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关系
朝鲜半岛核问题对中朝关系的影响研究

朝鲜半岛核问题对中朝关系的影响研究随着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愈发严峻,中朝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朝鲜半岛核问题在长期困扰着国际社会,不仅关系到半岛地区的安全稳定,也牵扯到中朝两国的关系发展。
本文将围绕着朝鲜半岛核问题对中朝关系的影响展开探究。
一、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背景朝鲜半岛核问题是指朝鲜不断开展核武器项目所引发的半岛安全的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朝鲜就开始在核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到2006年已经进行了三次核试验。
这些行动不仅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质疑,也使得朝鲜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
受到制约的朝鲜为了确保国家安全,不断加强核威慑力量的建设,这也导致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朝鲜半岛核问题。
二、朝鲜半岛核问题对中朝关系的影响1.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持续导致了朝鲜地域上的战略重心发生变化。
中国与朝鲜同为邻国,而朝鲜半岛核问题不断扰乱了整个地区的国际秩序和安全。
因此,朝鲜半岛核问题直接影响到中朝两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的合作。
另外,朝鲜核问题的严重性也引起了韩国和日本的不安,其在地缘政治关系上的体现也就更为显著。
2.对中朝贸易的影响朝鲜半岛核问题使得中朝贸易的状况遭到了巨大波动。
在朝鲜半岛问题爆发以前,中朝经济之间的联系紧密。
相比之下,在发生朝核危机之后,中国与朝鲜之间的贸易关系就日益恶化。
中朝贸易的实时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朝贸易额徘徊在220000万美元的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70%。
3.对经济合作的影响朝鲜半岛核问题对中朝经济合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朝两国在经济上的合作是建立在友好互相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出现导致中朝之间的信任关系受到了挑战。
同时,朝鲜半岛核问题使得中朝之间的经济合作受到了限制和制约,中国也必须在经济援助、贸易、能源、科技等多个领域谨慎行事。
三、中朝关系的缓和1.战略对话的开展中国在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时始终是推动通过战略对话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当朝鲜采取暴力行动时,中国也力图减轻半岛上的紧张局势。
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古代中朝关系

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古代中朝关系中国和朝鲜历史上的渊源自古以来,中国和朝鲜半岛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的西周时期,朝鲜半岛属于中国的一个属国。
在汉代,中国一直对朝鲜半岛进行统治和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朝之间的关系多次发生了变化。
但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朝之间的互动都是邦交好友的典范。
中国和朝鲜在历史上进行了很多文化、经济上的交流,这些交流也对中朝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汉代时,中朝之间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当时中国许多思想家和文人都到朝鲜半岛求学。
其中,李陵和儒生徐干等人就是著名的例子。
在唐朝时,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更是达到了顶峰。
朝鲜高丽王朝与唐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官方交往,这使得中朝之间的文化影响更加深远。
中朝之间的关系在明朝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朝之间的关系在明朝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此时期,随着中国的国力逐渐衰落,中朝之间的关系开始呈现出紧张的态势。
明朝时期,中国的统治者经常对朝鲜进行贸易和其他方面的压制,这也导致中朝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朝鲜王朝为了保护本国的独立和自主,开始寻求其他大国的保护。
在中国国内不稳定时期,朝鲜王朝开始向其他大国求助。
其首选的大国就是明朝的宿敌——明朝之外最强大的国家——满洲。
这导致了中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中国在1876年的甲午战争中战败给了日本,这导致了中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中国开始往往集中力量进行内部变革,而忽视外交。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朝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放缓。
改革开放之后,中朝关系得到了重启在中国创立改革开放政策后,中朝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重要的变化。
中国开始更加关注中朝之间的联系。
