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技术研究方法及工具
自然通风老化箱的换气量次数测试

⾃然通风⽼化箱的换⽓量次数测试⾃然通风⽼化箱热⽼化试验箱换⽓量不确定度评定参考JB/T4278.6-2001⾃然通风热⽼化试验箱标准、IEC60811-1-2热⽼化试验⽅法、GB/T2951.12-2008、JB/T7444、GB/T2951.31.8.1.1等标准。
⾃然通风热⽼化试验箱换⽓量不确定度评定以下简称⽼化试验箱)主要⽤于电线电缆的热⽼化性能测试试验。
⽽需要对箱体性能进⾏评估的多为⽼化试验箱的⽣产⼚、电线电缆⽣产⼚的产品检验实验室和开展相关项⽬的检测机构等公司和部门。
温度参数和换⽓量参数是⽼化试验箱计量的主要项⽬,其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对箱体性能的评估,分析并计算出了换⽓量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对换⽓量参数的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具有参考意义。
引⾔⼤时,对流充分⽼化效果⽐较明显;如果换⽓量⼩,对随着改⾰开放,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流就差,⽼化较为缓慢,效果就差。
我们针对换⽓量的电⼒⼯业的⾼速发展,电⼒已经成为⼯业⽣产、⼈民⽣测量⽅法进⾏了换⽓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活不可缺少⾃然通风⽼化箱热⽼化试验箱换⽓量不确定度评定本试验箱常⽤于橡塑产品、电⽓绝缘及其它材料的热空⽓⽼化试验。
温度控制采⽤数字显⽰、PID⾃动调节控温仪,可任意设定⼯作温度,⾃动恒温,使热空⽓⾃然对流,促使试样在恒温条件下快速⽼化。
主机结构及仪表、材料是在对箱内⽓流和温度详细研究后设计的,具有控温灵敏、温度均匀性好、有效空间⼤、性能稳定等优点,A型符合GB3512标准,B型符合JB/T4278.6-2001⾃然通风热⽼化试验箱标准、IEC60811-1-2热⽼化试验⽅法、GB/T2951.12-2008、JB/T7444等标准。
⼆、主要技术参数项⽬:⾃然通风⽼化试验箱温度范围:常温~200或300温度波动范围:≤±1.0温度分布均匀性:≤±2%试品转盘转速/换⽓次数:8~20次/h风速:0.5~1.5m/s风机功率/电源电压:AC220V/50Hz额定功率:200 2.2KW 300 4KW重量约:180kg⾃然通风⽼化箱热⽼化试验箱换⽓量不确定度评定参考JB/T4278.6-2001⾃然通风热⽼化试验箱标准、IEC60811-1-2热⽼化试验⽅法、GB/T2951.12-2008、JB/T7444、GB/T2951.31.8.1.1等标准。
夜间通风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21 0 2年 4月
建 筑 热 能 通 风 空 调
Bu l n e g idigEn r y& Envr n nt io me
Vo - . l31No2 Apr 201 . -6 . 21
文章 编 号 :0 304 (0 2) .0 . 10 —3 4 2 1 0 0 1 2 6
风应 用的领域。
关键 词 : 间通风 节能潜Fra bibliotek 影响 因素 应用领域 夜
App¨ cat on i s and Pr ogr s ofNi tVentl i es gh iaton Techn ogy ol
W AN G n qng, Ha — i LI Dua ・u, ANG e g fn , nr W F n -e KAN G a — i Y ANG n — u Ling q , Ro g g o
也 逐渐提 高 ,从 而直接导 致 了空调能耗 的急剧增 长 , 在 夏季和冬 季用 能高峰期 , 经常 出现 能源供应不 足 的
情况 , 使能 源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 。在这种背景下 , 合 理 利用 自然冷 热源直接供冷 或供暖 , 减少 常规 能源 的 消 耗成为 了建筑 节能研究 的重点 。其 中 , 间室外空 夜 气 被很多研究人 员认为是有 效的天然冷 源 , 间通风 夜 技 术 ( i t eta o cnq e 就是将 室外 较低 温度 Ng n li t h iu ) h v i tn e 关于夜 间通风 技术 的研究 已有几十年 的历史 , 不 管是研 究工 作开展 较早 的国外发 达 国家 还是 较 晚的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于采暖和制冷 的能耗在建 筑 用 能耗 中所 占的 比例 在逐 年上 升 , 尤其是 近 年来 , 随着 人们生活水 平 的不 断上 升 , 民对 室 内热环 境 的要求 居
博物馆建筑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风设计思考

