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评论情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评论情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评论情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设计.

第 24卷第 12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V ol 24N o 12 2008年 12月 Journal of Jili n T eachers Institute of Eng i neering and T echno logy D ec 2008 收稿日期 :2008-06-10 作者简介 :张雷 (1974- , 男 , 吉林通化人 ,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设计 张雷 1 , 李伯峰 2 (1.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 吉林长春 130012; 2. 东辽县电视大学社会科学系 , 吉林东辽 136200 [摘要 ]本文着重阐述了情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 并指出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不仅要表现 自身的情感 , 更重要的是应通过产品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 , 实现人性化设计 , 最终在产品和人之间建立一种深刻的情感层次上的关系 , 实现人与物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 ]产品设计 ; 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J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042(2008 12-0017-02 On Em otional Factor of Product Design Z HANG Lei 1 , LI Bo-feng 2 (1. C olle ge of A r t , J ilin Un i ver sit y, Changchun J ilin 130012, Ch i na ; 2. D e p ar t m ent of Soci al Science , D ongliao TV UN iversity, D ong liao J ili n 1362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 le m a i n l y e m phasizes the i m portant ro le of e m o tional facto rs i n product de si g n . It is po i n ted out that designer shou l d not on l y express own e m otion , mo re i m portantly fur t h estm eet t h e audience de m ands o f psychology and e mo tion , realize hum an ized desi g n . Only i n th is w ay , can the deep e m otional relationsh i p bet w een product and hum an be established . Thus the high un ity bet w een hum an and ob ject can be rea lized . Key w ords :product desi g n ; e m oti o n desi g n 在现代社会 , 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 , 人们更 加注重情感和精神需求。产品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形态 , 而更应该是设计师与大众情感交流的媒介。现实生活中 ,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个性、有创意的甚至是一些看似怪诞的设计 , 这些都不足为奇 , 因为设计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消费者根据个人感受和意向来选择商品 , 社会已进入文化和精神的消费时代。 一、产品设计中情感的含义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

设计心理学 目录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4.3 设计情感 4.3.1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4.3.2 设计情感的层次性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情绪与情感 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细分两者: 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 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饥渴时的焦虑觉或看到新奇 事物时的兴奋感;另一方面又是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1、适应作用 2、驱动作用 3、组织作用 4、通讯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不同的情绪能对人的信息加工处理(知觉和记忆)起到不同的作用。为了区别不同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施洛伯格(H. Schlosberg,1954年)曾提出一种描述情绪的三维度量表,这三个独立维度分别为快乐-不快乐;注意-拒绝;唤醒-不唤醒(“唤醒水平”或“激活水平”。) ?1984年环境心理学家拉塞尔和拉尼厄斯( Russel&Lanius)曾按照愉快维度和唤醒维度描述人们在不同场所中的情绪。 北京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实验对此加以验证,他们证明:

