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

草书
草书

草书的发展历史 【导读】草书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创作期跟集字期,创作 期是指草书形成的的汉代,经魏晋、至现代,很多的草书家创作的作 品,许多墨迹本、历代丛帖、个人丛帖、碑刻塌片留下的手迹。
草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创作期和集字期,草书的创作 期是指草书形成的汉代,经魏晋、至唐宋时期, (当然也可以直至明 清、民国,甚至现代)大量的草书家创作了无数的草书作品,许多墨 迹本、历代丛帖、个人丛帖、碑刻塌片留下了他们的手迹。 从古到今,草书的典籍异常浩繁。南宋高宗赵构手中的《草书韵 典》 ,又名《草书礼部韵宝》 ,是编按宋仁宗时所颁《礼部韵略》纂辑, 其字形采自古帖,皆赵构一人所书。明神宗朱翊诏辑特颁的《草韵辨 体》 ,是编按《洪武正韵》纂辑。金张天赐《草书韵会》 、清陶南望《草 韵汇编》等书皆集历代草书家之字形,全以韵部排字。清石梁集《草 字汇》 、现代洪钧陶编《草字编》等书都以偏旁部首为属部分类编排, 便于读者查找。不管是韵部分类,还是偏旁分类,皆“采聚群帖,仅 便检寻,省变所因,初未疏解”,其用意在于提倡草书,遗传名家的 手迹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充其量只是集字的汇编,对于草书的组织系 统及结构规律尚未认识。符号在草书中的作用也未被认知。 清李滨《草说》十四卷以部首编排前人草字,少数字国以笺注解 说,即该书《草书编类序》中所说的疏解。第十五卷着文叙文字之演

变,草法之源流。书末附《草书编类》 ,其中“一笔”“省点”“省 戈”“缺左”“删损”“籍笔”等是例举草字的删繁省变之法; “篆 变”叙草字借用篆体形势而立; “起手同”“辨微”“半体同形”等 辨疑似之微同。主要栏目“偏旁同文异形”、“偏旁异文同形”则例 举各家之字说明偏旁草书之混乱。此《编类》虽触及草法之皮毛,亦 认识到草法之混乱,但对此状况却表现得无能为力。这个时期,尽管 草书符号已经形成并在书写中普遍地使用,但编纂者却毫无知觉。这 个集字时期也就是草书符号的盲知时期。 我们也看到,在集字时期中还涌动着一股可喜的潮流。宋人佚名 撰《草诀百韵歌》 (或简称《草诀歌》前人伪托王羲之撰) ,是编专叙 草书作法, 以歌诀的形式介绍草书的偏旁结构, 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 以启初学。是编虽未言明“符号”,却把相近的符号(偏旁)以及疑 似字加以辨别。如“宀头无左畔”,“长短分知去”等等。但其中也 多有使人惶忽费解处,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但是“水” 字的草书字形却无点,仅比“言”字略短一点,造成“水”与“言” 无别的错觉;“左阜页丁反,右刀寸点弯”,也造成了学者草书字形 “阜、贝”无别,“刀、寸”无别的错误遂后又多书与之“商讨”。 首先,明范文明《草诀辨疑》就《草诀百韵歌》举例所未及者,列举 古代书家其他字例不同写法进行辨疑,意在告知学者不必拘泥于一 法,与《草诀百韵歌》唱了对台戏。清朱宗文(学古) 《草圣汇辨》 , 取《草诀百韵歌》逐字辨明其误。汪由敦撰《草诀偏旁辨疑》 ,则增 订改编《草诀百韵歌》为四百言。民国初,王世镗曾修订《草诀百韵

歌》作《增改草诀歌》 (后又加以删定,易名《稿诀集字》 ) ,纠前人 之失,抒自得之见,并在汉中刻石印行。“以上这些典籍仅供初学, 偏旁以例举, 尚未自成系统, 正如刘延涛先生所云:“草诀百韵 (歌) 仍为列举的, 而非系统的。 且于草书形联之微妙变化处, 无以阐述。 ” 显然这时还处于一个实验性的初知阶级。 现存最早的书学论文东汉赵 壹《非草书》 ,以及晋索靖《草书势》 、梁萧衍《草书状》直到明清草 书论着,皆叙书史,叙流变,叙书家未见有论及草书结构及符号者。 发现草书构成规律和符号者,于右任为古今第一人。
草书的演化 【导读】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篆,隶,楷,草、行。楷书又称正书, 或称真书。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 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篆,隶,楷,草、行。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 书。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 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 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 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 《荐季直表》 、王羲之的乐毅 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 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 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 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 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 字体, 为了发挥速写功能, 较为省略草率, 自然不能工整, 草草写成, 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当时使用的字体) 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 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 章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传说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 游所创。 宋赵彦卫云漫钞说: “宣和, 陕古人发地得木简, 字皆章草, 乃永初二,发夫讨叛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草。今考之既 用于檄,则理容施于章奏。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 篆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悉以章草 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此 说章草因通於章奏得,其说较为可信。 “章草”字体,虽已“隶书”简约,但仍略带波磔,若从汉初木 简书迹, 可见初期的“章草”, 实际上就是应急的粗率“隶书”变体。 故其笔法与结体, 无一定规范可循, 一直到了东汉的张芝, 章草字体, 才臻成熟,至魏晋而登峰造极。其中著名的书家,如魏时的韦诞、吴 时的皇象、晋时的索靖,都称为一代章草的宗匠。 “章草”传世的法帖,计有史游《出师颂》 、 《淳化阁帖》中张芝