博物馆建筑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风设计思考发表时间:2018-01-03T15:43:49.6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作者:李岩松1 李江宁2 吴晓航2[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型博览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华夏大地上涌现。
1.上海科技馆 200122;2.同济大学 200092摘要: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技术作为高效节能的技术手段,在众多大型公共建筑中被作为绿色技术采用的首选。
但在实际项目中,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经常与建筑空间及其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使得新型技术的能效降低。
文章基于上述问题,以上海天文馆项目为例,着眼于讨论自然采光、自然通风技术在绿色博物馆建筑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并对比博物馆建筑中不同的功能空间,探究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技术。
关键词:博物馆建筑;绿色设计;自然采光技术;自然通风技术0. 总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型博览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华夏大地上涌现。
博览类建筑是博物馆建筑与展览建筑的总称,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传播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范围包括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
其中,大型博物馆作为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其数量与日俱增。
在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其中也存在能源消耗量大、能源利用率利用率低、能源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1. 博物馆建筑的主要特点针对博物馆建筑来说,其基本任务是提供展示的空间并保护、储藏展品。
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博览类建筑的建筑面积较大、进深大、外窗面积小,省市级博物馆建筑面积可达几万平方米,国家级博物馆可达到数十万平方米。
作为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博物馆建筑的数量与日俱增,在促进了文化传承与传播对的同时,也满足了居民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但是其中也存在能源消耗量大、能源利用率利用率低、能源分配不合理、展品工艺要求与人员活动需求之间协调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五大功能区域

五大功能区域黄金分割点建筑的功能分区垂直升降启闭形式,更适合室内空气的对流车库和设备区域可以容纳两辆家庭用车的泊位和中央空调的室内机组、热水炉、洗衣机、烘干机等位置,另外一些不需经常操作和维护的如净水装置、中央吸尘装置、配电配水装置采取挂墙安装方式,不占用地面面积。
也有人家腾出一个泊位的空间,布置工具仓库和劳作台。
车库设有内门,通向生活或通道区域。
大户型住宅也有单独设置4-6平方的洗衣房。
生活区域包括敞开式厨房和紧的餐厅以及使用厕所。
由于烹饪西餐不象中餐那样油烟浓重而需要封闭,所以敞开式厨房使平面布置更为灵活方便,甚至可以借助于餐厅的间接采光把厨房布置在不靠外墙的中间部位。
但通常厨房还是靠北外墙布置,并开设大窗,光线明亮,视野通畅。
厨房与餐厅的过渡区域置宽大的备餐桌,厨房是生活区域的枢纽地带,在这里备餐,烹饪,用便餐,同时与餐厅、起居室、车库、户外花园在视觉、听觉上的沟通都很直接和方便。
餐厅的面积一般在10-15平方米,可放6人以上的大西餐桌,面积超过20平方米,餐厅一般布置成穿过式,它既与厨房紧邻,又作为与客厅,起居室的联络地带,甚至附带出入庭园的后门。
底层的厕所功能单一,2平方左右无采光要求,通常布置在建筑中部几个功能区域的结合部位。
会客起居区域包括客厅、书房、家庭起居室和室外门廊。
小户型的住宅受面积限制,往往把会客和起居两种功能合并为大厅,面积约在20-25平方,但西方人的隐私观念很重,中等户型以上的住宅就把会客和起居严格分隔开来。
客厅是所有功能区域中使用率最小的部位,但它是家中唯一可以公示于众的场合,须有显示一定气派的舒展空间,也是全户中面积最大的部位。
为尽可能避免迎送会客对家庭起居的干扰,客厅一般布置在大门口或玄关侧。
大户型住宅还在客厅附近设置10-15平方米的书房,这是主人在家办公和接待重要客人的场所。
配备家庭影院等影视设备的起居室靠餐厅布置,并且与客厅不直接连通,至少在视线上有所遮档。
高大空间展览温室自然通风CFD模型构建

高大空间展览温室自然通风CFD模型构建彭淑英; 缪智昕【期刊名称】《《制冷与空调(四川)》》【年(卷),期】2019(033)005【总页数】8页(P542-549)【关键词】展览温室; 自然通风; 数值模拟; 多孔介质【作者】彭淑英; 缪智昕【作者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31CFD是解析建筑环境工学中的各种问题和环境设计的强有力的工具[1]。
近几年CFD技术在设施园艺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温室微气候模拟方面。
它以流体质量、动量和能量三大守恒方程为数值计算的理论依据,结合流体湍流模型对温室内气流模式和温湿度、浓度等因子的空间分布进行二维或三维模拟和预测,并将结果可视化;可以灵活地设定模拟因素的可变及不变;对一些可变因素,如外界气候条件,温室类型及尺寸等,可以任意进行变换。
其它的研究方法需要完美的试验设计,精密的仪器及准确的测量才能得到可信的结果,CFD方法则能节省时间、劳动力及花费[2]。
自然通风是利用温室内外温差与风力作用造成室内外空气压差,而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以排除室内余热余湿以及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的技术措施。
这种通风方式基本上不消耗或很少消耗动力能源。
尽管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建筑热湿环境多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如何通过合理设计进出风口的位置、面积来改善高大空间热湿环境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CFD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利用CFD方法可以预测高大空间的温湿度场从而进一步优化改善其热湿环境。
本文拟采用CFD方法数值模拟某高大空间展览温室自然通风的温湿度场,并采集了现场测试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
该展览温室为江苏省连云港蔷薇湖生态保护区展览温室,位于东经118.24°,北纬33.59°。
温室有3个圆形组成,总面积为5225.6m2。
温室左侧圆顶地面半径为30m,高22m;中间圆顶地面半径为20m,高16m;右侧圆顶地面半径为22m,高19m;中间圆顶地面圆心与左侧圆顶地面圆心相距37.992m,两圆心连线与正南方向夹角为25.18°,右侧圆顶地面圆心与中间圆顶地面圆心相距34.61m,与正南方向夹角为87.97°。
自然通风条件下草莓日光温室风口尺寸对温室微气候影响的实验研究