对情感化设计的理解资料

学习资料 2、尝试了解情感化设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少于500字) 对情感化设计的理解 在写这一篇文章之前,我去网上稍微搜索了一下,当我一进去网页,映入我眼帘的是大量的有关于唐纳德·A·诺曼的《情感化设计》设计一书,号称是设计人员必备的一本书。我想在我了解情感化设计之前还是先给自己一个分析“情感化”一词的空间。 那么什么叫“情感化”?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的反应。是由需要和期望决定的。当这种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苦恼、厌恶。那么情感化自然就是将这种喜表与人的东西赋予给外界的事物。这样人与物之间就似乎是建立了一种联系,一种情感上得联系。 自然,在这个设计成为主导的时代,在设计中融入情感因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情感化设计——自然就成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何为情感化设计?情感化的设计只是一种创意工具,表达和发挥设计师的思想和设计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创意工具将变得日益锐利。这就是情感化设计。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立的不仅仅是设计师与产品之间的联系,也不仅仅是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单面联系。当一名设计师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赋予到产品上的同时就建立了与使用者之间的三维联系。我认为这才是情感化设计的真谛,不是创立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一种联系,而是使用者与设计者在情感上的交流。从侧面反映了产品的各种性能,服务不再是冷冰冰的界面,或者是人与产品之间的物质式的面对面,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和制造商对产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的感性心理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已经不在满足单纯的物质需求,人的需求正向着情感互动层面的方向发展,同时“它又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主要强调商业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当代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而设计师在专注于这种情感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最终目的和最终理念是——一切为了打动你! 仅供学习与参考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设计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设计 产品设计在人与产品之间应注重人的情感化和个性化,设计师只有准确地把握“形”和“态”的关系,才能求得情感上的广泛认同。在欣赏一项设计时应该需要有情感,如果设计不能激发起人们的情感,它不能算是好的设计。一座城市、一座建筑物、一件家具、或一件日用产品,除去功能外,它还必须能够吸引、打动其使用者;要能触动使用者的心弦,使他们或爱或恨,激起购买者的热情。产品的形式与情感不是分离的,只有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同它们唤起的感情结合在一起时,产品才具有审美价值。 情感作为心理学的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 在一个具体产品中,情感是由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设计中,只有具有情感才能激发他人的激情,以感性赋予产品,使其造型充满人文关怀,实现产品的情感价值。这产生于丰富的知识及力求实现某种强烈想法的创造性的基础上。如图1 两款可爱的开瓶器。将冰冷的工具变化成使人亲昵的人偶外型,使之不再只是因为使用而拥有,更多于喜欢而拥有,充满对这产品的感情的投入。 人们在谈及一款产品设计时,经常会用到“挺漂亮的”、“有创意”、“我好喜欢”等词汇,其实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些词汇都是对于设计师、产品和受众之间的情感征兆的描述,产品的形态美不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它体现在产品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外观精美极具刺激性的产品销售量增长之快超乎我们的想象。设计不是为了设计者,也不是为了这个人的感情,而是为了实现设计的价值,为了满足使它们得以生产的客观需求的方式,为了这些需求所经受的形式发展以及设计所代表的思想。人接受设计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有的要使用,有的只是喜欢,但却都不愿被强加他们某些反应,也不愿重温或模仿他人的激情。 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应用这些设计的人当然想要感受情感——他们自己的激情。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些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设计仅仅戒除它自己的感情还远远不够,必须融合并激发使用者的情怀而自己保持一种中间色调。在充满灵感和激

