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考试内容

植物学实验考试内容
植物学实验考试内容

金叶假连翘-- 马鞭草科

红花檵木—金缕梅科

樟树—樟科

阴香—樟科

柳叶榕—桑科

大叶榕—桑科

高山榕—桑科

黄槐—豆科

软枝黄蝉—夹竹桃科

印度橡胶榕—桑科

番石榴—桃金娘科

红背桂—大戟科

春羽---天南星科

桂花—木犀科

大红花—锦葵科

黄花夹竹桃—夹竹桃科

夹竹桃—夹竹桃科

白兰—木兰科

苏铁—苏铁科

鱼木—白花菜科

变叶木—大戟科

南洋杉—南洋杉科

小叶罗汉松—罗汉松科

长叶竹柏—罗汉松科

鸡蛋花—夹竹桃科

串钱柳—桃金娘科

白千层—桃金娘科

希茉莉—茜草科

灰莉—马钱科

红桑—大戟科

蝴蝶果—大戟科

大叶紫薇—千屈菜科

盆架子—夹竹桃科

小叶榄仁—使君子科

山茶花—山茶花科

深山含笑—木兰科

植物学实验(上)习题集

植物学实验(上)习题集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填图: 1、在印发的显微镜图上注明各部分名称。 二、思考题: 1、把物镜从低倍镜换至高倍镜时应注意哪几点? 2、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的注意事项主要有哪些? 实验二、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初步观察 一、绘图: 1、绘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图,注明:细胞壁、细胞质、液泡、细胞核、核仁。 二、思考题: 1、植物细胞的构造特点是什么?注意与动物细胞有何区别? 2、试述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 3、简述生物学绘图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实验三、细胞内各种质体和后含物 一、填表: 二、思考题: 1、植物体的叶、花、果实呈现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2、晶体在细胞中是如何形成的?晶体的形状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3、试述制作徒手切片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四、植物细胞壁、纹孔、胞间连丝、胞质流动观察 一、绘图: 1、红辣椒果皮细胞壁上的单纹孔,注明:细胞壁、单纹孔。 2、松管胞的一段(示具缘纹孔),注明:具缘纹孔。 3、柿胚乳薄壁组织(示胞间连丝),注明:初生壁、胞间层、胞间连丝、细胞腔。 二、思考题: 1、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它们是否都存在? 2、哪些结构保证了多细胞植物体中细胞之间进行有效的物质和信息传递? 实验五、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及组织的四种类型 一、绘图: 1、把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按顺序各绘一细胞图,示明其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绘蚕豆叶(或豌豆叶)下表皮细胞图,要求绘出3―4个气孔为宜,注明: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气孔。 二、思考题: 1、顶端分生组织有什么特点(位置和细胞特点)? 2、表皮有何特点?这与其生理功能有何关系? 2、基本组织有什么特点?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对植物生活有什么意义? 3、分泌结构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实验六、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一、绘图: 1、绘一管胞、一纤维细胞图,注意二者的区别。 2、绘一导管细胞图(根据观察到的类型绘)。 3、绘2—3个筛管和伴胞的横切面图。 二、思考题: 1、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2、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实验七、根外部形态、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 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的观察 一、绘图: 1、毛茛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略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2、毛茛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1/6详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植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实验内容既和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植物学实验是学习植物学实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的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通过实验学习,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逐步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5) 植物学实验内容主要有: 1.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包括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体各个器官的构造; 2.植物体各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 3.植物的系统分类; 4.植物与环境; 5.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

植物学实验教学中体现形态结构与生理内容相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规范的工作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积极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部分实验中开展拓展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研究的能力。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尽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但考虑到实验的相对独立性及实验材料会受到季节性影响等原因,实验顺序可作适当调整或适当增减内容。 2目标要求编辑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能熟练掌握徒手切片方法及临时制片和压片的制作;掌握植物绘图技术,能够形象绘制植物组织、器官的详图及简图;能熟练地解剖植物各器官并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熟练地掌握植物分类工具书的使用;能正确识别本地区常见的植物,特别是校园植物;能够独立完成某地区植物资源调查及植物蜡叶标本制作、鉴定等工作;能独立开展与植物学相关的科学研究。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植物学实验指导最终版1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目录 绪论 (1)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实验二生物绘图 (6) 实验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9) 实验四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观察 (12) 实验五植物体各种组织的显微观察 (14) 实验六根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17) 实验七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21) 实验八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 (25)

