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基层首件总结---2016511(DOC)

底基层首件总结---2016511(DOC)
底基层首件总结---2016511(DOC)

省道311线杨树坝至明登段公路工程

编制单位:包头市公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省道311线杨树坝至明登段公路工程项目部编制日期:二〇一六年五月十一日

目录

目录- 2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1 -

一、试验段概况- 1 -

二、原材料检测- 1 -

三、水稳底基层配合比- 1 -

四、人员组织和机械设备- 2 -

五、水稳基层松铺系数- 3 -

六、混合料的拌和- 5 -

七、混合料的运输- 5 -

八、混合料的摊铺- 6 -

九、混合料的碾压- 7 -

十、横向接缝的设置- 8 -十一、养生及交通管制- 8 -十三、结论意见- 10 -十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1 -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试验段概况

1、试铺时间:2016年5月4日14:00-18:00

2、天气情况:多云,气温5~19℃,风力3~4级东南风转西南风,具备施工条件。

3、试铺段桩号:施工桩号为K122+500~K122+700右幅,长度为200m,结构类型为32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分两层铺筑,平均宽度为11.92m。路基已通过监理单位验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4、水稳拌和站拌和时间为下午13:00-15:10。摊铺起始桩号为K122+500-K122+700,长度200m,开始摊铺时14:00,摊铺机以1.7m/min的速度均匀、连续不断摊铺;第一段碾压长度为40m,初压开始时间为14:30,初压结束时间为14:50,初压速度控制在1.6km/h;复压开始时间为14:50,复压结束时间为15:30,复压速度控制在2.0km/h。

二、原材料检测

水稳底基层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碎石,我部对所用材料均按规定频率做了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1、水泥

采用包头蒙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C32.5缓凝水泥,试验结果如下:

表一水泥试验检测结果表

2、集料和水

采用翻身号石料厂的石屑、后海流碎石厂的碎石,按石屑、碎石(4.75~9.5mm )、碎石(9.5~19mm)、碎石(19~31.5mm)四种规格备料;混合料拌和、养生用水均采用洁净的地下水,满足要求。

三、水稳底基层配合比

采用试验室配合比用于水稳底基层试验段试铺,水泥:级配碎石=4:96(重量比),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配合比设计结果如下:

表二水稳底基层试验室配合比

四、人员组织和机械设备

1、人员组织

为使试验段顺利开展,项目部根据前、后场需要对每个岗位进行明确的人员分工,并责任到人,具体分工见下表:

表三人员组织情况及分工表

2、主要施工机械及检测仪器

(1)主要施工机械

工程所需施工机械的产量及吨位等性能均满足招标文件及工程实际的需要,项目部于5月2日已对拌和站进行标定和调试,5月3日进行了水稳底基层混合料试拌,5月4日进行底基层试验段铺筑。现场摊铺、碾压机械均已进行保养、调试、试运转,各种设备运转正常,性能优良,计量准确。主要施工设备见下表:

表四主要机械设备表

(2)主要检测仪器

表五主要试验检测仪器表

五、水稳基层松铺系数

1、试验段拟设松铺系数

试验段松铺系数拟定为1.25,松铺厚度为20cm。

2、试验段施工中实测松铺系数

在右幅桩号为K122+630、K122+640、K122+650、K122+660、K122+670、K122+680每断面横向3个点(分别设在横向距中1m、6m、11m处),共设置18个高程观测点,纵向采用中桩控制,横向用钢尺进行控制,以便松铺及压实后的观测能在同一点上。摊铺之前,对18个观测点的下承层高程H进行观测;碾压前对混合料松铺高程H

1

进行测量,混合料

终压完成后对混合料压实高程H

2进行测量。通过下承层顶面高程H、松铺高程H

1

及压实高

程H

2

三组高程的计算求得每个观测点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和压实厚度,单点的松铺厚度除以压实厚度求得单点的松铺系数,将各点的松铺系数汇总取平均值求得底基层的松铺系数K,计算公式为K=∑[(H1-H)/(H2-H)]/N(N代表检测点的总数),实测水稳基层松铺系数为1.24。

表六松铺系数检测数据表

六、混合料的拌和

1、拌和前的准备工作

(1)使用1台WCB-600型水稳拌和机,拌和机计量控制系统在试拌前己通过计量部门标定。在试铺前一天,用拌和机进行了一次试拌,以验证拌和机计量系统的精确性和混合料的级配稳定性。

(2)参与施工的所有机械操作手在试验段施工前对各自的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施工期间机械的完好性。

(3)开始拌和前,试验人员现场检查各种原材料级配、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试验段当天的施工配合比。

2、拌和

(1)拌和机操作人员根据试验室下发的施工配合比通知,将各种材料的配比输入拌和楼的控制电脑。

(2)拌和机设计产量为600t/h,本次试铺过程中,我部决定将拌和机的生产能力暂定为480t/h,现场采用2台ZL50装载机分别上四种集料,能满足上料需求。

(3)拌和机设有5个料斗,每个料斗都进行了加高处理,以防止串料现象。碎石料斗口安装钢筋网筛,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

(4)水稳底基层设计配合比水泥:级配碎石=4:96(重量比),拌和站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与设计量保持一致,拌和时的外加水与集料天然含水量之和比最佳含水量略高,试验段期间,根据温度、湿度情况,比最佳含水量高出0.5-1.0%,以弥补混合料的水分损失,使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1%之间。

(5)拌和过程中对混合料外观进行目测,并结合试验来验证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水泥剂量,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了调整,确保满足施工质量需求。

(6)拌和站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前后中移动,分3至5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设铃铛及专人指挥装车。

七、混合料的运输

本次试验段距拌和站较远,采用10辆自卸车运输混合料,总运量能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有3辆富余,运输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试验段开工前,由运输负责人和各料车司机检验料车的完好情况,装料前将车厢内的废料杂物等清理干净,装车后立即加盖蓬布(篷布提前裁剪好,长度和宽度能覆盖

