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

记叙文教案(优秀5篇)记叙文教案篇一【训练目的】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述方法。

【写作指导】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资料。

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好处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述。

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

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述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

如《琐忆》中对鲁迅头发的描绘,《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白发个性是眼睛的刻画,《孔乙己》中对主人公长衫的描述,都十分传神。

2.行动描述。

决定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

“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

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

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述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

描述行动,尊个性注意动词的选取。

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

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

作者不仅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个性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透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务必透过行动来表现。

”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是否有典型性。

中学记叙文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中学记叙文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中学记叙文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能够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发展。

2. 学生能够分析比较不同记叙文的文体、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差异。

3. 学生能够通过多个记叙文本的阅读,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学生能够写出规范、生动有趣的记叙文,运用多样化的句式和语言,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 多个记叙文本,包括但不限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记叙文。

2.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以便展示文本和教学资源。

3. 活动设计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教师可以开始引入主题,以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起自己读过的记叙文,以及记叙文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对记叙文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二、文本阅读 (20分钟)教师准备并分发多个记叙文本给学生,每个学生或小组分配一个文本。

学生可以阅读文本并回答一些针对文本的问题,以确保他们理解了文本的关键信息、主题和结构。

学生还可以提取一些有趣的描述和句子,以备后续讨论和写作使用。

三、文本比较与分析 (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将自己的文本与其他小组的文本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在文体、主题、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形成一份比较分析的报告,并向全班进行呈现。

四、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训练 (25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训练活动,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记叙文。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观点和论述,让学生针对这些观点进行辩论,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和证据。

学生也可以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记叙文,并从多个角度写一篇评论或批评文章。

五、写作任务 (3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读的多个记叙文本,写一篇自己的记叙文。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文本作为写作的灵感来源,也可以综合多个文本的元素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例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多样化的句式和语言。

初中阅读记叙方法教案

初中阅读记叙方法教案

初中阅读记叙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阅读记叙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方法,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及特点2.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3.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及特点,使学生对记叙文有初步的认识。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阅读过程中的感悟、疑问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方法指导:教师讲解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如:关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段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5.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一道记叙文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 佳作欣赏:教师选取一篇优秀记叙文,让学生欣赏、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8.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写作,巩固课堂所学。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2.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氛围。

3. 结合实例讲解,使学生直观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记叙文进行教学。

4.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发现记叙文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方法,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记叙文阅读之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之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之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学设计
执教者: 商州区杨斜镇牛槽九年制学校教师 王本涛
教学主题
记叙文阅读---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一、教材分析
在近几年的中考,记叙文的阅读理解是中考试卷占比重较大的一部分,经常 考查学生的阅读、综合分析、感知评价和理解表达等能力。因此,“作用题型” 成为现代文阅读中经常考查的内容,而“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也是中 考现代文阅读中常考的重点题型之一。
本节课主要运用课件展示:典型习题的回顾,答题的规律技巧,以及课文的 思路展示。比如当讲到常见题型时,以课件展示,学生一目了然。在回顾典型习 题时,直接给学生展示出来。当总结文章标题含义的特点和具体作用时,可以先 让学生整理到笔记上,然后展示近三年来陕西中考在记叙文阅读文章标题的特点, 多媒体的应用就更加方便了。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经历了初中三年的学习之后,对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思路方面都 有一定量的积累,也初步掌握了最基本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但由于在中考,记叙 文的文章一般文意比较深刻,内涵较丰富,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学生理解有困难, 加上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思路不成体系,这就导致整个记叙文阅读的得分较低, 因而在“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这一题型上总体得分不高。
总之,信息技术对于复习课特别实用,尤其是一些规律性的总结展示。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 习、训练、实验、研讨、
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 学生活动
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由中考要求和学生现
状引入;
学生自主发言,
PPT 展示考纲要求
学生回顾近三年在中 回答以前做过 及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一、引言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而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阅读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有效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课程目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具体地说,阅读教学的目标如下:1.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包括词汇、语法、语篇、解题技巧等。

2.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机会和兴趣,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设计1.教材选择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并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材。

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材料,例如科学、历史、小说、诗歌、报纸和杂志等。

2.预习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

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为之后的学习提供指导,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它重点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在阅读理解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4.词汇学习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不熟悉词汇的意义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扩大词汇范围。

5.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应对不同阅读材料的能力,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一些较难的阅读材料,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新阅读技巧。

6.阅读作文阅读作文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问答式教学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讨论式教学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人的观点。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2)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4.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5. 记叙文中的情节安排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1)记叙文中人物描写与分析;(2)记叙文中情节安排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4.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记叙文,讲解人物描写与情节安排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记叙文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概述《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学对象:初中语文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能快速梳理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分析故事情节的梳理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练习法: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1)导入: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及特点。