绪论 一、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以验证课堂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以植物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学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界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和演化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1. 学生应提前5-10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按号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使用前要检查,使用后要擦试整理,并放回原处.如果发现损坏或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 爱护仪器、标本及其他公共设施,节约药品和水电。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并及时登记。 4. 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谈笑。室内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每次实验后,各实验小组要清理实验桌面,并轮流打扫实验室。 5. 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三、实验课课程的进行方式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实验前必须预习每次实验课内容,写出简单的实验提纲,并把个人准备好的实验必备物品带到实验室。 2. 必须仔细听取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应注意问题的讲解。 3. 实验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教材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做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出故障。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帮助。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除了在实验室学习外,还应以整个校园、植物园、各大公园等作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完整版)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南瓜茎纵切片导管观察 生科院10级1班09100103 卞磊 图1 (南瓜茎纵切片螺纹导管) 图2(南瓜茎纵切片网纹导管) 图3(南瓜茎纵切片环纹导管) (在几个装片中没有找到梯纹导管) 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及其侧壁次生增厚和木化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五种类型: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的木化增厚次生壁;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螺旋带状木化增厚;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侧壁呈几乎平行的横条状木化增厚,与未增厚的初生壁相间排列,呈梯形;网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网状木化增厚,“网眼”为未增厚的初生壁;孔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增厚部分形成孔纹。 上述五种导管类型中,前两种导管出现较早,常发生于生长初期的器官中,导管直径较小,

输水能力较弱,未增厚的初生壁还可随器官伸长而延伸;后三种导管多在器官生长后期分化形成,导管直径大,每个导管分子较短,输导效率高。有时在一个导管上可见到一部分是环纹加厚,另一部分是螺纹加厚;有时梯纹和网纹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小;也有网纹和孔纹结合而成网孔纹的过渡类型。导管的长度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 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成的一种输导组织。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vessel element)。 在导管分子的发育初期,其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微管、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的分化和继后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导管分子的侧壁形成各种纹饰的次生加厚,端壁逐渐解体消失,形成不同形式的穿孔(单穿孔或数个小孔组成的复穿孔)。具有穿孔的端壁称为穿孔板(perforation plate)。穿孔的形成及原生质体消失使导管成为中空的连续长管,有利于水分及无机盐的纵向运输。导管还可通过侧壁上的纹孔或未增厚的部分与毗邻的细胞进行横向运输。根据导管的发育先后和侧壁木质化增厚方式,可将其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五种类型。 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和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早期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原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细长而腔小(尤其是环纹导管),且其侧壁分别呈环状或螺旋状木质化加厚,输水能力弱,有时同一条导管的不同部分可出现环纹与螺纹增厚。由于其增厚的部分不多,未增厚的管壁部分仍可适应于器官的生长而伸延,但易被拉断。 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网纹导管(reticulated vessel)和孔纹导管(pitted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中后期和次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短粗而腔大,输水效率高(尤其是孔纹导管)。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的侧壁分别呈梯状和网状增厚,孔纹导管的侧壁则大部分木质化增厚,未加厚的部分则形成纹孔。

植物学期末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1.植物:多为营固生活的具细胞壁的:自养的生物。(植物界各大类群:藻 类(蓝、甲、隐、红、黄~藻门,、菌类植物(细菌门,黏菌门,真菌门)、地衣植物(地衣门)、苔藓植物(苔藓、蕨类植物门)、维管植物(裸子. 被子植物门) 2.《植物名实图考》:图文并茂。作者以野外观察为主,参证文献记述为 辅,主张"目验",每到一处,注意"多识下问",虚心向老农、老圃学习,把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到现在还可以作为鉴定植物的科、属甚至种的重要依据。 3.《齐民要术》: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综合性农书。 4.《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著的药学著作,载有药物1892种 5. 《植物种志》:是现代植物分类学开始的一重要标志,被看作早期欧洲植 物志,被王文采称为世界第一部“世界植物志”。初步建立了双名命名法。 6.双名法:属名+种加名+种定人名。 7.分化: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细胞匪类后逐渐在形态、 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这一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多细胞有机体发育的基础与核心,分化的关键在于基因选择性表达)。 8.组织: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 位叫组织。