住整车的混合料),先将篷布的四角与车厢绑紧,然后用1道绳索加固在篷布的中部,以减少拌和料水分散失,并尽快运到铺筑现场。

2、料车进入摊铺现场后不得过早揭篷布,前一车开始摊铺时,后一车才能开始揭开篷布,摊铺机前除正在铺料的料车外只能有一台料车揭开篷布,以备摊铺,避免料车料堆顶部混合料水分散失。

3、运输车辆驶入摊铺现场后,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有序停放,料车卸料时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车,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并拉手刹,靠摊铺机推动前进。料车在卸料过程中,分3~5次将混合料卸入摊铺机料斗中,避免混合料溢出摊铺机料斗,同时减少混合料离析。

八、混合料的摊铺

1、下承层准备

2、测量放线

(1)根据路中心线与水稳底基层宽度,用白灰标出培路肩线,利用合格的材料进行培路肩;在摊铺前一天对试验段进行中线放样,水稳底基层施工宽度为11.92m。

(2)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沿底基层宽度外侧50cm处每10m设1个标高控制线支架,进行水准测量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控制线的高低位置,挂好导向控制线,用紧绳器按不小于800N的拉力将导向控制线拉紧,并再次复核标高后固定控制线。

(3)高程控制办法:摊铺机两侧以控制线标高为准,中间由工人用工程线分别对齐两边控制线,对中间铝梁标高进行控制。试验段松铺系数定为1.25,松铺厚度为20cm(16*1.25 =20cm)。

3、混合料摊铺

(1)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摊铺前先检查两台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在摊铺机起步位置熨平板下垫厚度为20cm的方木。起步时先采用较低速度摊铺,使螺旋布料器均匀转动且有2/3部分埋入混合料中,以减少混合料离析;待路拱横坡度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再按正常速度1.7m/min连续摊铺。

(2)一台摊铺机拼装宽度为5.75m,保证缓慢、均匀、连续不断按1.7m/min的速度摊铺水稳混合料。

(3)当天施工现场具体摊铺速度随时与拌和能力进行了协调,摊铺现场和拌和站之间建立快捷有效的通讯联络,及时进行调度和指挥,禁止摊铺机停机待料,确保成型路面的平整度。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与水稳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匹配公式为:

V=Q/(60*h*b*e)

公式中V为摊铺速度(m/min),Q为拌合设备生产能力(t/h),h为底基层压实厚度(0.16cm),b为摊铺宽度(11.92m),e为压实密度(2.375t/m3)。

九、混合料的碾压

1、摊铺后,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压路机第一次碾压长度为40m,各碾压段落设置了明显的分界标志,设专门碾压负责人。碾压遵循由低到高、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时后轮重叠1/3轮宽,碾压组合方式和遍数遵循先稳压、后轻压、再重压的原则。

2、试验路段碾压遵循的程序与工艺

稳压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过程中,采用灌砂法跟踪检测压实度,现场检测压实度合格率100%。本次试铺段采用了以下两种碾压组合方式:

表七试验段压实组合方式

3、碾压注意事项

(1)碾压遵循由低到高、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时后轮重叠1/3轮宽,碾压组合方式和遍数遵循先稳压、后轻压、再重压的原则。

(2)压路机启动、停止时减速缓行,稳压要充分,振动不起浪、不推移,出现个别拥包时,专配工人进行铲平处理。压路机倒车、换档轻且平顺,在第一遍初步稳压后,倒车时尽量按原路返回;压路机操作手在停车之前必须先停振,每个碾压段落的终点呈斜线错开状,检查平整度时压路机宜停在已压好的段落上;换挡位置应位于已压好的段落上;压路机禁止急停、急转弯。

(3)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1%时及时碾压。碾压过程中始终保持水稳

底基层表面湿润,若因高温、大风等天气使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喷洒少量水,洒水时向上喷洒,使水成雾状自由落到底基层表面。

(4)在碾压过程中对高程、平整度的及时进行跟踪检测,平整度采用3m直尺跟进检查,对平整度大于12mm的部分,及时进行修整。

(5)振动碾压至第4遍与第5遍时,均组织试验人员采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满足不了压实要求及时报告给碾压负责人,重复再压直至达到要求压实度。

(6)碾压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十、横向接缝的设置

水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结束后,做横向接缝。横缝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具体做法如下:

(1)人工将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末端整理齐平,其高度略高出混合料松铺高度,将混合料碾压密实。施工结束后,在施工路段的末端用三米直尺延纵向检测,在三米直尺悬离处设横向接缝,平整度不合适段落用装载机铲除配合人工清理,废料由运输车运回指定弃料地点,以备用于结构物垫路用。

(2)重新施工时,将作业面顶面清扫干净,用水泥净浆涂刷横向断面,将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3)碾压时压路机先沿横向接缝碾压,从已压实层逐渐向新铺混合料碾压,然后再正常碾压。

(4)压实过程中,用3米直尺不断检查接缝处平整度,必须满足要求。

十一、养生及交通管制

1、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立即在水稳底基层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薄膜搭接宽度为10~15cm,覆盖2小时后洒水车倒车行驶入水稳底基层进行洒水,洒水车的喷头采用喷雾式,洒水时向上喷洒,使水成雾状自由下落到底基层表面。

2、水稳底基层覆盖保湿养生7天,在整个养生期内,始终保持底基层表面处于湿润状态,每天洒水次数视天气而定。养生期内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

十二、试验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1、混合料试验检测结果

(1)水泥剂量

水泥剂量的检测从拌和稳定的第三车进行首次检测,后场实测值为 4.5%,试验段水泥剂量检测组数,6,合格组数6,检测数据分别为:4.5, 4.6, 4.4, 4.5, 4.3, 4.3,满

