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格心理学思想及人格分类

孔子人格心理学思想及人格分类
孔子人格心理学思想及人格分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人格心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创构一种理论。通过实践研究检验这一理论。找可行的方法测量与评人格。将人格理论应用于实际 人格研究的理论派;特质论观点,精神动力论观点,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学习论,认知观点,生物学观点 人格;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类似的反应。。。特质流派的特征(1)注重行为的长期稳定性,不注重特殊具体化(2)注重行为的差异性,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3)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4)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根源特质表(PF)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⑴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⑵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性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3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上(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本能;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可以从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四个方面加以解释 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力比多。性本能)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自我要伺候外在世界,本我,和超我三个苛刻的主人)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一部分,限制自我,指导自我已达到理想的自我 。自我防卫机制: (1) 压抑(2) 拒绝(3) (4)理智化(5) 升华(6) 投射(7)合理化(8)反向生成(9)抵消(10)倒退 意识;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知觉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1、一般态度类型 2、机能类型--1)外倾思维型2)内倾思维型3)外倾情感型4)内倾情感型5)外倾感觉型6)内倾感觉型7)外倾直觉型8)内倾直觉型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霍妮;认为文化因素决定人格,重视社会环境在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作用 神经症人格类型;依从性,反抗型,退避型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1)个体现象学,尊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经验。(2)人的责任,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是负责,人可以做出选择。(3)此时此地,做好现在做的事,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4)人的成长,人有一种成长和发展的倾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于诸多社会生活领域和心理治疗实践领域,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 自我的概念;个体对所作为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行为主义,重视从学习的角度看待人格,他们使用强化,条件作用等概念来解释包括迷信行为在内的各种人格现象 斯金纳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唉一种刺激情景中,人或动物的某种反应所带来的后果使得该反应出现频率的增加的过程。 罗特的内控与外控 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都工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认知流派------凯利--人人都是科学家 个人构念—被个体习惯化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构念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2009/6/24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荣格 B、阿德勒 C、卡特尔 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奥尔波特 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人格心理学4之特质流派

第三章特质流派 特质流派假定人格特征:1.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 2.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特质流派的特征:1.特质流派不关注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而是关注怎样描述处在特质连续体不同位置上的人们的典型行为。 2.特质流派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 一、高尔顿·奥尔波特 奥尔波特是第一个公认的特质理论家。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核心特质和次级特质的概念、整体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本体性等。 1937年,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级特质。 1. 人格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如,外向性 ◆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的特质,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 的概念。 ◇核心特质:最能说明个体人格的特质。它的概括 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它是由 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首要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 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如马基亚维里式 人物、荷马式人物、唐·璜式人物。 ◇次级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 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 ——巴纳姆效应:人类个体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2. 人格的研究方法 —整体研究法:假设对所有人都可以描述其在一个单一维度上所处的水平,如果断性或焦虑。测量每个人在某个特质上的分数,并与其他受测者的分数进行比较。 —个案研究法:试图确定各种特质的独特组合,通过这种组合来说明一个人的人格,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归入预先确定的类别。 3、奥尔波特关于健康成熟的人格描述 什么是健全人格?马斯洛用“自我实现的人”来描述,罗杰斯则用“功能充分发挥者”来描述,而奥尔波特则用“成熟者”来描述。 成熟的人格必然具有一种自我扩张。他应该能够参加各种各样极其不同的活动并从中感到愉快。他对很多事都很满意,而不只限于极少种而且是老一套的活动。例如,自我扩张包括对未来计划与希望的形象化。成熟的个人必须能够和别人热情相处、情绪稳定和心安理得。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外界现实,他应该是实事求是的。他应该有幽默感和洞察力。说到底,成熟的人有一套统一的人生哲学。