书、皇象所书《急救章》 、索靖的《月仪帖》等。虽传刻至今,但法 度端凝,体势坚劲,有独立自强之特,仍足供为后人临摹研究的最佳 资料。 “章草”的笔画略带隶书的波磔,而字字独立不相连带;利用符 号,一笔万同,是汉隶行书之变体。 今草即现今所通行的草书,通称为草书,传说为后汉张芝(伯英) 所创始。韦诞说:“芝学杜度,转精其功,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 步无双。”张怀《书断》说:“自杜度妙於章草,崔瑗、崔实,父子 继能。伯英得崔杜之法,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字之体势, 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笔脉通其隔行。惟王 子敬深明其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未,世称一笔书起自张伯 英,即此也。”又说:“章草之书,字字别。张芝变为今草,上下牵 连,或上字之末,而为下字之上。呼史游草为章草,因伯英草而谓今 草也。”由是而知,“今草”与“章草”不同之处:章草字字独之, 系速写隶书而成,而“今草”则省去“章草”的波磔,上下牵连,是 速写“章草”而成的。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自序说:“其为法:重形 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使转之运益;大令所谓穷伪略之理,极草 之致者,最为得之。”按“重形,去波磔。”二语,可说是“今草” 的特征,也是“今草”益趋简捷的所在。 “今草”书体由后汉张芝创起,至东晋而达完成的境界,尤以王 羲之父子,最擅此体,其姿态之美,变化多端,真是妙不可言,已达

到登峰造极之绝妙佳境。 “今草”传世的法帖,自后汉的张芝,东晋的王羲之及历代的大 书家,兼擅草书,故法帖书迹,流传极多,指不胜屈。初学草书者, 几乎不知由何入手。上图为唐孙过庭〈书谱〉卷上。 今草虽出自二王,但到张旭、怀素却能摆脱魏晋传统的草法,创 出新面目,于今草体格之外,益加狂肆,将今草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以狂草著名于世。 “狂草”的得名,据传是由于张旭,他每次作书前,多酒引发情 绪,或助自然界的现象来触发灵感,醉后呼叫狂走,再下笔作书。世 人以张颠呼之。 而怀素在他所书的 《自叙帖》 , 曾引李御史丹云:“昔 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 颠,谁曰不可。”由上可知,“狂草”,一方面是由于所书时的疾速 与诡奇,一方面是张旭、怀素所表现出来的颠狂态度而得。 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笔画 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 完善。唐代张怀瓘《书断》载:“王献之尝对父云:古之章草,未能 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 法固殊,大人宜改体。”更加纵放的“狂草”为“今草”的发展 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 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 的草体。我国最早的一个今草大师,是东汉的张芝。

张芝(?——约190至193年) ,字伯莫,敦煌酒泉人。他敢 于创新,省略章草的繁难之处,在运笔上使用了流利的笔锋,显示出 的奋逸的力量, 打破了章草的常规, 从而创造了“今草”这种书法体。 今草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后世将张芝列为“草圣”。连 后世“书圣”王羲之也说自己的草书不如张芝。 可惜,张芝书法的原迹流传极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阁帖》卷二 载张芝五帖,这些是真品还是伪品,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论定。

钢笔行书字帖欣赏--如何练好钢笔字

钢笔行书字帖欣赏如何练好钢笔字 有些同学因为以前没有注意字的好坏,一些难看甚至错误的写法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正2010年09月01日 学习书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当你对它有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之后,它就变成是一件很趣味,让我们很愿意去做的事情,并且从中得到了无法言传的快乐 第一怎样学好钢笔字》 书法课教学常规的要求: 1、写字时的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选定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法字帖(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均可) 3、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4、教学重点:正确的练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看字帖的“鉴赏力”(懂得怎样的字更好,如果吸取别人书写的长处,改正自己书写的不足)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看字帖的“鉴赏力”(就是要多看,多讲,多交流,为学生分析这个字为什么写得好,这个字为什么不好看等) 一、钢笔字和钢笔书法的特点 钢笔字的艺术效果虽然不像毛笔字那样丰富,但远远胜过铅笔、圆珠笔等其它硬笔因其笔尖富有弹性,写出的笔画同样有粗细、轻重之分,同样能给人以美感 钢笔字的美,主要表现在点画线条、字形结构和章法格式上:用笔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点画线条就美;造型