足规范要求,合格率100%。

(2)含水量

混合料的含水量可高于最佳含水量0.5-1%,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摊铺开始前,测得含水量为6.3%。碾压结束后,在相对应处用烘干法进行含水量检测,实测值为5.7%,含水量损失0.6%;后第六车检测值为6.4%,在相对应含水量实测值为5.7%,含水量损失0.7%;第十车检测值为6.2%,现场对应的含水量实测值为5.6%,含水量损失0.6% 。试验段含水量总检测组数6,合格组数 6,检测数据分别为:6.3、6.4、6.2、6.4、6.5、6.5 (符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指导意见》最佳含水量+1.0%要求),合格率100%,含水量损失平均值为0.7%。

2、现场试验检测结果

(1)压实度

试验段按两种碾压组合进行施工:

组合Ⅰ:检测点数6,合格点数6,测值分别为:98.0、98.8、98.3、98.9、98.7、99.1平均值为98.63,代表值98.12(满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指导意见》97%的要求),合格率100%。

组合Ⅱ:检测点数6,合格点数6,测值分别为:98.6、98.2、99.1、98.6、99.5、99.1,平均值为98.85,代表值98.26(满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指导意见》97%的要求),合格率100%。

(2)压实厚度

检测点数12,合格点数12,检测数据(mm)分别为:152、162、161、165、166、158、157、168、170、170、166、154,平均值为162mm。

(3)路面平整度检测

采用3m直尺对试铺段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测,经检测最大间隙为10mm,满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不大于12的要求,合格率100%。具体检测数据如下:

表八现场平整度检测数据表

(4)取芯

试验段共取芯样4个,成型完整。具体如下:

表九现场取芯检测数据表

(5)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共检测1组,每组13个试件,代表值为3.4Mpa;均满足设计2.5Mpa的要求。

(6)横坡、宽度及纵段高程均满足规范要求。

十三、结论意见

通过水稳基层试铺段的试铺工作,我们测得了相应的工程施工数据,验证了我们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提出如下数据,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1、水稳基层配合比

试验段取芯成型完整,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也均满足设计及相关文件要求,因此在以后的大面积施工中采用的水稳底基层配合比为:碎石(19~31.5mm):碎石(9.5~19mm):(4.75~9.5mm):(0~4.75mm):水泥=26.9:26.9:17.3:24.9: 4,最大干密度2.375g/cm3,最佳含水量为5.6%。

2、施工产量及作业长度

试验段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进行水稳层大面积施工,因此通过试验段的相关数据为以后施工提供一个参考,优化方案,做到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把控施工质量。

(1)根据试验段相关数据结果,拌和机在以后大面积施工时每小时产量460吨,每天拌和时间5:30~17:30,计12小时,每天出料12h*460t/h=5520吨;

(3)摊铺机每小时摊铺长度100m(厚0.16cm),需混合料约460吨。

(4)每天施工长度100*12=1200m,每天施工以1100-1200米为宜。

3、确定碾压组合

检测数据表明,两种碾压组合方式所测压实度均满足要求,正常施工条件下组合I更为理想,故正式施工中选择碾压组合I。碾压段落长度控制在30-50m之间。

表十碾压组合方式

4、松铺系数

测得松铺系数为:K=1.24,通过试铺确定松铺厚度为:20cm。

5、我部现到场运输车辆10辆,能够满足水稳基层大面积施工的生产需求。

6、经过试验段施工,验证我部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7、下一步水稳基层大面积施工中,我部将把质保体系贯穿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各关键工序和环节设专职责任人,使工程质量具有可追溯性,做到哪里出现问题,就能立即找到相应责任人,并能及时按照要求整改到位。

十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一:水稳层摊铺后,有局部离析的现象。

对策:(1)装载机上料前,对拌和站料堆有不均的料进行拌和;

(2)装车时车辆前后中移动,分3至5次装料,避免混合料在车厢内离析。

问题二:碾压过程中因高温、大风等天气使水分蒸发过快,摊铺料表面干燥。

对策:(1)碾压过程中,应及时喷洒适量水,洒水时向上喷洒,使水成雾状自由落到底基层表面。

(2)拌和站出厂混合料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出0.5-1.0%。

水稳基层首件施工总结

溧阳市103县道(104城东大道至坝西桥)改造势工程溧阳市溧城镇张巷路慢行系统工程 水稳底基层首件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批: 溧阳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二○一八年八月

水稳首件工程施工报告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明确质量目标,减少盲目施工。施工单位于2018年8月2日上午完成了标段内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工程,首件施工时间为中午08.00开始摊铺至上午10.30洒水养生结束,施工时天气晴,气温21℃,微风。 一、工程概况 选定K2+000-K2+200主线左幅作为水稳底基层首件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设计宽度:顶宽为2.3m,底宽为2.46m,厚度为16 cm。 确定的施工配合比为::水泥:1#料:2#料:3#料:4#料=4.8:23:20:25:32,理论最大干密度为2.297g/cm3,最佳含水率为:5.6%。 二、首件工程的目的 1、通过试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的拌合方式、拌合时间以及拌和产量等性能参数; 2、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方案及其合理性、可行性; 3、施工过程中主要参数:最佳的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压实系数、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质量评价的指标、标准。 三、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流程 测量放样→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摊铺→高程测量→初压→复压→终压→检验→养生 2、测量放样 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厚度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挂好控制线。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结束7天后即可进行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两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天。为保证基层达到强度满足要求,应尽量限制水泥、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3、混合料的拌和 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3-5天的施工用料。