人格心理学专题题库

一、单选题,110题 1、大五人格理论中人格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该理论的内容( C ) A开放性B情绪稳定性C有恒性D随和性 2、“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兴趣容易转移”,这是以下哪种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D ) A胆汁质 B抑郁质 C粘液质 D多血质 3、“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具有安分守己、务实、友善和服从的特点”,这是对哪种类型的人的描述( C ) A 研究型 B 现实型 C常规型 D 企业型 4、“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属于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 D ) A逃避 B投射 C反向 D文饰 5、遭遇挫折后,最积极的行为反应是(B ) A幽默B升华C表同D补偿 6、人的气质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种(B) A胆汁质B焦虑质C粘液质D抑郁质 7、“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更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应受到最低评价”,这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归因理论的的基本结论之一( B ) A、加涅 B、韦纳 C、布卢姆 D、沃尔伯特 8、权威型教养方式,表现为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不容易形成以下哪种的人格特征( B ) A、消极、被动 B、任性、幼稚 C、做事缺乏主动性 D、依赖、服从 9、个体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是处于完成以下哪个任务的人生阶段( C ) A、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B、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受而克服内疚感 D、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10、按照艾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D ) A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B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C获得主动感受而克服内疚感 D 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11、某大学男生小刚同时喜欢两个女孩小丽和小美,小丽长得漂亮但脾气不好,小美特别喜欢自己但不太漂亮,这使小刚特别矛盾不知道要如何取舍。这种情况属于哪种动机冲突的类型( B ) A 双趋冲突 B双趋避冲突C 趋避冲突 D 双避冲突 12、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写《左传》;孙膑膑脚修《兵法》;司马迁受辱著《史记》,这是挫折后的哪种行为反应。( B ) A、表同 B、升华 C、补偿 D、投射 13、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是(A),它对个性逐渐成熟的大学生影响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A、家庭的情绪氛围 B、父母的教养态度 C、家庭经济状况 D、家庭结构 14、个体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是处于(C)时期。 A、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B、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 提出者是( 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 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人格心理学复习材料

论述题: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性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从与自陈测验相比较的角度,谈谈投射测验的特点。 3.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你现实生活中的一位亲人或朋友进行性格方面的描述。 4.试述评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 5.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荣格的性格类型论进行述评。 6.述评测量性格的方法。 7.埃里克森自称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你如何理解。 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自己具有什么能力。 9.评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0.述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1.简述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理论进行评价。 12.试述成功智力理论。 13.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分歧有哪些。 14.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15.评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6.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试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进行述评。 17.谈谈你对西方“Big Five”模型与“FFM”的理解。 18.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对此你怎样理解。 19.述评人格五因素模型。 20.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你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如何理解。 简答题: 1.人们对气质的含义主要有哪几种意见? 2.简要说明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的功能。 3.简要说明罗杰斯提出的“机能健全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4.简要说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考试试题A

………………………………装………………………………订………………………………线……………………………… 第 1 页 共 5 页 商丘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教育系 教育学专业 本科(05班)《人格心理学》试卷(A ) 说明:本试卷共5页、六道大题,答卷一律在试卷规定处进行,答在其它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试题,每小题均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 案代码填在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本题满分10分) 1.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_______活动。 ( ) A.快乐原则 B.理想原则 C.现实原则 D.社会原则 2.人格流派不包括 _______ 。 ( ) A. 精神分析 B. 认知失调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3. 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_____。 ( ) A. 卡特尔 B. 埃森克 C. 奥尔波特 D. 马斯洛 4. 埃森克研究发现,_____特质与皮质唤醒几率有关。 ( ) A. 内外倾 B. 神经质 C. 宜人性 D. 精神质 5. 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_____。 ( ) A. 马斯洛 B. 班杜拉 C. 罗杰斯 D. 米勒 6. 下列属于阿德勒提出的概念是 _______。 ( ) A. 人格意象 B. 追求优越 C. 神经症需要 D. 社会人格 7. 在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他最为关注的时期是______。 ( ) A. 童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老年时期 8. 依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成年早期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 。 ( ) A. 繁殖对停滞 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 信任对不信任 D. 亲密对孤独 9. 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______。 ( ) A. 认知风格 B. 认知类型 C. 认知过程 D. 认知活动 10. 下列不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的是______。 ( ) A. 弗洛姆 B. 斯金纳 C. 沙利文 D.霍尼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20分)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详细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1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和独特的心 理行为模式.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6否认.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退化作用(×)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情结。情结: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占据,使人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个体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10.阿德勒(×).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11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奥尔波特(×)12 .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13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戴斯(×)17..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18 .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19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二.单项选择。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DA、性格B、气质C、人格、能力。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D、能力A、气质B、性格C、人格、气质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人格适应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D、人格发展。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人格动力A、人格结构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这种观点.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6 )的提出者是(C。 A、荣格B、阿德勒C、埃里克森、弗洛依德D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A,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 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弗洛伊德、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D.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10 、埃里克森C、阿德勒DB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荣格.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11、阿德勒C、荣格D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马斯洛、奥尔波特、卡特尔AB、艾森克CDC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D、罗杰斯C、奥尔波特、艾森克AB、卡特尔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人格心理学题库

