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一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A.比喻排比反问

B.比喻拟人设问

C.排比拟人反问

D.比喻排比设问

2.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喁喁私语。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 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 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 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 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②处处都可以看见千百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③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④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A.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片草原平整宽阔的特点。B.②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强调了这片草原上马牛羊等牲畜众多的特点。C.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表现了这片草原上的牲畜含奶量高的特点。D.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片草原的绿以及牲畜的颜色多、种类多。

4.对下面文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撇在后边,雪山寒气很快就拥抱住你,让你感到畅饮冰泉般的凉爽。

赏析: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雪山寒气能带给人们出奇凉爽的感觉。

B. 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碧波;雨,从山头飘过,留下片片新绿;阳光,从林间穿过,留下丝丝暖意……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走过,也该留下点点足迹。赏析: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充满激情地强调了风雨阳光能带来美丽的春色。

C. 黄昏时分,雨过风停,东天的云彩映着夕阳的余晖,幻化为火红的晚霞——难道不正是云打造出了这黄昏壮丽的风景?

赏析:本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强调了云的确是打造黄昏壮丽风景的重要因素。

D. 沙尘暴来了,雾霾被吹走了,大家很开心。沙尘暴不是一种灾害天气吗?为什么反倒变成好事了?这是因为和沙尘暴相比,雾霾的危害更不好防治。

赏析:本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引发读者思考,重点引出对沙尘暴危害的揭示。5.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给友人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

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②他总是微笑起来,并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④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①夸张②反复③比喻④比喻

B.①比喻②反复③拟人④排比

C.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④排比

D.①夸张②夸张③比喻④比喻

7.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山雀是顽皮的,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它们跳跃像一群精灵轻移。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A.选段中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撒野”、“呼朋唤友”、“吵闹”,形象地写出了山雀顽山雀们的皮可爱的特点。

B.选段将山雀们的歌声比喻成“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的,把人“全身淋透”的“音乐雨”,生动地写出了雨势大而急促的特点。

C.选段中运用“它们……像……”的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们轻捷、活跃、美好的生活情态。

D.选段最后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山雀们因为生长在“这片深山广林”才能快乐自由地歌唱。

8.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

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

9.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沿着湿漉漉的林间小路,我一步一步走近诺日朗瀑布。仰观大瀑布,我真正领略到那惊天动地的气势。①云雾迷蒙的天上,裂开了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回声。②站在这样的大瀑布前,人犹如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③此刻,眼前的诺日朗瀑布群龙飞舞,舞出了一曲震撼天地的生命赞歌。④这雄浑博大、激情四溢的自然奇景,怎能不让人心灵为之震颤?

A.第①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诺日朗瀑布汹涌而下、惊天动地的气势。

B.第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以此衬托诺日朗瀑布的浩大。

C.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如群龙飞舞的诺日朗瀑布令人震撼的壮美。

D.第④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诺日朗瀑布雄奇的景象给人带来的舒畅欢快之感。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悲惨世界》等。

B、“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这句话的主干是“我敲击玻璃”。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D、“能不能战胜自己的懒惰,是一个人能否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这句话没有语病。

11.下列各项对语法、修辞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粉丝”、“草根”、“纠结”、“动词”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雨说 我来了 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 我走得很轻 而且温声细语地” 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12.下列各项中对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比喻)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拟人)

13.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入山麓,从山麓唱入低低的荒村,唱

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如今,谁不想看到这样的春天呢?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A.第一段中“唱入……”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勾勒出温润、柔和的春意浸入大自然每个角落的情态。

B.第二段中“有的负责……”运用排比、拟人,既写出春天天空的湛蓝、澄澈与开阔,也写出飞鸟的愉悦欢畅之情。

C.“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一句运用比喻,生动描写出森林被工厂烟囱取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的春天的向往。

D.文章结尾段运用反问句式,表达出作者深感工业时代环境污染之痛,以及对真正的春天已经消失的追怀与叹惋。

1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是()