底基层试验段总结

底基层试验段总结 本合同段先在K2+742.183-K4+626.786处做230米试验段,以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标准施工方法、机械碾压遍数等;根据试验段所得数据指导施工。为确保水泥石灰稳定土的施工质量,我们将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总结如下: 1、基本概况: 我们在2010年 月 日铺筑试验段:在监理工程师同意的路段进行水泥石灰稳定土试验段铺筑。 2、施工方案 (1)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JTJ034-2000)中对水泥石灰稳定土中材料的要求:塑性指数为10-20的粘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粘性土的土均适宜用。 (2)设计标高,将下层的表面洒水湿润。然后在经检验合格的路基上用经纬仪进行水泥石灰稳定土摊铺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测定标高、在两侧用指示桩标出底基层的松铺厚度并上土。用平地机,人工配合进行整平,测定含水量,用轻型压路机稳压1—2遍,准备摊铺石灰。 3、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方法 (1)、采用灰点法摊铺石灰:根据稳定土中石灰所占的比例及消石灰的含水量和松方干密度及稳定土的最大干密度计算出每个方格中所用的石灰用量,用皮尺丈量,按计算的石灰用量加1%路拌石灰增量按梯状条均匀码备石灰,用小型翻斗车将石灰运至路基,人工用推杆将石灰均匀摊开整平,使其厚度均匀一致。 (2)、灰土摊铺好后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一遍,拌合从边到中反复进行,每次拌合与上次重叠50cm,拌和时派专人随时跟车检查拌和深度、拌和宽度和拌和均匀性,以防出现素土夹层,拌和完毕后及时测定石灰土中石灰的剂量,如果灰剂量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则应根据现有的剂量计算所差消石灰的数量,并加灰重新拌合,重新试验,直到合格为止。不足时及时补加石灰进行拌和,拌合均匀后,用推土机排压,平地机整平。石灰土整平后通过计算确定水泥撒布距离,按石灰网格摆放水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施工)

目录 一、试验段概况 (1) 二、原材料检测 (1) 三、水稳基层配合比 (2) 四、人员组织和机械设备 (3) 五、水稳基层松铺系数 (5) 六、混合料的拌和 (7) 七、混合料的运输 (8) 八、混合料的摊铺 (9) 九、混合料的碾压 (10) 十、横向接缝的设置 (11) 十一、养生及交通管制 (12) 十二、试验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12) 十三、结论意见 (15) 十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6) 附表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检验标准 (18) 附表二试铺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测资料 (19)

水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试验段概况 1、试铺时间:xx年xx月x日12:38-5:43 2、施工单位:xxxx公司 3、监理单位:xxx公司 4、天气情况:晴,气温72~97℃,湿度1%,风力112~3级,具备施工条件。 5、试铺段桩号:施工桩号为Kxx+xxx–Kxx+xx左幅,长度为xx米,结构类型为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铺筑宽度为16.0m。下承层为水稳底基层,已通过监理组验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6、水稳拌和站开机时间为12:38,并以980t/h的速度生产水稳混合料。为确保拌和站混合料的稳定性,我部派有多年水稳拌和站施工经验的工人对混合料的稳定度进行把控,在第一车出料约20t时混合料已经稳定,此时将第一车的20吨废弃。第二车混合料出场时间为9:38,到达现场时间为9:50,开始摊铺时间为10:10,摊铺结束时间为10:20。摊铺起始桩号为Kxx+xxx,实际摊铺段落Kxx+xxx–Kxx+xx,长度xxm,摊铺机以1.7m/min的速度缓慢、均匀、连续不断摊铺,夯锤振级为3.2级。第一段碾压长度为30m,初压开始时间为10:41,初压结束时间为11:08,初压速度控制在1.6km/h;复压开始时间为10:50,复压结束时间为11:25,复压速度控制在2.2km/h;终压开始时间为11:25,终压结束时间为11:48,终压速度控制在2.2km/h。最后一车混合料出场时间为14:17,摊铺完成时间为14:39,最终碾压完成时间为15:34,此段落后续摊铺长度为30米。 二、原材料检测 水稳基层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碎石,我部对所用材料均按规定频率做了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1、水泥 采用黄山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C32.5缓凝水泥,试验结果如下: 表一水泥试验检测结果表

水稳施工总结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237省道宝应段三期建设工程,贯穿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全境,跨越临城已施工部分,分为南、北段。南段由临城段南端起(K78+819.088 接老沿广路),终点位于界首镇与老S332平交(K98+931.3 接高邮段),线路大致呈南北走向,位于京杭大运河与京沪高速之间,全长20.112Km,依次经过安宜、氾水、夏集3个乡镇。 本工程为公路-Ⅰ级,设计速度100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全宽26m。行车道路面宽2×2×3.75m,中央设置2m宽中央分隔带以及两侧各0.75m的路缘带;行车道两侧为3m宽的硬路肩(路缘带0.5m)及0.75m宽的土路肩。路面横坡2%。 2013年10月19日,我标段在K88+180~88+480左幅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施工当日为多云,气温在22℃左右。路段长300m,层厚18cm。由高邮向淮安行驶方向推进摊铺。混合料采用WDB700拌和楼集中拌和。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采用两台VOGELE 2100摊铺机进行,松铺系数暂取1.28。 二、试验段施工目的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 ①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②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③检查混合料含水量、碎石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①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 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 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方案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XX工程经理项目部 中国XXX有限公司 二○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试验成果: ------------------------------------------------------------------------------ 2

二、具体施工程序表: --------------------------------------------------------------------- 2 三、现场施工情况: ------------------------------------------------------------------------ 2 施工准备---------------------------------------------------------------------------------------------------------------------------- 3 1、机械配置 ----------------------------------------------------------------------------------------------------------------------- 3 2、施工人员配备----------------------------------------------------------------------------------------------------------------- 3 现场施工程序叙述 --------------------------------------------------------------------------------------------------------------- 4 1、施工工艺流程----------------------------------------------------------------------------------------------------------------- 5 2、施工工艺 ----------------------------------------------------------------------------------------------------------------------- 5 3、检查验收 ---------------------------------------------------------------------------------------------------------------------- 10 四、松铺系数的计算: ------------------------------------------------------------------- 11 五、试验段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12 质量保证措施--------------------------------------------------------------------------------------------------------------------- 12安全保证措施--------------------------------------------------------------------------------------------------------------------- 12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 12 六、试验段施工结论: ------------------------------------------------------------------- 13 拌合机产量------------------------------------------------------------------------------------------------------------------------ 13混合料拌和、运输 -------------------------------------------------------------------------------------------------------------- 13摊铺机组合------------------------------------------------------------------------------------------------------------------------ 13碾压顺序及碾压遍数 ----------------------------------------------------------------------------------------------------------- 14松铺系数确定--------------------------------------------------------------------------------------------------------------------- 14正式施工中底基层的养生方法及采取措施的确定---------------------------------------------------------------------- 14铺筑中高程、平整度、横坡等技术指标的控制方式------------------------------------------------------------------- 14试验段的质量检测 -------------------------------------------------------------------------------------------------------------- 15规模化施工采取保证措施 ----------------------------------------------------------------------------------------------------- 15

