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促胃动力作用的研究现状(一)(精)
疏肝和胃化瘀法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的临床研究_徐进康

97第11卷 第9期 2009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9 Sep . ,2009例,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但是治疗组中有部分患者在应用强心通脉颗粒后,可减少西药的用量,并且取得满意疗效,说明该方与常规西药合用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5 讨 论慢性心衰是多种慢性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并发症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目前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心水”、“喘证”、“水肿”等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之气血阴阳不足为本,痰、水、瘀血等病理产物为标[3]。
慢性心衰的根本是心气虚,心的各种病变日久可导致心气虚,心气虚鼓动无力,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则血脉瘀阻;津液的运行同样依赖心气的推动,心气不足推动乏力及瘀血的阻滞均可以阻碍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水湿不运,水饮内停。
而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又可进一步损伤心之阴阳,形成由本虚导致标实,标实又加重本虚的恶性循环[4]。
在心衰的治疗中应补虚泻实,标本兼顾,采用益气活血利水之强心通脉颗粒进行治疗,本方中重用人参、黄芪补益气血,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益母草即可引经又可活血祛瘀消水[5],诸药合用,切中病机,共奏益气活血利水、强心通脉之功效,因此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
通过临床观察,加用强心通脉颗粒的治疗组的有效率达86.7%,常规西药的有效率为63.3%,表明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有确切疗效且明显优于西药。
并能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证候积分,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 M ] .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170.[ 2 ] 张子彬,Tsung O Cheng,张玉传.充血性心力衰竭[ M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12[ 3 ] 李万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J ]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 ( 10 ):1317-1318.[ 4 ] 张艳,刘松海,宋婷婷,等.强心通脉微丸对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大鼠Ang Ⅱ及其受体信号传导的影响[ J ] .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6,5 ( 2 ):136-138. [ 5 ] 罗玉环,邬效铸.真武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衰竭60例[ J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 ( 3 )14-16.疏肝和胃化瘀法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的临床研究徐进康1,2,陆喜荣2,许邹华2(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昆山 215300)摘 要:目的:观察疏肝和胃化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临床疗效。
影响胃肠功能的中兽药研究概况

1 胃动素
胃动素是重要的促 胃肠运动激素,其生理功能是促进消化 道运动,加速 胃排空,激发小肠消化间期运动, 与消化 间期综
11 成 方 中药 .. 2 主 要 有 平 胃散 、 消食 平 胃散 、 胃肠 活 、
胀 、胃肠 弛缓 、瘤 胃积食等症候,几乎在动物的大部分疾病 中
伴 发或继 发。对该类症候的处理,常选用氨 甲酰胆碱 、氨 甲酰 甲胆碱 、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等拟胆碱类西药,但其毒性大、 作用 强烈。古老的 中兽医对胃肠功能障碍 的治疗有着 丰富 的经 验 ,且 中兽药药源丰富 、副作用小,运用中兽药 治疗 胃肠功能 障碍性疾病 已愈来愈受到重视 。一般把影响胃肠 功能的中兽药 分为三类:促进 胃肠运动类、抑制胃肠运动类和双 向调节 胃肠 功 能类 。在 兽医临 床上用得 最多 的是促进 胃肠运动 类 中兽 药 ( 又称促 胃动力 中药 ) 。
12 2 成 方 中药 主要有保和 丸 、香砂六君 子汤 、葛黄 ..
散 、芍 药 甘 草 汤 和 复 方 连 翘 汤 等 。
1
.
.
影 响 胃肠功 能 的 中兽 药分类
1 3 具有双向调节 胃肠运动功 能的中兽药
.
1 1 促进 胃肠运 动的中兽 药
13 1 单 味 中 药 ..