此时期,中国与朝鲜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合作。
这促进了中朝之间的发展。
此时期,中国向朝鲜提供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也引发了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
今天,中朝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中国一直关注中朝之间的关系,并希望推动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更好地保护东北亚的安全和稳定。
中朝关系分析

中朝关系分析现代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朝比邻,为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及其人民的利益,关注中朝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有专家说,中国在半岛问题中最大的国家利益就是无核化。
在这个焦点上,中国和世界有惊人的一致。
但朝方恰恰在此事上和整个地球叫板,也让中国彻底蒙羞!首先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给朝核六方恢复会谈谋求解决半岛核危机增添更大阻力;其次给亚洲地区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互动增加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同样不能忽视的是,这种局势已被美日两国利用来以应付朝鲜威胁为借口,加强实际上着眼于遏制中国的军事部署。
在这次事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朝双方公开表示对对方的不满。
金正日拒绝接见赴朝访问的中国副总理和副外长事件后,同时又向来访的美国人表示“中国不可信”。
而中国外交部首席发言人刘建超则在访问韩国首都时公开声称,尽管北京对平壤一再劝告,但“朝鲜不听中国的话,也不听朝鲜自己的话”。
在媒体传出朝鲜伪造美钞和中国人民币的消息之后,中国已经冻结了朝鲜在澳门开设的银行账户。
这些新发生的情况,是中朝关系中从未有过的。
其实,中朝两国尽管还保持着有名无实的盟友称号,它们的相互关系早已是“道不同不相为谋”,面和心不和了。
在中朝两国的相互关系中,朝鲜一贯采取极端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立场,以站在东方反帝最前哨为中国做出牺牲的兄弟国家自居,把中国当作摇钱树,无止境地向北京索求无偿的经济、财政与军事援助。
既然如此,为什么中朝双方还要维系那种貌合神离的表面关系呢?这是出于双方的需要,或者说为客观情势所迫。
从陷于极端国际孤立的平壤方面来看,尽管对中国有所不满,但中国仍然是它所需要依靠的最重要的对象,可以从中国取得数量最多的粮食、能源与其他物资的供应。
从中国方面来看,避免朝鲜半岛重启战火与朝鲜国内因不堪饥荒而发生动乱,是对朝政策的两大根本。
由于中朝友好条约未能修改或废除,又自动延长20年,中国在法律层面上仍是朝鲜的盟国。
一旦朝鲜半岛发生军事冲突,中国就有被迫卷入的可能。
中朝关系

中朝关系最近10年到20年中国对朝鲜政策有一些问题,总是给人一种好像被谁牵着鼻子走感觉。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很大程度历史的神话束缚了我们的头脑,束缚了决策者的头脑。
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神话?——中朝关系是历史上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中朝关系,“中朝传统友谊”、“唇寒齿亡”形容词非常多,如此说法讲了60年,所以至今仍根深蒂固。
对此,我的学生对我介绍说,网上大家对这个问题提出很多疑问:真是兄弟关系?真的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吗?现在怎么凝不到一块去?这需要我们对历史进行深刻分析和深刻检查。
这几年我看了很多材料,试图对中朝关系的历史脉络、外交特征、性质做出判断。
如果我们判断比较准的话,对过去发生过什么事,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过什么事,中国又是怎么处理的,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如果对这个历史过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可能会对今后、现在有一个借鉴作用。
我先从1940年代讲起,之前就不用讲。
中朝关系很古老,到晚清前,朝鲜大多时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后被日本人统治了40年时间(1905-1945年)。
日本人之后是苏联人,自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北朝鲜后一直到1949年苏联撤军,在这4年中基本是苏联人说了算;再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朝鲜战争,中国在朝鲜有很大的发言权,直到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走,朝鲜才真正说了算。
所以朝鲜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很晚,具有自己独立地位的时间很短。
一会儿我给各讲故事就会知道,他想做什么事,一会儿老大哥来了,一会儿老二哥来了,他做的事都不算数,都得重来。
朝鲜现在有一些行为和心态得分析它的历史过程。
在中苏关系边缘的朝鲜在1945-1949年,中国跟朝鲜基本上没有直接的高层关系,因为中国内战,朝鲜支持中国共产党;但在基层,主要是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被苏联占领,朝鲜执行的政策就是苏联政策。
那时苏联对中共是支持的,但又不能公开支持,就通过朝鲜起作用。
比如朝鲜是林彪的仓库、庇护所、转移基地,四野部队跟国民党打仗,打不过往就往两个地方跑:一是朝鲜,二是中国大连。
从中国单方面援助看中朝关系走向

从中国单方面援助看中朝关系走向「摘要」:中国对朝鲜的援助自从抗美援朝开始,至今仍未断绝。
其中包括粮食、药品、资金、技术、国际支持等不同的形式。