水稳基层试验段首件施工方案

水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德商高速公路德州至夏津段第五合同段,路基宽度为26.0m,路基断面组成:中央分隔带宽度为2.0m,路缘带宽度为2×0.75m,行车道宽度为2×(2×3.75)m,硬路肩宽度为2×3.0m,土路肩宽度为2×0.75m。 选定我段合同ZK7+340-ZK7+540右幅作为基层首件工程。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设计宽度为11.55m,上基层设计宽度为11.45m,厚度均为18cm。 二、试验目的 通过本次试验,拟确定以下主要施工参数: 1、通过水泥稳定碎石试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的拌合方式、拌合时间以及拌合站的拌和性能参数; 2、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3、检验施工配合比、水泥剂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水泥稳定碎石料的最佳摊铺厚度即松铺系数; 3、确定压实机具类型,压实顺序、碾压遍数等; 三、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准备 ZK7+340-ZK7+540二灰土底基层施工完成后,由驻地工程师对施工完成的路段进行检查验收,保证底基层的压实度、纵断高程、中线偏位、

宽度、平整度、横坡度、厚度及边坡等指标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石灰岩碎石和石屑取自济南章丘岭子镇石料厂;水泥采用故城山水P.C32.5缓凝水泥;水使用饮用水。原材料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均满足设计要求。 2、技术准备 ⑴、组织工程部现场管理人员学习图纸、技术规范,掌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领及控制参数; ⑵、根据基层施工现场实际特点,对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⑶、基层中桩、边线均通过测量人员复测,准确无误。 ⑷、我项目部试验室上报的路面基层配合比已批复,现场配合比为水泥:集料=4.5:100(16-31.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碎石=5:45:21:29),厂拌法施工时,施工水泥剂量增加0.5%,即水泥掺含量为5%,理论最大干密度为2.355g/cm3,最佳含水率为:5.0%。 3、人员准备

水稳试验段施工总结

水稳试验段施工总结 按照G111线某段公路二期改造工程第七合同段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第300章301节之要求,我项目部进行了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填筑试验段施工。施工已完成,现对施工过程及工艺进行总结,以指导以后施工。 一、工程概况 根据底基层完成情况,试验段选择在K923+380~+580段(该段已经中间交验),全长200m,位于1.55%的上坡道上。基层宽度12.21 m(顶宽),该段水稳砂砾基层厚度0.20 m,数量500.4 m3。 二、填筑试验 (一)试验准备: 按照预先确定的试验方案,进行了材料选择,详细分析了各料源,水泥为青松P.O.32.5缓凝水泥,K924+100左400m处天然料场的砂砾土,饮用水拌制混合料,配合比确定混合料最大干密度2.26g/cm3,最佳含水量5.9%,设计水泥剂量5.0%,生产过程中控制在5.5%,使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2.5Mpa,并优选组配了施工机械。 1、原材料: 砂砾试验:其性质见表1。(其他原材料报告见附表) 集料颗粒组成表1 2、施工机械: 公路路面基层填筑压实标准高,要求严,击实标准均采用重型击实,现场压实度要求达到97%。要求在施工中应用先进技术,使用精良设备,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我们优先选用了大型、超大型施工机械,并进行了优化组合。 ⑴机械选型: 本试验段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列于表2、3、4、5。 拌和设备及运输车辆表2

摊铺机械主要技术参数表表3 振动压路机主要技术参数表表4 洒水机械主要技术参数表表5 ⑵施工工艺: 根据水泥稳定砂砾性质和摊铺铺填厚度,采用以下碾压工艺: 混合料压实厚度H=20cm,配Wt120摊铺机一台,自行式压路机两台,解放自喷式洒水车两台。摊平时,其后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先用18T压路机静压一遍,然后振压四遍,最后收光一遍检测合格后,采用解放CA15自喷式洒水车洒水,紧跟着上塑料薄膜保湿养生。 3、检测方法和设备: ⑴灌砂法检测压实层的压实度。 基层碾压夯实后,用灌砂法测压实度(要求达到97%)。 (二)试验段实施及资料分析整理: 1、施工准备工作: ⑴安排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全面熟悉设计文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核对各种数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并作好记录。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技术规范,掌握施工工艺,方法和技术标准要求。 (2)安排测量人员对施工路段内的中线进行贯通测量,直线上每20m,曲线上每10m放一中线桩,

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首件工程报告 一、首件工程概况 S234沂台线高庄至蒙阴界段大修工程一合同,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风化砂料铺筑。为保证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合理组合,为提供水稳风化砂底基层大面积施工的相关技术数据做好准备,我部于2013年4月8日在监理处、总监处领导的指导下对K25+000-K25+152段右幅进行了首件施工。 通过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首件工程的铺筑,验证了我部基层施工队伍的机械设备、人员组合、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通过对首件工程加大频率,认真严格的检测,及对检测数据认真的汇总分析,我们获得了适合于水稳基层施工的必需人员、机械组合,必需的技术控制数据。 在大面积施工之时将会利用首件工程所得的技术总结,指导施工,现对首件工程作以下总结: 二、人员配备满足情况 1、底基层场拌上料拌和负责人:左仕峰,民工15人满足施工要求。 2、测量挂线负责人:冯世栋,民工6人满足施工要求。 3、拌合料摊平负责人:焦守强,民工16人满足施工要求。 4、碾压、质检负责人:黄衍刚,民工5人满足施工要求。 5、试验负责人:吴丙贵,试验员2名,民工2人满足试验要求。 6、覆盖养生负责人:焦方茂,民工6人调整为10 人,满足施工要求。 7、实际考察:整个过程中厂拌机组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自检人员,严格执行《试验段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监理工程师提出的要求,专业技术过硬、管理到位,相互配合良好,均能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 三、机械配备满足情况 1、WBD500厂拌机组,按400T/h的正常速度进行生产。基本满足了施工要求。 2、采用4台50 装载机上料,满足施工要求。 3、开始采用自卸运输车15辆,基本满足施工要求。 4、压实机械,采用振动3台,胶轮2台,1台光轮,满足施工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首件施工总结