色彩设计的情感表达

色彩设计的情感表达 作者:xx 来源:《设计》2013年第02期 摘要:色彩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性,色彩能够使万物生机勃勃,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色彩能够表达人们心中不同的感受,并能够通过视觉传递表情。色彩是作为形态以外的另一个设计要素,色彩是无可替代的信息传达方式和最富有的吸引力的设计手段之一。色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同的设计领域中都影响着人们的心情和情绪。 关键词:色彩设计情感表情 色彩是设计中的三要素之一,在视觉上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向广大消费者传达信息、理念的手段。色彩同文字、图形一样,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并且表达自己的情感。色彩设计既要符合视觉审美规律,又应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以便在传递信息时而获得最佳效果。所以说,色彩设计是集传播功能、情感意象于一体的视觉表现符。 1 色彩的基础 在《艺术辞典》中对色彩的概念是这样概括的:色彩是光的特性的延伸,色彩是在色光物体,视觉器官三者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下面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因此说,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启示作用和暗示力,用以表现画者内心的感受。 色彩由三原色组成,原色就是指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三原色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区分,一种是颜料混合的三原色——红黄蓝;另一种是色光混合的三原色——红绿蓝。通过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被称为间色,也称之为二次色,包括橙色(红+黄)、绿色(黄+蓝)、紫色(红+蓝)。当两种间色或是三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被称为复色,也可以称之为再间色,这些色彩的纯度都比较低,为灰色调。红色与绿色、蓝与橙、黄与紫等在色相环中任何直径两端相对之色都称为互补色,补色之间混合会产生黑色。 在色彩绘画中,画家往往是借助光学知识进行表现。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说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种条件色描绘对象。固有色是指物体自身固有的色彩;光源色则是指不同光源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光色;环境色即条件色,环境色彩发射在物体上形成的色彩效果。 2 色彩的情感特征表现 色彩不仅仅是为了视觉审美及视觉冲击力,它是具有丰富的感情,具有人类的情感特征。色彩是情感意境营造的第一要素,色彩可以表现喜、怒、哀、乐,也可以表现悲伤、崇高、优美、烦恼、滑稽、美好、痛苦、兴奋、平静等不同的感情。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产品开发设计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产品开发设计 关键字:情感心理学产品设计 摘要: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我们正处于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的后工业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再对一般的技术创新感到满足,追求高速高效的物质生活以外的丰富细腻的精神生活。人是设计的前提,是设计的对象和主体。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理所得出的设计思路是优秀产品艺术设计产生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行业而言,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迅速提高,快速成形的技术成熟使各种产品造型似乎“无所不能”,伴随产业化,全球化的发展,设计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层面,新的产品需要寻找新的切入点以及未开放的领域,如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市场。 正文: 一. 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 情感作为心理学的一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最后,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是当今设计的关键和核心。现代生活的人们工作节奏加快,面临的是竞争激烈的世界,当然不希望在使用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也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产品的功能设计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生理需要,力求达到产品的方便性、使用的科学性和相应的价值观。简单和功能单一的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人们曾经陷入科技发展而导致的产品设计的误区。多功能的、过于饱和与功能的重复堆砌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操作。而多功能必然导致设计的复杂性,要设计师们合理安排各种设计界面的穿插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功能饱和的设计仅仅是对科技发展的炫耀,而不是人的实际需要。事实上,有一些产品的功能,用户使用的频率极小。 比如,对有关微波烤箱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烤箱的功能很多,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只是将食物放入烤箱,设定所需时间,然后开机。至于其他复杂的附加功能从未使用过。因此,根据消费者的动态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产品的功能设计有几个趋势: 1.自动化程度提高; 2.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 3.从提高生活质量出发,注重整体设计效应; 4.一看就懂,易于操作,功能适度。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 阚志刚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 吉林长春 ,130022 摘要 :通过对产品设计中功能与形式关系、产品形式的审美因素、情绪与情感的分析 , 论述情感化因素在产品设 计中产生的影响 , 阐释在产品设计中如何应用情感化因素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品设计 ; 情感化 ; 审美因素中图分类号 :F27312文献标识码 :A Emotional F actors in (The Liberal Arts School of and T echnology , Changchun Jilin , 130022 Abstract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function and forms , aesthetic factors of product form , em otion and affection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at em otion factors have an effect on product design and expounds how to use the em otion factors and the im portance of e 2m otion factors in product design. K ey w ords :product design , em otion , aesthetic factors 产品设计是为人的使用而进行的设计 , 其组成部分包括可用性、美观性和实用性。在创造一个产品时 , 设计者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 如材料的选择、加工方法、产品的营销方式、制作的成本和实用性 , 以及理解和使用产品的难易程度等。但是 , 多数人没有认识到 , 在产品的设计和使用中还有很浓重的情感成分。有时 , 设计里含有的情感成分可能比实用成分对产品的成功更重要。在产品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 市场上不同品牌的大多数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价格等方面都十分相似 , 因此 , 现今的商家通常将产品卖点聚焦在消费者购买和拥有该产品的“ 情感利益” 上。

情感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情感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的日新月异,物物质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功能的需求上,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上升到更高几的精神情感层面上来。随着情感的重要以及扩大化,设计的本质也在发生变化,这里的设计的本质是加载了情感化设计应用产品设计。 情感亦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情感化设计是着眼于人的内心情感需求,针对使用者精神层面的设计。在设计产品时融入情感的因素,通过产品外形上某种特定的符号和语义形式或产品的材质、色彩等设计要素将情感传达给其他人。根据产品的功能进行合理设计,使使用者在进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换起人们心中的美好情感,达到沟通和交流的效果,最终使人获得内心充实的审美体验。 情感化设计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理论基础情感化设计是设计在消费社会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促生下发生的调整与改变。当代消费社会对设计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实用功能的层面,而更加强调物品的精神内涵。情感化设计在满足人的使用需要的前提下,更强调物品的精神内涵及给使用者带来的精神愉悦,这符合了现代人在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的诉求。