111 单 味 中药 .. ( )槟 榔 :理 气 消 积 , 主治 食积 气 滞 、腹 痛胀 满 、便 秘等 。 1 ( )柴 胡 :疏 肝 理 气 。 柴 胡 皂 甙 能 抑 制 胆 碱 脂 酶 活 t。 2 l S
( )陈皮: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主治食欲减少 、腹痛等。 1 陈皮水煎液促进 胃排 空但抑制小肠推进运动 【。 8 】 ( )白术:补脾健 胃、燥湿利水 ,主治脾虚泄泻、肚胀等。 2
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和促胃肠动力作用实验研究

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和促胃肠动力作用实验研究赵学军;熊天琴;李卓明;黄鸣清;马淑雯;黄桂英【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29)1【摘要】目的:研究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作用和促胃肠动力作用。
方法:戊巴比妥钠阈剂量、阈下剂量催眠实验研究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作用;采用排便试验、小肠推进实验研究疏肝和胃颗粒对正常动物及硫酸阿托品致胃肠麻痹模型动物的胃肠运动情况。
结果:疏肝和胃颗粒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睡眠时间,提高阈下剂量的入睡率;促进正常及硫酸阿托品造模动物的胃肠推进和排便。
结论:疏肝和胃颗粒有确切的催眠和促胃肠动力作用,认为促胃肠动力作用可能是其催眠效应的部分机制,这反映了《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科学性以及调节情志法治疗失眠的合理性。
【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疏肝和胃颗粒;催眠;胃肠动力;实验研究【作者】赵学军;熊天琴;李卓明;黄鸣清;马淑雯;黄桂英【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R256.23【相关文献】1.胃力康颗粒联合疏肝调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J], 张西嫔;孙媛;李瑞;张玄;高晓敏2.旋复代赭汤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Ⅳ.全方与拆方对在体胃和离体胃作用的异同[J], 陈多;吴春福;等3.旋复代赭汤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Ⅱ、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对正常大鼠胃底条收缩的影响 [J], 陈多;王长洪;等4.和胃饮合剂促胃动力作用实验研究 [J], 白长川;孙旭娟;李卫平;战丽彬;韩国柱;宫德正;周琴;李楠5.和胃方促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吴静;马骋;单兆伟;沈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左金丸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及其胃动力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

加味左金丸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及其胃动力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加味左金丸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胃癌前病变的治疗。
它通过调节胃动力来改善胃癌前病变患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
本文旨在探讨加味左金丸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及其胃动力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采用了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通过饮食添加致癌物质诱导大鼠产生胃癌前病变。
研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给予加味左金丸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研究周期为8周,每周进行一次评估。
结果显示,加味左金丸可以显著延缓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发展。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胃癌前病变程度更轻,病变面积更小。
此外,实验组的胃动力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胃排空时间显著减少,胃蠕动频率显著增加。
为了探究加味左金丸的作用机制,我们进一步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结果发现,加味左金丸通过多个途径调节胃动力。
首先,它能够增加胃肌收缩的力度和频率,促进胃蠕动的进行。
其次,加味左金丸能够降低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肌收缩的抑制作用。
另外,加味左金丸还可以调节神经体液系统,改善胃动力的协调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加味左金丸具有显著的抗胃癌前病变和调节胃动力的作用。
它能够延缓胃癌前病变的进展,并显著改善胃动力障碍。
这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加味左金丸提供了新的证据。
尽管本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动物模型与人体的差异,但它为加味左金丸在治疗胃癌前病变及其相关胃动力障碍方面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加味左金丸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并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加味左金丸通过调节胃动力来治疗胃癌前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为加味左金丸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为胃癌前病变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综上所述,加味左金丸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胃动力,包括增强胃肌收缩力度和频率、减少胃酸分泌、调节神经体液系统,从而显著改善胃癌前病变和相关胃动力障碍。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脏或 多脏 受 累 , 机 错 综 复 杂 , 医 家 对 F 病 机 各 有 阐 述 , 病 各 D 但 其 核 心不 离乎 肝郁 气 滞 、 胃虚 弱 、 脾 胃失 和 降 , 位 不 离 乎 胃 、 病