********工程 **标合同段水泥稳定碎石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标项目部 二0 年月

*********标 水泥稳定碎石首件施工总结 一、首件工程概述 我项目部于20 年9月5日进行了********水稳首件工程的施工。水稳基层首件工程选择在K133+180~K133+380右幅,长度200米,在认真深入学习了《******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的同时,我部又组织了所有参于施工人员进行了工前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现场演练,并进一步熟悉施工图纸和规范 要求。 二、首件工程施工参加人员 1、为了确保试铺段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且各环节质量都在受控状态,项目 部成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岗位划分与职责,定人定岗、责任明确。 在试铺段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更是不断强化管理、明确责任,将岗位责任制 进一步落实与深化。整个施工过程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亲自组织实施,项目总 工(技术主管)负责技术数据的统计、分析,后场由拌和场厂长负责,前场由施 工队长负责,试验室主任负责前、后场试验检测,测量组负责施工前放样、施工 中标高控制、松铺系数测定以及成型路段的测量检测,综合办公室主任负责现场 宣传、文明施工监督以及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所有人员均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各司其职,坚守岗位。 2、本次水泥稳定碎石首件工程施工,我部配备各类管理人员13名、设备操 作人员20名、其他辅助人30名。 项目部人员配备及分工一览表

现场详细人员分工 三、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 为了确保******工程试铺段施工取得圆满的成功,项目部组织所有用于试验段施工的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均于2010年8月25日前进场,进场前设备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维护、保养,设备性能良好。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 湖南省XX高速公路 第XX合同段 试 验 段 总 结 报 告 分项工程名称:水稳底基层试验段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I !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1、工程概述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在K94+65L K94+850左幅,长200m 顶面宽度为12.196m、平均宽度为12.511m,面积=12.511*200=2502^,采用 厚30cm大厚度摊铺工艺、4%水泥稳定碎石做底基层填料,每1吨混合料的各 原材料用量为水泥37kg :水50.3kg : 0-4.75 碎石292.2kg , 4.75-9.5 碎石 210kg, 9.5-19 碎石200.9kg , 19-31.5 碎石210kg。试验段试铺日期为2009 年10月28日9时30分~10月28日14时30分。

2、执行《规范》 JTGF40-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56-8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标准》 JTGF8/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采用集中厂拌、摊摊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洒水后覆盖 养生的流水作业法施工。 3、试验路段目的 3.1通过试验段来确定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 3.2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 3.3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最合理的机械组合及相应的压实遍数、碾压速度; 3.4根据试验段施工情况,确定日施工进度,修正施工计划,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找出适合本合同段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 3.5检查人员配置能否满足施工需求。 4、施工准备 4.1投入试验段施工人员详见附表1; I 4.2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详见附表2; 4.3材料准备 I./ 4.3.1水泥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安定性合格,初凝时间应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 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7天以上才能使用, 严禁使用安定期不合要求的水泥。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 C,冬季施工,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低于10C。 4.3.2用于底基层施工的原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检验,原材料经试验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提出具体施工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待监理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我项目部选K0+000-K0+150 段全幅底基层上,铺筑长150长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水稳基层厚54cm分三层施工。通过试验室试验资料和现场各工序记录资料,特编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厚试验段施工总结。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测量准备:导线点、水准点联测完成,底基层已通过验收。 2)水泥稳定碎石所用水泥、碎石等原材料经过复试合格,且配合比 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材料准备 1)水泥、碎石、石屑等原材料拌合站准备充足。储存量满足施工需求。水泥采用安阳湖波水泥、碎石产地为淇县。混合料用水,来自于日常生活饮用水。 3.机械准备 1)现场准备摊铺机2台、单钢轮压路机2台、胶轮压路机1台、洒水车1台、自卸车10台。 4.人员准备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10人,辅助工20人,测量人员5人,试验人员4 人。

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的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下承层T施工放样T水稳拌和机拌和T自卸汽车运输T摊铺机 械铺筑T压路机碾压T接缝处理T洒水养生。 三、施工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在铺筑前进行施工放样,恢复中线。中线、边线测量,用石灰划出铺筑宽度,并标出两边边线位置,用水准仪测量基层高程。 2、清除石灰土底基层表面浮土、杂物等,并使表面湿润。 3、安装自动找平钢丝,测设钢线位置,每次安装长度应在100m以上, 钢钎间距10m并用细钢丝绑扎牢固,钢丝采用紧线拉紧,不能下垂,其次,根据摊铺速度陆续拆除和安装。 4、将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摊铺机,洒水车调到现场,并调试结束。 (二)水稳混合料的拌和 拌和场位于双山路,距施工现场约1.8公里。混合料拌和采用电脑控制拌和机,试铺时采用5%水泥剂量,最佳含水量为5.4%,各种碎石 材料的比例采用16.-31.5 : 10-20 : 5-10 :石屑=13: 22:27:38。 6月30日,试验段实际拌和从上午开始生产,至下午15:30分 结束,共生产混合料约1500吨,按生产能力450t/h进行拌制。生产的

