关基本概念二、事故预防事故预防理论防止事故,首先必须弄清事故发生和控制原理,即事故预防原理。所谓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理论体系。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事故相关基本概念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Safety)安全是免遭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一个组织,经过风险评价,确定了不可接受风险,那么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风险降至可允许的程度,使得人们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事故相关基本概念危险(Danger 作为安全的对立面,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危险与安全一样,也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是一种连续型的过程状态。危险包含了尚未为人所认识的,以及虽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为人所控制的各种隐患。同时,危险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发生外在表现出来的事故结果。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风险(Risk)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事故. 事故是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事件是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情况。事故是意外事件,事件包括事故。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隐患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

于认识上的局限,而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一些行为)或一种状态(一些状态)或二者的结合。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隐患一旦被识别,就要予以消除。对于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立即消除的隐患,要采取措施降低其危险性或延缓危险性增长的速度,减少其被触发的“几率”。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香蕉皮的故事某人在大街上扔了一支香蕉皮,接下来发生一系列事情,请判断:哪些是事件,哪些是事故? A(年轻人):一步跨过了; B (中年人):踩了一脚,险些摔倒; C(醉汉):提着酒瓶,踩了一脚后摔倒,打碎了酒瓶; D(残疾人):摔了一跤,划伤了手,还撕破了裤子; E(老年人):跌倒后,摔断了腿。一、可能预防的原则该原理主要是要表明: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有原因的;要想防止事故发生,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作为人祸的事故,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事故是可能预防的。一、可能预防的原则过去的事故对策中多倾向于采取事后对策。例如作为火灾、爆炸的对策有:建筑物的防火结构,限制危险物贮存数量、安全距离、防爆墙、防油堤等,以便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害;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灭火设备筹,以便早期发现、扑灭火灾;设立避难设施、急救设施等,以便在灾害已经扩大之后作紧急处理。即使这些事后对策完全实施,也不一定能够使火灾和爆炸防患于未然。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妥善管理发生源和危险物质是必需的,而且通过这些妥善管理是可能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的。当然为防备万一,采取充分的事后对策也是必要的。但是,防止灾害

事故预警基础学习知识知识

第一节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 大纲要求: 一、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 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 三、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 建立预警机制及其有关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事故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 预警: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由四部分组成:1)监测系统;2)预警信息系统;3)预警评价指标系统;4)预测评价系统。 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了解)P111 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

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特点:5个 (一)快速性。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 (二)准确性。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 (三)公开性。即事故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公开影响事故发生的各种信息一是有利于社会监督,二是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 (四)完备性。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 (五)连贯性。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 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4个(了解) 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实行事故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全面性原则 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各个领域的异常情况,尽最大努力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预警操作系统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doc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等基本概念 1.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职业安全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所有措施、活动和事物。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基本概念 1.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统计中,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 2.事故隐患 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 3.危险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危险度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二元函数,是两者的结合。) 4.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5.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下式≥1,就是重大危险源。 式中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 Qi—物质i的临界量; 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说明:危险物品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安全基本概念

安全基本概念 安全是什么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说法;安全的英文为safety,译作健康与平安之意;《韦氏大辞典》对安全的定义为:“没有伤害、损失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生产安全,是指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环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俗的说就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种模糊数学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是,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 本质安全是什么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故障安全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本身所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中“预防为主”方针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

什么是事故 事故广义的解释为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从这个解释中可以看出,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结果。 什么是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泛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凭着对事故发生与预防规律的认识,可制定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的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如果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这些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就可能发生事故。 事故隐患分类非常复杂,它与事故分类有着密切关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类。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和其他类隐患等。 什么是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出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什么是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例如,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就是危险源。又如,原油储罐的呼吸阀已经损坏,储罐储存了原油后,有可能因呼吸阀损坏而发生事故,因此,损坏的原油储罐呼吸阀就是危险源。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是指树立观念、明确认识; ▲预防为主是指行为方式方法; ▲综合治理是指要求用系统安全的理念,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即综合利用科技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企业管理、监管体制、社会监督以及事故责任追究、违法违纪查处等方面人手,解决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