( 都 中 医药 大 学 , 成 四川 成都 6 0 7 ) 1 0 5
【 要 】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u cin l y p p i, D 是 临床 上 最 常见 的 一 种 功 能 性 胃肠 病 , 病 率 高 , 发 病 机 制 摘 fnt a d s es F ) o a 发 其 尚 未 完 全 明 确 , 医 治 疗该 病 易反 复 , 作 用 多见 , 能达 到 满 意效 果 , 中 医采 用辨 证 论 治 治 疗 该 病 具 有优 势 。本 文 通 西 副 未 而 过 对 中 医治 疗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临床 研 究文 献 资料 的 整 理 和 分 析 , F 中 医辩 证 分 型 及 治疗 的研 究现 状 进 行 综 述 。 就 D 【 键 词 】 功 能 性 消化 不 良 ;中 医;辨 证 论 治 ; 状 关 现
准对 F D有 了新 的 定 义 [ : 去 6个 月 内 至 少 有 3 月 有 餐 后 2 过 ] 个
当、 感诸邪、 外 内伤 七 情 多 因 素 共 同 作 用 , 致 脾 胃 虚 弱 , 导 胃失
和 降 , 胃升 降 失 常 。 病 机 为 本 虚 标 实 , 实 交 杂 , 脾 虚 为 脾 虚 以
本, 滞、 气 血瘀 、 积 、 湿 等 邪 实 为 标 , 脾 虚 气 滞 为 基 本 病 食 痰 而
机 , 贯 穿 疾 病 始 终 。 在 临 床 上 , D 寒 热 错 杂 或 虚 实 并 见 或 一 且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促胃动力作用的研究现状(一)
功能性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
这类疾病发病率高,约占消化专科门诊人数50%以上。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一组程度轻重不一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如上腹不适、饱胀、嗳气、烧心、反酸、呕吐等,严重者明显消瘦,体力下降。
这些表现与中医邪陷中焦、心下痞塞、气机逆乱、升降失常的证候表现相似,通过辨证施治,中药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因此,加强中药促胃动力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可明确机理,筛选方药,提高疗效。
目前中药促胃动力作用的研究大致分传统方剂、验方的研究,拆方研究和单味药研究3类。
现将其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1 传统方剂、验方的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黄熙等〔1〕用逍遥散加味对100例辨证分型为气滞(35%)、血瘀(21%)、实热(29%)、虚寒(15%),具胃脘胀痛等症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用药2周,并用胃电图作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前3型原胃电幅值与频率普遍升高,药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胃电图参数改善,原升高的各导联频率和幅值降低接近正常,与该方具理气清热消积的功能相一致。
虚寒型治疗前胃电幅值降低,胃肠功能低下,治疗后效果不着。
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秀峰等〔2〕以半夏泻心汤观察30例顽固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用药14天,用超声显象饮水探查法观察该药对胃蠕动次数、幅度、半排空、全排空时间的影响,结果临床显效2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6.7%;4项胃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
解放军520医院谷中红等〔3〕应用实时超声显像法,对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有66%患者存在胃液排空延迟,其中随机选择20例予自拟中药胃回归煎剂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胃排空延迟恢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该方有明显促胃排空作用。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江汉才等以沉香化气胶囊(沉香化气丸改型)治疗30例由超声显像、用葡萄糖水作试餐证实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程3天,治疗后发现无论是胃半排空、全排空的时间均明显缩短,胃窦收缩频率加快。
收缩幅度增大,胃窦运动指数提高,同时症状改善明显,与治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
动物实验提示该药胶囊剂型比原丸药剂型对小鼠胃排空作用更明显,说明中药剂型对疗效有显著影响。
该院厉兰娜等通过检测小鼠胃内甲基橙残留率反证具健脾益气、活血解毒作用的胃复春片用于临床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腹胀痛症状的原因之一与该药能有效促进胃排空、改善消化功能有关。
山西省五寨县第一人民医院贾培琳等〔4〕通过用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扑热息痛吸收试验法作胃排空功能及食管下段压力测定,用自拟平胃冲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用药2周,结果平胃冲剂加吗叮啉、泰胃美组优于单纯西药组,提示中药有调
节消化道平滑肌功能、促进胃内容物排空、降低胃内压、增强下食道括约肌的抗反流能力。
安徽中医学院鄢顺琴等〔5〕以枳术丸3种比例配方(枳实、白术分别为2∶1、1∶1、1∶2)进行动物实验,结果发现3种比例配方的枳术药液均使小鼠胃内酚红指示剂残留率上升,但以传统丸药组(1∶2组)最明显,其作用是增强胃的容受和贮存食物的功能,胃内压不致因食物涌入而增加,从而减少食后饱胀感。
对用新斯的明加强胃肠肌阵发性收缩、造成胃排空加速,胃内酚红残留率下降的小鼠再用上述3组药液均可缓解胃排空,且以传统丸药组最明显。
而阿托品造成的胃肠肌松弛,排空减弱的小鼠,传统丸药组与1∶1比例组均有增进排空作用。
实验显示枳术丸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说明中药配伍剂量比例对疗效影响很大。
2 拆方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李岩等〔6〕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化物,就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进行拆方研究。
排空作用柴胡枳实合煎>四逆散>柴胡、枳实分煎,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降低,小肠推进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味枳实有增强胃排空功能,对小肠推进无作用,而柴胡对两者均有增强作用。