人格心理学题库 第一章人格概说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G.奥尔波特 ?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陈仲庚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黄希庭,2002 人格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或:主要研究领域) 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所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当承认人格结构存在之后,就要探讨人格结构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究竟有多少?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或控制着其他的要素? 人格动力:指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一些人格理论家用人格过程这一术语来概括人格动力机制方面的内容。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是什么力量促使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人格动力就是要解答这个问题的。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至衰老死亡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是如何发展的?发展是否有阶段性?如果有阶段性那么经历哪些阶段?遗传与环境如何具体地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人格特征?婴幼儿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问题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第三个研究领域。 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个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心情愉快、情绪积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而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则表现为适应障碍。持久性的适应障碍则属人格障碍。 人格评鉴:又称人格的评估,是通过科学的程序对个体人格表现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并给予解释的过程。人格评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自陈测量、投射测验、行为评鉴等。 人格研究:人格研究是帮助我们了解人格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三种研究取向。 三、简述人格研究的三种传统取向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以自然出现的行为术语或自然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报告对个体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的一种研究取向。 相关研究 ——通常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换言之,相关研究取向强调个体差异并力求建立起在不同的人格特征上这些差异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 ——实验者操纵变量并且旨在建立因果关系和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取向。 表1.1 三种研究取向优缺点的比较

人格心理学--复习(不完全答案版)共9页文档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简答题 简述凯利“人是科学家”的含义。 当个体受刺激时,会去了解所有作用于自身的刺激的意义。像科学家试图预测和控制事情的发生那样,个体寻找对世界的了解以帮助他预计和控制将要发生的事件。(P278) 简述临床研究(个案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优点: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可以诱发我们的直觉,洞察其人格的本质特点,提出有关前因后果的种种假设与定性的分析。 缺点: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结论。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客观性,观察中往往掺杂着自己的主观猜想与推论,提出的理论和假设难以通过操作性的研究来检验,其研究或观察难以被别人重复等等。(P61) 简答弗洛伊德的晚期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在早期“意识-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将人格结构又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不同层次: 本我(id):人格结构最底层,由本能、欲望等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和冲动;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属于无意识层面;是人格结构中能量的供应源,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基本能量单位为力比多,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ego):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属于意识结构层面;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调节本我,受制于超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 ego):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道德观念内化而来;是社会化的结果,作用是抑制本我、监控自我和追求完善,遵循道德原则;(百度) 简述A型人格行为模式的要素。 A型行为模式(Type A behavior pattern)也称为“冠心病倾向行为”(coronary

艾森克人格理论1

艾森克人格理论综述 张保军081083015 摘要:本文简介了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框架,也即人格三维度和个性层次模型理论。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物学倾向性,简述了气质在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的基础地位。最后文章简单总结了一下艾森克的贡献与不足。 关键字:人格三维度生物学倾向气质个性层次模型 艾森克出生于德国而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英国。他被形容为“知识界的斗士”。英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将因素分析方法和经典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类型”及其构成,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论。 艾森克的类型论不是传统上的类型论,而是用特质论的人格维度观点来改造类型论,他们说的类型不是一般的人格类型,实际上是更高层次,更是一般性的特质。艾森克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类型或特质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的研究,因此,他的理论既属于特质理论,也带有生物取向范畴。 1·人格三个基本维度 1·1内外倾 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个性上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好交际、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险、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内向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非常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艾森克认为,当处于一种无刺激、休息状态时,外倾和内倾的人有着不同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外倾者寻求高度唤醒的社会行为。内倾者普遍拥有高于理想化的皮层唤醒水平,他们会选择一种孤僻静独或没有刺激的环境,以防止原本过高的唤起水平让人心神不宁。1976年,雷维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工作效果的研究,他们的实际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推论,支持了艾森克的观点。 艾森克把外内向这一个性维度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联系(表10-7)。(《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239) 1·2神经质 神经质又称情绪性。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稳重、温和,并且容易自我克制,不易焦虑。当外向性和情绪不稳定性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很容易在不利情境中表现出强烈的焦虑。艾森克进一步指出:情绪性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系。 艾森克认为外内向和情绪性是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以外内向为纬,情绪性为经,组织起他认为是基本的32种特质。并且与古希腊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成为许多个性心理学家所赞同的个性二维模型(图10-8艾森克的个性二维模型)。(《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版社,P241) 1·3精神质 精神质又称倔强性,并非暗指精神病。研究表明,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