1961年7月11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北京签订,同年9月10日起生效。
《条约》决定双方根据国际主义原则,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一方受到武装进攻,另一方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双方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行动或措施;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合作,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等。
将援助朝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了。
虽说是友好“互助”,可是从一开始似乎就是中国的单方面援助,而朝鲜则是一味的接受。
近几年中朝之间关系不断波动,国内要求取消对朝援助的呼声也很高。
中朝两国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本在此浅做探讨。
「关键词」:中国朝鲜单方面援助国际关系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中心,对我国而言有着重要战略地位。
朝鲜作为朝鲜半岛的国家之一,与中国山水相连,有着 1300 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是中国安全和对外战略的要冲。
中国与朝鲜一衣带水,两国均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同时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皆属于东方文明。
朴实、勤奋、自强、自立与和谐相处是东方民族的共同特点。
在中朝两国交往的千年历史中,无论是从文化方面还是经济方面中国对朝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近代开始,中国共产党与朝鲜共产党关系就密切了起来,并对朝鲜伸出了援手。
中国共产党员在建党前夕就接触过朝鲜革命者,毛泽东与何叔衡在湖南长沙与朝鲜革命者共建“中韩互助社”。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1921年到1945年对朝鲜独立运动更是做出了巨大的援助。
1926年朝鲜共产党代表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讨论中国革命时说:“朝鲜革命运动得到了中国革命运动最广泛、最积极的支持”。
②在1953年的侵朝战争中,中国更是倾力而出,抗美援朝;在成功的将美帝国主义驱逐出朝鲜境内后,中国又在国内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援助朝鲜战后重建。
一直到今天的朝核问题,中国依然坚定不移的站在朝鲜这一边,坚持相信“朝鲜半岛无核化”,③中国对朝鲜的援助情况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中朝关系的伤与痛

中朝关系的伤与痛朝鲜这片土地里深深埋着我国的烈士,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这是一段深沉的历史故事,他源于“朝鲜战争”的爆发,源于美国的唆使,1950年南朝鲜进攻北朝鲜,且不顾中国人们的一再警告,把战火蔓延到了中国,这之中存在两个问题,为什么斯大林会在和毛泽东讨论后又背叛他所说的,并且撤销了部分武器供给;另一个是为什么中国会帮助朝鲜,并且让毛泽东才新婚的儿子死在了朝鲜战场上。
这里边涉及到一个博弈的问题。
根据博弈而谈,尤其涉及到国家与国家这些比较大的问题时,往往遵循的不是感情而是利益,当然感情也是其中的一种影响因素。
这个可以用在中朝之间建立了一个相当稳固的关系时发生的一件事来解释,朝鲜首相金日成选择先与苏联签约,然后才来中国。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他们与苏联的关系更加深厚,不是的,而是因为当时苏联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龙头,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必须这么做而已。
同样的先前的两问都可以同理所得,斯大林问题在这就不多说了,我来讲一讲中国为什么会如此“不求回报”的帮助北朝鲜。
在抗美援朝背景下,熊熊战火从朝鲜出发,并以攻打朝鲜为由开始蔓延到我国边境。
讲到这,我们可以发现这便是一个动态博弈,假如美国不涉及我国的权益,我国是否会如此无偿的帮助朝鲜,至此付出高达15亿人民币的援助款。
当然在历史面前这是不可能的,依然记得一个我国的一个词语,比喻这次事件相当的符合,这便是唇亡齿寒。
朝鲜是唇,中国是齿。
在这我们又可以用逆向归纳法来得出这个问题要帮的结论。
我们假定结果是朝鲜不存在了,那么中国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是否有这个能力与美国相抗?答案是否定的。
当朝鲜被美国打败,中国将是美国下一个目标。
或者说美国攻打朝鲜,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中国日渐大好的前景,他或许预感到中国将会成为牵制其不正当雄心的一大敌手。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便是一种策略选择,而历史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对于朝鲜战争,中国理性的选择了一个最优策略,使历史上唇亡齿寒的历史不至于重演,说到这,我不得不说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什么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都发生过了,很多的事件我们的先辈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很多时候李世民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名言是真的值得在位者倍加重视的。
冷战后中朝关系的转变(深层次原因分析)