情感化设计主要分为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三种。本能水平的情感反应与产品给予人的第一感受直接相连。通常会通过产品的形态、色彩、材料肌理,声效等方面表现。行为水平的设计主要讲究的就是效用。优秀的行为水平设计具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功能性、易用性、人机性。反思水平的设计注重的是信息、文化及产品对于使用者来说的意义。它是产品本身引起使用者的情感共鸣,是一些深层次的意识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人们喜欢在外出游玩时购买纪念品,不是因为它的外形和实用功能,重要的是它所饱有的丰富的情感含义。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层面并不是绝对独立的,三者经常相互交叉。多数成功的情感化产品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起作用。 人类的新科技家用电器可分为小家电和大家电,小家电:烹饪电器食品饮料料理/加工机消毒设备煮水设备微波炉灶具烟机热水器电熨斗电暖器清洁电器加湿器/除湿器饮水机。大家电:冰箱单门冰箱双门冰箱多开门冰箱对开门冰箱冷柜空调窗机分体式挂机柜机洗衣机双缸洗衣机波轮全自动洗衣机前开式滚筒洗衣机干衣机/脱水机电视普通CRT电视机平板电视电视附件家庭娱乐影音家庭影院视频娱乐系统等。随着社会经济差别的发展每个城市的消费层次不同,现就南京城市消费水平将消费人群分为中低端消费者高端消费者奢侈品消费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对产品情感化设计都要求颇高。 影响情感设计的因素有很多,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社会的发展使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也

情感设计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及其视觉语言 摘要:在现代工业设计中,“情感化”设计是将情感因素融入产品中,使产品具有人的情感,它通过造型、色彩、材质等各种设计元素渗透着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这正是工业设计人的动力和目标,也是工业设计学科蓬勃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情感;造型;色彩:材质 自苹果电脑imac1998年问世以来,其圆润饱满的造型以及人见人爱的外观设计,时尚漂亮的操作界面,让人觉得既新奇又亲切,使人们面对电脑这一高科技产品的使用不再那么陌生和恐惧,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形态,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往往更加注重不同程度的情感愉悦和精神享受。 一、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 情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或体验。情感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但我们也应看到,人与产品也是可以产生感情的。一方面产品是以物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另一方面如果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产品就将不再是单纯的物,产品的亲和力就会增强,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它就具有了人的情感。 二、情感化设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1、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是简单而实用,除此以外别无奢求。而当社会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就会对设计物产生更高的要求——除实用之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欧洲18世纪工业革命的产品几乎都粗制滥造、丑陋不堪,但因为在当时的低水平生产力条件低下,“有”是“聊胜于无”的。二战后的40~50年代是世界经济的恢复期,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工业设计遵循简洁、实用、耐用的原则,很少花哨和虚饰。经过60~70年代的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许多国家进入了丰裕社会时期,于是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变得更挑剔和苛刻,不仅是满足人生理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人心理的需要。 2、人类需要阶梯化上升的需求: 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情)、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有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走向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需要不断产生和满足不断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影响和制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因而设计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是人类需要的自身特点对设计的内在要求。 3、现代人们交流情感的需求:

浅谈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的产品设计已经走向人性化的发展阶段,对于产品设计师来将探索客户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产品设计中的重点部分。对此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探索心理學在产品设计阶段与情感设计、造型设计、个性化设计等方面的融合方法,以期能给产品设计工作者带来借鉴参考。 标签: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给各个行业带来的高效生产的基础条件,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产品设计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受众从心理需求层面上,对产品设计表达诉求直接导致产品设计工作者将设计工作的重心偏移,由此根据设计心理学的要求,尽可能的保证产品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目标,对此本文将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讨论如下。 一、设计心理学梗概 设计心理学按照一般心理学的理论或方法,经过研究与实践证明能够将人的行为或想法进行确立,由此能将设计工作根据科学化、合理化的目标,将专业设计理论融合应用起来。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人员所需要掌握的理论内容,在开展设计相关工作期间,基于人们的心理状态变化形式,探究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能够通过个人意识反映在设计作品之中。对于设计者来讲它同时属于一种研究人们在设计或创造期间的心态反应,或者说设计工作对社会以及个体的所能够起到的心理反应,后期的设计作品就能将人们的心理作用展现。设计心理学属于以后总设计类专业学科以及心理学科交叉后又分离的一种应性学科,旨在对设计与心理相互关系探求以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二、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情感设计。 根据产品情感化设计的要求,设计工作者需要着手于人们的内心需求或精神需求,尽可能的调动受众的愉悦心理。人们的情感变化属于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来讲也比较复杂。所以无论是因为个人还是事物都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开展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心理学的内容,根据受众的年龄、性格、喜好等开展情感化的产品设计。从设计界发展来看,设计者常言道:“打动消费者”这一产品设计理念,其实就是促成产品交易活动的一种设计形式,基于消费者的内心诉求,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情感发展要求。 (二)个性化设计。

产品设计的情感因素

产品设计的情感因素 周海海 摘要: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日益丰富。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对于情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在产品与人之间建立某种情感联系是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同时,产品设计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因为设计师不仅要在设计中表现自身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应通过产品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 主题词:产品设计;情感;人性化设计 ABSTRACT Modern society,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is abundant day by day. To some degree, the demands for the emotion of people have even exceeded the demand for the material. As to product design, it is a final goal designed in humanization to set up a certain emotion and get in touch between products and people. Another, product design is not an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complete meaning. Because designers should not merely display one's own emotion in the design,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 the designer should maximum meet psychology and demand of emotion of masses through product design. KEYWORDS product design emotion humanization design 人们在谈及到一款产品设计时,经常会用到“挺漂亮的”,“有创意”,“有点意思”等等词汇,其实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些词汇都是对于设计师、产品和受众之间的情感征兆的描述。 一,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 情感作为心理学的一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图1)所示。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最后,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图1