“重霾之下,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谈何健康中国!重霾之下,花草也被伤害,谈何美丽中国!重霾之下,连呼吸都不畅通,谈何幸福中国!”当何维委员在全国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连发质疑时,人民大会堂里顿时响起热烈掌声。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无画处看有画,不约而同爆发的掌声,最能代表与会者的真实心声。正因如此,难道我们还要固步自封地迷恋于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吗?在改革继续前行的道路上,经济稳定增长与环境治理要统筹兼顾,这甚至需要走钢丝般的平衡艺术。

A.选段运用“重霾之下……谈何……”的排比句式,强有力地突出了重霾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B.选段中“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无画处看有画”,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何维委员深厚的文化底蕴。

C.选段中“难道我们还要固步自封地迷恋于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吗?”运用反问,强调我们不应迷恋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兼顾环境的治理。

D.选段中“这甚至需要走钢丝般的平衡艺术”,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平衡稳定增长与环境治理关系的难度与风险。

15.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

B、拟人反语拟人比喻

C、比喻反语呼告拟人

D、拟人引用排比反语

16.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17.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

B.啊,黄河,你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

C.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比喻)

D.目前的艰难险阻的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反问)

18.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19.对下面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①我家院里的那两盆夹竹桃红的似火,白的似雪,它们融洽地开在一起,使我顾而乐之。②站在大门内,它们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开败了,又开出一朵花。

③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菊花,它就那样开着,同院里其他花比起来,那韧性不是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照吗?④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茂盛,也看不出什么衰败,只是花败又花开,点缀着这小院。

(选自《夹竹桃》有改动)

A.第①句中将两盆夹竹桃的颜色分别形容为“火”和“雪”,形象地写出了夹竹桃的艳丽和素洁,红白相映,令作者喜爱无比。

B.第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夹竹桃的默默无闻,不慌不忙,丝毫不引人注意,以致受人冷落。

C.第③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D.第④句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夹竹桃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坚韧,为小院点缀色彩。

20.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像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所在的大兴安岭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寒流,是冷月,是霜花。就说说这霜花吧,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初升的太阳先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变成橘黄,再后来,太阳升起来了,又变成鹅黄,而后,成了雪白。

这里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顶破丰厚的腐殖土,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A.将梅花盛开比喻成爆竹炸响,形象写出梅花簇簇绽放的姿态,这给远在北方的作者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B.“是寒流,是冷月,是霜花”运用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大兴安岭立春时的独特景象及寒冷的特点。

C.“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出玻璃窗上变幻莫测的景致,表达了作者惊喜、赞叹之情。

D.“给大地绣出生机”运用拟人,生动地展现出一派春草葱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带来春意与生机的喜悦之情。

21.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山在影片和山水画中是静静的,仿佛天上仙境,好像总在什么辽远而悬空的地方;可是身历其境,你可以看到这里其实是生气蓬勃的,万物在这儿生长发展,是最现实而活跃的童话诞生的地方。

从每一条小径走进去,阳光仅在树叶的空隙中投射过来星星点点的光彩,两旁的小花小草却都挤到路边来了;每一棵嫩芽和幼苗都在生长,无处不在使你注意:生命!生命!生命!

在这些植物的大家庭里,我认为还是叶子耐看而富有生气,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纤巧,有的壮丽,有的是花是叶巧不能辨;叶子兼有红黄紫绿各种不同颜色,就是通称的绿叶,颜色也有深浅,万绿丛中一层层地深或一层层地浅,深的葱葱郁郁,油绿欲滴,浅的仿佛玻璃似的透明,深浅相同,正构成林中幻丽的世界。

A.选段中用“挤”一词赋予小花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表现出小花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B.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生命!”,突出了黄山无处不在的生命力。

C.选段中运用“有的……”的排比句式,写出了植物的叶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特点。

D.选段中把植物的“叶子”比喻成“玻璃”,突出了“叶子”的绿色深浅不一的特点。

22.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④反语

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④比喻

C、①排比②对偶③反问④反语

D、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④排比23.选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24.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25.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弯曲”、“友谊”、“佩服”分别是形容词、名词、动词。

B.“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花间的晨雾那样温柔。”这句话中的“朦胧”和“温柔”是褒义词。