冷战后中朝关系的转变1950年朝鲜战争以后,中国与朝鲜在理念、政治、军事上发展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但是朝鲜并未因中朝力量对比悬殊和中国对朝安全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选择对中国“搭便车”战略,而是在国内外政策中坚持了较强的自主性。
事实上,对朝中关系的错误理解主要是因为无视朝鲜的这种相对自主性或独自生存能力而产生的。
这些自主性和独自生存能力主要源于朝鲜推行的“主体思想”、“唯一体制”等特殊理念及政治体制。
朝鲜继续推行“自我式的社会主义论”,坚决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体制的变化及改革,1994年金日成逝世后推出的“红旗哲学”、“先军政治”等思想原则,更强烈地表明了其继续坚持朝鲜式社会主义体制的立场。
如1999年6月1日《劳动报》以“坚持自立的民族经济建设路线”为题,指责“改革开放是糖衣毒药”,强调“到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改革和开放”。
同时,以下的国际政治因素也强化了朝鲜对外关系方面的自主性。
第一,朝鲜和中国经过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建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1961 年签署的《中朝友好条约》更加强化了两国的军事同盟关系。
这种“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主要原则之一就是基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相互平等主义。
中国为了应对建国初期来自主权和领土方面的外来威胁,将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他国内政作为对外政策最重要的原则,并应用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
①因此,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与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差异。
第二,20世纪60年代,中苏纠纷的升级给朝鲜提供了可以与中国和苏联两大强国来往的外交支撑。
中苏纠纷在给朝鲜生存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强化了朝鲜体制的独自生存力。
因为这一时期为了确保社会主义阵营内的主导权,不论苏联还是中国都需要朝鲜的合作。
第三,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朝鲜对缓解中国与美国的直接对立以及强化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一直对该地区力量平衡的变化反应敏感,如1950年,毛泽东明知中国军事力量处于明显劣势仍决定参加朝鲜战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中朝关系现状【可编辑版】

中朝关系现状中朝关系现状中朝关系现状朝鲜曾于2006年进行首次核试验,正是那次核试,中国go-vern-ment罕见地用“悍然”一词来表达自己对金正日的不满,将中国与朝鲜长期以来的矛盾一下子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朝鲜这次的核试验,也打破了这段时间以来朝鲜半岛的沉寂。
自4月5日朝鲜发射卫星事件后,中国go-vern-ment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刻意保持低调,令朝鲜半岛出现了少有的冷清。
纵使这段时间里偶有一两条关于金正日健康,或者朝鲜接-班人选等问题,也难以在国际上引起关注。
至于当时大家所关注的希望将朝鲜拉回“六方会谈”的期待,更是几乎没有人提起。
没有重启“六方会谈”这一问题,也不见有任何的蛛丝马迹。
201X年,是恰逢中朝建交六十周年的日子,本来是一个应该进行系列活动进行隆重庆祝的年份。
但是,眼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无论是中国还是朝鲜,我们至今都没能看到有什么举行庆祝中朝建交六十周年庆典的任何迹象。
中朝之间静悄悄,朝鲜半岛静悄悄,连在上次朝鲜发射卫星事件中上窜下跳的日本,好象也沉默不语了,东北亚局势一下子陷入诡异的静悄悄之中。
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之下,隐藏着中朝关系的暗涌。
本来以为,上次朝鲜总理突访中国,也许会带来好消息。
现在看来,当时朝鲜总理来访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试图说服中国支持其发射卫星的举动而已。
当然,朝鲜总理最后并没有能够说服中国支持其行为。
我记得中国外交部在朝鲜总理访中后,再次公开表示:“只有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才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这显然表明了中国并不支持朝鲜进行任何军事扩大化行动的这一立常在朝鲜一意孤行进行了发射后,中国go-vern-ment被-迫于4月13日坦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举动的谴责声明,以此表达了中国go-vern-ment对金正日一意孤行的不满。
相信这次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也必将会继续引发中国go-vern-ment 的不满。
至于go-vern-ment如何表达,且让我们试目以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2年“中韩建交”对朝鲜是一个非常 大的打击。 2006年10月9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 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 对此表示坚决反对。2009年北京6月13日消 息,制裁朝鲜的1874号决议在联合国安理 会顺利通过。
中国曾一度建议朝鲜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但金正日顽固地认为他们目前的困境并不 是“不开放”造成的。 现在在网上搜索到“朝鲜”这两个字时, 其下的大多数词句都是什么呢?大家知道 吗?