情感设计中本能 、 行为 、 反思的解析与表达

情感设计中本能、行为、反思的解析与表达 顾蓉1,穆宝宁2,王刚1,杨延璞1,李珂1,古玉锋1 (1.长安大学,西安710064;2.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西安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情感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从通过介绍唐纳德·A ·诺曼对情感设计提出 的本能、行为、反思3个层次设计,研究不同层次的情感在用户与产品之间表现的特点,探讨不同层次的情感设计方法。结论结论针对优秀产品案例进行探讨,总结归纳了产品设计中情感设计表现方法的运用,详细分析了3个层次的情感设计表现方法是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激发用户与产品的情感互动的。最后提出了设计师应该把握的设计方向,为以后的设计活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关键词:情感;产品设计;本能;行为;反思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15)16-0087-04 Analysis and Expression of Instinct ,Behavior ,Reflection in Emotional Design GU Rong 1,MU Bao-ning 2,WANG Gang 1,YANG Yan-pu 1,LI Ke 1,GU Yu-feng 1 (1.Chang ′an University ,Xi ′an 710064,China ;2.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Xi ′an 710068,China )ABSTRACT :I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emotional design concept in product design.By introducing three levels design of instinct ,behavior and reflection proposed by Donald A Norman ,it research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emotion between users and products ,and explores the emotional design methods of different levels.It summaries the use of performance method of emotional design in the product design process ,and analyzes how three levels of emotional design methods stimulate the emo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product in product design by investigating the cases of the existing excellent products.Finally ,it puts forward design direction of designers should take to provide some ideas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future design. KEY WORDS :emotion ;product design ;instinct ;behavior ;reflection 收稿日期:2015-03-17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015JQ3068);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0009-2014G-1251029、310825151039) 作者简介:顾蓉(1982—),女,西安人,博士,长安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交互设计。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用户整天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抉择,而在这看似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带给用户的第一印象,用户试用产品时的感受等,都蕴含着设计师在产品中倾注的设计所传达给用户的情感体验。 在短暂的交流过程中,若带给用户的情感体验是好用的、愉悦的、人性化的亦或是产生某种共鸣、勾起了用户的回忆等,这样的产品必然在同类市场上占领优势,同样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比同类产品长,因此,在产品同质化趋势日渐显著,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产品注入丰富情感,利用情感设计手段进行产 品设计,越来越成为左右一个产品是否成功的关键[1]。 1情感和情感设计 1.1情感的定义、产生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2]。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包括喜、怒、哀、乐、恐、悲、爱、憎等心理状态。 情感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 包装工程 PACKAGING ENGINEERING 第36卷第16期2015年8月 87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适用层次、专业: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学时:32 学分: 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设计构成 一、课程的教程目标与任务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设计心理学概述(4学时) 1.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重点: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中的感觉和直觉(6学时) 1.具体内容: (1)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 对用户的感觉和直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 重点:感觉 难点:知觉和知觉模式 4.说明: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三)认知与学习(4学时) 1.具体内容: 人的认知理论以及人的记忆相关概念。 2.基本要求: 掌握设计中的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可用性设计。 3.重点难点: 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 4.说明: 设计心理与需求心理的内在交互思维模式及思维判断,最终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 可用性。 (四)设计情感(6学时) 1.具体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界定,情绪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 2.基本要求: 掌握情绪有哪些作用,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结合设计实践,明了情绪体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难点:情绪产生依托情感表达。 4.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心理交互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最终影响到消费者。(五)情感设计(8学时) 1.具体内容: 情感肌肤、情感的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情感的表达。 2.基本要求: 掌握通过设计使人们产生快感和恐惧感的几种方式,并能够运用典型设计作品加以说明,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情感肌肤。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 学院设计学院 专业工业设计 学生姓名陈勇强 指导教师管少平 提交日期2015年 6 月 14 日