注意比例、匀称、平稳、均衡、变化和呼应,字形结构就美;整齐而有变化、多样而又,章法格式就美(这些也是欣赏钢笔书法的原则和标准) 钢笔楷书的特点是:用笔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讲究;笔画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停而不断、直而不僵、流畅自然;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型端正、合乎规范 钢笔行书则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也就是大家平常所写和所说的连笔字它可以牵丝连带、大小参差、省减笔画、改变笔顺,可以极尽变化之能事,容易写得气势连贯、疏密有致、跌宕起伏,容易表现出艺术效果当然,也就容易写快,从而具有极强的使用性(我们今天所要重点交流的正是行书) 二、当代学生的学书现状 首先,不良的书写习惯难以纠正 长期以来,钢笔字被认为没有太多的规矩可言,似乎可以随意发挥、不加管束于是,不少同学多年来的不良书写习惯已经定型,到大学期间再纠正实在勉为其难比如,好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女生写惯了拘谨的小家子气,往往很难使其开张由此形成的心理定势让那些书法大家和教授也感到难以挽救 其次,钢笔字在选择字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钢笔书法不像毛笔书法,有权威性的基础字帖这些年来,钢笔字帖如雨后春笋,令人应接不暇,但鱼龙混杂,好坏差别大即使是优秀的范本,也可能因为人们在心理上还不习惯,不善于去评定哪几种可以供初学者使用我跟上百位同学接触过,发现绝大多数人用的是司马东和司马彦的字帖,其实他们的字并不符合实用性标准,也不符合钢笔字的基础理论(王正良、沈鸿根、顾仲安的不错) 第三,加强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刻不容缓 在以“龙飞凤舞”为美的认识前提下,笔画写的杂乱而无序、造作而不自然,当然审美意识也就极为肤浅相当大一部分同学的楷书基础极差,起码的线条笔画分辨不清他们认为楷书不美,太慢、太板,而草书才是美的写的快,线条无拘无束他们只盯一个无拘无束,却忽略了“草书出了格,神仙认不得”的道理这样没有规律的写草书,其效果恰恰是适得其反,反而练不好字了 当然,钢笔字应偏向流利畅快如果过多的追求顿挫、回转就失去钢笔字本身的特色了现在许多钢笔字帖过于追求毛笔韵味,甚至用毛笔技法写钢笔字它写出的不再是钢笔字的线条,而是一个面(面积的面),特别是横画、捺画,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有跟写毛笔字相近的速度才能达到技巧纯熟的老师、书法家达到这一效果尚不轻松,更

毛笔草书书法字体欣赏

毛笔草书书法字体欣赏 毛笔草书书法字体欣赏 毛笔草书书法字体欣赏1 毛笔草书书法字体欣赏2 毛笔草书书法字体欣赏3 毛笔草书书法字体欣赏4 毛笔草书书法字体欣赏5 草书的表现主义 张旭字伯高,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6)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今吾长史,故世人又称张长史。张旭平生嗜酒,性情放达不羁,往往酒醉后一边呼叫一边狂走,乘兴而挥毫。画史上记载,他曾经用头发濡墨书写大字,当时人们叫他“张颠”。 张旭的狂草左驰右鹜,千变万化,极诡异变幻之能事。韩玉涛先生认为可将其归纳为三个特点。其一为“狂”,写起来一气呵成,始终一贯,保持一种气势,满眼是“意”,“无惜是非”。其二为“奇怪”、“变态”。如“游云千万朵”,变幻莫测,下笔结体,都不易捉摸。第三个特点是“可畏”。“可畏”不是“可悦”、“可媚”,摈弃妍美、纤弱的病态,而产生一种岩石压顶之感,“观者对字,若‘逼利剑之锋芒’,感到‘肃然巍然’”。张旭的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矩,因为他的楷书亦有相当高的成就。张旭传世的作品不多,可见到的有《肚痛贴》、《古

诗四帖》等。 另一位狂草大书家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幼年便出家当了和尚。他比张旭晚二十多年,曾受张旭和颜真卿的影响,幼年学书,十分刻苦。“笔冢墨池”的成语典故就是由他所得。他的书法热情奔放、豪迈恣肆,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当时的诗人李白、钱起等都有赞美他书法的诗篇。韩*f 在一首诗中写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把他的字与张旭字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笔画偏肥而前者偏瘦,所以,怀素在《自叙帖》中有“奔蛇走虺势八座”、“寒猿饮水撼枯藤”的诗句,以“奔蛇”和’枯藤”作比,甚为贴切。 在中国古代书论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论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读者要靠一种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才能欣赏和理解。书法实在是一种很玄奥的艺术,尤其狂草,书写者往往是充满激情,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下完成的,读者从墨迹中隐隐地感受到某种情绪。这其实正是一种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狂草产生于唐代,当时的绘画基本上属于工笔重彩的表现形式,范山模水,描眉涂目,都须凭藉理性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完成的。即使如吴道子那种带有表现主义成分的画法,也终归要受到物形的限制,并不是能够完全放开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书法中出现了狂草,则可以借用来比较充分地表现情感或情绪。这恐怕是表现主义书法产生的主要缘由。 在张旭和怀素以后,历代都有草书大家出现,如宋代黄庭坚、

王献之行书书法字帖

王献之行书书法字帖 王献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其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与其父被世人称之为二王。下面是为你整理的王献之行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王献之书法简介 姓名:王献之 简介: 王献之又名王大令,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诗人、大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的驸马。王献之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他非草非行的新书体,被称为“破体”,又叫“一笔书”。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王献之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 书法造诣: 他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 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 他王献之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