9.胚:由胚芽(由生长点与幼叶组成(有的植物无幼叶)禾本科植物的胚 芽外面有胚芽鞘包围着),胚轴(市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的轴(包括上胚轴和下胚轴)),胚根(由生长点与根冠所组成,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包有胚根鞘),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两片子叶,但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组成。 10.胚乳:胚乳是被子植物种子贮藏养料的部分,由两个极核受精后发育而 成,所以是三核融合的产物。 11.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包在种子的最外面,坚韧,起保护作用。禾本科 植物的种皮与果皮不易分开。 12.瘦果:是由1-3心皮组成,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内含1粒 种子的一种不裂干果(闭果)。成熟时,果皮革质或木质,容易与种子分离(1心皮构成的瘦果如白头翁;2心皮的乳向日葵;3心皮如荞麦)。 13.壳斗:花序的总苞。在坚果外面包着果实。 14.柑果:是由复雌蕊具中轴胎座的上位子房发育而成的,为柑橘类植物持 有的一类肉质果。外果皮厚,外表革质,内部分布许多油腔;中果皮较疏松,具多分枝的维管束;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向内产生许多多汁的毛囊。 15.梨果:是由复雌蕊的下位子房和花筒愈合发育而成的一类肉质假果。花 筒与外、中果皮均肉质化,无明显分界,内果皮木质化,较易分辨。中轴胎座,常分隔为5室,每室;含两粒种子。如梨。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放置准备:a、取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小心轻放,放置实验台中部略偏左位置,距桌3-4cm。 b、插电源 c、旋转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就位 e、使虹彩光圈调到最大,聚光器转到最高 2)放装片,准备观察:a、放载玻片 b、从左侧观察,调至最中心 c、用双手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目镜 3)观察:a、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使其清晰,上调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推进器使物体于视野中央 d、左眼观察,右眼画图 4)高倍镜观察:a、侧面转动转换器(不换油镜) b、调节光源亮度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d、画图 5)换载玻片:a、载物台放至最低 b、调节至最低物镜 c、换新片 d、用低倍镜观察 6)结束整理:a、关闭电源 b、载物台放至最低 c、取下载玻片 d、4倍,10倍物镜内呈八字形放置 e、电源线缠绕2圈半(至镜筒上) 2、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有哪几种 共5种——临时水封片、徒手切片法、压片法、石蜡切片法、离析法 3、详细说明生物绘图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a、观察:细心观察,对各部分的位置、比例、特征等有完整的认识 b、起稿:勾画轮廓,用软铅笔(HB)勾勒观察对象的轮廓和结构 c、定稿:用硬铅笔(2H或3H)将全图绘出。用线条表示结构,线条要均匀,光 滑,用圆点表示各部分的对比度,点要圆。 d、标注名称:一般为直接标注,标出指示部位的名称,最好在右侧 e、核实全图:核实绘图内容,保持图画整洁,并在下方写图名称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根据观察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你都观察到了那些细胞器 植物细胞: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 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和胞机制 后含物细胞核 细胞膜 观察到的细胞器有:质体(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 液泡 2、植物细胞中后含物包括哪些,通常位于细胞的什么细胞器内 1)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在造粉体内形成并贮藏 2)蛋白质——通常位于细胞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 3)脂肪和油——存在于白色体 4)晶体——液泡 实验三、植物分生组织和细胞分裂 1、从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位置和细胞特点等方面说明分生组织的特点 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1)原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最前端,是从胚胎中保留下 来的,具有永久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由原 始细胞组成,细胞分化少 2)初生分生组织:由原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的, 位于原生组织后方,细胞已出现初步分 化,其又可划分成三部分即原表皮、基本 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随后依次发育成表 皮,维管柱,皮层 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细胞小,壁薄,原生质丰富,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没 有液泡或会有分散的小液泡,细胞排列紧 密 2、做好根尖压片的关键是什么 1)固定液要迅速杀死正在分裂的细胞使其保持分裂状态 2)解离时注意解离时间 3)染色时间充分 4)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实验四、植物组织观察 1、比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结构:同:都由长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均无细胞核 异:导管:以端壁形成的穿孔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由有花纹的死细胞构成, 有五种类型 筛管:细胞连接处稍微膨大,连接端壁即筛板上有许多筛孔;由活细胞构 成 功能:同:都有运输功能 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输有机物

