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构思与表达方式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教学内容:

记叙文的构思与表达方式

二. 记叙文的构思

【方法指津】

记叙文的构思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确定角度

首先要看清作文题目的要求,仔细想想应从哪个角度去写。记叙文是一种以记事和记人为主的体裁,通过写人或写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某种价值观念或抒发某种感情。它不像议论文用一系列的论据去证明某个论点,也不像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

明确了题目的要求,就要调动自己的生活库存,看自己已经掌握的材料中,哪些与题目的要求有关,而又最值得写;是以写人为主还是以写事为主。

如果你确定写一件事,还要考虑:这件事蕴含着什么意义?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如何?事件中涉及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有没有什么分歧、矛盾?推动情节发展、解决矛盾的关键是什么?如果你确定写一个人,则要通过想象和联想,使这个人物在头脑中活起来,明确他的身世、经历,有什么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音容笑貌如何,等等。写人离不开写事,因此还要考虑是选取一个典型事件来写,还是通过若干事件来写。如果是后者,还要明确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人物性格的哪个侧面,如何将这几件事串起来等等。事件的意义及来龙去脉理得越清楚,人物的“形”和“神”在头脑中的印象越清晰,写好这篇文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确定角度,还有人称的选择问题,是用第一人称、以“我”之所见所闻来写,还是用第三人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写。这两种写法各有利弊:用第一人称,可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但不能直接写出耳闻目睹不到的东西或别人的心理活动;用第三人称虽没有第一人称的长处,却也没有第一人称的局限,作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客观对象。用什么人称、要视内容而定。

(二)谋篇布局

当你确定了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后,下一步就是搭好框架、谋篇布局了。写文章不能想一点、写一点,一定要构思好基本轮廓,最好是一气呵成。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写到中途写不下去又重起炉灶的情况,欲速而不达。最为糟糕的是,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考生修改,文章最后只能是杂乱无章,令人难以卒读。因此,谋篇布局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谋篇布局时,要着重考虑起结、详略、波澜和线索的问题:

1. 起结。任何一个完整的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发生的。就时间而论,可以涵盖几年、几十年,也可以短至一天、几小时。构思时就

要考虑从何时落笔,有的可以用顺叙法,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来写;有的可以用倒叙法,先写结局,然后用顺叙法写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和过程;有的还可以从“中段”写起,把在此之前发生的事通过插叙或人物的对话在文中显示。可以说,起结的技巧,也就是“截取”的技巧,即:截取生活的哪一个横断面来作为文章的框架。应该指出的是,“起”与“结”是紧密关联的,一定要防止出现虎头蛇尾、前后脱节的情况,构思时必须把“起”与“结”联系起来通盘考虑,甚至可以先想好如何结束,再来设计如何开头。

2. 详略。构思时必须对文章要表现的主题十分明确,并以主题作为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尺度:凡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要泼墨如云;与主题关系不大的,要惜墨如金;与主题完全无关的,要坚决舍弃。例如《拣麦穗》一文,这篇文章详略把握得很好。该文对“我”与卖灶糖老汉的交往有详写、有略写,而对老汉去世后出现的另一个卖灶糖者则连是多大年纪都没有交代,因为他虽与情节的发展有关,不能不写,但与文章的主旨关系不大,故笔墨省到不能再省。

3. 波澜。写记叙文最忌平铺直叙,构思时应善于运用一些“兴风作浪”的小技巧,如“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误会巧合”、“铺垫反托”等等,使情节的发展有悬念、有突转,乃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的结局既使人感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表达的效果。

4. 线索。线索清楚,是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使文章结构谨严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可以以时间为线索,如老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写起,继写小年、除夕、元宵,至正月十九结束;有时可以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有时可以以人物关系的变化为线索,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开头先介绍两人的身份地位悬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蔺相如步步升迁,引发廉蔺矛盾,最后以矛盾的解决收篇;有时也可以以景物为线索,有时也可以以某种意象为线索。有的文章还可以贯穿多条线索。总之,把握好线索,把握好主题,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三)凸现主旨

框架搭好了,再下一步自然是用语言文字将其表述成文了。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应忘记的是四个字:凸现主旨。文中所写的一切,都是为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但相对而言,又有一些地方显得特别重要,我们暂且称之为“节骨眼”。“节骨眼”一定要写得细致、精彩,使它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中,一般是在叙述某件事的基础上略发议论,或抒感慨,以揭示事件的内涵,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采用,但要注意防止“议”与“叙”脱节,说

不到点子上。而对于以写人为主的文章而言,一般是选择典型事件或生活细节,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刻画这个人物,或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起来。但更重要的还是揭示人物行为后面的动机,即不但要写他做了什么,还要写他为什么这样做。另外,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景物描写。因此,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自然景物的象征,也能起到突出主旨的作用。

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要义点拨】

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记》)、见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福》)。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

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第三人称叙述有“他(她)”和“他们”,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有的文章,出现第二人称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叙述,这其实是第三人称叙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有多种方式:

(1)顺序。常见。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写成流水账。这就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侦破和武打的影视剧常用。好处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在本件事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事来写。如《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不可喧宾夺主。

(4)补叙。对本件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

叙述要定好基调,要有起伏跌宕,场面不宜多,语言要生动形象有个性最好口语化。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中国小说叙述成分多,而外国小说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