王羲之,父子合称二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

草书书法练习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草书书法练习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草书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下面是我收集...草书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一) 草书龙飞凤舞,线条流畅飞泻,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书家快速运笔挥洒而成的,像唐代的两大草圣张旭和怀素,据记载,他们作书的速度是很快的。杜甫《酒中八仙歌》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作书时,旁若无人,将满腔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如醉如痴,如颠如狂,其狂草潇洒磊落,惊世骇俗;而怀素作书,也是"兴来走笔如旋风"(苏涣《怀素上人草书歌》),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其痛快处有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可见其作书速度之快。 但是,并非所有的草书都是快写的,有一种笔画苍劲的草书,几乎每笔都有多次顿折,谓之"一波三折",这种草书的线条往往是逆锋运笔挣扎奋进而缓慢画成的。

快速作草,易出飞白,可以增强力度,产生险峻奇绝的效果,但线条容易流于浅薄飘浮,缺乏质感,不很耐看;慢速作草,墨色饱满,内涵丰富,给人以沉稳、含蓄、古拙的感觉,但又容易出现墨潴滞笔,或是露出矫柔造作之态。可见快书与慢书各有优劣。 喜快书还是喜慢书,随书家之性情或习惯而定。一般说来,性格豪爽性情急躁富有浪漫幻想的人,写起字来也是横扫千军一挥而就,不拘细节,也不拘法规,全凭一股豪气和一份才气,即兴发挥,把作书当作抒发情怀或排解忧愤的一种方式,因此书家的强烈感情源源流于笔端,写出的作品往往墨迹淋漓,歪歪倒倒,笔画狂飞,大起大落,纵横捭阖,满纸云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使人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如醉如痴。像张旭、怀素的草书被称之为"张颠素狂",颜真卿的行草《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可以说是快书的典范。宋代的黄庭坚,明清的朱耷(八大山人)、王铎,当代的毛泽东、徐文达等也是这类书家中的佼佼者。这类草书大多为狂草(即大草)。如果没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基本功训练,没有熟练掌握草体汉字的各种写法,没有驾驭毛笔、擅用各种笔法的能力,要快速写好狂草作品是不可能的。而当基本功熟练了以后,就会心手相应,即使是不经意的信手挥之,也会是常人难及的轻灵飞动的佳作。 慢速作草的人,往往性格内向,为人稳重,讲究实际,喜欢追求书作的丰富内涵,讲究线条的质感和墨色的韵味。当然,他们作书也要抒情,但其感情却是含蓄地表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不似狂草那样张扬。欣赏这类作品,如同品尝香茗美酒,其味绵长,如音绕梁,三日不绝。王羲之的《十七日帖》,孙过庭的《书谱》,米芾的《临十七日帖》,以及现代的于右任、

千字文名家草书字帖

新集千字文名家草书字帖 序言 自南朝梁代散骑侍郎周兴嗣千字文首编之始,各个朝代书家以草书书写者多不胜数,不胜枚举。智勇、怀素、欧阳洵、赵孟頫等书家亦分别有草书作品留传后世。诸家草书各有特色,让后人惊赞不绝。然对于后世草书学习者而言,却很难从一而终。原因不外乎别因,正是由于诸家书法“各有特色”。在一家作品中,有的字在这里这样写,在那家书法作品中却是另种写法。或是由于年代久远,墨迹消损;或是由于诸家自我创见,笔画迥异;草书不能以一种标准字型出现,笔画笔意在一书家作品中表现得不够清楚,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书家之字难以全部作为楷范,这总免不了给后世留下一丝遗憾,让书学者无所适从。草书者虽强调个性,却仍然要求有共性,却仍然要求有法,实际上草书确是有“法”。基于此,编者集诸书家所写优美之草字,字型结构以多家同种书写习惯为准绳,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从诸家作品中精挑细选千字文中各字集合而成此字帖,以期给爱好草书的朋友研习供以方便,作以参考,缺漏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朋友不吝指正。笔者之心意,非为其它,只为爱好书法,相见恨晚之情矣。现附作者诗一首。 书法 笔走龙蛇凤舞飞, 高山坠石气势威。 诗书画意楷行草, 书尽天下白与黑。

千字文 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2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4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5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6金生丽水玉出崐冈 7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8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9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10龙师火帝鸟官人皇11始制文字乃服衣裳12推位让国有虞陶唐13吊民伐罪周发殷汤14坐朝问道垂拱平章15爱育黎首臣伏戎羌16遐迩一体率宾归王17鸣凤在竹白驹食场18化被草木赖及万方19盖此身发四大五常20恭惟鞠养岂敢毁伤21女慕贞洁男效才良22知过必改得能莫忘23罔谈彼短靡恃己长24信使可复器欲难量25墨悲丝染诗赞羔羊26景行维贤克念作圣27德建名立形端表正28空谷传声虚堂习听29祸因恶积福缘善庆30尺璧非宝寸阴是竞31资父事君曰严与敬32孝当竭力忠则尽命33临深履薄夙兴温清。34似兰斯馨如松之盛35川流不息渊澄取映36容止若思言辞安定37笃初诚美慎终宜令。38荣业所基籍甚无竟39学优登仕摄职从政。40存以甘棠去而益咏41乐殊贵贱礼别尊卑。42上和下睦夫唱妇随43外受傅训入奉母仪44诸姑伯叔犹子比儿45孔怀兄弟同气连枝46交友投分切磨箴规47仁慈隐恻造次弗离48节义廉退颠沛匪亏49性静情逸心动神疲50守真志满逐物意移51坚持雅操好爵自縻52都邑华夏东西二京53背邙面洛浮渭据泾54宫殿盘郁楼观飞惊55图写禽兽画彩仙灵56丙舍傍启甲帐对楹57肆筵设席鼓瑟吹笙58升阶纳陛弁转疑星59右通广内左达承明60既集坟典亦聚群英61杜稿钟隶漆书壁经62府罗将相路侠槐卿63户封八县家给千兵64高冠陪辇驱毂振缨。65世禄侈富车驾肥轻66策功茂实勒碑刻铭67磻溪伊尹佐时阿衡。68奄宅曲阜微旦孰营69桓公匡合济弱扶倾70绮回汉惠说感武丁71俊乂密勿多士寔宁72晋楚更霸赵魏困横73假途灭虢践土会盟74何遵约法韩弊烦刑。75起翦颇牧用军最精76宣威沙漠驰誉丹青77九州禹迹百郡秦并78岳宗泰岱禅主云亭79雁门紫塞鸡田赤城。80昆池碣石钜野洞庭。81旷远绵邈岩岫杳冥82治本于农务资稼穑