用X线双重造影观察硫酸钡于混悬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服用柴胡枳实合煎,结果胃全排空时间由治疗前174.33±26.77分钟转至125.00±24.21分钟,与正常对照组119.33±31.74分钟基本一致,证实该方有改善胃排空作用。
抑制作用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去枳实、柴胡>甘草,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增加,小肠推进比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单味甘草即对胃排空、小肠推进有明显抑制作用,芍药甘草汤对胃排空抑制比单味甘草明显,提示二药配伍可增效。
而芍药甘草汤抑制作用大于四逆散去柴胡枳实的原因是前者芍药甘草用量大于后者。
上述结果也说明四逆散增强胃排空、小肠推进作用是枳实柴胡在方剂中配伍共存的结果。
3 单味药的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陈少夫等〔7〕选择52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木香煎剂对胃酸分泌、胃排空及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水平影响,结果动物实验给药后检测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临床研究表明服用木香煎剂后患者胃对钡剂排空时间由142.4±5.6分钟缩短至83±14.8分钟(P<0.01),用药30分钟血浆胃动素浓度明显升高(P<
0.01),但对人的胃酸分泌、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无影响,说明木香促胃对钡剂排空可能与木香能刺激胃肠粘膜MO细胞产生内源性胃动素,使血中胃动素上升而加速胃排空有关。
陕西中医学院张明发等〔8〕以10味常用温里药对小鼠胃排空及离体兔小肠、空肠活动进行观察,结果高浓度(20g/kg)附子、小茴香、丁香和低浓度(10g/kg)白胡椒有显著抑制小鼠胃排空;而低浓度荜澄茄则显著促进胃排空。
附子、橘皮、高良姜、小茴香显著兴奋离体兔空肠自发性
收缩,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干姜、丁香、荜澄茄显著抑制自发性收缩,作用也随浓度上升而加强,吴茱萸、花椒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呈双向倾向,说明单味药成分复杂,同类药不同品种,同一药不同浓度对胃肠排空作用截然不同。
4 小结
功能性胃动力障碍疾病发病因素多,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明显。
中药促胃动力作用具有双向调节、多因素作用、整体综合调理的特点,辨证治疗这类疾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故该项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中医学历来重视脾胃升降功能,“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详别,其于升降二字,大为紧要”(《临证指南》);“东垣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吴医汇讲》)。
这些论述,与现代医学重视胃动力作用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上述的枳术丸(《脾胃论》)、逍遥散(《和剂局方》)、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沉香降气丸(《万病回春》)、胃复春片(验方)、平胃冲剂(拟方)、胃回归煎(拟方)均具有显著治疗胃气不和、饮食停滞的疗效,其胃排空实验各项指标也与临床作用相一致。
目前中药治疗功能性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在继承前人学术经验前提下,运用现代实验和检测方法对之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筛选药物,明确疗效构筑基础。
中医辨证施治仍是临床治疗遵循的原则,如逍遥散加味对不同辨证分型的疗效与胃电图参数有明显差异;中医方剂药味、药量增减,配伍比例不同、剂型对临床疗效也有明显影响,如枳术丸不同比例配伍,四逆散药味变化后其实验结果也明显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对促胃排空中药研究目前不再局限在行气和胃中药方剂,已扩大到对中药其他类药如温里药研究,为寻找新的有效中药开拓了思路。
对今后的展望,首先仍需注意辨证治疗,通过拆方、简化、重组新方等研究工作,选择合适的剂量和配伍比例,同时注意选择先进的检测手段,以使研究处于前沿水平。
肠道神经系统和胃肠道激素是协调胃肠正常活动的重要因素,中药一些双向调节机制,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
已有研究证实四君子汤可抑制胃肠内源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增加〔9〕,木香能促进内源性胃动素的释放。
加强中药对胃肠神经递质和胃肠激素的影响的研究,无疑将深化中药促胃动力研究的层次。
参考文献
1,黄熙,任平,杨少文,等.胃脘痛证型、胃电图与胃镜结果的关系及用逍遥散治疗的影响.陕西中医,1972,13(8):337-339.
2,李秀峰,宋光荣,阎保臣,等.半夏泻心汤对顽固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学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1):672.
3,谷中红,王先银,王巧云,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时间测定及胃回归煎剂对其疗效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2):724-726.
4,贾培林,宫莉,孙丽明.平胃冲剂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15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0):628-629.
5,鄢顺琴,凤良元,黄德武,等.枳术丸对胃排空肠推进作用的影响.中成药,1996,18(4):30 -31.
6,李岩,陈苏宁,李宇权,等.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影响的拆方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6,16(1):18-21.
7,陈少夫,李宇权,何凤云,等.木香对胃酸分泌、胃排空及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水平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7):406-408.
8,张明发,范荣培,郭惠玲,等.温里药对小白鼠胃排空及离体兔小肠活动的影响.中医杂志,1984,25(12):63-64.
9,孙贰堂,黄树明,梁明,等.豚鼠脾虚泄泻动物模型在体胃肠电的变化及四君子汤对其抑制作用.中医药学报,1989,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