水稳基层首件施工总结模板

水稳基层首件施工 总结

水稳碎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质量目标明确,减少盲目施工。我部7月12日完成了合同段内的水稳碎石基层首件工程,对我合同段改正完善不足之处,使后续基层施工标准化、规范化,从质量、安全、进度上得到有效地保证。 一、工程概况 选定我合同段ZK7+440-ZK7+540左幅和ZK7+340-ZK7+440左幅作为水稳基层首件工程。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设计宽度为11.55m,上基层设计宽度为11.45m,厚度均为18cm。 施工配合比为水泥:集料=4.5:100(16-31.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0-5mm碎石=5:45:21:29),厂拌法施工时,施工水泥剂量增加0.5%,即水泥掺含量为5%,理论最大干密度为 2.355g/cm3,最佳含水率为:5.0%。 二、首件工程的目的 1、经过试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的拌合方式、拌合时间以及拌和产量等性能参数; 2、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方案及其合理性、可行性; 3、检验用于施工的集料配比、水泥剂量及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4、确定压实机具组合类型,压实顺序、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 三、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下承层清理、处理→测量放样→打钢桩挂线、边部支挡→下承层表

面洒水湿润→摊铺→高程测量→初压→复压→终压→检验→养生 2、准备下承层 基层施工前对已验收合格的底基层进行养生后外观检查。对于层皮及松散处应刮除,在摊铺基层前由人工用水稳混合料提前找补平整。检查处理完成后的下承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基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水稳铺筑前视路面干湿情况进行适当洒水,以工作面湿润没有积水为度。 3、测量放样 首先对中桩进行复测,每10m、20m桩作为控制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处设置指示桩,选定出检测断面及观测点的位置,同时进行水平测量,在中桩指示桩上标注出基层集料摊铺后的松铺顶面高程,架设钢丝线控制标高和边线。采用φ3钢丝,用紧线器拉紧,拉力不小于0.8-1KN,挠度小于2mm。为了避免由于基准钢丝绳的垂度影响路面基层的平整度,钢支柱的间距不大于10m,并用紧线器拉紧,同时防止现场作业人员扰动钢丝绳,以免造成摊铺面的波动。 松铺系数按1.25(摊铺厚度为22.5cm)进行施工放样。一般路段挂线施工时,距路面中心线0.65m处挂线做为基层内侧边线;距路面中心线13m处挂线作为基层外侧边线。 4、边部支挡 内侧中央分隔带处利用木方支挡,下层水泥稳定碎石距道路中心线0.65m处支设木方,上层水稳碎石距中桩0.75m处支设木方。

水稳底基层、基层试验段总结

安徽省宁国至绩溪高速公路路面工程 NJLM-01合同段 ZK15+250—K15+580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 施工总结报告 编制单位: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宁绩高速NJLM-01项目经理部 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一、工程概况及试验段目的 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安徽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四纵八横”中的“纵一”联络线,同时也是安徽省地方高速公路S01中的一段,北接宁宣杭高速公路,可连接江苏、浙江,具有对接长三角省际干线通道的服务功能;同时与宣杭、绩黄、徽杭、铜汤屯等高速公路共同构成皖南高速公路网络,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宁绩高速公路路面01标项目工程造价为8元,项目起讫桩号为K0+000-K25+,全长公里,包含宁国服务区和甲路互通,全线大、中桥20座,小桥1座,隧道3座。主线路面结构为:20cm厚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填方段)或20cm级配碎石(挖方段)底基层+3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乳化沥青透封层+7cm厚AC-25C 粗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6cm厚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5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总厚度为74cm;桥梁隧道面层结构为6cm厚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总厚度为10c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万㎡、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万㎡、AC-25C粗粒式沥青砼万㎡、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万㎡、AC -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万㎡,路缘石安装31912m,纵、横向排水,桥梁、隧道铣刨及防水。 、主线主要技术标准 ⑴、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⑵、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⑶、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度26米,分离式路基宽度13米;水稳底基层宽度为(中宽)。 2、试验段目的 试验路段要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 ①调试拌和楼,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从皮带输送机端部进行不掺配水泥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验证矿料级配的稳定性。 ②调整拌和产量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水稳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解答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 总结报告 为全面展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我标段于2016年11月14日在 K12+700-K13+000段左幅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长300米。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施工方案,我部成功完成了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的施工工作,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大面积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提供了依据。施工总结如下: 在本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施工期间,得到了项目办和总监办的 大力协助及现场指导。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公路 交通工程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按照施工监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样品的整体施工,并获得了宝贵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试验数据。 一、人员、机械配备总结 1、人员总结

民工30人 2、施工机械总结

3、本首件样品试制投入试验仪器 4、铺筑方案总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首件样品铺筑采用了集中厂拌、汽车运

输、逐车过秤、现场查核、总量控制的铺筑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铺筑厚度36cm分两层每层18cm由两台摊铺机半幅全宽铺筑,两边采用基准钢丝调平,下基层铺筑完成后立即铺筑上基层。为了取得较准确的技术数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即先计算首件样品需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总重量,水泥稳定碎石在拌和场装车后,逐车过秤,秤出每车料的净重。根据现场测得的实际含水量,算出相当干混合料的总重量,再折算成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的混合料重量,按照规定的压实度及铺筑厚度,确定每车混合料应铺筑的长度,直至运够总重量为止。 计算松铺系数:碾压前测定下承层高程,铺筑后测定松方时高程,计算出松方厚度,压实后再测定高程,计算出压实厚度,得出松铺系数。 二、施工工艺总结 1 、下承层的准备铺筑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表面平整、坚实、具有规定路拱,水 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高程、宽度、压实度、平整度等符合规范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上的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和清扫,使其表面平整无杂物。在清理和清扫后的水泥改善土表面适当洒水,使洒水后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表面含水量接近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并用胶轮压路机碾压一遍。 2 、培土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前及时做好培土模的工作,并夯实以保证土模压实度,防止出现碾压位移,影响边缘高程和造成材料损失。 3、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及运输 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共设五个料斗,一个拌缸,一个放料斗,通过螺旋电机的转速和料门的开度来控制集料的流量。按照施工配合比,水泥稳定碎石正式拌和前根据级配和拌和机产量确定好各个料斗螺旋电机转速和料门开度,试验室派专人对拌和楼进行监控,检查混合料情况,如含水量、集料级配,以确保混合料质量,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 混合料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能接近最佳值。六种集料通过输送带全部汇集到拌缸,经过拌和再通过输送带储存在贮料仓内,料仓储满后开始装车,装车时先装后部,汽车要前后移动,贮料仓内留一定数量的混合料不放掉,以防粗细集料离析。运料车尽量从便道上驶往摊铺地点,以减少对表层的磨损,到达工地后在摊铺