植物学实验守则

植物学实验室守则 1.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静,实验要严肃认真,专心观察,不得高声喧哗,切忌任意谈笑,原则上得穿实验服。爱护环境卫生,在实验室内不准随地吐痰、吸烟及乱扔纸屑。 2.爱护一切仪器及设备,节约水、电和一切消耗物品。遵守操作规程,不听从老师指导和不按实验室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仪器设备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3.学生实验时要服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不遵守规章制度者,应 给予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者,指导教师有权取消其做实验资格。 4.学生做实验必须准时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必须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预习实验内容,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将写好的预习报告放在 相应的位置上以备指导教师检查。 5.熟悉和掌握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实验中做好实验记录, 不得抄袭,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6.实验过程中,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作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除障碍。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或其他同学帮助。 7.实验完毕,按照已安排好的值日小组将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干净;清查各种仪器、用具并擦拭干净。将实验用具摆放整齐,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8.实验时同学要带上实验指导书、课堂笔记、教科书、实验报告册、绘图铅笔,橡皮、直尺等。 实验报告书写内容说明 (一)实验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通过植物学实验课程实践操作,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认识和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及与功能间的关系;植物系统演化及类群多样性概况。 (二)实验报告的内容 1.实验名称 用简练而精确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 植物学实验要求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实验内容 观察切片标本时注意切面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显微镜下一块组织一个薄片建立立体结构的概念。观察制片标本时要注意结合观察植物体的外形,了解取材部位,联系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运用对比法对比各种结构的异同、特点,达到深入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课堂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必要的植物系统分类学直观及实践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生物学的后继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4.实验材料及用品 根据各个实验内容的不同写明所需用的实验工具及药品。 5.实验步骤 详细的书写各个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或用流程图来表示,不可照

2018《时间上的植物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 隐性饥饿指的是人体摄入()的不足。(1.0分) 1.0分 ?A、 碳水化合物 ? ?B、 脂类 ? ?C、 必需微量营养素 ? ?D、 蛋白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据估算,到2020年,要弥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单产必须提高()。(1.0分)1.0分 ?A、 2% ?

?B、 8% ? ?C、 20% ? ?D、 28%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在河南省的()发现了最早的稻壳。(1.0分)1.0分 ?A、 仰韶村遗址 ? ?B、 八里岗遗址 ? ?C、 贾湖遗址 ? ?D、 孟庄遗址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得益于绿色植物的维管结构,绿色植物大量出现后,引起了空气中()含量的下降。(1.0分) 1.0分 ?A、 氧气 ? ?B、 二氧化碳 ? ?C、 氮气 ? ?D、 甲烷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世界上稻属作物的品种数量大约是()。(1.0分) 1.0分 ?A、

140种 ? ?B、 1400种 ? ?C、 14000种 ? ?D、 140000种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下列植物中不属于伞形科蔬菜的是()。(1.0分)1.0分 ?A、 香菜 ? ?B、 水芹 ? ?C、 当归 ?

白萝卜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关于大刍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分 ?A、 原生于美洲 ? ?B、 3个基因改变使其变成玉米 ? ?C、 种子有坚硬的外壳 ? ?D、 大刍草有多个茎杆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对于大众消费需求来说,对黄瓜基因研究的目的是培育出()的黄瓜。(1.0分)1.0分