[草书书法欣赏]草书法字体

[草书书法欣赏]草书法字体 草书临摹技法 草书的基本特征可用以下二段话来说明: 一、汉崔瑗《草书势》云:“草书之法,盖先简略,应时谕旨,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竦企鸟跬,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驰未奔,或黜点染,状似连珠,绝而不离,蓄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遽而惴栗,若据槁而临危,傍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杖;绝笔收势,余纟廷虬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山戏,滕蛇赴穴,头没尾重,是故远而望之,氵崔焉若注岸奔涯;就而望之,即一画不可移,纤微要妙,临事从宜,略举大较,仿佛若斯。”草书肇自秦末汉初,由于秦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而小篆已不能赴一时之急,于是就形成一种简便的字体,即隶书。隶书之草率即为“隶草”,此草书之滥觞,其初之意在删难省烦,务从简易,临事从宜。至章帝始有草法,史称“章草”。汉末,草书逐渐脱离实用功能,而具有纯艺术之特性。这是由于一大批士大夫的倾心投入,如杜度、崔瑗、张芝等,有所谓笔法的研求,赋予其独特的审美内含,使本来“急而速”的草书变得“难而迟”了。到东晋王羲之,今草之体基本定型,此时的草书已具备纵情快意的抒情功能。至唐人更发展至极点——狂草。成为书家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手段。

草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于书写的不确定性,需要书家“临事从宜”,虽然草书也有规定的写法,但由于点画简略,所以不确定,可变的空间仍然极大。在这个大空间中,书家可以将自己的性情与字势进行不断地谋合,并在特定的状态下将对自然人生的感发在瞬间以笔墨的形式迹化。这是一个适意畅怀的过程,性情与笔墨形式的相融无间,即“故远而望之,氵崔焉若注岸奔涯; vf g"ajf 就而望之,即一画不可移,纤微要妙,临事从宜。” 二、晋王羲之《题卫夫人后》云:“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需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齐平、大小一等。每作一点须有点处,且作余字总竟,然后安点,其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笔草至献之创为“一笔书”,即一行一笔完成,中间不停顿,又称“连绵体”。特别注重点画及上下字的钩连,就如行进中的龙蛇,有时身体为云气、草木所遮挡,却有首尾连贯之意。用笔的“棱侧起伏”指侧势运腕,点画在使转中起伏振动。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同时草书要有篆隶用笔之意才有古意,才能避免用笔的浮薄。草书可以说是最能寄托书家胸臆的书体,是书法的极则。能读懂草书,才算真正体悟到了书法的真意。 sb?hroe_ 唐孙过庭《书谱》一、用笔特点: 孙过庭草书宗法二王,《书谱》不单是一件小草巨迹,同时也是书论精典,理论与实践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在书法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对于草书用笔,就先让我们看看

草体毛笔书法字体精选 毛笔书法字体大全

草体毛笔书法字体精选毛笔书法字体大全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体书法字体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字体。那么草体毛笔书法是怎样的呢?下面是为你的草体毛笔书法字体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今草起于东汉末期,风格多样,笔势秀丽,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擅长今草,现代林散之、余任天先生亦精此道;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

《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草笔飘逸之体,谓隶草,有些像章草,这与平时善写隶书精熟有关,故书隶草能独树风格。也是书写表演的一种手法。 "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草行"之说,书体中带有许多楷法,即近于草书的行书。笔法比较流动,清朝刘熙载《书概》云:行书有"真行"、有"草行"。"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大全

近年来,以其美观,轻松实用而饱含艺术气息的特点博得了广大青少年学员的青睐。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很多中学都已开设了课程,而行书自然而然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大全,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大全欣赏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1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2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3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4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5 行书字体的演变 行书首先是书写方便:行书对的部分做了简化处理,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其次笔法流动自如: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一下再写戈勾;也可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体态变化多:由于行书介于楷书与之间,因此其活动范围广,一个字会有好多种写法,