中朝关系的演变过程
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对策
中朝关系的演变过程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10月6日,朝鲜与中国建立 了外交关系。二国都是信 仰共产主义的马列主义政 党执政。 • 1958年2月,周总理第一次 正式率团访问朝鲜。
• 1961年7月,金日成访华, 中朝两国签署友好合作互 助条约,周总理与金日成 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字。 1963年秋天,金日成访问 中国东北地区,考察工厂 企业。
中朝关系为什么 有如此变化?
一、朝鲜看中国
意识形态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的代价 中国的外交和军事 中韩建交
二、中国对朝鲜
朝鲜的危险程度正在一点点的升级
中国周边环境复杂,且目前正处于全 面爆发期。
经济危机过后,中国的投资潮开始涌 现
综上所述,中朝关 系的深刻变化主要是 中国的心态产生了根 本性的变化,而现实 的中国又产生了许多 的问题。 因此,中朝关系微 妙,甚至有恶化的可 能,关键是看中方最 终如何处理,希望中 国能够选择科学的中 朝关系,而不是相反。
1969年中国国庆20周年,金日成派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 长崔庸健来北京,祝贺中国国庆。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于1970 年4月对朝鲜进行了回访。那次访 问,消除了由于国际共产主义的分 裂造成的不少误解,使中朝关系朝 着正常轨道发展。
全统访 世将华 界于,年 。次之 年后月 访宣, 华布基 ,尼辛 震克格 惊松秘 了总密
2009年8月5日美国 前总统克林顿访问 朝鲜,朝鲜与美国 直接对话,势必挑 战中国发言权。 2009年7月15日朝鲜 最高人民会议常任 委员会委员长金永 南出席在埃及举行 的不结盟运动首脑 会议时说,六方会 谈永远结束了。
2013
年 金 正 恩 突 然 首 次 派 特 使 访 华 。
中国有句老话: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 的独木桥。这句体现了后三十年中朝关系 的“晴雨表”所反映的现实,你走的“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搞的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我要走的是坚守不移的社会 主义道路。
1971 7
• 1949年到1978年,这个三十年 是中朝关系比较稳定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朝关系,仅仅用 “同志”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其 密切,应该是按当时说法“同 志加兄弟”是比较贴切当时的 二国关系。
1。决定 从九月十日至十八日为朝鲜 全国哀悼期。
謝謝欣賞!
By Linda Ye
据《党建》2008年第10期报道。1978 年10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这次新 加坡之行,邓小平以他惊人的谦虚代 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承认并改正了两 个错误。一是改变保守自闭,主张对 外开放,引进外资;二是接受建议, 不再搞革命输出,大大改善了中国的 对外关系。
感拜日府看国到月载另 厌现成制到事平,,据 恶象个造朝访壤邓 网 。 ,人的鲜问进小 络 深崇金政,行平年记 1978 9
中朝友谊 变化的 对策
1.中国政府应该努力使中朝关 系从目前以思想意识和阵营为 基础的关系转换为以国家利益 为基础的正常的国家关系。
2.一方面通过联合国和国际组 织来限制、制裁北朝鲜,同时 努力使朝鲜不要发生太剧烈的 政治变化。
3.尽快与朝鲜划定 海上边界,保障中 国渔民的权利。
4. 加 强政府 间的合 作,建 设边境 地区的 自由贸 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