植物学期末复习

1. 植物组织的概念 通常将在植物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群称为植物组织。 2. 植物组织的分类 (1)分生组织根据在植物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分生组织可划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永久组织) 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成熟组织分为 1)保护组织主要起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抵抗机械损伤和其它生物的侵害,维护植物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保护组织包 括表皮和周皮。 2)营养组织营养组织在植物体内所占分量最多,广泛存在于植物根、茎、叶、花、果实中,担负吸收、同化、贮藏、通气、传递等基本生理功能,故又称为基本组 织。 3)机械组织对植物起支持作用。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壁加厚的方式不同,机械组织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4)输导组织一类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自下而上;另一类是运输同化产物的筛管和筛胞,自上而下。 5)分泌结构外分泌结构A. 天竺葵属茎上的腺毛B. 烟草具多细胞头部的腺毛C. 棉叶主 脉处的蜜腺 D. 苘麻属花萼的蜜腺毛 E. 草莓的花蜜腺 F. 百里 香叶表皮上的球状腺鳞G. 薄荷属的腺鳞H. 大酸模的黏液分泌 毛I. 柽柳属叶上的盐腺J. 番茄叶缘的排水器 内分泌结构A. 鹅掌楸芽鳞中分泌细胞 B. 三叶橡胶叶的含钟乳体异细胞C. 金丝桃叶中的裂生分泌腔 D. 柑橘属果皮中的溶生分泌腔 E. 漆树的漆汁道 F. 松树的树脂道G. 蒲公英的乳汁管H. 大蒜叶 中的有节乳汁管 3、维管组织、维管束和维管系统 1)由于木质部或韧皮部的主要组成分子都是管状结构,因此,通常将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其中之一称为维管组织。 2)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称为维管束。根据维管束内形成层的有无,可将维管束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 3)维管组织系统简称维管系统,是植物全部维管组织的总称。维管组织错综复杂,贯穿于整个植物体中,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单位。 4、根 (1)根系一株植物地下所有的根总称为根系。 ?1).定根和直根系:种子植物的第一个根是种子内的胚根突破种皮而形成的,称为主 ?根或直根。根产生的各级分支都侧根。主根和侧根合称为定根。 由发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为直根系。 .2)不定根和须根系:由植物的茎、叶、老根等处形成的根叫不定根。 须根系主要是由茎基部产生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它的主根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植物学试验指导-淮阴师范学院生物试验中心

植物学实验指导编写杨晋彬罗玉明李才生 淮阴师范学院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淮安2005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和生物绘图 (4) 实验二植物细胞和组织 (10) 实验三根和茎的形态结构比较 (14) 实验四叶的形态和解剖 (19) 实验五花的结构、花粉的形态及胚胎发育 (22) 实验六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比较 (25) 实验七藻类植物 (27) 实验八真菌、地衣和苔藓植物 (30) 实验九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34) 实验十被子植物各种类型花的解剖观察 (37) 实验十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38)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性实验 实验十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多样性 (40) 实验十三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41) 实验十四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技术 (43) 实验十五种子植物的鉴定 (45) 实验十六公园与淮师校园认识种子植物 (46) 第三部分研究性实验

实验十七淮安市园林植物种类的调查与分析 (47) 实验十八淮安地区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48) 参考文献 (49)