自然通风条件下草莓日光温室风口尺寸对温室微气候影响的实
验研究
付卫红;由世俊
【期刊名称】《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42)003
【摘要】风口尺寸是草莓温室自然通风过程中室内微气候的最主要影响参数之一.本文采用现场实测的实验研究方法,探索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受风口尺寸影响的温室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自然通风方式对草莓日光温室室内微气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温室室内温度变化总趋势随着进风口面积的增大而降低;随着进风口面积的增大,温室内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当进、风口尺寸恒定不变时,温室室内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温室跨度方向上,距离进风口越近,湿度越大.【总页数】5页(P52-56)
【作者】付卫红;由世俊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天津300387;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25.5
【相关文献】
1.连作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Ⅰ日光温室建造、番茄品种选择及育苗技术 [J], 王庆福;李海燕;孙桂玲;杨秀永
2.通风口尺寸对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的影响 [J], 唐明远
3.日光温室微气候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J], 李元哲;吴德让
4.日光温室条件下桃、草莓、葡萄套栽技术 [J], 李宝田;谢犁春;李晓春;李杰春;李秋红
5.周博士考察拾零(十二)日光温室自然通风原理与通风口的设置 [J], 周长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方式研究与思考

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方式研究与思考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地铁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地铁站内人员密集、空间狭小等特点,其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针对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中存在的能源浪费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节能措施和方法来降低能耗。
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本文的结论表明,采用合理的运行管理策略和技术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地铁站的能源利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和增长。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已成为许多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方式之一。
但是,地铁站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密度人流、封闭环境等因素对能耗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地铁站的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地铁站空调系统能耗问题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调系统能耗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地铁车站的特殊环境,需要维持舒适的环境,而地铁的客流量大、站台和车厢内温度变化大等特点,使得地铁空调系统的能耗一直较高。
因此,针对地铁站空调系统能耗问题进行分析和优化,对于提高地铁运营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2.1变频技术的应用变频技术是现代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节能的核心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变频器,可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细调节,从而精确控制风量、流量等关键参数。
这种精确控制不仅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稳定,而且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目标。
在地铁站的通风空调系统中,变频技术的应用具有多重优势。
首先,它可以实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风量、流量,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例如,在人流量较少的时间段,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风量,减少能源消耗。
其次,变频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减小系统对电网的冲击。
长大公路隧道纵向通风技术通风效果现场测试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大公路隧道纵向通风技术通风效果现场测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设施在我国变得越来越重要。
隧道作为城市交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建设与通行安全自然成为了必须关注的问题。
长大公路是湖南省重要的高速公路,其隧道建设与运营也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由于其全长较长、隧道口相对封闭、交通量大等因素,长大公路隧道内的空气流动不仅对车辆燃气排放和脱硝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对车内人员的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隧道纵向通风,以提升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与通行安全,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针对长大公路隧道的纵向通风技术,进行现场测试研究,以评估其改善隧道空气质量的效果。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 长大公路隧道纵向通风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现有研究进展;2. 对长大公路隧道进行现场测量,对比不同纵向通风方案下的空气质量参数,评估其改善效果;3. 对比分析不同风机转速、风量及开启高度等参数对通风效果的影响;4. 探讨不同季节及交通量条件下,隧道纵向通风的最优方案。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及现场测试法,通过对长大公路隧道内空气质量相关参数的测量,对比不同纵向通风方案下的变化,评估其改善效果。
2. 技术路线: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步骤:(1)隧道环境参数测量;(2)根据测量结果制定不同纵向通风方案;(3)对比测试不同方案下的隧道空气质量变化;(4)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以得出结论。
四、研究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展开,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预期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 对长大公路隧道的纵向通风技术进行实际测试研究,丰富相关理论知识;2. 对长大公路隧道的通风方案进行评估,并探讨了不同参数对通风效果的影响,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3. 加强对城市交通安全的研究,提高交通安全及环境保护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