摘要 随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深化,现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设计都充满了”人性“。而这个”人性“就是情感化设计的体验。唐纳德说过:“情感化设计有三个重要基本概念,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而这三个概念正正也反映了全部设计的三个维度。所以说情感在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字:情感化设计以人为本设计心理学 一,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的反应。是由需要和期望决定的。当这种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苦恼、厌恶。而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人类情感基本上分类为很多种,最早期心理以二分法将情绪分为正向情绪与负向情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心理学家Robert Plutchik的情感轮盘(Plutchlt),这个理论主要是情绪表现在不同的强度,甚至情绪可以与他人情绪之间会互相影响产生不同的情感,建立新的情绪状态。而情感化设计就是要让使用者在使用产品中或者使用后产生正向情绪。 而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既包含认知成分又包含感情知觉。认知评价意义(客观上),而情感评价价值(主观上的)。认知是指我们对某事或某对象的看法,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认识过程是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感的发展。只有通过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情感。情感反过来对认识过程也起调节作用。比如积极的情感会促进人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效;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人的认识活动,降低活动效率。 二,情感化设计 而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即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的设计理念,最终创造出令人快乐和感动的产品,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到产品中,达到美感和可用性的统一,使”有魅力的物品更好用“,使人获得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让生活充满乐趣和感动。那根据美国J·奴廷的需要理论中的要求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情感设计的需求要求人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总结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 中山市板芙镇新联小学肖力强 一、教学内容: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2、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 3、在细节描绘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力量。 四、教学要点 1、重点: 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难点: 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视听法、直观感受法、活动教学法。创设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采用直观感受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的表现方法与步骤;采用视听法、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中国美术作品图片等等。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辅助手段,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3、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选择学生较易接受的作品进行欣赏。 4、关注画面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美术语汇训练,教师提供“喜、怒、哀、乐”四组词汇,提示学生欣赏评述。 5、创设审美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增强审美体验的有效性。如画面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能猜出画中人物是什么角色吗?他们在干什么?表达人物情感的细节体现在哪里?能模拟画中情境,体验不同人物角色的情感表现吗? 6、在欣赏学习中尝试探索一些表现技法,掌握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之美,产品设计,因素]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之美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之美 摘要: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日益丰富。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对于情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在产品与人之间建立某种情感联系是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同时,产品设计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因为设计师不仅要在设计中表现自身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与受众心理和情感达到共鸣,使情感赋予产品中。 关键词:产品设计;情感;人性化设计 一、引言 产品从哲学的观点上考虑是物质,是没有情感的。但它是人造物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它是为人所使用。因此产品不是孤立的,应该是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桥梁。产品融入了设计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被消费者理解接纳和受益。所以人们在谈到一款产品设计时,经常会用到“很明快”,“有创意”,“很稳重”等等词汇,其实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些词汇都是对于设计师、产品和受众之间的情感征兆的描述。因此一个好的产品不仅有功能美、材料美……还要有情感美。情感作为心理学的一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图1)所示。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最后,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产品是设计师情感美的表现 设计师在产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就像艺术家通过作品发泄自身的情绪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产品设计的过程可以称之为艺术表现的过程。现代艺术哲学认为,艺术家内心有某种感情或情绪,于是便通过画布、色彩、书面文字、砖石和灰泥等创造出一件艺术品,以便把它们释放或宣泄出来。与之相类似的是,设计师将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形态、色彩等造型语言表现在产品之上。结果,产品不仅仅是真实呈现物,而是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这里要强调的是,产品的形式与情感并不是分离的,从“经验”的层次上来说,只有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同它们唤起的感情结合在一起时,产品才具有审美价值。 当然,也不会因为强调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就忽略了产品的功利属性。其实,艺术属性和功利属性的结合存在于一切艺术领域中,而不仅仅是现代设计。在产品的艺术化设计中,功利属性和艺术属性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艺术属性应该服从于功利属性。这就要求设计活动在遵循技术原则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遵循艺术原则。设计师不能仅仅考虑个人的情感因素,这是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显著区别。 三、消费者和情感美 我们说产品具有情感没,并不意味着情感来自于产品本身。一方面,设计师自身的审美

产品包装设计的情感传达综述x

论文摘要人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人们在追求物质丰裕的同时也在追求心灵上的关怀与满足。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与相应的产品包装的变化趋势,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说明如何把情感性符号运用到产品包装设计中以及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情感传达方式和意义。 论文关键词产品包装设计情感性符号情感传达一、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与产品包装设计产品的包装作为构成产品的诸多要素之一,但起着保护产品,便利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同时它的促销功能愈来愈被商家所重视。 产品包装的外观形象,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视觉,从而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继而产生购买行为。 此时,产品的包装设计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映射关系。 1.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消费行为本身的基本功能是 满足生活需求,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行为已逐步从简单的满足生活的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移,也同样是人们在追求生理满足到心理满足的一个过程。 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对商品来说,首先是人要从商品物质功能上得到生理需求和满足,然后从产品的精神功能上能得到审美、心理上的关怀,并体现出自尊和成就。 正如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皮埃尔?杰罗斯所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而是在寻找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 2.产品包装的变化趋势产品的包装不能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 它的发展与变化必将受到时代因素诸如当代文化、经济、观念或宗教等的影响与制约。 纵观近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史,从19世纪50年代维多利亚时期 色彩奔放、艳丽,但略显轻薄、矫揉造作的包装风格,到20 世纪初主张从自然、东方文化中吸取营养的新艺术运动,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包豪斯发起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具有简洁、醒目,反对装饰,强调功能性、理性特点的国际主义风格的包装实际,每一次包装的变革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