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 实验1显微镜和生物绘图 显微镜是观察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特征和器官构造的重要的工具。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以可见光作光源的光学显微镜又可分为单式与复式两类。单式显微镜结构简单,常用的如放大镜,由一个透镜组成,放大倍数在10倍以下。构造较复杂的单式显微镜为解剖显微镜,也称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等,是由几个透镜组成的,其放大倍数在200倍以下。单式显微镜放大的物像都是和实物方向一致的虚像。 植物绘图是通过绘图的方式,来表现植物的一些重要形态解剖特征的常用方法。通过绘图,有助于对植物结构及其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学习植物学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从事植物形态解剖以及分类学研究必备的常用技能之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构造及其维护,初步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习生物绘图的方法。 二、材料与用品 1材料相关玻片标本、一些可以用来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的植物材料 2用品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擦镜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I生物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1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图1-1,图1-2)复式显微镜的结构复杂,至少由两组以上的透镜组成,放大倍数较高,是植物形态解剖最常用的显微镜。其有效放大倍数可达1250倍,最高分辨率为0.2μm。复式显微镜虽然有单目、双目或三目,结构繁简不同,但基本结构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像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1)机械部分 ①镜座:显微镜基座,用以支持镜体的平衡,装有反光镜或照明光源。 ②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连接、支持镜臂及以下部分。 ③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直筒显微镜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称倾斜关节,可使镜体在—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般倾斜不超过30°)。 ④镜筒: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双目斜式的镜筒,两筒距离可以根据两眼距离及视力来调节。镜筒一般长160mm或170mm。镜筒的作用是保护成像光路与亮度。 ⑤物镜转换器:装在镜筒下端的圆盘,可作圆周转动。盘上有3-5个螺口,在螺口上面可按顺序安装不同倍数的物镜。旋转转换器,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保证目镜与物镜光线合轴。 ⑥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孔以通过光线。两旁装有标本压夹,以固定玻片标本。研究用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用以固定或移动标本。移动器上装有游标尺,用以计算标本大小或标记被检标本的部位。镜台有固定式或移动式。 ⑦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轮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是粗调,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0mm,用于低倍物镜检查标本时使用;小的是细调,每旋转一周,使镜筒升降0.002mm,用于高倍物镜观察时使用,转动细调不可超过180°,使用时,必须先低倍、后高倍。 ⑧聚光器调节螺旋:安装在镜柱的左侧或右侧,旋转它时可以使聚光器上下移动,借以调节光线。但简单显微镜无此装置。 (2)光学部分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成像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室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总学时:90 实验学时:26 实验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生物 实验技术 课程性质:独立开设应开实验学期:第1学期 编写黎桂芳编写时间:2005、4 (1)、植物学实验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植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由形态解剖、系统分类两部分组成。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基本掌握植物界的各大类群,以及系统分类学原理,基本掌握植物界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认识各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系统。从而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分子系统学等打下基础。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使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训练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水藏玻片制作、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基本掌握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2)主要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电脑投影仪、幻灯机、电脑多媒体(VCD等)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简单讲授原理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熟练利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揭破、观察等方法,学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制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45 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 学分:2.5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物学是植物生产类农学专业及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两界系统为依据,研究植树物界中物种形成和种系发展、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生理代谢及形态建成、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以植物的发育和进化为主线,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上系统扼要地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分类演化、与环境间的关系,揭示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直观性强,教学内容多,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1、认识植物的组成基础、结构和功能; 2、揭开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3、控制、保护、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各类群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及其主要功能,建立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植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使学生掌握和识别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生物进化的概念;了解植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及环境对植物的作用,树立植物生态的观念。注意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绪论 重点: (1)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2)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 (2)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 难点: (1)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 (2)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育和功能 重点: (1)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种子的类型。 (2)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 (3)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4)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6)明确年轮形成的原因。 (7)掌握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难点: (1)幼苗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及次生生长过程。 (3)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的具体组成。 (4)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构造。 (5)叶的结构与特点:双子叶植物叶柄和叶片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脉维管束的类型。(6)叶的生态类型:旱生叶的结构特点,水生叶的结构特点。 (7)如何区分根、茎、叶的变态类型。 第三章植物的无机营养 重点: (1)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2)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

植物学试验指导

《植物学》实验指导 陈红 农林科技学院 2017.3

植实验物学室规则 1.爱护实验室一切仪器及设备,节约水、电和一切消耗物质。 2.学生应提前5min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3.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静,实验要严肃认真,专心观察,切忌任意谈笑。 4.每次实验前必须预习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步骤。 5.实验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教材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作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除障碍。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帮助。 6.实验时同学要带上实验指导书、教科书、实验报告纸、绘图铅笔3H或4H、HB各一支,橡皮、直尺或三角板等。 7.一切实验用具用完后要擦洗干净,放回原处,每次实验完毕后、按规定交实验报告。 8.实验中仪器损坏或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指导老师,以便处理,严禁私自调换仪器。 9.实验室内一切用具和物品,不得擅自带出实验室。 10.同学轮流值日,搞好清洁卫生工作。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同学要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显微镜是生命科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显微镜的种类很多, 根据照明方式可分为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两大类。光学显微镜也有很多种类,而其中至少由2组以上的光学镜头组成的被成为复式显微镜。复式显微镜是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物学教学中观察植物显微结构的有效工具。植物绘图是通过绘图的方式,来表现植物的一些重要形态解剖特征的常用方法。通过绘图,有助于对植物结构及其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学习植物生物学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 从事植物形态解剖以及分类学研究必备的重用技能之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 2.掌握临时装片及生物绘图基本技能。 3.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新鲜洋葱鳞茎。 2.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镊子;蒸馏水;碘-碘化钾 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光学部分:物镜、目镜、聚光器和反光镜等。 (2)机械部分: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粗细调节螺旋等。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放置:放在左胸前,离桌边5cm的位置. (2)对光:用低倍镜,开大光圈,打开电源使视野充分明亮,光线均匀。 (3)低倍镜使用:放好制片,从侧面观察降低镜筒至距制片0.5cm,通过目镜观察,逐渐上升镜筒至看清物象。 (4)高倍镜使用: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高倍镜,转动细调节螺旋使影像清晰。 (5)收镜:先转动物镜转换器,使最低倍物镜镜头对准通光孔,再取下玻片标本,及时清除油镜上的油;载物台放在尽量低的位置;压片夹移动到载物台的中央。 (6)维护:保持清洁,光学部分可用擦净纸沾清洁液清洁。机械部分用干