变化多。如“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工整有致,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书写时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所以用以草稿、信函、等,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是古今人士学习书法,特别重视此种字体,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字体。因此,项穆《书法雅言》概括说:“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不真不草,行书出焉。”行书中最着名的当数王羲之的“兰亭序”,虽是一份草稿,但可作行楷书的代表,其用笔灵动秀活,结体欹侧多姿,布白参差错落,而单字基本独立;在唐代受到唐太宗的喜爱,在遗诏中将原本跟他随葬,现在存世的只有摹本。 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行书可以分为真行、行草两个层面。真行是比较规整近似于真书的行书。据唐代张怀的《书议》记:“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真行”亦称“楷行”、“行楷”。世间以王羲之为“真行”第一人。而行草:比较流动,近于草书的行书。亦称“行草”。但“行草”与“草行”难以细分,习惯上经常混用。宋代苏东坡说:“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行书之“行”就作行走解。行书其实没有严格规范,可工整,也可放轶。明代项目《书法雅言》这样表述:“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清代刘熙载也有所修正说:“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其中《得示帖》可谓行草之典型,其中常有草字结法,且字与字之间每有连绵牵带,风格奔放。 字体演变是本着实用为目的,力求方笔快捷,省时省力。然而,草书过分的简笔使人很难看懂,因此减低了它的实用性,才有了行书出头的机会。可以说,每一种新产生的字体都比旧体向这个方向更靠近了一步。写行书确实比草(章)书、八分要简便一些,又接近正体字,比较易认一些,所以这种字体一直到今天还为大家所用,也是所用的范围最广的一种。这就是为什么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新的字体流行起来的原因。这新的流行字体就是行书。字的主要目的到底还是为了用,美的欣赏则是附着上去的。

毛笔字草书书法字体

毛笔字草书书法字体 33款漂亮字体(毛笔书法)下载 体 /retype/zoom/4f0a16c3bb4cf7ec4afed044?pn=1&x=0&y=14&raww=40 0&rawh=89&o=png_6_0_0_135_276_450_100_893.25_1263.375&type= pic&aimh=89&md5sum=f57753e2f77793dc81253f0c6c32a9&sign=d219 d3aae2&zoom=&png=0-23626&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简 方 正 黄 草 /retype/zoom/4f0a16c3bb4cf7ec4afed044?pn=1&x=0&y=122&raww=4 00&rawh=100&o=png_6_0_0_135_502_450_113_893.25_1263.375&typ e=pic&aimh=100&md5sum=f57753e2f77793dc81253f0c6c32a9&sign=d 219d3aae2&zoom=&png=0-23626&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毛笔书法字体(繁启功体) /retype/zoom/4f0a16c3bb4cf7ec4afed044?pn=1&x=0&y=234&raww=4 00&rawh=100&o=png_6_0_0_135_688_450_113_893.25_1263.375&typ

e=pic&aimh=100&md5sum=f57753e2f77793dc81253f0c6c32a9&sign=d 219d3aae2&zoom=&png=0-23626&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中國龍豪隸書 /retype/zoom/4f0a16c3bb4cf7ec4afed044?pn=1&x=0&y=346&raww=3 98&rawh=78&o=png_6_0_0_135_873_447_87_893.25_1263.375&type= pic&aimh=78&md5sum=f57753e2f77793dc81253f0c6c32a9&sign=d219 d3aae2&zoom=&png=0-23626&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中國龍豪行 /retype/zoom/4f0a16c3bb4cf7ec4afed044?pn=1&x=0&y=443&raww=3 97&rawh=78&o=png_6_0_0_203_1042_447_88_893.25_1263.375&type =pic&aimh=78&md5sum=f57753e2f77793dc81253f0c6c32a9&sign=d21 9d3aae2&zoom=&png=0-23626&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中國龍淡古體 /retype/zoom/4f0a16c3bb4cf7ec4afed044?pn=2&x=0&y=7&raww=398 &rawh=77&o=png_6_0_0_135_157_447_87_893.25_1263.375&type=pi c&aimh=77&md5sum=f57753e2f77793dc81253f0c6c32a9&sign=d219d3 aae2&zoom=&png=23627-50866&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行书字帖-- 非常好

行书字帖-- 非常好! 行书的结构和章法 从结构说,楷书比较有自己固定的结构,草书的结构也有它的规则,行书因介于这两种书体之间,故其结体比较灵活。但是,行书也必然有它自己可遵循的规则和要求,掌握和理解它的规律特点并加以灵活运用,就会提高它的艺术品位。作者如何运用行书结构规律特点并在实践中善于处理,是如何进行艺术造型的问题。那么,行书的结构章法究竟有哪些应遵循的规则呢?行书的结构和章法的规则要求主要是:结体大小轻重要适当,长短纵横要合度,疏密黑白要相称,左右欹正相呼应,使之错落变化,气势贯通,协调统一,神定气足。下面具体地进行一些分析。形体、神韵兼备 字的结构和谋篇目的是追求形神统一,使形体能充分反映出神韵。行书的笔法、结体、章法是行书形式美的主要内容。作品的神韵是通过行书的形式美得以充分的表现。如果行书的形式不统一,是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和神韵的。所以要创作一幅形神完美的作品,必须要求形体、用笔、章法、风格四方面的统一。