C.“诚实”、“老实”、“踏实”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忠诚、规矩、切实的态度。

D.“生命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说它脆弱它就像薄冰一样不堪一击,说它坚强,它又如大山一般坚忍不拔。”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6.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碧绿”、“重视”、“精神”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中的“高傲”是褒义词。

C. “惊讶”、“惊奇”、“惊喜”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意外、喜悦的心情。

D.“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7.选出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实在标致极了。

B.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28.结合语境,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这里是大自然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喜爱的姿态。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直立的头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牛和掮着犁的人形出现,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

A.“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有了人类的活动,自然变得生动起来,突出了人类的伟大。

B.文段中运用“装扮”一词,将层层梯田拟人化,生动地表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

C.文段中“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高杆植物的高而多的特征,突出了自然的神奇。

D.文段中“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运用夸张,将月光下天蓝的程度、山顶的轮廓描绘出来,也为下文的“归耕剪影”做铺垫。

29.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加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30.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B.那点薄雪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D.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31.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漫漫人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有的人为一时受挫就轻易地退出“战场”而懊悔不已;有的人一味沉溺于失败而在人生的泥潭越陷越深;有的人因害怕失败而与成功渐行渐远。这些人,永远不会追求到心中的梦想。是退却,还是前行?我想朋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A. 文段开头连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的时候,也会有逆境的时候。

B. 文段中把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比作“荆棘”和“激流险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困难和挫折之壮美,具有挑战性。

C. 文段中运用“有的人……”的排比句式,加强了语势,突出了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后果。

D. 文段结尾是个设问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指出应该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

32.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

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地流着。我喜爱夜的柔和、舒缓;我喜爱夜的安宁、静谧;我更喜爱夜使一切浮华和喧嚣退去,让我们重新找到了自己。

A.选段首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春天夜空的明亮、透彻。B.选段中连用“沙沙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喧嚣。C.选段中把“月光”比喻成“银色的薄纱”,形象地描绘出春天夜景的朦胧美。D.选段中运用“我喜爱……”的排比句式,描写了山村夜晚的柔美、安谧。33.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益处。

B.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的娇嫩柔弱、惹人喜爱。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强调献血这一善举的意义。

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自我毁灭。(“反腐倡廉”公益广告)

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警示人们如不廉洁自律,就会自取灭亡。

3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

它的坚韧和顽强。

B.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和汹涌澎湃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35.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A.文段中运用“像……”的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野花五彩缤纷的艳丽色彩。B.文段中三个“像……”的比喻相连,构成排比句式,又让人感到不仅色彩绚丽夺目,而且繁花无边无际。

C.文段中“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运用对偶,写出了马和人在花海中的精神状态。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强调任何一个花园也比不上春天的天山美丽。

36.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体型,突出了“瘦”。)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C、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夸张,活画出该邻居讨好范进的小市民嘴脸,揭示了胡屠户对没中举人前的范进极少帮衬的嫌贫爱富的本质。)

D、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反复,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状态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37.对修辞方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太阳从东方跃起,像一个燃烧的火球,用血一样的色彩,在地平线上描绘出朵朵红霞。①刹那间,大地似乎醒了,偶尔的一阵风过,麦浪开始滚动,一排排整齐的向远方追去。②刚才还是静止的露珠,有点不安分了,眨着小小的眼睛,似乎要认识一下我这个不速之客。③那些较大一点的滚动着跌落地面,立即躲入大地的怀里。④依然挂着的,像星星一样点亮了小小的灯笼,你要是仔细的瞅着,还能看到它们泛着五彩的光。

A.选段中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生机勃勃的麦田,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①句主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起伏的麦田比喻成麦浪。

C.②③句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用“躲”的动作写露珠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恐惧。

D.②③④句从不同角度描写露珠,三个句子构成了排比。

38.选出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A.天上的云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B.南广河迈着轻盈的步子,向长江走来。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39.选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比喻)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引用)

40.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D、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41.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理解:这句话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的景象。

B.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理解: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天气非常炎热的特点。