最新园林园林植物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园林园林植物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园林植物学》课程实验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课是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与课堂讲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相结合,而且也是学习后继课程和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本要求如下: 一、目的与要求: 1.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观察方法及特征。 2..能熟练地实验的基本技能,如徒手切片、生物绘图等。 3.基本掌握植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各大类群的区别和适应性特征。 4.植物标本鉴定、植物方法,会使用工具书;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二、对实验实习报告的要求: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应作好实验报告的预习,实验操作中应作好记录,完成实验后将实验结果按统一书写格式详细写入实验报告或作好生物绘图作业,并作实验总结,按时上交任课教师批阅。 三、考核(考试)内容和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教学,针对园林植物学课程的特点,计划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考核,并将该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拟占总成绩的30%。平时考核,要求书写规范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统一书写格式;期终考核,评分100分制,其中理论部分50分,操作50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30%;教师认真考核,批改实验报告,登记成绩及考勤情况,注意学生学习动态。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第一学期的考核内容:显微镜的使用及绘图。其中绘图占10分,显微镜的使用占20分。 考核方法: 绘图成绩为本学期实验报告成绩的总评。显微镜的使用考核办法为:按正确的操作程序在2分钟之内找到教师所指定的物象为20分,每超时半分钟扣1分,超过6分钟按0分计。如操作不正确按以下标准扣分:

植物学实验期末考复习题

植物学实验期末考复习题一、简答题: 1.光学显微镜在结构上可分为哪些部分?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及保养方法? 3、写出制作薄荷茎徒手切片的步骤。 4.写出制作洋葱鳞叶表皮临时水封片的步骤。 二、推理证明题: 1.下图为(单/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分别说明两条判断依据。 2.下图为(单/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分别说明两条判断依据。 三、填空题: 1.写出下列南瓜茎横切图中的组织类型。 2.写出下列向日葵幼茎横切图中的组织类型。 3.填出下列南瓜茎横切维管束所指细胞名称: 4.填出下列南瓜茎纵切维管束所指细胞名称: 5.填出下列蚕豆幼根横切图结构名称: 6.填出下列蚕豆幼根横切图结构名称: 7.填出下列鸢尾根横切图结构名称: 8.填出下列鸢尾根横切图结构名称: 9.填出下列向日葵幼茎横切图结构名称: 10.填出下列向日葵老茎横切图结构名称:

11.填出下列多年生椴树茎横切图结构名称: 12.填出下列小麦茎横切图结构名称: 13.填出下列小麦茎维管束结构名称: 14.填出下列女贞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15.填出下列水稻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16.填出下列水稻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17.填出下列水稻叶维管束结构名称: 18.填出下列玉米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19.填出下列松针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20.填出下列百合幼期花药横切图结构名称: 21.填出下列百合成熟期花药横切图结构名称: 22.填出下列百合子房横切图结构名称: 23.填出下列荠菜胚纵切图结构名称: 24.填出下列水稻叶横切图结构名称: 四、编制检索表: 1.请根据木兰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的特征,编制一个定距缩进检索表。 2.请根据木兰科、菊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的特征,编制一个定距缩进检索表。