第一,形体统一。此指字体、造型的统一。行书的字体应表现行书的特点,不能把篆体、隶体照搬进来。即使用楷体,也不能用严格意义的楷书,只能用楷书的繁体字,而用行书笔法,否则就不协调了。结体造型统一,是指行书结体或肥或瘦,或扁或长,或纵势或横势,或错落或平整,都要在主体统一下加以变化,对比也是一种艺术手段,但不可生硬,总之要在协调下求变化。 第二,用笔统一。即要在一幅作品中始终统一用行书笔法,而且要用一家笔法,做到笔法的一致性,一种格调。学行书者往往学过多家用笔,容易杂用,用得不好即会产生格调不统一。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或肥或瘦,或肥瘦兼顾,或方或圆,或方圆兼顾,或横势开拓,或纵笔凌厉,总要在一种笔法为主下求变化,笔法线条之间相互协调,和谐一致,有统一,有变化。 第三,章法统一。是指结体大小、虚实、纵横、平整、错落等方面,要在一幅作品中统一协调。当然统一并不是要求整齐划一,不是死板而无生气,而是说始终如一地前后协调变化,关键在善于处理协调和变化的关系,不可生硬,不可对比重复单调。 第四,风格统一。不是只单纯地指格式统一,条幅、对

草书书法练习字帖

草书书法练习字帖 草书书法练习字帖欣赏 草书书法练习字帖1 草书书法练习字帖2 草书书法练习字帖3 草书书法练习字帖4 草书书法练习字帖5 草书书法的艺术 草书笔速,言者不尽相同,有说草书不草的,求笔致精美,意态清闲,淡然世事,自不必说其人行笔速缓,篇章如花如玉、漫若烟霞,纵是春蚓秋蛇,也无妄动举止之嫌,况是蝶飞花落、秋水横波如画呢。此意合与草书,真应享得动中静者之美誉。 有走笔如虎步龙行的,大气凛然,壮士屹立,挥刀舞剑,虽举止法度之中,然虺虺如带风雨;有起笔便豁然开朗,意气飞扬,一举一止间无不漫烂翩翩,更不计行笔之快慢是为何物,唯气韵之使然,后心境之旷达;有飞笔如兔起鹘落、电掣风狂,求笔势之奔泻,如万马之驰骋,有驾长车之气概,有鼓雷霆之绝响;此为快者,行笔快,心亦快哉。 小可常想,做草书应随书者当时之心境,所书文章之文风,如以雷霆万钧之笔势书闲云野鹤之文章,或反过来说,用玉树着花之美笔书铿锵有力之章节皆是不能达预期之值,更何况以书家

之笔来为俗人俗句挥毫呢。 做长篇大作,随心意之舒展,用笔也能流畅;心境旷达,笔势亦为之开张,心思郁结,笔力凝重;心闷愤慨,笔代杀伐;心胸恬淡,笔意缥缈;唯不知心怀叵测者,笔间是否流出奇诡之态。 书古人篇章,当熟读该文,解古贤当时之胸臆,以古人心意为书,高人也多有不知是古人为我,或是我为古人之境界,如斯者,加之临池之功自能达书之绝妙高品了。 书自作诗文,自然是最好的,抒自家心意。即兴所为之举,词句陆离,笔法婆娑,生机盎然,满纸文气流风,或雄奇伟岸,或清新怡然,或质朴淳厚,或婉约丽质,或漫烂舒展,最起码也是自得其乐或说乐在其中吧。

文征明行草字帖《赤壁赋》教学文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免费下载】钢笔行书字帖欣赏__如何练好钢笔字

钢笔行书字帖欣赏 如何练好钢笔字有些同学因为以前没有注意字的好坏,一些难看甚至错误的写法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正学习书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当你对它有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之后,它就变成是一件很趣味,让我们很愿意去做的事情,并且从中得到了无法言传的快乐 第一 怎样学好钢笔字》 书法课教学常规的要求: 1、写字时的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选定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法字帖(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均可) 3、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4、教学重点:正确的练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看字帖的“鉴赏力”(懂得怎样的字更 好,如果吸取别人书写的长处,改正自己书写的不足)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看字帖的“鉴赏力”(就是要多看,多讲,多交流,为学生分析这个字为什么写得好,这个字为什么不好看等) 一、钢笔字和钢笔书法的特点 钢笔字的艺术效果虽然不像毛笔字那样丰富,但远远胜过铅笔、圆珠笔等其它硬笔因其笔尖富有弹性,写出的笔画同样有粗细、轻重之分,同样能给人以美感 钢笔字的美,主要表现在点画线条、字形结构和章法格式上:用笔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点画线条就美;造型注意比例、匀称、平稳、均衡、变化和呼应,字形结构就美;整齐而有变化、多样而又,章法格式就美(这些也是欣赏钢笔书法的原则和标准) 钢笔楷书的特点是:用笔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讲究;笔画起收有序、笔、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各种字体介绍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 之分。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黑体字型。在中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通常称为黑体,这时这个词的范畴和无衬线字体(Sans-serif)是类似的。所以在中文字体中常用“黑体”,在西文中常用“无衬线体”的称呼。而宋体就可以被称作衬线字体。“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Goshikku-tai(直译即“哥特体”)。 宋体,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又称为明体、明朝体。 篆书草书行书隶书 楷书宋体黑体