(2)讲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结构。

2. 故事情节的梳理方法(1)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线索,如时间、空间、人物、情感等。

(2)学会通过划分层次、归纳总结等方法,快速梳理故事情节。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情节梳理的方法。

第二课时:3. 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题。

(2)培养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中的重要细节,如人物性格、情节转折等。

(3)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概括给定故事的情节。

4. 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讲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如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分析能力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相关章节。

2. 案例分析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用于分析和练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分析材料,提高课堂效果。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二:记叙文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二:记叙文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二:记叙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记叙文,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结构。

2.培养学生善于理解作者的意图,领悟文学语言,加深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话语表达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结构。

2.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怎么从一篇记叙文中提取出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三、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记叙文通常是围绕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个景点来展开的,同时在记叙中穿插了作者的感想、思考和表达。

其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行文条理清晰,让人容易接受和理解。

记叙文适合多种场合使用,比如写故事、写旅游、写生活、写人物等。

2.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记叙文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开头、情节发展、高潮和结尾。

在这个结构里,开头起到引入故事情节的作用,情节发展是故事中的主体部分,高潮是故事的精华部分,结尾则是对故事的总结和点睛。

3.如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要理解一篇记叙文的意图,关键在于从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中去探究它所代表的道德情感和思想。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表现出来的行事准则、道德观念以及对人生的把握,来认识作者的意图。

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教师要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记叙文”有一定的预期。

2.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在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时,教师要通过一些例子和故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比如《聪明的一休》、《小蝌蚪找妈妈》等。

3.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教师要通过一些例子和故事让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可以选择一篇短小精干的记叙文来进行解析,比如《小狗的坚持》。

4.如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一个记叙文中提取出作者的意图。

比如,《海上花瓶》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个人的理解和感悟来写出文章的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明确记叙文阅读的具体要求,探索试题的呈现方式;并通过本文的解读,提高答题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记叙文阅读考什么?
一、根据阅读分析06、07年的试题(《风吹一生》《心灾》)的体会,说出记叙文阅读“考的是什么”(即各对应了《考试说明》上的哪些点)。

记叙要素记叙线索
记叙顺序记叙人称
记叙内容记叙思路
中心意思词句的语境义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作者情感读者感受、评价、启示
教师小结:试题特点:
1、取材内容文质兼美,突出一个“情”字,
2、试题的内容,紧扣考试说明。

由于题量限于4~5题,所以两年的“异”,只是考点的不同,并非本质的改变。

3、试题的形式,灵活多变,注重情境的创设,但始终紧扣文本。

教师建议:答题时:
1、首先要基本读懂文本,千万不要在没理解之前匆忙答题;
2、要认真审题,要透过创设的情境看出“考点”所在。

教师过渡:什么叫读懂文本?
1、“写的是什么”(记叙文主要从写的什么人、记的什么事、状的什么物、抒的什么情等方面来理解),
2、“怎样写的”(思路、结构、主要手法等),
3、“为什么要这样写”(欣赏角度)。

三、下面,我们就以《能给予就不贫穷》为例,来看看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
写的?
1、学生阅读思考
2、交流:写的是作者到山中拜访大自然的朋友
怎么写的:采用了拟人手法
四、阅读《山中访友》,组织学生解答、讨论、评价老师的题目。

13、为什么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在作者眼里,山中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和我说话,和我交流,和我成了好朋友)
14、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短语补写作者的游踪。

走出门,进山访友——(首访古桥)——(树林奇想)——(山谷俯仰)——(驻足遥想)——(树下凝神)——踏上归途。

15、请根据第③节的内容,品味“德高望重”在文中的含义?
(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古老,持久不变的坚韧个性,热爱身边的一切)
16、仔细阅读第⑤节,想一想六个称呼是否可以互换?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
17、作者满怀热爱到山中访友,触摸着历史的年轮,感受着绿色的亲情,涤荡了心中的浑浊,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城市。

但是城市中却有一些人不是那么热爱自然,甚至肆意破坏自然。

假如你是作者,请你对这样的人说一段话。

()五、假如请你根据归纳的记叙文阅读考点来命题,你能在本文中找到哪些命题点?请结合课文举一例说明。

六、课堂小结。

请同学谈:通过本课学习,你的收获或疑惑。

附:
《山中访友》李汉荣
①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②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③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④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⑤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

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⑥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

⑦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

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⑧雨停了。

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我也该回家了。

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