植物学复习重点汇总

植物学 植物组织: 分生组织:按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分布于根尖,茎尖 侧生分生组织:根,茎周侧,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居间分生组织:分布于成熟组织之间 按来源分:原分生组织:生长点最尖端,由胚性细胞组成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衍生而来 次生分生组织:有薄壁细胞脱分化而来(木栓、束间形成层)成熟组织:保护结构:表皮:初生保护结构 周皮:次生保护结构 营养组织:吸收组织:根毛区表皮细胞,根毛 同化组织:叶肉 贮藏组织:胞内充满营养物质 通气组织:胞间隙非常发达 传递细胞:细胞壁内突,进行短途物质的运输 机械组织:厚角组织:细胞壁局部增厚,增厚的仍为初生壁 厚壁细胞:细胞壁全面加厚,为次生壁。 疏导组织:疏导水分:导管(死细胞) 管胞(木化的死细胞) 疏导养料:筛管(是活细胞,但无核,具有伴胞) 筛胞 注:导管管胞存在于木质部,筛管筛胞存在于韧皮部。被子植物具有导管跟筛管,裸子植物具有管胞跟筛胞。 细胞壁:胞间层:果胶 初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次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维管束的类型:按有无形成层:有限维管束:无束中形成层,不进行次生生长 无限维管束:有束中形成层,可进行次生生长 按韧皮部木质部的位置:外韧维管束:有限外韧维管束 无限外韧维管束 双韧维管束 同心维管束:周木维管束 周韧维管束 根: 被子植物根尖组织分化成熟过程: 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初生结构) 原始细胞———原表皮——————————————表皮 基本分生组织———————————皮层 原形成层—————————————维管柱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表皮:位于幼根表面,由原表皮分化而来,壁薄,无气孔, 皮层:外皮层::表皮内1~数层细胞,细胞较小,无叶绿体,表皮死后,外皮层细胞壁栓化,保护 皮层薄壁细胞:细胞大型,排列疏松,具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内皮层:细胞较小,其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凯氏带加厚,具有通道细胞维管柱:中柱鞘:由一层或数层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分生潜能 初生木质部:外始式,疏导水分无机盐,呈辐射状排列 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外始式,运输有机物 薄壁组织:位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 髓部:发育后期通常不存在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次生生长的起始位置次生生长次生结构 (切向分裂)木栓层 中柱鞘细胞——————————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组成周皮) 栓内层 正对原生木质部的中(切向分裂)木射线 柱鞘细胞恢复分裂活动—————维管————————————韧皮射线 (径向分裂) 位于初生韧皮部内侧的形———————————扩大维管形成环 保持未分化状态的薄壁—————成———————————次生韧皮部 细胞恢复分裂活动层(切向分裂)次生木质部 茎: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表皮:位于幼茎的表面,由原表皮分化而来。 皮层:外皮层 皮层薄壁细胞:贮藏营养物质 内皮层 维管柱: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并生排列,外始式 束中形成层:由原形成层转变而来 初生韧皮部:内始式 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横向运输 髓部:薄壁细胞组成,有贮藏作用。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次生生长的起始位置次生生长次生结构 表皮木栓切向分裂木栓层 皮层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周皮) 初生韧皮部栓内层 切向分裂 束中形成层维管——————————次生韧皮部

植物学实验指导书

植物学实验指导书 浙江林学院植物学科 二00五年八月

实验室守则 1. 实验前需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内容。 2. 实验课开始时,必须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并认真观察示范动作;实验中必须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不准高声喧哗,保持室内安静,按时完成作业。 3. 珍惜精密仪器,使用显微镜必须按规程操作,如有损坏,须向指导老师报告并登记,按赔偿制度酌情处理。 4. 爱护公共财物,处处注意节约。不准在实验台上用小刀刻划和削铅笔,也不准在上面乱涂乱画。不准用镊子和解剖针在其它物品上乱刺。 5. 实验室器具不得擅自带出室外,若要借用,须经同意并登记。 6. 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使用过的实验用品放在实验台上,不得随地乱抛。 7. 实验完毕每人清理自己的实验台,洗涤实验用具,收藏好显微镜;并将完成的作业交给指导老师。 8. 按组轮流打扫实验室。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和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一、 目的要求 1.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及其保养。 2.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含物。 3. 了解植物细胞内含物的鉴定方法。 4. 掌握显微绘图技能。 二、 工具和材料 显微镜、擦镜纸、纱布、洗耳球(皮老虎)、“上”字切片、马铃薯、I-IK 液 三、 内容 (一)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而且各有专门的用途、这里所介绍的是复式显微镜,它是植物学实验课中最常用的光学仪器。复式显微镜的式样虽有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相同,都是由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图1—1)。 物镜 粗动手轮 目镜 转换器 镜臂 载物推进器 聚光镜微动手轮 聚光镜升降手轮 镜座 亮度调节开关 光源 载物台 图1-1 复式显微镜结构图 光学部分包括:物镜、目镜、聚光器和光源。 机械部分包括:镜头转换器、粗聚焦器、细聚焦器、镜臂、载物台)、载物推进器、镜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