草书书法字帖作品

草书书法字帖作品 草书书法字帖作品欣赏: 草书书法字帖作品1 草书书法字帖作品2 草书书法字帖作品3 草书书法字帖作品4 草书书法字帖作品5 草书笔法的发力点: 书法笔法的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行草书,很难以定量分析。在“发力点”这个问题上变化就十分复杂。发现在传统经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发力点”技巧的运用上是非常有机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样的。分析大体有,常规式(或称经典式)、均衡式和变异式三种“发力点”的技巧。 常规式的“发力点”主要在笔画的两端和直折处,其“发力点”相对比较固定。比如汉隶和唐楷比较典型。不管其风格是有多大差异,但在每一笔发力的位置上是非常固定的。凡隶书“蚕头”和“雁尾”的部位必是“发力点”;凡楷书“藏入”、“顿收”、“折笔”和“钩根”的部位必是“发力点”的位置。行草书中王羲之、董其昌、赵子昂是典型之例,尤其是赵子昂更趋于经典化,其“发力点”几乎完全恪守楷法法则。其风格是工整、平稳和娴雅。

均衡式的“发力点”实际上是没有清晰的发力点。小篆一系比较典型,尤其铁线更为典型。朱耷、怀素的草字也具有明显的均衡“发力点”的特征。 变异式的“发力点“可能是落在点画的任何部位。相当多的魏碑楷书具有清晰的这点特征。与常规经典式的”发力点“比较,发现,它有的按常规”发力点“发力,更多的是不按常规的”发力点“发力。如以撇为例,常规的”发力点“是在起笔处,极为少见将”发力点”下移到别处,而北碑撇的“发力点‘可以设在这一笔的任何部位。这种”发力点“的变异会直接造成线形的变异和风格上的差异。故而形成了北碑的一石一格、一石一貌的现象。在行书体系中,在“发力点”上变异较大较明显的当属米芾、郑燮、王铎和张瑞图。米芾、郑燮和王铎是从常规经典式“发力点”技巧和锋变中蜕变而来,而张瑞图的“发力点”与锋异变则走向了另类。 当运笔均衡发力时,锋变小,点画多显长短之别而少重轻之异,其节奏也就不清晰明快;当运笔不均衡发力时,锋变跌宕,点画线形变化必然丰富,节奏自然清晰强烈。 在评价笔法的好坏高下时,审其“发力点”是否准确而精到,“发力点”的变异是否精妙而奇巧,应该是一条不应忽视的标准。因为它可以直接反映出书者的功力和造诣。

字帖

《雪梅》年代:宋作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年代:宋作者: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卜算子咏梅》年代:宋作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年代:现代作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年代:宋作者: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临江仙》年代:宋作者: 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2]。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早梅》年代:唐作者: 柳宗元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

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早梅》年代:唐作者: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玉楼春》年代:宋作者: 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关于描写西湖的诗句: 莫向西湖歌此曲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

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出自:《岳鄂王墓》年代:元作者: 赵子昂赵子昂诗词全集只要赵子昂的结果 西湖歌舞几时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出自:《题临安邸》年代:宋 作者: 林升林升诗词全集只要林升的结果 毕竟西湖六月中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

教你如何练得一手好字(配图详解版)

教你如何练得一手好字 好字与美女一样,养眼,令人心旷神怡。虽说人不可貌相,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丽是人之本性。好字就像一幅美丽的风景,令人向往……一手好字,亦可给人良好的印象。如果把书法当作一种爱好,勤加苦练,既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对健康也是有极大的好处哦。 首先要有信心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然后要培养对书法的审美观并且对书法产生兴趣,最后当然也就是最关键的了,要找一本好的而且自己很欣赏的字体的字贴,进行临摹,刚开始是把较透明的纸蒙在字贴上描摹,练一段时间(最少得一个月)后觉得写得不错就把纸拿开,对着字帖临摹,再过一段时间就要丢开字帖,自己写,写完与字帖比较,看有什么不同,直到跟字帖完全一样。到了最后,就是自我创新阶段了:因为此时,你写出来的还是XX体,按自己的想法可以对有些笔划、字形结构等进行字体改造,这样才是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字体!如果有条件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练练毛笔字,因为这对练硬笔书法是非常有好处的。最后要说明的是,练字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要指望在短期内就能让人刮目相看,而且必须天天练习,坚持不懈!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你既然想把字练好,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我个人的经验,平时多观察,课本上的宋体、楷体都是可以学习的东西,多观察这些字体的间架结构,然后比较和自己写出来的有什么不同,首先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其次就是多写,临贴的实际效果感觉不是最好,反而是平时写作

业、写作文的时候尝试写端正一些,不求笔画美观,首先把间架结构摆好了,自然就好看了。字和人很像,间架结构好比身材,笔画好比相貌皮肤。写字都不是写一个两个,所以把结构摆端正了,慢慢提高鉴赏力,自然就会有提高。练习写字,重在悟,不在写。比如一个“王”字,不看字帖,你写上10个,100个都觉得不满意。如果你先分析“王”字的结构,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三横有什么不同,竖是否在田字格中线,第一横的起笔在哪个位置。三横中哪个长,哪个短,只有把这个字分析透后,在田字格然后开始写,这样练习就会有好的效果。一次不在多,写上5面就够了,多了也是白写了。同时记住字的结构,下次就会写了。还有每次练习字的个数,也不在多,写上三个、五个就够了。 那么如何练就一手好字呢?正确的方法必不可少,下面的这些问答,将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一、写字的字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