水稳基层总结

305省道阜阳王店至阜南长安段改建工程 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305省道阜阳王店至阜南长安段改建工程01标项目经理部 2017年 12月5 日

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述 305省道改建工程01标段,起止桩号为K0+000-K9+045,全长约,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万m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万m3,建设水稳拌和站进行厂拌,拌合站位于305省道与新建256省道向西500处。 主车道水稳结构为:底部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中部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水泥稳定碎石。 我标段于2017年11月22日在K7+420—K7+550段全幅完成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现就本段落施工总结如下。 二、试验段施工目的 通过试验段工程施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工艺,查找施工中的问题,并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以指导全面保质保量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具体内容包括: 1、验证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1)、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沙、水泥、水的重量,测量拌和设备计量的准确性。(2)、调试并确定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3)、检查混合料含水率、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和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混合料配比的控制。(2)、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碾压组合、碾压方案等)。(3)、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

5、施工缝(纵、横向接缝)的处理方法。 6、确定施工产量及每天作业段长度,修订施工计划。 7、发现和记录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影响正常作业的其它问题。 三、原材料及配合比 为保证本项目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的顺利进行,为后续工程规模施工打好坚实的基础,项目部对原材料及配合比的准备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周边市场,考察、调研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及质量等情况,(1)原材料准备 水泥采用蚌埠海螺号复合硅酸盐水泥,我项目部试验室对水泥进行品质试验,检测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碎石为当涂国安石料场生产。我项目部试验室对各档碎石进行检测,结果为集料的压碎值为%,针片状颗粒含量(5-10mm)%、(10-20mm)%、(20-25mm)%,优于规范要求;液、塑限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碎石筛分成三档料:碎石(5-10mm)、碎石(10-20mm)、碎石(20-25mm)、石屑(0-5mm)。试验筛分成果表明:各档碎石按比例掺配后混合级配良好,满足规范要求。 (2)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我项目部试验室设计五种配合比进行试验,最后监理根据验证试验结果确定混合料的设计配合比为:石屑(0-5mm)∶碎石(5-10mm)∶碎石(10-20mm):碎石(20-25mm)=35∶23∶26:16,水泥剂量为%,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cm3。 四、水稳混合料的拌和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2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为了在保证工程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机械效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我项目部于2019年6月27日在K11+900—K12+160左幅进行了 5.0%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摊铺。试验段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洒水养生的流水作业法施工,根据试验检测资料和前场各工序记录资料,现做出如下总结。 一、编制依据 ㈠德化县春美至联三线公路工程大铭段招标文件; ㈡德化县春美至联三线公路工程大铭段A1标段施工图设计; ㈢国家现行公路行业技术标准及有关施工技术规范: ①《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10-2014及条文说明; ③《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④《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 33-2012。 二、工程概况 本标段设计起点K6+900,位于春美乡与大铭乡交界处,经黄金村西部,于K9+107.5建金竹园隧道穿金黄村,之后再沿山体下坡展线,经黄金村东部、至上徐村,沿山体东南方向绕行,至大铭村,在K12+400接县道X351,终点桩号K12+640,全长5.74KM。 探索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收集整理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松铺系数分析压实度与压路机碾压遍数的关系,总结最佳压实遍数,编制首件工程总结,以用于指导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全面施工。 三、试验目的 我项目部拟于K11+900—K12+160左幅进行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路段的铺筑,试验路段路线长度260米,层厚18cm。拟通过此

次试验路段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并确定以下各项数据: 1、验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 2、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及合理用量; 3、一个施工作业班组合适的流水作业分段长度; 4、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及松铺系数; 5、使混合料有效达到规定压实度(97%)的最佳含水量、压实设备类型和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碾压工序。 四、施工准备情况 1、施工测量准备 水准点和导线点已经复测完毕,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已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 2、配合比试验情况 依据设计要求,我部工地试验室进行了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试验结果经检测复核,试验结果如下: 混合料各成分比例为水泥∶水∶碎石∶石屑=1:1.13:11.94:7.96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5.4%(摊铺时含水量)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2.242g/cm3 经总监办检测复核,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及业主要求,批准使用。 3、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 主要施工管理人员配置表

水稳首件工程施工报告

水稳首件工程施工报告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明确质量目标,减少盲目施工。施工单位于2018年8月2日上午完成了标段内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件工程,首件施工时间为中午开始摊铺至上午洒水养生结束,施工时天气晴,气温21℃,微风。 一、工程概况 选定K2+000-K2+200主线左幅作为水稳底基层首件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设计宽度:顶宽为,底宽为,厚度为16 cm。 确定的施工配合比为::水泥:1#料:2#料:3#料:4#料=:23:20:25:32,理论最大干密度为cm3,最佳含水率为:%。 二、首件工程的目的 1、通过试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的拌合方式、拌合时间以及拌和产量等性能参数; 2、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方案及其合理性、可行性; 3、施工过程中主要参数:最佳的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压实系数、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质量评价的指标、标准。 三、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流程

测量放样→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摊铺→高程测量→初压→复压→终 压→检验→养生 2、测量放样 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厚度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挂好控制线。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结束7天后即可进行上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的施工。两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天。为保证基层达到强度满足要求,应尽量限制水泥、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3、混合料的拌和 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3-5天的施工用料。每天开始拌和前,检查场内集料的含水量,确定当天生产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基层强度。本次试验段采用一台水稳拌和楼,1台装载机配合装料,拌和机由主机、四个料仓、成品料仓等组成。拌和机通过控制室控制各料仓的配合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