C. 田野间传来各种虫鸣,有的若大提琴,有的像竖琴,有的似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

理解:这句话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声音的多样以及感觉的美妙。

D. 面对“小悦悦”事件,难道我们不应该在道德和良心上好好拷问自己吗?

理解:这句话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们应该在道德和良心上拷问自己。42.指出下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A.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

B.历史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而巨大的空间吗?()

C.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

D.听呀,这普彻的欢笑;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43.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 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

B. 一日三秋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 草木皆兵何乐不为如梦初醒色厉内荏

D. 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呆若木鸡

44.下列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B.门口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

C.老王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D.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

第II卷(非选择题)

下列句子各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指出。(8分)

45.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46.邻居内一个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47.(范进)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48.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学案博苑 12-05 0547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

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修辞手法详解: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拟人是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对比反语.....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

语文阅读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语文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附例) 在语文阅读赏析中,“文章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意义?”类似的话题常常把同学们搞的焦头烂额。 今天我把相关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三者的定义及作用不同 1.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63 大类,78 小类。中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共有12 种,稍后一一介绍 2. 表现手法指的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3.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用典双关 常用修辞手法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可细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和博喻。 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精练、形象,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却又像画在荷叶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天才梦》 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孙犁《荷花淀》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卫风?硕人》 注意事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孙犁《荷花淀》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 用等着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它的作用是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揭示本质,予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意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那么长的愁,这辈子愁不完了)——李白《秋 浦歌十七首》 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民谣《一壶水》 大虫见掀他不动,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施耐 庵《水浒传》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俗话叫打比方) 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 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 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像”字句非比喻句的五种情况:表示比较;表示举例;表示猜测;表示联想;表示说明。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二、拟人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如:花儿在向我招手。 三、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如:同学们在巴掌大的操场上做操。 四、排比 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 如: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打球,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看书。 五、对偶 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六、反问 明知答案而问,答案在问话之中,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义,只为加强语气。 如:如此好的佳作,我怎能不喜欢呢? 七、设问 明知答案而问,答案在问话之后,即自问自答,用疑问的语气引人思索,强化语气。 如:学语文难吗?不难。 八、疑问 有疑而问,不知道答案。 如:今天会下雨吗? 九、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语文中常用修辞手法

语文中常用修辞手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修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例: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A: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B:拟物:把人当物写拟物。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 种修辞方法。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58885

小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拟人: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举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分类别是将纷繁复杂的事物有条理地清晰地介绍给读者; 列数字是从数量的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是将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点加以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 的主要特点。 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一、下面各句属于哪种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A.下定义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 E.举例子 F.画图表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4、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5、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6、“电脑病毒”就是悄悄地把自己复制到其他有用的程序上去,抹掉电脑中原来有用的程序并占据存储信息的空间。 7、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等。 8、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9、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 10、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11、鲸的种类很多,总是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该考点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命题范围为“常见”,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要求为“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设问、反问与新增的反复成为近两年高考考查修辞手法的重要内容,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其考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阅读、鉴赏、写作中,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查。具体体现为对反复、设问和反问效果的鉴赏和对反复、设问、反问的作用与修辞效果的理解。 【技法指导】 一、熟悉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明辨易混的修辞手法 虽说单独考查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其特征及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1.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其类型主要

有三:一是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段祺瑞执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二是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三是语段反复。这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段落,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一方面也反映了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2.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3.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如:“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此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反问和设问的辨析。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

高考必备:语文22种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12;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语文中常用修辞手法

语文中常用修辞手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一)比喻 【概念】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形式】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明确包含比喻词,如: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 例: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二)比拟(可细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蜡炬成灰泪始干。 2、拟物:【概念】把人当物写拟物。 【例句】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三)夸张 【概念】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分类】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概念】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概念】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

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附2: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作用: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使用修辞格的言语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

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 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5、拈连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二) <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三)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拟人) !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协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个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例2: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实例解析

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实例解析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3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缩小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语文常用修辞手法

语文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黄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 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顶针: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

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叫做顶针。 例:苗儿五天长高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两种:明引(直接引用)和暗引(间接引用)。 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明引)例: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暗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