最新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精品文档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一、基本概念 1、安全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设施或财产损失的状况。也就是指人员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要保证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业安全就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杜绝违章行为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2、事故就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就是以人为主体与能量系统关联中突发的与人的期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也就是说事故就是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3、伤亡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4、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5、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6、危险源就是危险的根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电能、有毒化学物质等。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实效故障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为失误和环境破坏因素。 7、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祸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二、安全帽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1、安全帽的防护作用①防止物体打击伤害②防止高处坠落伤害头部③防止机械性损伤 ④防止污染毛发伤害 2、使用注意事项①要有下颌带和后帽箍并拴系牢固以防止帽子滑落或碰掉。②热塑性安全帽可用清水冲洗不得用热水浸泡不能放在暖气片上、火炉上烘烤以防止帽体变形。 ③安全帽使用超过规定的期限值或受过较严重的冲击以后虽然看不到帽体的裂纹也应予以更换。一般塑料安全帽的使用期限为3年。④佩戴前应检查各种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绳带是否系紧等确认各部件完好后方可使用。 三、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 1、安全色包括四种颜色红、黄、蓝、绿。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禁止、停止或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红色的标记。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2、安全色的对比色对比色有黑白两种颜色黄色安全色的对比色为黑色红、蓝、绿安全色的对比色均为白色。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和公共信息标志。白色则作为安全标志中红、蓝、绿色安全色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几何图形及安全通道、交通的标线及铁路站台的安全线等。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表示禁止通行禁止跨越等用于公路交通等方面的防护栏及隔离墩等。 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表示特别注意。蓝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用于指示方向多为交通指导性导向标示。 3、安全线用以划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分界线安全线用白色宽度不小于60mm。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四、作业现场的基本安全知识 1、什么是违章指挥违章指挥就是指违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

事故处理原则及方法

事故处理原则及方法 一、电力系统事故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事故是指电力系统设备故障或人员工作失误,影响电能供应数量或质量并超过规定范围的事件。引起电力系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自然灾害、设备缺陷、管理维护不当、检修质量不好、外力破坏、运行方式不合理、继电保护误动和人员工作失误等等。 按照事故范围,可将事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事故,另一类是局部事故。局部性事故是由于电力系统内个别元件发生故障,使系统内的频率,电压和潮流分布发生变化有时使局部系统发生震荡现象,这类事故使部分用户受到影响。系统性事故是由于电力系统失去了电源,如主要送电线路跳闸,主要发电厂全停等,使电力系统的频率,电压严重下降或使稳定破坏。此类事故影响很大,常常使电力系统的大部分发电厂解列,大量用户停电。 按事故原因可分变电事故和系统事故。变电事故包括误操作,保护误动、拒动,绝缘不良,所用电中断,直流中断,断路器故障、爆炸,短路,内部过电压,污闪,雷击,检修返工延期等;系统事故包括稳定破坏,系统解列,低频率,低(高)电压,误凋度,保护误动、拒动,通信失灵,远动故障等。 对于事故,应以预防为主,加强正常运行监督,及时消除缺陷,落实各种反事故措施,加强技术培训,进行反事故演习,提高处理事故的应变水平。

二、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情况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情况有:变压器过负荷、油温过高、轻瓦斯动作、冷却器故障或启动;断路器SF6气压异常和操作机构的液压、气压异常或弹簧未储能;直流电压过高或过低、保险熔断、绝缘监察装置动作;交流电压断线、绝缘监察装置动作;自动装置动作;事故照明切换装置动作等。 三、事故处理的原则 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运行人员在上级值班调度员的指挥下处理事故,并做到如下几点: 1、迅速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的根源,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 2、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持正常设备的运行和对重要用户及厂用电的正常供电。 3、电网解列后要尽快恢复并列运行。 4、尽快恢复对已停电的地区或用户供电。 5、调整并恢复正常电网运行方式。 四、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1.记录时间,解除音响,检查表计指示和保护、自动装置及信号动作情况;检查动作和失电设备情况。若站用电失去,夜间可合上事故照明。在检查设备损害情况时,需要触及设备的导体部分或虽不触及其导体部分,但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必须将设备改为检修状态后,方可进行。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电力安全生产基本常识(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电力安全生产基本常识(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生产基本概念电力安全生产基本常 识(标准版) 1.安全与安全生产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认为,安全是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伤害的状态。系统工程中认为,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危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就可认为是安全的。 根据现代系统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是指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2.安全生产管理

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 3.危险、危险度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

风险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章风险的概念和性质分析 第一节风险的定义和相关概念辨析 风险是一个非常常用、宽泛的词汇,对于风险的定义,无论是业界还是理论界、国内还是国外,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共识的共识”。尽管普遍认为风险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任何管理都必须首先明确管理的对象,风险管理也是如此,加之风险是金融甚至所有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对风险概念的明确成为关于风险理论问题探讨的首要问题。国内外与风险相关的教科书,如金融学、投资学、银行管理、保险、审计等,大多在承认风险缺乏统一定义之后提出各自的风险定义版本。综合分析这些定义版本,目前国内外金融理论界对风险的解释或界定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 2.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 3.风险是结果对期望的偏离; 4.风险是导致损失的变化; 5.风险是受伤害或损失的危险。 上述对风险的解释可以说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风险的某些内在特性。这些解释主要涉及到不确定性、损失、可能性、波动性(即对期望的偏离)和危险等概念。本节并不提出新的风险定义版本,而是通过对这些概念与风险概念的关系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风险的本质和内在特性。 一、风险与不确定性(Uncertainty) 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是理论界关于风险概念界定的争论焦点之一。一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没有本质的区别,上述第一种观点就是如此。1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将不确定性直观地理解为事件发生的最终结果的多种可能状态,即确定性的反意,尽管这些可能状态的数量及其可能程度可以(也许不可以)根据经验知识或历史数据事前进行估计,但事件的最终结果呈现出何种状态是不能事前准确预知的。这种将风险等同于不确定性的定义与将风险等同于变化的定义是一致的。2根据能否事前估计事件最终结果可能状态的数量和可能程度,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衡量的不确定性。 1参见William F. Sharpe, Gordon J. Alexander, Feffrey V. Bailey, Investments, Fif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995,p1021. 2例如,Lawrence Galitz, Financial Engineering, Revised Version, FT PITAMAN Publishing, 1995, p5-7.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安全管理基本概念 一、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如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说法。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安全是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伤害的状态。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都包含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危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就可认为是安全的,如图1–1所示。 图1–1 安全与危险的相对性 二、安全生产 《辞海》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施(从事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作业)阶段,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职业健康,保障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行为的总称。 三、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企业生产 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项方针、原则和要求。

金融风险的基本概念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 1.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所有人类活动都具有的内在属性,本身并无好坏 之分,表现为中性)。 二、金融风险的特点 1.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 2.金融风险的客观性:金融风险由客观事物自身产生、不以人的好恶而独立存在 3.金融风险的主观性:主观性风险是指主要由于人们主观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而导致的风险 4.金融风险的叠加性和累积性:风险叠加性是指同一时点上的风险因素会交织在一起,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协同作用,将风险放大。风险累 积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会因正反馈作用而不断积累 变大,当积累到爆发的临界点后,风险将发生质的变化,并 有可能导致严重损失 5.金融风险中的消极性与积极性并存:金融风险是金融市场创新和充满活力的源泉 三、金融风险的来源分析 风险暴露:是指那部分在金融活动中未来收益有可能受金融变量变动影响的资产组合的资金

头寸。 金融风险来源于—— 风险暴露以及影响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金融变量变动的不确定性 ●风险暴露可以大体反映金融活动中存在金融风险的部位及其受金融风险影响的程度 ●没有风险暴露就没有风险,也就无所谓金融风险 ●风险暴露反映的是风险资产目前所处的一种状态,而风险是一种可能性 ●不确定性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不确定性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外在不确定性产生系统风险,内在不确定性产生非系统风险 四、金融风险的经济结果分析 1.金融风险可能会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损失 2.金融风险影响着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3.金融风险增大了交易和经营管理成本 4.金融风险可能会降低部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 5.金融风险可能会引起一国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的下降 6.金融风险影响着一国的国际收支 7.金融风险可能会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生产水平下降,甚至引起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对经济产生严重破坏 8.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产生重大影响 五、金融风险与未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监管资本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未预期损失:是金融机构一定条件下(即置信水平)最大损失值超过平均损失值的部分。经济资本:又叫“风险资本”,是指金融机构用来弥补非预期损失所需的资本。 监管资本:是指监管部门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而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备足的资本。 ●监管资本反映了监管部门对当地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状况的估计、判断和态度,

安全科学基本概念

安全科学基本概念 安全(Safety)绝对安全观——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绝对安全观在现实生产系统中是不存在的,它是安全的一种极端理想的状态。由于绝对安全观过分强调安全的绝对性,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产生了与其相对应的人们现在普遍接受的相对安全观。相对安全观——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安全就是被判断为不超过允许极限的危险性,也就是指没有受到损害的危险或损害概率低的通用术语”“所谓安全系指判明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安全是在具有一定危险性条件下的状态,安全并非绝对无事故;·事故与安全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在安全与不安全这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现;·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这里所讨论的安全是指生产领域中的安全问题,既不涉及军事或社会意义的安全与保安,也不涉及与疾病有关的安全;·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构成安全问题的矛盾双方是安全与危险,而非安全与事故。因此,衡量一个生产系统是否安全,不应仅仅依靠事故指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产领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系统是否安全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综上所述,安全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能将人或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亦即,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

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危险(Danger)作为安全的对立面,可以将危险定义为: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危险与安全一样,也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是一种连续型的过程状态。危险包含了尚未为人所认识的,以及虽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为人所控制的各种隐患。同时,危险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发生外在表现出来的事故结果。风险(Risk)·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 1.把风险看成是一个系统内有害事件或非正常事件出现可能性的量度;2.把风险定义为发生一次事故的后果大小与该事故出现概率的乘积。·一般意义上的风险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R=f(p,c)为简单起见,大多数文献中将风险表达为概率与后果的乘积R=p×c安全性(SafetyProperty)·从系统的安全性能讲,安全性为衡量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与安全性对立的概念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指标—风险(又叫危险性)。·假定系统的安全性为S,危险性为R,则S=1-R。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Reliability)——系统或元件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